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幼儿园教案
![泥工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599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1.png)
泥工幼儿园教案简介在幼儿园教学中,泥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
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泥工也能让孩子们创造出各种有趣的作品,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积极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堂适合幼儿园的泥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在这堂泥工课上,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够有趣地玩泥巴,更是帮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仅会告诉孩子们如何制作泥巴,还会告诉他们如何把泥巴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教学准备在这堂课上,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 泥巴:我们可以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泥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
- 人字拖:用来平整泥巴。
- 工具:比如刀子、铲子、滚筒等,让孩子们能够用来刻画和挖空泥巴。
- 容器:用来盛放泥巴和孩子们的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泥巴的制作方法首先我们要向孩子们介绍泥巴的制作方法。
我们可以用图示法或者模拟法,让孩子们看到泥巴制作的过程。
然后让他们自己试着做一做,感受一下泥巴的质地和手感。
第二步:示范泥巴雕刻由教师示范,告诉孩子们如何使用工具和人字拖来塑造泥巴,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同时也能够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
第三步:自由创作时间在学好了基础之后,现在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时间了。
告诉孩子们可以随意设计自己的作品,真正地发挥创造力。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样本,让孩子们参考。
同时教师也要给出一些指导,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在创作完成之后,让孩子们来一次展示和分享。
这样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彼此的作品,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参加,让家长们能够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泥工课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泥巴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快乐,这也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最终目标。
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及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及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46eed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0.png)
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及指导策略泥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十分重要的活动之一,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感官运用、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等。
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需要更多的挑战和创新,下面将详细介绍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1.增强主动性: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泥块、工具、形状等材料,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和主动性。
2.细节化: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细节意识,可以更加关注作品的细节表现,注意造型、色彩、质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细腻。
3.趣味性:大班幼儿具备了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通过泥工活动让他们感受自由、放松和有趣,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4.创造性: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泥工活动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表现出更多的艺术特质。
5.多元化: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自我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更加关注材料的多元化和创意的多样化,展现出更丰富多彩的泥工作品。
1.提供自由创作环境:大班幼儿是高手了,他们不必再被唯一正确的答案所限制。
在泥工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提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醒实践中的规则:虽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但在实践中有些基本的规则还是需要教师提醒细心注意。
比如使用期限,泥工中的灰尘和垃圾要注意清理,注意保持手部卫生等。
3.引导多元化思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可以尝试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材料,比如颜色材料、不同形状的工具、各种造型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创造出更有创意性的作品。
4.鼓励互动对话:幼儿在泥工活动中经常会有很多想法和想法,但是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这时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刺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记录和展示作品: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记录下来,以便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案:漂亮的玫瑰花
![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案:漂亮的玫瑰花](https://img.taocdn.com/s3/m/15a3484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9.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玫瑰花的外形特征,学会用泥工技巧制作玫瑰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玫瑰花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捏、搓、压等泥工技巧制作出漂亮的玫瑰花。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彩色橡皮泥、泥工工具、范例、作品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创作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玫瑰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玫瑰花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玫瑰花的制作步骤,边讲边示范,让幼儿充分理解制作方法。
3. 幼儿创作:教师分发彩色橡皮泥,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玫瑰花,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玫瑰花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
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泥工技巧的运用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泥工技巧。
教师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分享家庭中种植的玫瑰花经历,让幼儿了解玫瑰花的生活习性。
2. 组织幼儿进行玫瑰花知识问答,巩固幼儿对玫瑰花的认识。
3.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其他花朵,培养幼儿对花卉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表情,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家庭成员的肖像。
2.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橡皮泥进行创作。
八、课程评价:1. 教师对幼儿的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在创作中的表现。
2. 鼓励幼儿自我评价,让幼儿分享创作心得。
3. 家长评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创作表现。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幼儿的制作水平。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98c1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泥工活动教材第四章《动手乐趣多》,详细内容为制作泥娃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运用揉、捏、粘等技巧,塑造出可爱的泥娃娃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泥工的基本技巧,如揉、捏、粘等,能够独立完成泥娃娃的制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个性和特点。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泥娃娃的制作技巧,如揉、捏、粘等。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工教材、泥娃娃样品、泥工工具(如刀、剪、模具等)。
学具:彩泥、泥工板、泥工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泥娃娃样品,引导幼儿观察泥娃娃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泥娃娃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捏、粘等,并进行示范。
3. 幼儿动手制作(15分钟)幼儿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独立进行泥娃娃的制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揉、捏、粘。
2. 泥娃娃的形象特点:可爱、生动、富有创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泥工技巧,为家人制作一个泥娃娃。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泥娃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如动物、植物、人物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提高泥工技巧。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相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3369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1.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橡皮泥,了解橡皮泥的特性,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泥娃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学会制作简单的泥娃娃。
难点:让幼儿学会通过揉、搓、压、捏等手法,将橡皮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泥娃娃。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橡皮泥、泥娃娃制作模板、剪刀、牙签、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泥工活动区,保证幼儿的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泥娃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泥娃娃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橡皮泥制作泥娃娃,讲解揉、搓、压、捏等基本手法。
3. 实践操作:幼儿根据模板,选择合适的橡皮泥颜色,动手制作泥娃娃。
4.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泥娃娃。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手法、创意和合作精神,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幼儿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3. 家长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泥工表现,鼓励幼儿持续参与泥工活动。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泥娃娃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习使用剪刀、牙签等工具,对泥娃娃进行装饰和细节处理。
3. 学习将泥娃娃进行组合,创作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七、教学步骤: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泥娃娃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剪刀、牙签等工具,对泥娃娃进行装饰和细节处理。
3. 教师展示如何将泥娃娃进行组合,创作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4. 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动手制作自己的泥娃娃作品。
幼儿园手工泥工教案_花卷
![幼儿园手工泥工教案_花卷](https://img.taocdn.com/s3/m/a1956e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c.png)
幼儿园手工泥工教案:花卷教案名称:幼儿园手工泥工——花卷制作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2. 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理解生活中的事物。
3. 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幼儿如何使用彩色泥工制作花卷,包括花卷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1. 彩色泥工(红、黄、绿等颜色)2. 泥工工具(如滚轮、刀具等)3. 花卷实物或图片作为参考4. 干净的工作台和围裙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真实的花卷或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卷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 演示:教师逐步演示如何使用泥工制作花卷,强调手部动作和技巧。
3. 实践: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花卷。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花卷。
4. 展示与分享:完成作品后,幼儿逐一展示自己的花卷,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纹理制作花卷,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可以结合故事或歌曲,让幼儿了解花卷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思维、精细动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对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评估:1. 过程评估: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专注力和创新能力。
2. 结果评估:通过幼儿完成的花卷作品,评估其对手工泥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收获。
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手工泥工——花卷制作的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各项技能和素质。
幼儿园中班泥工教案
![幼儿园中班泥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fa33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5.png)
幼儿园中班泥工教案幼儿园中班泥工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
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
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幼儿园中班泥工教案2活动目标:1、尝试用剪贴、泥工等不同表现形式和多种材料制作螃蟹、鱼等水生动物。
2、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海底世界的景物。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3D电影《海底世界》及3D眼镜若干;2.各种材料(纸)剪刀、彩笔、胶棒等,海底世界大背景板一张。
小班教案 泥工--冰糖 葫芦
![小班教案 泥工--冰糖 葫芦](https://img.taocdn.com/s3/m/f47c94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冰糖葫芦的外形特征和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共同制作冰糖葫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学会用牙签串水果。
难点:掌握冰糖葫芦的外形特征,能独立完成冰糖葫芦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盘子、一双筷子、一把牙签、一些水果(如山楂、圣女果等)。
3. 制作冰糖葫芦的视频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讲解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包括串水果、熬糖浆、裹糖等步骤。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牙签串水果,并讲解注意事项。
4.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己动手用牙签串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5. 交流: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冰糖葫芦,与同伴交流制作心得。
6. 品尝: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冰糖葫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交流中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幼儿对冰糖葫芦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4. 搜集幼儿制作的冰糖葫芦作品,进行作品展示。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冰糖葫芦制作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制作冰糖葫芦的乐趣。
2. 组织冰糖葫芦品尝会,让幼儿邀请同伴品尝自己的作品,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3. 开展冰糖葫芦创意大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冰糖葫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交流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盘子、一双筷子、一把牙签、一些水果(如山楂、圣女果等)。
3. 制作冰糖葫芦的视频或图片。
八、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讲解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包括串水果、熬糖浆、裹糖等步骤。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牙签串水果,并讲解注意事项。
4.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己动手用牙签串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案:漂亮的玫瑰花
![幼儿园小班泥工教案:漂亮的玫瑰花](https://img.taocdn.com/s3/m/98763d1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b.png)
小班泥工:漂亮的玫瑰花活动目标:1.学习用团、压、卷、切的方法制作花朵,开展立体造型的能力。
2.运用切的方法制作玫瑰花,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在制作活动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享受花的美。
活动准备:1.课件《漂亮的玫瑰花》2.彩泥、叶子、泥工板、泥工切刀等。
活动重难点:能运用卷的方法做出玫瑰花,并能用切刀切开成为两朵玫瑰花。
教学方法和手段:欣赏法、讲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欣赏漂亮的玫瑰花。
(通过欣赏,使幼儿看到玫瑰花的美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漂亮的花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花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播放课件)这些花漂亮吗?你喜欢吗?2.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幼儿观看玫瑰花,说出这些玫瑰花是用彩色橡皮泥做出来的。
二、教师和幼儿一同探索了解玫瑰花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在共同探索、教师示范演示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习玫瑰花的制作步骤与方法。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老师制作的玫瑰花。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用彩泥做的玫瑰花, 你们觉得漂亮吗?那你想不想也来做漂亮的玫瑰花送给你的妈妈呢?(想)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玫瑰花是怎么做的?2.教师讲解玫瑰花的制作过程。
(1)先用老师为你准备好的一团彩泥进行分泥,一个泥团平均分成五份,(2)然后进行团圆、压扁(将泥团团的圆圆的变成圆圆的汤圆, 再将汤圆压成扁扁的大饼,把五个小泥团都团圆压扁)(3)接着将压扁的五个大饼接在一起(接的时候不能接的太多也不能太少哦)(4)然后再将接在一起的大饼慢慢的卷起来,卷呀卷,像卷春卷一样,一直全部卷完(5)卷完后就请我们的切刀来帮助啦,在中间切开成了两半,然后将切开的春卷整理一下就成了一朵漂亮的玫瑰花,(6)最后将玫瑰花放在盘子中间,放上绿色的叶子,一盆漂亮的玫瑰花就完成啦。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彩泥制作漂亮的玫瑰花。
(在制作前再次提出制作要求与注意点,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师:小朋友,你们也想来做一做漂亮的玫瑰花吗?那我们开始吧!1.提出制作要求与考前须知:进行分泥时要均匀,大小要差不多,要不然做出来的花瓣就不好看了。
小班美术泥工面条教案
![小班美术泥工面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644e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8.png)
小班美术泥工面条教案引言泥工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见的活动之一,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而美术泥工面条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泥工技巧,通过制作美术泥工面条,幼儿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堂小班美术泥工面条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学习制作美术泥工面条的基本技巧;2.提高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美术泥工材料:不干泥、颜料、创作台等;2.干净的桌布或报纸,便于整理;3.实物或图片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泥工技巧,例如制作球、制作长条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范例•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制作好的泥工面条范例,让幼儿观察并观赏。
并向幼儿解释,泥工面条需要使用不干泥和颜料,并需要保持泥的柔软和湿度。
3. 指导制作•教师可以逐步示范制作泥工面条的过程,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步骤:1.取适量的不干泥,并搓成长条状;2.摆放在创作台上,使用手指或工具将其拉长,做出面条的形状。
•教师在操作的同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幼儿尝试制作自己的泥工面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创作自由•在幼儿掌握基本技巧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自由创作,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不干泥,供幼儿选择和组合,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泥工面条作品。
5. 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泥工面条作品,鼓励幼儿主动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并让其他幼儿进行点评和赞赏,增加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教学延伸1.探究不同颜色的不干泥对泥工面条作品的影响,让幼儿通过比较、观察和实践,探索颜色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思考,泥工面条可以用来制作哪些物品或场景,鼓励他们运用泥工面条技巧进行创作。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将能够学习制作美术泥工面条的基本技巧,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探讨教师在大班泥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探讨教师在大班泥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11154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探讨教师在大班泥工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泥工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深受幼儿的喜欢,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大班幼儿由于接受到知识面更广,动手能力更强,思维创新能力更丰富,因此在泥工活动中,呈现的作品也更加完美。
本学期我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建设了以泥工为特色的美工区。
本文从实践操作中,对教师在泥工活动中指导策略进行了一些总结。
一、大班幼儿在泥工活动中的特点泥工活动指的是利用泥土、黏土、橡皮泥、彩泥、陶泥等泥塑材料,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塑造出半立体或半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活动。
幼儿主要运用揉、压、搓、卷、捏、绕、剪、刻、画、粘、团、涂等手法,大胆发挥想象,进行泥工作品的创作。
泥工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备受幼儿欢迎。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个人行为能力、思维能力都较为成熟。
因此,在泥工活动中他们的专注力更强,创作意图更加明了,创新能力也更出色,并且他们的独立性更强,合作意识也更加突出,在泥工活动中操作的更为熟练。
在《幼儿园教育刚要》中,对大班泥工教学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学习在整块泥中捏出物体的各部分,并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表现出主要的情节。
教师应围绕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泥工活动的教育价值,正确指导幼儿的泥工活动,帮助大班幼儿更好的进步、成长。
二、大班幼儿泥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力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
良好的环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
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物质环境中,由于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环境布置上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取了有代表性和幼儿熟知的物体进行布局摆放,通过周围的视觉渲染,把活动区布置成富有艺术性的环境,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8313b6f12d2af90342e633.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一
幼儿园大班教案《洗手》二
幼儿园大班教案《洗手》含反思三
- 1 -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一
大班教案《泥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玩泥的乐趣,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泥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黄泥、图片、泥工作品、牙签、珠子、竹签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件好玩的东西,想送给大家,你们想要吗?
(出示黄泥并分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泥巴可以怎么玩?幼儿演示,在玩泥的过程中提问:感觉泥巴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泥巴的特性)通过玩泥了解泥巴可塑性强,比较容易成形。
2、欣赏陶艺作品,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方法
泥巴的用途可大了,它可以通过多种程序来制作成一些好看的陶艺作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
(欣赏图片)
2 / 2。
幼儿园《泥工区》教案
![幼儿园《泥工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167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幼儿园《泥工区》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泥工区的概念和基本工具。
•学习基本的泥陶技巧,如揉、捏、压、捶、割等。
•掌握在创作中保持干净、整洁的习惯。
1.2 能力目标•发挥创造力,在泥工区中自由创作。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肌肉控制能力。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了解,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培养学生创作时的耐心和毅力,表达个性和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基本的泥陶技巧。
•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
3. 教学准备•泥工区,泥条,泥板,泥刀,泥画笔,各种模具。
•干净的桌子和椅子,水盆,姜汁水和海绵。
•教师备齐手套,抹布和卫生纸。
4. 教学过程4.1 教学引入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泥工区的概念和基本工具,鼓励学生尝试自由创作。
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泥陶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4.2 示范和讲解教师示范基本的泥陶技巧,如揉、捏、压、捶、割等,并讲解各个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带有创意的泥陶作品,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添加自己的想法和个性。
4.3 自由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自由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索,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4.4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并在班级里进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 教学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泥工区的创作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强调保持干净、整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实践,丰富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
7. 参考资料•《手工制作》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幼儿教育》杂志。
幼教论文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教论文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a8a37cc04a1b0717fd5dd9c.png)
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策略【关键词】;【正文】泥工活动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是美工活动的类型之一,是运用泥进行的塑造活动。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泥工制作是怎样一回事也不清楚,动手能力差,对于幼儿的泥工活动应怎样指导呢?一、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与课程单元相依存的活动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有关的教育活动内容是一种较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曾说过:“兴趣其实是儿童在不预期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
”我们要深入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从幼儿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出发来选择泥工活动的内容。
比如,结合课程单元《宝贝一家》、《车子叭叭》、《动物朋友》、《瓜果乐》,组织幼儿开展泥工活动。
幼儿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家人、车子、动物和瓜果。
其中,大多数幼儿制作的家人是妈妈;男孩子制作车子兴趣更浓,更有创意;女孩子爱做小兔,男孩子户外活动时爱找蜗牛,因此爱做蜗牛;制作的水果就是他们近期常吃的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等。
另外,除老师预设外,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让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让幼儿在自主观察、玩耍的体验中学习简单技能小班幼儿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引发其塑造兴趣,鼓励其大胆地操作材料,体验快乐并提高对操作材料的了解与认识。
设置游戏情景能让小班幼儿尽快参与活动,依据这个年龄幼儿的塑造特点及水平,教师应更多地为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耍的机会。
在开展泥工活动前要让幼儿对泥产生兴趣,当他们拿到一团泥时,他们会反复捏弄着玩,一会儿揉捏,一会儿敲打,一会儿又拉长、分块,就是在不间断的反复的玩泥中,体验到泥通过自己手的作用会发生变形。
如,在泥塑活动中,不能注重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强调教师的“教”,应该更多地用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泥的可变性。
在一次活动中,我只对幼儿说了一句:“你们真能干,今天看看大家可以用泥来变什么?”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纷纷向我介绍:“我的泥变成了萝卜”、“我的泥变成了小蛇”、“我的泥变成了大饼”、“我的泥变成了蛋糕”……随着我的一一肯定,孩子们对泥塑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ad0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2.png)
幼儿园中班泥工《泥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泥工课程,教材为《幼儿泥工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制作泥娃娃。
泥娃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学会运用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娃娃的制作技巧,如团圆、搓长、压扁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工板、泥工刀、泥工模具、泥娃娃样品、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泥、泥工板、泥工刀、泥工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泥娃娃样品,引导幼儿观察泥娃娃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制作泥娃娃基本技巧讲解(5分钟)讲解并示范泥娃娃的基本制作技巧,如团圆、搓长、压扁等,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3. 制作泥娃娃示范(10分钟)分步骤示范制作泥娃娃的过程,让幼儿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4. 幼儿动手制作(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泥娃娃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团圆、搓长、压扁。
2. 泥娃娃的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娃娃。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泥娃娃,将作品带至幼儿园进行展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民间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制作泥娃娃的基本技巧:团圆、搓长、压扁。
中班泥工教案
![中班泥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0f45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d.png)
中班泥工教案一、教学内容1. 目标:通过泥工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学习感知与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重点: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3.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示范法、实践法相结合。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 砂土或黏土- 颜料- 水- 塑料桶或盆- 塑料刀或模具- 塑料袋或报纸(用于清洁,避免泥巴沾到衣服上)2. 场地准备:- 宽敞的教室,或者户外场地- 足够的工作台和椅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并提问:“你们观察到城市中有哪些建筑物是用泥巴做的?”- 答案可能有房屋、房间、厨房、花园等。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泥巴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和其他东西?”-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讲解(10分钟)- 介绍泥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泥巴来创造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和形状。
”- 讲解注意事项:“在进行泥工活动时,我们需要保持整洁,用塑料袋或报纸保护好衣服,避免弄脏。
”- 讲解基本的泥工技巧:“首先,我们需要将泥巴和水混合均匀,使其成为黏合状态。
然后,我们可以用模具或手工将其塑造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 展示一些简单的泥塑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操作实践(30分钟)- 将泥巴、颜料、水等准备好,并分发给每个幼儿。
- 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泥巴的质地和颜色,鼓励他们揉捏和塑造泥巴。
- 提供一些简单的模具供幼儿选择,或者鼓励幼儿用手工塑造泥巴。
- 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心中的建筑物或形状。
-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他们的创作。
4. 总结归纳(10分钟)-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泥塑作品,并请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代表什么。
- 引导幼儿总结归纳整个泥工活动体验。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通过泥工活动学到的技巧和知识。
- 提醒幼儿将泥塑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延伸1. 继续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并尝试用泥巴模仿或创作。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6387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7.png)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幼儿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泥工是一项富有创意和启发思维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些泥工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这项活动,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用于幼儿教师的泥工技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泥工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幼儿的泥料,最好是食品级的可食用泥,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其次,准备一些工具,如塑料刀、模具和擀面杖,以便孩子们可以用来塑造泥料。
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参考图案,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基本泥工技巧1. 搓捏法:这是最基本的泥工技巧,适合幼儿学习。
教师可以示范将小块泥料放在手掌中,然后用手指或手掌轻轻地搓捏、绞揉泥料,形成自己想象中的形状。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搓捏手法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2. 插拔法:这是另一种简单易学的泥工技巧,适合幼儿学习。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长而细的木棍或者竹签,让他们将其插入泥块中,然后慢慢地拔出来,形成各种有趣的纹路和形状。
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孩子们的精细动作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对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3. 塑模法: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泥工技巧,适合年龄较大的幼儿。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模具,如花朵、动物、车辆等,让他们将泥料放入模具中,然后轻轻取出,得到一个完整的形状。
通过使用模具,孩子们可以更轻松地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状,并加深对事物外形的认识。
三、创意拓展除了以上的基本泥工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创意拓展,将泥工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1. 颜色混搭: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不同颜色的泥料,并引导他们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泥料混合在一起,创造出新颜色。
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色彩搭配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颜色变化的观察力。
2. 贴饰装饰:在完成基本造型后,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小贴饰物,如纽扣、细小的珠子等,让他们自由选择并粘贴到他们的作品上。
幼儿园--小班艺术泥工教案:棒棒糖(团圆、搓长、盘条)
![幼儿园--小班艺术泥工教案:棒棒糖(团圆、搓长、盘条)](https://img.taocdn.com/s3/m/144254dd01f69e31433294f7.png)
小班艺术泥工教案:棒棒糖(团圆、搓长、盘条)
活动目标:
1、欣赏棒棒糖,感知棒棒糖的形状美与色彩美。
2、学习用彩泥制作棒棒糖,巩固团员、搓长、盘条等技能。
3、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创造出不同造型的棒棒糖。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色彩的棒棒糖;彩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欣赏棒棒糖,感知棒棒糖的形状美与色彩美。
教师把幼儿带来的棒棒糖插在柚子上(插3—4个柚子),布置成展览。
师:看,这儿有一个棒棒糖展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自由欣赏)
2、说说棒棒糖。
师:你最喜欢哪个棒棒糖?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
这些棒棒糖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二、图形刺激:
教师示范用彩泥制作棒棒糖。
1、圆球型。
2、压扁形。
3、盘条型
三、想象创造。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制作棒棒糖。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棒棒糖。
当孩子有困难时,教师给于是党的帮助与鼓励,当孩子成功时,教师给予肯定。
四、作品赏评。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棒棒糖,集体给予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泥工技巧
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
泥工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住一团泥,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快。
泥工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技能技巧,又提高了幼儿素质,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
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乃至整个幼儿教学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彩泥
1、彩泥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手工材料,它色泽鲜艳,柔软易塑,价格便宜,可以作为幼儿捏玩的玩具,塑造浮雕、圆雕的作品,既锻炼了孩子的小手,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2、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剪刀、牙签等。
3、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就是用目测的方法把手中的泥按照所塑造物体的需要,按比例分出大小不同的泥块。
切泥:就是先把泥搓成条或压扁,用小竹片、小刀等工具把泥切成条、片、块等。
搓泥:就是把泥放在手心,两手合拢,上下搓动,或是把泥放在泥板上,用手来回搓,可以搓成所需要的样子,如:搓成面条、麻花、萝卜等等。
团泥:就是将泥块放在手心,两手合拢,手掌配合着不断旋转.揉成球体,可以制成糖葫芦、珠子、苹果等泥制品。
压扁:就是把泥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放在手掌内,用两手掌拍压,或是把泥放在泥工板上压成扁形,可做烧饼、车轮等泥制品。
二、泥工课对孩子的影响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专注力
孩子的天性爱玩,在手工课上孩子的兴趣很高。
孩子的注意力就在老师的手指尖上,他们细心观察动植物,专注老师手的变化,注意观察作品的颜色。
2、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潜能如果我们不去挖掘就会慢慢的丧失。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他们眼中的植物、动物、人物、景物……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从而他们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想象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作
品。
3、提高孩子的耐心、自信心
孩子们都非常得聪明、机灵,但是他们做事都缺乏耐心,在手工课程中会把他们改变成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孩子,对周围事物观察范围更广阔,手指灵活,大小脑同步共用,从而达到了心灵手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泥工教学策略
(一)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小班:以玩泥为主,感受泥的柔软性,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培养兴趣;利用不同图案模具(小鱼、汽车、小花、苹果)制作,学习分泥、团圆(馒头、土豆、点心)、搓条(油条、黄瓜)、压扁(小饼)的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塑造一些外形简单、容易表达的物体,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及手眼协调能力。
中班:启发幼儿自愿表达自己的欲望,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学习连接(蛇)、捏边(包子、饺子)、在整体上捏出小部分(小勺、大象鼻子、长颈鹿);塑造组合物体(我的家、龟兔赛跑),并会利用工具拍打制作物体,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大班: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物体,较熟练地使用工具及辅助材料,要求制作的作品更细致、光滑、牢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在创作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如实物、泥塑作品,各种果壳、贝壳、豆、牙签、羽毛、纽扣等小物品或废旧物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添加、装饰。
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
2.提供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兴趣,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幼儿,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
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大胆地表达,从而获得自信,发展了乐学和探究的精神。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创作技能
1.利用游戏,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
比如:孩子随手拿来搓几下,搓出个圆球,他们就叫它是“篮球”;拉一下长,就成了一根红萝卜;把一块方泥切去几刀,又变成了一辆小汽车;“超市”里孩子们在忙碌地买卖……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也不断创作出令人叫绝的作品。
2.联系实际,引发创作动机。
幼儿由于年龄小及生活经验不足,所掌握的创造元素不够充足,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我们注重从幼儿身边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人手,选择泥工活动内容,引发学习动机。
如单个形体的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金鱼、鸭、鹅、青蛙、公鸡等形象,无不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再如小班泥工活动“好吃的糖果”“香香的饼干”“美味烤肠”,中班泥工活动“我的家”“我爱的水果”,大班泥工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生日蛋糕”等,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提升了活动的质量。
3.结合主题,开展泥工活动。
我们的泥工教育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如进行“车来了”次主题活动时,通过带幼儿看车、摸车、坐车、说车、画车、剪车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后,教师设计了泥工活动:捏车。
孩子们通过压、搓、团等方法,很快做出了汽车的基本造型。
有的孩子做了一辆大卡车,并用颜料将车头染成红色,车厢染成绿色,轮子染成黄色,漂亮的卡车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他们都兴奋不已。
通过捏车,幼儿能熟练地使用辅助工具,初步知道颜色之间的协调搭配,泥工的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乐滋滋地自我欣赏,兴致勃勃地向同伴炫耀,其乐无穷。
4.设置区域,渗透泥工活动。
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创造潜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
们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发展,我们专门设置了泥工活动区。
在区域里,教师根据主题及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成品、半成品,线类、瓶类、盖类、种子类、纽扣、颜料等大量材料,准备了刷子、刀子、铁丝等辅助工具。
孩子们在活动区里自由操作,有的做、有的染、有的刻……拿做好的蔬果给娃娃家里的娃娃喂食,放到超市里自由交易,从而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意识。
区域泥工活动,打破了美术教学的单一模式,时间自由掌握,材料自主选择,充满了无限吸引力。
5.启发诱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的经验是最深刻的,对幼儿的主动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我们改变了“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鼓励幼儿自主尝试、探索。
同时启发幼儿利用所掌握的美术技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着色、雕刻、组合等再创作。
如幼儿给已成形的水果上色,制作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用泥条盘成花篮、花瓶等不同的物体形象;用刀刻的方法在已成形的物体上刻出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等。
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泥工、绘画的技能,锻炼了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同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6.开展亲子活动,深化泥工教育内涵。
家庭也是幼儿泥工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让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作品得到夸奖后,幼儿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会更加高涨;同时组织亲子泥塑技能技巧比赛,通过比赛强化幼儿泥工制作技能,增进亲子感情,
促进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