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与旅游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与旅游是息息相关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和推动者。
文化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体验,而旅游则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关系。
文化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体验。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表演等。
这些文化元素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体验。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文化街区等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的长城、故宫等古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他们可以在这些文化遗址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旅游活动也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旅游的推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旅游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旅游活动使得文化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当地的文化表演、传统节日等都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向外界展示。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与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种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手工艺品、文化产品等可以成为旅游商品,通过旅游的推广和销售,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中国的旅游胜地丽江,当地的纳西族手工艺品成为了游客瞩目的文化产品,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纳西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旅游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旅游活动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
旅游者可以通过走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景点,比较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差异,从而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旅游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世界上的文化遗产和旅游名胜都成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化。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平衡发展。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息娱乐、寻求新鲜感和体验不同文化而出行的一种方式,而文化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可以不仅为人们提供愉悦和放松的体验,还能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旅游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平台。
旅游的兴起和繁荣,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去到各地参观博物馆、古迹、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了解和学习这些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
与此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场所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经济来源,增加了政府和社会对文化保护的重视。
很多国家和地区将历史古迹列为旅游景点,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筹集资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护了这些历史遗迹的完整性和独特价值。
文化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吸引力。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而这些特色正是吸引旅游者前来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传统的文化习俗、传统的艺术手工艺品,还是特色的民俗节日、美食文化等都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吸引力。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去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特色,从而丰富自己的视野,增加旅游的乐趣。
而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影响范围广泛,不仅能够刺激消费需求,还能够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的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增加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收入。
旅游业的兴起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的流动,提高城市化进程。
很多地方通过发展旅游业,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影响也对于全球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促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科课程结课论文学院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班别 13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学号 3213004613学生姓名苏怡心指导教师张春慧20 14 年10 月23 日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苏怡心(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本文在本人的亲身旅游的基础上,从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四方面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资源开发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
一般把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俗”。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这也成就了民风民俗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交通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有时候会决定你的旅行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曾经去过西藏。
家人在格尔木租了一辆越野车,两天时间到达拉萨,一路上见到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磕长头的,都以各自的方式穿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
所以我相信选择不同的在云南旅游的交通方式,对云贵高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不同。
所以在选择旅游方式时,我和同学共同选择了坐火车抵达云南的丽江。
不过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火车并没有直达丽江的,需要先抵达昆明再乘坐8小时的火车达到丽江,我认为这是阻碍云南民俗风情发展的原因。
提到云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必然是丽江或者大理,并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地方,随之而然其民俗风情更为浓厚,但是从外省很难直达这两个地方,这无疑使交通便利程度受到阻碍。
虽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但是在交通方式上,90%的受访者选择飞机出行,54%选择火车,30%选择自驾车,所以其实有很大部分人也是会选择火车的,特别是旅游时[1]。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摘要】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规划、开发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和策略探讨,旨在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民俗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我国需要加强规划设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传播,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旅游业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开发方式、案例分析、策略、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保护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更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深入研究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模式,对于推动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推动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研究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不同地区,都可以找到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旅游资源。
西南地区的藏寨、东北地区的农家乐、西部地区的牧民风情等。
这些民俗旅游资源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体验传统乐趣的机会。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内容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好感,各景区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如何更好的发展民俗旅游,为发展民俗旅游我们有哪些可行的措施,接下来本文就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谈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赣南客家民俗一、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在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这些都表明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民俗文化正在形成。
然而我国民俗文化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过程闪耀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时,中华民族又善于摄取外来民俗文化,能使外来的民俗习尚与中华传统民俗交融,形成博采众长具有兼容性的新民俗。
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
随着我国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高品位特色资源不再只是一些历史学家、专业人士所向往的,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民俗博物馆不但保存了部分民俗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够部分地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
然而我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存在诸如游客数量有限,重游率低等问题。
如何使民俗产品获得吸引力,保持持续竞争力,成为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山西民居以及乔家祁县民俗博物馆、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稻城亚丁温泉民俗村、山东日照市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主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游玩。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规划与开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西北地区的驼铃叮当、手摇风车、东北地区的舞龙舞狮、粽子包饺子、华北地区的舞狮子、跳大秧歌、江南地区的水乡风情、古镇古街等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全面,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景点的展示和简单的体验,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些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因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失去了本真的民俗风情,导致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破坏。
在规划与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未加保护的管理等都影响了民俗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
而且,由于一些地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眼光,使得一些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危险。
不可否认,我国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规划和开发。
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乡愁”情结的追寻,民俗旅游资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将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从规划和开发的角度来看,未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再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资源的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游客在享受的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1. 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首先要进行民俗资源的挖掘和整理。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采访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 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在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和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可以开展民俗文化展览、演出、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布相关宣传资料和广告,向游客介绍民俗文化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他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1. 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培训班、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传授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破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建立相关的保护机构和组织,负责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监管,防止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与保护策略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和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浅谈“到此一游”现象中的民俗文化心理
浅谈“到此一游”现象中的民俗文化心理“到此一游”是一个旅游的常见心理现象,指的是一些人在旅行时只追求到达一个地方的目的,只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而去旅行,并不在乎这个地方的真正意义。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比较普遍,但其实在背后蕴含着一种民俗文化心理。
人们追求“到此一游”往往源于对旅游的功利化追求。
现代社会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无处不在,旅游业也没有例外。
很多人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更加注重这个地方是否有名气、是否能够带给自己炫耀的资本。
他们并不关心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只关心能不能得到称赞和羡慕的目光。
这种功利化的心态,使得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真正意义产生误解和片面的了解。
“到此一游”现象也与当代社交媒体的普及有关。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与虚拟世界融为一体。
人们习惯将自己的一切经历和感受都记录下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他人。
旅行也不例外,为了让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得更好,很多人选择去一些有名的旅游景点,只是为了能够拍到美美的照片,而并不关心这个地方的真实面貌。
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关注手机屏幕上是否完美地呈现了这个地方的风景,而忽略了对这个地方的真正感受和体验。
“到此一游”现象还与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有关。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表现和成就普遍受到重视和追求。
很多人希望通过旅行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以求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他们认为只有到过很多地方,才能证明自己的见识广博、阅历丰富,才能在社交场合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种心态使得人们趋向于选择去一些有名的旅游景点,而忽略了一些不那么有名却可能更加有意义的地方。
这种追求个人价值的心态,使得人们对旅游的真正意义产生了偏差和误解。
要解决“到此一游”现象,首先需要明确旅游的真正意义。
旅游不仅是为了到达一个地方,更是为了去体验这个地方的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人们应该通过旅行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而不是简单地去炫耀和追求个人利益。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活动来推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开发与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保护。
一、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消费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的制作与销售,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与传统的结晶。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 增加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因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前往旅游,这样就能够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防止文化遗产的流失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可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防止其流失。
2. 保护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友谊和互信。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优势和弊端
四合院,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作坊 以 及河南开封的 宋代鄙城;大漠丝路 隋怀”着重介绍丝绸之路沿 “ : 途省 、 、 市 自治区所特有的民族和民俗风情 ;西南 “ 民族风情”推出的是西藏、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等地少数民族村寨的生活情景 ;中国最南部的广 东、 海南 、 福建省以“ 南国风景窗” 为题 , 介绍南方 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上海 、 江苏、 浙 江和安徽等省市也将推出古都 、 运河 、 园林集锦等
l民俗 和 民俗旅 游 1 民俗及其分类 . 1
1 .民俗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在发展 .1 1 过程中由民间创造的, 又为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 为 人们共 同传承的物质文化生活 ,包括各种物质生 产、 、 饮食 居住、 、 、 迁徙 岁时 婚丧礼仪以及工艺 、 农 业、 贸易、 行业、 游艺等习俗。它依靠 习惯势力 、 传 习力量和心理信仰约束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的表 现。 1 2我国民俗学界通常将 民俗分为以下五 . 1 类: 生产习俗 : 主要包括渔猎 、 农耕业 、 畜牧业 、 手 工业 、 建筑业 、 商业等 ; 生活习俗: 主要包括衣、 、 食 住、 医、 、 、 、 、 、 、 行、 用 语言 产育 婚姻 丧葬 寿诞 礼仪、 节 日等; 文化习俗 : 主要包括民间口头文学 、 美术、 舞蹈 、 音乐、 游艺、 竞技等; 组织制度 : 主要包括村 落、 家庭、 社团的组织制度 、 姓氏等; 信仰和迷信 : 主 要包括图腾崇拜 、 神灵信仰 、 、 诅咒 禁忌 、 、 预兆 占 等。 1 2民俗旅游的内涵和特点: 民俗旅游是指人 们离开 常住地 ,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 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民俗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34 ̄ 游 ,它以—个国家或 ck _ 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 和形式上具有鲜明、 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口 。个 性鲜明的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丰富 而独特的少数 民族文化是许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 基础而民俗是民间相沿积久 、 长期传承的' 并表现 在人们行为上、 心理上、 口头上的“ 物化”“ 、活化” 的 文化是 一定地域 ^ . 民社会生活的真实而直观的写 照。民俗旅游满足了游客“ 、 、 求新 求异 求乐、 求知” 的心理需求 ,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 容之一。目前 , 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民俗 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因此, 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 2我国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中 国地域 辽 阔 , 众 多 , 在 汉代 就 有 “ 民族 早 千 里不 同风 , 里不 同俗 ” 百 的说法 , 民俗风 情。中国 即 由5 6个民族组成 , 每个民族都有 自己悠久的历史 文化和独特的风俗, 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为 中国开发民俗风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我 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是 自己的重要社会财 富, 也是全世界旅游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 特殊的自然环境 , 复杂 的民 族成分, 曲折的发展历史 , 其旅游资源 自 成一 体。 2 民 . 俗旅游内容丰富。我国民俗旅游包括 1 “ 北方风情卷”游客可以到满族 、 鲜族 、 : 朝 蒙古族 居住 的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内蒙古 自治区 走访民居 ,观赏少数民族风情 ;中原民俗画廊” “ : 以山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西 、 南等 中原地区 L 河 “ 颇具特色的民俗景观为主 ,在这里可以看到北京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引言在现代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特点是能够更好地让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和民风民俗。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资源,发展民俗旅游将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入。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民俗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活动。
例如,云南的彝族火把节、四川的蜀绣展览、广东的南瑶山歌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水平仍然较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目前各地的民俗旅游开发仍然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旅游产品单一:现有的民俗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和表演为主,缺乏深度和体验性。
•人才不足:相关的民俗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从事民俗旅游的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和解说。
2. 开发我国民俗旅游的重要性开发我国民俗旅游具有以下重要性:2.1 丰富旅游产品我国拥有众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参与民俗活动,可以刺激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2.3 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通过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让更多的游客了解、体验和传播我国的民俗文化,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发展我国民俗旅游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民俗旅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民俗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时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民俗旅游的规范和监管,保障游客的权益和安全。
3.2 丰富旅游产品开发多样化的民俗旅游产品,从观光、体验到参与,提供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旅游体验。
同时,注重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民俗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民俗与旅游作业-浅谈西藏酥油文化
浅谈西藏酥油文化摘要:课上老师关于对西藏民俗的讲解,令我感受颇深,尤其感兴趣的是其酥油文化,这一文化是藏族在其特殊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的,没有在嘈杂的历史长河中被遗忘,反而在宗教中被赋予了信仰的特殊意韵,其中酥油茶,酥油灯,酥油花等等,都为众人所周知……由此慢慢形成的酥油文化,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民族认同方面,也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舞台上尽显光彩!关键词:酥油文化、西藏、民族认同谈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游牧民族,是牦牛,是藏刀,是藏传佛教文化,还是其他的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不由会想起酥油以及其带来的酥油文化吧。
众所周知,酥油是一种从牛羊的奶中提取出来的奶油,营养价值极高,呈现着黄色或乳白色,是藏民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油料,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同时又是滋补药。
围绕着酥油形成的酥油文化已然成为了藏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各界文化使者研究的重要文化课题之一。
在当地人的心中,酥油被认为是最为纯净、最为美好的食物,在点灯等敬神灵的时候都会用到酥油,僧人还会使用酥油制成特种工艺的酥油花,可想而知,酥油已然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宗教信仰的体现。
因此,酥油文化不仅反映了藏民的宗教信仰,还体现了一种民族认同。
宗教信仰方面,酥油成为了最神圣的礼佛用品,无论是敬神供佛的神殿中,还是特殊节日,都基本离不开酥油。
酥油在不断的发展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用油,更拥有了特殊含义与象征韵味,蕴含了丰厚的宗教信仰,同时也被制成酥油花,惟妙惟肖的酥油制的佛像、花朵等在祭祀仪式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联系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到处充满着藏传佛教气氛,洋溢着信教群众虔诚信仰的青藏高原,佛教艺术充斥着藏族的日常生活,影响着藏民的内心世界和审美体验。
以酥油花为代表的藏传佛教艺术是雪域高原上人们宗教信仰和意念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独特物化,他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情趣、审美意识,弥补了雪域高原寒冬没有鲜花的大自然缺陷。
浅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浅谈民俗支亿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口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孟前莉摘要: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变化.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因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争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作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凡有人群聚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存在.在全国范围之内几乎找不到一处相同的民俗文化,各个角落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成为开发民俗旅游的丰富资源,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是沟通传统和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纽带。
它能反映民间地域或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同和继承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民俗文化”来概括。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不是落后地区的奇风异俗.不是穷乡僻壤的“专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的“土特产”。
民俗文化是遍布于任何地区、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社区的文化现象。
“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民俗虽然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但也是民众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换言之,民俗具有联系传统和现实的性质。
民俗学既是古代学。
也是现代学。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统性、横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等方式扩布和传承。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变化。
浅谈民俗旅游
1. 民俗 文化 独 特 性 原 则
民族 的 一些 生活 方 式 、惯 例 和 规 矩 。 更 正 确 地 说 ,民俗 旅游 是 指 人
独特性原则是建立在 民俗文化 真实性的基础之上 现代人旅
们 离 开 常 住地 ,到 异 地 去 以地 域 民俗 事 项 为 主 要 内 容 而 进 行 的 文 游又是一个求真求实 的过程 ,在发展过程 中,首先 ,要认真挖掘蕴
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 型划分 。周霄认为 以民俗性质为
2.居 民参 与 原则
标准,旅游 民俗可分为“物质型 ”、“社会型 ”、“口承语言型 ”和“信仰
即民族旅游村寨 的居 民参 与,共 同营造 民俗旅游的氛围,共享
型 ”四种 类 型 ;以 产 品 层 次 为 标 准 ,旅 游 民俗 还 可 分 为“静 态 陈 列 民族开发的利益。民族旅游村 寨的开发,涉及到开发商、旅游中间
要 内 容之 ~ 。
争取 主 动 而 坚 定立 场 ,以 资源 的 永 续 利用 和 可 持 续发 展 为 计 。
一 认识 民俗 旅游 、
(一 )民俗 与 民俗 旅游 的含 义
三 、旅 游的可 持续 发展
(一 )坚 持三 个 原 则
民俗 旅 游 就 是人 们 离 开 自 己的 住 所 ,去了 解 、体 验 不 同 于 自 己
型 ”、“动 态 表演 型 ’ I‘‘互动 参 与 型 ’ 三种 类 型 。
商 (旅行社)、政府管理部 门、村寨居 民等的利益 。在开发实践中,我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 民俗 的分类 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 们往往忽略 了村寨居民的利益,使他们成为旁观者 ,这就需要政府
况 ,不拘 泥 于 一种 格 式 。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张茜【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文以分析云南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特征,资源优势,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关键词】: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Abstract】: As the region's most distinctive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urism culture.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and forge the typical culture of folk-custom,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folk culture tourism feature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unnan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al tourism.【Key Words】: Yunnan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Resources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浅谈景区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浅谈景区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程阳八寨拥有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增长,程阳八寨景区被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和喜爱,历史悠久的风雨楼群、鼓楼木结构吊脚群,原生态的民俗歌舞表演,保存完整的侗族民居和独具风味的侗族百家宴已成为程阳八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但在开发过程中,程阳八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也面临着如环境恶化、现有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旅游者需求等问题。
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及实地走访调查,对程阳八寨景区民俗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程阳八寨景区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展程中如何得到更好地开发提供参考及借鉴。
一、程阳八寨景区民俗文化资源概况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对程阳八寨景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程阳八寨景区涵盖了4个主类、9个亚类、16个基本类型(见下表)。
第一个主类是以三千段梯田为代表的地文景观,第二个主类是建筑与设施,在其四大资源类型中,风雨桥和鼓楼最具有代表性,程阳风雨桥是目前保存最好,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风雨桥,具有极高的参观游览价值。
第三个主类是旅游商品,资源类型分为三种,大部分旅游商品为食品类,侗家特色浓郁,特别是当地有名的酸食。
第四个主类是人文活动,资源类型分为六大类,其中以地方风俗、民间演艺和民俗服饰最具特色,当地不少风俗活动和歌舞艺术在经过开发后,已成为程阳八寨景区的主要旅游项目。
不仅如此,程阳八寨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从各种保存完好的木楼建筑、民族特色浓郁的服装饰品、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之中都能反映出来。
这些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物品都拥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民俗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能体验民俗文化的良好途径,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终身难以忘记的旅游体验。
而且,程阳八寨古老的民间建筑、传统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能让旅游者身心都得到放松,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文化价值突出。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化是特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习俗风情、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旅游是人们走出日常生活范围,到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和观光的行为。
本文将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旅游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文化与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的一种途径。
当人们到达陌生的地方时,他们不仅会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建筑胜景,还会融入当地的文化,领略当地的传统艺术和民俗风情。
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手工艺品店等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而且,旅游还能为人们提供与不同文化互动的机会,从而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文化融合和文明交流。
旅游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有人来关注和参与,而旅游活动正是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式。
当地有特色的文化和传统艺术常常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而旅游的流动性会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些传统村落和古镇,在旅游的刺激下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通过修复古建筑、建立文化演示中心等方式,展示出当地的独特魅力。
旅游还能通过旅游景点的设立和开发,为当地的文化资源提供经济保障,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对旅游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许多旅游目的地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追捧,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往往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故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都是游客前往的热门目的地,这些地方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化还能为旅游行业提供支持和发展机会。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验。
文化艺术表演、文化衍生品、文化餐饮等都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浅谈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
浅谈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作者:孙亚会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7期摘要:浓郁而独特的纳西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文章探讨了两者关系,指出目前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结合特定民俗文化发展丽江古城旅游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87-01一、丽江的特色古城文化(一)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气候、水源等因素。
古城位于丽江坝子中央,“负阴而抱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山体既挡住了西北方向冬季寒风的侵袭,又作为城市的依托,构成城市空间的起伏变化;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阳光充沛。
整个古城形成了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空间格局。
源于黑龙潭的玉河在城区边界处被分为三股引入古城内部,然后再经多次匀水分流、作为生活用水贯穿整个城区,形成大小十几条水路,构成了古城空间的基本骨架。
(二)古城的水系丽江古城的水系尺度都较小,按其形态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树状水系;面状水系;点状水系。
树状水系指玉河水网,发源于黑龙潭,流至城北玉龙桥处分为三股支流:东河、中河、西河,这三股支流再分成更小的分支,形成一个树状水系。
面状水系有黑龙泉和白马龙潭两处,前者位于象山之麓,县城之北,泉水由山麓岩石缝隙间喷涌而出汇集成潭,该潭为玉河水之源,并可调节玉河水系的流量。
后者为玉狮子山南麓,又名狮乳泉。
“四方街”前身为莲花池,后由木氏土司仿其府印之状填池为市,几百年来,一直繁荣兴旺。
(三)古城的民居丽江古城的特色还有它的民居。
它有机的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纳西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一)纳西民俗文化推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1、独特的纳西族民俗文化是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摘要] 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
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间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
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项,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
可以这样讲,民俗风情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我国的民俗风情与我国旅游的关系以及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俗风情以及民俗风情旅游所谓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1](P5)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2](P20)二、民俗风情的分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民俗风情分为物质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精神民俗、民间民俗以及社会民俗等。
其中每一类还包括几个亚类,如精神民俗,主要是指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又称民俗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
在当代大大小小的神灵体系以及相应的宗庙祭祀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
它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图腾崇拜我们华夏民族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华夏民族的图腾,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姓名之中有龙,建筑之中有龙,饮食之中有龙,民间文学之中亦有龙,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八千年的龙文化,这也成为了吸引海外游客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
中国很多民间节日与节俗活动都与龙有关,如端午节的划龙舟,四川成都洛带镇客家人的“火龙节”与“水龙节”等都是典型的例证。
(二)神灵崇拜中国人从原始时期起就从自然崇拜中幻想出许多神灵来加以膜拜。
中国民间信仰和崇拜的幻想神灵,其数量之多和神格神性之复杂,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是非常突出的。
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庞大的神灵系统,与这些神灵体系相对应也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例如传统的宫观庙会,在具有民俗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例如北京每年的天坛、地坛等传统庙会都会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去观赏和游览。
(三)鬼灵崇拜鬼魂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信仰之一。
它与祖灵信仰密切相关。
早在公元前15世纪的殷代就十分盛行杀殉陪葬的习俗,可以证明当时就有“人死后有鬼灵活动及鬼灵世界”的观念。
受佛教、道教有关冥府、地狱观念的影响,中国民间更加普遍信仰人死后灵魂进入冥界化为鬼灵,经受鬼司的裁判。
此外,民间还曾流行对东岳大帝的崇拜。
东岳神,本是东岳泰山的山神。
泰山又称岱岳、岱宗、岱山,先秦颂之为“万物之始,阴阳交岱”,所以民间认为这是治鬼的冥府所在,把东岳神视为冥府府君。
汉代文史资料中明确记载“死属泰山”,“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认为泰山神“主招人魂,泰山居东方知人生命之长短”。
故而泰山之上的东岳庙也是游览观赏的佳地。
[3](P45)三、民俗风情与中国旅游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许多旅行者十分重视对所到之处人文内涵的发掘,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我国旅游部门和各风景区管理部门十分注意对这一资源的发掘,使许多自然风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黄金地点。
(一)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1.传说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在中国许多著名风景区,历来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一经整理就成为很好的人文旅游资源,风光旅游就和民俗风情旅游结合了起来。
杭州西湖, 由于山湖相映、塔寺相连,被古人赞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今天到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仅被它那美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更会陶醉于那美丽的传说之中。
对于中外旅游者来说,传说使风景有了生命,更加迷人,观风光和听传说已融为一体,难分轻重了。
2.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中国的许多自然风光都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点。
登临泰山的游客在被那五岳之首雄浑气魄震撼的同时,无不被它所包含的历史意义所陶醉。
例如那株举世闻名的“五大夫松”就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有关。
始皇帝封树为官,古今中外实为罕见,它成为封建皇权制度的一个真实写照,历史故事使这棵美丽的松树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3.现存民俗与山水风光的结合。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有着差异很大的风俗习惯,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人们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俗风情又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二)与民居和其他各式建筑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民居和其他各式建筑也表现为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这类旅游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从房屋式样上,可以分为汉族民居游,少数民族民居游,公共建筑游,寺院庙宇游等;从旅游活动方式上,可分为走马观光游,居住体验游等。
北京曾经推出的“胡同一日游”等都属于此类。
(三)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民俗风情游“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饱口福,更包含着美学、养生学、文学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国内外游客为之倾倒,为之赞叹。
从中国旅游业初创时期起,中华美食就一直是整个活动中的重要节目,饮食创收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饮食旅游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类型。
(四)与礼仪活动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各种礼仪活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成为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因素。
许多地方十分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
例如各地的大型的传统祭祖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尊敬祖先、重视历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每个家庭重修家谱、护祖坟,而且对于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也定期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近年来,伴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的升温,祭祖活动成为大规模的民俗展示活动。
如中国的祭祀“炎黄”二帝的大典、“祭孔”大典以及每年农历清明节在成都都江堰举行的“放水节”和祭祀“川主”李冰的仪式等,类似的祭祖活动几乎都成为了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有与宗教有关的风俗礼仪活动等。
(五)与节庆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游节庆是各种民俗民风的集中展示,也是最能吸引旅游者的旅游项目之一。
我国的各种类型的节日多不胜数。
如果从全国范围看,几乎天天有庆,日日是节。
各民族根据各自的传统和习惯采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形成一个终年不断的节日博览会。
这个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旅游部门或旅游者所充分利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旅游类型。
四、我国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民俗风情人造景点在建设过程中,刻意追求“大而全”,不少景点已经建成或正在着手建造,由于刻意追求“全”从而失去了景点本身的特点。
第二,许多投资比较大的景点,为了尽快收回投资,采取了门票的“高门槛”策略,层层设卡卖票的做法,令众多游人望而却步。
第三,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粗制滥造。
对景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不考虑景点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区位条件、市场条件、可进入性等因素,没有本着“精心规划,精心设计, 精心制作”的原则,匆忙上马。
拒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全国已建成的“西游记宫”已超过40座,民俗村、文化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相互模仿,照抄照搬。
因而,大多数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都缺乏新意,缺少独特性,真正能汇聚、交融、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文化载体的精品为数不多。
第四,对于现有的民俗文化景点保护不力。
不能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江苏吴江同里镇,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喜洲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曼景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奔子栏等,都是很好的现存的民族民俗文化村,但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
第五,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参与性项目较少,而供人们观赏游览的多,缺乏体验性产品。
有的项目虽然艺术水平较高,造价也很昂贵,但由于没有脱离传统展览馆的观赏方式, 因此吸引力不明显。
有些景观创意新奇,但缺乏深层次的开发,游客的重访率很难提高。
第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旅游者涌入景区,而我国大多数的景区没有考虑到景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性,没有合理地控制景区容量,造成景区内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四川与云南边境的泸沽湖,因奇特的“阿注婚”而被称为“最后的女儿国”,而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一原始的母系社会婚姻形式正逐步向现代社会过渡。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主题旅游等方面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地方色彩的民俗风情越来越受到重视。
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民俗风情旅游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
在开发的同时, 我们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坚持保护性的开发,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样才可以避免走入歧途,才能不断挖掘、不断整理、不断创新,使其成为专项旅游中的一个重要产品。
【参考文献】[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3]吕继祥.东岳大帝信仰的演变及文化内涵[A]·中国民间文化[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