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简约化理解及启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简约化理解及启示【摘要】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核结构可归结三块,即后现代主义哲学基础、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以及公共行政问题的后现代解决方案。
其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政府改革的指导理论中要加入后现代主义思维,在增进政府现代性的同时要认识到公共行政现代性的限度,应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解决方案用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政府治理现代化【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政治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720144025B)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鲁彦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共管理系讲师,国家行政学院2014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公务员教育培训等;卓惠萍,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性别、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14-0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诞生以来,对当代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要厘清人们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解并不是一件易事。
基于对国外相关文献和国内认知现状的简要述评,本文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容结构做了一种简约化的分析与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一、众说纷纭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本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化,而后现代主义又是和“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
理解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困难恰恰在于,在“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个逻辑链条上,要明晰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困难。
拿后现代主义来说,仅就其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维度而言,就涵盖了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反现代”、“超现代”,以吉登斯为代表的“高度现代”、“晚期现代”、“反思现代”,以及利奥塔为代表的“反元叙事”。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六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六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公共行政学的审视------后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学习笔记自21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
试图对后现代主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似乎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各种冠之以“后现代”名下的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歧异性和多样性。
各个专业对着“后现代”这头大象,自说自话:IT业把它称为数字化,哲学界把它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称它为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说它是基因重组……,好象大家在谈论不同的事,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不同专业的概括,反映的都只是这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最难剖析其内容,也最难概括其特征的社会思潮,是众多的经常处于冲突之中的思潮、态度、倾向的混合体。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渐成思想界的思考主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来自于社会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制造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取代企业主成为支柱。
旧的等级制度岌岌可危,大众文化成为文化进程的主旋律,昔日现代理念对精英文化的倚重受到挑战,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多媒体和虚拟技术打破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人工智能的设想挑战人类的中心地位。
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摘要:“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其精神实质如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正在逐渐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
关键词:后现代性、影响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对于“后现代”这头大象,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IT业将之称为数字化,哲学界将之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家则说它是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则说它是基因重组……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来的,语言(或者说符号)本身的权力(power)的被重视,以及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结构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被打破其垄断地位。
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则是强调“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
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首先,我将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其次,我将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加以初步探讨。
1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而且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
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比较著名:首先是吉登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
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简析
6月
J u n . 2 0 1 7
法 默 尔 的 后 现 代 公 共 行 政 理 论 简 析
林 蓉
( 大理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脘 , 云南 大理 6 7 1 0 0 0 )
摘 要 :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 2 O 世纪 9 O年代在公共行政领域提出的一种具有批判和建构意义的理论, 它对传统公
共 行 政 理 论 进 行 了 全 面 深 入 的 批 判 。法 默 尔提 出的 后 现 代 公 共 行 政 理 论 在 批 判 现 代 主 义 公 共 行 政 理 论 局 限 性 的 基 础 上 , 对
后现代公 共行政概念进行 了创造性 的诠 释 . 并提 出了对现代 公共行 政进行 后现 代重建需 要注 意的方 面。该理论 不仅对 于我
结合当前中国公共行政的现实 , 探讨其借鉴意义 , 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后现代 公共行政提 出的理 论背景
1 . 1 现 代 主义 : 反对神 学 。 提 倡理 性
从 l 7世 纪 开始 , 资产 阶级 经过 宗教 改革 、 文 艺复 兴 和启 蒙运 动 , 形 成 现代 主义 , 后 来逐 渐 成 为 资产 阶 级 的 主流 意识 形态 。现代 主义 提倡人 道 , 反对 神道 , 用人 取 代 神 ; 提倡 理 性 , 主 张用 理性 战胜 无 理性 、 非 理性 和 反理 性 。 将理 性 作 为衡量 一切 的唯 一标 准 。 认 为 与理性 相 矛盾 的都 该抛 弃 。现代 主 义适 应 了 自 由资 本 主义 的 经 济政 治需 要 。 但是 随着 数学 和 自然科 学 的巨 大发展 进 步 , 西方 许 多思 想 家 开始 赋 予理 性 无 上权 威 , 走 向理
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摘要]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行政学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其次厘清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研究路径,再次揭示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基础,最后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了简要的评析。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以福克斯、米勒和法默尔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
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理性官僚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质疑和批判,在许多方面又继承和发扬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民主精神。
本文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涵、研究路径以及哲学基础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涵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植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者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样性为特征。
就公共行政理论而言,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哲学家法默尔( David John Farmer)从后现代视角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概念阐释。
他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它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塑造着我们的形态和人格。
[1]在法默尔看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视角或基本的语言范式。
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阐释;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欲通过对“想象”、“解构”、“非领地化”和“变样”的强调来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
另两位著名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福克斯(C·J·Fox)和米勒(H·T·Miller)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实际上就是一个缺乏沟通的体系,或者说,它就是一个话语霸权的体系。
在这一个话语霸权体系内,自上而下的指示、指令必须逐级执行,不容许有任何讨价还价,更不允许提出怀疑和表示异议。
第十三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二、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 批判
(一)反思 现代性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对中世纪的 世道的超越。它的根本特征就是用人义论(人 道主义)代替神义论(神道主义),凸现人在 宇宙中的地位,直至将人当作世界的中心和自 然存在的统治者。
现代性的本质是主体-客体二分法,现代主义 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 现代性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客体二分 法、征服自然的学说。后现代人与现代人有完 全不同的形象:现代人是征服者,而后现代人 则把守护世界的动姿投射在天地之间 。
三、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
1、想像
后现代行政基本特征是“想象”的思维,后现 代公共行政总体性理论最关键部分是想象的游 戏
是一种不依赖于制定规则和遵循
程序的现代主义行为的行政精神, 一种创造性管理的艺术。
政府缺乏想象力的原因是由于官僚制对政府决策的种 种限制。传统官僚制由于科层制结构及内部利益的自 我驱动性,导致了对公共政策应急性和回应性的失灵。 可以说,现代官僚制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公开性和 想象力的缘故。 后现代意识十分关注人性和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 想象的游戏具有的特征:一是想象的游戏由完全公开 的和新鲜的意识建构。“公开的”和“新鲜的”意识 是后现代语言的特色,因为想象的游戏是“一种新鲜 的意识,它取代了传统的、官僚思维的颓废态度”; 二是想象的游戏是摆脱传统官僚制思维桎梏的最佳路 径。现代官僚制下,所谓科学思维只是给我们带来思 维的误导,总是对官僚制弊病“修修补补”,其实这 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误导,只有想象的思维才是最佳的 思维途径。
2、解构(deconstruct)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法国哲学家 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后现代公共行政名词解释
后现代公共行政名词解释
后现代公共行政是一种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后现代公共行政常用的名词解释:
1. 后现代主义:一种思想潮流,主张在现代性形态之后,重新思考知识、真理、权力、文化、身份等问题的哲学思想。
2. 反规划:一种公共政策制定方法,主张避免统一的规划和计划,而是推崇多元的选择和灵活的适应。
3. 检查权力:重视公共行政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主张官员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4. 互动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合作,共同解决公共问题。
5. 制度性信任:认为制度安排能够影响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方式,制度需要建立在公众信任的基础上。
6. 解构:拆除原有的结构和标准,重新思考问题,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组织形式。
7. 多元视角:强调理解社会和公共问题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观察。
8. 批判理论:批评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从理性化、科技主义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探讨其整体性的社会环境。
9. 文化变迁:社会变动涉及到的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问题,还包括文化领域的变化,其中经过加工的符号和意义并非唯一、一致或稳定的。
10. 可塑性:在后现代公共行政中,政府需要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强调制度的弹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第十三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2、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1)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
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 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 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 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
2)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 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样性为特征。
关于想象的意识,首先后现代公共行政中“游戏的思 维”指向了什么是重大问题的新鲜意识。在很大程度 上,想象的意识正是从传统治理思维的压抑和误导中 获得创造性能量。所以,后现代公共行政“游戏的思 维”是通过寻求治理,强调想象思维这一基本元素。 后现代思维与彻底开放的反省和对话关系密切。由于 后现代思维是开放的和寻求的,它认为最高层次的游 戏是一种始于想象的、诗意的、沉思的游戏思维,它 强调需要想象可能性的建构方式。如行政并不像机器, 也不能把政府比喻成机器。行政不一定是自上而下的 或科层制式的运行,或依靠上级的指导、协调和控制。 其次,游戏是一种牛虻自由使命式的游戏,它赋予广 泛地描绘治理问题的特权,需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适 应这些治理实践。此外,想象的思维还包括为每个人 提供足够空间实现其最大的个人潜力。
公共官僚机构语言,公共行政信息被整理和安排 的方式。
在法默尔看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我们 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视角或基本的语言范 式。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构为 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一种阐释;而在后现代 主义的视角中,公共行政欲通过对“想象”、 “解构”、“非领地化”和“变样”的强调来 掀起一场变革官僚制的革命。
3、去领地化(deterritorialization)
一种试图打破在所有组织中都可
以发现的结构领域的分析方法。 僵硬的部门和科层规范。
福克斯\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评析
福克斯\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评析福克斯、米勒系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论文主要从他们对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诠释、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等方面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简要的评价。
标签: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福克斯、米勒系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是两人合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体现了当时公共行政领域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式著作。
作为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行政学家,他们对西方公共行政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公共行政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政治、文化诸方面的新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和思维方式,[1]以否定性、多样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反权威、非理性、破碎性、非连续性为特征。
它源于现代主义但又反叛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批判和解构,是在批判中未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矫枉”和“过正”。
因此,“后”不仅指后现代主义在时间上与现代主义是前赴后继的,更强调它在内容上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波林·罗思诺曾说过,“后现代主义像幽灵一样时常缠绕着当今的社会科学。
在许多方面,几分可信几分荒诞的后现代方法对最近三十多年来的主流社会科学的基本假定及其研究成果提出诘难。
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挑战似乎无穷无尽”[2],当然公共行政学领域也不例外。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延伸到公共行政领域,产生了以福克斯、米勒代表的后现代公共行理论流派,他们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尤其是官僚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批判和解构,指出“公共行政活动和人类的交往活动一样,都是一种话语的游戏,而历史则是这一游戏活动的一种文本,不同人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并不存在确定无疑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规律,只存在合情景性”[3]。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圣才出品
丁煌《西⽅公共⾏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圣才出品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政理论25.1复习笔记⼀、对公共⾏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1.后现代主义及其⽅法论功能(1)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年代以来,伴随西⽅国家在经济、科技、社会、政治、⽂化诸⽅⾯的新变化所形成的⼀种新的社会⽂化思潮和理论(思维⽅式),其批判的⽭头直指⾃启蒙运动以来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想⽂化成果,倡导与现代性理论、话语和价值观相决裂,其⽭头所向,都是要否定、反叛作为现代性传统的西⽅思想⽂化及其话语和理论体系。
(2)两种后现代主义①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反对任何假定的“惟⼀中⼼”、“绝对基础”。
“纯粹理性”、“⼤写的⼈”、“等级结构”、“单⼀视觉”、“惟⼀正确解释”、“⼀元论⽅法”以及“连续性历史”,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式。
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们倾听“他⼈”、学习“他⼈”、包容“他⼈”、尊重“他⼈”的美德,⿎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对过去和未来的关⼼,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等。
(3)后现代主义的特征①反对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地抽取本质的反本质主义。
②消解僵化话语并打破思想禁锢的反权威主义。
③强调以差异性去打破整体同⼀性并破除理性主义和惟我独尊之启蒙⼼态的反启蒙主义。
④将所谓神圣性绝对主体消解还原为凡夫俗⼦并透过他去对⼈间世界作出⾃⼰独特陈述的反主体性。
⑤抛弃所有形⽽上学⼤话和宏⼤叙事并从绝对理念和终极价值⾛向具体经验和个⼈独特阐释的反形⽽上学。
2.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政理论法默尔将公共⾏政理论视为⼀种语⾔,认为公共⾏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应该致⼒于通过语⾔解释⽽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公共⾏政理论必定是对真实信息的采集物,这种采集物⾄少应该包括⼀种理论。
对公共⾏政信息的整理和安排有部分是⽤⽇常语⾔表达,有部分是由公共⾏政理论的产⽣⽅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表达。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 9 9
后现代 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 国际社会“ 后现代性” 话语 出现跨领域使用 的背景下形成 的。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 向 而来的 , 语言( 或者说符号) 本身的权力( p o we r ) 的被重视, 以及 在现代性语境下 的结构主义、 科学主义、 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 被打破其垄 断地位 。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 则是强调“ 以 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 向。这种影响主要促使 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 向三个方 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
参 考 文 献
【 1 】 韩兆柱, 汪毅霖. 新 公共 管理中的 自由主与转型中的菩 治 【 J ] . 理论与改革 , 2 0 0 6 ( 0 1 ) . 【 2 】 陈国权, 曾军荣 经济 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 J 】 .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版) 。 2 0 0 5 ( 0 2 ) . 【 3 】 郝铁川 论 中央和地 方职能与权限的划分 [ J ] . 浙江社会科学, 2 0 0 3 ( 0 6 ) .
论、 政 府 治 理 理 论 以及 后 现代 公共 行 政 理论 。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 理理论的影 响和渗透 。即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 生以及后 现代性 , 以及后现代公共 行政 理论 的一些基本观 点。 l 现代性 , 后现 代 话 语 的产 生 以及 后 现 代 性 “ 现代性” 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 以精确 界定的概念 , 而且 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 。说到现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赵
摘 要
丹
(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MP A > 辽宁 ・ 沈阳 1 1 0 0 3 4 )
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的影响摘要本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公共行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理论,并论述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现行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批判意见,指出其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普曼提出的,他用“后现代绘画”来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前卫的绘画作品。
自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一种“后工业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文化形态上也随之产生变化,“后现代”在西方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话语和普遍化的社会思潮,更深一层面来说,后现代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基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而产生的,对于现代主义中诸如宏大叙事、权威视野、价值理性等观点的反对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
二、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影响(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冲击和挑战并非完全来自于其先天的批判与反抗精神,同时也因为现代公共行政自身已陷入困境,面临一系列危机,比如政府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官僚制危机等等。
后现代社会背景下行政环境日益复杂化,这导致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显得颇有些力不从心,因而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方法或许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其次,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相关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福克斯和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中对其话语理论做了详细阐述,他们认为,在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下“独白式的对话”基础上产生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政府和官僚精英们的政策偏好,而不是公民一致认同的,公民基本被这一话语所支配,且没有正常表达的渠道。
对于此福克斯和米勒提出了基于真实和坦诚的部分人对话基础上的话语论,倡导形成公共行政话语机制,通过各种话语之间对抗性的交流来解决公共行政问题,形成公共政策,同时公共行政主体要切实保证群众普遍的有质量的参与。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发端,其后,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引入,奠定了美国公共行政思想的主流,并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达到其发展的巅峰。
然则,到20世纪60年代末,越战、白宫丑闻、各种激进的社会思潮与民主运动的高涨等导致了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宪法危机,激发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公共行政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替代传统模式的新理论,而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其中一副有代表性的处方。
后现代公共行政主张从经验的具体,上升到本质的抽象;再从本质的抽象,回到更高实践的具体。
所以,“回到事物本身”这个“回到”,是理解后现代的关键。
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共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
但现代公共行政,做不到这一点。
它相当于大规模生产,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
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私人定制,它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在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如安全、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这种需求,所以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回应速度和回应能力。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一)事实和价值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公共行政科学能够利用自然科学领域所运用的实证方法来加以认识,社会生活的事实因素能够与价值因素分开,科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事实因素的分析,而事实因素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因而科学研究的指标也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实证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限制在了可以测度的行政效率等狭隘的范围内,而把民主、公正等价值因素排除在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之外。
第十四章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
(五)社区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福克斯和米勒设想了一种社区, 在那里,有大家能普遍理解的话语规则以及参与 互动型讨论会,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碰撞。 实际上,简单的理解,就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 代公共行政的观点来看,到位的公共行政,是在 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如基础教育、国防、社会福 利等)的基础上,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实现 公共产品的供求。
(三)四个原则 如何在众多的对话形式中发现或创造某种形式 来真正推动公共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根据关于 形成真正的政策对话的诉求,福克斯和米勒确立 了四个判断话语正当性的原则:真诚;切合情境 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对 福克斯和米勒来说,这四个原则是缺一不可的。
(四)三种对话形式 在这样的原则下,福克斯和米勒对现实存在的政策对 话案例进行了梳理,他们发现对话有三种形式,即“少 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部分人的对话”。 显然,少数人的对话代表了这样一种政治,即通常是精 英理论家在评论,这除了导致强权之外,还有可能导致 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公众的冷漠。而作为少数人的对 话的对立面,多数人的对话则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规 范、习惯和重复性的实践的不在场使得多数人的对话不 可能产生实质性的贡献,因为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公众的意见很难一致。福克斯和米勒发现,一些人的对 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尽管它有限制参 与的缺点,但切合意境的意向性和真诚性却是它突出的 优点。
后现代公共行政认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政府 面临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环境,公共问题 的日趋复杂性,社会行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 政府的不可治理性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政府不 是惟一的“元话语”,而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种 力量之间的互动形成“话语”的共同治理,通过 社会责任的共负,让民间力量释放出来,整合民 间不同领域的力量,将民间资源导入国家和社会 发展的行列,形成国家建设的协作网络,以实现 治理的有效性。
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第25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25.0 生平与著作法默尔(David John Farmer)系美国当代著名行政学家,也是西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后现代公共行政经典之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人大版中译本:(1)《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福克斯、米勒)(2002年版);(2)《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麦克斯怀特)(2002年版);3、《重建民主行政——现代的困境和后现代的挑战》(威斯利等)(即出)。
25.1 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25.1.1 后现代主义及其方法论功能1、现代性与后现代性(1)现代性(尼采:上帝死了)①概念:(教材P298)②特征:强调中心、整体、理性、基础(2)后现代性(福柯:人也死了)①概念:(教材P296、301-302)②特征:去“中心”、斥“整体”、非“理性”、反“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2、语言的转向我思故我在→我说故我在25.1.2 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行政理论1、公共行政理论就是一种语言法默尔认为,所谓公共行政理论,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它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
语言不是一种私人事务,它本质上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语言的表达(言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活动或者说是一种生活形式。
2、公共行政理论可以“重新整理和安排”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语言解释而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两部分:(1)日常语言表达;(2)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方式所创造的思想型式。
因此,就可以通过“重新整理和安排”来分别从公共行政语言的表层和深层探讨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25.2 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性的一个典型范例,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认识和改变官僚体制的力量,公共行政理论是有限度的,他正是透过后现代主义的透镜,从特殊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企业精神以及解释学等方面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阐释。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文章概述了传统治理模式暴露出的各种弊端以及后起的宪政主义和社群主义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认为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有利于提升我国政府决策的合理性,政府治理的民主性,并提出建议:建立一种“合作治理”的新治理模式;扩展公共政策对话的多元化民主参与途径。
标签:环式民主;宪政主义;社群主义;话语理论一、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基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韦伯的官僚层级制的传统治理模式,在其巅峰期后就饱受诟病。
1、环式民主的弊端西方以民主代表制为基础的环式民主,其反馈循环的每一阶段运作都不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么有效,不能有机的服务于民主。
政治实践证明其未能达到理想的目的,且剥夺了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权力。
经由环式民主制定出的政策也往往代表了利益集团的利益,剥夺他人对事件提出不同看法的话语权。
2、规则的工具理性规则的迷思也该破除,把人的行为束缚在文字规范中的努力最终证明是徒劳的,详尽阐述的规则并不能很好的约束政府职能者以及制约管理活动,在这种泰勒式的控制逻辑中,有识之士没有空间自主行使权力,民主无从谈起。
由此,传统治理模式为一种僵化的官僚制的政治实践提供了繁衍滋生的温床,从而日渐偏离其旨在维护民主的初始航向。
二、两种替代模式及批判为了摆脱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困境,产生了两种替代模式,即宪政主义和社群主义。
1、宪政主义以及批判由于传统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公共行政被定义为工具理性的位置,公共行政对政治事务缺乏回应性。
要改变这一传统观念,就要重新肯定公共行政的宪政基础。
通过追溯制宪者的原意,肯定了公共行政的关键地位。
对于宪政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者们认为还是没有突破传统公共行政的制约,依赖于原有的治理结构,仍属于现代主义范畴,无法提供创新和民主的源泉,且无法避免宏大叙事的压迫。
2、社群主义及其批判对于社群主义者而言,环式民主的弊端提供了一个复兴直接民主的机会,这种管理方式通过直接与公民接触而打破了环式民主的结构,能够实现公正的强势民主。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
《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后现代公共行政》读后感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发端,其后,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引入,奠定了美国公共行政思想的主流,并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达到其发展的巅峰。
然则,到20世纪60年代末,越战、白宫丑闻、各种激进的社会思潮与民主运动的高涨等导致了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宪法危机,激发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公共行政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替代传统模式的新理论,而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其中一副有代表性的处方。
后现代公共行政主张从经验的具体,上升到本质的抽象;再从本质的抽象,回到更高实践的具体。
所以,“回到事物本身”这个“回到”,是理解后现代的关键。
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共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
但现代公共行政,做不到这一点。
它相当于大规模生产,只能对共同的公共利益进行批量化满足。
如果非让它去满足公民个性化要求,就相当于私人定制,它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
后现代公共行政开始转向,在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大路货需求(如安全、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始考虑响应复杂多变条件下的这种需求,所以要进行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回应速度和回应能力。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判(一)事实和价值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公共行政科学能够利用自然科学领域所运用的实证方法来加以认识,社会生活的事实因素能够与价值因素分开,科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事实因素的分析,而事实因素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因而科学研究的指标也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实证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限制在了可以测度的行政效率等狭隘的范围内,而把民主、公正等价值因素排除在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畴之外。
后现代公共行政书评
后现代公共行政书评后现代公共行政书评一、前言后现代公共行政是一本由美国学者M. Shamsul Haque所著的关于公共行政理论的重要著作。
该书主要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理论的影响和挑战,对于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公共行政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思潮,它反对传统的现代性观念,并强调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批判性。
后现代主义在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后现代主义对公共行政理论的挑战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提出了挑战,它认为传统理论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无法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质疑了权威性、客观性等传统价值观念,并提出了相对主义、多元文化等新观念。
3.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特征后现代公共行政是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派。
它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批判性,并试图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实践探索1. 后现代公共行政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后现代公共行政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试图通过建立多元文化、反思性和批判性等新观念,来解决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2. 后现代公共行政在中国的应用后现代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其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中国实践中可能会遇到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意识不足等问题。
四、评价与展望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于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试图打破传统理论框架,提出全新观念,并为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可能会导致价值观念的混淆和多元文化的碰撞。
同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实践中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3. 展望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探索,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支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如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属于现代理论;支持“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属后现代理论。
在后现代公共理论中,又可以分为新公共行政、治理与后现代公共行政三类不同的主张。
新公共行政的核心主张是建立企业型政府;治理的核心主张是建立公民社会;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主张是建立公共能量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先锋派。
代表作是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想,与后现代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福克斯与米勒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Public Energy Field)。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无论是新公共行政还是治理理论,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还只是一种本质,一种抽象;而每个公民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