心肾综合征
2023版心肾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治疗篇
2023版心肾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治疗篇2008年,ADQI发布了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共识,CRS定义为心脏或肾脏疾病引发的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诱发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然而,中国CRS临床诊疗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师的认识不足,CRS诊断率低下;(2)CRS治疗不规范;(3)基于中国患者的CRS临床研究较少。
因此,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我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心肾综合征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旨在规范我国CRS的诊断与治疗。
医脉通对CRS指南进行整理,由于篇幅原因,本文总结了CRS的治疗。
请持续关注医脉通肾内频道,将继续为您总结CRS的预测、诊断、病情评估和预防。
一CRS的治疗原则1.急性CRS(1、3、5型):积极控制心衰,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避免/减少肾脏低灌注、肾毒性药物及感染等对肾脏的二次打击,防治急性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预防心和(或)肾功能衰竭慢性化。
2.慢性CRS(2、4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心功能,延缓肾功能进展,防治慢性并发症,避免/减少CRS复发,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二可控因素与原发病1.建议及时识别和处理感染/脓毒血症、高血压、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心脏和(或)肾脏毒性药物使用以及贫血、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糖尿病等诱发或加重心、肾功能障碍/进展的危险因素。
(5,D)2.建议积极治疗1、2型CRS患者的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心衰的心脏疾病;积极治疗3、4型CRS患者的原发/继发性肾脏疾病,有效降低尿蛋白;积极治疗5型CRS患者的系统性疾病,控制炎症反应。
(5,D)三治疗液体超载01普通利尿剂建议在评估容量负荷基础上使用利尿剂。
(5,D)首选袢利尿剂,推荐托拉塞米,间歇性静脉注射不增加AKI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持续静脉输注利尿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心肾综合征详解
BNP
体液因子 免疫介导损伤
利尿钠
分泌细胞 因子
单核细胞 活化 内皮细胞活化
Caspase 活化
凋亡
急性肾损伤
急性低灌注 氧运送减少 坏死 / 凋亡 GFR降低 ANP/BNP抵抗
第8页,共49页。
心 肾 综 合 征(CRS)流行病学
Ⅲ型CRS:既往有关此类型病变的流行病学资料 很少报道,由于肾脏损害的标准不统一,因此 有关心脏病变的情况无从知晓。自从RIFLE分类
使用以来,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
为9.1%,而在一些大型ICU中心,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率超过35%,因此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需要
第3页,共49页。
心肾综合征 CardiorenalSyndrome, CRS
• 2008年,意大利“急性透析质量倡议机构”ADQI提出一个
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器官的急性或 慢性功能损害,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
• 2010 年,KDIGO/ADQI 发表专家共识,明确地将CRS定 义为: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 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 合征。
张和负性肌力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输出量减少有关,也可能 与患者本身心力衰竭较重有关。最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或心脏外科手术也可损伤肾功能。目前究竟是造影剂肾 病,还是操作本身等导致血清肌酐升高仍不太清楚。
第12页,共49页。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Ⅱ型CSR:慢性心力衰竭伴随长期的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慢性低血压和低灌注,这 些可激活RAS和交感神经系统,并且升压素、内皮素等表达增加,从而 引起广泛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肾脏炎症和纤维化。此外,心力衰竭 所致的慢性低灌注也可通过缺氧,增加肾脏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皮 层一氧化氮的活性,形成慢性炎症状态。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 细胞介素(IL-1 和IL-6)引起肾持续性的损伤和肾功能下降。慢性炎症 状态可能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慢性肾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功能障碍与肾功能不全之间相互影响和加重的一种临床病理状态。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该病的内在机制。
中医认为,心肾为脏腑对应关系中的一对,心主神明,肾主生命,二者相互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心肾相互调节和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中医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中医认为,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亢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肾脏的功能,使其排水能力下降。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会导致心肌功能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从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肾脏缺氧,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心脏病引起的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如低血压、低灌注状态,也会影响肾脏的排尿功能,导致渗透性利尿减少,肾脏排毒功能受阻。
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病的病情。
此时,中医强调了肾主元气的理论,认为肾主生命之本,决定了人体衰老和机体的抵抗力。
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元气亏虚,往往会引发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使心脏疾病的病情加重。
肾脏异常代谢产物的积聚,如尿素、肌酐等,会直接影响心肌的代谢和兴奋性,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脏节律异常。
在西医角度,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经内分泌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心脏病患者因心肌损伤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会激活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尿液的排泄功能,导致肾脏血流量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
氧化应激与心肾综合征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代谢异常,会引发大量的氧自由基的产生。
氧自由基的过量积聚会进一步激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加速心肌细胞和肾脏细胞的损伤,使心肾功能更加恶化。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西医结合角度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解释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角度,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损害与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引发心脏病的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心肾综合征是中医和西医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疾病范畴,中医认为心为阳,肾为阴,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而现代西医认为心脏和肾脏是重要的器官,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起着重要作用。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疾病,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1. 中医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肾主精华。
心肾之间相辅相成,是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
心火盛则伤肾水,肾水不足则不能涵养心火。
心肾相倚,形成了中医学说中的心肾同治的理论。
中医将心肾综合征视为心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心肾不和会导致身体功能失调,甚至引起多种疾病。
2. 西医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西医认为心和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心脏是保持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而肾脏则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心脏和肾脏之间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心肾综合征在西医看来主要表现为心脏病和肾脏病两个方面的病变,包括心肾联合病变或相互影响导致的各种疾病。
3. 中西医结合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从中西医的角度来看,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1 血液循环失调中医认为心脏主持血液循环,肾主水代谢,两者密切相关。
如果心脏功能不良,会影响到肾脏的水代谢功能,导致水液代谢紊乱。
而肾脏的疾病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影响血液供应和循环。
血液循环失调是心肾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
3.2 神经内分泌失调中西医结合认为心肾之间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
在心肾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失调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肾上腺素的分泌与心脏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肾脏又是肾上腺素的重要合成器官。
神经内分泌失调可能是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3.3 免疫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心脏和肾脏的疾病通常伴随有炎症反应,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又会直接影响心肾功能。
什么是心肾综合征?
什么是心肾综合征?一、什么是心肾综合征?心肾综合征是指当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心脏和肾脏同为人体的重要脏器,心、肾疾病可相互影响,心肾综合征结合心、肾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随着社会发展,长寿人口增加以及心和(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存活率的逐年增加,本病发生率亦显著上升。
发病与水负荷过多、利尿剂抵抗、低血压、神经激素激活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正常心排血指数伴血管过度扩张和血流重新分配(肾脏血流减少)、本身存在肾脏病和贫血等有关。
二、常见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5种亚型。
体格检查可有心力衰竭体征,如水肿、腹水、肝大、端坐呼吸等。
1型:即心功能急剧恶化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该型是最常见的心肾综合征。
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同时发生肾功能恶化。
2型:即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慢性肾病进展期,主要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长期的慢性肾灌注减少,表现为慢性肾损伤。
3型:即急性心肾综合征,指原发的急剧的肾功能恶化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等。
4型:即慢性心肾综合征,指原有慢性肾脏病导致心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和(或)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5型:为继发性心肾综合征,由于急性或慢性系统性疾病导致心、肾损伤,出现心、肾功能异常,如败血症、血管炎、糖尿病等。
三、结语心、肾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在维持人体生命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个器官都有丰富的血流,共同发挥内分泌、神经调节来控制血压、氧合、血管张力来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对于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改善心功能,做好液体管理,避免水钠潴留等。
但目前心肾综合征的长期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医生跟患者共同努力配合,建议患者定期门诊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心肾综合征病例报道案例ppt-心肾综合征
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 损害的药物。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控制病情。
控制策略
STEP 02
STEP 01
合理用药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 尽早诊断并进行治疗,以 减缓病情进展。
STEP 0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
病例2
李某被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治疗上以改善心功能、利尿、降压为主,同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以 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在病情控制后,李某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随后接受了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
Part
03
心肾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滥用药物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炎症细胞和介 质参与了肾脏损伤和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心血管表现
心悸、气短、乏力、下肢 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 力衰竭加重。
肾脏表现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 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 肾功能不全。
其他表现
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
01
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脏输出量减少或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引发肾功能
障碍。
02 03
神经内分泌失调
在心肾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被激活,如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利尿激素等,这些因子的异常表 达可导致肾脏损伤和功能障碍。
最新心肾综合征临床处理原则和技巧PPT课件
• 每2-4周复查血肌酐、电解质
如无肌酐升高,继续调整用量直至达标剂 量或病人最大耐受量
如肌酐升高>50%,暂停用,查因
ACEI使用中的监测
肌酐升高<30%,继用原剂量,2周后复查
• 仍<30%,继用原剂量,缓慢增量至达标剂量 • 若>30标 若仍>30%,停用
深入了解患者的临床因素 查明心肾功能受损程度
• 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心输出量 • 肾脏结构及功能状况:肾小球、管功能 • 循环状况:血容量、血压、贫血、氧合状况
制定个体化、全面化的治疗措施
治疗策略
心-肺-肾-循环-电解质-酸碱平衡点
• 暂时以某个器官的失代偿换取其它器官在失代 偿的达到新的平衡
其它治疗心肾综合症药物
正性肌力药物导致肾功能恶化 奈西立肽(BNP)长期结果无显着差异,
甚至出现了一些有害的结果 加压素拮抗剂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理想,未
能使大队列的患者改善死亡率或心力衰竭 再住院率
超滤或肾脏替代治疗
适应症:容量超负荷心衰患者,尤其合并 中重度肾功衰竭,利尿剂无效时
并发症: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 脉缺血
是否能改善长期预后有待临床验证
小结
心肾功能相继或同时受损常见 早期预防相同的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可治
的原发病 寻找适当的平衡点 合理、适量调整联合用药和辅助装置
谢谢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 肾脏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是缺 血或肾毒性损伤近曲小管后,尿液中测到的蛋白质, 对缺血性AKI更为特异
摸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
CRRT与心肾综合征详细讲解
CRRT与心肾综合征详细讲解CRRT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的简称,是一种针对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患者进行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下降的病理生理过程,常见于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以下将详细讲解CRRT与心肾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CRRT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肾脏替代治疗,相较于传统的间断性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CRRT具有治疗速度慢、治疗时间长、持续清除更多溶质的特点。
CRRT主要包括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三种治疗模式。
CRRT适用于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疗过程相对缓慢,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心脏负荷的需求,减轻心血管系统的压力,降低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与间断透析相比,CRRT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和肾脏功能。
此外,CRRT还具有更好的液体平衡控制和代谢废物清除能力,对于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水肿和代谢产物的排除有更好的效果。
CRRT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血液净化:CRRT通过连接血液回路与滤过器或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入滤过器或透析器,通过血液透析或滤过的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进行清除。
2. 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和血流速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因治疗导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对心脏和肾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3. 液体平衡调整: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调整滤过器或透析器中的渗透液,以达到患者液体平衡的目标。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疾病与肾脏疾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在临床上,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上也颇具挑战性。
本文将介绍关于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的中西医进展。
一、发病机制1. 心脏疾病对肾脏的影响心脏疾病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对肾脏产生影响,最常见的是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肾脏灌注不足,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心脏疾病还可导致心源性肾病,即心脏排血不畅导致肾小球静水压升高,加速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产生蛋白尿、水肿等表现。
肾脏疾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脏产生影响,其中包括高血压、肾脏疾病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心脏负荷增加等。
肾脏疾病还可导致肾性贫血,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引起矿质贮留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心血管钙化;导致心血管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
3. 其他机制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血管功能异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肾综合征的发生。
二、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1. 西医诊治进展西医对心肾综合征的诊治主要包括针对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脏疾病,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肾脏疾病,包括控制高血压、控制蛋白尿、减少水钠负荷等。
针对心肾综合征特点,研究发现部分利尿剂和ACEI、ARB等药物对心肾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对于心肾综合征的诊治也有一定研究。
中医强调心肾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心脏与肾脏密切相关,强调保护心肾功能。
中医认为心肾同源,心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功能,肾脏疾病也会影响心脏功能。
中医在治疗心肾综合征时通常会结合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调理心脏、肾脏功能,针灸调理心脏、肾脏功能等。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对于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仍存在一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中西医结合,探索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针对性的治疗,将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心肾综合征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疾病与慢性肾脏疾病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和肾脏是紧密相连的器官,心脏功能障碍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灌注减少,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
2.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都会导致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发生,产生大量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和自由基,损伤心肾组织,进一步加重心肾脏功能的损害。
3. 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肾综合征时,由于心脏和肾脏功能的损伤,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激素的分泌异常,进一步加重心肾功能的减退。
1. 西医方面,诊断心肾综合征主要依靠心血管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
治疗上主要针对原发病,如给予干预措施(血栓溶解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改善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选择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来改善肾功能。
2. 中医方面,认为心肾是相辅相承的,治疗心肾综合征时注重调整心肾功能平衡。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艾灸等。
中药疗法方面,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具有保护心肾功能的作用,如石斛、太子参等可调节心脏和肾脏功能,降低免疫炎症反应,改善心肾损伤。
针灸、艾灸等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提高心肾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应该针对其病因和病理机制,综合应用中西医的诊治手段,个体化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心肾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减少心脏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合理饮食,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心肾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疾病与肾脏疾病相互影响的综合征。
它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病理生理过程。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引起低灌注状态,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增加机体对尿液的重吸收,导致血容量增加和血液浓缩,从而诱发肾脏损伤。
2. 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硬化等因素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液凝固紊乱,加重肾脏损伤。
3. 炎症反应:心脏疾病通过激活炎症反应,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和肾小球损伤。
4. 纤维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心脏疾病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肾小管细胞和间质纤维化。
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积聚,肾小管导管损伤,导致肾小管间质水肿和纤维化。
中医在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中注重通过调整整体平衡来改善心肾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麻黄、茯苓、桂枝等,可通过益气养阴、化湿温经的功效改善心肾功能。
西医方面,诊断心肾综合征通常包括身体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
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基础心脏病、降低水肿、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心肾综合征可以改善心脏和肾脏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
一些中药提取物也显示出对心肾综合征具有保护作用的潜力,如黄芪、当归和丹参提取物等。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治也较为复杂。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肾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现况
心肾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现况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疾病与肾脏疾病相互影响的一种综合征。
由于心肾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肾功能障碍,并且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目前,心肾综合征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临床上,心肾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心脏疾病,二是治疗肾脏疾病。
对于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心脏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心肾综合征患者往往出现心脏疾病才会出现肾脏疾病,因此,治疗心脏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综合化。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透析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中利尿剂是治疗心肾综合征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因为利尿剂可以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心脏负荷和肾脏负荷,起到保护心肾的作用。
在介入治疗方面,尤其是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和肾动脉成形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提供改善和治愈心肾综合征的方法,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另外,肾脏移植是一种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肾脏严重损伤,只能通过移植或血透等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
肾脏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以达到治愈或明显改善心肾综合征的效果。
总之,治疗心肾综合征是一个综合和复杂的过程。
临床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尽管现在我们对心肾综合征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结论表明如何有效地治疗心肾综合征,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心肾综合征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诊断流程与标准
诊断流程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 析判断,确定心肾综合征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
结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指南,制定 心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心 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 心肾综合征的特异性诊断标准。
03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治疗
规范诊疗行为
临床实践指南是医生在临 床实践中遵循的重要参考 ,能够规范医生的诊疗行 为,提高诊疗水平。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遵循指南,医生可以 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 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学术交流
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是医学 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成果 ,能够促进症与风险管理
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
心血管疾病
心肾综合征患者易并发高 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 等心血管疾病,增加患者 死亡风险。
代谢异常
肾功能不全可导致代谢废 物排出受阻,引发水电解 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感染
心肾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 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 等,影响病情恢复。
定义
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和肾脏 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 可能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 能障碍的综合征。
流行病学
CRS在临床上常见,尤其在老年人和 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中 更为常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性
01
02
03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功能。
ACEI/ARB类药物
ACEI/ARB类药物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 负荷,同时保护肾功能。
(医学课件)心肾综合征
2023心肾综合征•概述•诊断标准及治疗现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目录•治疗及预后01概述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障碍相互影响并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定义CRS通常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体液潴留、高血压和神经激素激活等。
特点•根据病理生理分型•急性心肾综合征•慢性心肾综合征•高血压性心肾综合征•缺血性心肾综合征•炎症性心肾综合征•药物性心肾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血流动力学联系,当心脏功能不全时,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导致肾功能受损。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心脏和肾脏在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网络中相互作用,当其中一个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时,这些因素可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反应心脏和肾脏在面对压力和应激时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可导致器官之间的相互损伤。
02诊断标准及治疗现状心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符合心脏和肾脏病理生理相互关联的基本条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等有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如少尿、无尿等心肾综合征的治疗现状药物治疗01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血液净化治疗02在必要时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水分心脏和肾脏移植03在病情严重时,考虑进行心脏和肾脏的联合移植案例一患者老年女性,因慢性心力衰竭导致肾功能不全,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案例二患者中年男性,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经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情好转案例分析0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 2 3心悸、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
心血管表现少尿、无尿、肾衰竭等。
肾脏表现厌食、恶心、呕吐、乏力、贫血、消瘦等。
全身表现心电图异常,可见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表现。
心电图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肾功能异常,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清钾升高。
心室扩大、心室壁增厚等。
肾病科心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
心肾综合征诊疗规范2023版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1.SyndrOme,CRS)通常是指同时存在的心脏和肾脏病理生理紊乱,多数是由于某一脏器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导致另一脏器功能的急性或慢性减退,既包括继发于心力衰竭的肾功能减退,也包括肾功能受损后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随着社会老龄化,急慢性心、肾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多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美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注册研究显示,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中,30%合并慢性肾功能减退史,20%血清肌W>2mg∕d1.o还有研究发现,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肾损伤Scutekindneyinjury,AKI)发病率高达55%,且是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又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主要死亡原因。
美国肾脏病协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南资料显示,CKD患者10年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20%。
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心血管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超过50%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
因此,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CRS概念最早由1.ed。
UX在1951年提出,当时仅指心功能不全引起肾功能受损。
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将CRS定义为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因肾功能受损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
2008年ROnco等提出CRS新定义,即因心脏或肾脏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性或慢性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该定义强调了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根据心脏、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发病时间先后将CRS分为5型:I型CRS:急性心肾综合征,心脏功能急剧恶化继发引起急性肾功能减退;n型CRS:慢性心肾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导致慢性肾功能减退;in型CRS:急性肾心综合征,肾功能急性恶化引发急性心功能不全;IV型CRS:慢性肾心综合征,慢性肾功能减退引起慢性心功能下降;V型CRS:继发性心肾综合征,系统性疾病同时影响心脏和肾脏功能。
魏盟心肾综合征.pptx
扩血管和强心药物的利与弊
缺少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
洋地黄
增加心输出量
可能增加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恶化预后,没有直接的肾脏作用
钙增敏剂(左孟西坦)
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肾灌注,利尿
低血压,疗效不明确
硝酸盐(硝酸甘油)
扩张静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后负荷
低血压可能导致肾脏低灌注
硝普钠
改善心功能不全期,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前后负荷
II型心肾综合征流行病学
Ⅱ型CRS的肾功能恶化与不良预后和住院时间延长相关。Hebert等调查发现,收缩功能衰竭的患者(射血分数≤40%),26%伴有慢性肾脏病。 Eur J Heart Fail. 2010 Aug;12(8):861-5.Meta分析显示:对8009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分析提示,38%具有肾损伤。 JACC, 2006 May 16;47(10):1987-96.
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分级(分期)治疗
肾脏功能的分级
心脏功能的分期
A
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无器质性改变
B
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
C
患者过去曾出现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D
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保证MAP>60mmHg
降低利尿剂50%,一周内重新检查Cr
Cr升高大于25%
开始ACEI的使用
ACEI减量,5-7天内评估 Cr
Cr升高小于25%,继续使用
1-2周内检查Cr
Cr稳定或改善,继续治疗
反思治疗方案,停止肾毒性药物
心肾综合征的临床进展ppt课件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
1. ACEI和ARB: ACEI和ARB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脏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用ACEI和ARB可减少尿蛋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或延缓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但在血容量不足和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有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但应用ACEI或ARB时出现一过性肾小球滤过滤下降可能是治疗有效的一个标志,不应终止ACEI或ARB的治疗,除非应用ACEI或ARB最初2个月血清肌酐浓度升高超过基础值的30%和出现高钾血症(血清钾为5.6mmol/L)。
心衰合并肾衰--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CKD伴CVD患者的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CKD患者中心血管死亡率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 心力衰竭伴肾功能障碍者预后不佳。血清肌酐水平每增高44mnol/L(0.5mg/dl),死亡危险增加1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10ml/(min•1.73m2),死亡风险增加7%。即使仅有轻度的肾功能减退,也是独立的、新增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肾功能障碍与射血分数相比预示死亡的更强因素。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
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CRRT是釆用每天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代替受损的肾功能,具有清除大量水分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突出优势,同时能克服利尿剂抵抗,不激活管球反馈机制,不引起RAAS及SNS的过度激活,能减少发生低血钾和心律失常的风险。对于临床上存在利尿剂抵抗和原有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患者可有较好的疗效。 CRRT不仅能在CRS常规治疗失败时起到重要的支持及治疗作用,更早地应用在心肾衰竭患者早期,能有效减少常规药物的剂量,改善患者心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心肾综合征--李海鹰
CRS机制
• 背景 • 定义 • 病理生理 • 治疗
• 背景 • 定义 • 病理生理 • 治疗
CRS的治疗
• 早期识别 • 避免心肾的不可逆损伤,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 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
CRS的治疗
• 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 肾脏损伤分子-1(KIM-1)
心功能损害
体液潴留 高盐饮食 血流动力学紊乱 如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 心律失常 肺栓塞
Renal failure CRS
Heart failure
血流动力学异常
• 心衰时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低心排血量使肾脏 血流量明显减少,GFR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水 平升高,如果灌注压进一步降低,可发生肾小管 坏死。
• 背景 • 定义 • 病理生理 • 贫血与CRS • 治疗
定义
• 心肾综合征(CRS)即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生理紊 乱,两者中的任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不全都将 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慢性功能不全。
Ronco C et al,J Am Coll Cardiol. 2008 Nov 4;52(19):1527-39
神经体液系统参与
• CHF时, 肾脏是调节电解质和自身容量平衡的重要器官 • 两种机制:
• ①促进水钠排泄: • 心利钠肽(ANP) • 脑利钠肽(BNP) • ②促进水钠重吸收: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 交感神经系统(SNS) 精氨酸加压素系统(AVP) 内皮素系统
神经体液系统参与
• CHF早期,利钠肽系统起主要代偿作用。 • 利尿 • 抑制心肌重构
神经体液系统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Ⅲ型CRS:急性肾损伤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律失 常,引起水钠潴留、肺水肿、高血压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上述变化均可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此外,酸中毒和尿 毒素血症对心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而电解质失衡可促进心 律失常发生。尿毒素血症也可导致心包炎。缺血性肾损伤产 生促炎症反应导致炎症细胞进入肾脏。肾脏中升高的炎症因 子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加重心肌细胞凋亡、诱导心力衰竭和 死亡。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Ⅱ型CSR:慢性心力衰竭伴随长期的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慢性低血压 和低灌注,这些可激活RAS和交感神经系统,并且升压素、内皮素 等表达增加,从而引起广泛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肾脏炎症和纤 维化。此外,心力衰竭所致的慢性低灌注也可通过缺氧,增加肾 脏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皮层一氧化氮的活性,形成慢性炎症状 态。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 和IL-6)引起肾 持续性的损伤和肾功能下降。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慢性心功能不 全患者发生慢性肾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 出现贫血,除与胃肠道淤血致营养吸收障碍或营养不良相关外, 继发性的血容量增多导致血液稀释也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心力衰 竭患者升高的TNF-α和IL-6可降低骨髓造血功能,进一步导致心 力衰竭患者的贫血。贫血参与了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的RAS和交感 神经系统激活、内皮素和升压素水平增高,导致心脏扩大、左室 肥厚、肺毛细血管锲压升高等,最终心功能失代偿、左室射血分 数降低。贫血损伤肾小管细胞氧供应,导致肾脏慢性缺氧,激活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最终肾单位减少,肾功能损伤。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
Ⅰ型CRS:早在1931年,Winton等提出“充血性肾脏病” (血容量增多和深静脉压急性增加)假说,1988年,“充 血性肾脏病”被Firth证实作为急性CRS原因之一。虽然它 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但静脉压增高可导致液体外渗、间 质水肿和肾脏“充血”(类似于肝淤血、肠道淤血),从 而导致肾小管功能不全、入球小动脉收缩和可逆性氮质血 症等。另外,内脏水肿或腹水可导致腹内压升高和腹部器 官功能不全。 主要的机制(假说)是肾脏低灌注或肾脏淤血造成。肾脏低 灌注导致肾动脉灌注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利尿 剂的使用也可导致血容量减少。由于肾脏低灌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和 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急性肾损伤和肾前性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发生发展。但这不能完全解释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右心力 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Ⅴ型CRS:目前对继发性心肾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变化 了解较少。糖尿病时,高血糖、糖基化终产物、炎症 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异常,诱导一 系列生长因子(如TGF-β、VEGF等)参与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和肾纤维化的发展。此外,内皮细胞功能不全 可同步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和心血管病变发生发展。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Ⅳ型CRS:慢性肾病患者常合并血管和心肌病变。慢性 肾病患者常伴随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尿毒症, 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当肾功能恶化,氨 基酸(如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和 致炎因子浓度明显增加。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抑 制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内皮细胞功能不全、 血管收缩和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不对 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GFR 呈负相关,可作为疾病 进展和死亡率的风险标志。慢性肾病患者中RAS激活和 炎症递质的升高,导致氧化应激产生,加重了动脉粥 样硬化和动脉钙化。除了高甲状旁腺素、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和钙磷代谢异常外,血管钙化可导致大血管 顺应性下降, 导致向心性心肌肥厚和冠心病、周围血 管病变和脑血管疾病。
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CRS
•
脑利钠肽:可用于急性心衰的临床诊断,对判断
预后亦有意义。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BNP水平
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总病死率和肾脏疾病的进 展相关。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存在于血 液和尿液中,可用于造影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和
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检测,在早期诊断和早期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Ronco)
• 急性心肾综合征(CRS 1型)
心 →肾
• 慢性心肾综合征(CRS 2型)
• 急性肾心综合征(CRS 3型) • 慢性肾心综合征(CRS 4型) • 继发性心肾综合征(CRS 5型)
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SLE、淀粉样变性及败血症引
肾 →心
起的心脏及肾脏功能损害
6
心 肾 综 合 征(CRS)流行病学
BNP
肌酐
急性心肾综合征心肾之间的病理生理相互作用
心肾综合征Ⅰ型
• • • • •
心功能急剧恶化导致急性肾脏损伤(AKI), 主要机制是 低心排出量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周围静脉压增高致肾脏充血 内脏淤血水肿至腹内压增高
心 肾 综 合 征(CRS)发病机制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的药物也可导致肾功能 损害。当患者使用螺内酯联合β-受体阻断剂、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时,肾 功能损伤风险增加,而且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钙 通道阻断剂肾功能恶化发生率明显升高,肾功能恶 化原因可能与血管扩张和负性肌力导致血压下降和 心输出量减少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本身心力衰竭较 重有关。最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心脏外科手 术也可损伤肾功能。目前究竟是造影剂肾病,还是 操作本身等导致血清肌酐升高仍不太清楚。
•
•
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肾脏病的发生,随着发展机 制的深入研究及生化等方面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 的将目光聚焦在心脏及肾脏共患疾病上,即心肾综 合征。
心肾综合征 CardiorenalSyndrome, CRS
• •
•
•
1951年由Ledoux于提出,起初主要是指心脏衰竭导致肾脏损害 的病变。 2004年8 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召开专 家会议,首次提出心肾综合征的定义(又称狭义CRS),即充血 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恶化且使心力衰竭治疗受限的情况。由于 无论首发疾病是心血管病变还是肾脏疾病,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和病死率与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2005年,Bongartz将此概念扩展 “这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在 这种状态下,并存的心肾功能损害能够加速心、肾器官衰竭的进 展,显著增高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2007 年,世界肾脏学会议上,意大利肾病学家Ronco等重新审 视了心肾交互关系,提出目前已被多数人认可的CRS定义,即心 肾功能在病理生理上的紊乱,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 慢性病变可 以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慢性病变。该定义突出了心肾之间的双 向复杂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心 肾 综 合 征(CRS)
cardiorenal syndrome
急诊科:孟凡星
心肾综合征 CardiorenalSyndrome, CRS
•
慢性心衰往往被肾功能不全复杂化:利尿效果差、ACEI或 ARB被迫停用,容易产生地高辛中毒等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由于肾功能恶化或利尿剂抵抗,使病 情复杂化,预后更差。没有尿我们束手无策。
干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胱抑素C:较血清肌酐更早发现肾小球功能异常,检
测结果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和肌肉容积的影响,可 在1h发现急性肾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 质转运蛋白联合应用,可发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早期 损伤
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CRS
•
肾脏损伤分子1:是缺血或肾毒性损伤近曲小管后在 尿液中检测到的蛋白质,对缺血性急性肾损伤有特异 性,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联用的敏 感性较高,是早期急性肾损伤的重要标记物
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
害的临床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Ronco)
Ronco等根据心肾发病的急慢和先后 将CRS分为5个亚型
• • •
急性心肾综合征(CRS 1型) 慢性心肾综合征(CRS 2型) 急性肾心综合征(CRS 3型)
•
•
慢性肾心综合征(CRS 4型)
继发性心肾综合征(CRS 5型)
神经激素激活及失衡 氧化损伤 内皮功能损伤
急性肾损伤
急性低灌注 氧运送减少 坏死 / 凋亡 GFR降低 ANP/BNP抵抗 生物标志物 肾损伤分子-1 胱抑素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蛋白(N-GAL)
急性心脏病或干预
急性失代偿 缺血性损伤 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手术
自主神经 活化 体液介导损害 RAAS活化 Na+H2O潴留 血管收缩 利尿钠 体液因子 体液 信号 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 (caspase) 活化 凋亡 单核细胞 活化 内皮细胞活化 免疫介导损伤 分泌细胞 因子 Caspase 活化 凋亡
心 肾 综 合 征(CRS)流行病学
Ⅲ型CRS:既往有关此类型病变的流行病学资 料很少报道,由于肾脏损害的标准不统一,因 此有关心脏病变的情况无从知晓。自从RIFLE 分类使用以来,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急性肾 损伤发病率为9.1%,而在一些大型ICU中心, 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超过35%,因此有必要加 强此方面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心 综合征中有一种特殊的临床情况,即双侧肾动 脉狭窄(或孤立肾时的单侧肾动脉狭窄)中, 41% 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Ⅰ型CRS:由于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尚缺乏有关Ⅰ型 CRS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Belziti等对200例连续急 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发现23%的患者出现肾功 能恶化。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中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达到55%,且是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独立死亡因素 之一。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住院3天内47%患 者发生肾功能减退,住院1周内肾功能恶化患者比例 高达70%。美国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国家登记资料 显示,入院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是预测住院 患者死亡的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