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22张
合集下载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 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 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 性。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
学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③④段以李太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 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 的意境,都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 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用文中句回答)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6段)
齐白石画虾 举例
站得高于现实 (第7段)
毛主席《沁园春·雪》 举例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具有典范性;用领袖的诗词,符 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习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目
标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
画作。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 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 性。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
学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③④段以李太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 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 的意境,都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 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用文中句回答)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6段)
齐白石画虾 举例
站得高于现实 (第7段)
毛主席《沁园春·雪》 举例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具有典范性;用领袖的诗词,符 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习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目
标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
画作。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探讨山水画的意境,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中 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意 境的含义,引用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阐释了古诗中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又以 《十六字令三首》为例阐释了毛主席的诗句意 境很深。然后以设问句提出怎
样才能获得意境,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 证,说明了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阐述画画既 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这样,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 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创作者自 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 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要站得高于现实,才会拥有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 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 的观点的。
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 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 现手法,二者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诗人、画家要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必 须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
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目标
掌握“惆怅”“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重点词 01 语;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
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02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
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重点)
0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 作。(难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4《山水画的意境》课件(19张ppt)品质课件PPT
【李可染】(1907— 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 弟子。72岁任中国美 术家协会副主席、中 国画研究院院长。晚 年用笔趋于老辣。擅 长画山水、人物,尤 其擅长画牛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 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 得体会。
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而后已,不亦远乎?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
修炼为根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 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 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 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 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 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 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引用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篇幅分 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界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 深地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的 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 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 ,作者在这里以读者已经学过的诗歌为例,也就能更好地 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5张PPT)
在本幅作品中,枯树站在江边,怪石嶙峋。大江 之上一支小船在寒江独钓。对岸一排排枝桠小树, 再远处出现茫茫大山,在大山之上又好像有皑皑白 雪,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结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道理论证)
学 学
诗
以 作
画 ,
致 悟
境 创
用 境
。
学以致用
作者对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要熟悉自己的写作对象,下笔以前,需要全面观 察,把握其精神实质。
学以致用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 画的。” 启示:写作不能照搬现实中的景、物、事。而应投入情 感,加以渲染,才会动人。
学以致用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 ,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写作应以情动人。假、大、空的文章读来必然味 同嚼蜡。
学以致用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 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写作应有独创性。名家文章,必然有其独特的视 角,或者体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习论证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
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
例
二 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
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
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
有了灵魂。
学以致用
再观几幅名画,从景、境、情几个方面细细品味,用以下句式 谈谈画作带给你的美感体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苏 州 四 柏 树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2张PPT)
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 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 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 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 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 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 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 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 收后喜悦的气氛。
作者以齐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 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 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 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思考3:本文在阐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时 引用了大量古诗词,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探究②:我认为不合适。画和诗虽然是融合的关系,但是由于 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因此就各具特色,各有限制。我们说王 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仅是指他的作品的艺术特点,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说以古诗词为例来说明山水画的意境 是不合适的。
拓展延伸
李可染《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 《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 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 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 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 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 “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 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 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 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引出对“意境”的产生等内容的论述。 第6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画和诗虽然是融合的关系,但是由于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因此就各具特色,各有限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段,用自己的话描述“三种境界”的含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
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答案示例:王国维所谈人生成就的“三种境界”,即由苍茫彷徨 至苦心孤诣,最终得见真理(获得成功)返璞归真,蔚为大观。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 lüè )影
字词积累
惆怅: 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
就消逝。 语不惊人死不休: 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
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023/4/27
1
情境导入
欣赏下面这幅山水画,谈谈你的感受。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2.弄清什么是“意境”“意匠”?二者是什么关系? 3.初步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 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 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 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 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 可染画牛》等。
资料链接
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以描绘山川景色为主。
字词积累
惆(chóu)怅(chàng) 真挚( zhì ) 暮霭( ǎi )
渲(xuàn)染
赋(fù )予 身临其境( jìnɡ)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任务探究
任务三: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能从意境的角度鉴赏山水画作。 从意境的角度鉴赏李可染《万山红遍》
任务探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 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 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 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 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 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 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 时地利人和。
1.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提示: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山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水
阐释什么是意境
画 的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意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境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任务探究
2.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
任务探究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简 要概括出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深刻认识对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长期 观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任务探究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 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
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 ),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 的画家,齐白石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 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 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篁(huán)ɡ 篁竹
挚( zh)ì 真挚 掣( chè)风驰电掣
暮( mù)暮霭 慕( m )羡慕
擎(qínɡ)擎天
幕( mù ù)屏幕
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整体感知
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 情,景情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 面,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 不了人。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是一种比如实描绘自 然界的林木山川更加深远、更加诱人的景,这就是意境。
感悟二:要创作出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胜、意 境深远的山水画作品,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景”“情”“意” 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
板书设计
山水画 的意境
理清层次
了解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体现出“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 程,或者称为“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部分。
“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 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 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得出综合 性结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背景链接
◆字词学习
惆怅(chóu chànɡ ) 气概( ɡài ) 真挚( zhì ) 暮霭( ǎi ) 渲染( xuàn ) 赋予( yǔ ) 灵魂( hún ) 颐和园( yí ) 惨淡( cǎn )
◆词语连一连 惆怅 真挚
身临其境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富丽堂皇, 光彩夺目。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 华丽、气势盛大。 真诚恳切。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 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 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得高于 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成 为可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 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 鉴赏能力。(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培养传统审美情趣。(重点)
作者简介
【代表画作】 《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 《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 《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 《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伤感,失意。
见景生情、情寓于景、缘物寄情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要深入全面 地认识对象,这需要创作者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加工手段。
阅读1~4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通过列举山水பைடு நூலகம்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 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自主阅读
论证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充分,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时的云雾。
(7)朝朝暮暮( 这里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
(8)浮光掠影( 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 )
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学习引导
1.知识链接,请完成下面阅读。
自主阅读 文艺性议论文
文艺性议论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表现力强,幽默风趣,容易使读 者受到人生的启迪,获得美的享受,因而成为议论文中的一朵奇葩。在写文艺 性议论文时,要做到将精练、生动的形象描述与论点、论据、论证有机融合; 运用修饰语和多种修辞手法,做到文采斐然;要有浓浓的抒情味,在以理服人 的同时,做到以情感人。
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2)惆怅( 伤感、失意。) (3)真挚( 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 (4)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 )
强艺术效果。
(5)身临其境( 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
预学检测
(6)朝霞暮蔼( 朝霞,太阳升起时照映东方的云彩;暮霭,傍晚 )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
意境( jìng )
惆怅( chóu)
夔门( kuí)
浮光掠影( lüè) 真 zhì( 挚 )
fù( 赋 )予
chóng( 崇 )高
朝霞暮 ǎi( 霭 ) yí( 颐 )和园
身lín其境( 临 ) xiōng有成竹( 胸 ) 朝朝mùmù(暮 )暮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重点研讨
7.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首先:开篇点题,直接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引出下文 的论述。
然后:接着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并通过 列举李白的诗和毛泽东的诗加以论证。
接着:通过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了获得意境的方法——要深刻 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且把握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
第一部分(1-4):点出“意境”的概念——景与情的结合。 第二部分(5-8):阐述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第三部分(9-10):补充论述意境和意匠之间的关系。
重点研讨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意境” 比作“灵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意境 对山水画的重要性。
结构上: (1)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总领全文。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意境( jìng )
惆怅( chóu)
夔门( kuí)
浮光掠影( lüè)
真 zhì( 挚 )
fù( 赋 )予
chóng( 崇 )高
朝霞暮 ǎi( 霭 ) yí( 颐 )和园
身lín其境(临 ) xiōng有成竹( 胸 ) 朝朝mùmù(暮 暮 )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不重复 两个事例侧重点不同,一水一山、一古一 今。相互补充,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 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 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 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 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 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 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 “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 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提出观点“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产生,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接着阐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 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然后列举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这 个观点,最后反面假设得出结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 定画不出好画”。
这个观点正确。 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 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 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这篇文章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者 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长期 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 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独创性, 并且注重意境和意匠的结合。
山
深刻认识对象——长期观察
水
画
讲究情景交融——强烈、真挚、朴素
的
意
境
讲究意境、意匠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彷(páng)徨 慰藉(jiè)豁(huò)然开朗 鳞次栉(jié)比 B.羁绊(pàn) 葱茏(lóng) 义愤填膺(yīng) 叱咤(zhà)风云 C.羸(léi)弱 惬(qiè)意 恪(kè)尽职守 惟妙惟肖(xiào) D.蜷(quán)伏 悲悯(mǐn) 锲(qì)而不舍 周道如砥(dǐ)
李可染
读读写写
渲染(xuàn rǎn ) 惆怅(chóu chàng)
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注意。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广和掠 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的高于现实, 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能全面深入”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
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和绘画者
的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必然又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歌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
(
)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颔联)
江上几人A.在风,高天还涯孤棹(zhàoB).风(高 )回。(颈联)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70.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27.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35.把困难举在头上,它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垫脚石。 56.困难是一块顽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 18.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 2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24.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2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4.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92.青春不奋斗,你的青春用来干嘛? 4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21.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5.突破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 5.人生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94.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81.懒惰是意志薄弱者的隐藏所。 14.有梦就去追啊,愣在原地做什么。 79.放弃谁都可以,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26.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2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5.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61.既然活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离开。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要写情。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 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本文的忠心论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请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并概括大意。
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山水画要有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第二部分(5—8):谈获得意境的方法,要深刻认识对象,要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9—10):画画要有意境和意匠,以及两者的关系 。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 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列举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诗歌中的意境和山水画的意境是相同的,并无二致。 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 好的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列举李白的诗,充分有力地 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 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论证思路)你认为这 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作简要说明。
1.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中心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图片
山水画摄影照片
2.展示山水画图片和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 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一下,在摄影技术如此发 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重要 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 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远不会被山水摄影图片所取代。
解析:选C。A项栉为(zhì);B项绊为(bàn);D项锲为(qiè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富丽堂黄 赋与 标本 意境 B.千方百计 惆怅 憧憬 朴素 C.英雄气概 搏斗 灵魂 揣摩 D.浮光掠影 造化 惨淡 铁锈
解析:选A。富丽堂皇 赋予
3.下列是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 2.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的方法。 3.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品质。
李可染(1907—1987),江苏 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 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万山红遍》《井冈 山》等。
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6.第八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 论述山水画注重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 面列举以为作者外出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 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道理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 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不同的特色。
展示李可染老师的画作《万山红遍》,做简要赏析 。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深秋 十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 景”。这一题材很少有人敢于尝试。李可染先生迎 难而上,克服了主观和客观困难,他在游历祖国山 水后,用朱砂大面积表现红色,创作出此画。
这个观点正确。 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 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 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这篇文章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者 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长期 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 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独创性, 并且注重意境和意匠的结合。
山
深刻认识对象——长期观察
水
画
讲究情景交融——强烈、真挚、朴素
的
意
境
讲究意境、意匠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彷(páng)徨 慰藉(jiè)豁(huò)然开朗 鳞次栉(jié)比 B.羁绊(pàn) 葱茏(lóng) 义愤填膺(yīng) 叱咤(zhà)风云 C.羸(léi)弱 惬(qiè)意 恪(kè)尽职守 惟妙惟肖(xiào) D.蜷(quán)伏 悲悯(mǐn) 锲(qì)而不舍 周道如砥(dǐ)
李可染
读读写写
渲染(xuàn rǎn ) 惆怅(chóu chàng)
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注意。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广和掠 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的高于现实, 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能全面深入”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
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和绘画者
的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必然又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歌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
(
)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颔联)
江上几人A.在风,高天还涯孤棹(zhàoB).风(高 )回。(颈联)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70.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27.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35.把困难举在头上,它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垫脚石。 56.困难是一块顽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 18.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 2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24.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2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4.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92.青春不奋斗,你的青春用来干嘛? 4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21.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5.突破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 5.人生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94.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81.懒惰是意志薄弱者的隐藏所。 14.有梦就去追啊,愣在原地做什么。 79.放弃谁都可以,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26.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2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5.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61.既然活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离开。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要写情。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 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本文的忠心论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请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并概括大意。
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山水画要有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第二部分(5—8):谈获得意境的方法,要深刻认识对象,要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第三部分(9—10):画画要有意境和意匠,以及两者的关系 。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 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列举李白的诗有什么作用?
诗歌中的意境和山水画的意境是相同的,并无二致。 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 好的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列举李白的诗,充分有力地 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 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论证思路)你认为这 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作简要说明。
1.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中心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图片
山水画摄影照片
2.展示山水画图片和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 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一下,在摄影技术如此发 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重要 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 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远不会被山水摄影图片所取代。
解析:选C。A项栉为(zhì);B项绊为(bàn);D项锲为(qiè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富丽堂黄 赋与 标本 意境 B.千方百计 惆怅 憧憬 朴素 C.英雄气概 搏斗 灵魂 揣摩 D.浮光掠影 造化 惨淡 铁锈
解析:选A。富丽堂皇 赋予
3.下列是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 2.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的方法。 3.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品质。
李可染(1907—1987),江苏 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 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万山红遍》《井冈 山》等。
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6.第八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 论述山水画注重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 面列举以为作者外出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 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道理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 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不同的特色。
展示李可染老师的画作《万山红遍》,做简要赏析 。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深秋 十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 景”。这一题材很少有人敢于尝试。李可染先生迎 难而上,克服了主观和客观困难,他在游历祖国山 水后,用朱砂大面积表现红色,创作出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