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定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总电场的旋度和散度方程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的关系 F d l 非 E d l 电源 L E非 dl i i L L Q 感生电场的旋度方程 d B Ei dl B dS Ei L dt S t
揭示了电磁场内部的矛盾和运动,即电荷激发电场, 电流激发磁场,时变电磁场相互激发。微分形式反映点 与点之间场的联系,积分方程反映场的局域特性。
E , B满足叠加原理 (2)线性偏微分方程,
它们有6个未知变量( Ex , E y , Ez , Bx , By , Bz )、8个 标量方程,因此有两个不独立。一般认为后两个方 程为附加条件,它可由前两个方程导出。 E 0 B 0 B 0 J 0 E 0 t
散度 方程
B=0
与变化磁场 产生的感生 电场比较
B 后人发现由 E 可直接导出上述结果 t
五、真空中的电磁场基本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
B E t E B 0 J 0 0 t E 0 B 0





具体求解方程还要考虑 空间中的介质,导体以 及各种边界上的条件。
0 E E t t 0


在电荷、电流为零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
(3)预测空间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B E t E B 0 0 t E 0 B 0
三、位移电流假设
变化电场激发磁场猜想
变化磁场产 生感生电场
类 比?

变化电场产 生磁场 ?
位移电流假设
对于静磁场: B 0 J 与 J 0 相一致 对变化场它与电荷守恒发生矛盾 J 0
t
麦克斯韦假设存在位移电流 J D 总电流: J J D
J JD 0
§3 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一、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法拉第发现:当一个 磁铁插进或拔出导体回路时, 在回路中将出现感应电流。 由此他总结了这一现象服从 的规律:
dS

(其中 B B dS )
S
d B i dt
B
S
为什么要加负号?
磁通变化的三种方式:
电磁波
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激发可以脱离电荷和电 流而发生。电场与磁场的相互联系,相互激发, 时间上周而复始,空间上交链重复,这一过程预 示着波动是电磁场的基本运动形态。
他的这一预言在Maxwell去世后(1879年)不到 10年的时间内,由德国科学家Hertz通过实验证实。 从而证明了Maxwell的假设和推广的正确性。 (4)方程通过电磁感应定律加位移电流假设导出, 它们的正确性是由方程与实际情况相比较验证的。
麦克斯韦在多 方面考虑后取
JD
E 0 t
它仅在产生 磁场上与传 导电流相同
四、总磁场的旋度和散度方程
旋度 方程
E B 0 J 0 0 t
(1)B 为总磁感应强度 (2)若 J t 0, B 仍为有旋场
(3)可认为磁场的一部分直接由变化电场激发



1 )它反映感生电场为有旋场(又称涡旋场) , 与静 电场本质不同。 2)它反映变化磁场与它激发的涡旋电场间的关系, 是电磁感应定律的微分形式。
感生电场的散度方程
由于感生电场不是由电荷直接激 发,可以认为 E dS 0

Ei 0
感生电场是 有旋无源场
S
总电场的旋度与散度方程
六、洛伦兹力公式
dF J BdV
F QE
力密度
f E J B

B E dl dS L S t d B dl 0 I 0 0 E dS L dt S Q E dS S 0 B dS 0


S
对方程组的分析与讨论
(1)真空中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假定电荷分布激发的场为 ES t 满足: t ES 0 ES
总电场为:E ES Ei 因此得到总电场满足的方程:
0
t B E , E t 0
变化电场是有旋有源场, 它不仅可以由电荷直接 激发,也可以由变化磁 场激发。


B 0 J J D

ຫໍສະໝຸດ Baidu

位移电流的表达式是什么?
J J D t
JD t
t E E 0 E 0 0 t t t
E E J D 0 J D 0 t t
a)回路相对磁场做机械运动,即磁场与时间无关, 磁通量随时间变化,一般称为动生电动势; b)回路静止不动,但磁场变化,称为感生电动势; c)上面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物理机制
动生可以认为电荷受到磁场的洛伦兹力,因此 产生电动势;感生情况回路不动,应该是受到电 场力的作用。因为无外电动势,该电场不是由静 止电荷产生,因此称为感生电场(对电荷有作用 力是电场的本质,因此它与静电场在这一点上无 本质差别)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变化磁场激发电场
2
E E 2 E
E 2 ( E ) E ( B) 0 0 2 t t
2




E E 0 0 2 0 t
2 2
1 E 2 E 2 0 2 C t
1 C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