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教案——大物下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课件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a72c9d960590c69ec376ae.png)
1 dq 0 解 dq dl dE r 2 4 0 r 1 dq 0 E dE r 2 4 0 r
x dEx P
dE dE
r
R
dE dE sin θ
dEx dE cosθ
O
圆环上电荷分布关于x 轴对称
E 0
dq
1 dq 1 q 1 cosθ Ex cosθ cosθ dq 2 2 2 4 0 r 4 0 r 4 0 r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称为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连续分布带电体
1 dq 0 dE r 2 4 0 r
dE
r
dq
P
E
dq 0 r 2 4 0 r
(线分布 )
dq
dl dS dV
(面分布) (体分布)
: 线密度 : 面密度 : 体密度
例 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杆,电荷线密度为 求 它在空间一点P产生的电场强度(P点到杆的垂直距离为a) 解 dq dx
14 3 1 2 q' r E 4 r E d S S 0 3 0 E E r 3 0
O
R 电场分布曲线
r
例 已知“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上电荷面密度为 求 电场强度分布 解 电场强度分布具有面对称性 选取一个圆柱形高斯面
E
n
E
x cosθ r
r (R x )
2
2 1/ 2
1 qx E 4 0 ( R 2 x 2 )3 / 2
讨论
x (1) 当 x = 0(即P点在圆环中心处)时, P
E0
(2) 当 x>>R 时
2024版《大学物理(下)》课件及习
![2024版《大学物理(下)》课件及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3414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6.png)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1/24
01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电磁学、光学、热学、近代物理等领域的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理解相关物理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 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等方面的能力。
03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及其周围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 的整体。
02
01
热力学平衡态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时,其宏观性质不随时 间变化的状态。
04
03
2024/1/24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 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 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 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01
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物理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
本原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
02
揭示电磁场基本规律的方程组,包括高斯定律、高斯磁定律、
法拉第定律和安培定律。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03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
中传播遵循波动方程。
10
03
光学部分
2024/1/24
物质波 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概念,认为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 动性,其波长与粒子的动量成反比。物质波概念的提出为 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
不确定关系与测不准原理
不确定关系
不确定关系是指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之间存在一种固有 的不确定性,即无法同时精确测量这些物理量。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09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及答案A卷 (A3版)
![电子科技大学09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及答案A卷 (A3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8865eb90c69ec3d4bb7521.png)
电子科技大学期末考试 09级《大学物理(下)》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边长为L 的一个导体方框上通有电流I ,则此框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 ) (A )与L 无关; (B )正比于2L ; (C )与L 成正比; (D )与L 成反比。
2、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dtd l d E mCK Φ-=⋅⎰,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 )(A )闭合曲线C 上K E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3、一交变磁场被限制在一半径为R 的圆柱体中,在柱内、外分别有两个静止点电荷A q 和B q ,则 ( ) (A )A q 受力,B q 不受力;(B )A q 和B q 都受力;(C )A q 和B q 都不受力;(D )A q 不受力,B q 受力。
4、关于位移电流,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B )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磁场产生; (C )位移电流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电场产生。
5、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决定于波阵面上所有面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 (A )振动振幅之和; (B )相干叠加; (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光强之和。
6、严格地说,空气的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而成为真空时,则干涉圆环将 ( ) (A )变大; (B )变小; (C )消失; (D )不变7、自然光以60。
入射角照射到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 ( ) (A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
; (B )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C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 )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718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f.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学物理电子教案章节:第一章绪论课时:2课时年级/专业:大一物理学专业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3.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材或参考书。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物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0分钟)教师介绍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意义和地位,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力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理论分析、数学建模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导students to review the knowledge.2.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对个人发展的价值。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1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或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教案内容的理解。
电子科技大学08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及答案A卷 (A3版)
![电子科技大学08级《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及答案A卷 (A3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227581b84ae45c3a358c21.png)
弟1页/(共4页) 弟2页/(共4页)电子科技大学期末考试 08级《大学物理(下)》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电流元Idl 是圆电流自身的一部分,则 ( ) (A )电流元受磁力为0;(B )电流元受磁力不为0,方向沿半径向外; (C )电流元受磁力不为0,方向指向圆心; (D )电流元受磁力不为0,方向垂直圆电流平面。
2、若用条形磁铁竖直插入不闭合金属圆环,则金属环中: ( ) (A )产生感应电动势,也产生感应电流; (B )产生感应电动势,不产生感应电流; (C )不产生感应电动势,也不产生感应电流;(D )不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3、取自感系数的定义式为IL Φ=,当线圈的几何形状不变,周围无铁磁性物质时,若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变小,则自感系数L ( ) (A )变大,与电流成反比关系; (B )变小;(C )不变; (D )变大,但与电流不成反比关系。
4、设在真空中沿着z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磁场强度的表达式为⎪⎭⎫⎝⎛-=c z t H H y ωcos 0,则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 (A )⎪⎭⎫⎝⎛--=c z t H Ey ωεμcos 000; (B )⎪⎭⎫ ⎝⎛--=c z t H E x ωεμcos 000;(C )⎪⎭⎫ ⎝⎛-=c z t HE xωεμcos000;(D )⎪⎭⎫ ⎝⎛+=c z t H E y ωεμcos 000。
5、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A )2λ; (B )n 2λ; (C )n λ; (D ))1(2-n λ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Σ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2S 盖住,并在21S S 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1所示,则此时 ( )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0a7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a.png)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一、前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力学2.1.1 牛顿运动定律2.1.2 动量与能量2.1.3 刚体运动2.1.4 流体力学2.2 热学2.2.1 温度的概念与热力学定律2.2.2 热传导与对流2.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2.2.4 热力学势2.3 电磁学2.3.1 静电场2.3.2 稳恒电流场2.3.3 磁场与电磁感应2.3.4 电磁波2.4 光学2.4.1 几何光学2.4.2 波动光学2.4.3 量子光学2.5 原子与分子物理2.5.1 原子结构2.5.2 原子光谱2.5.3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2.5.4 分子光谱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概念和原理。
3.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4.2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大学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论文和实验数据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5.4 实验设备: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课堂讲授24课时,实验课程8课时。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1a1e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3.png)
2、定量计算
散射的光子
外层电子
入射光子
光子0
电子
碰撞前
碰撞前
光子: hv0
P h hv0
c
电子: e m0c2
光子
)
)
电子
碰撞后
碰撞后
光子: hv
P hv c
电子:e mc2
Pe mv
系统能量守恒:
h 0 m0c2 h mc 2
h
e c
mc 2 h( 0 ) m0c2 (1)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 •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公式
1、玻尔的基本假设
•普朗克能量子概念
定态假说: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运动,
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
的能量。
量子化条件:电子以速度v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 只的电子角动量L等于h/(2p )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
当汞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实验中观察
h E2 E1
到该谱线
ch E2 E1
3108 6.621034 4.9 1.6 1019
2.5107 m
四、结果
•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 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的波粒二象性
19-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1、康普顿散射
康单色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散射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入射 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这种波长变长的 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或康普顿效应。
2、实验装置
丹麦理论物 理学家,现 代物理学的 创始人之一。
玻尔的成功,使量子理论取得重大发展,推动了 量子物理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课件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ecab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5.png)
光和粒子都具有波动和粒子两种特性 ,这一现象被称为波粒二象性。光的 波动性表现为干涉和衍射现象,而粒 子性则表现为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等现象。
薛定谔方程
总结词
描述量子态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方程。
详细描述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用于描述量子态随 时间的变化。该方程将波函数与时间关联起来,通过求 解该方程可以得到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的规律。
03
热学
热力学基础
总结词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的描述、热力学状态和过程
详细描述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现象的物理学分支,主要关注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过程。热力 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温度、压力、体积等,以及热力学系统的描述,如孤立系统、封闭系
统等。热力学状态是指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而过程则是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04
光学
光的干涉
01
02
03
04
干涉现象
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空间某些区 域相遇时,相互叠加而产生的
明暗相间的现象。
干涉条件
相干光源、频率相同、相位差 恒定。
干涉图样特点
等间距、等宽度的明暗相间条 纹。
干涉的应用
光学干涉仪、薄膜干涉等。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
光波在通过障碍物时, 偏离直线方向传播的现
象。
衍射分类
开普勒三定律,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
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描述了弹性体内应力、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弹性力学问题解法
介绍了解决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02
电磁学
电场与高斯定理
总结词
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掌握高斯定理的应用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c427e770bf78a64295448.png)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证明电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波速为 光速。 •赫兹:1888年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波波夫: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报接收机,1896年3月表演了距 离为250m的无线电报传送。 •马可尼:1897年第一次实现了9英里的无线电联系;1899年实 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讯;1901年完成了从法国穿越 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的无线电通讯。1909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金。 内容: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特性等。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16-1 电磁振荡
一、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1、LC振荡电路
充电: 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电压:U0=e 两极板上等量异号电荷:+Q0、-Q0;
放电: 电路无电流,电场能量集中在 电容器两极板间
线圈激起磁场,电路中电流逐渐增大,电 荷减小,放电终了,电容器电场能量全部 转化为磁场能量
小结
• 电磁振荡
• 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 • 无阻尼自由振荡的能量
• 电磁波
•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 电磁波的特性 • 电磁波的能量 • 电磁波谱
作业
思考题:
P103 1,3,5,7
习 题:
P104 2,6,8,11
复 习:
第13,16章
例题:已知LC电路中的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为一常量, 试由此导出LC电路的振荡方程。
证:电场能量
Ee
1 2
CU 2
磁场能量
Em
1 2
LI2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4110855270722192ef754.png)
三、光的本性 • 光的电磁理论——波动性:
干涉、衍射、偏振
• 光的量子理论——粒子性: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四、光学的分类
• 几何光学
以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定律为基础,研究光学仪 器成象规律。
• 物理光学
以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为基础,研究光现象基本规律。 • 波动光学——光的波动性:研究光的传输规律及其应用的 学科 • 量子光学——光的粒子性: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及 其应用的学科
①在S1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P r 零级明纹上移至点P,屏上所有干涉条纹 1 S1 x 同时向上平移。 d r2 O 移过条纹数目 Δ k=(n-1)t/λ S2 条纹移动距离 OP=Δ k· Δx 若S2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下移。
②若把整个实验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
明条纹:δ =n(r2-r1)=±kλ k=0,1,2,… 暗条纹:δ =n(r2-r1)=±(2k-1)λ /2 k=1,2,3,… 或 明条纹:r2-r1=xd/D=±kλ /n=±kλ ’ k=0,1,2,… 暗条纹:r2-r1=xd/D=±(2k-1)λ /2n =±(2k-1)λ ’ k=1,2,3,… λ ’为入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条纹间距为 Δ x=Dλ /(nd)=Dλ ’/d 干涉条纹干涉条纹变密。
Δx=Dλ/d
演示
④入射光波长改变: 当λ增大时,Δx增大,条纹变疏; 当λ减小时,Δx减小,条纹变密。
•对于不同的光波,若满足
k1λ 1= k2λ
2
出现干涉条纹的重叠。 •若用复色光源,则干涉条纹 是彩色的。
k 3 k 1 k 2
k 3 k 1 k2
(2)介质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大学物理下册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下册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95a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8.png)
####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册适用专业:理工科非物理学类专业教材:《物理学(第七版)》下册,程守洙、江之永编著课程目标:1.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 二、课程内容安排第一周:振动与波动1. 振动的基本概念- 振动的定义- 振动的分类- 振动的特性2.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定义- 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简谐振动的能量3. 波动的基本概念- 波动的定义- 波的类型- 波动方程第二周: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光的全反射2.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 相干光源- 干涉条纹3.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第三周:气体动理论1. 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的假设-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2. 分子动理论- 分子的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第四周: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熵的概念- 可逆与不可逆过程3.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的概念-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第五周:量子力学基础1.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波粒二象性- 玻尔理论-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2. 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薛定谔方程- 叠加原理-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第七版)》下册,程守洙、江之永编著2. 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3. 参考书:《物理学(第七版)习题分析与解答》《物理学(第七版)思考题分析与解答》《物理学(第七版)学习指导》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f7d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9.png)
对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采用最小二乘 法进行拟合处理。
2024/3/28
逐差法
逐差法用于处理等间距变化的数据,可以有 效消除线性系统误差。
公式选择
根据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 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14
结果分析与讨论
误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包括系统误差和 随机误差的估算和讨论。
化学品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024/3/28
触电
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受害者与电源 分离,进行急救并呼叫救援。
受伤或不适
立即停止实验,进行急救处理,并报告实验 室管理人员或教师。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8
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 理解
学习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 器和设备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 思维习惯
4
实验原理
本实验基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验证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024/3/28
5
预期结果
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验证 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 理能力
04
图表编号
图表按章节编号,如图1-1、表2-1等 。
2024/3/28
21
图表绘制及标注规范
01
02
03
图表绘制
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如 Matplotlib、Excel等)绘 制图表,确保图表清晰、 美观。
2024/3/28
图表标注
图表要有标题、坐标轴标 签、数据点标注等,方便 读者理解。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6e4d0daaa00b52acfc7ca4c.png)
S1
+ B -
+
+ - + +
电荷分布在表面上 (内表面?)
E dS 0, qi 0
S2
S2
q
q
q内 q
S1
结论:当空腔内有电荷 q 时,内表面因静电感应出现等值 异号的电荷 q ,外表面有感应电荷 q (电荷守恒)
第二章 ——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介质 13
§2 电容和电容器
3、常见电容器的电容:
1)平行平板电容器
设电容器带电,则在两个极板 之间的场强为: d
S +σ
d 电势差为: U Ed 0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 则有 : Q S C U d
E ( ) 0 2 0 2 0
第二章 ——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介质
6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4 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 E ; E
注意 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导体形状以及周围环境有关. 尖端放电现象 带电导体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大, 可使尖端附近的空气发生电离而成为 导体产生放电现象,即尖端放电 . 尖端放电现象的利与弊 尖端放电会损耗电能, 还会干扰精密
第二章 ——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介质 5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3 导体表面电场强度与电荷面密度的关系
S E dS
S
S E S 0
0
为表面电荷面密度
作钱币形高斯面 S E
E 0
+ + + + ++ + ++ E 0 + +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24d0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0.png)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科技实验操作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子科技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子科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科技的基本概念:电子科技的发展历程,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电子科技的原理: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原理。
3.电子科技的应用:电子设备的基本构成,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电子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科技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科技大学课程的经典教材,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子科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科技的知识。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物理教案(下)
![大学物理教案(下)](https://img.taocdn.com/s3/m/209ddce3284ac850ad024298.png)
第十章 电磁感应§10-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可通过两类实验来说明: 1.实验1)磁场不变而线圈运动 2)磁场随时变化线圈不动2.感应电动势由上两个实验可知:当通过一个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变化时,不管这种变化的原因如何(如:线圈运动,变;或不变线圈运动),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回路中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3.电动势的数学定义式()⎰•=lK l d K :非静电力ρρρε (10-1)说明:(1)由于非静电力只存在电源内部,电源电动势又可表示为⎰•=正极负极l d K ρρε表明: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2)闭合回路上处处有非静电力时,整个回路都是电源,这时电动势用普遍式表示:()⎰•=lK l d K :非静电力ρρρε(3)电动势是标量,和电势一样,将它规定一个方向,把从负极经电源内部到正极的方向规定为电动势的方向。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定律表述在一闭合回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通过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dtd k i Φ-=ε 在SI 制中,1=k ,(S t V Wb :;:;:εΦ),有dt d i Φ-=ε (10-2) 上式中“-”号说明方向。
2、i ε方向的确定为确定i ε,首先在回路上取一个绕行方向。
规定回路绕行方向与回路所围面积的正法向满足右手旋不定关系。
在此基础上求出通过回路上所围面积的磁通量,根据dtd i Φ-=ε计算i ε。
,0>Φ00<⇒>Φi dt d ε ,0>Φ00>⇒<Φi dt d ε沿回路绕行反方向沿回路绕行方向:0:0<>i ε 此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也可用楞次定律来判断。
楞次定律表述:闭合回路感应电流形成的磁场关系抵抗产生电流的磁通量变化。
说明:(1)实际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号是楞次定律的数学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案(2008—2009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授课学时:64授课班级:任课教师:吴喆教师职称:讲师教师所在学院:物理电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第七章(统计物理初步)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 共6学时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了解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
3.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并能熟练用于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分布函数满足归一化条件,以及常见的统计平均速率(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等)。
5.了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9.2.1)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能量均分定理计算理想气体内能。
难点: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统计平均速率的理解。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强调物理概念,通过讲解例题深化理解。
对能量均分定理可拓宽。
三、作业大学物理习题册 习题一,二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用Maxwell 速率分布律,到处同种分子的相对速率v v r 2见《热学》,李洪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教学进度稍慢。
课堂上反复强调了能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关于压强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的理解较难。
关于压强的讲解应多重复,速度适当放慢。
第八章(热力学)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共6学时1.理解功、热量和内能,了解状态量和过程量的区别。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在准静态过程中功、热量、内能该变量以及摩尔热容的计算方法。
3.了解循环过程。
4.自学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教学重点: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难点: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灵活运用。
理想气体在准静态过程中功、热量、内能该变量以及摩尔热容的计算方法等。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反复强调准静态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通过讲解例题深化理解。
对循环过程,熵和熵增加原理可简单介绍,适当拓宽。
三、作业大学物理习题册习题三,习题四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无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符合预期进度,略慢。
根据教学大纲,重点讲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讲了不少例题。
很快带过了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等。
有些同学对热二比较感兴趣,若时间允许,可适当拓宽。
第十章(静电学)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14学时1.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用点电荷场强和电势公式及场的叠加性原理计算一些简单的电场强度E和电势V的分布。
3.掌握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4.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根据场强分布积分求电势或电势差。
5.了解根据电势在空间的分布,利用电势梯度计算场强。
6.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特性,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7.了解电介质的极化规律,掌握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求场强。
8.掌握电场能量的计算。
9.了解稳恒电流的描述及判别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教学重点:电场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库仑定律和场叠加性原理的结合使用,高斯定理,电场的环路定理。
导体的静电平衡,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难点: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灵活使用,对电介质极化的理解,以及电介质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强调电场的概念,反复强调场的叠加性原理,高斯定理,电场的环路定理等,通过讲解例题深化理解。
三、作业大学物理习题册习题五-习题十三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教学符合教学进度。
开始静电学之前进行了电磁学发展史的介绍,同学们中学物理基础较好,对这些物理学史的内容比较熟悉。
库仑定律,点电荷场强公式,和叠加原理比较容易掌握,可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高斯定理处是难点,如何分析对称性,选择高斯面,应反复强调,放慢速度。
有几位同学问了关于无限长带电体电场的问题,仍然很难根据对称性判断出电场方向。
还不能自如的运用点电荷场强公式和叠加原理的分析出电场方向。
应选择一两道例题,详细讲解。
电介质的静电学是难点,需要仔细讲解电介质的极化过程。
第十一章(静磁学)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10学时1.掌握磁感应强度,了解稳恒电流磁场的性质。
2.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能根据磁场叠加原理综合应用它们计算某些简单的、电流分布对称的载流导体及其组合载流系统的磁感应强度。
3.掌握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能计算某些简单载流导体、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和磁力矩,能分析和计算点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4.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原因和描述介质磁化现象的磁化强度、磁化电流;了解M、B、H三个磁矢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能应用它计算有介质存在时某些简单问题的磁场。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教学重点:稳恒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磁介质中的磁化电流密度,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的灵活使用;对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的理解;对磁介质磁化现象的理解,以及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强调稳恒磁场的概念,反复强调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叠加性原理,磁场的环路定理等,通过讲解例题深化理解。
三、作业习题十四-习题二十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基本符合教学进度。
毕奥萨法尔定律处复习叉积、点积的数学知识,反复强调用右手判断方向。
强调安培环路定律中环路的定义,通过环路的方向定义电流的正负。
注意载流线圈的磁力矩公式,大小、方向。
与静电学中用试验电荷定义电场强度类似,静磁场中用自由旋转的轻质载流线圈定义磁感应强度。
与电介质的极化类比,讲解磁介质的磁化。
有了静电学中关于微元和叠加的思想,静磁学教学可适当加快。
第十二章(变化的电磁场)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10学时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计算一些电动势的大小,判断电动势方向和电势的高低。
2.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及其规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3.掌握磁场能量的表达式和计算磁场能量的方法。
4.理解位移电流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简单情况下的位移电流。
5. 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中各方程的物理意义。
6. 了解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计算一些简单问题的电磁场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的概念,介绍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电磁场能量的计算。
难点:位移电流的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对平面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强调概念和物理意义,通过讲解例题深化理解。
三、作业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第十六章(早期量子理论)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5学时1.理解光的量子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掌握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及其在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中的应用;会用光电效应公式计算有关物理量,会用康普顿散射公式计算散射波长等物理量。
2.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理解波尔的氢原子理论,能用于计算氢原子的稳定态能量和轨道半径、计算跃迁时的发光频率。
3.理解产生激光的条件、激光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了解激光器的构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教学重点: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电效应,波尔氢原子理论,激光器构造。
难点: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波尔氢原子理论的理解。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强调概念和物理意义。
三、作业四、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五、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第十七章(量子力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8学时1.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和实物例子的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