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
“景漂”的形成原因与文化意味
“景漂”的形成原因与文化意味金晓虹;梁邦福【摘要】借用“北漂”的概念,景德镇也聚集了一大批从外地来景德镇发展的艺术家,他们有的是在纯艺术领域已经有所建树的老艺术家,倾慕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材质与氛围;有的是在其他陶瓷产区对陶瓷已经有所接触,希望借助景德镇艺术天堂的灵性来成就自己的艺术之路。
艺术与谋生、需求与偶然,就这样交织出景德镇历史的文化积淀与现实的融合与创新的需求。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景漂;陶瓷文化;融合;创新【作者】金晓虹;梁邦福【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北漂”,是指来自北京以外地区,又没有北京户口却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
在计划经济时代,北京的外来人口是很少的,后来也只有少数大学毕业按国家政策正式分配来北京就业的人。
自由择业是非常罕见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包括企事业单位选用人员的多元化、竞争化的发展,成就了一批有专业、有特长,渴望在北京这个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向文化演艺界进军的人员。
对他们而言,北京就是寻梦之地、涅槃之地。
前赴后继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种景观、一种气候,大家以调侃的口吻自称为“北漂”。
“北漂”广义来说就是在北京的外地人,狭义来说就是在北京“讨生活”,还未获得正规身份(户口、编制)的状态。
这些人不只是包括一般意思上的外地人,也包括港澳台以及外国人。
“漂”是漂泊不定,居无定所。
“漂”也是流动状态,未扎根的意思。
“未扎根”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少“北漂”不但扎根了,而且根扎得很深。
基本的谋生不但解决了,而且进入了“小康”。
因此,外地迁来,只是按以前体制内的划分是“没有正式户口的人”。
这个问题在北京还真是个问题,而在景德镇就不太是问题了。
这也是中小城镇谋生和大城市讨生活不太一样的地方。
大城市确实是机会多,但竞争也激烈,生活成本高。
没有两把“刷子”想在北京立足扎根绝非易事。
“景漂”和景德镇当代陶艺——以乐天陶社创意市集为案例分析
收稿日期:2 0 1 4 - 0 3 - 1 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西文化激荡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研究” ( 1 3 B K S 0 5 9 );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文化地
理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路径研究—— 以景德镇为个案研究” ( 项目 编号 :l l L S 1 2 ) 阶段性研究成果。
共投资 1 0 0 0多万元 ,完成 整个厂 区 的改造 设计 , 2 0 0 4年 ,被 评 为 “ 全 国工业 旅 游示 范 点 ”,实 现
了工业 遗 产 向旅 游 、市 场 、生 产 的转 型 。期 间,
是 按照 自己的想法 把产 品生 产 出来,不 用进 行相 关 的 审核 ,也不 用缴 纳任 何 的费 用。由于 市场处
作者简介:李松杰 ( 1 9 8 1 一 ),男,河南省开封市人,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 景 谭 ”和 景德 镇 当代 佝 艺
主 要是年轻 学生的作 品风格 、 学历 背景 、 工作状态 , 并 进而 分析 乐 天陶 社这 一创 意平 台的发展 ,以期 为 了解 年轻 “ 景漂 ”群体提供 机会 。 乐天 陶社 位于 景 德镇 东郊 雕 塑瓷 厂 内,而 雕
话说“景漂”现象——让“景漂”——漂起来的力量
4“景漂”一词的出现不过七八年。
而且属于泊来品,是北漂的演变或借用。
“景漂”是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奇特文化现象——漂泊一族,即北方以北京为代表形成了北漂,南方则是以景德镇和横店为代表的景漂与横漂。
我理解的漂族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指为寻梦而来的国际艺人、文化达人、文艺青年、特定讨生活的打工者以及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闲杂人员。
据说北京有上百万之多,涵盖影视、文学、艺术等各门类,呈全产业链分布,蔚为壮观。
这和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无关系,故属于政治驱动型;景德镇则以陶瓷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人、艺人与匠人,还有大批有志于陶瓷文创的青年人,多达十万之众,专业特色明显,稳定性相对高,大多数是冲着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而来,所以当属文化驱动型;横店是新兴的以影视和旅游为特色的演艺产业集散中心,流动性大、季节性强、人员构成复杂且差异性明显,人聚横店完全是资本的力量,可以归之为投资驱动型。
景漂族基本上是一群追求理想,身怀绝技、喜爱陶瓷、热爱生活,受过良好教育又不愿受体制约束且充满创新冲动的文化人居多。
这群人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浑身充满了活力和创新力。
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白天基本上是形而下——为了钱而奔波,满足生存的需要,一到了晚上就回归形而上——择友而聚,品茶论道,高谈阔论,主题无非是文化、梦想与创新,有时一晚还要赶几个场子。
这种爱学习、爱生活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劲头与白天简直判若两人,雅俗在这里天然合一。
由于这群人的存在让景德镇充满了正能量和想象力,这才是创新、创意的外来推动力和主力军,笔者所定义的“景漂”相对狭义,不过是近十年所形成的特定人群,但广义景漂现象却由来巳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宋真宗时期。
那时的景德镇巳初具规模,名声远播,各窑口的艺人和周边农民为避战乱和讨生活不约而同齐聚此地,极大促进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形成了外来人才聚集和内部产业分工,于是才有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浅议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议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者:万鹏来源:《景德镇陶瓷》2017年第05期摘要:在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需要在营造氛围、产业化、文化创意与旅游等方而采取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传承发展新常态主要指的是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格局,并由经济领域迅速扩展至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在内的各个行业当中,形成了巨大影响,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词之一。
近几年来,陶瓷艺术领域也同样进入到新常态当中,陶瓷艺术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内部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成为主要推动力。
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作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随之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环境当中,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而带来了在新常态环境下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探索。
一、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新趋势自2012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也深受影响,进入到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直至今日仍然保持繁荣昌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传统文化回归热潮的兴起,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迅速进入到井喷式发展时期。
然而,随着2012年新常态的影响,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业已结束,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家们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以新的市场状态为导向,在创作上进行结构性调整,摆脱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以主动的姿态适应新常态,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其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
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日用化是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面对高端陶瓷艺术品市场的萎缩与低迷,不少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日用瓷,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运用于日用瓷中,在日用瓷上展示古老的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传承与创新并存是新常态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又一新趋势。
陶溪川——“景漂”族追梦的理想地
12陶溪川——“景漂”族追梦的理想地人才集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新世纪以来,景德镇发展日新月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人文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城市生态,犹如强大的“磁场”,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陶艺家、设计师和青年大学生前来寻梦圆梦、创新创业,并扎根景德镇,形成了独特的“景漂”现象。
据统计,目前有3万多“景漂”在景创业、创作、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性给景德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凝聚新内核。
有这样几个艺术群落在当地赫赫有名:三宝国际瓷谷、乐天陶社、名坊园、陶溪川……。
其中,陶溪川倍受“景漂”创客青睐。
陶溪川是在原国营宇宙瓷厂基础上转型创展的文创综合体,由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其中被誉为“造梦空间”的邑空间双创平台,自2016年落地实施以来,提出“为生活造”的口号,已累积汇聚“景漂”创客1.5万人,成为景漂族的报道处和打卡地,为创新创业树立了一个样本。
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全国版权示范园区、中央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获得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省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展示了“活力再造”的无穷魅力。
剖开这个鲜活的个体,我们来看看陶溪川为何有如此魅力?空间大 四年多来,邑空间双创平台的规模和品质裂变式提升,构筑起集市、邑空间商城、线上平台、直播基地、陶瓷智造工坊等晋级模式和空间载体。
集市摊位从最初的70个/月增至1200个/月,从单一的创意集市拓展到传统集市,以及万杯、茶与茶器、花与花器、动漫等主题集市;从周五集市延伸到周六夜市、周日鬼市,以及每年两季的春秋大集。
邑空间商城从90间免费商铺增加到136间;开通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与抖音、快手、淘宝、今日网红等深度合作;设立陶溪川直播基地,为创客设计、生产及销售提供多元帮助。
氛围好 陶溪川是一个大家庭,设有创客管理委员会、陶溪川党支部、创客工会,设立的初心就是关心关爱“景漂”创客,强化黏性和磁力,让无根的“景漂”族有家的感觉。
景漂闯入千年瓷都有人想让陶瓷走向世界
2023年秋天,青年陶艺师余寅在景德镇举办首场个人艺术展,一组取名“梦境”的画片尤为吸引眼球:东方的缠枝莲和西方的骷髅头巧妙交融,构成一幅风格大胆的瓷板画。
这幅瓷板画试图向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致敬。
他是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因天马行空的设计风格被誉为“鬼才”和“时尚教父”,其标志性设计元素便是骷髅头造型。
余寅大学读设计专业时,视麦昆为人生偶像,但这组画片让他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他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粉彩世家,太爷爷一辈创立艺林堂(景德镇十大窑口之一),传到他手里已是第四代,陶艺行业俗称“瓷四代”。
家族里的陶瓷匠人看着余寅长大,却对这个缠枝莲和骷髅头的组合连连摇头,至于参加创作,更是“一万个不愿意”。
余寅致敬亚历山大·麦昆的作品,梦境“中国陶瓷艺术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余寅说,“骷髅头在中国代表着死亡,不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景德镇素有“千年瓷都”之称,从宋至明清,景德镇陶瓷深受帝王喜爱,逐渐发展成中国瓷器的烧造中心。
传统窑口的制陶匠人更愿遵循古法制陶和绘画工艺,深信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不容随意篡改。
但余寅觉得,传统技艺既需要学习传承,也需要现代化的表达。
“反叛的”麦昆给他很多启发,“我希望他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和批判。
”如今,陶瓷仍是景德镇核心产业之一,2023年产值约516.2亿元。
其中,日用陶瓷165.5亿元,艺术陈设瓷185.3亿元,两项合计占陶瓷总产值的68%,其余包括建筑陶瓷、先进陶瓷等。
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拥有陶瓷及陶瓷相关生产企业近7000家。
在景德镇,像余寅这样的“瓷三代”、“瓷四代”并不少见,他们既是传承人,也是开创者,弥合着传统与创新、历史与未来之间的鸿沟,也在尽力寻找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日前,亿邦动力前往景德镇陶瓷产业带走访调研,了解年轻创业者为传统陶瓷产业注入的活力及带来的变化。
从更大层面来说,这也是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化和品牌化转型的故事。
“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
“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朱辉球 吴旭东(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作为一座千年窑火不熄的传统手工业城市,依靠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对外的包容性,造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也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艺术精湛的“景漂”艺术家。
今天的景德镇已经出现了以陶溪川、三宝中国瓷谷、陶院创意街、雕塑乐天陶社、建国瓷厂、东市、新都陶瓷园等为中心的“景漂”艺术家聚居群落。
诸如陶瓷雕塑、陶瓷绘画、陶瓷书法、陶瓷饰品、陶瓷创意产业等领域在本地和“景漂”艺术家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通过“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能够极大地激发陶瓷工作者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掀起勇攀技术、苦练技能、争创一流的浪潮,努力锤炼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湛的陶瓷制作队伍,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陶瓷文化价值工匠精神,是弘扬陶瓷文化的精髓;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宽广胸襟。
景德镇作为世界的“陶瓷之都”,推出陶瓷艺术繁荣工程,是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文化强市的有力举措;是新时期弘扬民族陶瓷文化、凝聚景德镇陶瓷人精神与力量的民心工程;是新常态下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做强地方经济的效益工程。
“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陶瓷文化价值,有利于景德镇更好地对话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内容。
二、“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包容和历史价值从历史演变中看,景德镇之所以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艺术家是因为许多历史学家把景德镇自南宋以后就命名为工业城市,使景德镇很早就步入了资本社会,因为手艺人做出来的东西,需要置换或者流通,把产品卖出去换取钱财。
也就是说景德镇是较早进入资本社会,运用社会资本以瓷建镇,以瓷立市的城市,这在中国都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城市。
正是这一特殊的现象,许多景漂一直以景德镇作为艺术家摇篮。
景德镇自古就有包容开放的优良传统,制瓷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是享誉全世界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景漂”现象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因果互动研究
“景漂”现象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因果互动研究朱辉球吴旭东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景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因果互动关系。
从“景漂”前期创业难、后续发展艰难、生存和提升技艺难等三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剖析总结出了“景漂”是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景漂陶瓷文化因果互动一、“景漂”形成的原因及现象“景漂”是一个族群的代号,描绘了景德镇工匠八方来的独特现象。
他是一个梦想,也是一种状态,是不同的人在用不同的方式造同一个陶瓷梦。
“漂”在景德镇,随着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景漂”的影响已是越来越大,数以万计的国内外画家纷至沓来,集聚在景德镇。
在这块神奇的陶瓷沃土上,感受那厚重的陶瓷文化氛围,探寻那古老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
他们在陶瓷载体上,运用自己已有的技艺,进行陶瓷艺术的再创作和再创新,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陶瓷艺术风景线。
如今,这一独特的陶瓷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效应,同景德镇陶瓷一样,已驰名中外。
同时,景德镇又是一座开放包容、古老文明的移民城市,千百年来以瓷为媒,得“天时、地利、人和”。
自北宋以来,无论是艺术家、画匠和谋生的人,伴随着千年窑火的连绵不息而云集景德镇,成就了“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恢宏场景,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伴随着“一带一路”名扬四海。
在这历史长河中,抚州人的琢器、都昌人的圆器和挛窑、丰城人的雕塑、湖北人开的瓷行、清末民初的“珠山八友”新粉彩瓷画等等,这些都是“景漂”现象延续至今的历史脉络所在。
从宋代北方工匠的南迁,到元明清名匠汇聚景德镇,景德镇每一次繁荣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早期“景漂”人才的汗水凝聚。
他们创造并奠定了景德镇的历史,而景德镇也以包容的姿态,给予了他们广阔的陶瓷发展舞台。
因此,若是追根溯源,“景漂”的历史已有千余年。
最早期的“景漂”是晋代陶工,河北滏阳人赵慨,被誉为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被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今景德镇)隐居。
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
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第一篇: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简介:景德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闻名中外的陶瓷产地,被誉为瓷都。
所烧制的瓷器从古至今,品种繁多,制作精良,远销海外。
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瓷都文化。
现在的景德镇,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瓷器的艺术爱好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景漂一族”,随着景漂一族的不断壮大,景德镇逐渐成为我国新一代艺术家汇聚的地方,为景德镇的瓷器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键字:瓷都;历史;景漂;影响;展望1.瓷都文化与景德镇历史的渊源1.1瓷都历史定位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因其产瓷历史悠久,精品无数,蜚声海内外,被历代人士奉为盛产陶瓷之宝地。
其“冶陶”的历史往上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在现在景德镇境内,曾出土战国时期表现农耕文明的印纹陶片。
宋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鼎盛时期,其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陶瓷工艺生产,以景德镇为首的名窑倍出,呈现出村村窑火,家家陶土的兴盛景象。
宋代景德镇烧造的是以青白瓷为主,其器型端庄淡雅、晶莹如玉,深受当时皇族的青睐,宋朝皇帝特颁发圣旨让其为皇宫烧制贡瓷,景德镇因此名声大振,傲视群雄。
据明清历届《江西通志》谓:“宋景德中置镇。
始遣官制瓷贡京师,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
”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而昌南之名遂徽”,景德镇的名称从那时到现在,近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车轮来到元代,元朝统治者喜爱白瓷,就在景德镇设立了为统治者提供御瓷的管理机构。
经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生产出了划时代的青花瓷,元青花在海外也被视为珍宝,成为与黄金等价的珍品。
景德镇的声誉再次提升到无人可及的境界。
明朝初年皇家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历史延续长达五百年之久。
这种御器厂是特别为皇帝造瓷的独立工场机构,景德镇从宋代以精致瓷器扬名,直至清末,一直是皇家所推崇的制瓷基地。
当代“洋景漂”眼中的景德镇
收稿日期:2017-09-01自21世纪初以来,在“北漂”一词的影响下,“景漂”开始被用来指代在景德镇生活和工作的(尤指学习研修、制作体验、经营销售陶瓷)的外地人。
这一用语随即在景德镇流传开来,并在近年来开始受到文化研究界的关注,它们或研究了“景漂”现象及其生成原因,或探讨了“景漂”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或分析了“景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复兴的关系,或介绍了众多“漂”在景德镇的陶瓷从业者及其创业经历,将对“景漂”的关注上升到文化研究的高度,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然而,在众多的“景漂”群体中,还有不远万里来到景德镇制瓷、创作、交流和生活的为数可观的外国人。
对于他们,除了零星的报道和采访外,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这些来自完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洋景漂”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感知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体验着景德镇当下的魅力,并阐述了他们对景德镇的看法。
本文通过当代“洋景漂”于2000年以来在国外主要陶瓷期刊和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借助“他者”眼中的景德镇,重新审视景德镇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优势与不足,以此弥补我们“只在此山中”的视阈局限,他们的观感或可为景德镇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底蕴深厚的永恒遗产在谈及之所以来到景德镇的原因,“洋景漂”们首先归因的便是它辉煌的历史,澳洲土著艺术家金普娜•威廉斯(T j i m p u n a W i l l i a m s)和德瑞克•汤普森(D e r e k J u n g a r r y i T h o m p s o n n)正是这样的代表。
尽管这两位艺术家来自的陶艺工作室是“澳大利亚不间断运营的最古老的艺术中心”,但与景德镇相比只能是相形见绌,因为这是一座有着“1000年不间断瓷器制作”的城市,它不仅为皇室烧制着瓷器,还通过出口贸易,为国外输送了“难以阻隔的中国瓷器洪流”,“加速了世界的陶瓷行业进程”,因而他们来到景德镇在这座悠久且驰名的“中国瓷都”是“符合逻辑的”,在这里他们一方面继续表现着本文化的神秘题材(如两条蛇引诱少女的故事)和纹饰,另一方面则尽情地吸收当地的艺术氧分,借助青花这一“古老的媒介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与创新___
9收稿日期:2013-04-18段思敏浅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与创新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
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因此有“一杯工力过手72方克成器”的说法,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
练泥的只管练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镇瓷器得以成为全国瓷器的翘楚。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过去而骄傲自大,陶瓷艺术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前进发展千年的陶瓷辉煌,给景德镇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也煅铸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精神。
传承和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是瓷都广大市民颇为关注的话题。
景德镇陶瓷艺术如何在发展中创新中前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当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景德镇陶瓷在发展中的优势:首先,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艺术根基。
近代的“珠山八友”开一代新风,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景德镇每代人都会出现陶瓷艺术大师,这里是陶瓷大师最多的地方。
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队伍庞大,拥有众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学院教授,上千名具有高级职称的陶瓷艺术专业人才,以及近万名陶瓷艺术专业工作者。
其次,景德镇拥有完善的陶瓷教育体制。
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大学设立于景德镇,更为景德镇乃至全国的陶瓷行业培养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研究力量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分别设有部级、省级、市级的陶瓷研究所,大型的画院、研究院也有数家,大街小巷遍布艺术家的工作室,整个瓷都形成了极具活力的陶瓷艺术研究和创作氛围。
论“景漂”艺术家对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推动作用
论“景漂”艺术家对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推动作用作者:朱辉球吴旭东董亮来源:《景德镇陶瓷》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景漂”艺术家为研究方向,从“景漂”艺术家的由来、源流与历史作用及贡献、发展概述、发展新格局等四大方面,全面阐释“景漂”这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关键词景漂陶瓷艺术一、前言目前关于“景漂”艺术家尽管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有份量的研究性论著论文还比较少。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关键字“景漂”,命中10条记录,只有6篇论文,4条新闻报道;其中论文分别是于长敏撰写的论文《“景漂”艺术现象探究》概括性论述“景漂”的四个艺术现象;赵欢欢撰写的论文《年轻的“景漂”在生存和梦想之间》介绍老厂、老鸦摊、乐天陶舍活跃的一批与当年“北漂”一样,带有梦想的艺术家;李松杰撰写的论文《“景漂” 和景德镇当代陶艺--以乐天陶社创意市集为案例分析》运用艺术人文学的研究方法对乐天陶社创意市集运作模式、作品风格、摊主来源等进行分析,为景德镇文化陶瓷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刘火金撰写的论文《也说“景漂”》中谈到随着景德镇“景漂”人数的逐年递增,国家政策应当给“景漂”一定的倾斜,以便其更好的发展;张文婧、王玉鹏等撰写的论文《从“景漂”现象透视陶瓷文化的再繁荣》从“景漂”的概念,现象的成因两个方面阐述“景漂”人士为陶瓷文化的再繁荣所做的贡献;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涉及“景漂”艺术家方面的论文较少,专门针对“景漂”艺术家对景德镇陶瓷艺术推动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所以研究潜力还很大。
二、“景漂”的由来景德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闻名中外的陶瓷产地,被誉为瓷都。
所烧制的瓷器从古至今,品种繁多,制作精良,远销海外。
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瓷都文化。
景德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瓷器的艺术爱好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景漂”现象。
初次看到“景漂”这个词,给人是印象漂泊不定,会不约而同地与“北漂”、“沪漂”、“深漂”等联系起来。
新时代背景下“景漂”特点的更新及其原因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景漂”特点的更新及其原因分析作者:汪华林刘俞辰来源:《江苏陶瓷》2024年第02期摘要时至今日,“景漂”已经成为景德镇城市名片的一部分,该模式也随着时代洪流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更新。
近年来,景德镇日益重视陶瓷相关产业,其中陶瓷旅游行业与陶瓷文化行业的结合,以及陶瓷电商行业的兴起为“景漂”的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旧“景漂”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这几年景德镇在陶瓷产业发展模式上做出的巨大改变。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景漂;转变“景漂”一词的出现接近十年左右了,十年的不断变化使得“景漂”这一群体的发展趋势更为稳定,也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创作者来到景德镇进行创作。
随着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作为首个文化类国家级试验区,“千年瓷都”再次焕发新的光彩,并且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据官方报道,从2019年开始,每年将近有5万外来人口走进景德镇寻觅理想中的“镇居”,其中不乏有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荷兰、土耳其、刚果等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洋景漂”5 000余人。
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同时,全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剧增,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地提高。
“景漂”已经逐渐从为了生计、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艺术创作者转换成了对陶瓷感兴趣、对小镇生活感兴趣,抑或是想用陶瓷的制作过程来治疗精神内耗的新时代青年,这一群体有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有考研、考公成功或失败的正在过渡的毕业生,更有毕业多年正处于迷茫时期却内心挣扎的艺术青年,景德镇已经慢慢地从一个略带竞争性的陶瓷艺术创作胜地转变为单纯享受放松、无竞争性与功利性的“精神疗养院”。
1老一辈“景漂”的特点1.1周期性长“景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景漂”是晋朝河北人,被称为景德镇瓷坛一代宗师的赵慨,早年官至江、浙一带,但因性格刚直得罪了上司,被奸臣所害而被贬官,于是退隐景德镇,赵慨曾经在浙江为官时了解过一些越窑的制瓷技法与流程,于是对景德镇陶瓷的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流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更新,正是这一更新提高了当地制作陶瓷的技艺与效率,对推动景德镇陶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景漂”艺术现象探究
业 ”、也 为 了生活 ,他们 远离 家 乡、离 别
亲 友 ,只 身 来 到 北 京 打 拼 , 闯 荡 在 京 城 。
亿 港币。也 许这就是 北漂的 魅力。
他们 没有 北京市 户 口、无正式职 业 ,没 有 固定 收入 ,往往 从最 低层 做 起。如 演艺 界
的 “ 跑龙 套 ”、 “ 群 众 演 员 ” ,他 们 居 无 定 所 , 有 的 租 住 地 下 室 , 有 的 租 住 平 民 窟 。 饱 一 餐 , 饥 一 顿 。 即 便 如 此 ,他 们 中 “ 景 漂 ”族 与 “ 北 漂 ” 族 相 似 ,全 国 各 大 高 校 艺 术 类 学 陶 瓷 设 计 、 陶 瓷 雕 塑 、 陶 瓷
国 家 给 年 轻 人 的 出 路 、 年 轻 人 的就 业 机 会 太 少了。上 个世纪7 0 — 8 0 年 代 , 父 母 退
体 。其 代 表 之 一 的 釉 下 青 花 瓷 ,典 雅 清
秀 、 蓝 白相 间 、 明 快 清 晰 、 色 泽 翠 兰 、蓝
中泛 紫、端 庄素 雅 ,为 国内 外各层 面 的民 众所喜 爱 。今 天 ,青 花仍 有 巨大 的魅力 吸
M
于 长敏个人 简介 :
于长敏 ,男 。1 9 8 3 年7 月毕业于 景德镇 陶瓷 学院 美术 系,现任桂 林 电子 科技大 学艺术与 设计学 院教授 、硕 士生导 师、广西 师范大学 兼职硕 士生 导 师、 国家 高级 工艺 美术 师 、先后 被聘 为 《 陶 瓷科 学与 艺术 》杂志 编 委、 《新陶网 》学 术主持 、 《中国陶瓷画报 》学术委 员、 中国工艺 美术
产 生 了一 种 类 似 “ 北漂 ”的艺术现象。 “ 北 漂 ” 族 成 功 的 案 例 也 不 少 ,如 农 民 工
景德镇千年瓷业中“景漂”与“景根”现象研究
产能经济景德镇千年瓷业中“景漂”与“景根”现象研究魏 伟 宋燕辉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摘要:景德镇是一座单靠制瓷业维系千年发展的城市,自古业陶人口中外来人士居多。
历史上众多的“景漂”在景德镇扎根、变为“景根”, 甚至成为陶瓷世家。
千百年来“景漂”、“景根”的角色相互转化,景德镇陶瓷世家中绝大多数是由“漂”一族演变过来的:祖辈是“景漂”,子一辈成了新移民,孙一辈成了“景根”,这是景德镇瓷业发展史中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
时至今日,历史重演,景德镇每年聚集数万计的“景漂”,相当数量的“景漂”已经成为景德镇的新市民。
新“景根”年年递增,重现景德镇瓷业“集天下之大成,汇各地之精华”的壮观局面。
关键词:“景漂”;移民;“景根”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1-0295-02近年来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景德镇陶瓷产值百亿元,而佛山过千亿,为什么景德镇的影响力比佛山大?这个问题有多个答案,但关键性的因素是景德镇有享誉世界的中国瓷都的金子招牌,有当今世界上最强、最全的手工艺技法,有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的氛围,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包括完整的产业链、优质且价格适中的原材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景德镇无与伦比的优势条件。
纵观历史,景德镇凭借这些优势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业陶人员来此学习、观摩、交流(古代就有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人专门来景德镇学习、制作陶瓷),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长盛不衰的“景漂”现象。
一、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镇景德镇是一座单靠制瓷业维系千年发展的城市,自古以来业陶人口中外来人士居多。
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由于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江南地区相对安宁,包括工匠在内的北人为避战乱,大量迁徙至南方,其中不少人选择在景德镇扎根。
唐代诗人皇甫冉《送李录事赴饶州》一诗云:“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描述的就是北人南迁入饶州的场景。
景德镇隶属饶州浮梁,饶州位于赣东北赣江与信江流域,是北方移民南迁江西或转入江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匠心众创 “景漂”人才筑梦瓷都
匠心众创 “景漂”人才筑梦瓷都朱辉球 吴旭东(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景德镇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连续15年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与国外20多个产瓷城市建立友好关系;连续两年在德国和非洲举办中国陶瓷文化展;吸引3万多名“景漂”,其中 “洋景漂”5000人。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景德镇坚定文化自信,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大力实施“文化共享”、“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形成了“景漂”人才云聚瓷都,筑梦瓷都的繁荣景象,景德镇人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创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新辉煌。
一、“景漂”人才的历史形成、分类及特点1、“景漂”人才的历史形成景德镇至今有两千余年制瓷历史。
宋代即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之盛景,至明、清设御窑厂后更是“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达到鼎盛期。
翻开历史的篇章,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概括起来景德镇历史上经历了“三迁”、“四汇聚”现象,形成了古代“景漂”的历史。
景德镇的人口“三迁”现象:第一次是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史称“衣冠南渡”;第二次是唐代黄巢起义,史称“南窑”;第三次是宋室南迁,史称“南定白瓷”。
景德镇历史上的手工制瓷人才“四汇聚”现象:第一次汇聚从宋代北方制瓷中心的南迁;第二次汇聚是在元明清时期,各地区的名匠汇聚于景德镇;第三次是1949~1995年,国内许多陶瓷艺人汇聚于景德镇专心制瓷;第四次是当代“景漂”人才汇聚现象。
2、“景漂”人才的分类体验型:此类型“景漂”多以国内外院校学生及对热爱陶瓷的人士居多,大都带有就业、创业愿望,该类型“景漂”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能,是景德镇重要的后备力量。
候鸟型:此类型人员是景漂的主力军,每年根据自身需要,不定期来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文化交流、陶瓷收藏及瓷文化研究。
从“洋景漂”到“洋景归”
—————景德镇陶瓷大学组稿Universidade de Cerâmica de Jingdezhen 翻译:赵知临 Zhao Zhilin江西省景德镇市是千年瓷都,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爱瓷人”来到这里学习和生活。
与国内的“京漂”“沪漂”一样,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和艺术家,不远万里,出于对艺术和陶瓷制作的热爱,来到景德镇,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艺术和生活之旅,他们被称为“洋景漂”。
其中有的艺术家,不仅把从景德镇学到的精湛制瓷手艺带回自己的国家,而且带着新的作品和对景德镇的热爱再回到景德镇,俨然是“洋景归”。
以下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听听他们因瓷结缘的故事。
A cidade de Jingdezhen, localizada na província de Jiangxi, é conhecida como capital milenar da porcelana, por uma técnica requintada de produção da porcelana e uma presença marcante pelo mundo, atraindo “amantes da porcelana” de todos os países para estudar e viver lá. Tal como os “sem raízes” em Pequim ou em Xangai 1, os estudantes e artistas estrangeiros vêm de longe, motivados pelo amor à arte e à produção de cerâmica, para ini-ciar uma viagem específica de arte e de vida em Jingdezhen, sen-do reconhecidos como “estrangeiros sem raízes em Jingdezhen”. Entre eles, alguns artistas não só levam consigo a habilidade sofis-ticada de produção da porcelana aprendida em Jingdezhen para seus países de origem, mas também regressaram à cidade com novas obras e paixão por ela, sendo considerados como “estran-geiros retornados a Jingdezhen”. A seguir, apresentamos algumas das histórias mais representativas desses indivíduos e como eles se conetaram à porcelana.“洋景漂”D e “e s tr ang e i r o s e m r a íz e s e m J i n g d e z h e n ” a “e s t r a n g ei r o r e t o r n a d o a J i n g d e z h e n ”1 Nota de tradução: “京漂 (Jing Piao)” e “沪漂 (Hu Piao)” são os ditos “sem raízes” em Pequim e Xangai, pessoas que não são nativas dessas cidades mas que vão a elas em busca de melhores condições de emprego e de vida.52在景德镇的这几年,我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也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中外艺术家涌入景德镇的内外部因素
6中外艺术家涌入景德镇的内外部因素近年来,大批中外艺术家涌入景德镇,给古老的景德镇陶瓷增添新的元素,促进了景德镇在新时代的新转型。
它也把世界各种优秀的陶瓷文化、资源、艺术融为一体,为现代艺术市场提供了各种强劲的艺术新瓷品,推动了世界陶瓷艺术的新发展。
景德镇正在享受“世界瓷都”品牌本身的丰厚馈赠和世界各地对于景德镇的“历史回报”。
这种“历史回报”正在促成一个“后现代”的景德镇诞生。
这对于景德镇来说,既是一次宝贵的发展契机,又是一次跃进的拐点,景德镇必须一方面保护好其优良的陶瓷、人文、艺术与自然生态环境和无以伦比的陶瓷工艺及历史资源,一方面必须把景德镇从单一生产型城市转变成可居、可玩、可游、可陶的四可城市。
一、近二十年中外艺术家涌入景德镇概况上个世纪,书画家朱屺瞻、谢稚柳、林风眠、关良、唐云、陆俨少在景德镇绘制的瓷画,把书画艺术与陶瓷材质完美结合,成为贵比黄金的艺术珍品。
进入新世纪,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家纷纷来到景德镇,他们或在中华陶艺村、明清园、三宝陶艺村等地聚集而形成创作群体,或与各个美术院校、艺术研究所、画院的本土艺术家“以艺会友”,成为特聘画师,有的干脆自立门户建立艺术工作室或开办创作基地。
悄然再现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盛世瓷都景象。
马来西亚华侨曾桂越于2002年从广州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首次来景德镇便在山灵水秀的三宝村购置了一幢小楼,办起了陶艺工作室,作品则远销马来西亚。
在上海办画廊的书画家孙振峰,2008年下半年来到景德镇,2009年5月,孙振峰在景德镇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定居,开始全面从事陶瓷创作。
依靠不俗的创作实力与景德镇的品牌效应,孙振峰的作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引起海外收藏界的关注。
孙振峰与曾桂越有着共同的经历,他们曾从景德镇购买陶瓷原料和烤花炉分别回上海和广州创作,但发现要实现陶艺之梦,就必须回景德镇。
因为,只有在景德镇才可以找到帮助他们圆梦的人才队伍与良好的创作氛围。
“景漂”漫谈——城市艺术理想的构建路途
9接到《景德镇陶瓷》杂志社的电话,邀我就该杂志第三期的“景漂”专题写点什么。
思考良久,我想用一个老景漂的视角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曾在景德镇三年的所见所闻,以及为推广景德镇陶瓷艺术,真诚做过的尝试。
回想从美院毕业偶然去到景德镇,便出乎意料地留在那里漂了三年,虽然离开景德镇也已经好些年了,但作为一位老景漂,早已经把景德镇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甚至我曾经以为会在景德镇度过我这一生的年日,后来我虽然离开了,但骨子里早已有了景德镇的血液。
这几年出差次数最多的城市就是景德镇,我和景德镇的缘分,将来与景德镇的互动,一定是伴随一生的。
景德镇绝对不是一个封闭的三四线城市,他的开放和包容度,它在艺术行业的关系网络,甚至超过了有些一线城市,它是国内少有的尊重手工艺从业者,拥抱艺术家,有着最集中艺术受众,有着完整艺术和手工艺制作产业链,而且在不断完善。
我不是景德镇人,我对景德镇和陶瓷可能没有太多的偏爱,但我喜欢艺术,所以我喜欢景德镇这个地方,也尊重在这个城市以艺术、手工艺为生的每一个灵魂。
因此,景漂三年,我为城市艺术理想的构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是融合与拓展刚去景德镇时我觉得景德镇的艺术很传统、但制作都很精致,鲜有现当代艺术面貌的存在。
只听闻很多景德镇艺术家的作品是硬通货,也是亲眼见证了很多百万级别作品的真实成交。
这让我很震惊,后来我了解到了景德镇艺术的职称品评体系。
当地人喜欢简单的归类为学院派陶艺和大师瓷。
当时教授和大师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要承载者,当然很多移民景德镇以绘画为生的景漂艺术家也成功融入了主流的艺术市场。
“景漂”群体中有些是自由艺术家、有些在学院当教师、也有各地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文艺青年们三两成群留在景德镇成立工作室,生产制作一些陶艺作品在创意市集或各自市场渠道上售卖为生。
我从初识景德镇到决定留在景德镇一方面是德国留学计划的中断,另一方面是在职业规划上对独立策展人梦想的渴望,当时武汉的彭年生老师带着冷军、郭润文等知名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尝试瓷上绘画,他们都认为景德镇是个可以实现艺术抱负的好地方,鼓励我留在这里用心耕耘,随后我在一次和景漂艺术家阿波罗•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军老师的对话中聊到了釉画的概念,大家都认为高温颜色釉的窑变语言是一项独特的绘画语言,当时简单的想把“釉画”来作为我的策展研究方向,经过和不同领域学者、藏家、艺术家的交流,他们甚至都认为釉画可以成为独立的学术和市场方向来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景漂”现象在陶瓷创新发展中的范式研究
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陶瓷青花元素在奥运会上被广泛运用。
如发布的奥运礼仪服中的青花元素系列,奥运支线北土城站具有“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青花元素的电话亭等等,越来越多的设计正在不断地注入陶瓷青花元素,引起世人目光对景德镇陶瓷的关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由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的900多件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精品集中亮相,使“千年瓷都”独特的陶瓷艺术魅力得到展现,“大师”陶瓷成为市场热点。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2010年笔者及其研究团队敏锐地洞察到“景漂”这一独特社会现象,对集聚景德镇的“景漂”“景归”现象进行了研究,是最早提出“景漂”“景归”名词与发表学术论文、项目研究的团队之一。
2013年申报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景漂”艺术家对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推动作用研究》立项,并连续发表了《论“景漂”艺术家对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推动作用》、《“景漂”现象中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景漂”现象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因果互动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随后“景漂”现象成为焦点,得到了景德镇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调研,切实掌握“景漂”实际情况,广泛开展“景漂”专题调研。
2017年委托笔者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召开《“景漂”、“景归”代表座谈会》,会上听取老、中、青三代“景漂”在景德镇的基本状态、期盼夙愿和意见建议等整理成册,报送给景德镇市政府为其制定招才引智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从文化自信看“景漂”现象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镇这样,千年以来一直以一种行业支撑着整座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景德镇的陶瓷成就举世瞩目,是陶瓷文化在景德镇千百年来的灵魂所在。
从宋代的“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象,至明、清皇家设置的御窑厂,清晰地印证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辉煌的制瓷成就给景德镇带来了与生俱来的陶瓷文化自信,将这份自信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推动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景漂现象谈以景德镇为中心的我国新一代艺术家聚居地的发展简介:景德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闻名中外的陶瓷产地,被誉为瓷都。
所烧制的瓷器从古至今,品种繁多,制作精良,远销海外。
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瓷都文化。
现在的景德镇,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瓷器的艺术爱好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景漂一族”,随着景漂一族的不断壮大,景德镇逐渐成为我国新一代艺术家汇聚的地方,为景德镇的瓷器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键字:瓷都;历史;景漂;影响;展望1.瓷都文化与景德镇历史的渊源1.1瓷都历史定位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因其产瓷历史悠久,精品无数,蜚声海内外,被历代人士奉为盛产陶瓷之宝地。
其“冶陶”的历史往上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文化时代晚期,在现在景德镇境内,曾出土战国时期表现农耕文明的印纹陶片。
宋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鼎盛时期,其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陶瓷工艺生产,以景德镇为首的名窑倍出,呈现出村村窑火,家家陶土的兴盛景象。
宋代景德镇烧造的是以青白瓷为主,其器型端庄淡雅、晶莹如玉,深受当时皇族的青睐,宋朝皇帝特颁发圣旨让其为皇宫烧制贡瓷,景德镇因此名声大振,傲视群雄。
据明清历届《江西通志》谓:“宋景德中置镇。
始遣官制瓷贡京师,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
”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而昌南之名遂徽”,景德镇的名称从那时到现在,近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车轮来到元代,元朝统治者喜爱白瓷,就在景德镇设立了为统治者提供御瓷的管理机构。
经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生产出了划时代的青花瓷,元青花在海外也被视为珍宝,成为与黄金等价的珍品。
景德镇的声誉再次提升到无人可及的境界。
明朝初年皇家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历史延续长达五百年之久。
这种御器厂是特别为皇帝造瓷的独立工场机构,景德镇从宋代以精致瓷器扬名,直至清末,一直是皇家所推崇的制瓷基地。
其所制瓷器屡次受到统治者的称赞。
景德镇土质优良,制瓷香火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品牌特征。
随着景德镇品牌效应的影响,一大批能工巧匠汇聚于此。
加上皇帝的官窑建造在此地,无形中对当地陶工们的制瓷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些宫廷御用和民间制瓷大师,用自己对瓷器独有的见解和工艺,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瓷器精品。
中国精美的瓷器制造,在当时世界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
景德镇从宋代开始,每年都有大量的瓷器出口到西亚、北非、欧洲。
每逢有中国瓷器到货,都会成为皇廷贵族争相抢夺的目标。
精美的艺术珍品,浓郁的东方情调,使中华文化深深影响西方世界。
二十世纪出初期,机械制瓷的大规模使用,使制瓷这一古老传统的烧制形式不得不面对生存的挑战。
即由手工艺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
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将会使传统的手工技艺面临淘汰的危险。
是保持传统还是顺应历史潮流,将是摆在瓷器烧制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为了应对现代化机械制瓷对传统手工的挑战,景德镇民间制瓷艺人一方面害怕新的现代化制瓷技术会取代自己传统的技艺,所以首先从思想上抵制现代化。
但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墨守成规是与社会潮流相违背,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进行技艺方面的革新。
于是,一部分艺人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试图在瓷器上达到与绘画、诗歌等艺术家同等的社会地位,这间接促成了陶瓷工匠们为了生存进行的艺术探究和结盟。
瓷都文化在景德镇逐渐兴起。
1.2瓷都文化形成的条件中国有句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历史上的中国文人有群体,画家有画派,但陶瓷工匠,由于地位低微,一直是朝廷或某个制瓷大户的雇工。
根本没有与其精湛技艺相匹配的地位。
尽管景德镇的瓷器誉满全球,但他们的名字却无人了解,他们的身份只是受雇的工匠和劳动者,地位的低下使他们几乎没有结社的可能性和条件。
但面对生存条件的日益严峻,促使他们自动的聚集在一起结社,并形成群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是“月圆会”,于1928年由王琦等人发起成立,其寓意为花好月圆。
“月圆会”成员每逢农历十五日集会一次,由成员轮流作东,每人带一件新作到主人家,大家共同欣赏观摩谈体会,同时饮酒吟诗作画。
这种方式正是古人诗歌派、绘画派的结社方式,自从被景德镇有精湛工艺的瓷工们所运用后,瓷都以瓷为媒的瓷都文化正式在景德镇开始萌芽生长。
在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同时却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这些制陶的能工巧匠虽然没有在经济上拯救景德镇陶瓷的产销,但却从传统技艺模式上,传承和发展了景德镇陶瓷的手工技艺,为今天的景德镇瓷都文化的复兴,以及把景德镇从一个日用瓷制作的工厂,转化为一个艺术瓷的创作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2.景漂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2.1景漂词意来源初次看到“景漂”这个词,给人是印象很可能会和风景漂流联系起来。
但要让你把它和景德镇联系起来,就会使人产生一个模糊的印象。
会不约而同的同“北漂”联系起来。
是的,“景漂”的概念即托生于“北漂”这也是一个新时代所产生的新的词汇。
所表现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世界其他国家。
这些人怀揣梦想,满怀激情,渴望拥有更广阔的舞台,用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梦想。
他们漂泊在外,没有依靠,忍受着种种生活上的艰难与磨砺,只为了内心中的坚守。
如今,这群人的影响力在景德镇逐渐壮大,他们多数不是土生土长的瓷都人,但是却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视陶瓷技艺为生命中的至爱,纵使跨越千山万水也要追随它,在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实现自己的陶瓷梦。
2.2景漂现象的成因随着国家建设、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涌入我国,尤其是艺术创作领域受外来影响,而出现的大繁荣更是让曾经经历了文化浩劫的国人们耳目一新。
曾几何时,外来技艺被艺术家们极大推崇,而我们的民族技艺却被丢弃至墙脚,无人问津。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兴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技艺。
而陶瓷艺术作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瑰宝,在这一时期也逐渐的被不同国度、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艺术家们所重新提及。
众多的艺术家、陶瓷爱好者开始关注景德镇,来到景德镇,扎根于此静心创作。
经过了近十余年的人才积累,目前景德镇已经出现了以三宝陶艺村、陶院工作室、雕塑瓷厂等为中心的“景漂”一族聚居群落。
诸如陶瓷雕塑、陶瓷绘画、陶瓷书法、陶瓷饰品、陶瓷创意产业等领域也在这样一批注重彰显个性文化价值的“景漂”人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3.景漂族与瓷都文化的因果互动千年瓷都景德镇,在历史文化的沉积下,其厚重的制瓷工艺和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和传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景德镇的瓷都文化,深深吸引了一大群对陶瓷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
在瓷都文化的感召下,纷纷来到景德镇,来感受瓷都特有的文化氛围,在理解感受千年瓷都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景德镇瓷文化的理解,来进行创作。
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水平和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传统特色,传统工匠对景德镇制瓷工艺的继承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外来文明的不断涌入和景漂群体的不断壮大,这种外来文明和思想对瓷都传统技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创作思想的碰撞,使景德镇瓷器风格展现出多样性。
在这创作激情不断的碰撞吸收消融之中,景德镇的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这样一个过程。
是从上世纪的80年代末开始,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思潮不断融合的结果。
这种变化,加快了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一代的中国陶瓷艺术家经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全面洗礼,这一时期,中国陶艺界出现了以“现代陶艺”冠名的年轻群体,他们的表现形式就是反叛和突出个性,所谓的反叛就是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将陶瓷艺术从传统的实用性中分离出来。
并用“现代陶艺”这样的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重新界定的概念,同时以特有的方式,建立一种从艺术角度表现的,以形式的创新为主要目标的新的陶瓷语言。
他们在制作工艺上,打破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装饰风格和造型观念,把表现形式更多的放在瓷器的制作材料和造型表现上。
由于制作陶瓷所选用料的特殊性,塑造成型时融入了许多特殊的表现手法,使陶瓷的表现形式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在表现上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为此,瓷器的制作也成为现代艺术的新的实验场地。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相比扩充了审美范畴,表现思想和手段层出不穷。
把一些表现粗糙、残缺、破碎的表象带到陶艺中,把非烧制的其它材料如金属、玉器融合进陶艺,把各种切、划痕、刻刮等不和谐的肌理线条表现引入到陶艺,形成一种抽象的美。
改变陶瓷一成不变的沉稳风格,还把丑、怪、不协调、等趣味引入到陶艺。
针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将陶瓷艺术引入到城市的环境和建筑空间中,大大开拓了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和使用范围。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进行自我剖析的过程中,景漂一族在实践过程中,开始意识到传统形式的表现手法,在现今社会并非要完全抛弃。
可以将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用现代手段进行重新构建。
在现代雕塑和烧制中展示出新的风采。
景德镇再一次成为新文化新艺术的试验地,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美院学生、和许多国外陶艺家们,纷纷来到景德镇集中,在这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现代陶艺的理解。
创作的灵感启迪着景漂的全情投入,景德镇艺术的熏陶使这些景漂受益匪浅。
不同类型的思想艺术形式在这里演绎着华彩乐章。
自由的空间,浓浓的艺术氛围,使景德镇的传统瓷都文化,在这里不再是一种束缚,经众人演绎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的资源。
4.景漂族兴起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景德镇当地制瓷工匠的成分正在迅速的发生改变,一部分仍然是来自于传统意义上言传身授的师徒,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全国各个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陶瓷爱好者、外国制瓷学者友人。
他们来到景德镇,在这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为自己的艺术定位和事业发展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坐标,现在,景漂一族中比较有名的乐天陶社,每个星期五晚上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陶艺专家在此进行无偿讲座。
不同流派、不同声音常常使这里的灯火彻夜长明。
在景德镇著名的三宝陶艺村里,聚集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陶艺家们在那里做陶艺。
景德镇市政府因势利导,每年举办多次有针对性的陶瓷博览会和国际陶艺展等,让这些景漂一族能够将自身独特的技艺,展示在世人面前。
陶瓷盛会的开展,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会使这些景漂艺术家们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还会吸引更多的景漂一族来到景德镇,景漂一族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会逐年提高,景德镇会成为我国新一代艺术家向往的聚居地。
景漂一族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他们的技艺早日成熟,作品早日走向市场提供一个自由的舞台。
古老瓷都景德镇用自己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世界,也为云集于此的海内外景漂一族提供了一个实现灵感与梦想的空间”。
而这种灵感与梦想的空间,是由众多外来的景漂一族和当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开发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