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2.10内力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2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2张PPT)
②处。①②同属于沉积岩,但②处形成山岭,② 处岩石较①处坚硬。
③处。花岗岩是侵入岩,③处是侵入岩,④处是 喷出岩,花岗岩应在③处。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2016·北京高考]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 ,回答下题。
D 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由图中“岩浆”得出平顶海山由火山喷发而成;由“→”可 知板块移动导致平顶海山没入水下。平顶海山是火山 ,由岩浆岩构成,顶部平顶形态应是外力侵蚀所致。
三、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只能形成 岩石: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考情分析: 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考预测: 以地质构造图、地貌景观图或示意图等呈现信息 ,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
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 生变形与错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如褶皱和 断层。
D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断裂面
谷地和低地 山岭或高地
• (2016·河北百校联盟大联考)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
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 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 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右图为“某区域含油岩层 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回答 第1~2题。
【 知 识 拓 展]
断裂带 板块边界类型
所经过的著名山脉、海沟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 岛、
消亡边界)
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
环太平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

成地垒,表 陷地带
湖泊形成
地 貌
现为断块山
实例
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 死海、贝加尔
华山
地、东非大裂谷 湖
断块山 陕西 华山
华山 泰山 峨眉山 庐山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 华山西峰
地堑
渭河平原 吐鲁番盆地 汾河谷地
地堑
秦岭
渭河宁平夏平原原
地堑应用1 大型工程建设应回避开断层
斯科加 瀑布
地堑应用2
全球洋底地貌
六大板块及其边界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
板块碰撞
岛 弧
海 岸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海沟
板块运动与边界类型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张 裂(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撞(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图示
影响
形成裂谷和海 洋海底:海岭
形成高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举例 红海、大西洋
貌 判断某海域或大陆的变化趋势;
背斜: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图示 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资源 石油、天然气 拱形结构稳定、无地下水渗漏
沉积——褶皱——断层——侵蚀
地下水
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
褶皱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判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方 法 图示(未侵蚀)
未侵蚀的地貌 常形成山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板块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板块运动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 岩浆岩 ;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是 变质岩 (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右图中①为 冷却凝固 ;②为外力作用
(或变质作用);③为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 ④为 重熔再生 。
3.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①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断 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A 亚欧板块 、B太平洋 板块、C 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E 非洲板块 、 F南极洲板块)。 ②六大板块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_碰__撞___和 张裂 )。
D.④①②③
2.图2中与图1所示⑤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岩石是
A.甲
√B.乙
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
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 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 A.加勒比板块 间歇性俯冲
板块运动
张裂
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大高原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 喜马拉雅山脉、青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
海、大西洋
藏高原
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图示
如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②判断箭头含义
箭头指向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 指向岩浆的箭头
含义 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的红色土壤给 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
表中的简 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
B 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可能属( )
技巧:图文转换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D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D 1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
15
• (2016·湖南怀化模拟)2015年2月,蛟龙号上的科学家在印度
洋海底发现了大量的黑烟囱。新生的大洋地壳温度较高,海
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千米,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溶解
了周围岩石中多种金属元素后,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
20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10 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
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 中心部分岩层较□13

从岩层新
□11 _老___,两翼部分 __新__,两翼部分岩层
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
C 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技巧:沉积岩 上新下老
24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 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课件(共37张ppt)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课件(共37张ppt)

(2)常用的边界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 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②这些板块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③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地壳活动频繁地 带,多火山地震。
3: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 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只有喷__出___地__表___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 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 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非洲尼拉刚果火山坑--魔鬼的高炉
上新
岩层一般向下弯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中心部分岩层较 面有明显的
新,两翼岩层较 相对位移

图示
2.板块构造学说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外核 内核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
软流层 上地幔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 由坚硬岩石 组成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 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
甘肃雅丹地貌的
海陆变迁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_热___能_____。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形成绵长的__断___裂__带___和巨大的_褶___皱__山___脉_
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___陆__变___迁__

内力作用与地貌优秀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内力作用与地貌优秀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海岸的变迁
第 内二 力章 作第 用六 与讲 地貌优内秀力课作件用-与20地21貌高考课一件轮-复20习21高地考理一(轮中复图习版地)理((完中整图版版))
第 内二 力章 作第 用六 与讲 地貌优内秀力课作件用-与20地21貌高考课一件轮-复20习21高地考理一(轮中复图习版地)理((完中整图版版))
内力作用与地貌优秀课件-2021高考一 轮复习 地理( 中图版 )(完 整版)
[巧判断]
题号
分析
材料中显示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湖泊,从图中可 第(1)题 知其近于南北狭长形,位于巴尔古津山左侧,二
者几近平行分布,应是由山前地带 断裂下陷 而成
A
贝加尔湖所在地区的__气__候___没有什么变化

材料没有显示径流的变化且该湖为淡水湖,湖水
03 课时跟踪检测
01
必备知识 · 自主梳理
第 内二 力章 作第 用六 与讲 地貌优内秀力课作件用-与20地21貌高考课一件轮-复20习21高地考理一(轮中复图习版地)理((完中整图版版))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 自然力 引起的地壳的 物质组成 、 内部结构 和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第 内二 力章 作第 用六 与讲 地貌优内秀力课作件用-与20地21貌高考课一件轮-复20习21高地考理一(轮中复图习版地)理((完中整图版版))
三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
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互挤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 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对 地表形态进行改造和修饰 。
地貌演化过程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 用下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 ,形成现今丰富多彩的地 貌景观。
地貌区域分异
不同区域内地貌类型和特 征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 该区域内内外力作用的综 合影响。
04
中国典型地区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析
青藏高原隆起及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 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内力作用概述 • 地表形态类型及特征 •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关系 • 中国典型地区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分析 • 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与方法 • 新课改省份地理教学要求及趋势
01
内力作用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02
多看地图、图表等,培 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 素养。
03
善于总结归纳,形成完 整的知识体系,便于记 忆和应用。
04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审题要仔细,明确题目要求和 考查的知识点。
注意答题规范,按照要求作答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题目 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作答。
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对地 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分类
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质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水平挤压和拉张等运动 ,形成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地 形。
褶皱和断层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 褶皱;当岩层受到的压力超过其承受 能力时,会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平原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30张PPT)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30张PPT)

喷出型岩浆 侵入型岩浆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接触变质
区域变质
埋藏变质
动力变质
热液变质
概念区分
地质 构造
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 地壳运动的足迹。 类型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
构造 地貌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 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 崖等
板块运动 板块挤压碰撞典型案例
青藏高原的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板块运动 板块挤压碰撞典型案例
日本岛弧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板块运动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板块运动
张裂分离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海洋板块内部张裂
地表形态
图示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海洋板块内部张裂 形成海岭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分离典型案例
东非大裂谷与红海的形成
2021高 三一轮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Internal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考纲点击
分解解读
命题趋势
地壳物质循环。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 多以区域外力作用地貌分
地表形态变化的 质循环过程。
布图为素材,成地表形 文转换、推理判断能力。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重点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 实践力。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平卧褶皱 背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限时规范训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限时规范训练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01
02
03
离散型边界
板块相互分离,形成裂谷 、海洋等,如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等。
汇聚型边界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山脉 、海沟等,如喜马拉雅山 脉、马里亚纳海沟等。
转换型边界
板块沿垂直于汇聚或离散 方向相对滑动,形成断层 、地震等,如加利福尼亚 圣安德烈斯断层。
板块运动与地质活动关系源自02板块构造与地质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简介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概念
地球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巨大的板块 ,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各种地质 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与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 理论,包括地震、火山、构造运动等 。
板块构造理论发展历程
从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说,再到板 块构造理论,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 完善。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形成断裂带
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形成 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圣安
德烈亚斯断裂带等。
引起地震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错动或破 裂,释放能量引起地震,地震 波在地表传播形成地震灾害。
导致火山喷发
地壳运动使地下岩浆上升并喷 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改变 地表形态并带来火山灾害。
地表形态塑造过程剖析
05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塑造
地壳运动类型及特征
水平运动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表现 为地壳岩层的水平位移,常形成 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
垂直运动
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表现 为地壳的抬升或沉降,引起地势 高低变化和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01
02
03
04
形成山脉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形成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图中右图所示景观是我国华山,该景观是因褶
皱断层后,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天山也属于褶皱断层山。
[答案] A
3.(2015·泰安模拟)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 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C.地表水平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D.地表垂直运动
[解析] 图中显示秦岭北坡出现多个断崖,是内力作用 中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的。
[答案] D
1.左图的景观是由( ) A.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B.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C.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D.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解析] 左图所示景观是日本的富士山,该景观是由火 山活动形成的。 [答案] C
2.下列与右图所示景观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天山山系
B.华北平原
C.洋中脊
D.东非裂谷
具体思维模式如下:读图并找出标志性景观→调运并挖 掘景观图所隐含的主干知识→利用地理景观图进行区域空间 定位→分析景观图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地理景观图判断、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根据景观图 分析其形成原因→进一步判断相应的社会活动类型。
角度:内力作用 读下列两幅景观图,回答1~2题。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壳运动的特点 (1)长期性: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 变化; (2)复杂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 (3)结果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 百态的地形。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 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D.风化作用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景观图的判读。解答有关景观图问题时, 要通过对图的内容解译和信息提取,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 景观,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使用地理术语对景观图进行描述,或者挖掘出 景观图所隐含的主干地理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 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_褶__皱__山__脉__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海__陆__变__迁____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__喷__出__地__表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 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