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

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

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快递末端配送是指将货物从物流中心或仓库送达客户手中的过程,其中最后一公里是整个配送过程中最具挑战性和成本高昂的环节。

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1.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挑战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存在多种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1 城市交通拥堵现代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给快递配送车辆增加了很大难度。

道路狭窄、停车困难以及交通规划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了快递车辆交通效率低下。

1.2 客户不在由于客户工作等原因,无法在配送员送货时接收包裹。

这不仅增加了配送员的等待时间,还增加了包裹被偷盗或损坏的风险。

1.3 高昂的成本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通常比整个配送过程的成本还要高昂。

包括人工成本、车辆燃油费用以及配送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投入等。

2.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2.1 使用智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优化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调度,避免交通拥堵和冗余的配送路线。

2.2 引入配送驿站在一些交通繁忙的地区,可以建立配送驿站,将货物集中配送至驿站后再由驿站工作人员将包裹送达客户手中。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配送车辆的数量,还可以提高配送效率。

2.3 合作与共享快递公司可以与其他物流公司、电商平台以及小区物业等进行合作,共享配送资源。

通过形成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资源浪费。

2.4 探索无人配送无人配送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配送方案可以在交通拥堵的城市环境中实现高效配送。

3. 结论快递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然而,通过采取智能技术、引入配送驿站、合作与共享以及探索无人配送等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逐渐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快递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务体验。

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

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

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电商物流发展逐渐放缓,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面临着升级。

而这其中,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是唯一与顾客直接联系的物流环节,存在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整个物流配送的效率。

面对这一难题,各大公司也在相继探索提升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效率的途径,以改变单纯依靠人力送货的局面,比如淘宝的菜鸟驿站、京东的无人机,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此,本文以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相应的探究。

1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电商物流末端配送主要是以人工送货为主,但也相继有新的配送方式出现并推广,呈现出物流配送方式多样化的趋势。

其次,主要有以下几种末端配送方式:11人工送货其形式是快递员驾驶小型电动车进行送货,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通知收货人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取货。

但这种配送方式受时间点限制较大,且存在返货配送情况,以及受交通、天气影响较大,准时性得不到保证,一般以配送员时间为准,成本较大。

12自提主要出现在城市小区和大学校园,以自提柜和自提点的形式存在。

由于其不受时间限制,用户可以随时取货,从而缓解了配送压力。

缺点是若自建,前期投入成本较大;若加盟方式建,加盟商户类型复杂,且一般是副业经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种配送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效果显著,因此,有望成为现阶段的主流配送。

13众包由于这种方式整合了有业余时间的人力资源,实现点对点的配送,完美避开了接单量不均衡的问题,不仅节约了配送时间,也使配送区域扩大。

但也由于广泛而复杂的配送人员,对人员管理难度大,以及存在货物、人员安全方面等问题。

在未来,只能应用于短途配送。

14无人机目前,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将投用于我国农村末端物流的配送。

这种方式由于利用了无人机的飞行优势,能够轻易解决山地阻碍,解决了偏远地区的送货问题。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随着电商的兴起和高校学生群体的不断增加,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关系到了高校包裹配送的效率、安全和便捷性。

通过对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进行研究,可以为高校包裹配送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提高高校包裹配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需求、挑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进行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是指从快递物流中心到高校内各个宿舍楼或办公楼的配送过程。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主要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递物流效率需求: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网购热潮的兴起,高校包裹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要求快递物流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包裹送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 安全保障需求:高校包裹配送涉及到大量的学生个人财物,要求配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包裹不丢失、不损坏。

• 便捷快速需求:学生们对包裹的到达时间和取件过程有着明确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轻松取到自己的包裹。

由于高校内部的特殊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要求相对复杂,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满足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需求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物流信息不透明:部分学校或者快递公司对于包裹配送的信息共享不够完善,学生无法准确了解包裹的配送进度和到达时间。

• 取件繁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包裹取件是通过前往宿舍楼的一楼前台进行取件,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 包裹安全隐患:由于包裹配送量大、时间长,快递公司无法做到包裹一直被持续监管,容易出现包裹被盗的情况。

• 配送效率低下:由于学校内部路况繁杂、分布广泛,配送效率较低。

这些挑战制约了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亟需通过科学的研究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中的种种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信息共享优化:学校和快递公司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包裹状态和取件信息,减少沟通环节,提高信息透明度。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内的快递配送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深入探究。

本文将从配送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可行性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配送服务现状目前,高校校园内的快递配送服务主要以学生作为主要使用者。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校园内的快递量也随之增加。

而校园内的快递配送服务多是由学校统一管理或是由第三方快递公司承担。

学校内部设置快递点或快递柜,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领取自己的快递。

校园内的快递配送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校园内部的道路交通限制以及行人较多,快递员的配送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学生在上课或者活动,可能没法及时领取自己的快递,导致快递滞留问题。

由于部分快递公司对于校园配送的服务不够及时和有效,也会导致学生收快递的不便。

二、存在问题三、可行性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1. 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考虑引入自动驾驶车辆、无人机等智能化技术,来提高校园内快递配送的效率。

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减少快递员的劳动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无人机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快递投递,同时也减少了交通限制的影响。

2.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对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校园内的快递配送安全。

可以考虑引入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对快递员和接收快递的学生进行身份识别,避免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员进行犯罪活动。

3. 校园内建设快递智能柜校园内建设快递智能柜,学生可以在空闲时间自行领取快递。

快递智能柜可以提供24小时的自助领取服务,减少学生因为上课或其他活动而无法及时领取快递的问题。

4. 加强配送服务协调管理加强学校内部与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建立共享资源的合作机制,共同解决配送服务中的问题。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随着电商市场不断的扩大,校内快递也成为了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高校内部人流密集、建筑结构复杂、快递量大等因素,造成了快递会堆积,影响效率,一些学生还要面临物品接收困难的问题。

因此,在高校快递领域,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的存在“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是指快递员在快递送达到目的地时,因目的地到门口、寝室等过程的复杂度而导致的传递问题。

在高校中,由于校园内的路况复杂、聚集了大量的学生、建筑物相对而言较多,给快递送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家庭地址正常的邮递员面对校内快递的时候,依然可能会遇到困扰的情况。

1.使用自助快递柜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助快递柜逐渐被快递企业所运用,可以通过自助快递柜等智能设备在校园内直接领取快递,解决快递堆积在快递柜前的问题,改善送货时间过长、学生寝室等场所人员过多等问题。

2.校内快递员化解在解决“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聘请校内快递员为学生进行配送。

校内快递员对校园内部的情况和环境十分熟悉,所以在送达快递时,会更加快捷方便,大大缩短快递的传递时间。

3.校区划分及管理校园内部错综复杂,在面对高校快递中“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的时候,将整个校区进行划分管理,进行分类送货,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措施。

比如,将校区按照宿舍区、学院区等分区管理,将快递按照分区投递到宿舍区、学院区等相应区域,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配送时间,也不会出现交叉重复,节约成本。

三、未来校内快递服务的趋势随着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高校快递也将发展成为更加综合化的服务,将来的高校快递服务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消费体验,他们有望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优质的快递服务,实现更加便捷、安全、快速的快递服务体验。

总之,高校内部的快递服务市场存在着“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

同时,通过创新技术手段,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针对不断变化的电商市场,高校快递服务将迎来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发展。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文/冯世康“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客户对此次物流配送的总体评价,尤其是针对当今高校学生成为网络购物主力军的现状,“最后一公里”成为最能体现物流服务质量的环节。

然而,当前高校快递行业存在配送环节和市场管理的问题。

剖析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高校快递行业的优化方案,这对提高高校快递配送的效率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民众对于网上购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16.4%,占网民整体的78.6%。

[1]网络购物用户在不断快速的增长中,尤其是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年轻用户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

作为年轻用户之一的高校学生,由于校园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对“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分析高校快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物流企业对高校快递市场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高校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1.1校园代理点规模化不足,专业化水平不够。

高校所划给代理点的位置有限,为了预防校内安全隐患着想,禁止非校内代理点的快递人员进入校园,导致其他快递人员只能在校外门口通过“摆地摊”的形式来发短信让高校师生取快件。

地面上摆放的快递包裹随意堆放,场面杂乱不堪极其混乱。

[2]这种“摆地摊”形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取快递的距离和时间,而且校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快递的不恰当摆放及恶劣的快递临时摆放环境使快递包装容易受损的同时也会导致快递物品破损,无异于给自然环境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高校校园代理点存在的问题除了数量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之外,还体现在代理点专业化水平不够,主要是表现在代理点从业人员素质不足和运营方式缺乏足够的人性化等方面。

第一,从业人员素质不足。

一是代理点工作人员在处理快递过程中容易出现错件、丢件等问题,导致出现冒领、领错和无法领取的现象,让高校师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快递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

快递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

快递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快递行业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快递配送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然而,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对快递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现有的解决方案,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快递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分析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指从快递中心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段配送环节。

由于城市拥堵、地址复杂性、高峰期订单激增等因素,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 现有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解决方案2.1 使用无人机进行配送无人机配送是近年来新兴的解决方案之一。

它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缩短配送时间,并且在一些偏远地区有更好的适用性。

然而,无人机配送的技术和法规尚未完善,仍面临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2 引入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个人汽车、自行车等私人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减少了配送成本,提高了效率。

但是,共享经济模式也会面临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2.3 货物自取点设立自取点是一种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用户可以选择在离家较近的自取点自行领取快递,这样不仅减少了快递员的配送量,还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取件时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然而,自取点的布局和管理也需要考虑到用户便利性和成本效益。

3. 改进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建议3.1 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效率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例如智能路由规划、自动仓储和机器人配送等,可以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技术在管理订单、优化路线和自动化操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2 加强多方合作,建立配送网络快递公司可以与其他行业合作,建立集约化的配送网络。

与餐饮、超市等行业合作,在商铺或社区设立快递驿站,实现共同配送。

这不仅可以提高配送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

3.3 发展可持续的配送模式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因素。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目录(一)摘要 (3)(二)快递最后一公里背景 (5)2.1大环境 (5)2.2校园背景 (8)(三)行业分析 (10)3.1国内发展状况 (10)3.2发展潜力分析 (13)(四)实施战略 (14)4.1目标定位 (14)4.2总体策略 (15)4.3具体策略 (15)(五)财务预算 (17)(六)风险评估 (17)(七)结论 (18)(一)摘要据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分析,快递行业的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还将继续,因为我国有13亿人口、5亿多网民,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使我国快递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快递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快递市场化改革给快递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修订后的《邮政法》确立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

市场竞争机制朝着更加充分、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有资料显示,几年前我国日处理量超过百万的快递企业只有2家,2011年有6家企业日处理量超过100万件,其中有4家企业超过200万件,2012上半年的快递增长速度是50%。

我国快递市场将迎来一个内资外资、国有民营全面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就淘宝一天的交易额就达250亿,今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就达571亿元,这背后的是快递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A) SummaryAccording to the China Expres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 General Dawa analysis, the courier indus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s trend will continue, because China has 1.3 billion people, more than 500 million Internet users, multi-level demand, diversification, so that our courier market development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coming period,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faces major contradictions are still far greater than the supply demand. Express market-oriented reforms to the courier industry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Revised "Postal Law" establishes follow the "open, fair and just" and "encourage competition, promote development" principle, the establishment of express business license system clarifies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ourier business.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wards fuller, more standardized, more perfect, more efficient direction. Data shows that a few years ago the daily processing capacity of over one million courier companies only two, in 2011 there are six companies daily processing capacity of over 1 million, of which there are four companies more than 2 mill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Express the growth rate is 50%.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market will usher in a。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研究(全文)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研究(全文)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研究一、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进展,快递业近年迎来了进展的黄金时期。

大学生作为XX购的主要人群之一,带动了校园快递业的进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校园快递代理点多并且混杂,快递服务的不稳定性大,某些代理点不能让同学们随时方便地进行取件等问题,如何解决校园最后一公里成为物流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王良辉建议将校园快递业务分为上门业务和自提业务两部分;陈转青等认为可利用学生社团开拓市场,而差异化的服务是赢得大学生客户的法宝;王迪F认为实行共同配送可能是解决校园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思路之一。

然而以上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未能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

因此文章以文献回忆、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对于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看法与建议,并基于调查结果和现有国际及国内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最后一公里解决模式概述国外相关研究为:共同配送、与便利店合作和快递自助收寄。

日本福冈市与德国不来梅市使用共同配送模式。

而日本7-11便利店被用作快递存取站。

近来,快递自助收寄逐渐兴起。

英国的Collect+包裹收递服务为XX购客户提供方便。

而国内主要采纳“零售店”、“社区收发室”和“24小时公共智能包裹站”等模式。

此外还有猫屋模式。

由于形成共同配送联盟需理论、政府及法律法规保证。

而快递业当前生存环境困难,形成联盟还需各界认可。

因此在国内,共同配送并非主流。

而自助收寄由于费用高、包裹量大等原因,想要全面推行存在困难,也非主流。

综上,较为可行的模式是与便民点结合,包括零售店、社区收发室及猫屋等。

据此,该问题解决方案可为便利店合作及自建XX点及猫屋模式等。

三、结果分析为了进一步从需求入手,了解大学生对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看法与意见,文章制定了相关调查问卷,主要从校园快递现存在的不便之处、对不同物流模式的接受程度、相关建议等入手,对大学50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8份无效问卷。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的客户对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不能随时取件以及包裹乱扔等问题上。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高校的发展,快递末端配送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快递不仅仅是送货,更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末端配送的困境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探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以及对策。

一、困境末端配送是快递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它被认为是最棘手的领域。

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中,也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

1.场地有限高校内部的交通不便,大多数快递只能到达校门口,进一步配送只能依靠校内交通工具,但校园交通拥挤。

除了交通拥堵,学生也经常不在宿舍内,快递的送货较难成功。

同时,每个学生配送的物品数量有限,难以组织超大件物品的送货。

2.人员力量薄弱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负责宿舍送货的团队,由各种临时性的短期工人来配送快递,工作不稳定。

快递工人经常要往返于校门口和校内交通工具之间,这也给他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3.信息不畅通学校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批次进行配送。

往往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快递何时会到达,甚至根本不知道快递未被成功送达,因此他们很难在必要的时间前去接收快递。

4.保障安全问题高校内部存在一定的危险和风险,如学生间的竞争、犯罪等问题,这些都给快递配送带来了困难。

快递的安全问题应引起快递公司和高校有关部门的关注。

二、对策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需要快递公司和高校共同解决。

针对末端配送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一些有效的对策。

1.建立快递配送中心快递配送中心可以为快递配送提供更为便捷的地理位置,减少物流成本,加快物流速度。

在使用配送中心时,快递公司和学校可以签订合作协议,以确定清楚的物流规划方案,使物流配送更为合理、便捷、高效地进行。

2.进一步完善交通状况在校园内,大多数负责校内交通的车辆都是校园巴士等轻量级交通工具,加强校园交通建设可以更好地支持快递配送,缓解交通拥堵。

此外,必须保障车辆可靠性、配送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能够顺畅地车辆出入校园。

3.人力支配相关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时,每个学生配送的物品数量有限,因此可以由学校和快递公司共同培训和提供专门配送员。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是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困境,本文将对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网络购物的普及,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成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快递公司规模不一、配送网络不完善等原因,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包裹配送不及时、包裹损坏率高等情况时有发生,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分析困境的原因、探究解决对策、提出推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建议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校快递末端配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改善和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 研究意义高校快递末端配送作为高校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校运行效率、改善校园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和对策,可以帮助高校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配送服务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针对高校快递末端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深入研究解决对策和推动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建议,可以为高校物流管理部门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促进配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反思,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高校快递配送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研究高校快递末端配送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升高校物流管理水平和推动学校内部配送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困境分析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是指快递公司将包裹送达到高校校园内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高校校园内地理位置复杂,建筑错综复杂,配送员难以准确找到收件人的位置,导致包裹无法及时送达;高校学生寝室分布广泛,无法统一集中送达,增加了配送员的工作量和配送时间;高校校园内存在大量的限制性因素,如门禁、安保等,制约了配送员的进入和配送效率。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网购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大城市中,这一问题不那么突出,因为有许多专门的快递公司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但在农村地区或者偏远地方的高校,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却成为了制约学生网络购物体验的重要因素。

对于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生活质量和促进校园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定位偏远、交通不便和物流配送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高校往往位于城市的郊区或者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使得快递公司的配送成本增加。

快递公司在这些地区的投送量较小,难以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因此很少有快递公司愿意接受这些订单。

这就导致了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的存在。

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也与高校内部的配送体系不完善相关。

在很多高校中,由于管理混乱、人员不足等原因,高校内部的包裹配送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包裹需要学生亲自前往快递点提取。

这无疑给学生们的购物体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高校和快递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上,一些高校开始和当地的快递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内设立快递网点,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取件服务。

这种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增加了学生的购物体验。

一些高校也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校园快递配送系统。

通过培养本校学生兼职快递员队伍,由校方统一管理和调度,将快递配送系统内部化,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兼职就业的机会。

一些高校还尝试使用科技手段解决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

一些高校开始使用智能快递柜来解决包裹的投递和取件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最一公里”配送问题探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快递配送在各大高校校园中变得愈发频繁,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校园快递的配送问题不仅关乎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与快递公司和学校管理部门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的现状入手,探究校园快递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高校校园快递的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快递现状1. 高校校园快递需求量大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园快递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每天,大量的快递从外面寄往学校,同时学生们也有很多快递需要在校园内进行配送。

尤其是一些网络购物和外卖等服务的普及,更加增加了高校校园快递的需求量。

2. 校园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尽管高校校园内有专门的快递点,但是由于校园的面积较大,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突出。

学生们需在校园内自行领取快递并签收,往往有些偏远的校区和宿舍区,会造成配送员的配送困难和效率低下。

部分学生在接收快递时,需要匆忙赶往快递点,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3. 快递配送管理缺失由于高校校园内有多个快递点,快递公司的配送员情况复杂,管理也相对缺失。

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开学季,双11等大型购物节,快递的数量会大幅增加,而一些快递点和配送员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快递需求,而出现配送混乱的情况。

二、高校校园快递配送问题分析2. 快递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在高校校园内,快递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快递公司和学校管理部门的沟通不畅,很多时候学生的快递延误或遗失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配送员的劳动力成本、快递点的管理成本和对特殊时期夸大的快递配送需求也使得校园快递配送成本大幅增加,快递公司和学校管理部门面临着成本控制的压力。

三、解决方案探讨1. 建立校园内配送网络高校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校园内的快递配送网络,将各个快递点进行连接,进行智能调度和管理。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随着高校包裹数量的增加,如何高效地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传递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进行“最后一公里”传递的研究,以提高包裹传递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就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问题背景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购物的普及,高校内的包裹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网购,一些外地生更是离不开快递包裹。

由于高校内部环境狭小,交通拥堵等原因,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成为了一个难题。

快递包裹的派送效率不高,容易出现滞留、丢失、延误等问题,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由于高校内的包裹数量庞大,传统的人力派送工作量大、效率低,增加了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一些高校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包裹传递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 人力派送效率低:传统的包裹派送方式主要依靠学校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派送,由于包裹数量大、纷杂,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包裹的分拣和派送,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包裹延误和丢失。

2. 包裹滞留问题:由于高校的日常管理繁杂,有时会出现包裹滞留的情况,例如包裹送到了快递点但是由于学生不在教室无法及时领取而滞留,给快递公司和学生都带来了不便。

3. 配送车辆难以进入校园:由于高校内道路狭窄,交通拥挤,传统的物流配送车辆难以进入校园内部,只能停靠在校门外,增加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度。

4. 增加了管理成本:传统的包裹派送方式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拣和派送,增加了校园管理部门的成本和工作负担。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急需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为了解决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存在的问题,一些高校开展了相关研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摘要】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该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通过对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问题的分析,发现存在效率低下和需求不匹配等现象。

研究不同的传递方式,如校园快递站、智能快递柜等,探讨其优劣势。

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提高效率的策略,如物流信息共享和智能调度系统等。

调研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需求,发现学生对于快递送达时间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

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如加强快递员培训和推广智能物流技术等。

在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领域,本研究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问题分析、传递方式、效率优化策略、需求调研、现状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是指在高校校园内,从快递中心到学生宿舍或办公室的最后一段邮件送达过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高校包裹数量逐年增加,传递效率和质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包裹堆积、送达不及时等问题,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不便。

研究背景: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专业领域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旨在提高高校包裹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高校包裹传递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有必要对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问题所在及优化策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提升高校包裹传递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寻找解决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高高校包裹送达的效率和满意度。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 研究不同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方式的优缺点,并找出最适合高校环境的传递方式;3. 探讨高校包裹送达的效率优化策略,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4. 调研高校师生对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需求和意见,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数据;5. 对高校包裹送达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和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高校学生网购的增多,高校包裹的物流配送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上,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高校和物流企业开始进行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以提高包裹的配送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配送效率: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是整个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影响着配送的效率和速度。

通过研究和改进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包裹的配送效率,缩短配送时间,满足学生对包裹的快速需求。

2. 优化配送路径:高校包裹的配送路径通常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校园内的道路状况、学生宿舍的位置等因素。

通过研究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可以优化配送路径,减少配送距离和成本。

3. 提升学生满意度:快速、准时的包裹配送服务可以提升学生对高校物流配送的满意度,增强学校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4. 探索新模式: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还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和高校探索新的配送模式和服务方式,为高校包裹配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一些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包裹配送服务,通过与高校合作,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的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配送服务。

2. 技术支持:一些物流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智能快件柜、无人机配送等,来提升高校包裹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

3.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包裹的配送需求和配送路径进行分析,以提升配送效率和准确度。

4. 行业标准:物流行业正在积极探讨和制定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的行业标准,以规范和规范高校包裹的配送服务。

在高校包裹“最后一公里”传递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难点:1. 校园环境复杂:高校校园内的道路状况复杂,学生宿舍位置分散,给包裹配送带来一定的困难。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智能配送解决方案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智能配送解决方案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智能配送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 (2)1.2 最后一公里配送面临的挑战 (3)第二章:智能配送技术概述 (3)2.1 智能配送技术发展背景 (3)2.2 智能配送技术类型及特点 (4)2.2.1 大数据技术 (4)2.2.2 物联网技术 (4)2.2.3 人工智能技术 (4)2.2.4 无人驾驶技术 (4)第三章:智能配送 (5)3.1 配送的优势 (5)3.1.1 提高配送效率 (5)3.1.2 降低人力成本 (5)3.1.3 提高配送安全性 (5)3.1.4 提升用户体验 (5)3.2 配送技术的应用案例 (5)3.2.1 国内外配送应用案例 (5)3.2.2 配送技术的具体应用 (6)第四章:无人机配送 (6)4.1 无人机配送的优势 (6)4.1.1 高效性 (6)4.1.2 低成本 (6)4.1.3 灵活性 (6)4.1.4 安全性 (6)4.2 无人机配送技术的应用案例 (6)第五章:智能柜配送 (7)5.1 智能柜配送的优势 (7)5.2 智能柜配送技术的应用案例 (7)第六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配送中的应用 (8)6.1 大数据分析在配送中的应用 (8)6.1.1 数据来源及采集 (8)6.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8)6.1.3 应用案例 (9)6.2 人工智能在配送中的应用 (9)6.2.1 无人配送车辆 (9)6.2.2 无人机配送 (9)6.2.3 智能语音 (9)6.2.4 配送 (9)6.2.5 应用案例 (10)第七章:智能配送系统的构建 (10)7.1 智能配送系统架构 (10)7.1.1 系统概述 (10)7.1.2 系统架构设计 (10)7.2 智能配送系统的关键技术 (11)7.2.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1)7.2.2 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 (11)7.2.3 配送执行技术 (11)7.2.4 用户交互技术 (12)第八章: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创新 (12)8.1 众包配送模式 (12)8.2 共享配送模式 (12)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3)9.1 快递行业政策法规现状 (13)9.1.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3)9.1.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13)9.1.3 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14)9.2 快递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14)9.2.1 快递行业国家标准 (14)9.2.2 快递行业地方标准 (14)9.2.3 快递行业企业标准 (14)9.2.4 快递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目标 (14)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发展趋势 (15)10.2 智能配送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15)第一章:概述1.1 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现状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
随着校园内外快递的日益增多,如何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已成为校园快递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几个可能有效的优化策略:
1. 建立智能快递箱系统
智能快递箱系统可以大大缓解“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这种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存放和取出快递,可进行时限设置,操作非常便捷。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控制箱子的开启和关闭,方便快捷。

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开始在校内引入智能快递箱,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引入共享快递柜
共享快递柜是一种新型的快递交付方式,可以避免快递包裹在校园内大面积停留,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学生上课等原因无法及时派送的问题。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快递送到共享快递柜内,然后在自己的空闲时间自取快递。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快递配送的自由度和效率。

3. 设立快递代收点
由于在校园内长时间等待快递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快递代收点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选择某些地点作为代收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领取。

快递代收点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4. 签收延迟
有时学生由于课程安排等因素无法及时签收快递,快递员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及时送到快递,这时候签收延迟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式。

学校可以与快递公司进行协商,将快递延迟签收的时间调整为晚点或次日。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取快递或选择其他代收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优化,可以采用以上几种方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快递配送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优化策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校园快递也日益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校园快递在便利性和效率上给学生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配送时间不确定、快递丢失或延误等,这些问题给学生和快递公司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何优化校园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校园快递管理平台针对校园快递配送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校园快递管理平台来改善。

该平台可以整合校园快递的配送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快递员信息等,让信息更加透明化、统一化,提升校园快递的配送效率。

在这个校园快递管理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快递配送情况,包括快递的实时位置、预计送达时间等信息,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快递公司和快递员也可以通过平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收发快递需求,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建立快递自提点校园内的快递自提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有效途径。

快递自提点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校园快递配送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快递自提点也可以有效降低快递员的派送压力,提升快递公司的配送效率。

在建立快递自提点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校园内人流密集的地点,比如校门口、食堂附近等地方,设置专门的快递自提柜或快递代收点。

学生在收到快递通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前往自提点取件,从而避免了因为不确定的配送时间而导致的不必要等待和误工。

三、加强快递投递时间的规划校园快递的配送时间不确定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在快递高峰期,快递员需要面对大量的派件任务,而学生们在不确定的时间里难以保证接收快递。

加强快递投递时间的规划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快递公司可以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递计划,提前预留足够的派件时间,合理分配快递员的工作任务,避免拥挤和拥堵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放学时间等因素,提前与学校或学生协商,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投递时间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校园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探讨

校园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探讨

校园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探讨作者:于广天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3期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快递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以苏州高教区大学校园的快递物流为研究对象,探讨解决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快递物流的时效性、安全性和客户消费体验。

同时通过实践,提出合理的快递物流终端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快递中图分类号:F259.23;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2一、快递物流现状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的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

与此同时,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2015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

在中国超过1亿的网购人群中,16-32岁的年轻人占83%。

换而言之,中国的网购人群主要以学生或白领为主。

零点调查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大学生的研究也让我们看到,大学生是网购不折不扣的主力军。

以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为例,在前期的快递市场,大量的快件主要是来源淘宝购物,商务往来和私人寄件的比例非常低。

二、校园快递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以顺丰,EMS,申通,中通,圆通等为代表的公司。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公司或个体,专门从事校园快递的业务,大都是将某个公司校园业务全部或部分承包。

这种运营方式的实质仍与主流公司大致相同。

申通比较重视校园市场的营销,尤以其定点收发室为特点,客户的直观体验会增加信任度和安全感。

但是,申通的要价相对较高,又排斥了低端客户。

圆通一直采用业务员个人联系送货的方式,而业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其服务不好的印象。

并且,在运营上,对于中间环节出现的差错不能很好地予以解决,尤其丢失和拖延问题,一直阻碍业务的扩大和公司的发展。

但其要求支付的费用较低,所以仍有不少人会贪图便宜选择圆通来寄送一些不很贵重、不很急的物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研究
作者:侯婧
来源:《商情》2015年第32期
【摘要】高校包裹随意扔放、收取快递混乱、大学生客户不能随时取件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更有效地对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进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以文献回顾、调查问卷为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对于该问题的看法,并基于结果和现有国内外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业近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要人群之一,带动了校园快递业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校园快递代理点多并且混杂,快递服务的不稳定性大,某些代理点不能让同学们随时方便地进行取件等问题,如何解决校园最后一公里成为物流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王良辉建议将校园快递业务分为上门业务和自提业务两部分;陈转青等认为可利用学生社团开拓市场,而差异化的服务是赢得大学生客户的法宝;王迪旻认为实行共同配送可能是解决校园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思路之一。

然而以上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未能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

因此文章以文献回顾、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对于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看法与建议,并基于调查结果和现有国际及国内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最后一公里解决模式概述
国外相关研究为:共同配送、与便利店合作和快递自助收寄。

日本福冈市与德国不来梅市使用共同配送模式。

而日本7-11便利店被用作快递存取站。

近来,快递自助收寄逐渐兴起。

英国的Collect+包裹收递服务为网购客户提供方便。

而国内主要采用“零售店”、“社区收发室”和“24小时公共智能包裹站”等模式。

此外还有猫屋模式。

由于形成共同配送联盟需理论、政府及法律法规保证。

而快递业当前生存环境艰难,形成联盟还需各界认可。

因此在国内,共同配送并非主流。

而自助收寄由于费用高、包裹量大等原因,想要全面推行存在困难,也非主流。

综上,较为可行的模式是与便民点结合,包括零售店、社区收发室及猫屋等。

据此,该问题解决方案可为便利店合作及自建网点及猫屋模式等。

三、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从需求入手,了解大学生对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看法与意见,文章制定了相关调查问卷,主要从校园快递现存在的不便之处、对不同物流模式的接受程度、相关建议等入手,对A大学50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8份无效问卷。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的客户对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不能随时取件以及包裹乱扔等问题上。

他们认为除了要优化可取件的时间范围外,减少等待时间也是快递公司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与快递员等待客户、便利店模式相比,大学生群体更喜欢灵活可变的自提服务,其中他们更倾向于快递公司自建的校园自提点,但猫屋模式也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肯定。

在针对模式的可行性调查上,较多学生认为与便利店合作的模式不太可行,而快递公司自建网点的做法也不太符合实际。

对于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建议大致分为:①校园设计专门区域,让等待客户取件的快递员可以集中于此,进一步规范取件地点,减少因为大批快递员停留校园大门和路边所造成的混乱现象;②自提点在短信提醒客户取包裹的时候,建议客户在推荐的时间段内上门,并提醒客户高峰期可能等待很久,尽量错峰取件;③学生团体或者由学校出面建立一个平台,接收各个快递公司的包裹。

由此可以总结出A大学的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园最后一公里模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随时性、方便性上,但并不看好与便利店合作模式,虽然倾向于自提模式,但不认为让所有快递公司都建立自营网点具有可行性。

而猫屋模式可能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相关模式构建
结合国内外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现状以及本文结果,文章认为猫屋作为易推广的模式,既可解决大学生随时取件的需求,又能彻底遏止包裹乱扔问题,具有较强可行性。

但猫屋注重O2O线下服务。

因此文章认为前期可以就解决快递取件入手,在运行中再据需要拓展O2O业务。

因此结合猫屋,文章提出该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可解决随时取件及环境混乱问题。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与快递公司合作。

目前已有高校构建类似模式。

在操作中,管理点不够分散是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大学校园面积大,若网点数量太少,不够分散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各个区域的同学。

其次,利益分配也是问题之一。

各快递公司的竞争策略、定价模式相差较大,因此是否需根据不同快递收取不同费用也值得商榷。

五、结论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如何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解决方案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及问卷调查方法,了解高校学生需求为随时取件,而猫屋模式可能会受到欢迎。

因此结合该模式提出初步构想。

虽然目前已有通过学生群体构建校园快递配送点的成功案例,但并未得到推广,说明其本身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慧玲.电子商务环境下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研究[J].电子商务,2013,(07).
[2]王良辉.大学校园快递配送末端业务整合研究[J].知识经济,2013,(16).
[3]陈转青,崔铃云.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营销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6).
[4]王迪旻.电子商务下校园快递的发展浅析[J].现代商业,2012,(30).
[5]方玺,耿艳.我国快递“最后一公里”收派模式创新探讨[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
[C].2012.
[6]刘莹.我国同城快递配送联盟形成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最后一公里配送联盟形成瓶颈与突破[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