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4课堂研讨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经济学(实验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是以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制度的形成、变迁以及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支。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涵盖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流派。

在研究内容上,不仅研究产权,制度变迁,现代企业中的交易成本、委托—代理关系、治理结构,还广泛探讨贫困、腐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等经济发展领域的热门问题。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理论;课程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证分析,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思想上,建立成本意识、竞争意识、产权意识和制度意识,面对宏观制度变迁、中观行业发展和微观公司治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抽象问题的本质,并借助新制度经济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寻求有效的解释视角和解决方案。

目标2:知识上,通晓新制度经济学四大理论分支——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认识视角和理论体系,了解不同理论和方法对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适用性和优缺点;目标3:能力上,掌握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分析视角和逻辑框架,能够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将主流经济学抽象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社会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堂小组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新制度经济学认识视角和研究方法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应用案例展示以及经济社会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讨四个环节。

《制度经济学教案》版

《制度经济学教案》版

《制度经济学教案》doc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解释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结构和目标1.2 制度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制度的含义和特征讨论不同类型的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交制度1.3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者强调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制度的经济学分析2.1 制度的经济学定义与功能解释制度的经济学定义和功能讨论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规范2.2 制度的形成与变迁探讨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分析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 制度的效率与失效讨论制度的效率和失效的原因分析制度失效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第三章:产权制度与市场制度3.1 产权制度的含义与功能解释产权制度的含义和功能讨论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2 市场制度的含义与机制解释市场制度的含义和机制分析市场制度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作用3.3 产权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关系探讨产权制度与市场制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分析产权制度与市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4.1 制度变迁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制度变迁的含义和类型讨论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制度变迁的原因与动力探讨制度变迁的原因和动力分析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4.3 制度变迁与经济改革讨论制度变迁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的应用和影响分析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5.1 制度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讨论制度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和意义分析制度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5.2 制度经济学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解释制度经济学在企业治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分析制度经济学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5.3 制度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讨论制度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意义分析制度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制度经济学在市场失灵分析中的应用6.1 市场失灵与制度经济学解释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其与制度经济学的关系概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市场失灵中的作用6.2 外部性问题与制度解决途径探讨外部性问题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分析制度经济学提供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途径6.3 公共物品与制度经济学解释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供给问题讨论制度经济学在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制度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7.1 制度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交叉阐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概述制度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作用7.2 政体选择与制度经济学探讨政体选择问题及其理论依据分析制度经济学在解释政体选择中的贡献7.3 政府干预与市场制度讨论政府干预市场的理由及其影响分析制度经济学在政府干预与市场制度关系研究中的作用第八章:制度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8.1 发展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解释发展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关系概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作用8.2 制度与发展探讨制度对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制度经济学在解释发展问题中的贡献8.3 改革与发展: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讨论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制度经济学在研究改革与发展中的视角和方法第九章:制度经济学在当代全球问题中的应用9.1 全球化与制度经济学阐述全球化背景下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概述制度经济学在全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9.2 制度经济学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探讨环境问题及其制度经济学解释分析制度经济学在环境政策制定中的应用9.3 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解释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讨论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合作与冲突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制度经济学应用10.1 制度经济学案例分析方法介绍制度经济学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制度经济学应用中的重要性10.2 典型国家制度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典型国家的制度经济学应用案例10.3 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阐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分析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制度的含义与类型重点关注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制度及其区别。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讲义5112页课件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讲义5112页课件

(二)契约理论的构成
在过去几十年里,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已经发展出 了多种理论来讨论由交易费用导致的信息和合约 执行问题。这些理论可以区分为三个相互重叠的 类别,包括:代理合约理论、自我履约协议理论 和不完全合约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除了弗鲁博顿和芮切特 所说的三大理论外,还应该包括作为契约经济学 创始人之一的张五常的有关交易费用与契约选择 的理论。
假定可用两种方法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其中一种方法 使用通用技术,另一种用专用技术。后者需要进行更大 的投资,去购买专用固定资产,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稳定 不变的需求。用k表示购买专用资产的投资量,对于使 用通用技术设备进行的交易,k=0。如果交易使用的是 专用技术,则k>0。
对于k=0的交易,简单的市场合同足够了,但如果交易 中有巨额专用资产面临风险,就需要交易双方设计出一 种安全措施,以保护此后交易中的投资的安全。这种安 全措施的作用程度可用s来表示。如果s=0,则表示不采 取这种安全措施;如果决定要采取安全措施,则用s>0 表示。
2.新古典契约
新古典长期契约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契约 筹划时即留有余地;二是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 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 变范围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这意味着当事 人关心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的不完全 和日后调整的必要。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 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诉诸法律,因而, 它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决在内的规制结构。
3.关系性契约
关系性契约不考虑所有的未来偶然性,在这种安排中, 过去、现在和预期未来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契约各方之 间非常重要。关系性契约强调专业化合作和长期契约关 系的维持。它意味着交易双方为了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 预期收益,只在经济的原则下根据目前的情况部分地规 定交易的属性和条件,对于那些虽关涉双方利益但在契 约签订时就对将来的种种情况做出明确规定所费颇多或 者根本不可能的条款,留待将来由交易双方进行过程性 的、相机的处理;而且,初始明确的契约条款,一旦为 交易双方认为不再适宜时,也可作相应修改。

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教学设计

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教学设计

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教学设计一、前言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它将制度和制度变迁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着眼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相关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应用,在现实社会和经济领域中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思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理论框架等。

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制度的内涵、外延及其变迁规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度创新与经济变革等。

3.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的比较: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的比较。

4.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制度交易成本、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市场监管等现实问题中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将提供相关资料、文献及视频资源供学生参考。

五、教学评价1.期末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价:包括文献阅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论文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新制度经济学相关文献、论文、案例资料以及视频资源。

2.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七、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具备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考的能力,为未来深入研究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及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会不断地丰富经济学,拓宽经济学的领域,并且会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这门课程是向学生和其他对经济学有基本了解的人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

科斯与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经济理论方向,使学生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2)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工具及其分析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讲导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王晓通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课程编号:204005英文名称: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201007)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制度经济学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制度安排的研究,来说明制度安排、交易成本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制度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并不是很成熟,但是该学科的研究框架已经初步成熟,那就是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

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应把握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应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交易费用、产权、企业组织、国家。

2.了解制度变迁和法经济学等理论内容,形成关于这些制度的基本概念。

3.了解制度影响个人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绩效的基本机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制度的内涵与构成1.了解旧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定义;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定义2.理解制度的构成3.掌握制度的变迁第二节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了解经济假设在经济学中的地位2.理解稀缺性假设3.掌握对经济人假设的挑战:有限理性第三节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1.了解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2.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3.理解演绎与归纳本章重点及难点:不同学派关于“制度”定义之间的异同;突出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对新古典理论的假设前提进行反思,“制度”不应当视为给定,而应纳入分析框架予以研究。

第二章制度的构成与起源第一节制度的构成1.了解正是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含义2.理解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关系3.掌握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实施机制第二节制度的起源1.了解制度稀缺性的涵义及原因2.理解制度的起源3.掌握制度的功能本章重点及难点:正式规则的概念及内容、非正式规则的概念;意识形态习俗与习惯的区别;实施机制的重要性。

《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其研究范式与主流经济学有较大区别,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经济学科的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等理论,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其能力结构。

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务或继续深造产生益处。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四、课程教学(一)教学重点:1.掌握交易费用理论的内容;2.掌握产权的分析方法;3.对外部性、公共产品问题有深刻的理解;4.理解公司理论的相关内容;5.从契约经济角度分析公司组织等制度构成;6.掌握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7.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角度理解制度的形成;8.掌握制度变迁理论;9.认识演化经济理论与新经济史学。

(二)教学难点:1.对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的定位有深刻理解;2.学会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3.从交易费用、产权、契约、企业等多个角度理解制度的构成;4.理解中国制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5.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演化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渊源(3)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4)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重、难点提示(1)重点:阐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2)难点: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二)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6课时)1.教学目的通过对交易费用理论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交易的概念、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概念和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基础薄弱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个体行为和制度设计,忽视了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忽视制度环境
过分简化现实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研究制度变革和演化的理论。
总结词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制度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经济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关注制度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详细描述
03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VS
探讨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总结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市场机制和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如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0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总结词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达成和执行交易的成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改革还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投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制度经济学 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  教学大纲

制度经济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60610Z10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教材: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教学参考书:1、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朱巧云、卢现祥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科斯等著,格致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所以,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较前沿经济理论方向。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专业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2.专业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3、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对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3.专业素质。

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新制度经济学教案NorthandNye

新制度经济学教案NorthandNye

新制度经济学教案North and Nye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North和Nye的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学习North和Nye的主要研究成果,理解其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4. 能够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制度经济学的诞生背景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阶段2.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制度与制度经济学产权与契约激励与约束机制3.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4. 第四节:North的主要研究成果North的制度经济学思想North对历史演进的分析North对国家兴衰的解释5. 第五节:Nye的主要研究成果Nye对制度经济学的贡献Nye的权力资源理论Nye的制度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North和Nye的研究成果。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能力。

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对制度经济学的理解程度。

六、第六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微观经济领域的应用:如企业治理、市场竞争等宏观经济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如政治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等七、第七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通过分析案例、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定量研究:利用统计数据、经济模型等手段,验证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可靠性混合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制度经济学问题八、第八节: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在现实经济改革中的应用九、第九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国际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发展中国家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特点新制度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十、第十节:新制度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挑战与机遇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第六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补充和说明:本节将详细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在微观、宏观以及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新制度经济学讲义第⼀章⼊门知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门新兴经济学分⽀。

以制度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诺思认为,“制度经济学的⽬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页)当代制度经济学应从⼈的实际出发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1990,中译本)。

⾃亚当斯密以来,德国历史学派、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以及现代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为代表)the neo-institu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均以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为研究主题。

the NIE和以前的经济学理论最⼤的不同在于运⽤边际分析⽅法研究制度的内⽣化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沿⽤和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假定、稳定偏好和均衡分析。

也就是说,现代制度经济学运⽤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运⾏和演化。

扩展价格理论,使之⼀般化,并将其应⽤于经济与政治制度研究。

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适⽤范围,提⾼了其预测能⼒。

新古典模型建⽴在零交易费⽤、完全个⼈理性和外⽣的给定制度结构的假定上。

新古典经济学的脆弱性体现在制度中性分析⽅法上,没有严格地考虑制度约束和交易费⽤。

因此,只能在⾼度抽象的意义上⽤来分析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制度是不重要的,或者制度可以被⽆成本的⽣产与选择,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制度理论。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such as Thorsten Veblen, John R. Commons, Wesley Mitchell, and Clarence Ayres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as economics with institutions but without theory;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economic with theory without institutions; and the NIE is attempting to provide economics with both theory and institutions。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173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英文名称: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 3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新制度经济学的独特视角和理论范式契合了转型国家的理论需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被列入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之中,成为国内多数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它在放宽新古典经济学前提假设的同时,采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制度问题,努力把制度分析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并引入了以交易费用和产权等概念、研究视角为内核的理论体系,对现实经济世界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逐步渗透到经济学各领域,并成为经济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常识之一。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ith it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 fits the theoretical demand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Since 1990s, the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teaching pla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in course for major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most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relaxes the premise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uses marginal analysis,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institutional problems, to includ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to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i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oncept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of transaction cost and property rights as its kernel, which has a strong explanation for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gradually are infiltrated into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mon knowledge of economic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新制度经济学为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概论课程代码:ZX103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4)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经济问题和制度问题的理解,也有利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把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3.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制度现象与政府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新制度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1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新制度经济学概论》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引论 2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4 2第三章科斯定理 2第四章产权理论 4第五章契约理论 4第六章企业理论 4第七章制度基本理论 4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4第九章制度变迁的过程理论 2 2第十章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2 合计 324第一章引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熟悉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辩证看待新制度经济学,并正确把握学习的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及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会不断地丰富经济学,拓宽经济学的领域,并且会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这门课程是向学生和其他对经济学有基本了解的人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

科斯与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颇有价值的方法。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经济理论方向,使学生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2)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工具及其分析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讲导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及各有关国家经济现实进行制度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现代制度分析的基本工具与理论模型,透彻了解现实经济运行,把握中国经济现状与改革取向。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制度经济学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制度经济学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就是政治、法律、政策问题。

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其他非经济学科有很多交叉,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导论(4 学时)
1、主要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
2、重点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等;
3、教学要求
了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交易费用范式(6 学时)
1、主要内容
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测量交易费用范式
2、重点
交易费用的测量交易费用范式
3、教学要求
了解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掌握交易费用的测量和交易费用范式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II:产权分析(6 学时)
1、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概述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
2、重点
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
3、教学要求
了解产权理论概述,掌握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产权结构的效率、产权与企业制度(四)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6 学时)
1、主要内容
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
2、重点
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
3、教学要求
了解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掌握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功能
(五)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6 学时)
1、主要内容
制度创新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
2、重点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
3、教学要求
了解制度创新,掌握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制度变迁模型比较(六)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4 学时)
1、主要内容
国家理论概述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
2、重点
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
3、教学要求
了解国家理论概述,掌握国家模型、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七)制度与经济发展(4 学时)
1、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制度因素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
2、重点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
3、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制度因素,掌握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移植与经济发展
(八)比较制度分析与经济转型(4 学时)
1、主要内容
比较制度分析的产生及其背景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框架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比较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及其与现实经济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
2、重点
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
3、教学要求
了解比较制度分析的产生及其背景、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框架、比较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及其与现实经济,掌握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
五、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教学参考书
[1]科斯诺斯《制度契约与组织》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孙经纬《新制度经济学》译第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3]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2月
[4]程恩福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第1版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5]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七、编制说明
编制者:李媛媛组长:刘宇霞
执笔人:李媛媛编制时间:2010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