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

合集下载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歌诀》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一、望文莫生义: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06全国卷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而非教训或训斥等意思。

)易望文生义类成语:不刊之论(删除、修改)首当其冲(要冲)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久假不归(借)危言危行(正直)不赞一词(添加)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

也指怀才不遇)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对象要搞清:成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仅指藏书)分类整理适用不同对象和范围的成语:1.百姓生活:哀鸿遍野(哀鸿:灾民)并日而食、食不果腹(生活贫穷)凄风苦雨(处境悲惨)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含哺鼓腹(生活欢乐的景象)2.男女之间、夫妻感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秦晋之好(结成夫妻)天作之合(美满姻缘)别鹤孤鸾(夫妻离散)劳燕分飞(离别)破镜重圆(离别后重聚)3.为人品德:高山景行(品德高尚)不丰不杀(不增不减,不奢侈不节约)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不愧屋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坏事)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乘车戴笠(比喻友情深,不因贫贱富贵而改变)解衣推食(对人关怀)黄花晚节(保持晚节)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夙兴夜寐(形容勤奋)4.文学艺术:金相玉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不能赞一词(赞扬文章写得好,提不出意见)穷形尽相(描写生动细腻,也指丑态毕露)石破天惊(让人吃惊的见解)入木三分、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妙笔生花(称赞人有杰出的写作才能)黄钟大吕(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惊蛇入草(书法笔势矫健迅捷)龙飞凤舞倚马可待江郎才尽脍炙人口洛阳纸贵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不落窠臼含英咀华鸿篇巨制力透纸背呼之欲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淋漓尽致出神入化5.才华出众:经天纬地(才能巨大)见微知著(看见苗头就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人一等(超出别人,表现突出)不栉进士(有才华的女子)6.其他:妙手回春如坐春风祸起萧墙鼎足之势包罗万象进退维谷不卑不亢三人成虎济济一堂忍痛割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升堂入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巧夺天工三、辨明褒贬色:成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例:(06安徽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高中语文判断成语正误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判断成语正误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判断成语正误解题技巧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娴熟的运用。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推断成语正误会题技巧的学习资料,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成语题如何不丢分1、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依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这些成语我们绝不能简洁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例如:1. 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释为:小偷挖墙入室,把别人的东西偷得干洁净净。

如这样理解就大错而特错了。

而它的实际意思是:凿开墙壁,借助邻居的灯光读书。

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来就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 文不加点——有的同学把它解释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假如这样按今日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地理解,是会贻笑大方的。

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灵敏,写作技巧纯熟。

此成语出自《文选·祢衡鹦鹉赋序》:“衡由于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此类简单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肯定不易、详细而微等。

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截肢成语含意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洁相加,更不能胡乱、随便地理解。

我们应当依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把握。

例如:1. 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

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事”。

2023年中考语文“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复习笔记

2023年中考语文“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复习笔记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答题方法
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有:对象不对、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重复用词、望文生义、谦敬误用。

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时,可运用以下八种方法。

1、望文不生义
有些词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词语或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2、对象要搞清
词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3、辨明褒贬色
词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

4、分清轻和重
词语词义有轻有重,根据具体的语境斟酌所用词义的程度,切勿轻重失度。

5、谦敬别错位
中国是礼仪之邦,谦己敬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成语或四字词语中有一大批谦辞和敬辞。

谦辞用于自身,敬辞用于对方。

6、重复义非明
成语意义与语境意义部分交叉重复。

从而造成重复啰唆,成语使用不当。

7、形近易混淆
有些词语所用语素相似,结构相同,不注意区别,就容易混淆,我们称这种情况叫形近混淆。

8、逻辑也常考
有些词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的方法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的方法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的方法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例①【解析】“坐地分赃”,如果望文生义,就会以为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用在这个句子中是不合句意的。

例②【解析】“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例③对美国来说,黑海石油储量多寡并不重要,【解析】“当务之急”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急”应当是个名词,“急”通常是“紧急”的意思,作名词的时候,那就应当是“紧急的事情”。

抽出句子的主干一一“战略地位是紧急的事情”,显然不通。

【小结】怎样准确地记住成语的意思呢?诀窍是记住成语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

比如,“喻之以理”,记住“喻”是“告知”,“不言而喻”,记住“喻”是“了解”,这样也就记住它们的意思了。

同样,揣摩成语的意思,也可从成语中的关键词语入手。

2.看成语与其它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④【解析:“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示的),它不能与“想”搭配。

例⑤【解析】“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⑥留下。

【解析】“固若金汤”用来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这里用来形容“河堤”适用对象不对。

例⑦呢。

【解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4.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⑧【解析】“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如:威胁利诱,无所不至。

这句话是想说校长对待同学非常细心周到,应用“无微不至”才对。

例⑨【解析】“趋之若鹜”意谓像野鸭成群而往。

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

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一般来说:像“黔驴技穷”“狼奔东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沐猴而冠”“乌合之众”这类成语,把人比喻成“驴”“狼”“猪”“乌鸦”等动物,都是贬义的。

判断下列常用成语使用的正误

判断下列常用成语使用的正误
用文学语言。 74、 虎视眈眈: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刺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敌 营。 75、 回肠九转:听了这位著名小提琴家演奏的《梁祝》,真使人回肠九转,受到强烈的艺术感 染。
判断下列常用成语使用的正误 序号 76、 绘声绘色:这声场戏演得绘声绘色,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
正误
34、 侧目而视:胡老板搞装潢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
样子。 35、 长此以往:近些日子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一门心思地玩,长此以往,他的成绩从班上的 前几名一下降到了最后。
36、 37、
车水马龙:张崇旺升局长后,原本冷清的小院里,现在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成群结队:晚饭后,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坐在校园的草地上说说笑笑。 。 乘风破浪:他们以3:0将法国队淘汰后,比赛形式一下扭转过来,他们乘风破浪,顺利进 入四强。 处心积虑:经过处心积虑的计划、安排,为振兴民族经济的新政策终于出台,人们感到欢 欣鼓舞。 触目惊心:杂技演员们在空中飘来荡去,潇洒自如,一个个惊险刺激的动作让人感到触目 惊心。 大快人心:2002年2月17日,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大杨扬喜获冠 军,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真是大快人心。 弹冠相庆:当普天弹冠相庆“斯韦思林杯”回到我们怀抱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用人 的眼光和胆识。 当仁不让: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 越来越高。 登堂入室:看到这些洋字码登堂入室夹在方块字中间,老祖宗仓颉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 感吧! 登堂入室:研究古典文论,必须广泛涉猎,不断深入钻研,登堂入室,最终才会有成就。
人能与他匹敌。 8、 百川归海:一进入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真有一种百川归海,茫然不知所之的感 觉。

正确使用熟语之辨析成语使用正误

正确使用熟语之辨析成语使用正误

解析 珠圆玉润:像珍珠那样浑圆,像美玉那样润泽,比 喻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腐朽奢靡的生活;也形
容城市街道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荣景象。
一饭千金:受恩厚报。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 词一语;现也指只听别人说,自己一言不发。
四、分析适用对象 五、分析感情色彩 六、分析语法功能 七、分析谦辞敬辞 例 A.候车大厅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们的叫卖 声、小孩儿的啼哭声不绝如缕。 B.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 指数来挽救A股的呼吁甚嚣尘上。 C.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 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 恭听,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大 文豪。
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 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 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其后不能接宾 语。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是谦辞.
练习:完成词语练习题(共18小题)
津津乐道:感兴趣的谈论。
安步当车:慢慢地行走,就当作是坐车;也对方饶恕或通融。 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人自然死亡;又比喻 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指文章悲惨动人。
三、清楚词义 成语都有来源,因而意义有特定性;有些成语在使用 中发生了变化,或者改变了意义,或者衍生了意义。 我们能清楚一个成语的意义,就能更加容易辨析其使 用的正误。 题: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秋夜,面对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些异乡求学 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B.天色已晚,车子还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颠簸。渐渐 地看见了山里小村,灯红酒绿,我的心也渐渐温暖了。 C.一些贪官开百万的豪车,住千万的别墅,一饭千金, 却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D.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养丰厚,治学严谨,其文 章达到了让人不赞一词的地步:他真是一位难得的天 才。

成语误用类型归纳

成语误用类型归纳

成语误用类型归纳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是一大考点,一般每年会有1道选择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因此,对成语的运用,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了解其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例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例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文不加点”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以下成语使用时不要望文生义:1.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3.拍手称快快:痛快。

高中语文成语判断正误20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中语文成语判断正误20题,含答案,含解析
• 炙手可热: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常被误解 为“热门”之意】
•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原句用 这个成语来说“局势”,显然不妥,因为“局势”是说政治、军事 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 例子:小明不负众望,在全市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 1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竟相观摩,艺术 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 1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 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13.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 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 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 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 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 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 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 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10.这次选举,本来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 1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 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1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 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去追逐某些东西,它多含贬义。
• 万人空巷:容易犯“望文生义”之错。”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 出来了,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吸引、 轰动一时的情景。
• 耳濡目染:“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
• 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 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

如何辨析成语的正误

如何辨析成语的正误

服务业 就业机会将 平均增 ̄ 3%; 时 , jo 届 n 熟悉世 贸组织 规则 、 适应 国际竞争 的外语人 才 、 复合型人才将 炙手可 热。 炙手可热 : 比喻权 贵气焰很盛 , 贬义 。句 中可改 含 为“ 非常抢手 ”供不应求” 。 “ 等 c在 中考誓师 大会上 , 明信 口雌 黄地说 : 定要 . 李 一 考 出好成绩回报父母 和老师 。 信 口雌黄 : 胡乱说话 。含贬义 。

A 两位 阔别多年 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 . 逢, 两人又是握 手又是拥抱 , 别提多高兴 。 狭路 相逢 : 在很窄 的路上遇见 了, 不容 易让开 。 指仇 人相遇 , 难以相容 。 B这次举行 法律知识考试 , . 有些人 竞对 “ 法人 ” 行 “ 政处罚” 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 素昧平生 : 与人从未见过面 。不指事物 。 c 我 国乒坛健儿在 四十三届世乒赛男 团决赛 中以 . 三 比二力 克瑞典 队勇夺冠军 , 体育馆 内振聋发聩 的欢呼 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 和雨声 。 振聋 发聩 :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 四、 不合语境 是指成语 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 使用不 当。例如 : 据 专家测算 , 在市 内的空气污染 中 , 汽车尾气 的排 放可 算 首当其 冲 , 占污染总量的4 %, 首 当其冲” 竞 5 s“ 比喻首 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 辨析 正误 : () 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 , . 还不时夹着所引史 料 的数种语 言文 字 , 这使得外语 尚未 过关 、 文史 基础知 识 贫乏的学生 , 简直不知所云 。 不知所 云 : 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此句指听话人 听不懂 , 。 错 B明星出书无 可厚非 , . 但有 的书错别 字连篇 累牍 , 简直让人 不堪入读 。 , 连篇 累牍 : 用过多 的文字叙述 , 不指错别字多 。 c那天 , . 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 , 而后就南辕北辙 , 各奔东西了。 南辕北辙 : 一件事 的 目的与方法相反 。 宜改为 “ 分道 扬镳” 。 ‘ 五、 重复累赘 . 是 指在语句 中已含有 成语里 的含义 , 用成 语 , 再 则 造成重复。 例如 : 他在敌人监狱 中受尽折磨 , 浑身被打得 遍 体伤 。 辨析 正误 : ) ( A他妄 自菲 薄别人 , . 在班里很孤 立 , 大家都认 为他 是一个 自负的人 。 妄 自菲薄 : 过分轻视 自己, 不能带宾语 。 B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 , . 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 忍俊 不禁 : 忍不住地笑。不能带宾语 。 c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 民疾苦 的官员讽刺 . 得很有力 量 , 民间流传很广 , 在 影响极大 。 “ 漠不关心 ” 不能带宾语“ 人民疾苦 ” 。 总之 , 经过 反复的练 习, 随着知识的积 累 、 理解能力 的增强 , 成语答题 的正确率就会逐步提高 。

成语运用正误辨析指津

成语运用正误辨析指津
识 的 人 偶 然 相 遇 ,不 能 用 来 形 容 “ 多年 的 老 朋
友” 。例 2 中的 “ 当其 冲 ” 比喻 最 先 受 到 攻 击 首
或 遭到 灾难 ,不能 用来 形容李 锐 同学 的赛 跑 。
这 两 例 只 凭 主 观 臆 断 ,断 章 取 义 ,没 有 把 成语 作 为 整 体 来 理 解 ,导 致 犯 了 望 文 生 义 的 错 误 。
言 运 用 的 基 本 要 求 , 也 是 考 试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个 考 点 。在 近 年 中高 考 中 ,对 成 语 运 用 的 考 查 主 要 是 以选 择 题 为 主 ,要 求 选 出 成 语 运 用 正 确 或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其 命题 点 往 往 落 在 对 成 语 的 准确 理解 与运 用上 。对成语 运 用正误 的辨 析 , 关 键 在 于 识 别 “ 用 ” 的 成 语 。考 试 中 ,常 见 误
C .市交警队招聘 了许多交通协管 员 ,在
他 们 的 协 助 下 ,交 通 拥 堵 的 现 象 戛 然 而 止 。
C .他演讲时 ,贯穿 古今 ,引经据典 ,获
得听众 阵阵 掌声 。 D .春 节去 海 南 度 假 ,我 们 在 飞 机 上俯 瞰
D.举世瞩 目的中国 2 1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00 开幕式 3 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0
A .“ 疆 大 发 展 ,我 们 怎 么 办 ? ” “ 府 新 首
2. 四 周 万 籁 俱 寂 , 一 瞬 间 ,一 只鱼 鹰 的 大跨 越 ,我 们 怎 么 干 ? ” 乌 鲁 木 齐 人 已把 深 入
身影 画着 优 美 的 曲线 ,掠 过水 面 。 ( 1 2 0年 福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新 疆 工 作 座 谈 会 精 神 , 当作 实 现 0

2、2021高考复习 成语正误辨析十角度

2、2021高考复习   成语正误辨析十角度
由这几年题型的变化可看出,命题人有意考查考生词汇 的占有量,考查方向由深度向广度转变。“成语”之所以常 考不衰,主要是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预计今后 的高考,对成语的考查面会更广。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2020年天津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 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 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 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 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 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 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 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 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 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腹 .地进行交谈。
⑤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
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 .灵 .活 .现 .。
⑥当食品安全与日 .新 .月 .异 .的二维码技术相结合,人们就能够仔
细了解食品的“身世”,甚至还能找到生鸡蛋的“鸡妈妈”。
A.①②⑤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
答案:(1)×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 事十分熟悉。褒义词。在这里属褒贬误用。
(2)×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语境并没有体现出 贬义,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
13
4.着眼语境,谨防重复和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句子氛围相协调,有的要和人称相对 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语境相吻合。同时,还要考虑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 复,是否前后矛盾。成语也是词语,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 语能否搭配,动词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后能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 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 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20
即学即练
20.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正误并加以分析。 (1)张先生的书画登.峰.造.极.,妙绝一时,作品绝非民间所能仿作临摹得来。( ) (2)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 青海境内,全长约 2500 公里,龙.飞.凤.舞.,古人称其为中华“龙脉之祖”。( )
21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登峰造极”本指登上山峰,到达绝顶。比喻成就达到极点或造诣高 深精绝。也可用为贬义词,指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 (2)√ “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还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

第二章 成语运用判断正误

第二章 成语运用判断正误

10.(×)(√)◆错误分析:“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其他方面的技巧纯熟不能用这个词。
11.(√) (×)◆错误分析:“洗耳恭听”用于请别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指自己专心地听。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的话。 12.(×)(√)◆错误分析:用于形容女子,班里有男同学。 13.(×)(√)◆错误分析:表示坚定永久,适用对象是美好的、向上 的事物,褒义词。 14.(×)(√)◆错误分析:形容建筑物不符合实际情况。 15.(√)(×)◆错误分析:使用本词要注意“无常”的意义,洗发的 手法应该是有规律的,不会难以捉摸。 16.(×)(√)◆错误分析:“弱肉强食”指被吞食或吞并,用在升学 竞争不合适。 17.(×)(√)◆错误分析:词义有模糊不清之意,与“响彻”矛盾。 18.(×)(√)◆错误分析:感情色彩不对。 19.(×)(√)◆错误分析:词义与后面的句意重复了,去掉成语,改 为“恰当”。
5.(×)(√)◆错误分析:此处用词词义过重,不妥。同学违反纪律是 常见现象,怎么能说是“污垢”?
6.(√)(×)◆错误分析:根据句意,用在此处语义过轻,这里用“忧 心忡忡”更恰当。
7. (√)(×)◆错误分析:“鹤立鸡群”含褒义,此处应该用贬义词。
8.(×)(√)◆错误分析:望文生义,理解错误。 9.(×)(√)◆错误分析:用词似是而非。“诚惶诚恐”是谨慎小心的意思, 用在这里不恰当。 10. (√)(×)◆错误分析:句意前后不连贯。此处可改为“不置可否”。 11. (√)(×)◆错误分析:望文生义,词义理解错误。 12.(×)(√)◆错误分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能用来修饰“生命”。 13.(×)(√)◆错误分析:“家徒四壁”只能形容家贫穷,不能形容办公室。 14. (√)(×)◆错误分析:“四处”不能修饰“万象更新”,“万象”包 含了“四处”。

202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识别成语使用的正误

202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识别成语使用的正误

202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识别成语使用的正误课程标准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教学要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

1.全国新课标卷一直选用常见成语作为命题材料。

从上表各年各卷的考查内容就可看出这一点。

因此,要多了解成语的独特之处:语法结构、成语来源、词性特点等。

2.关注2021年考情,考查重点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项多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要多关注时事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成语,特别是那些容易出错的成语。

3.熟语的考查多是四字成语使用正误的判断或四字近义成语的差异辨析,重在用法,要求考生能从熟语的意义、对象、色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来理解和使用。

无论是识正误,还是辨差异,平时都应多训练,多积累,多思考成语使用的正误识别,以考查常见成语为主。

高考成语题的考查范围涉及三个方面:①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②对成语使用对象的准确把握;③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感情色彩的准确判断。

一、真题引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成语语病类型

成语语病类型

成语误用思考角度例说辨析“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是要讲究一些思考角度的,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成语运用中常出现的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有其固定性和整体性,不论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单独存在时是什么意思,他们组合成成语后,表示的都是那个成语的整体意义,而不是这个成语的各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所以要透过字面去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千万不能以现在人的眼光或者是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例:1.张老师是那样地爱学生,每个学生的属相生日、兴趣爱好都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指怀着心事,老不痛快。

耿耿:心中不安的样子。

)2.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的受害者,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披肝沥胆”比喻坦诚相见或竭尽忠诚。

此成语也作“披肝沥血”“披肝露胆”。

)3.清明时节,相伴郊游,芳草萋萋,野花飘香,垄上小憩,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极好的教育。

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二、用错对象、范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及范围,使用时不能不看对象。

该用在两个人身上的,不能用在一个人身上;该用来形容物的,不能用来形容人。

反之亦然,否则就要闹笑话。

例:4.风景这边独好,春节长假来此观光的海内外客人不绝如缕....。

(“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而未断。

多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声音微弱。

)5.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大,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应付用户的需求了。

(“尾大不掉”指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比喻机构庞大,指挥失灵。

句中应换成“捉襟见肘”才好。

)6.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的刘晓庆,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浓妆淡抹”是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它是形容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妆饰,而这里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同一时间的打扮了,自相矛盾。

句中应换成“浓妆艳抹”为好。

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

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部编版)专题二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一、关于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解题方法汇总:中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不再是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提供的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一、审视成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

有些成语,由于不了解成语的准确意思,容易因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而误用,使之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一致。

如:我们俩分别将近三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的意思是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相逢”的意思,却抛弃了“不相识的人”之义,这与句意是不一致。

二、审视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句中“美轮美奂”的“轮”指高大。

“奂”指众多。

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三、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四、审视成语的语义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含义。

有些句子中已包含某些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再用该成语就会造成重复啰嗦的毛病。

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技巧点拨
方法九 注意审查语境,判断是否“前后矛盾”。 成语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命题者有时故意使成语的含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产生矛盾,如果考生未能 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含义,就分辨不清。如“经过与对手90分钟的激战,球队兵不血刃地以3:0战胜对手”,中 “兵不血刃”和“激战”矛盾。
方法十 注意词义差别,查找是否“近似混淆”。 有些成语彼此相似,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精细,就会导致错用。对于此类词语,需要把握各自词义 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如“不负众望”和“不负众 望”,“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考点解密
【典例1·判断成语使用正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一上墙,满屋容光焕发,年的喜庆便自然而来。作家赵冬在其新著《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中,
以传统年画为主,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图解,让人在年画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与哺育。作为 一部中国古典文学诗画集,该书以散文诗的形式,将100部中国古代名著、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话故事 和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传奇人物等凝结在一起,让读者在短时间里浅显易懂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书中所 选内容皆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故事,既有经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又有历史人物,还有 戏曲故事。每一篇都配有年画作为陪衬,让人在年画中参悟原著,在诗文解析中领略年画的意韵。作为一种 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发挥着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书 中图画和文字都独具风格,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风趣丛生。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 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简,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悬在中国 人心中的年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

高中三年级语文复习练习-正确使用成语含解析含答案

高中三年级语文复习练习-正确使用成语含解析含答案

高中三年级语文复习练习成语的使用方法(含答案)(分值:51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用“×”或“√”表示。

(每小题1分)(1)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解析:“鼎足而立”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题中是两家航空公司的竞争,使用对象有误。

答案:×(2)欧洲的旅馆大多会提供免费的城市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景点位置、到达路线等信息,拿上它按图索骥....很快就可以找到景点。

()解析:“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这句是指按照标注寻找景点,就可以找到了,因此使用正确。

答案:√(3)登上凌云山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解析:“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此句是说登山的感受,显然用错语境。

答案:×(4)面对朋友们的不情之请....,你会怎样做?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如果这是一件很难为情但确定可以做到的事,你会答应吗?()解析:“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是在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的客套话。

这里用于朋友们,谦敬错位。

答案:×(5)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解析:“登堂入室”原来的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现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里是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答案:×(6)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解析:“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高中语文成语判断正误20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中语文成语判断正误20题,含答案,含解析

赶得上或比得上。多和“不”连用。原句应改为: 使其他队不能望其项背。
【注意与“望尘莫及”区别: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火中取栗:容易犯“望文生义”之错。比喻受人
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16.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
《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 大家都拭目以待。
17.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
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
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 的想象力。
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
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0.这次选举,本来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
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半斤八两:贬义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该词常被
误解为“首先”之意
想入非非:1.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
2.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莘莘学子:指一群学生,不能指某个人 不孚众望:不使人们信服(孚:使人信服) 【与“不负众望”区别: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与“不孚众望”意思相反。】
等奖。
例子:小明不负众望,在全市的比赛中获得了一
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 用它的本意,是对的。
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无所不为:贬义,形容坏事做尽。
6.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
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
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 首当其冲的问题。
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是密不可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考点分析】
成语运用题在中考中属常考题,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要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对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成语要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

其次要能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范围等角度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防止一知半解,望文生义。

【解题指导】
中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不再是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提供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审视”:
一、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
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如:
1.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是个贬义词,例1把它用在“著作”的写作者身上,显然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二、审视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如:2.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其适用对象是人造的东西,这里用夹描述“石、雾、松”,是不适宜的。

三、审视成语的意义与句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

有些成语,由于不了解成语的准确意思,容易因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而误用,使之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一致。

如:
3.我们俩分别将近三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的意思是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相逢”的意思,
却抛弃了“不相识的人”之义,这与句意是不一致的。

四、审视成语语义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

有些句子中已含有某个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再用该成语就会造成重复罗嗦的的毛病。

如:
4.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典型试题分析】
例1: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院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假到西部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解析:做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选择正确的还是有误的、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成语运用得正确与否。

题目所给四个句子中,A项中的“错落有致”是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是褒义词,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B项中的“无独有偶”的意思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这显然不符合语境。

D项中的“敝帚自珍”是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而“漂亮的毛衣”不是“敝帚”,成语适用的对象错了。

正确答案是C。

例2: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C、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D、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解析:“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前面不能再用“更加”。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

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无钱而没能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

选C。

发表于《希望报》2005年第62期
发表于《考试报·中考语文》2006年1月20日总第1081期/专版第27期(无练习)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