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童心作文”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写“童心作文”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界定。它强调了作文不仅是一项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学科作业,更是儿童生命阶段的自主表达和交流活动,是一种让儿童直抒胸臆、倾吐真情的方式。它是对儿童这一特定时期生命状态的诠释,是儿童对世界的真实反映与超越,是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灵中的片片花絮,头脑中的丝丝感悟。我们提倡写“童心作文”,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现状;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抒发童心,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就是要表现童趣,在作文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就是要书写童言,倡导心口一致、情理一致,体现健全人格和健康人性的“新作文。一句话,童心作文,要让童心自由飞扬。

一、丰厚生活的积累,为“童心作文”寻找源头活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更是习作的源泉。小学生率真活泼,没有虚构的能力,关闭了自然的大门,就等于窒息了他们的理性。失去了现实的观照,学生就只能胡编乱造,远离自然,缺少体验,没有触发,缺乏激情。他们只好“拷贝”文章,去克隆别人的文章。“三无”(习作无明确的表达动因、无具体的对象、无真情实感)“三假”(习作内容虚假、情感虚假、语言虚假)就在所难免,不足为奇了。

1. 引导课外阅读,增加语言储备。

调查显示,习作质量较高的孩子普遍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并拥有较大的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知识在于积累,打开一本书,就开启了一扇知识之门,就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

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适时开展读书竞赛。讲清博览群书的好处,说明厚积薄发的道理。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读书节、赛诗会、阅读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图书借阅率上,笔者也始终要求自己班的同学每月的个人借阅率必须达到四本以上。并通过写《书海拾贝》的方式,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查,同时也及时巩固了阅读的收获。

2. 丰富课余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野炊、郊游、放风筝,参加少年军校、航模表演、赈灾义演,举行班队会、辩论会、感恩节……使他们感受生活、积累素材。笔者的班级就一直开办新闻发布会:利用晨会、周会时间,让学生讲述从电视里看到、广播里听到的国家新闻、社会信息、英雄模范事迹等,讲述身边的名人逸事、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讲述在学校、班级里发生的身边小事……让学生关注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3. 指导学会观察,及时记录生活。

要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还要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身边的趣闻轶事、奇特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和思想思维的火花。

一直以来,笔者始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人、记物、记事、

记景,记人物语言、行动等。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许多情感真挚的日记,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开放习作的内容,用“童心作文”书写无忌的童言

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命题作文,认为要求太多,放不开手脚,一不小心就离题。在“童心作文”的创作中,学生更是习作的主人,不妨将习作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老师煞费苦心的为学生“拟题”,不如轻轻松松来个“征题”,瞧学生拟的作文题目:《都是_惹的祸》、《独自在家》、《当个小孩不容易》、《我们班的喜事多》——让人一看就有倾吐表达的欲望;《校园“封神榜”》、《孙大圣看奥运》、《我们班的_大王》——多会借鉴,让人一看就生好奇之心;《“智斗”妈妈》、《给小狗刷牙》、《我当了一回接生婆》——多有童真童趣;《小水珠的大冒险》、《戴帽子的狗》、《勇敢的范米莉》——你以为这是哪位小说家的新作?不对,那是我们五(2)班学生在轮流作文里创作的连载小说!

指导写“童心作文”,开放了习作的内容,我们不再只是写每单元的课堂作文,不是写老师出题的作文,有的是现实的困惑,有的是读书感悟,有的是名言警句的启发,有的是新闻事件的评论,有的是对师长的心灵告白……同学们的习作更真实、更灵动,书写的是无忌的童言,表达的是纯真的童心。

三、丰富习作的形式,让“童心作文”表现无邪的童趣

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问卷及访谈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当今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

习作的形式也是冷冰冰的、单一的。每进行一次练笔都是先由教师施以“指令”,学生再应令行事(写作文),最后誊抄上作文本交给老师批改。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情感经验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作文交差,由此造成众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怕”的心态。

我们完全可以丰富习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完成习作。把命题作文与自由创作相结合,把写实记事与想象联想相结合,把写记叙文与创作诗歌、小说相结合,把独立创作与合作书写相结合,把整篇文章的创作与片段练习相结合……丰富多彩的习作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掌握习作的方法,感受“童心作文”的乐趣。

例如,在完成教材中“学写新闻报道”这一次习作时,笔者把报道生活中的一条新闻这一习作要求,改成了童话的形式。习作指导中,笔者让孩子们戴上头饰,扮演猴子队和兔子队,举行了一场掰手腕比赛。并由小蜜蜂电视台的解说员作现场解说。赛后,让所有的同学充当《动物王国报》记者,对此次比赛进行报道。虽满纸童言童语,却满眼童趣盎然,读之让人忍俊不禁。

再如,在笔者的班级,孩子们进行轮流作文的创作。他们有的是独立写作,有的是合作创作小说。其中《小水珠的大冒险》在一学期中就完成了二十多集的创作,共一万三千多字。而且情节曲折,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淡化习作的指导,为“童心作文”解开繁琐的束缚

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唯恐学生写作“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比如观察要从近到远,写作要言之有序,中心要明确,思想要健康,要分几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尾怎样写……罗里罗嗦指导了一节课,第二节课还要叫学生不要轻易动笔,要列好写作提纲,先想后说再写,怕学生不明白再提供几篇范文或优秀习作,结果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于是我责怪学生写作文不会动脑筋,不会想象,人云亦云,然后给学生做出“不会写作文,不会想象”的评价。越是觉得学生不会写越是要在下一次作文时不放心地细细指导,如此恶性循环,学生便对作文越来越不感兴趣,也越来越不会写。习作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淡化指导的痕迹。指导过多只会让学生学会用老师的眼睛看世界,而不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要有顺序,但不应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要指导学生明确题意,但不必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有困难时指导,不要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

2. 开阔学生的思路。比如写教材中的一篇习作“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就要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并加以想象”,既可以是观察剪纸作品本身,思前想后,创作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想象这一剪纸作品的由来,联系生活,记写一件事情。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白,这篇文章既可以用来展现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