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战略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摘要】盐城沿海湿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通过对盐城沿海湿地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功能、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提出了针对湿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湿地管理与监测,推动生态修复和重建等。
进一步强调了盐城沿海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保护湿地不仅能够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还能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盐城沿海湿地的长远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生态功能、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对策、重要性、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海洋资源,其中包括大片沿海湿地。
盐城沿海湿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盐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湿地保护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沙化等问题。
有必要对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保护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对盐城沿海湿地现状的分析,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总结湿地保护的关键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分析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现状,探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对策,为将来盐城沿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盐城沿海湿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湿地保护对策,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致力于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河北省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对策
2010.N o.6海河水利7河北省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对策郎洪钢1,陈宝根:,朱学思3(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石家庄050031;2.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衡水053000;3.河北省石家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河北省沿海地区是河北省实施环京津、环渤海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之一,但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近年来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评述了河北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引发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T V21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328(2010)06—0007-03河北省沿海地区包括沧州市、唐山市、秦皇岛市。
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区域,也是河北省实施环京津、环渤海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之一,在全国和河北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该区域水资源又较为紧缺。
近年来所在的海河流域进入一个持续干旱期.同时由于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其用水量也在不断增长,地处下游的河北省沿海地区入境水量迅速衰减.区域水资源短缺情势更为严峻。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1供水量近年来。
河北省沿海地区年均供水量51.6亿m3。
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11.7亿m3,地下水开采量39.5亿m3.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量为0.3亿m3,地下水开采量占总供水量的76.6%。
地下水开采量中,浅层淡水25.5亿m3,深层淡水13.5亿m3。
微咸水0.5亿m3,分别占地下水开采量的64.5%、34.2%、1.3%。
由此可见,作为后备水源的深层淡水在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尤其是沧州市深层淡水开采量占地下水开采量的65.O%。
1.1.2用水量近年来,河北省沿海地区年均总用水量51.6亿m3。
《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 知识清单
《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知识清单一、重大发展战略的概念重大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的规划和策略。
这些战略通常涉及产业发展、区域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常见的重大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一战略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包括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3、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包括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举措。
4、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涉及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子孙后代能够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5、开放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外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自然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例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水资源则南方较为丰富。
这就决定了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
践
帕主
色 下 C日N 0 1 0 口Y F
浅 谈 我 国 水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战 略
文明
(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所
529000 )
摘 要:结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特点, 分析当前水资该的形势, 阐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并提出以 “ 开源节流并重, 以节水为本. 为 原则的可特续利用战略。 关性词:水资谏 利用 保护 可特续利用战略 中图分类号, TV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09(b)- 0 147- 02 14 . 4%, 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58 .3 。由干 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 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 分配很不均匀, 年际变化大, 少水年和多水年 持续出现, 旱涝灾害颇繁, 平均约每三年发生 一次较严重的水早灾害 。 2 .3 水土流失严a 许多河流含沙. 大 由 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 果, 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 % 居世界第比0 位, 水土流失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 万 km' ,约占国 土面积1/ 6. 结果造成许多河流 的含沙量大, 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 / m3, 年输沙总$ 16 亿t , 居世界大河之首。 2 .4 我国水资诵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倍。 国 中 从20世纪7 年 以 就开 水 。 代 来 始闹 荒, 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 南方多水地区, 水的利用率较低, 如长江 珠江15%, 浙闽地区何流不到 4%, 代以来, 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荃延至全国, 只有16%, 西南地区河流不到 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 情势越来越严益, 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 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如海河流城利用 了严重影响。当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 率达到 67 % 辽河流域达到 6 8% , 淮河达到 要时期, 能否顺利解决水问题将决定转型的成 73%,黄河为39%, 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 32%. 败.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 前海 目 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 83%, 黄河流域为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 9% . 2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f 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m' , 其中河 3 水资源的 利用 川径流量为2 7115 亿m3 ,居世界第六位。但 随着人 口 的增长, 城市化、工业化以及 我国人均水资N I L只有2710 m' ,约为世界人 灌溉对水的需求 日 益增加, 水资源紧缺这一问 均水资源的 1/ 4 , 列世界第88 位。亩均水资 题将继续加剧, 其影响将更大。时当我国新经 源盒也只有 1770m' , 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 能否顺利解决这一向题将事关转 3 左右。因此,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盘并不少, 济转型之际, 型成功与否, 因此实现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但人均和亩均水量井不丰富。 已刻不容缓。具体战略如下: 2 .2 水资颐时空分布不均匀, 水土资源组合不 3 .1 科学认识水资颐 以节水为本 平衡 全民必须认识到全国水资源的有限性, 尤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与耕 其是人均占有量特别低这一客观事实, 认识到 地、人 口 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 水资撅不单是一个自然资源间题, 更是一个社 地区拱地面积只占全国35 .9% 人口敏占全国 会经济问题。 同时还需惫识到经济转型时期需 的 54 .7%, 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别% . 水全必然大幅度上升这一趋势。大处着眼, 小 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夏的 水— 城市发展的血液, 维系着城市人民 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我国是一个资谏性缺 水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 方米, 占全球水资源的6% , 仅次于巴西、俄 罗斯和加拿大, 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 我国 的人均水资m l 只有2300立方米, i t 仅为世界平 均水平的 1/ 4 .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 家之一。然而, 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呈最多的 国家. 仅 2002 年, 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 5497 亿立方米, 大约占世界年取用且的 ”%, 是美 国1995 年淡水供应且4700 亿 A方米的约 1.2 生态环境的认识, 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 尽量 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造一个新的良 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好生植物 , 不在施工区水城捕捞任何水生物。 (3)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粱 或动物奥穴及受保护动物, 妥善保护 并及时 报告有关部门。 (4) 施工 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 动物生活, 设里必要的护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 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 的设施夕 施工临时设施, M 悄除施工区和生活 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座弃物, 完成环境恢复。 2 .7 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 提高保 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 认识 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 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 ) 施工过程中, 发现文物( 或疑为文物)
我国海洋战略资源开发现状及利用前景教学内容
我国海洋战略资源开发现状及利用前景我国海洋战略资源开发现状及利用前景作者:曹忠祥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04期编者按:“背海而亡,向海而兴”的历史经验告诉国人:“失去了海洋,也就失去了家乡;失去了海洋,更将失去整个世界”。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建立海陆统筹、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海洋战略。
本文从我国海洋战略资源开发的角度切入,浅谈我国的海洋战略,值得一读。
一、海洋战略资源及其在国家资源安全中的地位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陆地资源过度开发、日益匮乏和海域资源开发缓慢、潜力巨大并存是资源保障面临的基本形势。
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海洋资源的开发将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并将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就长远发展而言,丰富的海洋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对于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从我国国家层面上的战略资源需求态势来考虑,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矿产和海水资源等可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国家资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海洋能源资源是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的重大潜在因素在我国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应当也必然在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当其冲的是石油资源的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石油消费大国,从1993年开始,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2008年已超过50%。
能源供应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增大,受国际石油市场、乃至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
一方面,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其变化会直接导致进口用汇的大量增减,进而导致外需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来源中,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占50%以上,进口来源有限;与此同时,运输石油的线路也没有太多选择,目前进口中东和非洲石油主要走的还是海路: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有一定的战略风险。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 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Π0 000m3 ∕s(历史洪水调查), 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3∕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正∕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正∕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 70% (见图「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 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 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 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 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Omm 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2024年水利工程项目计划
2024年水利工程项目计划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水利工程项目计划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2024年,我国将继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2. 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
随着长江流域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增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024年,我国将启动长江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通过建设输水管道、水库等设施,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确保各地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3. 新疆综合利用水资源工程。
新疆是我国的水资源贫乏地区之一,但又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地。
为了解决新疆的水资源短缺问题,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新疆综合利用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引水、节水等措施,提高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疆的粮食生产。
4. 水利灌溉设施升级改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很大。
为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我国将对水利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1. 建立全国水资源调配规划。
2024年,我国将建立全国水资源调配规划,通过制定统一的水资源调配政策和措施,实现各地水资源的有序调配和合理利用,提高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完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
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监测数据不够及时和准确。
2024年,我国将完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3. 推进水资源税改革。
水资源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通过对水资源的征税,可以有效调控用水行为,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内知识
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 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 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综合考虑的因素(划分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 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 理背景。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 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 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 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 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 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 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 代化新型首都圈。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
业地带。工业基地沿江分
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
的“工业走廊”。同时也是
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之一。
江汉平原的农田
苏州开发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优势条件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 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 1/3。人口众多,人才荟 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 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 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 求较大,市场广阔。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 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 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水平、巩固国防。”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总结]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九五”期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04年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28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
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均已超过4000亿元。
而山东省在海洋渔业、海盐和海洋化工业,上海市在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广东省在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活动中分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水利用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力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的增长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至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
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有效利用无论在思想认识上、技术装备上、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科学管理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
1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初始条件1.1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海洋资源开发的整体开发战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并习惯的认为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实际上执行的是资源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精选文档】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
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
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1 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分析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 制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 够
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监测与信息化水平较低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浪费。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等流域 的水质较好,黄河流域的水质较差
水库、湖泊、河流的水质因季节和 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
第二章
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状 况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量:占 全国总用水量的 60%以上
灌溉方式:喷灌、 滴灌、沟灌等
农业用水管理: 水资源管理、节 水灌溉等措施
农业水价改革:促 进节水意识,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量:中国工业用水量较大,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 工业用水管理: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工业废水处理:中国加强工业废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 用。
第五章
中国水资源的未来发 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发展
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 海水淡化的成本,提高可利用性。
节水灌溉技术:利用智能灌溉系统, 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 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水资源 的污染。
生活用水
家庭用水:包括饮用、烹饪、洗浴等日常用水 农业用水:用于灌溉、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 工业用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锅炉等用途 生态用水:用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等的水量保持
2022-2024北京初一(上)期末地理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章节综合(中图版)
2022-2024北京初一(上)期末地理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章节综合(中图版)一、单选题(2024北京延庆初一上期末)2014年5月1日起,北京推出了阶梯水价,即居民用水价格=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
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
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入京已经有九年多的时间了。
下图为南水北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A.位于长江支流B.位于长江源头C.位于长江干流D.位于北京附近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A.中线引水线路最短B.东线工程难度最大C.西线路线短,工程难度小D.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3.“南水”进京的影响()A.解决北京水污染问题B.有望降低北京城区的地下水位C.缓解北京用水紧张D.促进北京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4.北京市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A.降低生活用水成本B.促使家庭节约用水C.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限制居民生活用水(2024北京顺义初一上期末)我国是第一个设立土地日的国家,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
下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B.草地多分布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各类土地资源均匀分布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6.“保护耕地”是多届土地日的主题。
我国耕地()A.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B.总量有限,人均耕地少C.可供开垦的后备资源很充足D.耕地均分布在长江流域(2024北京石景山初一上期末)我国是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完成下面小题。
7.淡水资源属于()①可再生资源①非可再生资源①自然资源①气候资源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8.北京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A.水浪费、水污染严重B.生产、生活用水增加C.全年干旱,河流稀少D.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9.为缓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我国实施的工程措施是()A.引黄济青B.引滦入津C.南水北调D.引黄入晋(2023北京延庆初一上期末)从广袤的东北到西南,从西北荒漠到东南海滨,一抹抹绿色在中国大地上延伸,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绿色奇迹。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发展战略】我国海水苦咸水利用现状 发展趋势和开办海水苦咸水技术咨询企业的市场
我国海水、苦咸水利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开办相关咨询企业的市场分析(个人分析仅供参考)江桦(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2010年10月18日1 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严峻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资料,全国正常年份水资源量约2800G m3、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化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污染排放增加,我国正常年份缺水达40G m3以上,全国66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正常年份缺水接近7G m3,其中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30个百万人口级城市因缺水年损失工业增加值约2300亿元(2000-2008年);北方部分流域周期性水资源短缺加剧,如海河、黄河流域水资源已严重超载,一些地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以牺牲生态环境来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华北、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地下漏斗,发生地面下沉、水质劣化、海水倒灌等严重问题;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等问题突出。
我国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水资源尤为短缺:沿海11个省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其GDP占全国62%以上,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1%,人均水资源量为1266m3,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0%,其中北方沿海的天津、河北、辽宁、山东4省市人均只有269m3,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南方沿海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7省区市,人均虽然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水质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沿海海岛饮用水更加短缺,我国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有6500多个,已有居民的近400个岛屿其饮用水保证率较低,其他岛屿因缺乏饮用水而无法居住、更谈不上开发建设。
为解决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坚持“开源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在大力开发常规水资源(如各地区修建大中小型水库工程、举全国之力修建巨型远距离调水工程等)的同时,从本世纪初开始加速进行海水、苦咸水、雨洪水的开发利用和污水处理回用,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及时序分析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及时序分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所有生命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地的水资源已经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尤其是在一些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并对其时序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保护的策略保护水资源的策略包括缩减用水量、减少水污染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中缩减用水量是最为关键的策略之一。
1. 缩减用水量缩减用水量是保护水资源最为有效的策略。
目前全球仍有许多地方的环保措施不尽如人意,各国政府和人民都需要积极行动来减少用水量。
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包括:- 改变消费习惯:加快旧电器更换,尽可能减少浪费;- 优化水资源配置:不同用途的水,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和再利用;- 积极开发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型”水龙头,改善灌溉方式等。
2. 减少水污染水污染会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水资源无法使用的现象。
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已成为人类的必要之举。
其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包括:- 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开发环保技术,改善污水处理水平;-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生态安全。
3. 提高水利用效率提高水利用效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水利用效率低下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提高水利用效率是减少用水量的基础。
提高水利用效率包括:- 改进生产技术;- 建立用水效率评价体系,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价值化;- 推广雨水利用等先进技术。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持水资源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生态保护,构建生态稳定。
1. 重复利用水资源重复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其核心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包括以下措施:- 加强城市排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能够循环利用,作为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等;-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开发海水淡化技术,提高海水资源的可利用率;- 开展“末端净水”技术:发挥“末端净水”技术的作用,从农业排水、工业废水中提取水分,以满足不同用途的用水需求。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 影响国家经济稳定B. 增加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C. 提升国家军事实力D. 引发国际关系紧张2、关于环境危机管理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B. 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D.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3、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B. 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地区冲突C. 食品安全问题的国际传播D. 互联网安全威胁4、以下关于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表述,错误的是:A.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B. 环境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C. 环境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D.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全面体现5、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下列哪个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A、资源竞争加剧B、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海岸线的后退D、冰川数量的增加6、核威胁与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哪个国家拥有最多的核武器?A、俄罗斯B、中国C、美国D、法国7、在我国,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主要类型有:A. 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B. 生物灾害与水质污染C. 我国特有的地震灾害与干旱灾害D. 外来生物入侵与资源短缺8、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应对环境安全威胁的实际行动:A.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D. 从事盗采捕猎、非法捕捞等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9、【题目】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 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地区冲突B. 生态系统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D.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公共卫生问题 10、【题目】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我国加强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联动的是?A. 强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B. 实施环保法规和国际合作C. 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D. 优先发展重工业,提高国家经济实力11、下列关于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浅论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
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
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1 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
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摘要: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是世纪之交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可持续利用一、世界水资源及其发展趋势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1%。
据专家最新估计,全球陆地上可更新的淡水资源约42.75万亿m3,其中易于使用的约12.5~14.5万亿m3。
按1995年人口统计,全球人均淡水资源约7450 m3,其中易于使用的淡水人均约2180 ~2440 m3。
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的需求随人口和经济发展而迅速增长。
从1940-1990年,在50年时间内,全球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
1995年全球用水总量已达36000亿m3,人均用水628 m3,约占易用淡水资源量的27~30%。
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据联合国调查,全球约有4.6亿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内,还有1/4人口即将面临严重用水紧张的局面。
自从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26个联合国机构参与与水有关的事务。
近几年有数以百计的水问题国际会议召开。
其中影响较大的会议有: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峰会;1997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第一次世界水论坛;1998年巴黎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2000年海牙第二次世界水论坛等。
联合国环境署在200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
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
在2002年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形势及战略对策分析一、问题与形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生产力布局以及土地等其他资源要素不匹配,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天然来水与用水需求过程不匹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难度大,水资源安全保障相较世界其他国家更具复杂性、长期性、严峻性和紧迫性。
(一)存在问题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水资源调配与供水保障基础设施体系,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长期较快发展,但现状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与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水资源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稀缺的水资源和不利的演变形势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m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北方地区以占全国19%的水资源量,支撑64%的国土面积、60%的耕地和46%的人口。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约500亿m³,可持续的水资源供给与高质量需求不适配,全国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或临界超载。
水资源情势演变呈现出不利态势。
依据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水资源短缺并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河区、黄河区和辽河区等水资源衰减突出。
2001—2016年系列与1956—2000年系列相比,西辽河、乌力吉木仁河、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流域的河川径流量减少超过30%,水资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加剧。
2.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总量对有限的水资源构成巨大压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体来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会带来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持农业农村用水持续稳定,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退减挤占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用水标准。
我国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对策
[ 文章编号 ]o2—02 (0 10 —0 6 —0 1o 6 42 1 )6 06 3
东北水利水 电
2 1 年第 6 01 期
我国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对策
何 扬 , 彪 z 姜
( . 省航道管理局 , 1 吉林 吉林 吉林市 12 1 ;. 303 2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长春 10 6 ) 3 01
出了我 国滩涂可持 续利用 的对策与建议 。
[ 关键词 ]沿海滩涂 ; 可持 续利 用; 海岸 带综合 管理
【 中图分类号 ] V 5 T 83
[ 文献标 识码 ] B
1 我 国沿海滩 涂资 源概况
根 据 我 国 海 岸 带和 滩 涂 资 源 综 合 调 查 资 料 ,
我 国 大 陆 岸 线北 起 丹 东 鸭 绿江 ,南至 广 西北 仑 河 口 , 约 1 0 m, 国 滩 涂 面 积 约 21 长 80 0k 全 . 7万 k , m:
术等 。 3保 滩 护岸 新 技术 的研发 与推 广 应 用 。 )
要的 自然资源损耗及环境 负效应 ,以发挥海岸带 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实现海岸带资源的
节 和 恢 复 功能 。
我 国 不 少 沿 海 地 区 由于 经 济基 础 薄 弱 , 通 、 交 水利、 电力等 基 础 设 施 状 况 相 对 落 后 , 导致 滩 涂 开
4 滩涂开发缺 乏科学理论 指导。 目前我 国对 )
滩 涂 的 基 础 研 究 与 应 用 研 究 , 体 上 还 不 够 系统 、 总
植 。在水资源紧缺 地 区, 如环渤海地 区等 , 由于水 利工程配套设施不足 ,滩 涂的围垦将加重水资源
紧张 的 状况 I 】 。 , 3 滩 涂 开 发 对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影 响 。滩 涂 围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3期1999年6月 环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NV IRONMENT AL SCIEN CE Vo l.7,No.3Jun., 1999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战略应玉飞(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宁波315012)郑铣鑫(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宁波315000)吴梁(宁波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宁波315012)摘 要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建立适应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和运行机制,采取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策略,可完全达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并有效实现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有机协调及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水资源 生态环境 持续利用 沿海地区国内外约一半以上人口和城市云集在沿海。
我国70%以上大中城市和55%以上国民经济产值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8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率保持10%以上,有的达22%。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量需求剧增,沿海地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规模扩大,区域性地面沉降危害加剧,水资源和生态利用步入恶性循环。
我国仅地面沉降每年在防洪、防汛、排污、港口淤积、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是一个十分脆弱并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十分敏感的环境区域,人为和自然灾害不断[1]。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为各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议题和理论,实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地区水资源的持续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已成为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沿海地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1.水资源日趋短缺我国是被联合国列为12个贫水国之一。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就达330个,因缺水造成的工业经济损失达2300多亿元[2]。
目前,我国主要缺水地区有:辽河中下游地区、京津唐地区(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山西能源基地、辽东和山东半岛、黄河中下游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3],而严重缺水城市基本上分布在沿海地区。
沿海14个开放城市日缺水量约400×104m3/d。
2010年,枯水年~特枯年,宁波市、辽阳市和嘉兴市年缺水量分别达2.61×108~11.19×108m3/d、4.94×108~5.05×108m3/d 和1.24×108~3.63×108m3/d[4]。
由于供水短缺,大连全市60多个大型投资项目难以上马;旅顺区自80年代以来,全区10万户居民每天供水仅2~4h[5]。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约50%以上河段水质为IV类、V类或劣于V类水[6]。
全国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
松辽流域、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城区河道水质均为V类或劣于V类水。
海河和辽河流域、山东沿海诸河,约有50%以上河段水已不符合农灌标准[7],山东滨州部分地区地下水已检出有机氯农药及“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达30余种。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83亿元,其中水源污染占337亿元,占污染总损失的45%[8]。
水源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水产养殖受挫、工业效益降低、居民饮水困难、粮食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增高、居民癌症和肠胃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9]、自来水制水成本逐年增高。
3.大规模海水入侵从西南的北海市到东北的大连市,特别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渤海湾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现象。
目前,山东半岛海水入侵总面积已达643km2,每年粮食减产2~3亿kg,每年工业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45万人缺乏饮用水,部分地区被迫饮用咸水或劣质水后地方病迅速增加[10]。
海水现正继续以每年几十至几百米的速度向大陆含水层推进。
4.区域地面沉降从南方的海口市到东北的哈尔滨市均出现了地面沉降。
至今,我国已有5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区域性地面沉降[11],80%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较严重的是上海、天津、台北、苏州、宁波。
表1 中国沿海部分城市地面沉降统计表地区天津沧州上海常州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湛江中心沉降量(mm)27607442700110014501140300420750413沉降面积(km2)1300850200150100120600目前,地面沉降在杭嘉湖平原、苏锡常地区、环渤海地区性、东南沿海地区继续大面积扩展,地面仍以10~30mm/a的速度下沉。
由于地面沉降,城市重力排污失效;地区防洪、防汛效能降低;城市建设和维护费用剧增;管道、铁路断裂,建筑物开裂,威胁城市建筑和安全[12];港口淤积;洪涝灾害加剧,农业大幅减产[13];地面高程失真,影响防洪、防汛调度,危及城市规划,造成决策失误。
区域生态环境的变迁,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日益下降,直接危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二、沿海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动态趋势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下个世纪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东北地区暴雨、洪涝、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大,海平面将上升[14];沿海地区除珠江流域外水资源短缺将进一步加剧。
至2030年,在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及未来气候情景下,平水年(50%)~特枯年(95%)京津唐地区、淮河和黄河流域缺水量分别为13.7×108~50.4×108m3/d、28.4×108~194.6×108m3/d和615×108~276.7×108m3/d[15],我国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水荒威胁。
由于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两者叠加将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
到2050年,珠江三角洲淹没面积为1500km2;长江三角洲淹没面积1000km2以上,影响地区大于10000km2;天津市淹没面积达一半以上[16]。
土地盐渍化、沼泽化严重,台风、洪涝灾害加剧,沿海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沿海地区将重新规划,我国经济战略布局可能全面调整,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地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了持续发展术语;1987年,挪威首相Br undtland夫人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包含三重含义:即公平性,资源的本代和代际均衡转移和公平分配;可持续性,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长期、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性,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持续、环境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的持续,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生态环境持续的极其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由生态可持续法则和水文循环决定的[17]。
生态可持续性法则要求地球上一切再生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光、热、气、水等)的利用,在数量和速度上不超过它们自身的恢复、再生能力,其永续供给的最大量,应以最大持续产量为限值。
水文循环是生物圈内生物地质化学总循环中的重要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再生的一种过程。
水文循环是指蒸发——凝结降水——径流——蒸发的过程。
该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性。
四、水资源持续利用准则和评价模式水资源持续利用可定义为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有机协调发展,确保水资源的代际均衡转移、代间公平分配,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永续用水需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1.水资源持续利用准则(1)生态完整性准则 首先,须注重水量和水质的统一;其次,确保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不发生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维持生态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2)效益时效性准则 必须从长远的观点,有效实现水资源的代际均衡转移及生态环境的持续和发展,达到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有机统一[18]。
(3)发展协调性准则 自始至终处理好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经济和社会永续需水的同时,必须保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永远处于良性循环和发展。
(4)管理动态性准则 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须充分考虑自然的变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等未来动态因素,适时调整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案。
2.水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模式当资源—生态—社会复合系统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一定时,地区总目标可以综合效益最大表示,其函数式为 m ax[E(x),S(x),R(x)]受约于G(x)<0x j>0 j=1,2,……,n式中:x为n维向量的控制(决策)变量;E、S、R分别表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G为对系统起制约作用的约束条件集,如水的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和其它社会约束条件等;x j 为控制向量的非负条件。
上式中各函数的构造,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多目标分析和有关数学方法来建立。
在上述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验和控制。
五、沿海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战略建立适应水资源持续利用要求的管理体制、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运用先进科技和理论,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开发利用的行为实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有机协调和良性、持续发展,这是沿海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方向。
1.水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系统的建立根据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供水状况、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发展需求,建立由管理机构、法规和管理制度、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社会舆论宣传等组成的完整水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系统。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对产水、径流、蓄水、供水、用水、排污、监测、环境整治及生态和资源的恢复等,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制度和地区性法规。
2.制定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根据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及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及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内水资源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全面制定出水资源和环境持续利用系统规划,科学提出区内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及经济、社会性发展政策等有关建议。
3.完善水资源经济政策管理体系(1)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 根据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水资源和环境持续利用和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