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
合集下载
后循环缺的护理查房
* 护理查房
P:02-09-00:00 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每天能入睡8h 护理措施: 1、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2、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 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3、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忌饮夜茶和咖啡。 4、正确服用催眠药物,避免出现依赖性 02-15 23:00 护理评价:患者每天能入睡8h。
1、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居室要安静,光线稍暗些。 2、指导病人休息,饮食,发作期要重视护理。 3、协助别人满足生活需要 4、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当出现头晕、恶心、眼花时, 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5、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及血压、脉象的变化,及 时做好记录 02-05 17:00 护理评价:患者眩晕症状已缓解
* 护理查房
护理诊断
1、舒适度的改变:与眩晕有关 2、焦虑:与担心病情及预后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本病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4、便秘:与进食量少、卧床有关 5、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改变有关 6、潜在并发症:跌倒损伤
* 护理查房
P:02-01 17:00 舒适度的改变:与眩晕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眩晕症状已缓解 护理措施:
(3) 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透明病、微动 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 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 危险因素
主要是不可调节的因素和可调节的因素。
1、不可调节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 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等.
2 、可调节的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 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 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 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 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 孕药等。
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
椎动脉分支
➢ 脊髓后动脉 ➢ 脊髓前动脉 ➢ 延髓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支
大脑后动脉分支
皮质支 Θ 颞下动脉 Θ 距状动脉 Θ 顶枕动脉
护理评 估
目前患者神志清,瞳孔2.5灵敏,主诉头晕,生命体 征,双眼水平眼震,口齿清晰,左侧指鼻试验欠稳 准,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5级,治疗 上予拜阿司匹灵,泰嘉抗血小板凝聚,恩必普治疗 卒中,胞磷胆碱营养脑细胞,可定调脂,疏血通疏 通血管,必存清除自由基。目前 DVT:11分, Barthel 70分,压疮评分17分,跌倒坠床评分5分 。
护理措 施
潜在并发症:压疮
1q.2定h。时按序协助病人更换体位,落实翻身拍背 2.床单位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3.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技巧、制定床上活动计划; 4.增加营养摄入; 5.必要时用气垫床,安普贴保护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
脑细胞功能只能维持数分钟
病因
1. 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瘤/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等 。
2. 心脏病/血液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急骤波动/心脏疾患 致心功能障碍(如心衰/房颤/传导阻滞)等。
3. 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 1) 粘度增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蛋白血症/脱水/RBC增多症/白 血 病等。 2) 凝血异常:Plt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抗凝剂/高凝状态(妊 娠/ 产后/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等。
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共50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
其他介入治疗
如球囊扩张、血管内溶栓等,根据 病情选择使用。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针对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 如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进行
康复训练。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后循环
缺血风险。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如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教育,使其 了解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康 复效果。
05 后循环血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总结词
后循环缺血的基础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理论依 据。
详细描述
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分子机 制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 了可能。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 肢体功能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关 节活动度训练等。
语言和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以促进语言和认 知功能的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以提高生活自 理能力。
康复教育
血管痉挛
某些刺激因素可引起后循 环血管痉挛,导致血流受 阻。
生理机制
血压调节
后循环缺血时,血压调节 机制可能受损,导致血压 异常波动。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后循环缺血有 重要影响,神经递质分泌 异常可能导致血管舒缩功 能失调。
内分泌调节
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 后循环缺血的生理调节, 影响血液循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球囊扩张、血管内溶栓等,根据 病情选择使用。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针对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 如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进行
康复训练。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后循环
缺血风险。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如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教育,使其 了解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康 复效果。
05 后循环血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总结词
后循环缺血的基础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理论依 据。
详细描述
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关分子机 制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 了可能。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 肢体功能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关 节活动度训练等。
语言和认知训练
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以促进语言和认 知功能的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 穿衣、进食、洗漱等,以提高生活自 理能力。
康复教育
血管痉挛
某些刺激因素可引起后循 环血管痉挛,导致血流受 阻。
生理机制
血压调节
后循环缺血时,血压调节 机制可能受损,导致血压 异常波动。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后循环缺血有 重要影响,神经递质分泌 异常可能导致血管舒缩功 能失调。
内分泌调节
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 后循环缺血的生理调节, 影响血液循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后循环缺血(进修)课件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控 制这些疾病的发展和症状,可以降低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 谷类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 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血管健康。
后
分
第 享 四 与
讨
章 论
循 环 缺 血 的 病
例
典型病例介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病例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病例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患者李某,男性,58岁,因突 发眩晕、呕吐、右侧肢体无力
入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患者王某,女性,72岁,因反 复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模糊
就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介入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恢 复血流通畅。
在狭窄的颈动脉段植入支架,支撑血管壁, 保持血流通畅。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其他介入治疗
在狭窄的椎动脉段植入支架,改善后循环缺 血。
如球囊扩张、斑块旋切等,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应用。
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经验与教训总结
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如眩晕、呕吐、肢 体无力等,并及时就医。 针对不同的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应加强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已经发生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应定期随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复发。 经验1 经验2 教训1 教训2
单
( )ppt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ppt课件ppt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预防措施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后循环缺血(PCI)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 性脑血管病。
后循环缺血分类
后循环TIA、后循环脑梗死。
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展,改善脑部供血。
预后情况
短期预后
通常在发病后3个月内,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逐渐康复。
长期预后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后循环缺血的复发风险逐 渐增加。需要进行长期的控制危险因素的治疗和管理,以避免再次发生后循环缺 血事件。
06
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加患病率增加。
性别
男女比例相近,女性略多于男性 。
地区
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与当地 的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关。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 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 积,增加发生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高血脂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 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脂
适当调节饮食,少摄入高 胆固醇食物,同时可考虑 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使用药物后要注意观察是 否有副作用,如有不适应 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预防措施
01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后循环缺血(PCI)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 性脑血管病。
后循环缺血分类
后循环TIA、后循环脑梗死。
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展,改善脑部供血。
预后情况
短期预后
通常在发病后3个月内,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逐渐康复。
长期预后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后循环缺血的复发风险逐 渐增加。需要进行长期的控制危险因素的治疗和管理,以避免再次发生后循环缺 血事件。
06
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加患病率增加。
性别
男女比例相近,女性略多于男性 。
地区
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与当地 的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关。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 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脂质沉 积,增加发生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高血脂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 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脂
适当调节饮食,少摄入高 胆固醇食物,同时可考虑 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 或停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使用药物后要注意观察是 否有副作用,如有不适应 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护理查房PPT
护理措施与执行情况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确 定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确 定药物用法
药物副作用:关注药物副作用,及时处 理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调整药物剂量和用法
药物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药物作用、用法和 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用药依从性。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等 评估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等 评估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社会等
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家庭成员:评估家庭成员的数量、关系、健康状况等 社会支持:评估患者是否有社会支持,如朋友、邻居、社区等 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家庭经济状况,如收入、支出、负债等 家庭环境:评估家庭环境,如居住条件、卫生状况等 家庭关系:评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沟通、互动等 家庭功能:评估家庭功能,如家庭角色、家庭责任等
随访计划及时间安排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随访 频率,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药物调整、康复指导、心理 支持等方面
随访方式:电话、微信、视频、门诊等方式
随访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随访 时间,如上午、下午或晚上
随访记录:记录每次随访的情况,包括病情变化、药物 调整、康复进展等,以便及时调整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脊髓后动脉缺 血症候群的定
义和病因
脊髓后动脉缺 血症候群的症 状和诊断方法
脊髓后动脉缺 血症候群的治 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
脊髓后动脉缺 血症候群的预 防措施和康复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
呼 吸 20次/分
血
压 112/80mmHg
一般状况 : 意思清,自主体位,
慢性面容,合作良好,对答切题, 语言清晰,步态正常,发育正常。
舌苔脉象: 舌淡舌苔色白,脉 细。
皮肤情况: 色泽无黄染,无水 肿,无皮疹,无皮下出血。
护理诊断
1,头晕——与血压升高,脑梗:
后循环缺血
现病史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 晕,持续时间数十分钟或几小时。 休息后可缓解无视物模糊,无耳鸣, 无意识模糊。头颅CT 显示:左侧基 底节区及左侧脑室体旁腔隙性脑梗 塞。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尚可, 二便可调。
。
患者以往高血压病既3往0多史年,冠
心病5年史,脑梗塞病史10年,类 风湿关节炎10多年。 否认传染病 史,否认 结核病史,否认肝炎,
3,有跌倒的危险——与头晕,后循环缺 血有关。
4,营养失调——与高于机体需要量,缺 乏锻炼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的知识
6,潜在并发症——小脑梗死、基底动脉 尖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饮食,睡 眠,意识等。
注意观察瞳孔意识:意识情况, 瞳孔等。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血 压,脉搏,体温。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 房
后循环缺血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 系统短暂性缺血发(TIA)和脑梗死。其同 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 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 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患者信息
姓 名: 叶某 男
性 别:
年 龄:85 岁
民
族:汉族
入院日期:2015-5-20
主 诉:反复头晕10多年,再发1周。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
精品课件
预防跌倒:
护理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
精品课件
后循环缺血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 血发(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 栓塞性疾病。
精品课件
患者信息
姓 名: 叶某 年 龄:85 岁 入院日期:2015-5-20 主 诉:反复头晕10多年,再发1周。 入院诊断: 后循环缺血
6. 多食新鲜菜和瓜果等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的c的食物。如豆芽、瓜果、 海带、紫菜、木耳等。
7.多食具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大蒜、芹菜、荠菜、绿豆、玉米、胡萝卜、 菊花、葫芦、西瓜、海带、海参、海蜇等。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药物护理: 1,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药物 2.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效果及药物作用 3.指导患者一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精品课件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护理措施
健心康理宣护教理:: 鼓健励康病教人育采嘱取病有人效起方床式起向座医或护低人头员等和体家位属变表换达动自作己时的动需作
要求缓耐慢心转倾头听不病宜人过的急表过述猛。以告免知引病起人眩不晕良。症向状病能人得和到家缓属解讲目解前相最 关重疾要病的知是识有讲良解好相的关心的态护重理新方认法识引自导己病积人极改配变合不医良生生。活方式戒 烟戒。
预防跌倒:
护理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后循环缺血疾病查房
精品课件
后循环缺血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 血发(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 栓塞性疾病。
精品课件
患者信息
姓 名: 叶某 年 龄:85 岁 入院日期:2015-5-20 主 诉:反复头晕10多年,再发1周。 入院诊断: 后循环缺血
6. 多食新鲜菜和瓜果等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的c的食物。如豆芽、瓜果、 海带、紫菜、木耳等。
7.多食具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大蒜、芹菜、荠菜、绿豆、玉米、胡萝卜、 菊花、葫芦、西瓜、海带、海参、海蜇等。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药物护理: 1,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药物 2.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效果及药物作用 3.指导患者一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精品课件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护理措施
健心康理宣护教理:: 鼓健励康病教人育采嘱取病有人效起方床式起向座医或护低人头员等和体家位属变表换达动自作己时的动需作
要求缓耐慢心转倾头听不病宜人过的急表过述猛。以告免知引病起人眩不晕良。症向状病能人得和到家缓属解讲目解前相最 关重疾要病的知是识有讲良解好相的关心的态护重理新方认法识引自导己病积人极改配变合不医良生生。活方式戒 烟戒。
后循环缺血教学查房PPT
03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 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
液循环。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 风险。
降压药物
针对高血压患者,选用合适的 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 围内。
神经保护剂
如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用 于保护脑神经元,减轻脑缺血
后循环缺血教学 查房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 •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方法 • 后循环缺血的预防与护理 • 后循环缺血的教学查房实践
01
引言
定义与概述
01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脑循环的血管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供血不足,引 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 临床综合征。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后循环缺血 的风险。
04
后循环缺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饱和脂 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控制危险因素
引起的损伤。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 ,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恢复
血流通畅。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狭窄的颈动脉段植入支架,撑开 狭窄的血管腔,改善脑部供血。
脑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将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脑部 ,为缺血区域提供新的血液供应途 径。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
危险因素控制
针对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进 行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教学查房
头晕的 鉴别
后循环 缺血
BBPV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
• 定义: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 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位 置性
2眩晕特点: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 才出现症状。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 可逆、疲劳 (3)适应性(易疲劳性):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压疮 1.定时按序协助病人更换体位,落实翻身拍背q2h。
2.床单位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3.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技巧、制定床上活动计划; 4.增加营养摄入; 5.必要时用气垫床,安普贴保护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 脑梗死。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 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护理措施
自理能力的下降:与头晕卧床有关 1.备呼叫器常用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 3. 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每周一次。
4. 提供病人适合就餐的体位。
5. 保证食物的温度、软硬度适合病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6. 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7. 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动。
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MRA: 延髓右侧急性梗死可能 顶叶局部缺血改变 右侧椎动脉纤细 B超:脂肪肝 血生化:甘油三脂1.81mmol/l 凝血酶时间23.3s 诊断 后循环缺血
护理诊断
1.脑灌注量改变:与脑梗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2.意外受伤的可能:与头晕有关
3.自理能力的下降:与头晕卧床有关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左&右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相连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 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 额顶叶背侧面上1/4皮质&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供应 内囊前肢 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脑的血液供应
眼A 脉络膜前A 后交通A 大脑前A 大脑中A 小脑后下A 椎A 脊髓前/后A 小脑前下A 脑桥支 内听A 小脑上A 大脑后A
颈内A系统 (前循环)
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 (额、颞、顶叶和基底节)。
椎基底A系统 (后循环) 基底A
脑干、小脑。
大脑半球后2/5 (枕、颞叶 基底面,枕叶内侧及丘脑)。
护理措施
焦虑:与担心疾病愈合有关
• 与病人沟通,进行语言非语言的情感交流 • 鼓励病人说出其焦虑
•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向病人提供有关本病的治疗知识
• 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焦虑
护理评价
知识缺乏:缺乏脑梗相关知识
• 1.通过交谈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针对病人的顾 虑给予解释或指定 • 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病程及治疗。 • 3.定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适合病人所需的学习材料。 • 4.鼓励病人提出问题,耐心给予解答。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脑循环及病理生理
• 成人脑重约1500g,占体重2~3%
• 几乎无氧和葡萄糖储备
• 血流量750~10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20% • 缺氧2min→脑活动停止 • 耗氧量占全身的20% ~30% • 缺氧5min→不可逆损伤
• 耗糖量占全身的25%
• 血供减少至临界水平以下,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 • 1.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 予缓泻剂。 • 2.活动 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 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被动按 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 3.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 • 4.药物预防 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 栓形成。 • 5.严密观察DVT的症状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根部发出) C6~C1横突孔入颅, 脑桥下缘合成 基底动脉
图8-4 脑基底部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椎动脉分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延髓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
动脉硬化血栓病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肺部疾病 癌症 暴力死亡 爱滋病
0 2 4 6 8 10 12 14 16
*世界8个发达和发展中地区
Murray et al. Lancet 1997;349:1269-1276.
死亡数 (x 106)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护理诊断
1.脑灌注量改变:与脑梗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2.意外受伤的可能:与头晕有关
3.自理能力的下降:与头晕卧床有关
护理诊断
3.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脑梗相关知识
5.潜在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1.脑灌注量改变:与脑梗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1.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
小动脉病变 颅内动脉硬化
颈内动脉栓塞
颈内动脉狭窄
主动脉弓栓塞
房颤 心瓣膜病变
心源性栓子
心室血栓
治疗
• 脑梗死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 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 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 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 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 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还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3~6 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溶栓治疗。
•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为椎-基 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 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 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纬度每增高5°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 \死亡率增加6.6/10万
脑血管病的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
急性
(中风/卒中/脑血 管意外)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
慢性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如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脑血液供应
图8-2 大脑半球内侧面血液供应
图8-3 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供应
1) 血管外因素: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
2) 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脂肪/空气/癌细胞/寄生虫栓子。 3) 病因不明。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1. 2. 年龄 性别
3.
4. 5.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6.
7. 8.
TIA和脑卒中史
高脂血症 肥胖
9.
吸烟和酗酒
10. 其他:卒中家族史/饮食/口服避孕药/种族/气候/少运动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支 大脑后动脉分支
皮质支 Θ 颞下动脉 Θ 距状动脉 Θ 顶枕动脉
深穿支 丘脑穿通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 中脑支 后脉络膜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 男:女=1.3~1.7: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极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 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
2. 避免情绪波动
3. 安排在安静,光线柔和的病房,减少探视 4. 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5.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6. 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措施
意外受伤的可能:与头晕有关
1.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病室及周围环境
2.将病人的常用物品置于易拿取的地方
护理评估
•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 家族史 无 • 过敏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心理状态: 经济条件可,家庭支持,配合治疗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MRA: 延髓右侧急性梗死可能 顶叶局部缺血改变 右侧椎动脉纤细 B超:脂肪肝 血生化:甘油三脂1.81mmol/l 凝血酶时间23.3s 诊断 后循环缺血
大脑中动脉
供应 眶额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沟前动脉 中央沟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大脑半球背外侧2/3 额叶\顶叶\颞叶\岛叶 内囊膝部&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主要分支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 &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 肢后1/3\全部脑干&小脑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主要分支
眼动脉(→眼部) 脉络膜前动脉(→纹状体\海马\外侧膝状体 \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等) 后交通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组成Willis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的终支 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 主要分支 眶前动脉 眶后动脉 额极动脉 额叶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 缺血性脑卒中(OCSP)临床分型标准: •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 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 碍等); 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 障碍。多为McA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 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T局限。提示是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 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脑血管病的概述
定义: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 的脑功能障碍 特点: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 因之一) 致残率高(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发病:与年龄、性别、环境因素、饮食习惯、 气候(纬度)、遗传等因素有关。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压疮
1.定时按序协助病人更换体位,落实翻身拍背q2h。 2.床单位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3.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技巧、制定床上活动计划;
脑细胞功能只能维持数分钟
病因
1. 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瘤/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等。 2. 心脏病/血液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急骤波动/心脏疾患 致心功能障碍(如心衰/房 颤/传导阻滞)等。 3. 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 1) 粘度增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蛋白血症/脱水/RBC增多症/白血 病等。 2) 凝血异常:Plt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抗凝剂/高凝状态(妊娠/ 产后/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等。 4.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