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7 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这是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小说。
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他不堪忍受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出一番英雄事业。
某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要,无意中目睹了一起案件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了一座荒岛上当“海盗”,以致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最终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教材节选部分讲述的是镇上人们因汤姆、贝琪走失而悲痛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这部分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和绝望中,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第2~4自然段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第5~15 自然段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而他知道乔埃还在洞中。
节选部分先悲后喜,结尾戛然而止,充满了喜剧气氛和戏剧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较多,除了汤姆、哈克、贝琪这些主要的儿童形象之外,还有波莉姨妈、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道格拉斯寡妇等人。
波莉姨妈在汤姆的母亲去世后收养了他,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撒切尔法官和太太是汤姆好朋友贝琪的父母。
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哈克。
汤姆·索亚是一个鲜活、真实而血肉丰满的儿童形象。
从汤姆躺在沙发上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山洞历险归来的他身体还十分虚弱和疲惫,但是他仍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兴奋地沉浸于这次历险之中,难以自拔,这是他富有冒险精神的突出体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部编⼈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部编⼈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段,了解⼤意。
2.过程与⽅法:激发学⽣阅读原著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由的性格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段组成。
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币。
轻松、幽默⽽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的地⽅。
三、教学重点激发学⽣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本⽂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读外国⽂学作品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收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六、教学过程⼀、猜想书的内容,激发读课⽂的兴趣1、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学⼤师马克·吐温的四⼤名著之⼀,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不减。
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PPT22、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深⼗⼆英尺”。
马克·吐温的第⼀篇引⼈注意的短篇⼩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的幽默作家。
后来他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密西西⽐河上的⽣涯》和《哈克贝⾥·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PPT3⼆、阅读梗概,了解⼩说内容1、词语理解PPT4萌⽣:萌发。
⽆赖: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
凶悍:凶暴强悍。
游⼿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篇1【教学设想】课程教材研究所8月4日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新课标教材和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名著导读的设计。
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质上这是一个蕴涵着此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为广大师生所忽略的崭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段文字道出了编者设计“名著导读”的意图,也成为了我们备课的指南。
因此,我们在备这篇名著片断时,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二、任选一章试作点评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建议课本节选为佳)进行点评,并阐述选之理由,用自己的心和作品对话。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走近人物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课堂导入。
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
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
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2、简介作者:这位大作家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他吧!课件出示:马克吐温,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幽默大师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历险的?5、看来读一本书,咱们首先要关注书名、作者。
(板书:书名、作者)【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为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块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这个片段很长,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浏览)2、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名师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前解析】关注文本价值:本篇属于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中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旁的星号提示本篇属于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承担了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项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前提示:“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正体现了第二项学习重点内容。
关注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水深“十二英尺”(是可以同航的标准深度)。
自他十二岁父亲去世后,他只好停学,做过工厂小工,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旷工及新闻记者等,这些生活经历给他后期的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他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关注创作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据作者在小说之前的序中介绍,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实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众人于一身的综合体,如主人公“汤姆”。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教堂、法院等社会形态一应俱全。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
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汤姆·索亚历险记》动画片段。
学生准备:1.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能对每个人物说出三句评价的话。
2.搜集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1.请看题目,你觉得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汤姆·索亚有哪些历险经历?由题目质疑,引发猜想,唤起阅读欲望。
2.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提前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现在已完完整整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请示意一下。
(生举手示意)3.现在,老师想通过抢答的方式考考大家,请听题!(师出示题卡并读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是谁?(汤姆·索亚)(2)汤姆住在谁家?(波莉姨妈家)(3)小说中的“酒鬼”是谁?(莫夫·波特)(4)“哈克”是谁?(哈克贝利,小镇上的孤儿,汤姆的好友,没有受过教育,一向自由自在,不愿受到世俗陈规的束缚。
)(5)汤姆和谁在山洞中迷路了?(贝琪)(6)彼得杀人案的真正凶手是谁?(乔埃)4.过渡: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作品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说,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语文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优质精品课教学课件
到绝望时,他仍不放弃希望,努力探路。
聪明机智。他一个人利用放风筝的绳子 探路,最后找到了出口。
心地善良。自己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 就去探望伙伴;得知印江·乔埃被封在 洞里时,脸色惨白。
课堂小结
课文讲述了汤姆和贝奇失踪和脱险回家 后的故事,表现了小镇人们的纯朴善良,赞 扬了少年汤姆·索亚敢于探险、机智勇敢、 心地善良的品质。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 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 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 渲染一番。
淘气
顽皮
可爱又有点虚荣心
她却叫他不要拿这种胡说的话惹她心 烦,因为她很疲倦,知道自己快死了,而 且也情愿死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贝奇当时的精神 意志已经彻底垮掉,如果不是汤姆,她很 难脱离险境。
结构梳理
汤 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姆 脱险归来——全村欢庆
·
索
亚 讲述经过——添油加醋 历
险 记
看望伙伴——关心他人
敢于探险 机智勇敢 心地善良
课后作业
1.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 2.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第6自然段重点写汤姆和贝奇的身体不容 易恢复,有什么用意?
意在说明这次探险完全透支了他们的 体力,从侧面写出了这次历险的惊心动魄。
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
地方看出来的? 敢于探险。经过这一次山洞历险之后,
他不怕再去一趟。 淘气、顽皮。他在讲历险经过时,不忘
生动地表现了萨契尔太太悲痛欲绝的心情。
课文先极力渲染人们找不到孩子时的悲 伤,后近乎夸张地描绘孩子脱险归来后的欢 乐场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优秀教案设计
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迁移引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智慧。
)是的,鲁滨孙流落在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
然而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他的勇敢、乐观、智慧,他的历险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汤姆·索亚图片)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男孩,他叫汤姆·索亚,他特别喜欢探险。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4.对于这个爱冒险的小男孩,你想了解他的哪些内容?(汤姆·索亚为什么爱冒险?汤姆·索亚是怎样冒险的?汤姆·索亚经历了哪些冒险故事?)5.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一):(1)阅读课文的梗概部分,想想各个自然段的内容,总结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部分,想想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2.按照自学提示展开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叙述了汤姆的五次历险。
)(2)“精彩片段”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二):先自由读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总结。
(1)阅读课文的梗概部分,想想课文都写了哪五次冒险,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并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5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5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精彩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精彩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形象,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L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通过题目你能猜测一下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为什么?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冒险的孩子,因为这本书的题目中有“历险记”这三个字;我觉得汤姆应该是一个调皮、聪明的孩子,因为我觉得敢于冒险的人都很有智慧,而且性格都很活泼,不安现状;我觉得汤姆应该还是一个人缘比较好的孩子,因为历险应该是多个人一起才有意思,如果只有汤姆一个人历险,就不好玩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初步引发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猜想,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2.同学们刚刚的猜测非常好,那谁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关于作者的信息我们可并不陌生。
生: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人,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并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进一步巩固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1.默读节选片段,你能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吗?生: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生:我觉的是汤姆和贝琪在山洞分开的部分,他们两个都是孩子,而且贝琪还是女孩子,他们两个分开之后如果遇到危险自己可能应付不过来;我要补充,我觉的是汤姆独自寻找洞口的时候最惊险,因为在最后我们知道山洞里面还有别人(杀人犯),这真是太冒险了;我读到汤姆在洞里饿了三天三夜的时候,感觉到洞里的环境应该很恶劣,这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3.你觉得这个片段中哪里描写的最精彩?生: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神态描写的很好,撒切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可以让我感同身受;我觉得汤姆的语言写的也很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我觉得场面描写的也很好,比如汤姆回来后大家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大家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在他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节选,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2.出示资料,介绍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王子与贫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设计意图:谈话揭示课题,通过补充资料介绍作者,一步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请你说说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这本书?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预设1:默读课文,关注故事情节,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预设2:说说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着对汤姆作出评价。
预设3:关注自己或身边小伙伴们身上有没有汤姆的影子。
2.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教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
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人物关系。
2.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汤姆·索亚敢于冒险、机智勇敢、善良的人物形象,完成“名著展板”。
3.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一、影片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老师知道,最近你们正在干一件有意思的事:布置世界名著长廊。
你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体验鲁滨逊的荒岛生活,领略尼尔斯身上那神奇的变化,真是惊心动魄,意犹未尽。
那今天,我们又会和一位怎样机灵古怪的小朋友一起去历险呢?看,他来啦!——(播放汤姆·索亚影片片段)2.哎,这是谁呀?(汤姆·索亚)3.是的,这就是著名大文豪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
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一部世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汤姆一起去历险吧!课文节选了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部分,来,一起读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二、初读课文,梳理人物(任务一)1.请大家快速打开课本,翻到第33页,一边默读故事,一边想,除了汤姆·索亚,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反馈:来,谁来说说,故事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咱们先说小孩子吧,有贝琪、哈克;大人呢?撒切尔太太、撒切尔法官、波莉姨妈、道格拉斯寡妇、印江·乔埃……2.一下子这么多人物,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肯定很迷惑,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和汤姆·索亚又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听听小书虫的介绍吧!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他父母早逝,随姨妈生活。
7.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目标1、自主理解并积累词语:吹嘘、呻吟、喧嚣等。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人物形象,同时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难点: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知人物形象,同时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这篇文章节选自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险连许多大人都连连称奇,赞叹不已。
来,我们一起来书写课题。
板书《汤姆.索亚历险记》。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会有哪些历险的经历?)3、简介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更是了不起,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个方面,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这样评价他:“他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也说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他就是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他的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他的作品风格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有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姆、祷”等14个生字,会写“惧、凄”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冒险、饥饿”等20个词语。
1.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片段,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感受汤姆·索亚的勇敢和机智,激发学生对探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汤姆·索亚的人物形象,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1.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发展。
2.教学难点2.1分析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2引导学生理解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1.1在讲解汤姆·索亚山洞探险的情节时,可以通过创设山洞探险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山洞之中,感受那种神秘和危险。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山洞的图片或者视频,同时配以阴森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汤姆·索亚,在山洞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和行动。
2.问题引导法2.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从汤姆·索亚在山洞中的表现,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汤姆·索亚的哪些语言体现了他的勇敢?”等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学习法3.1在讨论汤姆·索亚冒险精神的现代意义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公开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出示课件1】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
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
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
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
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3.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
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三、研读赏析,感知人物【出示课件2】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2.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
7、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本课的人物关系。
撒切尔
撒切尔 波莉
印江•乔埃
(太太 夫妻 法官
姨妈
(杀人犯)
母 女 )
贝琪
(父女) ( 养子)
对手
(朋友) 汤姆•索亚 (朋友) 哈克
道格拉斯 寡妇
(养子)
选自“课前预习单”第3题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默写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把自己的体 会批注在旁边。
吹x嘘ū
我会读
gu寡ǎ 妇
lá褴n lǚ褛
脏兮兮 墓地 凶悍 木筏 嘲弄 保佑 吹嘘 溺水
臭味相投 游手好闲 荒无人烟 无拘无束 若无其事 落荒而逃 岔路横生 惊弓之鸟 虚惊一场 衣衫不整 成群结队 浩浩荡荡
教诲 措施 无忧无虑 鱼贯而入 欣喜若狂 衣衫褴褛
我理解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 吹嘘:意为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或为对人和事 过分吹捧。
你认为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
境的?
自信
聪明
勇于挑战
小结: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①细节描写传神: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 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②语言描写幽默、生动略有讽刺夸张:汤姆在讲历险时 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
③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 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 话。人家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 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 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记(节选)》教学及复习课件(课文要点)统编版
句子品析
②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 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 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 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 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 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 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易错读音 滴滴嗒嗒(dā) 吹嘘(xū) 寡妇(guǎ) 衣衫褴褛(lánlǚ)
多音字
四字词语
近义词
渐渐——逐渐 寻找——寻觅 警告——告诫
哀悼——悼念 宽阔——宽敞 兴奋——激动
仍旧——仍然 疲乏——疲惫
反义词
永远——暂时 悲伤——欢乐 喧嚣——宁静 迎接——欢送 宽阔——狭窄 兴奋——沮丧
句子品析
①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 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 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 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 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 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 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词语理解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 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 开话匣子。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 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心态。
5.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学习,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再现汤姆与哈克在杰克逊岛上的冒险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他们的勇敢与智慧。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汤姆与哈克的冒险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4.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吗?谁能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分享对这本书的了解。
3.总结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本书的背景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
2.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讲解生字词,如狡黠、毅然、沮丧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文本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斯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及贝奇的冒险故事,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之情。
课文节选的内容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先描述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奇回来后小镇上欢乐的情景;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了汤姆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最后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被封,乔埃被困洞中。
本课篇幅较长,阅读量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导引法,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品读精彩词句,使学生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汤姆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说冒险经历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认识了勇敢坚毅、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的故事让我们惊叹不已;读了《骑鹅旅行记》我们认识了调皮可爱、知错能改的小男孩尼尔斯,他在变成小狐仙之后骑鹅旅行的奇妙经历也让我们羡慕不已。
其实,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同学们,你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呢?1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冒险经历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2.学生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
预设:学生在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任何冒险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不应盲目地去冒险,不要单纯地为了寻求刺激而去冒险。
3.板书课题,引出课文。
师:大家的冒险故事都很精彩,让老师很佩服,也很羡慕。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汤姆·索亚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孩子,相信大家在读了他的故事之后也会深深地喜欢上他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预习情况。
过渡: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好习惯,在课前大家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汇报有关作者的知识。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的作者呢?生:《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师:马克·吐温这个名字真有趣,谁能说说这个名字的意思呢?生:马克·吐温是笔名。
他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这句话原是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师: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生:他的语言以幽默诙谐著称,是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师:除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2生:他的一生著作颇丰。
《百万英镑》《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
师:的确如此,他因此被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汇报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知识。
◆内容概要:《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
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
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
◆艺术特色:《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小说中,马克·吐温用幽默且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将主人公一个个冒险故事相互串联,在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并理解。
哀悼祈祷诚心诚意倾听喧嚣喜讯大肆渲染荒唐监督讽刺满不在乎3(4)词语理解。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悲痛地悼念(死者)。
(哀悼)②声音杂乱,不清净。
叫嚣;喧嚷。
(喧嚣)③(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唐)④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⑤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祈求)3.教师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节选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引导学生填空,梳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主要故事情节:孩子失踪,悲痛欲绝→脱险回家,________→讲述经历,开心得意→________(依次填写:欢乐庆祝看望伙伴,关心乔埃)(3)引导学生依据主要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汤姆和贝奇成功脱险后,人们由悲痛欲绝转为兴奋不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经历。
第三部分(第7—16自然段):写汤姆探望朋友,得知乔埃被困在山洞中。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感受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
(1)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
4(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
预设:学生在交流感受句子的特点和作用的时候,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哪些语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谈一谈为什么,进而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
●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神智昏迷地乱说。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①这三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②抓住动作描写体会萨契尔太太的伤心欲绝。
(描写萨契尔太太的动词:乱说、呼喊、抬起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
)③引导学生交流读这几句话后的感受。
师:失去亲人是何等难受,每次萨契尔太太都要抬起头侧耳听上整整一分钟,此时萨契尔太太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可是她听到孩子的回答了吗?然后萨契尔太太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在垂下头去的时候她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再次讨论交流。
)④抓住外貌描写体会波莉阿姨悲痛的心情。
(描写波莉阿姨外貌的词句: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⑤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读句子。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
5①这两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场面描写。
)②这两句话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热闹、兴奋。
)③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种气氛?(啷啷地大响、挤满了、疯狂地大嚷大叫。
)④“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连用四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运用反复来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了人们得知汤姆和贝奇安全归来时的激动心情。
)⑤这两句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
)(5)教师总结。
小结:汤姆和贝奇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人们的心,当他们失踪后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当他们平安归来时整个小镇立马就沸腾起来了。
作者采用多种方法来细致刻画,让我们觉得仿佛此情此景就在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由悲转喜的心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听汤姆讲洞中历险的过程。
过渡: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汤姆和贝奇终于平安归来,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脱离险境的呢?瞧!汤姆正躺在沙发上骄傲地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
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时的神情和姿态。
(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品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
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明确:这是一个细节描写。
汤姆爱冒险、机灵调皮,还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从山洞脱险回来后,尽管他身体虚弱,还是兴致勃勃地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可见他在探险成功后心6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人们把他们的平安归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3)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
提示:洞中迷路→()→找到出口→()→爬出洞口→()→安全脱险。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4)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从“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这句话可以知道这个山洞真是太大了,要想从洞中走出来真是太难了!但是汤姆和贝奇就这么一步步地摸索,最后终于安全脱险。
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脱离险境真是困难重重,汤姆真了不起,真勇敢。
(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示例: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洞中迷路后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贝奇绝望时他主动安慰贝奇;汤姆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在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3.跟随汤姆去探望朋友。
过渡:汤姆和哈克是好朋友,当汤姆得知哈克生病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哈克,并将自己在洞中的历险经历分享给他。
汤姆去探望哈克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呢?(1)学生自学第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7事件一: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奇。
明确:汤姆的身体刚恢复就去探望哈克,在经过萨契尔法官的家时不忘去探望身体还未恢复的贝奇,这都表现了汤姆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朋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