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经济部分(必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重点识记经济常识(2012.2)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建设为各项建设事业提供雄厚物质基础。

3、科学发展观
答: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①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②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它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二者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6、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答:①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数量和质量。

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③资本。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④经营管理
⑤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其中,劳动、土地、资本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7、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征:(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8、GDP的含义、作用
答: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作用①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GDP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③GDP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比例变化,反映经济结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可以用GDP来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发达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并进行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

缺陷:不能反映环境成本,不能反映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9、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0、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答:①密切联系的;②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③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1、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12、生产和消费
答: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

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

(适度消费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3、消费结构的分类
答: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性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等。

14、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
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15、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表现(运用)
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③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⑤恩格尔系数降低(食品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
16、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提出意见,举报、反映;并享有获得知识的权利;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保委调解,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它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第三产业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

1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

①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②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的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的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相当多的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1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答: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20、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的基本方向)
谋求“以高新技术产业喂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①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③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22、正确对待择业问题:
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专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23、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
24、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答:①协商②调解③仲裁(最重要,必经)④诉讼
25、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26、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辨证关系
答: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27、财政的作用
答: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 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③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组织财政收支的出发点: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财政调节社会公平)④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8、税收及其特征
答:含义: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想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特征:① 强制性。

② 无偿性。

③ 相对固定性
29、税收的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0、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31、利率公式
单利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计算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
32、我国的中央银行及其职能、主要任务
(1)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
(2)地位:整个金融活动的总枢纽
(3)职能:①政府的银行(行政机关):是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机构。

②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③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服务对象仅仅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4)主要任务: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利用货币发行、利率、汇率等手段加以实施。

33、商业银行的业务
答: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地位。

吸收存款(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发放贷款(存贷利差是我国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当代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的活动中,银行充当的是“信用中介”;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充当的是“服务中介”。

34、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考虑因素、投资理财的原则:
首要目标:规避风险,获得保障。

投资理财首先要注意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

35、保险的职能
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派生功能:资金融通、防灾防损。

36、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年数
37、基本经济制度(地位、两个毫不动摇)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和重大意义
含义: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意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主要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开支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其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39、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份制,体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40、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扩大了社会就业(3)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主体(4)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41、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答: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发展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的。

42、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③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43、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

其他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44、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②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③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5、效率与公平的的关系
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效率是实行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最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必须把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46、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内容: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47、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48、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49、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诚信经济):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2)笃实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50、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
含义: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必要性:市场经济存在固有弱点和缺陷。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特殊的作用。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良性循环);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
51、经济全球化
内涵:生产要素、市场规则、金融运作、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标志: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

特征:(1)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跨
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
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


52、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目标:各成员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的经济发展。

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3)透明度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
53、对外开放主要形式
(1)对外贸易。

(包括进口和出口。

)(2)利用外资。

(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吸收国外间接投资。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54、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要性
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经济自主、维护主权。

)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

56、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
既要反对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的观点,又要反对盲目崇外、一切依靠我国的思想;既要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既要看到别国的长处,虚心学习别国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又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自尊、自重,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作出丝毫有损于人格和国格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