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018 CPEDC 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目录一、方案设计综合组 (1)1区块概况 (1)2地质特征 (3)2.1地层分层 (3)2.2构造特征 (5)2.3地质分层 (6)2.4砂体分布特征与储层有效厚度 (6)2.5粘土矿物分布与胶结情况 (6)2.6油藏类型 (7)2.7油水分布特征 (7)3实验室或现场资料 (8)3.1储层四性关系 (8)3.2储层流体性质 (11)3.3地层水性质 (11)3.4PVT 数据 (11)3.5相渗数据 (12)3.6测井数据 (12)3.7试油数据 (12)3.8油藏温度与压力 (12)3.9试井资料 (14)3.10测斜资料 (14)3.11录井及静态资料 (14)3.12微裂缝监测资料 (14)3.13地层敏感性评价数据 (15)二、方案设计单项组 (16)1油藏工程单项组 (16)2钻井工程单项组 (16)3采油工程单项组 (17)4地面工程单项组 (18)一、方案设计综合组1区块概况现有XXX 油田某区块,W1-W8 为8 口生产井,已经投入生产多年(井史数据见附表1),目前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
W9、W10 为评价井。
W1-W8中,仅W7 曾经进行过强化注水。
10 口井井位大地坐标见表 1-1,井位分布见图 1-1。
表1-1 W1-W10 井位大地坐标W2 11023419 1008309W3 11023332 1008646W4 11023227 1009067W5 11023277 1007249W6 11023080 1008020W7 11022880 1008798W8 11022825 1009439W9 11022826 1010300W10 11023257 1010200图 1-1 XXX 油田某区块井位分布图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主要地貌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海拔高度在 131.77m-141.93m。
境内无山岭、丘陵和河流,而多自然泡泊,排水不畅。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油藏工程设计单项)汇总

13042011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方案设计类单项组油(气)藏工程单位名称: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_团队名称:_______ _ xxx _ __队长姓名:_______ xxx _______联系方式: 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 2013 年 4月 6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报告是在A区块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经济上、技术上合理的开发方案。
首先,我们明确了工区内目的油层的构造特征和油藏特征。
通过油层对比,将油藏进行分层:P1层,P2层两油层及中间隔层。
使用赛题中已给的测井资料,物性分析化验分析资料对P1层和P2层进行了地层对比,区分出渗透率,孔隙度的差别。
从储层的油气水,压力和温度系统的分析中计算出了压力系统的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及压力梯度。
通过流体性质分析确定地下原油,天然气及地层水的各项性质,储层的敏感性对于储层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考虑条件,给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对区块地质有明确认识后,我们用容积法计算了A区块的地质储量,由于区块的上下层地层系数差别较大,水平方向渗透率及孔隙度分布亦不均,所以采用加权平均求取其各项参数。
在地质建模方面,采用了使用surfer 软件对储层进行构造建模和网格划分。
主要是利用测井数据和油藏属性等值线图。
赋予构造模型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利用软件对储量进行了拟合,最终储量计算值取两种算法的平均值较为妥当。
最后,针对该区块特征,稠油油藏的开发条件的研究及国内外类似油藏的开发先例,提出了开发整体思路,最终选择了前期蒸汽吞吐,后期注热水的开采方式。
在规定了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产量原则的指导下,确定最佳井网密度;通过比较不同注采井网下的结果,确定了最优的井网类型、方向等。
井网确定后,讨论了油藏开发程序,最终提出了满足稠油开发的经济性,采油条件、累积产油相对最多的开发方案。
)目录第1章区域地质特征 (1)1.1 区域地质概况 (1)1.1.1 地理位置 (1)1.1.2 自然地理 (1)1.2地层层序 (1)1.3 区块勘探开发历程 (2)第2章油藏地质特征 (3)2.1 构造特征 (3)2.2 储层特征 (4)2.2.1储层地质特征 (4)2.2.2 储层物性 (8)2.2.3 储层渗流特征 (9)2.3 油藏类型 (17)2.3.1 压力系统 (17)2.3.2温度系统 (19)2.3.3流体性质与分布特征 (20)2.4地质储量 (24)第3章油藏地质建模 (26)3.1地质建模概述 (26)3.2确定模型范围和网格数量 (26)3.3建立构造及地层模型 (27)3.4 建立储层物性模型 (30)3.4.1建立模型 (30)3.4.2模型分析 (33)3.5储量拟合 (34)第4章油藏工程方案 (35)4.1开发原则 (35)4.2开发方式 (35)4.2.1开发方式论证 (35)4.2.2注入方式的选择 (36)4.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36)4.3.1开发层系 (36)4.3.2井网井距 (38)4.4 蒸汽吞吐 (41)4.4.1 选择注采参数 (41)4.4.2蒸汽吞吐采收率预测 (46)4.5水驱 (46)4.5.1开发井的生产与注入能力 (46)4.5.2注采系统 (49)4.6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52)第5章方案比较 (55)5.1开发方案部署 (55)5.2方案优选及评价 (55)第6章方案实施要求及建议 (58)6.1 钻井要求 (58)6.2建议 (58)参考文献 (59)附表(1) (60)附表(2) (62)第1章区域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概况1.1.1 地理位置A区块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县,工区15公里外有发电厂,25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气田开发工程剖析

四、文件编制及设计要点
(一)总论
应用精炼语言表达确定的方案,采用开发工程的总体情况、设计要点、结论性意 见及建议。
(二)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1、编制依据: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方案设计类作品要求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2、环境条件:包括水文气象条件,即水深,风、浪、流和水位等1、5、10、25、50、100年重现期
统、供热系统、化学剂注入系统、燃料油系统、火炬系统
4、燃料和热平衡计算:根据井流组分、操作工况进行典型年份工艺系统的物料和热平衡计
算。
5、主要设备选型:根据物料、热平衡和操作工况确定主要工艺设备型号,根据公用系统计算确
定主要设备规格。
6、附图及附表:工艺及公用系统流程图、设备清单
包括水下、水面(平台、FPSO、FSO、SPAR……)及陆上终端
综合组:油藏和采油气工程结果
A油田3井原油性质
水温参数
环境参数
二、基础资料分析
全年风玫瑰
全年波浪玫瑰图
全年海流玫瑰图(表层)
二、基础资料分析
缺少参数:
(1)外输压力要求:需根据生产方式、输送距离、不同压力等级的投资等综合分析确定
(2)产品质量指标(油、气、水):查找标准和海上油田资料确定
(3)析蜡点:根据蜡含量,选取经验公式确定
设计目的:将油田所产油气进行集中并处理,安全输送至海岸处终端 接收站(距开发区块 120 海里)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外输。
基本任务:根据本区块海洋环境因素、井口部署方案、井口产出液产 量及特征,进行集输工程系统设计。
主要任务:集输工艺整体流程设计、集输管网布局、海底管道设计、 油气处理工艺设计、港口接收站设计,以及配套的污水处理、SCADA系统、 消防安全、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和各种用途站场整体优化布局 设计等。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藏工程设计必备

第2章油田地质1.1概况1.1.1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A 区块位于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M 县,工区地表为草原戈壁,地面较平坦,植被稀少,地面海拔 70m~270m;区块内地下水埋藏较深,浅层无地下水分布。
工区温差悬殊,夏季干热,最高气温可达 40℃以上;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小于 200mm,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工区 15 公里外有发电厂,25 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1.2区域地质1.2.1区域构造位置A区块俯瞰呈三角形,两边为断层边界,一边存在边水,储层向东南方向下倾,倾角5.8°,层内存在夹层。
区块顶部构造图如图1-1所示,剖面图如图1-2所示。
图2.1 A断块顶面构造图图2.2 A断块油藏剖面图1.3 基础资料简况1.3.1 钻井资料(1)本区已有三口探井,无评价井。
(2)本区三口探井进尺分别如下:D1井累计进尺1440米,D2井累计进尺1415米,D3井累计进尺1330米,三口井累计进尺4285米,取芯情况不明。
1.3.2 测井资料该区块目前给出了三口探井的资料,其中只有D1井有测井资料。
(1)本次对区内D1井进行了CAL(井径)测井、DEN密度测井、DT(声波时差)测井、GR(伽马)测井、Rd(深侧向)、Rs(浅侧向)共6项测井数据(2)环境校正和标准化本次数据已进行前期处理,不再进行赘述。
(3)探井基础数据及部分测井解释结果如下表1-1所示。
表2.1 探井基础数据井名井别X 坐标Y坐标地面海拔m 补心高m补心海拔m完钻深度mD1 直井21431188.68 4571957.30 264.5 4.5 269 1440 D2 直井21431787.42 4571574.73 191.4 4.6 196 1415D3 直井21431206.29 4570742.88 78.1 2.7 80.8 1330表2.2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1)小层名称井底横坐标井底纵坐标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 D1井P1 21431188.684571957.3013871410.5P2 21431188.684571957.301413.91423.9D2井P1-1 21431787.424571574.731360.61371.6P1-2 21431787.424571574.731373.81384.6P2 21431787.424571574.731386.91396.9D3井P1 21431206.294570742.881288.81308.9P2 21431206.294570742.881312.31322.4表2.3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2)小层名称有效厚度m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10-3μm3平均含油饱和度%D1井P1 21.5 22.7 1570.3 73.2 P2 8.6 21.2 720.2 58.0 D2井P1-1 9.4 22.4 1340.6 71.5 P1-2 9.7 22.3 1270.8 68.7P2 8.1 20.8 580.7 58.4 D3井P1 20.1 21.6 880.9 63.1 P2 4.7 20.1 400.8 53.2 平均21.6 966.3 63.7 (4)测井系列统计表如下:表2.4测井系列统计表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CAL GR DEN DT Rd Rs表2.5 测井系列解释表(1)GR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有效厚度mP113871410.521.548.23-71.52 P21413.91423.98.656.74-86.07表2.6 测井系列解释表(2)CAL DT DEN Rs Rd9.28-10.82 84.58-110.03 2.42-2.67 6.38-20.23 6.94-24.758.96-9.41 95.97-111.15 2.27-2.48 6.72-25.96 8.43-30.68 1.3.3 分析化验资料本次分析取样共进行了岩心常规分析,储层敏感性分析,储层流体分析三个大项,分析项目表如下:表2.7 分析及取样项目表分析项目地区井号检测项目送检数目岩心常规分析A断块D3井岩性描述25孔隙度/%水平渗透率/10-3μm2垂直渗透率/10-3μm2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碳酸盐含量/%岩石密度/g/cm34储层敏感性分析A断块D3井覆压下岩石孔渗检测储层盐敏性评价储层水速敏评价水敏感性评价酸、碱敏感性评价未知储层流体分析A断块未知油藏原油及天然气性质分析地层水分析该区块尚未正式投入开发,仅对D1井P1层以及D2井P2层进行了试油,试油期间通过自喷及直接泵抽采油。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大赛作品(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可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和《钻井手册》(上下册)。
大赛赛题咨询邮箱:npedc@
基础数据如下:
1.地面概况资料
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1.2 油田地理位置图
2.地质静态资料
2.1 区域地质概况与油藏地质特征
2.2 MM断块Es33①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图
2.3 MM断块M1-M3井剖面图
2.4 MM断块Es33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5 MM断块Es33①渗透率等值线图
2.6 MM断块Es33①孔隙度等值线图
2.7 MM断块Es33①砂厚等值线图
2.8 MM断块M1-M2-M3井油层对比图
2.9 M1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0 M2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1 M1-M2-M3测井解释成果表
2.12 M1-M2-M3井分层数据表
2.13 M1-M2井压力预测数据
2.14 M1-M2井岩性及分层数据
3.实验室资料
3.1 M1井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3.2 M1井泥页层物理化学性能
3.3 M2井五敏实验数据
3.4 M2井岩心相渗曲线
3.5含油污水检测数据
4.生产动态资料
4.1 M1-M2井压裂施工曲线
4.2 M1-M2试油、试采数据表
4.3 M1-M2生产数据表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1年4月11日附件:(由于同一时间下载量过大影响下载质量,已更换存放地址)下载方法:点击-->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数据包<--,进入下载页面。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选手围绕方案设计类赛题的主题——深水油气开发,对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HSE、经济评价等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比如软件的编制、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等,选手需完成作品申报说明书并附相关的设计图纸或软件程序等,详见《2016 CPEDC 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以下题目供选手参考。
选手也可自行拟定作品主题,但内容必须与深水油气开发相关或者适用于深水油气的开发。
参考题目如下:
1. 深水浅部地质灾害预测技术
2.深水油气开采中相态变化分析
3.深水油气田开发井网设计
4.深水钻井水平井工艺设计
5. 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技术
6. 深水浅部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7.基于深水钻井井壁稳定性的钻井液技术
8. 深水自动井位优化技术
9. 深海油气田开发增产工艺
10. 海洋平台模块规划
11. 海底采油树装置设计
12. 海洋集输管道段塞流预测及防治
13. 深水海底多相流分离技术
14.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
15. 深水集输管网经济性、可靠性及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
2016年3月7日。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doc 68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团队编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6年4月14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是在调研与学习相关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油气油气集输工程》、《Safety Regulations for FPSU》等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中的相关要求,针对目标区块设计工程方案进行的综合性优化与设计。
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根据大赛给出的基础数据以及查阅相关规范,设计了多套方案,后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比选,最终选择了一种海底井网部署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用 AutoCAD软件对井网进行综合部署;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3软件对海底汇管位置进行最优计算以及产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用PIPEASE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整套海底油气田设计方案中管道系统进行了管网仿真,包括管道在不同管径、壁厚、海管埋地深度、保温层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进行了综合模拟,最后优选出一套最佳方案。
此外,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数据,选取FPSO作为海洋油气田的主要集输处理中心,并对FPSO进行了初步设计,对处理站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分别进行了分离器、压缩机组、脱酸装置、脱水装置的设计计算,选出适合方案设计的设备。
本设计还对整个油气田的自控系统、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及消防、供热和暖通、生产维修工程、安全、节能节水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油气田开发设计方案。
目录作品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一、方案设计类综合组1 区块概况本次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工区面积约5.5km2,东西宽约1858m,南北长约2980m。
构造区距离最近港口油库为120海里,区域水深1350~1525m,区域地形示意图见图1-1,区块海域等高线示意图见图1-2,工区边界坐标详见表1-1。
图1-1 海区地形示意图1.2.1 水温海区表层及近底层水温参数可参见表1-2。
表1-2 水温参数位置水温(℃)最高最低表层水温29.0 17.0 近底层水温(1500m深度) 3.5 2.01.2.2 波浪图1-5 全年海流玫瑰图(表层)1.3 施工设计参数表1-3 水文气象设计参数(台风条件)要素 单位重现期(年)110100200500 10003秒钟阵风风速 38.2 54.2 67.7 73.1 76.4 79.3 5秒钟阵风风速 36.4 52.8 66.1 71.3 74.4 78.2 1分钟平均风速32.1 45.5 56.9 61.8 64.3 68.4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联合分布曲线见图1-6;该海区推荐内波流设计参数见表1-4。
表1-4 工程海域内波流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包含背景流)海水深度(m)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向西为正)(cm/s)0 10515 13048h <2.5 55.7 74.1 83.3 95.9 97.1 95.2 93.1 91.8 88.1 61.8 39.8 33.1<3.5 88.1 94.2 96.6 98.7 99.2 98.8 96.8 96.3 94.6 83.5 71.1 71.072h <1.5 12.5 24.4 34.7 54.6 69.9 59.7 60.6 66.5 58.2 21.8 9.1 5.1<2.5 48.1 69.2 79.1 94.9 96.2 93.9 90.9 89.3 84.9 54.8 32.8 25.5<3.5 84.4 92.7 95.6 98.4 99.0 98.5 95.4 95.0 93.0 79.4 65.0 64.32 地质背景2.1 地层概况A油田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层系包括:第四系A组,新近系B1组、B2组,古近系C1组、C2组(图2-1)。
202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报告范文

202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报告范文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材料之六采油工程设计本次采油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有杆泵抽油生产系统设计1.1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泵、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ph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
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ph1.0MPa。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pwf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pn,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pz,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ph。
(1)设计内容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
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
抽油机不变,为己知。
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泵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混合物:油、气、水比重,饱和压力生产数据:含水率,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曲线。
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数及IPR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
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顶端压力仍为套压。
从动液面到吸入口为纯油柱段,可以将这一段分为许多小段,采用迭代压力方法可求出每小段油的密度,最后求出吸口处的压力。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2 构造特征 本区块为西北倾向东南的单斜构造,顺下倾方向地层逐渐变陡, 地层倾角为 3° ~ 30° ,整体上构造形态比较简单,内部断层不发育。 该区断裂构造特征: 区块北部发育一组 NEE-SWW 走向的断裂构造,断层性质为逆 断层,断层面倾向为北北西,倾角自上而下由 70° 变为 20° ,垂直断 距为 300m~600m, 属于沉积同生断裂, 最高断开层位为侏罗系上统,
均值
<8
8 ~ 10 <0.5
1.5 ~ 30 0.5 ~ 15
5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其中 I 类储集层以砂砾岩为主,砾石成分比较复杂,颗粒分选中 等~差。矿物组成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斜长石次之,云母片常见; II 类储集层呈现中高孔中渗特征,颗粒分选差,溶蚀孔比较发育,粒 间分布有较高含量的杂基,孔隙中分布有较多的云母。 2.4.2 粘土矿物分布特征与胶结情况 该区储层填隙物成分主要有泥级的陆源碎屑、粉砂岩、粘土矿物 以及碳酸盐矿物(方解石、菱铁矿),此外还有少量的水黑云母等。 对该区块及其邻近两区块的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见表 2-4。该区岩屑表 面蒙脱石化,杂基向片—絮状伊蒙混层转化,对渗透率影响较小。
图 1-2 XX 油田某区块已建管线示意图
2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 地质特征 2.1 层序地层特征 本区钻遇地层主要为三叠系 XX 组地层, 三叠系 XX 组地层从上 到下主要分为 A 和 B 两个砂层组, 具体的层序地层分层结果如表 2-1 所示。
表 2-1 XX 油田某区块层序地层分层表
图 1-1 XX 油田某区块井位分布图
该区块地面海拔 260m ~ 275m, 地表平坦, 为较松软碱土层覆盖。 气候干燥、 多风, 温差较大, 寒潮发生频率较高。 年平均气温为 9.2℃, 历年气温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温度最高可达 43℃,最低可达-38℃。 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防烈度为 7 度远震。 该区附近分布有公路,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均覆盖该地区,通讯 发达。管线接入点与 W8 井的相对位置见图 1-2。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13所参赛高校试题

1、截止阀有哪些常见的故障?答:截止阀常见故障有:阀门关不严;阀门打不开或关不上;填料或垫子密封部分渗漏等。
2、什么叫凝点?答: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盛于试管的试油冷却,并倾斜45°,经过一分钟后,油面不再移动的最高温度叫凝点。
测定意义:①凝点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估计石蜡含量指标;②用于表示轻柴油牌号;③作为贮运保管时的质量检查项目之一。
3、原苏联科学院院士尼基丁何时提出水合物的笼型结构?答:原苏联科学院院士尼基丁于1936年首次提出。
4、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答:充足的气源、适当的温压条件和地质构造环境是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
5、1950年,新中国与外国公司签订的第一个石油合资企业叫什么?答:中国和苏联政府签订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
6、离心泵按照叶轮结构分为哪三类?答:按叶轮结构分为:开式叶轮泵、半开式叶轮泵、闭式叶轮泵;7、离心泵盘不动车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1)泵体内存油凝固;(2)泵出口有压力;(3)部件损坏;(4)轴变形。
8、泵的作用是什么?答: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能量,使液体的流速和压力增加。
9、立式金属罐中按顶部结构分为哪几类?答:立式金属罐中按顶部结构分为衍架罐、无力矩罐、拱顶罐、球形罐、浮顶罐等;10、为什么离心泵开泵前,泵体必须充满液体?答:由于离心泵叶轮空转时.对空气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不足以将空气排出,那么泵体的压力便不会降到大气压下。
因此.也就不能将处于1大气压的液体吸入,所以,离心泵在开泵前必须先给泵体内装满液体,否则泵就不能正常运转。
11、设备操作中的“四懂”是什么?答:四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
12、在泵的出口管线上装单向阀的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防止因某种原因停泵后,出口阀来不及关.液体倒流,引起转于反转,造成转子上的螺母等零件松动、脱落。
13、管件中伸缩器的作用是什么?答文:其作用是当温度变化时,使油管有一定限度的伸缩性,防止油管由于温度的变化而断裂。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

团队编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方案设计类单项组(钻完井工程)完成日期 2013 年 4 月 7 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目录第1章地质概况 (1)1.1自然地理情况 (1)1.1.1 油田地理位置 (1)1.1.2 区域地质情况 (1)1.2构造特征 (1)1.2.1 构造地质特征 (1)1.2.2 地层特征 (2)1.3储层地质特征 (2)1.3.1产层描述 (2)1.3.2物性分析 (4)1.3.3储层流体物性分析 (4)1.4地层分布对比分析 (4)1.5D1井压力预测 (5)1.6D1井试油试采分析 (7)1.7钻井数据 (7)1.7.1井号 (7)1.7.2坐标 (7)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9)2.1井身结构设计依据 (9)2.2设计原则 (9)2.3设计步骤 (9)2.3.1压力预测分析 (9)2.3.2设计系数及取值范围 (10)2.3.4 井身结构设计 (11)2.3.5 井身结构设计图 (11)2.3.6井身结构设计说明 (12)第3章水平井设计 (13)3.1P1井轨道设计 (13)3.1.1设计依据 (13)3.1.2设计原则 (13)3.1.3 具体设计步骤 (13)3.1.4 基础数据 (13)3.1.5井身剖面设计参数 (14)3.1.6 井眼轨迹控制 (16)3.1.7 井眼轨迹控制主要措施 (17)第4章固井工程设计 (20)4.1基础数据 (20)4.2套管柱设计 (20)4.2.1 设计原则 (20)4.2.2 设计方法 (20)4.2.3 设计结果 (21)4.3套管柱强度校核步骤 (22)4.4水泥及注水泥浆设计 (22)4.4.1注水泥工艺 (22)4.4.3水泥浆设计 (23)第5章钻柱设计 (27)5.1钻具组合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27)5.2钻柱设计 (27)5.2.1一开组合 (28)5.2.2二开组合(直井段) (28)5.2.3二开组合(增斜段) (29)5.3钻柱组合强度设计 (30)第6章钻机选择 (32)6.1钻井设备选取依据 (32)6.2钻井设备选取原则 (32)第7章机械破碎参数设计 (35)7.1钻头选型 (35)7.1.1 钻头选型依据 (35)7.1.2 钻头选型设计 (36)7.2钻压、钻速的优选 (37)7.2.1 钻压、转速确定的一般原则 (37)7.2.2 采用最优关系方程确定钻压、转速 (37)第8章钻井液设计 (39)8.1钻井中对钻井液设计重点提示 (39)8.1.1钻井液对钻井工程的要求 (39)8.2设计原则 (39)8.3钻井液体系选择和密度设计 (39)8.4钻井液性能要求 (40)8.5钻井液基本配方 (41)8.6固控设备及使用要求 (42)8.7钻井液资料录取要求 (42)8.8钻井液测试仪器配套要求 (43)8.9钻井液地面管理要求 (43)第9章水力参数设计 (45)9.1钻头水力参数设计原则 (45)第10章油气井压力控制 (46)10.1油气井控制的原则和依据 (46)10.2各次开钻井口装置 (46)10.2.1 一开井口装置 (46)10.2.2 二开井口装置 (47)10.3井控管汇 (47)10.4试压要求 (48)10.4.1井控装置试压 (48)10.4.2套管试压 (49)10.5井控要求 (49)10.5.1井控设备安装要求: (49)10.5.2井控其它要求: (49)10.5.3中途测试与测井井控要求 (50)10.6油气井控制的主要措施 (51)第11章钻井复杂情况及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52)11.1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52)11.1.1 防卡技术措施 (52)11.2井塌 (53)11.2.1 防塌技术措施 (53)11.2.2 井塌处理措施 (53)11.3井漏 (53)11.3.1 防漏技术措施 (54)11.3.2 堵漏技术措施 (55)11.4井涌、井喷的预防与处理 (55)11.4.1 防井涌、井喷技术措施 (55)11.5井场防火技术措施 (57)第12章完井设计 (58)12.1完井方式的优选 (58)12.2割缝衬管完井适用的地质条件 (58)12.3割缝衬管缝眼的功能 (59)12.4割缝衬管的技术参数 (59)12.4.1缝眼的形状 (59)12.4.2缝口的宽度 (59)12.4.3缝眼的排列形式 (60)12.4.4 割缝衬管的尺寸 (60)12.4.5缝眼的长度 (61)12.4.6缝眼的数量 (61)12.5完井井口装置与储层保护技术 (61)12.5.1完井井口装置 (61)第13章钻前工程和HSE管理 (63)13.1钻前及安装工程 (63)13.2HSE管理 (63)13.2.1 健康管理要求 (64)13.2.2 安全管理要求 (64)13.2.2.1安全标志牌的要求(位置、标识等) (64)13.2.2.2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管理 (64)13.2.2.3井场灭火器材和防火安全要求 (64)13.2.2.4井场动火安全要求 (64)13.2.2.5井喷预防和应急措施 (64)13.2.3 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1认真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 (65)13.2.3.2钻前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3钻井作业期间环境管理要求 (65)13.2.3.4钻井作业完成后环境管理要求 (65)第14章钻井周期计划 (66)14.1机械钻速预测 (66)14.2钻井进度计划 (66)第15章钻井成本计划 (67)15.1钻井成本计划 (67)第16章钻井技术经济指标 (68)附表 (69)附表1井身结构具体设计步骤 (69)附表2水平井具体设计步骤 (71)附表3套管柱强度校核步骤 (74)附表4水力参数设计 (77)参考文献 (79)第1章地质概况1.1 自然地理情况1.1.1 油田地理位置A 区块位于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 县,工区地表为草原戈壁,地面较平坦,植被稀少,地面海拔 70m~270m;工区 15公里外有发电厂,25 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地面工程单项组东舟工程》说课材料

团队编号:_15225104_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地面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5 年 4 月16 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参赛作品是针对区块I的43处页岩气藏做出的地面工程开发方案设计。
根据给定页岩气藏当地环境、井网部署方案、页岩气井的产气、产水等特征,本次地面工程设计主要涵盖气田集气管网工程、气田集气增压站场工程及相关专业设计。
其中,相关专业设计主要包括页岩气藏集输管网、集气增压站、污水处理、SCADA系统、消防安全、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
本次设计的重点为集气管网工程设计。
在气田集气管网工程中,总体方面官网由1根集气干线,7根集气支线,43根采气管线构成。
此种建设方式能提高集气站效率,简化管网,降低投资。
针对所提供的原料气及外输气品质要求,简要地设计集气增压站得流程,并涵盖过滤分离、三甘醇脱水、脱碳等主要净化措施。
地面工程单项组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本页岩气藏当地环境、井网部署方案、页岩气井的产气、产水特征,进行页岩气地面工程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设计概况 (1)1.2设计原则 (1)1.3遵循的标准规范 (1)1.4研究范围 (2)第二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自然条件 (3)2.2.1地形地貌 (3)2.2.2气象 (3)2.3社会条件 (3)2.3.1 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交通 (3)2.3.2 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3)第三章页岩气气况与试采情况 (4)3.1页岩气储量 (4)3.2气井主要概况 (4)3.3页岩气气体概况 (4)第四章气田集输工程 (6)4.1设计规模 (6)4.2方案概况 (6)4.2.1星形管网布局 (6)4.2.2官网总长计算 (7)4.2.3分级计量站和中央集气站位置的确定 (9)4.3集输工艺 (9)4.3.1除砂工艺 (10)4.3.2天然气水合物 (10)4.3.3气液分离工艺 (11)4.4集输管线设计 (13)4.4.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密度和动力粘度 (14)4.4.2管径计算 (14)4.4.3水力计算 (19)4.4.4管道压降计算 (19)4.5集输系统的站场布局 (20)4.5.1布局原则 (21)4.5.2场站布局概况 (22)第五章计量站 (23)5.1设站原则 (23)5.2计量特点 (23)5.3计量工艺 (23)5.4计量设备 (25)5.5降噪处理 (26)第六章处理工艺 (27)6.1处理工艺概况 (27)6.2页岩气脱硫脱碳 (27)6.2.1工艺选择原则 (27)6.2.2气井含量分析 (27)6.2.3工艺流程图 (28)6.2.4脱酸工艺流程 (28)6.3页岩气脱水 (28)6.3.1工艺选择原则 (28)6.3.2脱水工艺的选择 (29)6.3.3工艺流程图 (30)6.3.4脱水工艺流程 (30)6.4天然气凝液回收 (30)第七章污水处理 (31)7.1污水处理的原则 (31)7.2页岩气污水特点 (31)7.3处理方法 (31)7.4处理工艺 (32)第八章管线工程 (34)8.1选线原则 (34)8.2本区地理条件 (34)8.3地区等级划分 (34)8.4敷设方案设计 (35)8.5线路构筑物 (36)8.6辅助标志 (36)第九章管道防腐 (38)9.1防腐层要求 (38)9.2管内防腐设计 (38)9.3管外防腐设计 (39)9.4电化学防腐 (39)第十章站场工程 (41)10.1自动控制 (41)10.1.1基本要求 (41)10.1.2仪表选型 (41)10.1.3计算机控制系统 (41)10.2通信 (43)10.2.1设计原则 (43)10.2.2设计方案 (43)10.3电力 (43)10.3.1电力负荷等级划分 (43)10.3.2现状及方案 (44)10.3.3供电工程 (45)10.3.4辅助及安全措施 (45)10.4水资源及消防 (45)10.4.1给水方案 (45)10.4.2排水方案 (45)10.4.3消防 (46)参考文献 (47)附录 (48)附录A (48)附录B (50)附录C (54)附录D (57)第一章总论1.1设计概况简介页岩I区块的开发,包括对计量、集输、加工等一系列方案的设计,给出总体方案布局,根据地面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站场开发。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CATALOGUE目录•作品概述•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团队协作与贡献•总结与展望作品主题和目标本类作品的主题为“创新石油工程设计,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目标作品的目标是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石油工程设计方案,以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实际需求,同时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升级。
作品应体现技术创新性,如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方法或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工程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创新作品应注重应用创新性,如针对特定场景或需求,提出定制化的设计方案或解决方案,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应用创新作品鼓励跨学科创新,如结合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石油工程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跨学科创新作品应考虑经济实用性,即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经济实用性作品应具有社会实用性,即能够解决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用性作品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即设计方案应易于实施和操作,同时能够在类似工程或场景中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创新引领需求导向绿色环保安全可靠01020304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参赛者提出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
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深入剖析石油工程设计领域的实际问题,明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问题分析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初步筛选。
方案构思对筛选出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分析针对可行性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方案优化详细阐述设计方案的理念、步骤、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为评审专家提供全面了解方案内容的途径。
第六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一等奖作品

方案设计类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
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简介
本作品根据已有的设计基础资料,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比选了两种不同模式的 开发方案,最后确定了水下生产系统+FPSO 的全海独立式开发模式。在此模式的 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下生产系统、FPSO 平台和陆地终端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的 设计内容如下: (1)完成了水下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的设计,并结合 VB 和 C 语言开发了基于 遗传算法的可视化海底管网优化布局软件,对海底管网进行了布局。结合 PipeSim 和 OLGA 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管道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管段段塞流、 水合物形成、结蜡以及清管等工况,同时对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2)结合本区块海域和油田特点,分析了不同船型 FPSO 的适应性,确定了 采用圆形 FPSO+多点系泊系统的平台方案以减少建设投资,根据油田产量确定了 FPSO 的吨位、舱容、卸油周期等关键参数,对平台甲板和舱室进行了优化布置。 同时利用 HYSYS 软件对油气处理工艺模块进行了设计,绘制了包括油气处理、污 水处理、燃料气系统、开闭排系统、火炬系统、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在内的工艺流程 图, 并对其中一些关键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 最后对 FPSO 的包括系泊系统在内的 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行了工艺设计。 (3)根据穿梭油轮的装载量和卸油周期,计算了陆地终端的库容,在此基础 上对油罐、油库总图布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对配套辅助生产系统进 行了设计。 (4)针对 FPSO 和陆地终端分别进行了 HSE 风险评估,分析了在生产运营期 间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和环境影响, 结合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对应的预防和处理 措施,以此作为本油田 HSE 管理的基本原则。 (5)利用静态和动态评价两种方法对本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分析得知采用 该开发方案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团队专业知识水平尚浅, 工程设计经验不足, 因此作品难免存在纰漏之处, 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附录 2。 2.6 油气藏温压数据
温度梯度:3.6℃/100m 压力梯度:1.04MPa/100m
3 实验室或现场测量资料
3.1 地应力 该油田中 5 井地应力剖面如图 3-1。由图可见,油田的三个主地应力的大小
次序为:上覆应力>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上覆应力为断裂的控制应 力,断层类型为正断层;储层段的上覆应力压力系数在 2.0 左右,水平最大主应 力压力系数在 1.8 左右,水平最小主应力压力系数在 1.4 左右。该区水平最大主 应力的方向比较稳定,在北偏东 60°左右。
NORTH
20% 15% 10% 5%
WEST
SOUTH
EAST
wind speed
>=20 17.5 - 20 15 - 17.5 12.5 - 15 10 - 12.5 7.5 - 10 5 - 7.5 <5
1.2 水文条件 1.2.1 水温
图 1-3 全年风玫瑰
海区表层及近底层水温参数可参见表 1-2。
图 1-1 海区地形示意图
1
图 1-2 区块海域等高线图
表 1-1 工区边界坐标
X 320555.8 320555.8 322413.9 322413.9
Y 2484703.1 2481723.5 2481723.5 2484703.1
1.1 风向和风速 经统计,该海域主导风向为 NE,全次年主风风玫向瑰图S,风玫瑰见图 1-3。
Hs (m)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5
10
15
20
Tp (s)
图 1-6 海区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曲线
4
1000 yrs 500 yrs 200 yrs 100 yrs
10 yrs 1 yrs
25
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联合分布曲线见图 1-6;该海区推荐内波流设计 参数见表 1-4。
9
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绿泥石。 2.3.2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岩心分析资料,A 油田孔隙度和渗透率有较好的相关性,为中孔中渗储 层,储层物性统计如下:
CPEDC2 段共进行了 88 块样品的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分析,孔隙度分布范围 4.5~40.1%,平均值 22.5%,渗透率分布范围 0.1~1687.8mD,平均值为 267.9mD, 储层毛管压力曲线以粗歪度为主,排驱压力 0.013~0.298MPa,饱和度中值压力 0.112~2.433MPa,平均孔喉半径 0.811~7.481µm,为中孔中渗储层。
8
图 2-3 CPEDC3 段油层顶面构造图
2.3 储层特征 2.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岩心、壁心、岩屑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A 油田 CPEDC3 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岩石学定名为长石岩屑砂岩 和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石英含量平均值 33.7%,长石 含量平均值 34.9%,岩屑含量平均值 31.4%。分选中等~好,磨圆度次圆~次棱 状,粒度中值一般 14~479µm。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 蒙混层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绿泥石。
10 54.2 52.8 45.5 43.8 38.6 37.2 36.2 9.6 15.9 11.9 12.7 13.3 14.9 185 47
重现期(年) 100 200 67.7 73.1 66.1 71.3 56.9 61.8 54.7 57.5 48.2 50.7 46.5 48.9 45.2 47.5 13.3 14.4 22.3 24.1 12.8 13.0 13.9 14.2 14.6 15.0 16.3 16.7 239 251 55 56
9 73.3 91.4 96.2 65.3 88.1 94.6 58.2 84.9 93.0
10 33.0 69.8 88.0 26.9 61.8 83.5 21.8 54.8 79.4
11 16.6 48.6 78.3 11.8 39.8 71.1 9.1 32.8 65.0
12 12.1 42.9 78.5 8.0 33.1 71.0 5.1 25.5 64.3
CPEDC3 段共进行了 70 块样品的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分析,孔隙度分布范围 9.8~34.8%,平均值为 21.3%,渗透率分布范围 0.2~3535.1mD,平均值为 382.3mD,储层毛管压力曲线以中~粗歪度为主,排驱压力 0.013~0.997MPa, 饱和度中值压力 0.098~15.529MPa,平均孔喉半径 0.198~13.520µm,为中孔中 渗储层。 2.4 岩性及分层数据、测井解释数据
数据见表 3-1。试验结果表明,泡水后岩心强度降低,强度最大降低 40%。
500 76.4 74.4 64.3 61.9 54.7 52.8 51.3 15.8 26.4 14.2 15.6 16.4 17.2 259 58
1000 79.3 78.2 68.4 63.3 56.8 54.8 53.3 16.8 29.1 14.5 15.9 16.7 18.5 272 60
图 2-2 CPEDC3 段 3 井-5 井连线储层剖面图
浅层钻遇多套强振幅地震反射层,200m 左右存在疑似浅层气,钻井过程中
需做好风险准备。泥面以下 100m 浅层土参数见表 2-1。
表 2-1 浅层土参数表
层号 1
土质描述 非常软的高塑性粉土含砂粒
深度 (m) 有效重度 设计抗剪强度(kPa) 层顶 层底 (kN/m3) 下限 上限 平均值
使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依据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在该地区解释了多条断层,主要 活动期在 CPEDC3 与 CPEDC2 段,其他沉积时期活动渐弱。该地区发育三组断层: 一组为东侧边界断层,呈北东走向,贯穿整个油田,该断层控制了该区构造和沉 积演化;一组为北东东走向的断层,呈雁行排列,断距 180~740m,延伸距离 4.3~ 6.4km;其它为更次一级断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使构造进一步复杂化(3 井附近小断层可忽略)。
2
表 1-2 水温参数
位置
表层水温 近底层水温(1500m深度)
水温(℃)
最高
最低
29.0
17.0
3.5
2.0
1.2.2 波浪 由于该海域海浪以风浪为主,常浪向与主风向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该海域的
主浪向为 NE,次主浪向为 S,浪玫瑰见图 1-4。
全年波浪玫瑰图
WEST
NORTH
25% 20% 15% 10% 5%
表 1-4 工程海域内波流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包含背景流)
海水深度(m)
0 15 45 80 90 110 120 130 140 150 180 240 300 360 400 500 至离底 1m 海底面
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向西为正)(cm/s)
105 130 145 190 150 110 145 100 10 -10 -90 -60 -50 -40 -40 -30 0
CPEDC2 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岩石学定名为长石岩屑 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石英含量 10.0%~42.0%, 平均 28.5%,长石平均含量 39.8%,岩屑平均含量 31.7%。分选中等,磨圆度次 圆~次棱状,粒度中值一般 38~461µm。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以高岭
0.0 -
3.6
33
3
- 7.9
4.1
11 12.5 12
7
7.9 -
4.1
2 软到稍硬的高塑性粉土含砂粒
- 38.0 5.5
11 12.5 12 41 50.5 45
38.0 -
6.1
41 50.5 45
3
稍硬到硬的粉质粘土
- 64.9 7.1
68 84 75
64.9 -
7.1
68 84 75
4
要素
3 秒钟阵风风速 5 秒钟阵风风速 1 分钟平均风速 2 分钟平均风速 10 分钟平均风速 30 分钟平均风速 1 小时平均风速
特征波高 最大波高 跨零周期 有效周期 平均周期 谱峰周期 平均海面下 3m 处 海底上 1m 处
单位
m/s m s cm/s
1 38.2 36.4 32.1 31.1 27.3 26.3 25.5 8.2 13.3 12.1 12.7 13.4 14.8 150 24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一、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1 区块概况
本次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工区面 积约 5.5km2,东西宽约 1858m,南北长约 2980m。构造区距离最近港口油库为 120 海里,区域水深 1350~1525m,区域地形示意图见图 1-1,区块海域等高线示意 图见图 1-2,工区边界坐标详见表 1-1。
5 81.3 98.0 99.4 75.3 97.1 99.2 69.9 96.2 99.0
月份
6
7
74.4 77.3
96.6 95.6
99.1 98.1
66.7 68.6
95.2 93.1
98.8 96.8
59.7 60.6
93.9 90.9
98.5 95.4
8 79.6 94.4 97.6 72.5 91.8 96.3 66.5 89.3 95.0
10
3.2 油田地层强度 3.2.1 地层泡水强度实验
图 3-1 5 井地应力剖面
储层和水层相邻,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出水。选取储层两组岩心,做岩心浸泡
地层水的强度试验对比试验,每组中一个岩心不泡水,一个岩心泡水 2 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