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自主学习】1.供求影响价格(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下降,对有利,这就是市场;供不应求,,对有利,这就是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反之,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思维拓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与商品本身的价值大小成正比。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的形成和变动不仅反映它与价值的关系,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我们上面学到的知识中,就表明价格要受到需求与供给的影响。
除此之外,影响价格的变动的因素还有:币值的影响。
当纸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就会下降,同样数量的商品就要用更多的纸币去购买。
国家宏观政策也可以对价格产生影响,如为了照顾农民利益,国家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农副产品价格的上升,相应就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
【合作探究】1.试举几个供给、需求变化影响价格涨跌的实例,并说明对商品价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材料: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成为甚至连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的通讯工具。
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2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8亿户。
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05年末,中国内地移动电话用户将比现在翻一番。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
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销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样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千元以下。
国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平时作业2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6.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7.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8.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10.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A )A. 物质生产实践B. 科技实践C. 政治实践D. 文化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A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所以,这种认识是( B)。
A.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 感性认识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 理性认识4.(A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A. 实践B. 少数服从多数C. 圣人的权威D. 主观验证主观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 D )。
A. 客观性B. 主体性C. 多维性D. 社会历史性6.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四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
(共10题)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选择一项:对错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选择一项:对错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选择一项:对错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选择一项:对错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选择一项:对错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错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择一项:对错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一项:对错9.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选择一项:对错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项选择题。
(共5题)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从而,()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选择一项:A. 封建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奴隶社会D. 原始社会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思想观点。
选择一项:A. 政权机构B. 宗教C. 政党D. 法庭3.()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选择一项:A. 社会改革B. 通过罢工,缩短劳动时间C. 社会革命D.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试题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试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________决定的()A.商品的自然属性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C.生产资料私有制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答案】B【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因此正确答案为B. A、C、D都不是商品的二因素的决定因素,排除。
【考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点评:做好本题要全面把握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①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②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③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④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其生产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因此,①②④是正确的。
误选③的原因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
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由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价值分配研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后,在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应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
【考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点评:做好本题不能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混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做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又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等同于价值创造问题。
3.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②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③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④具体劳动是历史的范畴,抽象劳动是永恒的范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具体劳动是指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人的体力、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目录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
量的影响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
目录
• 如何应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带 来的挑战
•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未来展望
01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
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
技术进步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 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 了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劳动时间, 从而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的行为 和市场秩序。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企 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
05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技术创新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 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 流程将更加高效,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产品质量。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 味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减少了浪费。
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 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能够推动社会财富的积累。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产业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 使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 和流程改造,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值。
新兴产业发展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 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 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 应用,许多传统生产环节实现了 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 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流程优化
专业化分工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将生产活动细分 为不同的专业环节,每个环节由专业 人员负责,提高了生产效率。
法产生的根源
显然,这种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特殊社会规范,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是不行的。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需要有表现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调整新的社会关系,需要一种特殊公共权力来确定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于是法就应运而生了。可见,法是为了维护和调整一定阶级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一)法产生的根源 1.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从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导致了法的产生。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前,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产品实行平均分配,当时没有形成各种脱离氏族而独立的不同利益的经济主体,个人与集体浑然一体。利益上的基本一致使他们只需依靠传统习惯就可以把经济关系调整好了。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个人劳动产品的交换,逐渐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财富向少数人的积累。后来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公有制的解体,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所有制。
例如,不仅存在着逐渐瓦解的公有制,而且在私有制中又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奴隶主所有制;在奴隶主所有制当中,又有土地贵族奴隶主所有制、工商业奴隶主所有制等。在这些所有制的背后,存在着各种不同利益的集团,其中在对抗性的所有制经济关系中,还存在着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各个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着保护一种所有制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斗争,这就使社会的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之中,如何才能调整这些经济关系呢?如何才能迫使广大劳动者——奴隶服从当时奴隶主所有制的劳动条件进行生产呢?靠原来的习惯显然是不行了。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社会各集团在毫无限制的冲突和争夺中同归于尽,于是就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一些特殊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来维持社会秩序,以保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限制甚至消灭那些不利于奴隶制发展的经济,这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就是法。可见,法是为了维护某种所有制、调整一定经济关系和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祁阳县职业中专公共基础课测试德育模拟试卷(二)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唐联杰1.在商场柜台上,一部手机标价1500元。
这1500元是A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C货币在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D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汽车正逐步进入家庭。
由于家庭收入及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购车也有很大的差异。
再加上汽车及其消费花费很大,所以,一些家庭在选购轿车时,追求的不是汽车的档次、配置,而是要求其能满足代步的需要,质量好,耐用,且维修方便。
这种消费是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理智的消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在一些公司的招聘行为中存在着招聘歧视行为。
招聘歧视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权利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4.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
这是由于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少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少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少5.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
这主要体现了:A、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公民的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6.在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行使A.生存权与发展权B.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C.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7.全国人大代表共同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是全国人大在行驶A 立法权B 任免权C 监督权D 决定权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根本准则是A 党的基本路线B 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本方针D 四项基本原则9.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称为A 职业兴趣B 兴趣C 性格D 职业性格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是A 只有对社会的贡献大才能体现人生价值B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C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11.下面对成功的理解,应该提倡的是A 成功就是考上理想的高校,有光鲜的职业B 成功就是生活富裕,有房有车C 成功就是成为明星,得到万人瞩目D 成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得到社会的认可12、商贸物流业属于第()产业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支柱产业13、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A 毕业证B 职业资格证C 双证D 知识和技能14、巴西一代球王贝利说过:“我热爱足球,是我的生命!”经过数十年的刻苦训练,使他成为巨星。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资本论》试题及答案(刘明远)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31、结合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说明货币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原因。
答: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冲突开展的产物,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需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受了简洁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开展成为货币形式。
这一开展过程,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不断克服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而开展的。
最终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货币形式成为表现商品价值的最终形式。
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开展的产物,是交换开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冲突开展的结果。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受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
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开展与开展、随着经济开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开展演化。
如从货币本质动身,把货币定义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从货币的形式动身,把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从价值角度认为“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从生产关系动身,“货币是隐匿在物后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货币的产生和开展取决于人类生产力的开展。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2)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
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提到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是何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
就质来讲是指耗费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量来讲是指劳动量的多少,即价值量。
那么,商品价值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抬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当然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
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l)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强调说明三点:第一,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并非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比如织布,有的用织布机,有的用手工或电脑,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很少一部分是用手工或电脑织的,那么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这个“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比如,在同样使用机器织布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高有抵,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做,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一匹布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有快有慢,决定这一匹布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决于快者,也不能取决于侵者,而是取决于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分析剩余生产价值
怎么从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
具体劳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而抽象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实体,则是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范畴。
劳动的二重性为剩余价值的学说奠定基础。
劳动力成为了商品,由于劳动的二重性使劳动力也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于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必要生活资料的量;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
由此,生产过程也有了两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但生产使用价值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物质的使用价值,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了商品中去了;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也作为抽象劳动,也成为了商品的新价值。
劳动者的劳动力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就是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是,生产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凝结成新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组成部分。
如果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了价值增值过程,就生产出了剩余价值。
高一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政治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5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1.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其关键在于A.是否为别人所消费B.是否在社会分工中产生C.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换D.是否出现剩余劳动产品2.商品交换的实质是A.物与物相交换的关系B.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C.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D.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3.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因为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C.货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存D.货币的价值能够通过其他商品体现出来4.历史上黄金曾担负流通于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等货币职能.上述职能中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张同学花60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台复读机,商店将其中的若干元用于纳税.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D.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6.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但并不意味着国家能够决定A.纸币的发行数量B.纸币的购买力C.纸币的发行时间D.纸币的面值7.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①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8._年是考验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年,既要防上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A.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不符B.表现为物价长期低水平状态C.表现为市场销售不振D.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9.国庆节期间,南通的王先生一家准备到桂林去旅游.最适合王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A.现金B.外汇C.信用卡D.支票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转账结算方法是指A.把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账目核算清楚B.用支票来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C.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D.用纸币来完成的货币支付行为11.汇率是指A.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B.以100单位的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C.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D.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偿还对外债务的纸币12.在目前汽车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度非常大的时候,卖方市场早已经被买方市场所代替.同时人们要根据自己的职业.个性等来选择适合自已的车,如果哪个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符合其要求,那么即使是企业单方面定义的〝好产品;,在消费者看来也并没有意义. 上述材料说明A.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过于求B.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不应求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过于求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供不应求13.上题材料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是A.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B.应改进技术,提高效率C.应注重产品质量D.应注重生产市场短缺的产品14.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A.扩大商品房需求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C.规定商品房价格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15.对右图(_—_年世界黄金价格走势图)判断正确的是A.世界黄金总体供不应求B.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购买黄金一定能够保值增值D.黄金市场被人为操纵16.考察某种商品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主要应看A.生产该种商品的大多数人的生产条件B.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C.大多数人的劳动时间D.社会上最先进的生产条件17.甲乙丙三人生产同样的犁.生产一架犁,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只要8小时.综合分析可知,生产一架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不能确定18._年11月下旬,我国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上涨,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截至12月21日,国家根据市场需求,共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6次,累计成交86.8亿斤.国家的这一举措①有利于稳定粮价②能确保农产品处于卖方市场的状态③能使农产品价值量降低④是利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体现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19.市场上2双鞋可以换1件衣服,假设生产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衣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现在1双鞋可以换件衣服.A.1B.2C.3D.4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少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少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少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少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21.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22.在经济往来中结算中经常使用到的信用工具有A.外汇 B.现金C.信用卡D.支票23.下列对商品流通的认识正确的是A.商品流通是指物物的直接交换B.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C.商品流通的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D.商品流通的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分离的24.右图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表明A.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是由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的B.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价值C.价格会无限上涨或下跌价格D.等价交换只存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25.随着国际油价走高,电动汽车代替烧油汽车.这说明A.石油和电动汽车是互为替代品B.烧油汽车和电动汽车是互为替代品C.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增加D.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减少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45分)三.简答题:扣紧材料,简要回答.26.(12分)_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7403元,再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注:_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上是在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左右.根据材料和图表回答:(1)美元汇率和人民币的币值会发生什么变化?(2)简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四.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27.(15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五.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28.(18分)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按劳等值的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富了的城市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实在尴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2)请你谈谈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ABBA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CCABABDCBC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题号2122232425答案ABCDBDADBC三.简答题26.(12分)(1)美元汇率下跌(3分);人民币升值(3分).(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分),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分).四.辨析题27.(15分)(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中的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说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4分)(2)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4分)(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分),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3分)(4)题中观点是片面的.(1分)五.综合探究题28.(18分)(1)①价值决定价格(2分).由于猪饲料等价格的上涨,饲养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2分)②供求影响价格(2分).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并且许多地区疫情严重,极大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从而使生猪和猪肉供应偏紧,价格上扬.(2分)(2)①从生产上看会调节生产规模(2分).肉价上涨,养猪有利可图,会刺激农民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逐步增加生猪和猪肉的供应量(2分);②从生活上看,会减少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水平(3分).同时会增加人们消费一些与猪肉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如其它副食品.蔬菜等(3分).。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5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15单项选择题第1题: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元。
剥削率为50%。
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10件产品,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______A.8元B.6元C.4元D.12元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 这道题目也是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的数量。
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范畴。
题目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的数量”,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求出原来剩余价值的数量和增加劳动强度后的剩余价值的数量,二者之差就是答案。
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1元。
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0.5元——因为M"(50%)=M:V(1);6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3元;将每件产品的C、V、M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2.5元。
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10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10×2.5=25元,其中扣除工资6元,原材料成本(C)10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9元。
9减去之前的剩余价值3元,最后的得数为6元。
第2题: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剥削率为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2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这时的剥削率为______A.100%B.200%C.300%D.40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中出现的“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几个字,可以判断它是考查相对剩余价值。
因为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自考题-25
政治经济学自考题-25(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______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分数:1.00)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科学解析:[考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
[解析]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______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分数:1.00)A.生产力√B.劳动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解析:[考点] 生产力的概念。
[解析]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的进步程度,也标志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选择A选项。
3.生产力和______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分数:1.00)A.生产关系√B.生产计划C.生产制度D.生产类型解析:[考点] 生产方式的含义。
[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根据题意BCD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选项。
4.承认经济规律的______,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分数:1.00)A.复杂性B.客观性√C.必然性D.稳定性解析:[考点]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解析]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
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
5.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______为基础的小规模的商品生产和交换。
(分数:1.00)A.集体劳动B.个体劳动√C.生产力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析:[考点] 简单商品经济的定义。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 (一)只是把金琐链稍微放松一点 • 在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有
可能增加。但是,这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 质。因为,资本积累不过是以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资本 关系:一极是更多的或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 的隶属于资本的雇佣工人。因此,资本积累就是无产 阶级的增加,就是资本的剥削范围的扩大。工资暂时 上涨,劳动者的生活稍有改善,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 从属关系和被剥削状况。
•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占有方式是对商品生产规律的应 用,并没有破坏商品生产的规律?
• 1、从劳动力的买卖来看,资本家把一定数额的货币 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 力,取得自己商品的价值,从而把这个商品的使用价 值即劳动,让渡给资本家;资本家把归他占有的劳动 力同归他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归他占有的 新产品,因而这个新产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所以 资本家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劳动,因而占有新产 品,正是应用了商品生产的规律。
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由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 化而来的。
• 所谓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就是商品生产的等价交换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剩余 价值规律。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意味着商品生产者既是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并占有 自己的劳动产品,从而在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是 平权关系,只能按等价进行交换。
• (二)资本积累使可变资本减少
•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和集 中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与此 相应,可变资本就会日益相对,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累的增长, 成为推动积累发展的有力杠杆。
马哲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习题(单项选择)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2.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3.“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5.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7.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2.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13.资本的周转速度()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14.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A.价值转移方式不同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与劳动力的关系不同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1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6.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A.改进技术B.价格竞争C.资本转移D.降低成本17. 生产价格等于( )A.可变资本与平均利润之和B.不变资本与平均利润之和C.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D.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1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B.等价交换C.劳动工具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内产生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内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D.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20.在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B.生产剩余价值C.实现剩余价值D.在市场上销售商品21.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D.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2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3.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24.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手段是()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2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IIcB.I(v+m)>IIcC.II(c+v-m/x)>(v+m/x)D.I(v+Δv+m/x)=II(c+Δc)27.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28.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因是()A.两者都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 B.两者都是自然经济C.两者都具备计划经济存在的条件D.两者都具备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2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30. 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D.v+m。
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基本方法
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基本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障成本也不断增加,如何控制社会保障成本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基本方法。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下,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支付社会保障费用的负担。
三、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也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失业救济金标准等方式来降低企业支付的社会保障费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基金池来实现风险分摊和共同承担。
四、加强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培训也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这样既可以减少失业人口,又可以降低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
五、加强医疗管理加强医疗管理也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医疗费用一直是社会保障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对药品价格和使用的监管等。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和追踪,避免资金浪费和滥用。
七、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控制社会保障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相互关联。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的协调和统一,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八、结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社会保障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当然,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复习
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 (1)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采取措施扶持 粮食生产,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 (2)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规模,努力缓 解煤电油运供求矛盾,要从宏观上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奠定基础。 (3)加强价格监管和调控: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市 场价格。一方面,加强粮食价格监测、监管,防止粮 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落实对农民种粮的各项优惠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 性,通过增加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把粮食价格 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二是适当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 三是建立重要商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四是加强价格 监督检查。
知识点落实
商品和商品 商品的含义、根本特征 经济的含义 商品经济的含义、条件 使用价值:含义、地位、作用 价值:含义、地位、作用、与交换 的关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与统一) 含义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关系
商 商品的基 品 本属性
商品的 价值量
主要误区指正
(1)商品永远是商品。有劳动凝结就一定有价值。 (2)商品质量越好,它的价格越高。 (3)企业只要关心商品价值,消费者只要关心商品使 作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 用价值与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5)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大。 (6)商品价值量减少,商品的价格就必然降低。 (7)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单位商品价值量下 降,所以商品生产者没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8)交换价值与价值总是一致的 (9)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和面 值,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10)多印人民币可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7、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其基本职能 是: ,其他职能还 有 。这些 职能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具备的。货币能充 当价值尺度的原因是 ,货币充当价 值尺度时只需要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时,能够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时必 须是 货币。 8、货币流通公式; 9、纸币是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 的,它是由货币 职能演化而来。 10、交换价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1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题分析“物价上涨或者下跌的原因”应联想到的知识点
1、价值决定价格。
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如: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 各种成本的增加。
导致物价下跌的因素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也会导致 价格下降
①此前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 ②背后存在着炒作行为 ③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大蒜、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5年高考课标卷Ⅱ24)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 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约500元/吨,有人 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2012•新课标全国卷Ⅰ)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 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 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特别提示】 等价交换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买卖关系 当中,从单个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 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一、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间接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 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导致商品短缺时,商品价格升高——“物以稀为 贵”。 ②供过于求,导致商品过剩时,商品价格降低——“货多不值 钱”。 3、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的大小与价格的高低成正比。
B.50% 80万 D.200% 160万
(2010•新课标全国卷Ⅰ)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 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
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24)2016年3月,“蒜你狠”、“猪周期” 卷土重来,本轮大蒜、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社会劳动 生产率
假设社会劳动 生产率不变
个别劳动 生产率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 时间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商品 数量
价值 总量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 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 反之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 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C. 20元 24元
D.8元 16元
方法技巧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解法
此类题目的题干材料一般给出初始价值量,然
后变化某种条件,如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 产率等,要求回答现在的价值量。一般解法是根据 变量关系,直接推算(正比关系的变量用乘号连接; 反比关系的变量用除号连接;增加的变量加上变动 部分,降低的变量减少变动部分)
判断: “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里的
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
注意:商品生产者、某企业、某行业、某部门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区别。
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 动。如下图:
A. 10万件、80元、800万元
B. 10万件、40元、400万元
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 20万件、40元、800万元
(2012·安徽)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50% 40万 C.100% 80万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而这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2014高考浙江卷卷24)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 降,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 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其他因素:单一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局限 性(如商家恶意囤积、炒作,哄抬价格等);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否 流动性过剩(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流通中的货 币量流动性过剩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①
缩短
②
缩短
③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降低 增加 降低
增加 增加 降低 增加
不变 增加 不变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7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 争激烈。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 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 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