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窈窕(yǎo)嫩芽(nèn)瘫痪(tān)酝酿(liàng)B.嶙峋(líng)怦怦(pēng)烂漫(màn)匿笑(nì)C.瞬间(shǔn)脸颊(jiá)沐浴(yù)祷告(dǎo)D.溯洄(huí)并蒂(dì)攲斜(qī)菡萏(dàn)【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A项,“酿”应为niàng,B项,“嶙”应为lín,C项,应为“瞬”应为shùn。

2.【答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睿智无与伦比一代天骄寤寐求之B.亵渎重蹈覆辙弥足珍贵参差荇菜C.繁衍心无旁鹜断章取义克尽职守D.雎鸠怒不可遏强聒不舍自知之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具体汉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3.【答题】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分析】考查字的含义。

【解答】“琴瑟友之”的“友”是“以……为友”的意思,这里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4.【答题】下列传统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传统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传统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传统1. 引言1.1 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记录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社会风貌和民俗传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通过研究诗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推测出当时社会的制度、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特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诗经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包括古代社会背景、家族制度与封建礼乐以及青铜器文化与宗教信仰等方面。

随后,文章将探讨诗经中所描写的民俗传统,包括婚嫁习俗与礼仪、丧葬习俗与祭祀仪式以及节日庆典与民间活动等内容。

最后,文章将对诗经中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民俗传统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诗经中的社会风貌和民俗传统,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诗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探讨诗经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2.1 古代社会背景在介绍《诗经》中的社会风貌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些背景。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作品。

这个时期相对较为贫瘠,人们生活大多以农耕为主导,五谷丰登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这也是一个军事紧张、封建专制、等级严格分明的时期。

2.2 家族制度与封建礼乐在古代社会风貌中,家族制度和封建礼乐起着重要作用。

《诗经》描绘了当时强调家族观念和家族传承的特点。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族血统和尊严感的追求,将家族视为整个社会结构中最基础和核心的单位。

另外,《诗经》还描述了封建礼乐体系对于生活和文化影响深远。

在宴饮、祭祀等场合,人们进行各种仪式和音乐表演,以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家族的荣誉。

第03章 《诗经》-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四)(文海拾珠)(解析版)

第03章 《诗经》-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四)(文海拾珠)(解析版)

《诗经》:风雅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

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等大活动的歌舞辞。

《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例,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内容包罗万象《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从它的体例上就很明显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

《左传》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当时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社会上层意志的集中体现。

《颂》和《大雅》中许多带有史诗性质的叙事诗,便反映了统治阶层对部族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祖先功德的赞颂。

如《周颂》和《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它的作者大多是士大夫,主要反映了诸侯朝会和贵族享宴的情景,如《小雅·鹿鸣》描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贵族也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对王政的不满,如《小雅·节南山》记载:“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意思是一位叫家父的臣子,作了这首诗来讽刺周幽王。

相对于《颂》和《雅》来说,《国风》的篇幅更多,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较《颂》《雅》更高。

因此有“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的说法。

十五国风主要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深刻入微,包容百态。

从内容上看,这些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类:农事诗,直接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

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docx

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docx

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在疆域不明的土地上,西周的日头落下后,春秋的繁星又缀满天际。

在文明勃兴的源头, 我们的祖先种庄稼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种植了最早的诗歌,收割下来,堆成一小堆叫“诗经”的粮食。

总怀有一种近乎“花痴”的向往之情回看先秦历史。

先秦之中,尤爱春秋。

那时名教和权术还在他妈的肚子里, 文化本身顺乎自然因而光风霁月,劳动、杀伐、喜乐、歌哭,一切合于其本质。

到战国时候,人心已是不古,再后来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产生,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士阶层独立精神的丧失和整个社会自由思想的湮灭,却无疑给“君子国”画上了句号。

于是成书于最后的原始乌托邦的《诗经》,也格外的洁净和美好, 令人珍惜。

少读诗书,一向喜欢浪漫主义的狂想,不中意现实主义的枯燥,而溯至诗歌的源头却恰恰相反:热爱《诗经》的朴素清新,厌倦《楚辞》的佶屈聲牙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

《诗经》如玉,天然无须雕饰, 那些一唱三叹的字句里倾注了古老的歌者们对生命真挚的思考和感触。

比如描写一个女子在昏暗的天色里等待她的情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孤独的哲学家说:“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现代文阅读答案《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

”最好的诗歌令人读之无言,无法解释,亦无复增益。

尝于闹市街头见老夫老妇携手过街,彼时落照煦暖,空气中尘埃飞扬,恍然忆起《诗经》中“死生契阔”句,呆立半晌,默念再三,唯有怆然。

诸经之中,只有《诗经》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哲学的《易经》共同得以不朽。

相对于制度和历史平庸的本质, 它们闪耀着珠玉般经世弥久的美好光辉。

然而无论什么,一旦沦为“经”,就会遭受不可避免的歪曲和利用。

在作为“经”的《易经》中,原本混沌一片的阴阳有了主次之分。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思想起源与历史简述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思想起源与历史简述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思想起源与历史简述作者:李莹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早期的“乌托邦”思想就已经产生。

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就记载着那些不堪剥削和压迫的农奴们的痛苦呻吟,同时也传达出他们热切期望奔向一个理想中的“乐土”。

关键词:中国文学;《乌托邦》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023-01先秦之前,中国的乌托邦书写更多的却不是以文学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一种思想的结晶体的形式散见于各种各样的哲学典籍之中。

如《老子》中有关“小国寡民”的设想,《论语》、《孟子》中所极力推崇的“礼乐制度”,都是一种乌托邦思想的变相书写。

从文本形式上来说,中过古代的乌托邦创作大都是用诗歌以及对话录的形式表述的,如孔子的《论语》是对话录的形式,《老子》则更像是一部随感录,这些既反映了当时中西先民们“缘事而发”的创作特征。

先人们有关理想社会的构想,开始时都是以生存问题的解决作为其首要指标,并进而从对自然性问题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从对口腹之欲的满足转向对社会平衡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老子》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更是从生存问题的解决探讨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行为规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恩宠、生命的延续是人为自身的理想生存所设计的第一基本要素,当这种渴望在现实中稍稍得到满足时,人们就开始追求智慧,而个体意识的增强,也必然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化,社会必然形成,心理需要也日渐浮出水面。

中国古代乌托邦虽然对社会的大方向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却没有细致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老子》提出:“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典,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国家制度更是一种粗略的表达。

诗经社会风貌解析

诗经社会风貌解析

诗经社会风貌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宝之一。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诗歌形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对诗经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进行解析。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诗经中大量的山水田园描写,展现出古代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亲密关系。

例如《采薇》中描绘了清晨采摘草莓的情景,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另外,《关雎》中描绘了乌鸦森林中的人们,“赴田采莞,替薪如何”,这反映了古代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社会等级与阶层诗经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阶层。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描述了君主、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不同待遇。

例如,“左右趋之”,“左右顾之”,展示了君主的特权地位。

而且,一些诗篇还描绘了贫富差距的存在,例如《蓼莪》中写道:“庶几我生,独于尔同”。

这反映出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三、婚姻与家庭观念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国风·邶风·车胤》中写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绘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诚与依恋。

同时,一些篇章也展现了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矛盾和困惑,《国风·邶风·绸缪》中写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夫妻间互相扶持的理想。

四、朝廷政治与战争诗经中也涉及到朝廷政治和战争的议题。

《国风·邶风·静女》中写到:“敷文细理,聿躬节俭”,展示了统治者应具备的美德。

此外,一些篇章还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国风·邶风·硕人》中写到:“百辟修缉,利来而不舍”,描述了军队的行进过程。

在诗经的篇章中,还存在着文化、宗教、民俗等丰富内容。

本文仅对其中的社会风貌进行了解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社会结构,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诗经中所蕴含的古代社会风貌

诗经中所蕴含的古代社会风貌

诗经中所蕴含的古代社会风貌概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305篇诗歌。

它记录了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

社会结构与阶级《诗经》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和阶级差异。

其中,封建贵族居于社会的核心地位,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并享有特权和权力。

同时,《诗经》也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艰辛劳作、困苦忧愁以及对太阳神等自然元素的崇拜。

家庭生活与礼仪习俗家庭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诗经》中涉及到了大量关于家庭生活与礼仪习俗的描写。

例如婚姻制度、嫁娶之礼、子孙敬老、祭祀等内容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和习俗。

经济活动与农耕文化由于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耕,在《诗经》中,农业生产与耕作活动得到广泛描写。

从种植、收获到赋税,从田地的分配到修复灌溉系统等方面,《诗经》为我们呈现了古代农耕文化的繁荣。

社会风尚与价值观念《诗经》还展示了古代社会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对爱情、友谊、孝道、忠诚等主题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德和道德准则的追求。

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其中包括对自然神灵的崇拜。

《诗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太阳、雨水、山川等自然元素的崇奉,并以此进行各种祭祀仪式。

结论通过阅读《诗经》,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

它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家庭生活与礼仪、经济活动、社会风尚与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诗经》作为文化遗产,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人教版练习题第七十三篇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人教版练习题第七十三篇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人教版练习题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靡室靡家,玁狁之故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B、①忧心烈烈,载饥载渴②既见复关,载笑载言C、①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①戎车既驾,四牡业业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数见不鲜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ǐ)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

因为首尔FC在去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苏有朋首先分享了做导演的感受,称不仅要事必躬亲,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为了电影,还推掉了今年所有的商演。

《诗经》中的民俗风情与社会习俗

《诗经》中的民俗风情与社会习俗

《诗经》中的民俗风情与社会习俗导言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诗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民俗风情和社会习俗。

这本古老的经典汇集了许多不同的诗歌类型,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考。

通过研究《诗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感受到古人们的喜怒哀乐,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诗经》的历史背景1.1 建立与编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周朝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的产物。

据史书记载,周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繁盛。

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对诗歌进行整理和收集,形成了《诗经》这一庞大的文学珍藏。

1.2 诗歌类型《诗经》中的诗歌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诗主要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民间民俗等;雅诗则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情感和思考;颂诗则用来歌颂统治者和周朝的政治制度。

2. 《诗经》中的风诗2.1 风的概念在《诗经》中,风是指古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和社会习俗。

每一篇风诗都以一个地名命名,通过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来表达古人的情感和思考。

2.2 风诗的特点风诗通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风诗以一种朴素而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对读者来说更为亲切和易懂。

2.3 风诗的内容风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婚姻、爱情、家庭、村落、农耕、渔猎、牧羊等许多方面。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细节和习俗。

3. 《诗经》中的雅诗3.1 雅的概念雅是指古代雅致高尚的生活方式,是贵族阶层的代表。

雅诗主要描写贵族的生活、情感和思考,反映了贵族精英文化的特点。

3.2 雅诗的特点雅诗的特点是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它们以丰富的比喻和意象表达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雅诗通常以高亢的气势和辞章,对读者产生鲜明的冲击和震撼。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ǐ)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踟蹰嗜草夙兴夜寐B.糜室劳矣矛戟泣涕乘彼垝垣C.自我徂尔狁采薇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渐车帏裳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延误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于是,就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买,交易,交换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5.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6.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

因为首尔FC在去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苏有朋首先分享了做导演的感受,称不仅要事必躬亲,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为了电影,还推掉了今年所有的商演。

100幅古代风俗画,说不尽的民俗风情

100幅古代风俗画,说不尽的民俗风情

100幅古代风俗画,说不尽的民俗风情古典⽂学与诗词独具⼀格的古典⽂学公众号|古典⽂学|诗词|古⽂|国学|01、燃爆⽵(宋)02、教坊⾃乐(宋)03、拜年送名⽚(明)04、饰梅花妆(唐)05、⾛⽉亮(清)06、宫中赐银幡(宋)07、鞭春⽜(明)08、放灯(唐)09、蚕⼘(宋)10、⾛百病上城头(明)11、猜灯谜(清)12、请紫姑神(清)13、结⽺肠(元)14、⾛百病摸门钉(清)15、送穷(唐)16、春社(宋)17、⽃草(宋)18、蓬携⿎游(宋)19、踏青(周、郑国)20、流觞赋诗(晋)21、踏青(北朝)22、内宴冷餐(唐)23、担酒上坟(宋)24、⽃百草(明)25、祭扫(唐)26、⾛马射箭(唐)27、荡秋千(五代)29、浴佛节(唐)30、挂五彩线(宋)31、染红指甲(宋)32、射柳(辽)33、饮菖蒲酒(明)34、挂钟馗(清)35、晒书翻经(⾦)36、蛛丝乞巧(唐)37、穿针⽐巧(宋)38、供摩侯罗(宋)39、丢巧针(清)40、拜魁星(清)41、盂兰盆道场(元)42、放湖灯(明)43、荷叶灯(清)44、鸡冠花供祖(清)45、屠狗狩猎(辽)46、拜新⽉(唐)47、秋社(宋)48、钱塘弄潮(宋)49、供兔⼉爷(清)50、饮菊花酒(晋)51、登乐游原(唐)52、馈春盘(晋)53、冬舂(宋)54、馈岁(宋)55、卖春联(清)58、吃灶糖(清)59、跳灶王(清)60、烧⽕盆(宋)61、照⽥(宋)62、驱傩(唐)63、镜听(唐)64、⼉童卖痴呆(宋)65、打灰堆(宋)66、贴门神(明)67、压岁钱(清)68、罗杆(清)69、新妇不跪(唐)70、展⽰嫁妆(清)71、抓周啐(宋)72、折柳(唐)73、步障(唐)74、驿站送信(元)75、茶贩(宋)76、货郎担(⾦)77、磨镜(明)78、拉车卖酒(清)79、骑驴打球(唐)80、相扑(唐)81、蹴鞠(宋)82、捶丸(宋)83、妇⼥踢球(明)84、放纸鸢(明)85、打陀罗(清)88、弄剑与踏杯舞(汉)89、西域歌舞(唐)90、⽡⼦内说书(宋)91、傀儡戏(宋)92、酒楼唱曲(⾦)93、⾼跷(清)94、⼦弟书(清)95、太平⿎(清)96、盲⼈⾛街卖艺(清)97、刺青(唐)98、⽃鸡(晋)99、猴戏(明)100、⽃蟋蟀(清)本⽂来源⽼坑⽂化艺术。

《诗经》:周代社会生活之风俗画卷

《诗经》:周代社会生活之风俗画卷

《诗经》:周代社会生活之风俗画卷作者:曾剑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0期摘 ; ;要:祭祖诗、农事诗、怨刺诗、战争诗、孕育诗是《诗经》的重要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周代贵族及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研究周代社会民俗风情的生动教材。

关键词:《诗经》 ; ;周代 ; ;社会生活 ; ;风俗画卷《诗经》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增强其作为周代社会生活真实写照的表现力和形象性。

一、祭祖颂歌:崇祖尚宗,歌功颂德《诗经·大雅》中的大部分诗篇具有神异传奇色彩,流露出浓厚的崇祖尚宗情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民》一诗。

《生民》记述了西周先祖后稷诞生的传奇故事及创建农业的事迹,通篇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所塑造的后稷形象实为一位神化了的英雄。

前三章写后稷诞生前后的神奇,中三章写后稷农业生产方面的独特能力,末两章写后稷率民祭祀的场景。

因后稷艺农有功,被封于邰地立国。

其中描写后稷诞生的篇章尤为精彩。

大体写的是,姜嫄在郊野祭祀,以消除无子之疾,不留神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

回家后,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胎儿时动时静,生长发育。

后来,破体而出,这个小孩就是后稷。

姜嫄认为这件事情非常奇异,想决定把这个孩子扔掉。

先将他扔到“隘巷”中,这时有一大群牛羊过来“腓字之”,将后稷隐蔽起来,给他喂奶;将他扔到树林中,恰逢有人砍伐树林;将他扔到寒冰上,大鹏鸟飞过来用翅膀保护他。

后稷的哭声又大又长,整个道路上都能听到。

姜嫄心软了,就把他抱走了。

成年后,后稷受封于邰而立国,他率领民众种上良种,待到作物成熟,又率民收割,率民祭祀,成为受万民敬仰的农业始祖。

周人之所以将自己的祖先后稷诞生描写得如此神异,一方面是源于祖先崇拜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借此向国人宣告,周王朝始祖是天帝之子,其统治是上天授予的,为巩固其统治制造舆论。

二、农事之诗:桃源之中,熙熙太古《诗经》的农事诗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是《豳风》中的《七月》。

《诗经》十五国风之民情风俗

《诗经》十五国风之民情风俗

《诗经》十五国风之民情风俗《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载了先秦时期各地各族的风土人情。

其中的国风篇章描绘了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出古代中国各地民族的文化风貌。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为主线,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民情风俗。

1、《周南》篇《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共计十五首民族之歌,描写了西周的国家风情。

其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古代夫妻之间的甜蜜爱情;有“申申胡兮,归自外”、“颛顼负牛,郊门不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劳作场景和祭祀仪式。

2、《豳风》篇《豳风》共计十四篇,描绘了商周时期豳国(今河北省东北部)的民族风情。

其中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西杨东杨,叶落堕兮”,反映了古代农民的艰辛劳作和生活乐趣。

3、《齐风》篇《齐风》共计卅一篇,描绘了春秋时期的齐国(今山东地区)的民族性格和风情。

其中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陟彼南山,言采其杞”,展现了古代齐国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4、《卫风》篇《卫风》共计十六篇,描绘了春秋时期的卫国(今山东东部一带)的民族风情。

其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莫赤子,无去处”,反映了古代卫国人民的劳作情景和父子关系。

5、《王风》篇《王风》共计二十一篇,描绘了殷代的商王和周王的英雄事迹。

其中有“还矣王事,不念旧恶”,表现了商王对忠臣重义的态度;有“有女仳离,颜如舜华”,反映了古代王室的宫廷生活和婚姻制度。

6、《秦风》篇《秦风》共计三十一篇,描绘了春秋时期的秦国(今陕西地区)的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

其中有“缁衣之宜,言须之邢”,反映了古代秦国人民的服饰文化和言行规范;有“原隰鸣鸠,既括群女”,展现了古代生活场景和社会角色关系。

7、《晋风》篇《晋风》共计十五篇,描绘了春秋时期的晋国(今山西一带)的民族风情和战争氛围。

其中有“中军作马,司寇怖厉”,反映了古代晋国的军事气氛和统治体制。

8、《楚风》篇《楚风》共计十一篇,描绘了春秋时期的楚国(今湖北一带)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诗经中的社会风俗与风雅生活

诗经中的社会风俗与风雅生活

诗经中的社会风俗与风雅生活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部举足轻重的作品,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遗产,被誉为"诗的鼻祖"。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诗经中不仅包含了大量优美的诗歌,还深入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风雅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究诗经中的社会风俗与风雅生活,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古代社会的礼仪与习俗1. 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视礼仪的社会。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涉及到社会的礼尚往来和人们的礼仪之道。

例如《周南·桃夭》一诗中,描述了一个少女的婚姻仪式,强调了婚礼的庄重与重要性。

这反映了古代婚姻仪式的盛大和社会对婚姻的重视。

2. 宴会与饮食习俗宴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也是展示主人地位与境遇的方式之一。

在诗经中,有许多诗章描绘了宴会的盛况与酒宴之乐。

例如《国风·齐风·东门之池》中描述了一场宴会的情景,歌颂了主人的实力和气派。

同时,诗经中还涉及到古代人们的饮食习俗,例如《国风·邶风·硕人》中描绘了丰盛的宴席和美味的食物,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

3. 赋诗与竞赛在古代社会中,赋诗与竞赛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诗经中的《鸿雁》一诗就是一场赋诗竞赛的记录。

这种竞赛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展示个人才华和智慧的机会。

通过赋诗与竞赛,古代人们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交流与相互借鉴。

风雅生活的追求1.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舞蹈是古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包含了关于音乐与舞蹈的描写。

例如《国风·卫风·无衣》中描述了一位舞蹈者的优雅与动人,赞美了她的才艺与美貌。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与舞蹈,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享受艺术的美与魅力。

2. 美丽与装饰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自身的美丽与装饰。

诗经中的《小雅·车辖之什·四月》描述了美丽的女子佩戴珠宝装饰的场景,赞美了她们的美丽与魅力。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文化解读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文化解读

《诗经》中的社会风貌与民俗文化解读引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盛,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一个根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社会风貌和民俗文化,而《诗经》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诗经》是一部早期诗集,记录了中国早期各个时期的风俗民俗、劳动与生活、宗教与祭祀等,本文将通过解读《诗经》中的诗歌作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社会风貌与民俗文化。

一、社会风貌1. 诗经时代的社会结构诗经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结构主要由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组成。

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紧密,通过《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风貌。

2. 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诗经》中的一些诗歌反映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描绘了他们的繁荣富庶、享受奢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

例如《邶风·静女》描述了一个贵族女子的富足生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贵族阶层的物质生活,还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农民的劳作与生活除了贵族阶层,《诗经》中也描写了农民的劳作与生活。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反映了农民的生产活动,例如《小雅·鹤鸣》:“四牡騑騑。

职竞自逸。

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些诗歌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的认真负责和对丰收的希冀。

二、民俗文化1. 婚俗与爱情观念婚俗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经》中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婚俗内容。

诗经时代的婚姻普遍是以严肃的仪式进行的,这体现在诗歌中表现为细致入微的描写。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 子女教育与家庭观念家庭观念在《诗经》中被充分体现,尤其是子女教育。

诗经时代的家庭注重子女的教育培养,这体现在诗歌中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中学语文国学之《诗经》

中学语文国学之《诗经》

《诗经》:风雅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

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等大活动的歌舞辞。

《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例,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内容包罗万象《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从它的体例上就很明显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

《左传》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当时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社会上层意志的集中体现。

《颂》和《大雅》中许多带有史诗性质的叙事诗,便反映了统治阶层对部族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祖先功德的赞颂。

如《周颂》和《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它的作者大多是士大夫,主要反映了诸侯朝会和贵族享宴的情景,如《小雅·鹿鸣》描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贵族也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对王政的不满,如《小雅·节南山》记载:“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意思是一位叫家父的臣子,作了这首诗来讽刺周幽王。

相对于《颂》和《雅》来说,《国风》的篇幅更多,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较《颂》《雅》更高。

因此有“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的说法。

十五国风主要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深刻入微,包容百态。

从内容上看,这些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类:农事诗,直接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

风,是古代五音之一,也是指古代的邦国。

《诗经》的风部共包括十五国的民歌,歌颂了十五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风土人情。

以下将结合《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关雎》(周南.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最有名的篇章之一,它是描写周国的一首婉转动人的民歌。

这首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乡野气息和深情厚谊的世界中。

通过“关雎”这一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角色,揭示了周国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国风》(郑风.试范)《国风》是反映郑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试范》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西北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为开场,描绘了郑国美女的风采和独立的品质,展现了郑国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独立自主的性格,体现了郑国人民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3. 《卫风》(卫风.硕鼠)《卫风》是描写卫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硕鼠》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田间劳作和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卫国人民朴实无华、劳作忠厚的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勤劳的精神。

4. 《王风》(王风.采蘩)《王风》是描写王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采蘩》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王国人民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下艰苦耕作的场景,展现了王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5. 《衡风》(衡风.卫风之什)《衡风》是描写衡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卫风之什》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二矢之菹,率为我母”为开场,描绘了衡国人民对母亲的孝心和对家庭的深情,展现了衡国人民对家庭的珍视和孝顺的美德。

6. 《邶风》(邶风.樛木)《邶风》是描写邶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樛木》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展现了邶国人民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周南》(周南.关雎)《周南》是描写周国风土人情的一组诗歌,其中的《关雎》是其中之一。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中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
《诗经》中有很多表现十五国的风土人情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分布在《风》和《国风》两个部分。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关雎》(《风》第2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 《秦风·无衣》(《风》第8首)
无衣,无衣,襟怀黄龙之尾。

人不服于中军,下不为例于穷巷。

言既遂,行事可追。

风雨淫,丧亲事母,兄弟有他。

抱布贸丝,日用有储。

3. 《周南·关雎》(《国风》第1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 《秦风·蒹葭》(《国风》第2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些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人物行为和感情表达等方式,反映了古代十五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这些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第八讲感受《诗经》之美【知识窗】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六义”。

赋就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文本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点探究】重点实词1.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2.雎鸠..(jūjiū):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5.淑:善,好。

6.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

逑,配偶。

7.参差:长短不齐。

8.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9.流:捞取,顺水势采摘。

10.寤寐..(wù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xx的风俗画
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在疆域不明的土地上,西周的日头落下后,春秋的繁星又缀满天际。

在文明勃兴的源头,我们的祖先种庄稼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种植了最早的诗歌,收割下来,堆成一小堆叫“诗经”的粮食。

总怀有一种近乎花痴的向往之情回看先秦历史。

先秦之中,尤爱春秋。

那时名教和权术还在他妈的肚子里,文化本身顺乎自然因而光风霁月,劳动、杀伐、喜乐、歌哭,一切合于其本质。

到战国时候,人心已是不古,再后来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产生,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士阶层独立精神的丧失和整个社会自由思想的湮灭,却无疑给“君子国”画上了句号。

于是成书于最后的原始乌托邦的《诗经》,也格外的洁净和美好,令人珍惜。

少读诗书,一向喜欢浪漫主义的狂想,不中意现实主义的枯燥,而溯至诗歌的源头却恰恰相反:热爱《诗经》的朴素清新,厌倦《楚辞》的诘屈聱牙。

《诗经》如玉,天然无需雕饰,那些一唱三叹的字句里倾注了古老的歌者们对生命真挚的思考和感触。

比如描写一个女子在昏暗的天色里等待她的情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个孤独的哲学家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最好的诗歌令人读之无言,无法解释,亦无复增益。

尝于闹市街头见老夫老妇携手过街,彼时落照煦暖,空气中尘埃飞扬,恍然忆起《诗经》中“死生契阔”句,呆立半晌,默念再三,唯有怆然。

而《诗经》的美中,自有一份坦然,穿越层层烟雾和喧嚣,直指人心。

它就是民歌甚至童谣,后人的阐释越艰深,那些字句越显得单纯。

我们忽略掉浩浩荡荡的校注来阅读诗歌本身,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在如许岁月中竟然纤尘不染。

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不知道“卷耳”是什么植物,甚至不知道“马”是什么动
物,“兕觥”更是早已成为传说中的容器,但人们将永远了解一个诗人的心情,他在异乡惨淡的空气里借酒聊以自慰,说道:“维以不永伤……”
春秋的风在《诗经》中一路吹到现在,把永恒的歌声刮进我们每个人的骨头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