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美感与移情
• 立普斯的“移情说”:
“正如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 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 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 福。”
“审美快感的特征从此可以界定了。这种特征就 在于此:审美的快感是对于一种对象的欣赏,这对 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却不是一个对象而是我 自己。或则换个方式说,它是对于自我的欣赏,这 个自我就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说,却不是我自己而 是客观的自我。”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美感 与人的 (体验) 生命、
人生紧 密相联 的经验
当下、 直接的 经验
瞬间直 觉到一 个整体
充满意 蕴的感 性世界
“华奕照 耀,动 人无际”
认识
孤立地 研究对 象世界
抽象的 概念认 识
在逻辑 思维中 把事物 的整体
限定的、 “理论是 抽象的 灰色的” 概念体 系
二、审美态度
• 丰子恺: “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
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 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二、审美态度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
• 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 道”)
• 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 • 后世的其他说法:
“平常心”(禅宗) “童心”(李贽和袁宏道) “闲”(程颢)
美感的分析
•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二、审美态度 • 三、美感与移情 • 四、美感与快感 •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几派不同 的主张,但都是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 验”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 又是 生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 此,“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 密切关联的经历。
(2)第二次美学论争,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 的本质问题。“美学热”的兴起。
• 李泽厚发展为“实践美学”,康德的主体 性,青年马克思的实践论。认为美的实践 的产物,是人化自然的结果,美的本质是 人的本质。
• 蔡仪发展为反映论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属 性,审美是对它的反映;美是典型。
• 实践美学形成了主导地位。
张世英: “审美意识根本不管什么外在于人的对象,根本不是
认识,因此,它也根本不问对方‘是什么’。实际上,审 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 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就是 合而为一的关系,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 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 为一体,不可‘间隔’。”(《哲学导论》)
砍它,运它。
植物学家 画家
一棵叶为针状、果 为球状、四季常青 的显花植物。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 树。
归到某类某科里去,它和其他松树的异 点,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 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二、审美态度
• 布洛所说的“心理的距离”: “距离”含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方面。
• 叔本华:“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 • 朱光潜:“于是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
• (1))第一次美学论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批判朱光潜美学,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形 成四派美学:
• 客观自然派——美是客观的自然属性(蔡仪)
• 客观社会派——美是客观的社会属性(李泽厚)
• 主观派——美是主观的感觉(高尔泰、吕莹)
• 主客观统一派——美是客观的属性符合主观的标 准(朱光潜)
“主体―客体 ”vs “人―世界”
明人之体人天 王
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
。心最,原地 阳 一精其本万 明
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点 处 发 是 物 :
灵是窍一与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 ①内在性。 ②非对象性。 ③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下面是一个把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的例子:
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品位――如何用你的眼睛》 提议用一种不同于通常看画的方法去看画,就是不去看绘画的形式和意蕴,而是看 油画表层上的裂缝:“裂缝可以说明许多东西,如作品是何时所画,作品的制作材 料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
四、美感与快感:“食”、“色”的美感
• 福柯:古希腊人的“愉悦”(aphvodisia) 的概念,主要就体现为性欲快感的满足。 但是,人类的性爱,人类的性的欲望和快 感,并不是单纯的生物性的本能,它包含 有精神的、文化的层面。性爱必然包含有 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必然超越单纯的性 欲快感,而升华为身与心、灵与肉、情与 欲融为一体的享受。
• 柯柯施卡《风中新娘》1913年
三、美感与移情
• 谷鲁斯的“内模仿说” • 所谓“内模仿”,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
伴随着知觉有一种模仿,这种模仿不一定 实现为筋肉动作,它可以隐藏在内部,只 有某种运动的冲动,所以称为“内模仿”。
墨西哥女画家 弗里达自画像
四、美感与快感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 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 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 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 浸得透凉象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 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 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 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
四、美感与快感:“食”、“色”的美感
罗洛·梅:“性欲” → “爱欲”
性欲 肉体紧张状态 刺激与反应的韵 满足和松弛,紧
的积累与解除 律
张状态的消除
爱欲 个人意向和行 一种存在状态 为意蕴的体验
欲求、渴望、永 恒的拓展、自我 的不断更新
罗 丹 : 吻
《爱与意志》罗洛·梅
• 以之反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活得过于 粗糙和粗心。我们大都耳聪目明、五官 健全,可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究竟发现了 多少、感受了多少呢?恐怕连一个盲童 也比不上。我们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 以至于忽略了身边世界的绚丽色彩、美 妙声音和那无数的生动细节,世界在我 们心中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而不是一 个充满灵性、蕴含丰富的生命实体。
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 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 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二、审美态度
• 朱光潜: “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
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其实究竟 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幻象呢?一条路还 是自有本来面目,还是只是到某银行或某商 店去的指路标呢?这个世界还是有内在的价 值,还是只是人的工具和障碍呢?”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 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 vs “比量”“非量”
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为了得到诗意和美 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 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木材商
一棵做某事用值几 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
多钱的木料。
• 在乡下,穆罕默德找到了童年时的快乐,他用双手抚 摸着田园的风光、用耳朵倾听着小鸟的歌唱、用鼻子 贪婪地呼吸着泥土的气息……虽然他无法看到这一切 ,可在他的脑海里,世界是一个无比美丽的天堂。
无与伦比的手
• 穆罕默德没有放弃对外在世界的执著感知, 他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耳朵,在心中绘制出 了一幅五彩斑斓、鸟语花香的世界图景。由 此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传记:《无与伦 比的手》。它讲述的是海洋生态学家海尔特 的人生故事。海尔特五岁时就因眼疾而双目 失明,他凭借着过人的毅力,靠着手感的触 摸,“看到”了贝壳的色彩、形状和刻纹, 准确地对其加以研究,成为在这方面造诣深 厚的专家,被誉为“贝壳博士”。他的那双 “无与伦比的手”,也由此成了科学界令人 惊叹的奇迹。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 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 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 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 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 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 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白华:“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 丰富和充实” 王夫之:“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赋》)
四、美感与快感:嗅觉和触觉的美感
• 索尔·尚伯格:“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 流要强烈十倍。”
• 海伦·凯勒:“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 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 的东西。” “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 一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境的戏剧,它的 情节从我的手指尖上涌流而过。”
海伦与花香
伊朗的电影《天堂的颜色》:一位名叫墨曼的盲童回到家乡, 他的妹妹陪他来到一片开满野花的原野,他用他的双手抚摩这 些野花,浸沉在极大的审美愉快之中。
“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用 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主体―客体” 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客体”结构的特征: ①外在性。 ②对象性。 ③认识桥梁性。
• 中国的现代美学 • 中国美学从西方引进。王国维开端,蔡元
培、朱光潜等继之。 • 解放后,转向苏联美学,强调了美的客观
性,反映论。
王 国 维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三、美感与移情
• 朱光潜:“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 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 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 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 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 鸣”。
• “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 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
(顾约:《现代美学问题》)
四、美感与快感:“香”的美感
• 吉卜林:“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 的心弦。”
• 朱良志:“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拙 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玉兰亭’、‘远 香堂’,又有所谓香洲、香影廊,等等,就 是在香上做文章。”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客去茶香余舌本”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3)第三次美学论争,20世纪90年代,实践美学与后实 践美学的论争,
• 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之争,与现代美学接轨。
• 后实践美学认为审美不是与实践、现实同一, 实践、现实是异化活动,审美超越现实,克服 异化;不是主体性活动,而是主体间性活动, 总之,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 式。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立普斯:希腊建筑中的多立克石柱支撑着希腊平顶建筑的重量,下粗 上细,柱面有凸凹形的纵直的横纹。这本是一堆无生命的物质,一块 大理石。但我们在观照这种石柱时,它却显得有生气,有力量,仿佛 从地面上耸立上腾。
• 首先,朝纵直的方向看,石柱仿佛从地面 上耸立上腾。这种耸立上腾或纵直伸延的 活动就成为石柱所“特有的活动。”有这 种活动,石柱才获得它那一特殊模样的存 在。但是石柱显出活动,不是没有条件的 ;活动要在克服反活动中才能显出。反活 动就是石柱本身的和它所支撑的重量。顺 着这重量所施加的压力,石柱就会倒塌。 现在它不但不倒塌,而且显得昂然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