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的词句比较

合集下载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作者:李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1期摘; 要:通过系统功能理论进行语篇分析已经非常常见,我国很早有人在翻译研究中应用了语言分析,特别是注重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篇。

本文以朱自清散文《背影》为例,站在语法隐喻的角度作出深入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文,在及物性隐喻、名词化和语气隐喻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旨在分析其在散文翻译中的可行性与解释力。

关键词:散文;背影;英译文对比作者简介:李昕(1994.2-),女,汉,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2在《背影》中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朱自清的爱子情深,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动人的情感。

但是全文的文字质朴而又朴实,记录着真实的故事与场景,这为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

通过对两个英译文的翻译分析可知,也运用了隐喻的方法,不仅能传达出丰富情感,也兼有文字质朴的特点。

对此我们可以从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合理选用翻译方法,达到提升翻译效果与质量的目的。

一、及物性隐喻及物性隐喻是散文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将作者表达的情感翻译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背影》中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注重对及物性隐喻的运用,及物性隐喻为各过程的相互转化,包括物质、心理、言语、行为和存在等过程[1]。

在朱自清散文《背影》里面,根据两个翻译版本分析可知,经常用到及物性隐喻,由物质过程逐步朝着关系与心理等过程转换。

如此一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需要频繁使用动词和小句,让译文更加精炼,也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以下面一句话的翻译为例: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第一个版本翻译为:I caught sight of several vendors waiting for customers outside the railings beyond a platform.第二个版本翻译为:Just outside the station were some vendors.从第一个版本的翻译来看,对存在过程“有”进行了隐喻,转变为心理过程,而从第二个版本的翻译来看,主要采取了关系过程的处理方法。

智慧人生之汉英语句式结构差异下朱自清《背影》的两种英译本对比

智慧人生之汉英语句式结构差异下朱自清《背影》的两种英译本对比

汉英语句式结构差异下朱自清《背影》的两种英译本对比摘要:汉语竹式结构与英语树式结构反映出汉民族重悟性、英语民族注重理性的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组织上则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本文通过对比朱自清《背影》的张培基译本和杨、戴译本的句式结构,发现张译本的句式结构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思维差异一、汉英句式宏观对比汉语句子各语义成分通过隐性的语法关系呈线性结构铺排,结构松散且无明显语义形态标记;英语句式则主干结构突出,各语义成分通过显性语法关系形成多枝共干的结构,层次分明。

哲学上看,汉英句式结构差异体现了两民族的思维差异。

汉民族几千年来深受儒、道和佛教的影响,这三种哲学都强调悟性,故汉语形成了重内在隐含关系、以意统形的特点。

英语自形成以来深受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和重形式论证的理性主义影响,体现在语言上则是重逻辑语义关系外显、以形统意。

二、《背影》简介《背影》是朱自清最具影响的抒情名篇之一。

写于1925年,回忆父亲送“我”坐火车、为我买橘子的故事,展现出父子间真挚而浓厚的感情。

文中多处出现分句线性铺排结构和动词连贯句,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分句线性铺排结构的翻译分句线性铺排结构“视觉上流动,形态上松散,内容上完整”(申小龙,1989)。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必须理清语义逻辑关系,找准语义重心并用英语的主谓结构表达出来,形成一个“视觉上固定,形态上自足,关系上完整”的整体(同上)。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my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misfortune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张译)though it is over two years since i saw my father, i can never forget my last view of his back. that winter mygrandmother died,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 for trouble never come singly.(杨、戴译)该段文字结构松散但语义环环相扣。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的词句比较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的词句比较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的词句比较黄婷婷【期刊名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8)004【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清秀隽永、感人至深,多次被译成英文。

通过对张培基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的比较研究,认为两种译本均选词准确,句式简洁,风格也与原文接近。

从具体的词汇选择和句法衔接等层面上来讲,张培基的译文选词准确形象、条理清晰,情到深处更能体现原作者的感情用意;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言简意赅,行文流畅,结构紧凑整齐,对语篇连贯性的把握到位,隐含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ZHU Ziqing's essay,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is famous for its fresh style and significant meaning,and for the deep emotions it conveyed and the touching effect it achieved,therefore it is still widely read and eulogized.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总页数】4页(P66-69)【作者】黄婷婷【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话语分析模式下的翻译比较——以朱自清《背影》的两种英译文为例 [J], 郜媛;杨洁;魏亮2.从《背影》、《荷塘月色》谈朱自清散文的两种笔调 [J], 古春征3.朱自清的《背影》及其英译本中的主客观视角切换 [J], 赵茵4.谈译者的风格——比较朱自清《匆匆》的两种英译本 [J], 曾琳琳;5.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语篇性探讨——以朱自清《背影》5个英译本为例[J], 杨炎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语料库从词汇层面赏析《背影》两英译本

基于语料库从词汇层面赏析《背影》两英译本
项目 形符数 类符数 类 符/ 形符 比 杨 译本 9 6 9 4 O 5 4 1 . 8 0 张译本 1 1 3 7 4 6 3 4 0 . 7 2
t h e r ’ S o f f i c i a l a p p o i n t me n t wa s t e r mi n a t e d .
研究相结合 , 选取《 背影 》 的两个英 译本 , 即张培基 和杨 宪益 、 戴乃迭夫妇 的英译 《 背影》 , 借助语料库 研究工具An t C o n c , 从 类符/ 形符 比、 高频词 分布及特例 分析等方 面 . 对 两份译 文进 行分析与赏析 二、 从词汇层面 赏析《 背影》 《 背影 》 ( 以下 简称 原文 ) 是朱 自清 的早 期 散文 , 叙述 的 是作 者离开南 京 . 父 亲送他 到车站 上车 的情景 . 其 中对 父亲 背影 的描写最 深刻 。作 者用朴 素 的文字 .把父亲 对儿 女 的 爱, 表达得深 刻细腻 。翻译 时 , 译 者应着 重把 握原 文主题 思 想及其写 作背景 。赏析 材料分别选 自张培基 和杨宪益 、 戴 乃 迭夫妇 的英译 《 背影 》 。为 了方便分 析译文 , 以下张培 基英译
《 背影 》 简 称为 张译 本 , 而杨 宪益 、 戴乃 迭夫妇 的英译 《 背影 》
则简称为杨译 本
1 . 类符 / 形 符 比
语 的选 用 . 增 加 了阅读 难度 , 使译 文 更具 有 书 面特 征 , 而这

的角度 . 可 以认 为 张培 基译 文 比杨 宪 益 的译 文更 符合 原 文
显. 这与 自建语料 库规 模较 小有一 定关 系 . 但在 一定 程度 上 显示 出在相 同文 字数量 的情况 下 .杨 译本 的词 汇使 用相 对 张译 本更为 多样化 . 由于其 词汇 的丰 富和变 化 . 可能 使其 译 本的 阅读 难度大 于张译本 。试 看下面例 子 : 例l 原 文: 那年 冬天 . 祖母死 了 . 父亲 的差使也 交卸 了。

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

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真挚情感和深切思念而广为人知。

在此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父亲刻苦耕耘的场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无限怀念和对人生的深沉体验。

与之相对,英译文则在语言表达和文体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二者的文体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背影》这一经典作品。

让我们深入挖掘朱自清原文的语言表达。

在《背影》中,朱自清以朴实、真诚的文字描写了父亲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透露出对默默付出的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他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生动细节,如“他在一家人毫无预料的情况下之病逝”,“他的背影不知何时始终出现在我的眼前”,以及“我至今记得他弯下身子,撮土翻地的景象”,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朱自清对父亲的眷恋之情。

然而,在英译文中,由于受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些生动细节的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译文可能会更加注重语言的流畅和文笔的华丽,可能会在表达方式上偏向于优美的修辞和形象的描绘。

相对于朱自清的原文,英译文可能会更加突出文学性和艺术性,通过丰富的修辞和比喻来表达对父爱的情感。

还可以通过比较二者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安排来理解这一主题。

在朱自清的原文中,他以一种深情、真挚的口吻来叙述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通过回忆和感怀,将读者引入一个真挚而动人的情感空间。

而在英译文中,可能会在叙述方式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学的张力,通过对句子结构和文段安排的巧妙运用,来展现对父爱的无比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总结回顾文章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情感表达,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体风格和语言表达。

朱自清的原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而英译文则在跨文化交流中承载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背影》而言,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表达才是最珍贵和持久的,而语言和文体只是表达这种情感的一种方式。

背影英译比较

背影英译比较
3. 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张译: To think that he should now be so downcast in old age! The discouraging state of affairs filled him with an uncontrollable feelin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f deep sorrow, and his pent-up emotion had to find a vent. That is why even mere domestic trivialities would often make him angry. 译笔拘谨,基本按照原文语序译出。就性质言,译文以意合句为主,意合转化为形合的 意识在译文中得不到足够反映,connective 使用不到位,洋洋洒洒,三句共计用了 47 个 英语单词。 杨译: No one could have foreseen such a comedown in his old age! The thought of this naturally depressed him, and as he had to vent his irritation somehow, he often lost his temper over trifles. 如用“牵丝攀藤”写张译,那么,杨译则明快爽洁。诵读前者,恰如艰难举步于灌木丛 中,而浏览后者,则是赤足奔跑在海边沙地上。 如此反差,也许可追溯到译文中的 as。一个 as,看似轻巧,实则不然。As 折射了原文中 的“因果”逻辑关系,使行文脉络朗现,逻辑突出,表达也就自然明澈。一个 as 就轻易 替代了张译中的 That is why…等众多累赘字眼。可以设想,没有这个表示逻辑关系的 as ,译文就得“绕道而行”,自然就得花费更多的笔墨。 汉译英,许多意合句改变为形合句,增加了 connective,但句子却更精炼,遣词也减少 的现象并非偶然。 但是,connective 的使用,甚至多使用 connectives,译文是否就一定趋简呢?未必!请

09-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对比

09-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对比
• (张)I spent the first day in Nanjing strolling about with some friends at their invitation, and was ferrying across the Yangtse River to Pukou the next morning and thence taking a train for Beijing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same day.
• ( 杨 ) Once home he sold property and mortgaged the house to clear our debts, besides borrowing money for the funeral.
6
• 6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 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5
• 5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
• (张)After arriving home in Yangzhou, father paid off debts by selling or pawning things. He also borrowed money to meet the funeral expenses.
• (杨) As father was busy he had decided not to see me off, and he asked a waiter we knew at our hotel to take me to the station, giving him repeated and most detailed instructions. Even so, afraid that the fellow might let me down, he worried for quite a time.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李昕 西北师范大学摘 要:通过系统功能理论进行语篇分析已经非常常见,我国很早有人在翻译研究中应用了语言分析,特别是注重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篇。

本文以朱自清散文《背影》为例,站在语法隐喻的角度作出深入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文,在及物性隐喻、名词化和语气隐喻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旨在分析其在散文翻译中的可行性与解释力。

关键词:散文;背影;英译文对比作者简介:李昕(1994.2-),女,汉,甘肃定西人,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50-02在《背影》中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朱自清的爱子情深,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动人的情感。

但是全文的文字质朴而又朴实,记录着真实的故事与场景,这为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

通过对两个英译文的翻译分析可知,也运用了隐喻的方法,不仅能传达出丰富情感,也兼有文字质朴的特点。

对此我们可以从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合理选用翻译方法,达到提升翻译效果与质量的目的。

一、及物性隐喻及物性隐喻是散文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将作者表达的情感翻译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背影》中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注重对及物性隐喻的运用,及物性隐喻为各过程的相互转化,包括物质、心理、言语、行为和存在等过程[1]。

在朱自清散文《背影》里面,根据两个翻译版本分析可知,经常用到及物性隐喻,由物质过程逐步朝着关系与心理等过程转换。

如此一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需要频繁使用动词和小句,让译文更加精炼,也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以下面一句话的翻译为例: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第一个版本翻译为:I caught sight of several vendors waiting for customers outside the railings beyond a platform.第二个版本翻译为:Just outside the station were some vendors.从第一个版本的翻译来看,对存在过程“有”进行了隐喻,转变为心理过程,而从第二个版本的翻译来看,主要采取了关系过程的处理方法。

《背影》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

《背影》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

《背影》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2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3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4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5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6 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7 简单的深邃—论佛洛斯特诗歌的隐秘性8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9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0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1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12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13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14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15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16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7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18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19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20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21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22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23 探究瓦尔登湖的积极现实意义——倡导和谐生存发展模式24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25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26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27 浅析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9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0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31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32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3 《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34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35 美剧《欲望都市》中女性语言的语用分析36 冲破人生的枷锁——试析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七个枷锁37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38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39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40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41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42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43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4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5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46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47 中国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体现及其翻译48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49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50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51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52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53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54 苔丝悲剧形成原因研究55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56 论《飘》中斯嘉丽的进步女性主义思想57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58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59 穷人的大团结,通往希望之乡的必经之路:《愤怒的葡萄》研究60 An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61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62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63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64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65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66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67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68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69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7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71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72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73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7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ineseRendit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75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76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77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78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79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80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81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82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83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桃花源记》的翻译策略研究84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85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86 解读《呼啸山庄》中三种悲剧性的爱情87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88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89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90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91 浅析中英恭维语92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93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94 论内莉丁恩在《呼啸山庄》中的作用95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96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97 论英汉成语翻译98 中美地下电影之比较研究99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之道100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101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102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103 英汉俚语特色对比研究104 中式菜名的英译105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美家庭价值观的比较研究106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107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 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09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110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11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112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113 <<罗伯特家的苔丝>>中动植物的作用114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115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16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117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11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9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20121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122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123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124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奶妈与《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对比125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126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127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12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129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130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131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32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133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比134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35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36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137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138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139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40141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142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43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144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145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146 中西方礼仪差异147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48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49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50 Status Quo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hanghai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151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152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153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54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5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56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57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158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159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160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161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6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163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64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65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二元性166 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167 Coincide 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68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16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0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17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 alues Based on Friends172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173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by Poetic Norms174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75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17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177 A Feminist Reading of A. S. Byatt’s Possession178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179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80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81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18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18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vel184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85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186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87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188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89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190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折射出的中国对外关系史191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19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9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194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9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196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197 中西公益广告隐喻对比研究198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199 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分析200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张培基、杨宪益、戴乃迭《背影》英译翻译对比研究

张培基、杨宪益、戴乃迭《背影》英译翻译对比研究

张培基、杨宪益、戴乃迭《背影》英译翻译对比研究作者:白莉冰兰杰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9期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最出色的散文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背影》是他影响力最大的抒情散文名篇,在中国散文界享有盛誉。

张培基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都对这篇佳作进行过翻译,他们的译文在词汇和句法层面都有许多值得译者学习的地方。

但两者的英译文本又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因此本文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对两篇英译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背影》;译文;词汇;句法;对比一、引言《背影》这篇散文并没有繁杂的结构和华丽的词藻,作者朱自清通过朴素平实的語言,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整篇故事。

对原文内容是否忠实和能否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是评判译文好坏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将汉语散文译成英语时,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作信息,语言流畅地道,体现原作的风格特点,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尽趋相同。

在选词造句时透彻的理解原作,充分捕捉原文的神韵,才能再现出原文的内涵和风貌。

因此本文对张培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的《背影》,进行了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对比研究。

二、词汇方面的比较例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张培基译: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杨宪益,戴乃迭译:When I joined him in Xuzhou, I found the courtyard strewn with things and could not help shedding tears at the thought of granny.本句张培基选用的“tricking”一词形象的描绘出眼泪如股股细流,汩汩涌出,簌簌流下的状态,生动的表达了作者既不忍心看到父亲的艰难处境,又怀念祖母的强烈感情,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眼泪不受控制的情形,传神地描绘出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作者:马雪颖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摘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三个层面:词法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对比分析了杨宪溢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本,总结翻译此类散文的方法,并发现张培基译本无论是在词汇选用、句式安排及修辞意义的传达上都能更胜一筹,比较贴近原文。

关键词:《背影》;散文;英译一、引言《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叙事散文,于1925年所作,整篇散文以回忆“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一系列故事情节。

本文选取了《背影》的两个英译版——杨宪溢译本和张培基译本,来做一个对比分析和赏析。

整个分析过程将从词法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三方面入手。

二、分析对比过程1.词法层面整篇散文中多次出现带有文化和地域特点的词或者一些四字词,如“祸不单行”、“天无绝人之路”、“变卖典质”、“一股脑儿”、“触目伤怀”等,在翻译这些词时要尽量做到还原其内涵,同时保留其凝练性和简洁性。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张译: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杨译: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这句话中的“祸不单行”,在处理这个四字词时,张译本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句子,采用套译法直接套用英语中对等的表达的方式,比较切合原文同时又利于读者理解。

而杨译本直接按照原来的句式,将其译为原因状语从句,同时用“trouble”来表示“祸”,直接套用西方的表达方式会更贴切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赏析朱自清《背影》的两个英译本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赏析朱自清《背影》的两个英译本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赏析朱自清《背影》的两个英译本作者:刘珍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选取张培基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以及静态与动态三个方面的区别,力求寻找两个不同英译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翻译比较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背影;译本比较1 引言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背影》是他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留下的背影。

作者用质朴的文字,把父亲对子女的爱表达得细腻深刻,真挚感动,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爱护和关怀。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写作方式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

冯庆华谈道:“散文的最基本语言特点就是‘散’,但形散而神不散,散而不乱。

”对于散文的翻译,译者不仅需要再现原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还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美,从而达到形式、内容及风格三者之间的统一,而译文能否再现原文的风格是评判译文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选取张培基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分别指出了张译及杨、戴译两个译本对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以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考虑,对于改善译文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对比分析2.1 形合与意合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两种语言在组织手段上的重要区别。

英语重形合,通过形式来表达语言的意义,属于语法型语言,多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比如用and表示并列关系,用so表示因果关系,用but表示转折关系等。

因此,在英语中,通常广泛使用连接词。

而汉语重意合,注重词汇意义和彼此间的语义联系,属语义型语言,多借助词语和句子内在隐含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连贯。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文学家,他的著作《背影》深刻地描述了母子关系,展现出家庭温馨、深厚的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背影》经历了两次英译,第一次是Hugh M.Stewart在1925年做的译文,第二次是u在1975年做的译文,通过对比两个英译文,可以体会英文文学的乐趣,从而深刻了解其意义。

Hugh M.Stewart在1925年对《背影》做的英译文,重点突出的是“背影”的重要性,朴实而深情。

他把“背影”比作一幅画,把母亲的样子描绘得栩栩如生,把读者引入到一种熟悉的气氛中,唤起平常生活中微妙而又深婉的感情:“许多人曾凝视着这个老人的背影,每次凝视时都会觉得心醉的,因为他把这种自然的温柔,把母爱的可爱深深描绘出来了。

”Stewart的译文让母子之情散发出柔和而温馨的气息,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与Stewart的译文相反,u在1975年对《背影》的英译文重点突出的是“背影”的忧伤。

他把母亲的背影比作一个毒药,把读者带入一个深刻而沉重的气氛中,展现了母子情之深:“许多人曾凝视着这位旧日的母亲的背影,每一次凝视都令人心抽痛,因为它把母爱的心灵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令人不禁深叹。

”Lau的译文更多的弥足珍贵,更能把母子之情的深厚感觉传达给读者,也更能使故事形象生动,更能把朱自清散文的主旨表达出来。

以上就是Hugh M.Stewart和u做的两个英译文对比分析。

从它们中可以看出,英文文学享有与汉语文学不同的特点,比如Stewart更重视“背影”深情,Lau更强调“背影”的忧伤。

因此,想要真正理解英语文学,就必须要结合语言特点来把握其中的意义。

另外,这篇对比分析也提醒我们,要充分欣赏英语文学,掌握文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认真地阅读和分析权威的英译文。

总的来说,通过对比Hugh M.Stewart和u的两个英译文,不仅可以体会英文文学的乐趣,还能够深刻理解其意义,更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对英语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英语文学的发展和推广。

背影 朱自清(英文翻译两版对照)

背影 朱自清(英文翻译两版对照)

背影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作者:朱自清 | 翻译:张培基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father in hastening home to attend grandma’s funeral.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Father said, “Now that things’ve come to such a pass, it’s no use crying. Fortunately, 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关键词:《背影》;散文;英译一、引言《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叙事散文,于1925年所作,整篇散文以回忆“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一系列故事情节。

本文选取了《背影》的两个英译版——杨宪溢译本和张培基译本,来做一个对比分析和赏析。

整个分析过程将从词法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三方面入手。

二、分析对比过程1.词法层面整篇散文中多次出现带有文化和地域特点的词或者一些四字词,如“祸不单行”、“天无绝人之路”、“变卖典质”、“一股脑儿”、“触目伤怀”等,在翻译这些词时要尽量做到还原其内涵,同时保留其凝练性和简洁性。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张译: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杨译: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这句话中的“祸不单行”,在处理这个四字词时,张译本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句子,采用套译法直接套用英语中对等的表达的方式,比较切合原文同时又利于读者理解。

而杨译本直接按照原来的句式,将其译为原因状语从句,同時用“trouble”来表示“祸”,直接套用西方的表达方式会更贴切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张译:Father said,“Now that thingsve come to such a pa ss,its no use crying.Fortunately,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杨译:“Whats past is gone,” said my father.“Its no use grieving.Heaven always leaves us some way out.这句话中“天无绝人之路”是一句俗语,在这里两位译者都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套用了目的语中的现存句式,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为我们今后翻译这句话提供了借鉴。

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

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

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篇作品也被翻译成了英文版本,以便更多的读者能够欣赏到其中蕴含的美好与思考。

本文将对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朱自清的《背影》采用了散文的写作形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与父亲的相处,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文章以叙事的方式展开,情感真实而直接。

语言简练,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深深的爱与敬意。

朱自清通过详细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与作者一同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文章没有过多修饰,情感真挚,读来让人产生共鸣。

英译文的《背影》则是通过将朱自清的原作翻译成英文,再通过英语的语言特点来传达原作中的情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时,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对情感的领悟。

英译文通过翻译将朱自清的情感转化为英语表达,以达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

在文体上,朱自清的原作注重叙述,情感直接流露,强调真实与真诚。

英译文则应该更注重对读者的感染力,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和典型的英语习语,更好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尽管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一些困难,但通过巧妙的转换和选择,译者可以在英译文中保留原作的情感。

此外,在词汇选择上,朱自清的原作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词句简练而真挚。

英译文则需要适当考虑一些英语习语和文化特点,以更好地传达情感。

比如,在描述父亲背影的时候,朱自清原作使用了“肩背”这个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父爱的沉重与坚定。

而英译文可以选择使用“broad shoulders”或者“strong back”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贴合英语习语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到原作的情感。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原作《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

原作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而英译文则需要适当地考虑到英语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语言选择和转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原作的情感。

朱自清背影英译赏析(2)

朱自清背影英译赏析(2)

朱⾃清背影英译赏析(2)相关推荐朱⾃清背影英译赏析 要点: 1、 See to意为“注意,照看照料,保证” 2、 “⼩费”在这⾥并译作了fee⽽⾮tip, 前者主要指专门职业的佣⾦,后者指给服务⽣额外的费⽤。

3、 smart aleck 意为“⾃作聪明的⼈”,这句话中的“聪明”是反话哦。

4、 “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即嫌⽗亲不会讲价钱,frown upon 意为“不赞成,反对” 5、 Verge 作名词时意为“濒于…,即将…”常⽤于on the verge of (接近于,濒于),此外verge还有动词意思”接近,濒于“ 6、 Chip 这个词⼤家可能经常看到他的名词形式“薯⽚~“(吃货们,沸腾起来),他的动词形式我们也要注意起来”打破,铲掉,清除“,⽽chip in 意为”插嘴,凑钱”,chip away=削弱,这也属于⼀个⼩词~表⽰”插嘴”的词还有interrupt ,cut in ,break in~ 他嘱我路上⼩⼼,夜⾥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托!⽽且我这样⼤年纪的⼈,难道还不能料理⾃⼰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He told me to be watchful on the way and be careful not to catch cold at night. He also asked the train attendants to take good care of me. I sniggered at father for being so impractical, for it was utterly useless to entrust me to those attendants, who cared for nothing but money. Besides, 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 Oh, when I come to think of it, I can see how smarty I was in those days! 要点: 1、 snigger是前⾯提到的表⽰“笑“的⼩词,表”窃笑,暗笑“,⼩词⼩词⼩词~重要事情说三遍! 2、 “迂“在这⾥译作”不切实际“或”没有见识“解,译为“impractical” 3、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也是反语,译为how smarty I was in those days ,smarty和前⽂的smart aleck 童鞋是⼀个意思=“⾃作聪明的⼈“,⽂学翻译的语⽓很重要,所以积累单词时,褒贬意也要多多注意 我说道,“爸爸,你⾛吧。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

朱自清《背影》英译2种(张培基杨宪益)背影(张)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杨)My Father’s Back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张)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father in hastening home to attend grandma’s funeral.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Father said, “Now that things’ve come to such a pass, it’s no use crying. Fortunately, 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杨)Though it is over two years since I saw my father, I can never forget my last view of his back. 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 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 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 I went from Beijing to Xuzhou, to go back with him for the funeral. When I joined him in Xuzhou I found the courtyard strewn with things and could not help shedding tears at the thought of granny. “What’s past is gone,” said my father. “It’s no use grieving. Heaven always leaves us some way out.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⑹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在此句中,朱自清连用几个动词“散放”“爬下”“抱起”等,来描述父亲买完橘子过铁道的情景。而在张培基的译文中,也连用了几个动词“put,climbed,and picked up”,将三个动作依次译出,层层递进,简单流畅,与原文达到了形式和效果上的统一。相比之下,杨、戴的译文略显烦琐,层次也不如张译的分明。
(1O)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需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此句原文共34个汉字,张培基的译文用了41个单词,而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仅用了33个单词。杨、戴的译文更加简洁。那么杨、戴译文表达的意思是否不如张译的清楚呢?仔细比较就会发现,杨、戴的译文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而且比张译更加贴切。如,“the next morning”和“on the afternoon of the same day”,分别指的是第二天的上午和下午,所以,张培基如此译来,必然显得烦琐。而杨、戴直接用“the next morning”和“the afternoon”来翻译,根据上下文,读者便能明白这是指第二天的上午和下午。另外,“有朋友约去游逛”,张译为“strolling about with some friends at their invitation”,“约”被译为“at their invitation”显得过于正式,不太符合原文的口语化特点。而“游逛”被译为“strolling about”,显得太泛,不如杨、戴译文中“see the sights”来得准确。此句的翻译,杨、戴一气呵成,句子结构紧凑、简练。而张译则显得冗长,结构趋于松散。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未了。
对作者这次落泪的翻译,两种译文基本相同。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马褂的背影。
这次落泪是在文章结尾处。当作者读着父亲的来信时,念及父亲身体不好,想起了是否还会再见,于是想到上次见到的父亲的背影,便留下了眼泪。张译用“glistening”一词,除了从意义上再现了“晶莹的泪光”,而且还使其具有音美的特征。因为“glistening”一词在发音上也很像“晶莹”一词。而杨译文中,用“a mist of tears”,虽表现出了当时眼泪模糊了作者的双眼,但并未体现出原文中的“晶莹”一词。
在将汉语散文译成英语时,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信息,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功能,体现散文的风格特点,使译文的意义完整,语言流畅、地道 。从上述对“我”4次落泪的翻译,可以看出,张培基的译文在选词上更加精准,译文也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原文落泪的场景及其感情,从而更加切合原文。除此之外,张培基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同样重视对词汇的斟酌,用词准确,比杨宪益、戴乃迭的翻译略胜一筹。
⑺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父亲奔丧回家。
此句包含三个主语:祖母,父亲,我;讲述了三件事:祖母去世,父亲交差,以及我跟父亲奔丧回家。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在此句中并没有任何的关联词。在翻译成英语时,张培基先总述,然后分述,将此句切分成三句话,条理清晰;而且用了增词法,翻译出了“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ago”,与开头和父亲两年没见相照应。杨、戴的译文并没有改变原句的顺序,不可谓不忠实,但相比之下,条理没有张译清晰。
⑤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是在“我”要坐火车北上时,本说好父亲不必送“我”,他再三叮嘱陪“我”同去的茶房好好照顾“我”,但终是不放心,决定亲自送“我”去车站。“我”劝父亲不必去时,父亲说了上面的话。他的意思是出于对儿子的关爱,他不信任茶房,总觉得不放心,怕他们不能很好地照顾儿子,觉得还是亲自去的好。张培基的译文采用意译,化隐为显,把父亲对茶房的不放心译出,明白易懂,而且可以更加真切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而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翻译则会使人困惑,会让人不清楚父亲不让他们去的原因,不如张译明了。
Abstract:ZHU Ziqing’S essay, P Sight of Father’S Back ,is famous for its fresh style and significant meaning.And for the deep emotions it conveyed and the touching effect it achieved,therefore it is still widely read and eulogized.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many times by many scholars,among whom are ZHANG Peiji,and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Generally speaking,both ZHANG ’S translation and that of YANGS’are precise in diction, concise in sentence structure and loyal in styl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flaws needing improvement. Through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beauty of the two versions in aspects like word selection and syntactic CO—hesion,as well as the inadequate expressions that need perfection.
⑴到了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张译用“trickling”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眼泪如一股细流,汩汩涌出,簌簌流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既不忍看到父亲的艰难处境,又怀念祖母的强烈情感,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眼泪不受控制的情景,传神地描绘出感人至深的亲情。而杨译文用“shedding tears”这一词组,未添加任何的修饰成分,使人感觉在情感上不如张译表现得震撼感人。
⑻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张的译文不可谓不忠实,但再读杨、戴的译文,便发现杨、戴译文更加流畅。原文“过江、进站”这两个连续性动作,一前一后,承接性比较强。杨、戴的译文顺成了这一特点,连用两个动词“crossed”“arrived”,读者很清楚地就明白这一过程。杨、戴的译文将两句话并为一句话,是典型的英语尾重句,更加地道。关键在“where”一词,这个关系副词的使用,令两句自然“璧合”,接着又跟上一个“while”,译文就获得了流畅感和英语味 ]41 。此外,杨、戴译文中还将长江“Yan—gtze”译出,有助于译语读者理解。
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在这句的翻译中,张培基用了45个单词而杨、戴夫妇只用了34个单词。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张的译文非常忠实,将原文中的每一句话依次翻译出来;而杨、戴二位的译文更加简洁,句中巧妙地运用了“sO”这一连接词 “so”的运用,就将原文中“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一句中隐含的因果关系点明了。即“膀子疼痛”是因,“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是果 这样,便于读者理解。而且杨、戴的译文中大多使用简单的单词,,符合原文朴实的语言风格。张译中,并没有用类似的连接词,“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容易引起误解,令读者不清楚其“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的原因。正如方梦之所指出的,“译者只有理解看似独立、实为相互照应的句内、句间或段间关系并加以充分表达,才能传达原作的题旨和功能”[7]。可见,杨、戴的译文更加注重连贯性及原文字里行间的潜在关系。
一 张培基译文重视选词造句.化隐为显
作为一篇亲情散文,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不乏真情流露,情到深处,泪自然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汉语中表示流泪的词语可谓数不胜数,如“饱含热泪 泪流满面 潸然泪下”“晶莹的泪光”,等等。而译文要表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流泪以及眼泪背后的情感,就要在词汇及其修饰语的选择上仔细斟酌。正如Newmark所指出的,“从译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主要的描写单位可构成这样一个层级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他还指出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后的仲裁,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如果不是词语上的话 。作为一条主线,“我”的眼泪在文中共出现过4次。因而,两种译本的译者在翻译时如何选择词汇及其修饰语来传神地表现作者不同时候流泪的不同情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文中“我”流泪的4处语句及其译文的选词造句进行评析:
朱自清《背影》两种英译本的词句比较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清秀隽永、感人至深,多次被译成英文。通过对张培基和扬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的比较研究,认为两种译本均选词准确,句式简洁,风格也与原文接近。从具体的词汇选择和句法衔接等层面上来讲,张培基的译文选词准确形象、条理清晰,情到深处更能体现原作者的感情用意;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言简意赅,行文流畅,结构紧凑整齐,对语篇连贯性的把握到位,隐含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
⑿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马褂的背影。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张培基对上述句子的翻译,用词清晰分明,注重修饰语的使用,更加生动地再现了原文的场景及其感情,从而更加切合原文,感情上比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略胜一筹,读来也更上口。
二、杨宪益、戴乃迭译文重视句子的连贯性,多用衔接词
毛荣贵认为,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其头脑中形合和意合意识的深浅与强弱对译文将起到重大的影响。他指出:“将汉语‘竹竿’式的句子,如何化成‘葡萄形’的结构,是形合和意合意识的具体化。而在这个‘化’的过程中,认识和使用英语的Connectives就成了一个关键。是否可以打个比方:英句如葡萄,主干极短,却能够挂许多果子,全靠Connee—tives的粘合作用。’,r6]42 通过分析比较,在以下句子中,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重视衔接词的使用,不仅很好地折射出句子的内部逻辑关系,而且使得译文脉络朗现,表达自然清澈,同时用译文的这种形合美来再现原文的意合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