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应力作用下的腐蚀(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1.2 特征与机理
7.5.1.3 微动损伤的控制措施 (1)采纳合理设计方案与加工工艺 (2)合理选材
(3)利用润滑剂或插入物
(4)渗层、镀层或涂层处理
(5)机械形变强化
7.5.2 冲击腐蚀
7.5.2.1 冲蚀现象和特征
冲击腐蚀(Erosion Corrosion)是指金属材 料表面与腐蚀多组元流体(含有固体粒子或液 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损伤现象,也称为冲刷
晶间/穿晶
晶间/穿晶
镍和镍合金 锆和锆合金
晶间/穿晶 晶间/穿晶
(2)特定的电位范围
(3)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 间的差异 闭塞电池效应
7.2.1.3 材料学特性 (1) 材料成分的作用:
合金较纯金属敏感,高强度金属较低强度金属敏感。 (2) 组织结构的作用:
在H2S—H2O环境中,对SCC抗力按下列顺序递减:铁素体中球状碳 化物组织→完全回火后的淬火显微组织→正火和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正火后的显微组织→淬火后未回火的马氏体组织。
7.5.1 微动腐蚀 7.5.1.1基本概念
微动( Fretting )是指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发生的极小幅度 (一般认为不大于 300mm)的往返运动,这类现象通常存在于名 义上处于“静止”的机械配合件之中,产生微动的原因:交变应 力或振动工况(如发动机运转、气流波动、热循环应力、疲劳载 荷、电磁震动等)作用于处于“静止”状态的零部件或结构。 由于微动和腐蚀共同作用导致的表面损伤或破坏现象称为微动 腐蚀或摩振腐蚀。
(3) 过程理论——氢在三向应力 梯度下的扩散和富集,表面膜对氢 渗入和渗出的影响,氢在金属缺陷 的陷入和跃出,氢对裂纹尖端位错 的发射、运动和塑性区的影响。
7.3.6 氢损伤的控制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形式的氢损伤的控制,应该首 先明确起决定性作用的机理,然后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
控制氢损伤的一般途径: 1)提高金属或合金自身的抗氢损伤能力; 2)抑制环境氢(外氢)进入金属或降低内氢含量; 3)合理地控制环境温度和力学条件等。
7.3 氢脆与防护
7.3.1 氢脆范畴 氢脆( Hydrogen Embrittlement, 缩写为 HE )或氢损伤 —— 是指进入材料内部的氢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现象,包括氢压引 起的微裂纹、高温高压氢腐蚀、氢化物相或氢致马氏体相变、 氢致塑性损失及氢致开裂或断裂等。 7.3.2 氢的来源
(1) 内氢来源:冶炼、铸造、焊接、热处理等过程中空气、原料、 器壁所含水分、铁锈或碳氢化合物等可分解出氢;金属在酸洗、 电镀、化学镀过程中还原氢;用H2、NH3渗氮、渗碳或碳氮共 渗;人为向金属中引入氢。 (2) 外氢来源:H2或H2S气体;水溶液;湿空气;含氢的物质等。
其共同特点是: ① 金属内部氢含量过高所造成,在钢中氢超过了5~10ppm; ② 金属内存在某些缺陷(断裂源),应力作用下加快缺陷形成 裂纹及扩展; ③ 造成金属永久性破坏,使材料塑性和韧性降低,加热等驱除 氢的方法不能使材料塑性和韧性恢复,故为不可逆氢脆。
(1) 氢腐蚀: 在高温(约200℃以上)、高压氢(压力高于30MPa)环 境中,氢进入金属,产生化学反应。
连多硫酸,H2S溶液,H2SO4+CuSO4溶液,苛性碱溶液
铝合金 钛与钛合金 湿空气,含Cl-的水溶液,高纯水,有机溶剂 水溶液,有机溶剂,热盐,发烟硝酸,N2O4 晶间 晶间/穿晶
镁和镁合金
铜和铜合金
湿空气,高纯水,KCl + K2CrO4溶液
含NH4+溶液或蒸气,NaNO2,醋酸钠,酒石酸钾,甲酸钠等 高温水,热盐溶液,卤素化合物,HCl,H2S+CO2+C1,NaOH 水溶液(含FeCl3,CuCl2,硝酸,卤素化合物),热盐溶液 ,甲醇(含I-,Br-,C1-),CCl4,CHCl3,卤素蒸气
7.4.3 材料腐蚀疲劳的控制方法
(1) 合理选材与优化材料
(2) 降低张应力水平或改善表面应力状态
(3) 减缓腐蚀作用 :
表面涂(镀)层;添加缓蚀剂;实施电化学 保护技术等。
7.5 摩耗腐蚀与控制
摩耗腐蚀是指金属材料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存在摩 擦和腐蚀的双重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的破坏现象。
典型:微动腐蚀;冲击腐蚀;空泡腐蚀
(1)改善材质:
提高材料的纯度、减少材料中的杂质 ;改变材料的组织、消除有害 杂质的偏析、细化晶粒等
(2)合理设计与控制应力:
避免或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避免缝隙和可能造成腐蚀液残留的死 角 ;机械形变强化(如喷丸、冷挤压等) ;消除或减少有害残余应力
(3)控制环境 :
除去危害性大的介质组分;避开SCC敏感的温度范围 ;降低氧含量、 提高pH值 ;在腐蚀环境中加入缓蚀剂 (成膜型缓试剂必须加入足够 的量 );有机涂层或对环境不敏感的金属镀层 ;阴极保护或阳极保护 技术 (氢致开裂型SCC,采用阴极保护是危险的 )
wk.baidu.com
7.4 腐蚀疲劳与防护
7.4.1 腐蚀疲劳破坏及特征
金属材料和工程结构在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协同、交互 作用下导致的破坏现象,称为腐蚀疲劳失效。
7.4.1 腐蚀疲劳破坏及特征 形态特征
7.4.1 腐蚀疲劳破坏及特征 扩展:动力学特征
7.4.2 腐蚀疲劳机理
蚀孔应力集中—滑移 不可逆性增强模型
氢脆模型
(2)合理选择耐冲蚀材料
(3)采用恰当的表面处理技术
(4)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
(5)环境介质处理
作 业
一、教材上的第7章:7 、11、12、13、20题
二、何谓腐蚀疲劳和微动腐蚀?
7.3.3 氢在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1)存在形式: 1)氢分子:位错区、晶界、相界、微裂纹、孔洞等处聚集,
形成高压氢气(3000个大气压),使金属产生鼓泡、白
点、裂纹等。 2)氢化物:TiHx(x=1.53~1.99) ;CH4 ;硅烷SiH4 3)固溶体:导致晶格结合强度的降低
7.3.4 氢损伤的特点 7.3.4.1 第一类氢脆 第一类氢损伤的敏感性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高,属于这一 类氢损伤的有氢腐蚀、氢鼓泡、氢致开裂、氢化物型氢脆等。
粗晶粒比细晶粒对应力腐蚀开裂更敏感:
lgtF = ad-1/2 + b
7.2.1.4 应力腐蚀破坏的形态学特征
宏观
微观
7.2.2 应力腐蚀的机理
(1)阳极溶解SCC理论:
膜破裂—溶解—断裂
(2)氢脆机理
7.2.2 应力腐蚀的机理
(1)阳极溶解型SCC
(2)氢脆型SCC
7.2.3 应力腐蚀的控制方法
第7 章
应力作用下的腐蚀
7.1 应力作用下腐蚀破坏的范畴 7.2 应力腐蚀与控制 7.3 氢脆与防护 7.4 腐蚀疲劳与控制 7.5 耗腐蚀与控制
7.1 应力作用下腐蚀破坏的范畴
材料在应力(外加的、残余的、化学变化或相变引起的)和腐 蚀环境介质协同作用下发生的开裂或断裂现象称为材料的应力作 用下的腐蚀。
包括:
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氢致断裂; 微动腐蚀(或微振腐蚀);
冲击腐蚀(或湍流腐蚀);
空泡腐蚀; 低熔点金属致脆等。
7.2 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SCC)——承受静应力或变化缓慢应力的材料在 特定腐蚀环境下产生滞后开裂,甚至发生滞后断裂的现象。 特点——发生SCC的材料不受应力的作用时,其腐蚀非常轻 微,当承受的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后会在腐蚀并不严重的情 况下发生开裂或断裂。 SCC三要素——材料;应力;腐蚀环境
腐蚀或磨损腐蚀。
气轮机叶片 的冲蚀
7.5.2.1 冲蚀现象和特征
铝合金3003在42℃发烟硝酸 中腐蚀速率与流速的关系
不锈钢347在42℃发烟硝酸中腐蚀 速率与流速的关系
7.5.2.2 冲蚀机理
湍流腐蚀——在材料表面或设备的某些特定部位,由于介
质流速的急剧增大而形成湍流,导致冲蚀破坏。
7.5.2.3 空泡腐蚀
液相流中在固体表面由于气泡(气穴)不断形成和溃灭,瞬间 产生的高冲击压力对固体材料表面造成破坏,称为空泡腐蚀或 气穴侵蚀或气蚀(Cavitation Corrosion)。
7.5.2.3 空泡腐蚀形态特征
镀TiNi碳钢试样空泡腐蚀微观形貌 (a)纯水;(b)3.5%NaCl;(c)3.5%HCl
7.5.2.4 冲蚀的控制 (1)改善系统的设计
7.2.1.2 环境特性
(1)特定的材料——环境介质组合
材 料 介 质 断裂形式 晶间/穿晶 晶间/解理 穿晶/晶间
低碳钢 高强度钢
NaOH,CO—CO2—H2O,硝酸及碳酸盐溶液 水介质,氯化物,含痕量水的有机溶剂,HCN溶液
奥氏体不锈钢 沸腾盐溶液,高温纯水,含Cl-水溶液,合Na+的盐溶液,
如在钢中:Fe3C + 2H2 →3Fe + CH4
导致材料脱碳,并在材料中形成裂纹或鼓泡,最终使材
料力学性能下降。
氢腐蚀是化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煤转化工业等部 门中所用的一些临氢装置经常遇到的典型损伤
(2) 氢鼓泡与氢致阶梯型开裂:
(2) 氢鼓泡与氢致阶梯型开裂:
7.3.4.2 第二类氢脆 ① 变形速率对氢脆影响很大,变形速率增加,金属的氢脆 敏感性下降; ② 氢脆裂纹源的萌生是应力和氢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加载之前并不存在裂纹源; ③ 其中有些氢脆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
7.3.4.3 应力腐蚀与氢脆的关系
7.3.4.4 氢脆断裂的形态学特征
GC4 阴 极 冲

AISI4340电镀Cr
7.3.5 氢损伤机理
(1) 推动力理论——CH4、H2O造 成内压或应力,与外加的或残余的 应力叠加,引起开裂。
(2) 阻力理论——相变产物、固 溶氢引起的结合能及表面能下降, 降低氢致开裂的阻力。
7.2.1 应力腐蚀的特征 7.2.1.1 力学特性 (1) 应力性质——拉应力,外加应力,或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磨 削、装配等引入的残余应力,腐蚀产物楔入而引起的扩张应力。 (2) 存在临界应力——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滞后破坏
7.2.1 应力腐蚀的特征 7.2.1.1 力学特性 (3)应变速率的作用——非单调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