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交通工程学 第五讲 交通流理论-流密速三参数基本关系解析

合集下载

交通流三个参数K Q V之间关系概要

交通流三个参数K Q V之间关系概要

V=60-3/4*70=7.5(km/h)
Q= KV=7.5*70=525(veh/h)
Qm=1/4 KjVf=1/4*60*80=1200(veh/h)
例7-3假定车辆平均长度为6.lm,在阻塞密度时,单车 道车辆间的平均距离为1.95m,因此车头间距h= 8.05m,试说明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解:因为hd=1000/k
第二节 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1934年,格林希尔兹(Greenshields)提出了 速度一密度线性模型。
K v v( ) f 1Kj
式中:Vf-一畅行速度; Kj——阻塞密度。
这一模型较为直观、实用(图7-2),且与实 测数据拟合良好。
当 K = 0 时, V 值可达理论最高速度,即畅行速度 Vf 。实际上, AE 线不与纵坐标轴相交,而是趋于该 轴因为在道路上至少有一辆车V以速度Vf行驶。这时, Vf只受道路条件限制。该图也可以表示流量,根据直 线关系,直线上任意点的纵横坐标与原点O所围成的 面积表示交通量,如运行点 C ,速度为 Vm ,密度为 Km,其交通量为 Qm=VmKm,即图上的矩形面积。
过C点作一条平行于流量坐标轴的线,将曲线分 成两部分,这条线以上的部分,为不拥挤部分,速度 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直至达到通行能力的流量Qm 为止,速度为Vm;这条线以下部分为拥挤部分,流 量和速度都下降。
综合以上三个参数的关系可知:当道路上交通密 度小时,车辆可自由行驶,平均车速高,交通流量不 大;随着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流量也增加,但车速下 降;当交通密度增加到最佳密度时,交通流量达到最 大值,即交通流量达到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车辆的行 驶形成了车队跟随现象,车速低且均衡;当交通密度 继续增大,即超过了最佳密度,交通流量下降,车速 明显下降,直到车速接近于零,道路出现阻塞,交通 密度达到最大值,即阻塞密度,交通流量等于零。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是描述交通流基本特 征的三个主要参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概述
1.交通流近似看作是由交通体组成的一种粒子流体, 同其他流体一样,可以用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三 个基本参数来描述。
谢谢!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dQ 0 dV
2V 1 0 Vf
1 V V f Vm Qm 2
1 Vm V f 2 K 1 K m j 2
1 Qm V f K j 4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当车流密度小于最佳车流密度时,车流处于 自由行驶状态,平均车速高。交通量没有达 到最大值,密度增大,交通量也增大;当车 流密度接近或等于最佳车流密度时,车流出 现车队跟驰现象,车速受到限制。各种车辆 接近某一车速等速行驶,交通量将要达到最 大值;当车流密度大于最佳车流密度时,车 流处于拥挤状态,由于车流密度逐渐增大, 车速和交通量同时降低,交通发生阻塞,甚
一、概述
2.密度:
密度K: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间所存在的车 辆数,表示道路空间上的车辆密集程度,即
N K L
式中:N——某瞬间在长度为L的路段上行驶的 车辆数,单位:辆 L——路段长度,单位:km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1. V—K 关系(Green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 ):

假设线性关系:V = a – bK(1)
Q K V

式中:Q——流量,辆/h K——密度,辆/公里 V——区间平均速度,km/h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5章交通密度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5章交通密度
地面上(高处)摄影观测法
航空摄影观测法
测定方法: 利用普通飞机或直升机从空中向下摄影。多用具有低速且能停在空中的旋转翼机,一般以在1000-1500m高空中能停留30min为极限。
在摄影后的胶卷或是照片上读取观测路段内存在的车辆数后,按上述两种交通密度计算与分析方法求得平均交通密度。 但是,采用航测方法时,其目的一般不仅限于观测交通密度,还要对各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故不宜硬性规定用一种分析方法,通常都是根据各种调查目的综合考虑分析方法。
1
2
出入量法的数据分析与计算:
——在t0时刻,AB路段内的初始车辆数,辆; ——从t0到t1时段内通过B端处的车辆数,辆; ——试验车超越其它车的辆数,辆; ——其它车超越试验车的辆数,辆。

试验车在A端处的时刻为t0,到达B端处的时刻为t1,则自t0到t1的时段通过B端的车辆数q ,即为t0时刻AB路段的初始车辆数。
02
——t=t0时,AB路段内存在的初始车辆数; ——从t0到t这一时段内从A处驶入的车辆数; ——从t0到t这一时段内从B处驶出的车辆数; —— t时刻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 —— t时刻AB路段上的交通密度,辆 /(km·车道); —— AB路段的长度,km。
初始车辆数可通过试验车法、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等方法取得
02
如果在测计车辆占用时间的同时,测计车辆的地点车速,计算地点车速的平均值即时间平均车速,则车辆的占用时间与该辆车的地点车速之乘积,为该辆车的占用长度,总观测时间与总观测时间内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平均值即时间平均车速之乘积,为总观测时间相应的路段长度L.代入式(5-1)也可求得车辆的空间占用率。
5.3 车 流 密 度 资 料 的 应 用
空间占用率: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

第六章 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第六章 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 可以用车道表示——某一条车道的密度;
❖ 可以用某行车方向的全部车道表示——行车 方向密度。
❖ 例:长500m双向4车道,在某一时刻每一车
道上有10辆车,
则车道密度:K道
10 500
20辆/k m
1000
一个行车方向的密度:
K单向15002040辆/k m 7 1000
一、概述
2.密度:
(2)车道占用率——在某路段内,车辆占用车道长度 总和与该路段长度之比。由于不能用仪器直接测量 密度,所以在高速公路监测时,用车道占用率来度 量交通密度。
15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 例6.1 在某公路一个观测断面上,用电子秒 表观测车头时距,求出每5min之内平均车头 时距,同时用雷达计速仪观测各车辆车速, 求出每5min之内的平均车速,其结果见表63,试分析该路的交通量、车速、密度三者关 系。
16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 车头时距:相邻两车的车头通过道路某一断
(vf)2* 0 12.0 5 4 9 40 .6 9* 3 2 7.0 6 3 1 .1
kj
2* 0 13.6 9 5 3 41 .6 92 3 2
1* 7.0 6 (3 1 .1* 717 * 4.6 9 3 2 6.4 27
20
20
❖ 即: vf 6.4 2(7 km /h)
vf kj
❖ 拥挤部分: Q Q m ,K K m ,VV m ❖ 不拥挤部分:Q Q m ,K K m ,VV 1m 3
二、流量、速度、密度三者关系
dQ 0 dV
1 2V 0 Vf
1 V2Vf VmQm
V
m
1V 2
f
K

交通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交通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Vf源自• 指数模型:Kj
V Vf (1 e Km )
• 广义模型:
V Vf (1 K )N Kj
直线关系模型
V Vf (1 K ) Kj
1933年格林希尔兹提出单段式直线关系模型
对数关系模型(车流密度大时适用)
made by Greenberg
V VmIn ( K ) Kj
指数模型(车流密度小时)
交通量—密度的关系
Q Vf (K K 2 ) Kj
(1)0<K<Km:密度增大,交 通流增大 (2)K=临界密度Km时,交 通流最大为Qm
(3)Km<K<Kj:密度增加, 交通流减小。到达阻塞密 度时,Q为0
交通量—速度的关系
Q=KV (1) K=Kj(1-V/Vf) (2)
V2 Q Kj(V )
速度:区间平均车速 km/h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Q KV
L路段上的车流密度: K=N/L
N号车通过L所用的时间: t=L/v
N号车通过A断面时的交通量: Q=N/t=Kv
三参数关系图
速度—密度关系
• 直线关系模型: V Vf (1 K )
Kj
• 对数关系模型: V VmIn ( K )
Kj
交通量 速度 密度 之间的关系
11交通 徐卓斌 1104028
授课大纲
• 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 速度密度的关系 • 交通量密度的关系 • 交通量速度的关系
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交通量:单位时间通过某道路断面的交通体数量 辆/h 辆/(h.l)
密度:单位长度道路区段上的车辆数 辆/km 辆/(km.l)
安德伍德制造
Kj
V Vf (1 e Km )

交通工程—— 三参数的关系

交通工程—— 三参数的关系

V Vf e
使用条件:交通密度小
§7.3交通流量-密度的关系
根据Greenshields公式可得
2
Q K V K V f (1
K K
j
) Vf (K
K K
)
j
可以求得:
K
Q
m
K j/2
Vf K j / 4
Vm Vf / 2
m
§7.4速度-交通流量的关系

K K j (1
K:密度,辆/km
§7.1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V
f
V
三 维 曲 线
Q
K
K
j
§7.1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Q
m
A K
B K
0
m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f
Vf V
A
m
B 0 K K
m m
三 参 数 关 系 曲 线
Q
m
K
j
0
§7.1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曲线中的一些特殊值: 自由流速度Vf:一辆车在无其它车辆干扰的 条件下通过某一区域的最高车速,即畅行速度 阻塞密度K j:密度持续增大使流量趋近于零时 的速度或指停车排队的密度。 临界密度K m :流量逐渐增大,接近或达到道 路通行能力时的密度。又称最佳密度。 最大流量Q m:路段上能够通行的最大流量。
§7.2速度-密度的关系
一、直线关系模型
V V f (1 -
K K
j
)
使用条件:车流密度比较适中
§7.2速度-密度的关系
二、对数关系模型(Greenberg模型)
V V m ln (
K K
j

交通工程学第五章交通密度

交通工程学第五章交通密度
添加标题
课后作业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P37 习题2-3
交通密度的概念和空间占有率的概念。 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 出入量法的优缺点。
简答题
解: 车头时距: 车头间距: 车流密度: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练习 市郊一段500m长的公路上,于起点断面5min内测得通过车辆为30辆,车速为30km/h,车流为均匀连续的。求平均车头时距ht、平均车头间距hs、交通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要的时间t?
5.3 车道占有率
阻塞密度
02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成为车头间距(或间隔)。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
——车头间距(m/辆) ——车流密度(辆/km)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车头时距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隔,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以 表示。
5.1 交通密度定义
5.1 交通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1)
式中: —车流密度(辆/km); —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路段长度(km)
5.1 交通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2)
式中: —车流密度(辆/km); —单车道上交通量(辆/h); —区间平均车速(km/h)
5.1 交通密度定义
调查方法 出入量法 摄影法 地面上(高处)摄影法 航空摄影观测法
5.4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一种为了测定道路上两断面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内现有车辆数,以便计算该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LAB
A
B
Q A
Q B

5.4 交通密度调查
5.4 交通密度调查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一致。
三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流量——密度曲线上的其他点的数值以同样的方式求出。点是表示
不拥挤情况的一个典型点。从这图来看,点的流量为1800辆/ℎ,密度为30
辆/及速度(矢径的斜率)为58/ ℎ。
点是表示拥挤情况的一个典型点。从图中看出,点的流量为1224 辆
/ℎ,密度105.6辆/及速度(矢径的斜率)为11.6/ℎ。根据定义,点的流
— — 路段长度()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车流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对于同一条道路,可以
不考虑车道数;对于具有不同车道数的道路,为使车流密度具有可比性,
车流密度应按单车道来定义,单位为:辆/( ·车道)。
•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为:
=∙
式中:
— — 平均流量(辆/ℎ);
点。从原点 到曲线上点的向量斜率表示那一点的密度的倒
数1/ 。由 点作平行于 轴的一条直线,该直线为(上半部分)
交通流不拥挤的稳定交通流和(下半部分)拥挤路段的不稳定
交通流的分界线。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综上所述,按格林希尔茨的速度——密度模型、流量——密度模型、
速度——流量模型可以看出, 、 、 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重要特
密度由大变小时,车速会增大。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各国学者
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模型。
1934年,格林希尔茨提出了速度一密度线性关系模型:

= (1 − )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这一模型简单直观如图所示 ,研究表明,刚才的公式表示的模型与实
测数据相关性很好。
速度与密度关系
这一模型简单直观如图所示 ,研究表明,刚才的公式表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相
速度与密度关系

交通流三个参数K Q V之间关系

交通流三个参数K Q V之间关系

过C点作一条平行于流量坐标轴的线,将曲线分 成两部分,这条线以上的部分,为不拥挤部分,速度 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直至达到通行能力的流量Qm 为止,速度为Vm;这条线以下部分为拥挤部分,流 量和速度都下降。
综合以上三个参数的关系可知:当道路上交通密 度小时,车辆可自由行驶,平均车速高,交通流量不 大;随着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流量也增加,但车速下 降;当交通密度增加到最佳密度时,交通流量达到最 大值,即交通流量达到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车辆的行 驶形成了车队跟随现象,车速低且均衡;当交通密度 继续增大,即超过了最佳密度,交通流量下降,车速 明显下降,直到车速接近于零,道路出现阻塞,交通 密度达到最大值,即阻塞密度,交通流量等于零。
(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
Vm=Vf/2=1/2*80=40 km/h
例7-2 在长400m的道路上行驶28辆车,速度-密度为直 线关系,V=60-3/4 K, 求:该道路的Vf ,Kj ,Q ,Qm 。 解:V=60-3/4 K=60(1- K/80) Vf=60 km/h K=N/L=28/0.4=70(veh/km)
上式是二次函数关系,可用一条抛物线表示,如 图7-3所示。
图7-3交通量和密度的关系
当交通密度为零时,流量为零,故曲线通过坐标 原点。当交通密度增加,流量增大,直至达到道路的 通行能力,即曲线C点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对应的 交通密度为最佳密度Km;从C点起,交通密度增加, 速度下降,交通量 减少,直到阻塞密度Kj,速度等 于零,流量等于零;由坐标原点向曲线上任一点画矢 径。这些矢径的斜率,表示矢端的平均速度。通过A 点的矢径与曲线相切,其斜率为畅行速度Vf;对于密 度比Km小的点,表示不拥挤情况,而密度比Km大 的点,表示拥挤情况。
参考文献

交通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交通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k
m
适用条件: 密度较小时
四、广义模型
k V Vf (1 ) kj
第三节 交通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V Vf
一、数学模型 格林希尔兹模型导出
Vf K K Vf(1 - ) Kj Kj
Kj V Vmln( ) K
V Vf k

上式是二次函数关系, 可用一条抛物线表示, 如图7-7;
三、算例
第四节 速度—流量之间的关系
一、数学模型 以速度—密度直线模型为基础:
二、特征描述
三、算例

相互制约

速度和密度反应交通流从路上获得的服务 质量,流量可度量车流的数量和对交通设
施的需求情况。

此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Q V K


式中:Q——平均流量(辆/h); V ——空间平均车速(km/h); K—平均密度(辆/km)
公式推导:
N K L
L t V
N N N Q V KV L t L V
V a bK
a、b待定常数: # K=0,V=Vf a=Vf b=Vf/Kj
V=0, K=Kj
Vf K V Vf K Vf(1 - ) Kj Kj

适用条件:密度适中时
二、对数关系
Kj V Vmln( ) K
适用条件:密度较大, 交通拥挤
三、指数关系
V Vf k
交通流量速度密度三个参数是描述交通流基本特征的主要参数三个参数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应交通流从路上获得的服务质量可度量车流的数量和对交通设施的需求情况
第七章 交通流量、速度、 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交通流量、速度、 密度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Q ? Vs K
适合于所有稳定的交通流
最大流量 Qm 临界速度 (critical density )vm 临界密度 (critical density )Km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Kj 自由流速度 (free-flow speed)Vf
22、、交停通车流三场参布数局之间原的则关系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2 、交通停流车三场参数布之局间原的则关系
(1) 连续流和间断流 (2) 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Q-V-K 关系) (3) 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V-K 关系) (4) 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Q-K 关系) (5) 流量-速度之间的关系 (Q-V 关系)
22、、交停通车流三场参布数局之间原的则关系
?试用格林希尔茨线性模型求该路段在密度为 30辆 /Km 时的路段平均交通量。该道路的最大交通量 为多少?对应的速度和密度值是多少?
200
400
600
800
q (pcu /h /lane )
速度—密度线性关系模型与实测结果对比
2、停车场布局原则
(3) 速(1度) -密度之间的关系 (b) Grenberg (对数)模型
V
?
Vm
ln
Kj K
适用于交通流密度很大时
2、停车场布局原则
(3) 速(1度) -密度之间的关系 (c) Underwood (指数)模型
) /h
50
m
v(k 40
30
20 0
南京市:龙蟠南路路段
)
ne
/la
2min Underwood 2min Greenberg
(pcu/h
5min Underwood

第七章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速度(km/h) 流量(辆/h) 速度(km/h)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最大流量
Qm
0
Km Kj
第七章 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畅行速度
vf
vi
vm
vm
临界速度
最佳密度
0
Km Kj
密度(辆/km)
0
Qm
流量(辆/h)
阻塞密度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七章 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反映交通流特性的特征变量:
Q mVf4 Kj 8 0 4 102 00v0e/0 hh
2.当交通流量为最大时,速度为: VmVf 282 04k0m /h
结论
• 综上所述,按格林希尔茨的速度-密度模型、流量 -密度模型、速度-流量模型可以看出,Qm 、Vm和 Km (流量 ·速度关系曲线图)是划分交通是否拥 挤的重要特征值。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七章 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宏观指标: 交通量Q、速度V、密度K是 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其基本关系为:
Q=VK
交通流基本关系是一种三维空间关系,可用三 维坐标系表示这种空间曲线。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七章 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最大流量Qm Q-V图上的峰值 临界速度vm 流量达到最大值时的速度 畅行速度vf 当密度趋于零时,车辆畅行行驶
时的速度 最佳密度Km 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 阻塞密度Kj 当车辆阻塞时,即V趋于0时的
密度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七章 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速度——密度的关系
1933年格林息尔治(Greenshield)提出的线性关系模型: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600
800
速度—密度线性关系模型与实测结果对比
2、停车场布局原则
(3) 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1) (b) Grenberg(对数)模型
V Vm ln
Kj K
适用于交通流密度很大时
2、停车场布局原则
(3) 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1) (c) Underwood(指数)模型
V Vf e
800 600 400 200 0 0
南京市:龙蟠南路路段
q (pcu /h /lane )
v (km /h )
2min 2min 5min 5min 15min 10 20 k (pcu /km /lane )
Underwood Greenberg Underwood Greenberg Underwood 30

K Km
适用于交通流密度很小时
2、停车场布局原则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4) 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1)
Q K V
K V V f (1 ) Kj
K2 Q V f (K ) Kj
2、停车场布局原则 2、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4) 流量-密度之间的关系 (1)
70 60 50 40 30 20 0 200 400 q (pcu /h /lane ) 600 800 2min 2min 5min 5min 15min Underwood Greenberg Underwood Greenberg Underwood
3、交通量三参数之间关系的应用
实施效果: 收费区域交 通量降低了 18%; 平均延误降 低了30%; 车速提高了 17km/h;
公交利用率 提高38%。
伦敦拥挤收费区域示意图(2003年以来)

简述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简述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简述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是交通流量、交通流速度和交通流密度。

1.交通流量:表示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指定断面的车辆数量,单位是辆/小时或辆/日。

2.交通流速度:表示交通流流动的快慢,单位是米/秒或公里/小时。

3.交通流密度:表示交通流的疏密程度,即道路单位长度上含有车辆的数量,单位是辆/公里。

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交通流量为交通流速度和交通流密度的乘积。

道路上车辆很少时,驾驶员可选择较高速度,这时交通流速度较大,但因交通流密度小,所以交通流量也比较小。

随着路上的车辆增多,交通流密度增大,车辆的行驶速度虽受到前后车辆的约束而有所下降,流速降低,但交通流量还是增加,直到某一种条件下,流速和密度的乘积达到最大值,即交通流量为最大时为止。

这时的流速称为最佳速度,密度称为最佳密度。

05交通工程学 第五讲 交通流理论-流密速三参数基本关系

05交通工程学 第五讲 交通流理论-流密速三参数基本关系
它是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 的理论,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 理,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本质;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把握交通流运动机理与规律,科学地分析 交通设施设计效果与运营管理系统
4.1 交通流特性
4.1.1 交通设施种类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4.1 交通流特性
拥挤区 不拥挤区 Vm 速度V(Km/h) E
A
Vf
4.1 交通流特性
4.1.3 间断流特征

1. 信号间断处交通流特征
1 车头时距 2 3 4 5 6 7 8
h
t1
t2
t3
t4
t5
车队中的车辆
4.1 交通流特性
4.1.3 间断流特征

2. 关键变量及其定义

饱和车头间距 饱和交通量比率(饱和流率) 启动损失时间:Σ超时 净损失时间:最后一辆车越过停车线至下一 次绿灯启亮之间的时间。
4.1.1 交通设施种类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无外部因素导致周期 性中断 高速公路、限制出入 的一般公路路段。

由于外部设备导致 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一般道路交叉口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几个特征变量
(1) (2) (3) (4) (5) 极大流量Qm 临界速度Vm 最佳密度km 阻塞密度kj 畅行速度Vf
交通工程学基础
Traffic Engineering
叶彭姚 博士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2011.3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8 0 0 6 0 0 4 0 0 2 0 0 0 0
q (pcu /h /lane )
v (km /h )
2 m i nU n d e r w o o d 2 m i nG r e e n b e r g 5 m i nU n d e r w o o d 5 m i nG r e e n b e r g 1 5 m i nU n d e r w o o d 1 0 2 0 k( p c u / k m / l a n e) 3 0
拥挤收费类型
城市中心区、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
3、交通量三参数之间关系的应用
实施效果: 收费区域交 通量降低了 18%; 平均延误降 低了30%; 车速提高了 17km/h;
南京市:龙蟠南路路段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0 2 0 0 4 0 0 q( p c u/ h/ l a n e ) 6 0 0 8 0 0 2 m i nU n d e r w o o d 2 m i nG r e e n b e r g 5 m i nU n d e r w o o d 5 m i nG r e e n b e r g 1 5 m i nU n d e r w o o d
(3) 速度 (1) -密度之间的关系 (a)格林希尔治(Green 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1933年)
K V V f (1 ) Kj
模型适用于交通流密度适中时, 当密度很大或很小时偏差大。 该模型形式简单,一直被广泛采 用。
2、停车场布局原则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3) 速度 (1) -密度之间的关系 (a)格林希尔治(Green 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1933年)
400 q (pcu /h /lane )

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研究

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研究

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研究交通流三参数关系指的是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参数是交通运输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这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因此,深入研究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或路段的车辆数量。

它是交通流的基本参数,是交通流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交通流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的运行状况和交通拥堵程度。

当交通流量超过道路的承载能力时,容易发生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交通速度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

它是反映交通效率和交通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交通流量和交通密度的主要因素。

交通速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车辆通过道路的时间和路程,因此是评价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交通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某一点的车辆密度,即每个时间段内车辆所占道路长度的比值。

它是反映交通状况和交通拥堵程度的重要参数。

当交通密度太大时,会导致车流滞后、速度下降和交通事故增多。

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研究是将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等交通参数进行相关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立交通流三参数关系模型,可以为路口、路段、城市交通系统等进行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基于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模型,如Green-Shields 模型、DAG模型、信号交叉口通行模型等。

这些模型都是基于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的,同时融合了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的信息,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交通流的实际状况和交通拥堵程度。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规律,提高交通流三参数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同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发掘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潜在规律和应用价值,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体特征

Q V K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Qm 0
速度 V
Vj
流量 (辆/ h)
Vm
密度
Kj
0
Km
Kj
密度 (辆/ k m)
流量 (辆/ h)
速度 (k m / h)
流量Q

速度 (k m / h)
Vf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2. 数学描述

Vf A
速度V(km/h)
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1963,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
拥挤区 不拥挤区 Vm 速度V(Km/h) E
A
Vf
4.1 交通流特性
4.1.3 间断流特征

1. 信号间断处交通流特征
1 车头时距 2 3 4 5 6 7 8
h
t1
t2
t3
t4
t5
车队中的车辆
4.1 交通流特性
4.1.3 间断流特征

2. 关键变量及其定义

饱和车头间距 饱和交通量比率(饱和流率) 启动损失时间:Σ超时 净损失时间:最后一辆车越过停车线至下一 次绿灯启亮之间的时间。
B
K V Vt 1 K j
C D E Kf
Vm
速度V(km/h)
Km 密度K(辆/h)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2. 数学描述

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利用Greenhields线性模型)
C
Vf
K Q KV f 1 K j
交通工程学基础
Traffic
叶彭姚 博士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2011.3
第五讲 交通流理论
-流密速三参数基本关系 §5-1 交通流特性 §5-2 概率统计模型 §5-3 排队论模型 §5-4 跟驰模型 §5-5 流体动力学模拟
交通流理论概述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4.1.1 交通设施种类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无外部因素导致周期 性中断 高速公路、限制出入 的一般公路路段。

由于外部设备导致 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一般道路交叉口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几个特征变量
(1) (2) (3) (4) (5) 极大流量Qm 临界速度Vm 最佳密度km 阻塞密度kj 畅行速度Vf

Qm 流量Q(辆/h)
B
Vc=Vm VD D
流量(辆/h)
不拥挤区 A Km 拥挤区 E
Kj
密度K(辆/km)
4.1 交通流特性
4.1.2 连续流特征

2. 数学描述

3)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利用Greenhields线性模型)
Qm 流量Q(辆/h) B Kc=Km D C
KD
流量(辆/h)
它是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交通特性 的理论,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 理,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本质;


研究交通流理论的意义 ——把握交通流运动机理与规律,科学地分析 交通设施设计效果与运营管理系统
4.1 交通流特性
4.1.1 交通设施种类

连续流设施

间断流设施
4.1 交通流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