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健康宣传资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精选全文完整版
代表药:拜糖平服用方法: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需进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葡萄糖方可缓解)、产气多
代表药:消渴丸服用方法:饭前用温开水送服副作用:低血糖反应
双胍类
副作用:低血糖反应
代表药:达美康服用方法:餐前半小时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消化道反应
中成药
胰岛素
“五驾马车”之药物
预防低血糖的方法:饮食定时定量按医护人员的指示服药定时测试血糖,及早察觉低血糖外出时,带上糖尿病卡,少量糖和食物如低血糖持续或频繁出现,应及早就医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注意事项
1、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如温度、光照情况和振动等的影响。因此,必须时刻关注可能缩短胰岛素有效期或者降低药效的各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温度。在低于 0 ℃ 的条件下,胰岛素的活性会遭到破坏;一旦温度超过25 ℃ ,胰岛素的活性会降低。
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在2-8℃的冰箱冷藏室里储存
针头重复使用后会导致针头磨损、针头弯曲,严重时可能发生断针,断端残留在患者体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使用过的针管内会残留胰岛素,易形成结晶,导致针头堵塞,影响胰岛素的正常给药;相比新针头,重复使用的针头磨损、钝化、弯曲甚至形成倒刺(见图2),易导致注射疼痛感显著增加,注射的舒适度显著下降,易使患者对注射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重复使用针头的患者往往会将用过的针头留在注射笔上,使胰岛素药液与外界形成通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药液会经针头渗出,影响预混胰岛素配比的准确性,同时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病菌也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污染整瓶药液;另外,重复使用后的针头本身也易有病原体附着,导致注射部位感染风险增加。
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臀部的皮下层较厚无需捏起皮肤也无肌肉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对称轮换。例如:这周手臂注射的部位是左手臂,那么下一周就轮换到右手臂,再下一周又轮换到左手臂。另一种方法是一次左边,一次右边的方法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对称轮换。大腿、臀部和腹部也都是这样进行轮换。同一注射区域内的轮换: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至少一厘米的距离进行注射。每次注射后,最好能在一幅人体图上记录下所注射的部位、日期。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3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因先天性或后天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缺乏,或因胰岛素功能失调所致。
糖尿病危害巨大,它可能使人产生肾衰、失明、足部疾病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导致高死亡率。
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的种类很多,主要有I型和II型。
I型糖尿病主要是缺少胰岛素,II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
I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多发生于青少年,但也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
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目前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II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90%,多见于35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在II 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
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
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肥胖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1、“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2、典型症状的发生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些症状在每个病人表现不同,可能某项症明显,其他症状不突出。
Ⅰ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常较明显。
Ⅱ型糖尿病起病时.医药文档交流2症状出现比较缓慢,不易引起注意。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①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②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③肥胖者。
④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⑤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
⑥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怎样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危险降到最低水平呢?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PPT
糖尿病起因及预防
多懂点儿 知识预防,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勤动点儿 运动预防,保持经常运动的健康 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预防
四
教育保护明天
少吃点儿 饮食预防,合理膳食
放松点儿 心理预防,避免精神创伤,提高 心理应激能力
YOUR LOGO
糖尿病健康知识 宣传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科学防治糖尿病
主讲人:XXX
完整内容 下载即用 方便修改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 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 的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治疗、
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技能。
YOUR LOGO
PART 04
糖尿病 起因及预防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科学防治糖尿病
完整内容 下载即用 方便修改
糖尿病综合治疗
教育保护明天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自我监测血糖
5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YOUR LOGO
PART 03
糖尿病 综合治疗
联合国糖尿病日 | 科学防治糖尿病
完整内容 下载即用 方便修改
糖尿病起因及预防
遗传因素
遗传缺陷是发病根底,表现为 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 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 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稳定
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教育保护明天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糖尿病宣传文宣
糖尿病宣传文宣第一天宣传的内容什么是糖尿病呢?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尿中是不存在糖的,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尿中出现糖这一不正常状态。
它是一种由于人体内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肝脏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糖代谢障碍,血液中糖浓度升高,进而尿中出现糖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又称为1型糖尿病,此类病人胰岛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糖尿病又称为2型糖尿病,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营养过度和肥胖等因素诱发的。
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又称为胰岛素抵抗),这类病人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来控制体内的血糖,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机理当我们在吃饭时,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这时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然后被机体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当体内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分泌也会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正常情况下,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
但是如果长期血糖值过高,会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工作效率下降,导致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比正常人变差,从而发生高血糖。
那些因素容易造成人体高血糖的发生呢?首先,饮食结构不合理,常吃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的食物;另外,饮食过于精致,很少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也会造成高血糖发生;喜欢吃甜食,如白糖/糖果/糕点等;经常饮酒;缺乏运动;工作比较紧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和高血糖的发生密切相关。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1)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3)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4)尿液;男性尿频、尿液多;(5)眼睑: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黄斑瘤);(6)皮肤: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或有反复的皮肤、外阴感染;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或有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外阴炎、阴道炎;(7)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8)生殖:女性发生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羊水过多、或分娩巨大胎儿者。
世界糖尿病日介绍公益讲座PPT
• 5、静坐生活方式; • 6、糖尿病家族史; • 7、妊娠糖尿病史; •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
•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 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 高危人群。
关注健康控制血糖
绿色清新世界糖尿病日介绍公益讲座PPT
汇报人: XXX
时间:2024.11.14
目 录/CONTENTS
01 节日简述 02 节日意义 03 认识糖尿病
04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05 糖尿病人日常养护 06 年轻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PART 01 节日简述
节日简述
世界糖尿病日 世界糖尿病日一般指联合国糖尿病日。
01 • 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 02 • 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 03 • 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尿病。最终做到“远
离糖尿病 健康新生活
PART 03 认识糖尿病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 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 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 1、年龄≥40岁; • 2、超重与肥胖; • 3、高血压; • 4、血脂异常;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第一篇范文: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3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因先天性或后天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缺乏,或因胰岛素功能失调所致。
糖尿病危害巨大,它可能使人产生肾衰、失明、足部疾病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导致高死亡率。
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的种类很多,主要有I型和II型。
I型糖尿病主要是缺少胰岛素,II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
I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多发生于青少年,但也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
病因是由于胰岛素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目前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II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90%,多见于35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在II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
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
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肥胖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1、“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2、典型症状的发生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些症状在每个病人表现不同,可能某项症明显,其他症状不突出。
Ⅰ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常较明显。
Ⅱ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出现比较缓慢,不易引起注意。
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①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②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③肥胖者。
④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⑤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
⑥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日宣传内容
尿病日宣传内容
1.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宣传内容可以包括糖尿病的症状,如多饮、
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以及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如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2.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宣传内容可以包括如何通过饮食、运动、
药物等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以及如何定期监测血糖和进行自我管理。
3.糖尿病的误区和谣言: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糖尿病误区
和谣言,如“糖尿病可以根治”、“胰岛素会上瘾”等,以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糖尿病。
4.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宣传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和支持,如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注意饮食和运动等。
5.糖尿病的医疗资源和支持:宣传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获取医疗资源
和支持,如咨询医生、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购买糖尿病相关用品等。
在编写糖尿病日宣传内容时,应该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语言风格。
同时,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错误的信息。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全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何谓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 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2、运动种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目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50%~75%,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为12~13级。
糖尿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有点累或稍累即表示中等强度运动。
1型糖尿病应避免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
2型糖尿病人还可进行强度低、频度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运动频度: 1型糖尿病人每天运动作为每天治疗相对固定的形式之一,它与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常规治疗形式。
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高的热卡消耗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四、运动时间:1、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糖尿病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待训练半个月到1个月时,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到40~60分钟。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
《糖尿病科普宣传知识》糖尿病,这一悄然威胁着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正以日益增长的态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它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血糖指标异常,更是涉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复杂代谢性疾病。
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普宣传。
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全称是糖尿病 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从而在血液中积聚,进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
二、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从而引发糖尿病。
2. 环境因素(1)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2)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促使血糖升高。
(3)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进而影响糖代谢,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其他因素: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也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三、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容易被忽视。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多饮患者常常感到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即使在大量饮水后仍感口渴。
2. 多食尽管食欲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却逐渐下降,这是由于体内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所致。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Cum sociis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ligula eget dolor.
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三)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PART 04
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Cum sociis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ligula eget dolor.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一、饮食调理
1. 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饮食,摄入总量适中,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2. 均衡营养: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和油炸食品。
3. 控制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饮料等。
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豆类等。
5. 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要少吃。
二、运动锻炼
1. 坚持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2. 适量运动:运动量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针对个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三、心理健康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体内内分泌水平。
2.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 交流与倾诉:与亲朋好友交流,倾诉心事,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四、起居规律
1. 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维持体内正常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3.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受风,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定期检测
1.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其他指标检测:如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一、糖尿病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和症状1.3 糖尿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4 糖尿病的流行状况和危害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2.1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2 饮食控制的原则2.3 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方法2.4 控制体重的重要性2.5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三、糖尿病的饮食指导3.1 糖尿病饮食的目标和原则3.2 饮食中的营养素和分配3.3 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控制3.4 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选择3.5 饮食中的纤维和膳食纤维补充3.6 食物的选择和准备方法四、糖尿病的运动指导4.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2 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4.3 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4.4 运动过程中的血糖监测和调整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5.1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5.2 胰岛素的种类和使用方法5.3 药物治疗的监测和副作用5.4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六、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6.1 血糖控制对并发症的重要性6.2 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6.3 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6.4 糖尿病足的防治措施七、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7.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7.2 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7.3 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7.4 积极面对糖尿病的心态和生活态度附件:1.糖尿病饮食记录表2.糖尿病运动记录表3.糖尿病血糖监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预防控制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药品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3.《食品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循的食品安全要求和责任。
2024版内容完整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糖尿病患 病率存在差异,城市高于农村,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发病趋势与影响因素
糖尿病发病率呈年轻 化趋势,与不良生活 方式、环境污染等因 素有关。
肥胖、高血压、高血 脂等是糖尿病发病的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有 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 病。
糖尿病危害及防控重要性
形成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 长期高血糖、高血脂等。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 重要机制之一。
血糖调节失衡与并发症风险
血糖调节失衡是指体内血糖水平 波动过大或持续偏高。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神经等 器官组织,增加并发症风险,如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
网膜病变等。
血糖波动也会加重胰岛负担,加 速胰岛功能衰竭。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防控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负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02
糖尿病生理病理基础
Chapter
胰岛素分泌与作用机制
眼部护理和足部保健要点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
足部保健
每天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合适的鞋袜,避免受伤,及时处理足部 感染。
心理健康关怀和辅导技巧
心理健康关怀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 活态度。
辅导技巧
倾听患者诉求,提供专业建议,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鼓励 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0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 质,如鱼、瘦肉、 豆类等。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又称为“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过高。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则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控制。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患者积极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肥胖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注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脂肪摄入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关键。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避免过度肥胖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也非常重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时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所以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血糖水平的长期控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等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糖尿病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定期的筛查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可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健康宣传教育
糖尿病健康宣传教育糖尿病患者饮食5建议一、食用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试吃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低脂乳制品:二、饱和脂肪的摄取量不得超过脂肪摄取总量的7%;三、降低反式脂肪摄取量:四、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每日饮食中少于200毫克) ;五、每周至少吃两次鱼,但不建议吃煎鱼,烹调以少油为主。
糖尿病的合理饮食(1)每天吃多少食物主要依据病人的性别。
年龄。
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标准体重来计算。
(2)人体偏瘦者。
重体力活动者。
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
孕妇以及合并有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和甲亢)的糖尿病人,所供食物可以多-点;反之,肥胖者,轻体力劳动者所需热量较低。
食物直少。
(3)针以每天可供的总热量。
以碳水化合物占50-60%。
蛋白约占15% ,脂肪約占25%为原则进行分配。
井宜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的食物,按早餐占 1/5 ,中晚餐各占2/5的比例作分配。
(4)吃饭时间应尽量固定,并且要和用降血糖药物的时间配合好:胰岛素-般在吃饭前15 - 30分钟注射;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达美服。
美吡达等)及中药-般在吃饭前半小时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一般在吃饭后或吃饭中间服: 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平) -般在吃第-口饭时间时嚼碎服;如果已吃过饭而忘了吃药,打胰岛素针。
千万不要在饭后再补吃或注射,以免发生低血糖;已经吃药或注射过胰岛素,但因故吃饭延迟,可在原定的吃饭时间内加餐,但吃饭时应相应减去主食量。
(5)糖尿病病人不能限制喝水。
饭前喝- -杯水后就可有饱胀感。
同时也能起到减少进食量的作用。
(6)市售的糖尿病食品多用养麦或燕麦等制作。
有的仅仅是含纤维素多些或未加糖而已。
但仍然以粮食成分(碳水化合物)为主。
食用时应相应计算进饮食计划总量中。
(7)当外出旅游、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参加体育运动时。
饭量可适当增加。
或相应减少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6世界卫生日——--打败糖尿病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
3.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
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
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二、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日健康宣传资料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纪念“11.14”——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
“11月14日”是著名的加拿大科学家糖尿病专家班廷(BATING)的生日,是他于1921年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人,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为了纪念他的伟大业绩,1991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确定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
联合国于2006年底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首届“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糖尿病和儿童和青少年”,这是一个目标人群更为明确、形势也更为严峻的主题。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对人们健康危害极大,如果长期不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多个系统脏器的损害,合并许多其他的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脏病、肝脏病、神经系统及眼底病等,严重地影响着病人健康,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危害巨大,主要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
资料显示,糖尿病是造成下肢截肢和成人新发失明的首要病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尿毒症、失明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数倍,据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非糖尿病人高出11倍。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好发于年青人)和2型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两型,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长期高热量饮食、肥胖的人和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人均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由于遗传、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吸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紧张焦虑是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国际糖尿病联盟把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等五项内容作为控制糖尿病的最佳方案。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是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的。
临床上经常可见许多患者,从未接受过血糖检查,等到出现其它疾病需进行血糖检测时,才发现血糖值高出正常范围许多,控制也变得更为困难。
经询问后发现,这些患者即使长期以来就已经出现视力变差、疲累、频尿等症状,却都将其当作老化解释,完全不知自己罹患了糖尿病,因而未接受完善的治疗及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实施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可预防、降低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这样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爱心提醒,糖尿病初期往往没有症状,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身体其它器官,引起更严重的合并症。
因此建议只要四十五岁以上民众,或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病史者都为高危险群,至少每年都应前往接受筛检,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共同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更好地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人群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性的认识,让社会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关注......。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四个点、五套车、六达标。
四个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多懂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增加自己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的了解,我们科室每月10日下午,进行免费健康宣教,希望大家有时间来听听。
“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热量的摄入,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
常有患者问我们,糖尿病是不是少吃糖就行,其实不然,除了糖之外,脂肪类、蛋白类食物也是血糖升高的元凶,同样需要控制。
曾经有一个患者得了糖尿病之后,严格控制糖的摄入,不但甜的不吃,连米饭也很少吃了,血糖却总是居高不下,仔细一问,原来他饿了就吃肉来充饥,血糖哪有不高的,其实人每天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米饭、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控制饮食应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控制摄入总量。
“勤动点儿”就是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肥胖。
“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既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又要避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追求,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
作到以上“四个点儿”,糖尿病发病率就会减少50%。
五套车:“第一套车”——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要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糖尿病,既要重视它,又不要惧怕它,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可以控制的疾病。
“第二套车”——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这就要求我们作到合理用餐,在保障营养的前提下,避免摄食过量,多进食高纤维食物,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少进食肥厚甘味,饮食清淡,戒烟限酒。
“第三套车”——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长期坚持适量的锻炼,从而增加热量的利用和胰岛素的敏感性。
我们强调有氧运动,这个有氧不是单单可以呼吸氧气就行,而是既要达到运
动量,又要避免过度运动,对人体造成伤害。
具体来讲青年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每分钟120次以上,老年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每分钟100次以上,并且持续30分钟,每周至少5次。
我们做过临床实验,长期坚持适量运动的人,平均血糖就可以下降2-3mmol/L。
“第四套车”——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在饮食、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达标的情况下,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同时控制好血脂、血压、血黏度。
少听野广告的宣传,多与专科医生联系,科学治疗糖尿病。
“第五套车”——糖尿病的病情监测。
因为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糖尿病人要定期随诊,进行血糖、血脂、尿常规、眼底等相关检查,了解病情,接受医生指导。
六达标: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度、胰岛素抵抗六达标,就能够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达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其中饮食、运动是治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