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优选稿
“几何直观”的面面谈
![“几何直观”的面面谈](https://img.taocdn.com/s3/m/ca37ba8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2.png)
数学2014·5谈及“直观”,似乎与数学格格不入,因为从它们的定义就可知一二:“直观”是指通过与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和判断,而数学则是一门逻辑性强的、推理严谨的学科。
然而就在看似“格格不入”情况下,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却将它们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并生成一个崭新的名词———“几何直观”,可以说这个名词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大核心概念中的重要一员,它的出现远远超出对几何图形本身的研究。
曾如弗莱登塔尔所言:“几何直观的出现,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成效地把握‘什么可能重要、什么可能有意义、什么可能最接近的’,并能帮助我们在课题、概念与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
”一、理解几何直观概念的诞生,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层面理解数学“几何直观”,是一个新鲜话题,想要真切地了解它的内涵,还得从它的上级科目内容———“直观”说起:直观这一词汇早已出现,并在不同国度、不同人群里有着不同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用感官直接接受,直接观察。
”在心理学家的心目中:“直观是从感觉到的具体对象背后,发现抽象的能力。
”在数学领域,数学家们把“直观”明确为“从感觉的具体的对象背后,发现抽象的,理想的(状态)的能力。
”……综上所述:直观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一种能够看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
那么这种能力是否可以延伸到数学领域?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几何直观”的诞生,就是让我们更好地借助这种能力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事物发展的轨迹。
换句话说,几何直观就是借助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对数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直接感知和整体把握。
二、把握几何直观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多角度呈现数学虽说“几何直观”的概念是最近提出的,但关于“几何直观”的探究却早已在进行,伽利略就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
对几何直观这个概念的理解
![对几何直观这个概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13f822e482fb4daa58d4b77.png)
对几何直观这个概念的理解
《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下面谈一谈对几何直观这个概念的理解。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可以看成‘数形结合’的手段与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指利用代数里的模型来抽象地表示几何图形的本质内容,利用几何图形来形象直观地表示代数里的关系。
数学是抽象的,儿童喜欢具体形象的思维,几何直观经常能够解决抽象与形象之间的矛盾。
数学教学往往会利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或数量关系,如用线段图表示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用线段图表示相遇问题的已知、未知和数量关系,用简单图形表示田地面积的变化等,这些都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找到问题的解法。
几何直观是人们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探索其解法的手段,是人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几何直观,不仅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手段教学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己运用几何直观的习惯和能力。
要联系实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几何直观,感受几何直观对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要指导学生画图,初步学会几何直观;要鼓励学生经常运用几何直观,逐步成为个体的解决问题策略之一。
我对几何直观的理解和运用
![我对几何直观的理解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cb9c2358fb770bf78a5589.png)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像力、直观洞察能力、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
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能力可以较好地理解数学本质,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其实,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地更好体现。
通过图形的直观性质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实现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捷明快,还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条重要的途径。
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重视数形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
教学用我常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面积计算的问题时,可以先向学生呈现纯文字的例题,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画草图,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用画图来表达题意,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画出的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到画图能清楚地理解题意。
然后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后,要再结合算式和图说说解题思路。
最后反思整个解题的过程,突出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
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认识“几何直观”
![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认识“几何直观”](https://img.taocdn.com/s3/m/48739a19a76e58fafab00397.png)
对“几何直观”及其培养的认识与分析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刘晓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与课程目标和内容有关的六个核心概念,其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等都对我们理解与认识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标准》(实验稿)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有了新的补充,“几何直观”就是新的核心概念之一,对它的理解、认识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是很好的实施数学课程的基础。
1. 对“几何直观”的认识对于何为“直观”,可能有很多说法,但本质基本相同。
直观就是当人们接触事物时,借助于观察、经验、想象等所产生的对事物及其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
而几何直观则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的对事物的性质或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与认识。
几何直观是一种运用图形认识事物的能力。
《标准》(修改稿)指出“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准》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几何直观”的含义,也阐明它的价值和作用。
关于“几何直观”的意义,20世纪最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Hilbert)在名著“直观几何”一书中谈到,图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描述研究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这就是几何直观带给我们的好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也指出,“几何直观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有意义和可接近的,并使我们在课题、概念与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几何直观是具体的,不是虚无的,它与数学的内容紧密相联。
很多重要的数学内容、概念,例如,数,度量,函数,解析几何,向量,等等,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必须从两个角度认识它们,否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掌握它们,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内容、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变得可以运用他们去思考问题,形成几何直观能力,这也就是经常说的“数形结合”。
对"几何直观"及其培养的认识与分析
![对"几何直观"及其培养的认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66b507f12d2af90242e6a7.png)
的关键词 、探索并证 明圆周角定理……一切进行得 比较顺利.在
言简意赅地 阐释了 几何直观 ”的含义 ,也阐明它 的价值 和作用. 巩 固概念的环节 ,教师 的一 道看似平 常的小题 ,却 让初次认识
收稿 日期 :2 1 - 8 2 0 10 — 6
观就是 当人们 接触事 物时 ,借 助于观察 、经验 、想象等所 产生 种 方 式 .
的对事 物及其关 系直接 的感知与认识.而几何 直观则是借 助于见 几何直 观在研究 、学 习数学中都是非 常重要 的.几何 直观是
到 的 或 想 到 的几 何 图形 的 形 象 关 系 产 生 的对 事 物 的性 质 或 数 量 借助图形对事 物的认识 ,那 么 ,对 图形的学 习与认识 以及运用
一
借助 图形描 述事物 ,就可 以把抽 象的 问题 直观化 ,使人 们
更容易 了解 其 内在 的性 质和规律 ;另外 ,利用 图形还可 以找到 解 决问题的途径 和方法.反过来 ,能否恰 当地用 图形描述对一个
、
对 “ 有很多说 法 ,但本质基本相 同.直 抽象问题 的理解 ,也是检 验对事物认 识或对知 识理解与否 的一
其 中的 “ 数感… ‘ 符号感 ”“ 空间观念 ”等都对我 们理解 与认 识 变得形象 、直观 ,变得 可以运用 它们去思考 问题 ,形成几 何直 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带来 了较大的影 响. 际准 ( 实验稿) 又在原 观能力 ,这 也就是经 常说 的 “ 》 数形结合 ” .
来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有 了新 的补充 ,“ 几何 直观”就是新的核 心概念之一 ,对它的理解 与认识是很好 的实施数学课程的基础.
作者简介 :刘晓玫 (9 2 ,女 ,北京人 ,教授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专 家组成 员 ,义务教 育 《 学课程标 准》 研制组 、修 改组成 员, 1 6 一) 数 曾获北京 市教学成果 奖. 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几何直观能力的几点思考
![几何直观能力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43d15e767ec102de3bd8936.png)
几何直观能力的几点思考新课标下关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几点思考一、几何直观的意义关于“几何直观”,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设计思路” 中提到“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由于只是简单的涉及,所以咱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可能有所忽略,部分老师觉得没什么作用,可用可不用,也有老师在教学中有时也利用几何直观来处理教学内容,但只是将其作为获得知识的桥梁,没有把它当作目标来对待,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作为新增加的核心概念之一,单独提出“几何直观”,而且专门进行了阐释:“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著名数学家曹培英说过:“几何直观一方面是数学抽象的基础与数学认知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又是数学抽象的重要内涵与数学认识的深化。
”下面结合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课例从动手操作、新旧结合、数形结合、闭目想象四个方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
二、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策略1、动手操作形成直观。
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往往会迸射出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手段就是动手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何直观就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积累所形成的数学素养。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一般来说,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一,量一量,度量三个内角的度数,求和;方法二,撕一撕,拼一拼,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方法三,折一折,把三个内角向内折叠拼成一个平角。
(视频)学生们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实践中积累了活动经验,获得了直观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发现他们都是想方设法将三个内角拼起来,体现了“求和”思想,这样实践的经验便上升为思维的经验,为初中阶段演绎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稿-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差异及其教学侧重点
![4稿-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差异及其教学侧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f10eb2f121dd36a32d82e6.png)
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差异及教学侧重点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314000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智慧路77号)王延萍(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130000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繁荣路8号)《新世纪小学数学》2012年第5期(双月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名词,2011年底首次出现在小学阶段(尽管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①早就明确提出了针对“几何直观”的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并列,成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的三大组成要素。
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究竟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领域亟待理清的问题。
本文就此阐述。
一、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含义差异分析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的,“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其中,“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特别地,空间观念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其实,“这是针对几何直观的作用的解释性说明,…”②。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几何直观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对象直观化、显性化,寻找数学对象的直观模型是有效发挥几何直观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核心名词,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几何学习的重要目标,二者有局部的差异,但各有侧重。
(一)二者的侧重点非常明显几何直观通常是在有背景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借助几何直观“看”出来的结果,往往需要经过逻辑推理的验证。
而空间观念侧重于“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等,这些活动未必必须凭借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图形,而可以凭借语言、头脑的想象物等等。
几何直观教学的理性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几何直观教学的理性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36227f2a58da0116c174970.png)
几何直观教学的理性思考《数学》“2011年版课标”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在这里把用图形描述事物和分析问题解读为几何直观,除了传承过去用直观图表示生活现象和呈现数量关系以外,我们认为还包括了如下一些数学教育性的意义。
一、几何直观是一种国际化视野在当前提倡个性化和国际化的多元社会背景中,国际社会的日常交往除了需要特殊的产品创造和个性化文化特征的相互欣赏与借鉴外,更多的还要寻找利益的互惠和群落的共生。
营造和谐安全的国际生存空间和丰富繁荣的文化交流氛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和策略。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过多的只关注人类的个性化,就会造成“我懂你不懂”的现象,在网络化的读图时代就不能迅速获得新信息,研究新问题,从而造成认识产品的落后现象。
目前,很多产品的说明书、许多领域的学术交流等,除了沿用过去的把各国文字印刷上去以外,更多的做法是用图形标注与说明。
这样就能使识字和不识字的人都能尽量多把握一些信息,尽快掌握产品使用方法,加快对研究问题的交流。
比如一张学术报告图片和一张路由器说明书,将事件或者结构简洁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单靠文字说明,无论用哪国语言,都无法做到全面、清晰和快速传递信息。
在日常教学中,比如介绍关于加法的意义,中文说:“Ba liang ge shu he bing cheng yi ge shu de yun suan.(把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运算)。
”英文说:“The two numbers are combined into a number of operations.”韩语说:“■ ■.”日语说:“つの数を合併して1つの数の演算.”这样的语音或者文字式的解释,只要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就很难让人互相听懂,更不要说明白其内涵。
但是,运用几何直观思想,采用图形或者符号(如图2),就很容易沟通或者理解其含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几何直观能力的一点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几何直观能力的一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59def1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5.png)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一、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的特征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有着明显的特征。
小学生愿意学习有趣的知识,对趣味性强的学科和课堂表现出较大的热情。
要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提高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另外,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太过专业的词汇和内容将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到听不懂,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选择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大量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出专业的术语,得出相关的数学结论。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思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数学教材,以教材为出发点;第二,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思考,养成画图的习惯;第三,学会使用数学符号简化数学的表达,方便学生理解和思考。
二、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1.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几何直观,突破难点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评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几何图像进行全方面的分析问题,利用几何图形使问题更加明了化,简便化。
能够给学生们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让学生把能够引发的可能性全部分析一下,使行有效的办法。
把正确的分析思路进行分解,从而更快速的得到答案。
在分析某个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自己首先得有个大致的分析思路,然后再围绕这个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
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化解问题。
使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而且还可以使几何图像解题更加轻而易举。
2.运用几何直观理解概念、公式以及定律数学直观思维就是对数学概念、证明进行最直接的把握。
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文字论述与推理的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能透彻地进行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假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合进相关的图形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更加直观的知识学习,让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
“几何直观”的面面谈
![“几何直观”的面面谈](https://img.taocdn.com/s3/m/b3c640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5.png)
“几何直观”的面面谈
几何直观在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形态和结构来推测它们的性质和规律的能力。
几何直观通常是根据我们对空间和形状的直观感受来形成的,而这种直观感受通常是通过视觉和运动感知来实现的。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例如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形态、投影、对称性、比例和类似等。
通过几何直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公式和定理的含义和应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几何直观也可能会误导我们,因为视觉和运动感知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所不同,我们的几何直观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推断和结论。
因此,在使用几何直观时,我们需要注意验证和证明,以确保我们的推理和结论是准确和可靠的。
总的来说,几何直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但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误导和错误。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心得体会:关于“几何直观”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心得体会:关于“几何直观”](https://img.taocdn.com/s3/m/1b69212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1.png)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心得体会:关于“几何直观”01几何直观的内涵[课标原文]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从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的内涵表述得更加丰富而且清晰。
一是认为几何直观对几何内容本身的学习起到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并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二是认为几何直观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
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02几何直观的表现几何直观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1.对图形本身的感性认识。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2.将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的图形。
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3.连接数与形,感知问题。
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4.借助图表,感知问题。
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03几何直观的价值几何直观不仅仅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它在非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同样能彰显出它的教学价值。
1.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够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之间的联系,把数学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用恰当的图形演示出来,尝试用数学语言表征,经历“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转换,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形的操作支撑起无形的数学方法,适时适度的几何直观介入,是朴素经验走向数学形式化的点睛之笔。
2.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
计算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有效运用几何直观,不仅仅在于理解算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过程性目标。
巧借几何直观,助力数学理解
![巧借几何直观,助力数学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9f7405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f.png)
巧借几何直观,助力数学理解作者:王丽娟来源:《天津教育·上》2022年第09期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几何直观这一理念,主要指的是建立在几何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利用几何直观能将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简明化,将其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
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教学融合,助力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
一、几何直观的基础概念分析几何直观是建立在数学几何问题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总结形成的理论,而根据当前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几何直观的具体内涵。
(一)图形直观层面几何直观主要指的是人在描述和理解图形时的视觉感知性。
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几何学习来讲,模型以及大量的实物道具是教学中能被利用的材料,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实物直观以及模型直观。
这种直观最大的优势是化抽象为具体;几何直观是对图形的直观,而图形主要指的是几何图形的视觉可感知性,通过一个抽象的几何图形能够传递给学习者什么样的信息。
因此,图形直观是几何直观理论的最基础概念。
而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几何直观的形成和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有直接的关联,这其中涉及了几何图形本身的空间关系、点线面体关系、结构特征。
(二)描述及分析问题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讲,几何直观往往体现的是学习者在分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由自身主观思想产生的、对几何图形性质表征进行描述的事实,并且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的逻辑。
通过描述以及问题分析,能借助几何图形本身的性质以及数学本质进行信息提取,显示具体的数学对象以及数学问题,并且定位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比如,在表达两个分数相乘这一概念时,其基本的算理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那么利用画长方形示意图来表示两个分数相乘的最终结果是较为恰当的。
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尽快获取问题中呈现出来的已知信息,然后通过分析问题的基本算理来进行解答。
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
![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951dda80eb6294dd886c95.png)
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一、几何直观的含义《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也有过对几何直观的描述:“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1]也有学者这么描述:“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2]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有以下的认识:◆几何直观是一种运用图形认识事物的能力[3],或者说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可外化为一种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的方法,这种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典型特征在于它是以几何图形为工具的——即“几何”两字的意义.◆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不是运用几何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而是通过经验、观察、想象等途径,直观地感知问题的结果或方向——即“直观”两字的意义.例如,三年级学生要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个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此时,学生如果能主动地采取画出(或想到)以下几何图形(图1)的方式,然后通过观察(或想象)图形的特点及联系,那么就能直观地解决问题,并理解“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反而大”的道理.学生如果具备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说学生有几何直观的能力.二、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在理解几何直观意义的过程中,教师们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将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清晰地区别开来.比如说,上文所举的分数大小比较时用几何图形来思考的例子,在以前,我们一直将其视为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的典型.而如今,这样的观念要调整,数形结合变成了几何直观,这就难免让人产生疑惑:数形结合与几何直观,区别到底在哪里?近期,笔者参与的或了解到的一些以几何直观为话题的教研活动,都呈现出了一个共同之处:教师呈现的所谓几何直观的例子,都是以前所讲的数形结合的例子.教师们更有这样的认识:几何直观,无非是数形结合的“同名词”,或者可能只是数形结合的“升级版”而已教师们对此的不解,也表现为“用到了几何图形,就是体现了几何直观”这样的想法.当然,笔者所言的这些教研活动,大多是很基层的,或许只是代表了部分一线普通教师的认识.但是,这足以说明对数形结合与几何直观作出区分是非常必要的.什么是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它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可借助于“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或反过来运用“数”与“式”的描述来刻画“形”的特征.[4]数形结合最基本的形式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如小学数学中的分数应用题,我们运用画线段图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情况就可叫做“以形助数”.而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来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或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这样的情况则可叫做“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是在发挥“形”所具有的直观特点,来降低“数”的抽象度;而“以数解形”,则是在利用“数”的精确性,来准确刻画“形”,让“形”得以量化.如此,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5]如果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数形结合的特点,它就好比是架设在“数”与“形”之间的一条双向通道,起着由此及彼、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再来看几何直观.从几何直观的概念可知,它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那么,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理解:几何直观就是用“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尽管这个“数学问题”可能并不仅仅是“数”,可以是“形”或者其他数学问题.但不管怎样,如果与数形结合做个对比,那么它就只能算是一条由“形”出发的单向通道而已.在小学数学中,因为“以数解形”的例子极少,所以就造成了教师们谈及数形结合时,都是举了单向的由“形”出发解决“数”的例子.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数形结合的例子是“以形助数”,几何直观的例子也是“以形助数”,在小学中,两者所举的例子似乎是一样的.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曾有专家提出:在小学数学中,不必区分数形结合和几何直观.这样的观点,笔者觉得也不无道理.当然,尽管有这样的观点,但并不是说几何直观就是数形结合的下位概念.笔者觉得,如果我们要将几何直观与“以形助数”作区别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抛开表面的相似,而去找到两者关键的区别.在笔者看来,几何直观的内涵最重要之处是“直接感知”(即徐利治先生所下定义中的用词).具体地说,数形结合的“以形助数”,的确是借助于“形”来分析“数”,但是,这个“形”需要我们相对规范地得出,解释的过程更是要借助于“形”的细节严谨地开展,是带有初步的演绎推理的成分(已类似于证明).而几何直观,也是在用“形”,但这个“形”,可以是眼睛见到的,可以是画出的,也可以是大脑想到的.更重要的是,它是要依托“形”直接地产生对数量关系及事物其他本质属性的感知,即“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6].直白地讲,几何直观是一种立足于“形”却带有思维跳跃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它是基于表象的、在人头脑中进行的“快捷推理”.如前文所举的分数大小比较的例子,当学生头脑中想到“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与平均分成五份中的一份相比”时,生活经验首先介入,然后支撑表象马上建立,于是“大于”的结果直接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明显与用图形来规范、严谨地进行说理是不一样的.因此,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虽有一定联系,却并非同一意义,这往往为很多人所混淆.也正因为站在这样的角度,笔者觉得,《标准》对几何直观的文字描述还不是最理想,至少是很难让人将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中的“以形助数”区别开来.当然,这也许是笔者理解不够造成的.三、几何直观与直观几何谈起几何直观,我们又不得不提及大家经常听到的另一个名词——直观几何.那么,几何直观和直观几何,这两者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在初中阶段都经历过这样的几何学习——从定义、公设、公理或已证的命题出发,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严密的推理,完成对某个命题的证明.这样的几何就是论证几何,或称之为证明几何.论证几何有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理性思维水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是一个典范,它为数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人除了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几何的学习中,如果能“从直观形象这一侧面”(希尔伯特语),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手段去认识图形、发现规律或解决问题,那么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发展,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有效培养.这种“通过图形进行观察,根据直观认识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相关问题,以这种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几何学叫直观几何”[7].在小学数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他们学习几何需要更多地从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比较,或通过动手操作,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并发展空间观念.举些例子来说明.例如,在学习两直线相交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对顶角(学生叫对角)相等的结论(图2).若学生有疑义,则可让他们借助工具来测量,那就一定会得 出这样的结论.再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拼到另一侧就可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图3),然后进行对比,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面积计算公式.这种以观察、操作等为手段得出结论的几何学习方法,就是直观几何.在小学中,无论是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还是求积的公式,基本上都是通过这样的直观方法得到的.(在欧氏几何中,这都是需要证明的)因此,“小学几何课程内容的性质实质上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8].也正是由于直观几何具有诸多的论证几何所不具备的教育价值,因此也产生了以“直观”为理念来设计几何课程的尝试,并收到显著效果,如俄罗斯的中学几何教材《直观几何》就是典范.从上可见,直观几何和几何直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直观几何是几何学的形态之一,也是一种几何学习的方法,而几何直观则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能力.当然,尽管概念、内涵不同,但它们之间却并非毫无关联.比如,经历直观几何的学习,必定能为几何直观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因为学生通过直观方式学习几何的过程,就一定是一个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几何直觉的过程.而这种不断增强的几何经验、直觉,就会积淀并转化为学生将来用几何直观能力解决问题时可调用的丰富资源.四、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对几何直观的论述,《标准》中还出现在课程总体目标中的“数学思考”部分——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这样的表述,在向我们传递着几何直观是一种能力的同时,更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句中出现的另一个熟悉的名词——空间观念.之所以要拿出它们两者来进行讨论,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空间观念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与几何图形紧密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稿的课标中,“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是作为空间观念的特征来描述的.而在《标准》中,这句话略作修改变成了几何直观的定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于是,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它们到底存在怎样的关联呢?先得说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可以看成是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在人脑中的表象(周玉仁语).在《标准》中,是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描述空间观念特征的.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经典理论认为,那就是在几何学习时多用经验、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手段.以这样的论述对比几何直观的概念,我们可以有两点认识:(1)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是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几何直观却并非是限于几何领域内的一个名词,它尽管是借助了几何,但却跳出了几何,适用到了更宽广的领域.(2)空间观念更多地体现为教学的结果,目标性特征比较明显,而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和能力,过程性特征更加凸显.也许正是两者具有这些差异,《标准》就从实验稿课标对空间观念的描述中剥离出一项,提升成为另一个核心的概念——几何直观.(当然,将两者作为两个能力目标区别看待,并不是新生事物,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早已这样提出)同时,我们不难想到,由于共同元素“几何”的存在,两者之间想要毫无瓜葛那也是不现实的.明显地,要清晰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宜借助图形,采用观察、想象等直观手段,但这样的过程中就已经蕴含了运用几何直观方法的元素.反之,在运用几何直观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观察、想象等手段也必定相伴而行,空间观念自然也在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因此,如果将它们两者做个比喻的话,是否有“同饮一江水,风情两相宜”的意境呢?五、题外话 尽管笔者以较长的篇幅谈了对几何直观的粗浅思考,但事实上,对于几何直观这个《标准》中新提的名词,笔者和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一样,除了文中谈及的几个话题之外,还有很多的不明之处、疑惑之处.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承载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内容具体有哪些?我们如何教学,才可以说是正确地展现了几何直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到底有哪些可借鉴的策略?再如,对于小学中的几何直观,《标准》只在第二学段提了一句“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在第二学段“学段目标”中的“数学思考”部分).而“感受”是一个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这是否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几何直观只需要感受即可?类似的疑问还有不少,但在我们见到的《标准》中,对这方面的阐述却很少,涉及小学阶段的具体论述和相应案例更是没有出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些解读材料,也更多地是在以中学的教学内容为例说事.这对小学教师的学习、实践而言,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此,笔者和教师们一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当一个新的名词(教学要求)提出来的时候,我们希望尽早见到权威部门对此作非常详尽的解读,而不是由一线教师自己作茫然的思考或资料的找寻. 。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直观教学探讨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直观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37d8a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a.png)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直观教学探讨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几何则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
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几何教学起到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几何的直观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学数学课程中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第一部分:几何直观理解的重要性几何直观是学生在学习几何过程中获得的对几何事物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几何直观理解在学生的几何知识应用、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几何直观,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几何概念,并能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二部分:几何直观教学的难点在中学几何教学中,存在许多学生对几何直观的理解困难。
首先,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主要以演绎推理为主,缺乏对学生几何直观的培养。
其次,几何问题的抽象性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挑战。
此外,几何知识的碎片化以及缺乏联系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理解。
第三部分:提高几何直观理解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理解,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来发现几何关系。
其次,教师应注重几何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几何直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几何软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探索本节将以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班级地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和平行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角度对应的边长关系。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几何直观。
第五部分:评估几何直观理解的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几何直观理解,我们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述测试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评估。
什么是几何直观——对几何直观的认识与思考(七)
![什么是几何直观——对几何直观的认识与思考(七)](https://img.taocdn.com/s3/m/1e9143d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0.png)
什么是几何直观——对几何直观的认识与思考(七)关于几何直观,课标在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描述了其定义,阐发了其价值与作用: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这段话是目前理解几何直观的最重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第92页—95页对几何直观的认识中指出:几何直观,顾名思义,所指有两点:一是几何,在这里几何是指图形;二是直观,这里的直观不仅仅是指直接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托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前看到的东西进行思考、想象,综合起来,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力。
用最通俗的话说几何直观,它不仅是看到了什么?而是通过看到的图形思考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直白点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也包括想图、画图、表达想法。
利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11年版课标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理解几何直观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几何直观指的是通过“几何”的手段,达到“直观”的目的,实现“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目标。
这里的“几何”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直观”的目的主要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因此,几何直观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几何直观所利用的“图形”主要是指点、线、面、体以及由以上四要素组成的其他几何图形,在小学阶段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等四边形、梯形、圆以及线段、直线、射线等。
几何直观所要描述和分析的问题,不仅可以是生活问题,而且可以是数学问题。
几何直观之我见
![几何直观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b95b23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5f.png)
91[2014.9]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增加的核心词汇。
我认为在教学中既要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培养他们自觉借助几何直观描述、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借助几何直观教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几点看法和大家共享。
一、用足直观促抽象执教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时,为使学生能形象地认识整时、大约几时、几时半,我准备了钟表模型,还让学生每人发了一个钟表学具。
课上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认出情境中的5时,这时我放手给学生:“认识了5时,你还知道几时?你能在手中的小钟表上拨出来吗?”展示交流是这样处理的:“大家看,这位同学拨的几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呢?”展示了几个后我让他们一一回去,然后问:“这些时刻都是整时,拨了这么多整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举起一片小手,将整时分针与时针的特点说完整。
借助实物直观演示的想法很好,可课堂效果为什么不如意呢?反复思考后,我觉得原因是对直观的运用不够,如果让学生抽象共性时让展示的几个同学同时举起整时的表盘,让学生充分观察后再归纳总结,那么就可以借助直观的生动表象以形成概念了。
二、数形结合想原因计算课上学生借助实物直观操作、图形直观表示后找到了算法后,这时数形结合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明确算理。
如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26+3,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他们会发现可以先算6+3=9,再算20+9=29。
这时教师引领学生深层思考:“你有什么疑问吗?”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3摆到6的下面?”“为什么先算6+3?”这样,在生生互动中借助直观的小棒就可让学生理解算理:6个1和3个1合起来……又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学生有用圆片分一分的,有先通分的……这时教师可用一句“为什么?”及时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利用圆片直观形象地理解二分之一与三分之一这两个分数单位不一样大,需要化成同分母分数变成一样的分数单位再相加。
对几何直观性的思考
![对几何直观性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ea022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对几何直观性的思考
几何直观性指的是通过抽象的视觉形式来表达概念。
它经常以几何图形或符号
形式出现,能帮助人们快速地理解其内在含义,譬如解题时画出的各种图形,普通人可以立即感受到图形表现的内容。
这种直接的、直观的思维形式,能让人们在最大程度上记住所表达的优秀观念,而无需深层思考。
几何直观性为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添加了一种活力,可以增加人们的理解能力,以及传达复杂的思想。
它能把各种抽象的概念推进至可视化的状态,大大减少了人们理解这些概念所需要的时间。
它可以说是解决各种抽象问题的“中介”,弥补语言描绘能力的缺陷,让人们更好地考虑并回顾概念。
几何直观性的灵活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无处不在,它能帮助人们更精确地表达相关概念,更快地吸收思维,并加深记忆,激发出新的创意思维。
它在表现未知科学概念、实现用户体验和理论研究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几何直观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探索未知,直观地呈现自己的情况,比如在日
常生活中,有了它,可以明确地观察周遭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的来说,几何直观性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它可以让人们在更快速、更高
效的情况下,体会到抽象的概念,推动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智慧与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对“几何直观”概念的几点辨析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顾志能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几何直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概念。
《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何直观”却并不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概念,这预示着,几何直观将成为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在这个时候,理解几何直观的含义,了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为此,笔者从自己的困惑出发,结合所看到的相关资料,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供老师们讨论。
一、几何直观的含义《标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着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也有过对几何直观的描述:“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
”[1]也有学者这么描述:“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
”[2]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有以下的认识:◆几何直观是一种运用图形认识事物的能力[3],或者说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种能力可外化成为一种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的方法,这种方法区别于其它方法的典型特征在于它是以几何图形为工具的——即“几何”两字的意义。
◆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不是运用几何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而是通过经验、观察、想象等途径,直观地感知问题的结果或方向——即“直观”两字的意义。
如三年级学生要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个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此时,学生如果能主动地采取画出(或想到)以下几何图形(图1)的方式,然后通过观察(或想象)图形的特点及联系,直观地解决问题,并理解了“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反而大”的原理。
学生如果具备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说学生有几何直观的能力。
二、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在理解几何直观意义的过程中,老师们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将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清晰地区别开来。
比如说,上文所举的分数大小比较时用几何图形来思考图1的例子,在以前,我们一直是视为这是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的典型。
而如今,这样的观念要调整,数形结合变成了几何直观,这就难免让人疑惑:数形结合与几何直观,区别到底在哪里?近期,在笔者参与的或了解到的一些以几何直观为话题的教研活动,都呈现出了一个共同之处:教师呈现的所谓几何直观的例子,都是以前所讲的数形结合的例子。
教师们更有这样的认识:几何直观,无非是数形结合的“同名词”,或者可能只是数形结合的“升级版”而已。
教师们对此的不解,甚至于表现为“用到了几何图形,就是体现了几何直观”这样的想法。
当然,笔者所言的这些教研活动,大多是很基层的,或许只是代表了部分一线普通教师的认识。
但是,这足以说明对数形结合与几何直观作出区分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它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可借助于“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或反过来运用“数”与“式”的描述来刻画“形”的特征。
[4]数形结合最基本的形式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
如小学数学中的分数应用题,我们运用画线段图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情况就可叫做“以形助数”。
而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来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或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这样的情况则可叫做“以数解形”。
“以形助数”,是在发挥“形”所具有的直观特点,来降低“数”的抽象度;而“以数解形”,则是在利用“数”的精确性,来准确刻画“形”,让“形”得以量化。
如此,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从而顺利、有效地解决问题。
[5]如果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数形结合的特点,它就好比是架设在“数”与“形”之间的一条双向通道,起着由此及彼、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几何直观。
从几何直观的概念可知,它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那么,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理解:几何直观就是用“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尽管这个“数学问题”可能并不仅仅是“数”,可以是“形”或者其它数学问题。
但不管怎样,如果与数形结合做个对比,那么它就只能算是一条由“形”出发的单向通道而已。
在小学数学中,因为“以数解形”的例子极少,所以就造成了老师们谈及数形结合时,都是举了单向的由“形”出发解决“数”的例子。
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数形结合的例子是“以形助数”,几何直观的例子也是“以形助数”,在小学中,两者所举的例子似乎是一样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曾有专家提出:在小学数学中,不必区分数形结合和几何直观。
这样的观点,笔者觉得也不无道理。
当然,尽管有这样的观点,但并不是说几何直观就是数形结合的下位概念。
笔者觉得,如果我们要将几何直观与“以形助数”作区别的话,那就必须要抛开表面的相似,而去找到两者关键的区别。
在笔者看来,几何直观的内涵最重要之处是“直接感知”(即徐利治先生所下定义中的用词)。
具体地说,数形结合的“以形助数”,的确是借助于“形”来分析“数”,但是,这个“形”需要我们相对规范地得出,解释的过程更是要借助于“形”的细节严谨地开展,是带有初步的演绎推理的成分(已类似于证明)。
而几何直观,也是在用“形”,但这个“形”,可以是眼睛见到的,可以是画出的,也可以是大脑想到的。
更重要的是,它是要依托“形”直接地产生对数量关系及事物其它本质属性的感知,即“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
[6]”直白地讲,几何直观是一种立足于“形”却带有思维跳跃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它是基于表象的、在人头脑中进行的“快捷推理”。
如前文所举的分数大小比较的例子,当学生头脑中想到“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与平均分成五份中的一份相比”,这时,生活经验首先介入,然后支撑表象马上建立,于是“41大于51”的结果直接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
这明显与用图形来规范严谨地进行说理是不一样的。
因此,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虽有一定联系,却并非同一意义,这往往为很多人所混淆。
也正因为站在这样的角度,笔者觉得,《标准》对几何直观的文字描述还不是最理想,至少是很难让人将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中的“以形助数”区别开来。
当然,这也许是笔者理解不够造成的。
三、几何直观与直观几何谈起几何直观,我们又不得不提及大家经常听到的另一个名词——直观几何。
那么,几何直观和直观几何,这两者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在初中阶段都经历过这样的几何学习——从定义、公设、公理或已证的命题出发,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严密的推理,完成对某个命题的证明。
这样的几何就是论证几何,或称之为证明几何。
论证几何有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理性思维水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是一个典范,它为数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人除了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形象思维能力。
而在几何的学习中,如果能“从直观形象这一侧面”(希尔伯特语),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手段去认识图形、发现规律或解决问题,那么,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发展,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这种“通过图形进行观察,根据直观认识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相关问题,以这种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几何学叫直观几何。
[7]”在小学数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他们学习几何需要更多地从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比较,或通过动手操作,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并发展空间观念。
举些例子来说明:如,在学习两直线相交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他们就会得出对顶角(学生叫对角)相等的结论(图2)。
倘若学生有疑义,则可让他们借助工具来测量,那就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再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拼到另一侧就可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图3),然后进行对比,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以观察、操作等为手段得出结论的几何学习方法,就是直观几何。
在小学中,无论是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还是求积的公式,基本上都是通过这样的直观方法得到的。
(在欧氏几何中,这都是需要证明的)因此,“小学几何课程内容的性质实质上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
[8]”也正是因为直观几何具有诸多的论证几何所不具备的教育价值,因此,也产生了以“直观”为理念来设计几何课程的尝试,并收到显着效果,如俄罗斯的中图2图3学几何教材《直观几何》就是典范。
从上可见,直观几何和几何直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直观几何是一种几何学习的方法,而几何直观则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能力。
当然,尽管概念涵义不同,但它们之间却并非毫无关联。
比如,经历直观几何的学习,必定能为几何直观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因为学生通过直观方式学习几何的过程,就一定是一个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几何直觉的过程。
而这种不断增强的几何经验、直觉,就会积淀并转化为学生将来用几何直观方法解决问题时可调用的丰富资源。
四、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对几何直观的论述,《标准》中还出现在课程总体目标中的“数学思考”部分——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这样的表述,在向我们传递着几何直观是一种能力的同时,更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句中出现的另一个熟悉的名词——空间观念。
之所以要拿出它们两者来进行讨论,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空间观念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与几何图形紧密相关的。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稿的课标中,“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是作为空间观念的特征来描述的。
而在《标准》中,这句话略作修改竟变成了几何直观的定义——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于是,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它们到底存在怎样的关联呢?先得说空间观念。
所谓空间观念,可以看成是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在人脑中的表象(周玉仁语)。
在《标准》中,是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描述空间观念特征的。
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经典理论认为,那就是在几何学习时多用经验、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手段。
以这样的论述对比几何直观的概念,我们可以有两点认识:一,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领域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是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