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的五大教训
从铁矿石谈判的教训看中国经济战略
从铁矿石谈判的教训看中国经济战略2009-09-30 12:12:28 来源:环球财经杂志戴旭中国经济需要“遵义会议”——从铁矿石谈判的教训看中国经济战略我们四万亿投资的宣示,气壮山河地要为拉动世界经济做贡献,让力拓看到敲诈的战略良机。
你举国都在大兴土木,对钢铁的需求是显然的,这是典型的战略泄密空军上校■戴旭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连续六次遭遇价格敲诈之后,第七场谈判又已经陷入巨大被动。
日本、欧洲相继与力拓达成降价33%的协议,只有中国还在口头上坚守40%的降价条件,并以提供60亿美元的融资,换取一个小公司FMG同意降价35%。
但真正的对手力拓立即表示,不会按照这个谈判结果同中国签约。
在完全失去战略主动权的情况下,这种战术只有“面子”意义。
中国铁矿石谈判战略已入“死地”。
如果这是战争,等于已全军覆灭。
如果不改变思路,明后年的结果都是可以预计的。
在世界金融危机,各国对铁矿石需求大幅下降的时候,供应商尚且态度强硬。
作为最大的铁矿石需求者,中国真的就这样任人宰割吗?笔者认为,应该召开经济界的“遵义会议”,对现行铁矿石谈判战略进行彻底反思。
财富大三角与中国两大出路西方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上帝。
为什么到了中国这里,顾客成了被敲诈勒索的受害者?要搞清“中国顾客”与世界铁矿石供应者的关系,必须对当今世界经济有个基本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世界看做一个大市场,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财富三角循环:生产低技术产品的国家,在发达国家赚取微薄的利润;然后又要购买后者的高技术产品——也是暴利产品,把一部分利润返还,其他的几乎全部地用于购买资源性产品,以实现生产的持续。
资源性国家实际上是坐地当“地主”,不劳而获大笔财富,得到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利润;而西方国家凭借高技术产品、军火等暴利物质,通过政治、金融等各种手段又从资源性国家那里赚取暴利,以购买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产品,供自己消费。
看看中东国家和澳大利亚大肆购买美国的军火,就知道了。
全球化正越来越显露出“全球资本主义化”的最后真面目。
集体议价程序与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
集体议价程序与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一、集体议价程序与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的原因分析二、政府角色的影响因素三、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四、市场机制的影响五、集体议价程序的改革建议一、集体议价程序与铁矿石价格谈判失利的原因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强,企业集体议价已逐渐成为工会、政府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集体议价方式也成为主要讨论的话题。
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谈判失利。
首先,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
企业的利益是赚取最大利润,而劳动者希望得到最佳福利和待遇,这就形成了矛盾的利益诉求。
集体议价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要协调并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妥协和让步。
其次,集体议价程序所需信息相对较多。
企业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来决定价格的制定,例如铁矿石价格趋势、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变动等等。
这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信息能力,而劳动者则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而只能通过工会代表来达成协议。
第三,市场化程度的不足也是导致集体议价程序失利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在价格制定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这就会使得企业在集体议价中不愿意做出让步,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第四,政府的政策和角色也会影响集体议价程序和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
政府可能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以影响企业和工会的协商,或者介入到行业里面来调节合理的价格。
最后,企业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
例如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市场情况,以及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议价策略和效果。
二、政府角色的影响因素政府在集体议价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政策和角色对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角色的过度介入或不足介入都会对谈判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过度介入会使企业和工会的议价难以进行,进一步影响谈判的进程。
而政府不足介入则会使企业和工会在议价策略上出现偏差,也导致谈判失败。
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
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近年来,全球铁矿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矿石价格谈判成为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之间的重要议题。
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通过策略性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力求在价格上获得最大利益。
本文将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一个典型的合作与竞争的博弈过程。
矿业公司作为铁矿石供应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而钢铁企业作为需求方,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铁矿石,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这种竞争中,双方需要进行合作,寻求双赢的价格。
其次,铁矿石价格谈判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
除了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之间的博弈外,还有政府、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政府可能会通过政策和监管手段来影响谈判结果,金融机构则可能提供融资等支持。
这些因素都使得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更加复杂。
第三,信息不对称是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重要问题。
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通常拥有不同的信息,比如矿石储量、市场需求等。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因此,双方在谈判中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提高,以达到更公平的结果。
最后,谈判策略是决定谈判结果的关键因素。
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双方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如硬谈判、软谈判、联合谈判等。
矿业公司可能通过限制供应来提高议价权,而钢铁企业可能通过多方面的议价策略来降低价格。
双方还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等方式来增加谈判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博弈过程。
双方需要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平衡,通过信息共享和谈判策略的选择来达成最终的协议。
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参与也对谈判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在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高铁谈判和铁矿石谈判所引发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铁谈判和铁矿石谈判所引发的思考一个社会的文明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叠加吗,我想是可以的。
早在30多年前,有一位智者就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所谓的两手就是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这样看来,只要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简单的叠加那就等于了社会文明。
多数人看了中国高铁技术引进的成功的谈判就觉得那是个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当看到关于铁矿石进口定价方式的谈判以失败告终时又义愤填膺,有的甚至破口大骂。
然而,在下都不以为然,没有为那所谓的成功感到自豪,更没有对铁矿石谈判的失败感到恼怒。
我想,除了这些本能的反映,我们是否还应该做些其他的思考呢?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的购买力大大的增强。
然而,人民是富起来了,可是你只要上大街上随便一走,基本上80%以上的人都在充满抱怨的生活着,流言蜚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在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与别人稍有不合就拳脚相向,指桑骂槐。
金钱至上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所谓的名利地位面前,道德的力量显得永远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精神缺失,道德沦丧的社会里,我们又能期望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着多大的成功呢?对于高铁技术引进的谈判,那本来就是一个买家对四个卖家的角逐,说的简单点就是买方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去谈判而取得应有的成功又有什么值得高呼的呢?又凭什么让我们为之自豪呢?在铁矿石价格定价方式的谈判中我方以失败告终,你能说是谈判者的无能吗?当一个谈判者实际是作为一个集团意愿的执行者去谈判的时候,你觉得他能发生什么更大的作用呢?他又能改变什么能,作为局外人我们又凭什么去指责,去说三道四呢?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愿意打败仗的将军,但要想打胜仗,那又且能是仅仅因为将军本人的能力而决定的呢?当单尚华用惆怅的背影离开中国钢协秘书长的职位的时候,他留下的是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他又何尝不想把谈判的工作做好,何尝不想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呢?然后,就算他不卸任,前面的路依然是失败泥潭,没有人会走得出。
中信澳洲铁矿教训分析
2013年12月2日,澳大利亚普雷斯顿海角港。
随着中国中信集团董事长和澳大利亚西澳州长科林·巴奈特按响手中的红色汽笛,一艘巨型驳船仰天长鸣,满载着黑色的精矿粉缓缓离港。
蓝天,碧水,白云悠悠。
人们的心情却不平静。
中信集团旗下中信泰富投资的中澳铁矿七年磨一剑,终于生产出首批精矿粉运往中国。
中澳铁矿,这个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业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其昨天的苦涩、今天的欣喜、明天的期待,在千千万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昨天投资从30多亿飙升到80多亿美元,工期屡屡延误2006年3月,位于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中澳铁矿拉开了建设大幕。
让中信泰富头疼的是,项目开工后屡屡发生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投资不得不从最初的30多亿美元飙升到最后的80多亿美元。
问题主要出在中国承包企业在报价上估计不足。
2007年8月,由中国企业负责承包建设主工艺流程和公共辅助设施,报价17.5亿美元;到2010年4月,说钱不够,报价增至33亿美元;到2011年底,又说钱不够,报价43亿美元,并只负责建设主工艺流程中的两条生产线及部分公辅设施。
“坦率地说,报价‘节节高’,有持续升值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不了解在澳大利亚开发大型矿山的实际情况,想当然地套用、照搬国内经验,严重低估了施工难度,这才走了弯路。
”常振明说。
——不熟悉当地的劳工政策。
中国承包企业原以为能调中国工人过去施工,没想到澳大利亚规定,赴澳工人必须通过英语雅思6级,电工、焊工等专业人员必须通过澳方考试,最“要命”的是,澳方要求中国工人必须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
“澳大利亚工资很高,这里的卡车司机年收入可达15万澳元(约合近100万元)。
”常振明说。
这样一来,调中国工人的“计划”落空了,事实上,中澳铁矿施工高峰时用了4000多名工人,其中中国工人还不到200人,由此带来的是超乎想象的高昂人工成本。
走进中澳铁矿伊纳沐那营地,只见一排排银白色的工房整齐划一。
如何破除铁矿石采购谈判“怪圈”
如何破除铁矿石采购谈判“怪圈”曾被媒体炒得火爆的中国钢企采购铁矿石案仍没有淡出读者的视野。
业内人士心里十分清楚,虽然与Fortescue Metals(以下简称FM)达成铁矿石供应合约,但对将来形成“中国价格”的影响有限,与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三巨头的后续谈判仍然艰巨、复杂。
在有识之士来看,2009年铁矿石采购案的意义已不在于当年铁矿石采购首发价、长协价格、现货价格的高低,已成为中国钢企为自己发展与供应商的生存之战,总目标是产生“中国价格”的定价规则。
业内决策者的目光不应仅限于关注一城一地的得失,应当深刻反思中国钢企发展战略的时候了,否则将走到更加困难的境地。
此案还在继续进行之中,但已给我们很多重要启示。
启示一:市场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政府“出手时就出手”近年来,两拓与淡水河谷三巨头用不正当手段哄抬价格,中国钢企强烈要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时,却有人反对,主张政府不要干预,依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
他们把市场机制看成是万能的,完全脱离实际情况。
商人是逐利的,企业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在缺乏法规监管和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利用其占有的各种资源控制市场,形成垄断以实现本企业的不正当得利。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华尔街银行家们的投机行为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铁矿石采购案又是其中一例而已。
乌克兰、俄罗斯在全球铁矿石资源量居一、二位,其主要供应欧洲并受本国政策的影响出口有限。
中国拥有全球14%的铁矿石资源,位居全球第三,但品位低(平均品位仅为25%左右),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而排位在后的澳大利亚和巴西,却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
供应商在全球铁矿石版图中的地位,首先是由品位决定的。
因此控制高品位(平均品位在40%以上)铁矿石的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
总体来看,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品位最高,但对中国市场而言澳矿有明显的海运优势。
铁矿石资源谈判的挑战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铁矿石资源谈判的挑战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引言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钢铁产业而言,确保稳定的铁矿石资源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供应情况的变化,铁矿石资源谈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铁矿石资源谈判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这些挑战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铁矿石资源谈判的挑战1. 价格波动铁矿石市场价格的波动是铁矿石资源谈判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供求关系、经济周期、国际政治局势等。
价格的波动经常导致谈判过程中双方的利益差异,同时也给我国钢铁工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过高的铁矿石价格可能使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而过低的价格则可能导致国内铁矿石企业利润减少,影响其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2. 供应安全铁矿石的供应安全是铁矿石谈判中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全球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巴西等。
这样的供应格局使得我国的钢铁工业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从而面临着供应风险。
一旦主要供应国发生政治、经济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将直接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3. 谈判力不足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谈判力存在不足的问题。
全球铁矿石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由少数几家大型矿山公司垄断,谈判中的议价权主要掌握在供应方手中。
相比之下,我国的钢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议价权。
这使得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难以获得理想的资源价格和供应条件。
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影响铁矿石资源谈判所面临的挑战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价格波动可能使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影响其盈利能力。
高成本的铁矿石进口将直接导致我国钢铁制品价格上涨,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供应安全问题可能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旦全球主要供应国出现问题,我国的铁矿石供应将受到影响,钢铁工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历程
中国铁矿⽯谈判的历程数⼗年来,每到年底,世界三⼤铁矿⽯供应商澳⼤利亚⼒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河⾕便与⽇本新⽇铁、德国安赛洛和韩国浦项制铁等主要钢铁企业展开谈判,对下⼀年铁矿⽯价格做出决定。
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铁矿⽯谈判就是别⼈制定规则的游戏,上千家中国钢铁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国外钢铁企业和铁矿⽯巨头谈定的价格。
1996年中国钢产量超过⼀亿吨,变成界第⼀产钢⼤国,以后⼀直稳坐世界产钢国的“第⼀把交椅”。
进⼊新世纪,中国钢铁⼯业增长更加迅速,2000年钢产量达到1.27亿吨,⽐1990年将近翻了⼀番;2003年钢产量达到2.22亿吨,成为世界上钢年产量第⼀个超2亿吨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铁矿⽯进⼝量也逐年增加, 2002年突破1亿吨,2003年达到1.4818亿吨,⾸次超过⽇本,成为世界第⼀铁矿⽯进⼝国。
世界铁矿⽯谈判没有中国的参与显然是不⾏的。
新世纪前后,国际铁矿⽯供应形势也发⽣了极⼤的变化。
2000年初,巴西淡⽔河⾕(CVRD)收购了SOCOIMEX公司和萨⽶特⾥矿业的全部股份,成为铁矿⽯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保有铁矿储量超过40亿吨、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400年的世界第⼀⼤铁矿⽯⽣产和出⼝商。
⼒拓矿业公司在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的矿业公司后,⼜于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利亚北⽅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矿产资源⽅⾯的全球佼佼者。
2001年,澳⼤利亚两家巨型矿业公司BHP和⽐利登合并组必和必拓矿业集团,成为全球最⼤的采矿业公司。
国际铁矿业通过⼤规模兼并和收购,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成必和必拓矿业集团,格局,三⼤铁矿⽯供应商掌控了世界铁矿⽯70%以上的产量。
2004年,在中国钢铁业协会的组织下,14家国内钢铁企业推举宝钢为代表参加全球铁矿⽯谈判。
初次上场的宝钢,在这次谈判中并没有发挥实质性影响。
⾃感缺少国际经验的宝钢选择了“跟随”策略,即与⽇本钢铁企业⼀起组成“亚太军团”,共同与矿业⼤亨谈判。
中国铁矿石谈判
【摘要】本文试图探究2006年我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的失利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通过对国内钢铁生产结构性失衡问题和谈判策略的探讨,我们发现政府的谈判策略容易受限于当前的企业组织形式引发的分配性冲突,进而难以在谈判中获得实惠。
而政府试图运用行政、法律、外交力量影响铁矿石谈判进程努力的受挫,暴露了残留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如果这个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将有可能阻碍中国企业战略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更广泛参与全球范围内国际分工和重组的效力。
因此,如何界定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将成为解决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棘手问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铁矿石集体议价程序谈判策略公共关系引言政治理论的研究中有如下共识:在发达社会中,政府拥有足够的权威能够运用通过征税筹集资金的权力,并由此为人们提供市场因为种种缘故不能或不能充分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但是,就全球范围来看,对大凡能够用市场为人们提供所需服务的场合诉诸市场是否是最有效的办法,各国政府仍然存在着广泛分歧。
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认为:诉诸市场并非是最有效的办法,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其所从事的各种服务性活动,或者通过控制政府为提供这些服务而筹集或管理的由其支配的各种物质性资源的工作而对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这也成为中国政府参与制定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行为动机。
但是,行政体制的力量真的能够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吗?尽管政府对这一点持肯定态度,不过这次谈判的失利使我们不由得怀疑这一点。
在这场谈判初期,政府坚信能够抵住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的趋势。
通过拒绝采购被其视为过于昂贵的原材料商品从而使市场失去一个最重要的需求源的做法,我国也的确部分削弱了那些希望通过限制铁矿石新矿的开发数量而将矿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的铁矿石资源公司的定价能力。
不过,我国的各项基本建设对各类原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国际生产商很清楚中国无法承担因资源供应中断而引发的经济震荡。
因此,就这次铁矿石价格谈判而言,我国有关企业联合谈判的坚决表态难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而政府参与谈判的做法虽然可能会影响到全球市场价格,但实际上并未给企业带来多少好处。
2023年暗战铁矿石: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囚徒困境模板
寻求解决方案
1. 提高国内铁矿石自给能力:为了解决囚徒困境, 中国需要加大投资,提高国内铁矿石的开采和生产能 力。通过发展国内矿产资源,降低对进口铁矿石的依 赖,从而在国际谈判中争取到更有利的地位。
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影响
谈判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可能导致市场供需关 系的紧张化,造成铁矿石价格的波动 如果谈判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能导致全球 铁矿石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相关行业 和经济的稳定性
中国铁矿石谈判陷入囚徒困
囚徒困境是一种博弈理论中常见的 情景,描述了两个处于合作与背叛 之间的囚徒所面临的难题在中国铁 矿石谈判中,中国作为买方,而铁 矿石供应国作为卖方,双方因利益 分配问题而陷入囚徒困境
2.中方希望低价格,供应方追求高价,利益冲突难妥协
这种利益冲突导致谈判双方无法妥协。中国方面认为他们应该享有更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是铁矿石的最大消费方,购买量大, 并且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力。而铁矿石供应方则认为他们有权利获得更高的价格,因为他们是资源的提供者, 并且需要保护他们的利益和发展本国产业。
02
03
04
双方策略选择
铁矿石市场 不确定性
"双方策略选择是决 定冲突走向的关键 因素,决策需要深
思熟虑。"
多元化
铁矿石供应 工业效率 中国
中国的谈判策略
China's Negotiation Strategy
1.扩大市场利益:通过与铁矿石供应国展开合作,扩大 市场利益。这种策略旨在通过与供应国建立互利共赢的 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获取效率。同时, 通过扩大市场利益,中国可以增加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 影响力,从而在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2.多元化供应渠道:中国的谈判策略还包括通过多元化 供应渠道来降低铁矿石谈判的囚徒困境。中国采取的措 施包括寻求与更多的供应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从而减 少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性。这样一来,中国在谈判 中就能够更加从容地行使谈判权利,提升自身的议价能 力。 3.加强资源储备与替代研发:为了应对谈判囚徒困境,
铁矿石谈判评述辑录--痛定思痛的教训
叶檀:铁矿石价格战是又一场金融战经过长达两年艰苦卓绝的抵抗,2010年4月28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承认,中国在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处于不利局面,国内钢铁企业可以与三大矿山公司个别接触。
这意味着中钢协主导的铁矿石谈判以失败告终。
谈判试图达成两大目标:第一,坚持长协价;第二,确定长协价的铁矿石企业必须以统一价格向中国企业供货。
结果全部落空。
铁矿石谈判之所以完败,有远因也有近忧。
近忧是国内钢铁企业的矿石库存不足。
据中钢协调查,矿石库存只能维持两个月,在谈判无丝毫进展的情况下,一些钢铁企业与铁矿石公司个别接触。
这不过是事后的追认,实际上,各大矿商正与各大钢企进行“热火朝天的业务沟通”,参照日企合同,进口铁矿石。
今年3月钢铁企业向中钢协“公车上书”,中钢协受到巨大的压力,只能允许钢铁企业各行其是。
中钢协牵头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各个钢企并不买账。
各钢企都是市场主体,有自己的进货标准与销售市场,也有自己的盈利渠道。
中钢协表面上看代表钢铁企业,却不是钢铁企业自己选举出的自律性组织,钢铁企业不认账。
中钢协作为准行政组织暴露出软弱的一面,所以寸步难行。
谈判失败是价格双轨制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铁矿石进口代理制以及衍生出的价格双轨制,是中国铁矿石进口乱局形成的根源。
国内大型钢企与贸易进口商凭借长协价挤压中小钢企,中小钢企迫于生存压力与国际矿业企业私下往来。
而大型钢企与进口商只要有转嫁对象,对成本并不敏感。
隶属过剩行业的钢铁企业,为了各自的生存,在地方政府鼓励下拼命做大,在各自经济理性的主导下,导致了全局大溃败。
中钢协整饬铁矿石进口秩序失败,甚至出现了代表大型钢铁企业的中钢协与代表贸易商的五矿商会发生激烈口角的事件,双方都把谈判失利与贸易秩序混乱的结果归因于对方。
事实上,不管是贸易商还是钢铁企业,在货币流动性过剩、投资节节上升、铁矿石囤积居奇的情况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需要大规模进口。
铁矿石谈判失败
铁矿石谈判失败事件/Event铁矿石谈判失败文/顾列铭2010年4月28H上午,在中钢协三楼的会议室内,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史无前例"地坦陈了中国在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的不利局面,并表示,国内钢铁企业可以和三大矿山公司就铁矿石问题进行分别接触.这意味着中钢协已经放弃了此前一直强调的"在中钢协的组织协调下统一行动"原则,也基本宣告了2010年铁矿石谈判已经结束.按照铁矿石谈判传统,4月1日将是矿企与客户新结算年度的起始口期,在任何一家矿商和客户率先谈成合同后,其他合同都参考该合同进行确定.不过本年度的谈判一直僵持,但中钢协的上述表态,已宣告中方完败于铁矿石谈判.谈判几成最后通牒按照传统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每年年底开始就第二年的长协矿价格进行谈判.谈判的双方分别是钢厂和矿商.时间足从第二年的4月1日开始结算.谈定长协价后,矿企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格向钢厂供货.2005年,中国开始作为独立一方参与谈判.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近年来一直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一半以上,但中国在定价方面却缺乏相应发言权.[~2005年首次独立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历次谈判都未能取得理想的"中匡I价格",在2009 年度谈判中与全球三大矿石巨头未达成任何协议.而2010年铁矿石谈判刚开局,三大矿山就暗示价格上涨势在必行—_3月30日,澳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已经和其在亚洲的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把现有按年定价的铁矿石合同转为基于到岸价格的更短期合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铁与另一家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为下一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100美元至110美元.这一价格较去年的6O美元/吨上涨近一倍.这同时表明持续40多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长协机制土崩瓦解.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选择在3月30日这个时间点公布协201O年5月号议,似乎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矿商的强硬态度.原因在于,2009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了69%.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经济发展就将面临较高的风险.去年欧洲和北美的钢企压缩产量,富余出来的1亿吨铁矿石被中国消化掉了.而今年形势已经不一样了,北美和欧洲的生产都在恢复,不会再有这多余出来的1亿吨铁矿石."中国是钢铁制成品重要产地,中国钢企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消费国,根据国际惯例,重要消费方在定价机制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利益应在铁矿石谈判中有所体现."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3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对于三大矿山提出的"改变长协模式,建立现货指数或现货销售铁矿石"要求,姚坚回应道,商务部主张维护铁矿石长期协议的价格形成机制,希望矿山的供应方和各国钢铁企业能共同维护长期协议的机制,避免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同时,商务部将联手工信部,对铁矿石谈判中的中钢协和钢企给予积极支持,包括必要的贸易手段的支持.不过,中国钢企的铁矿石最大购买量,并不能真正成为谈判筹码,相反有时候却会成为受制于人的"软肋".正如某钢铁企业负责人所说,矿业巨头可以3个月不开采铁矿石,但钢铁冶炼高炉却不能停工3个月.还有业内人士爆料,去年国内有钢铁企业在价格下跌时毁约长期铁矿石采购协议,从而遭致了今年的报复,低时不执行采购协议,高时要求执行采购协议,这说不过去.因此今年中国可能遭遇的问题是,国际铁矿石在供应北美,欧洲,日韩有剩余时才会供应中国,而不会管你要买多少.两会期间,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北钢铁内的十几家钢企老总联名上书,希望将进口铁矿石问题的解决上升至国家层面. 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提出,舆论环境的过高期望值,甚至将铁矿石谈判"政治化",只会凭空增添谈判难度,并给自己套上"紧箍咒".知己知彼,从实际出发,避免提出超出承受能力的过高目标.纵观数年来中国铁矿石谈判,恰恰是违反了这个原则.有一点必须承认,现今铁矿石谈判双方阵营中,不仅中国钢铁企业,而且世界钢铁企业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中国谈判方所能够争取的, 在于承认这个劣势,以及如何面对这个劣势,获取较好的谈判结果.可惜中钢协还在维护大钢企的利益,还在搞什么行政化指导.而这显然是无效的.中钢协不想退位也得退,价格双轨制也在国际压力下走向没落.此前一个月,中钢协曾呼吁国内钢厂统一行动,争取做到两个月内不进口三大矿山公司一吨矿石,以此对抗三大矿山公司在铁矿石谈判中的不合理要求和强硬态度.但一个月后,中钢协开始放弃这一做法.这是因为,2010年一季度铁矿石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粗钢产量增加33.03%,其中日本增加5O.7%,欧盟27国增JJ~37%,韩国增加29.1%,中国台湾增加了51.5%,粗钢产量的增加,使铁矿石需求大幅度增加,导致严重的供不应求,并直接推高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第二,铁矿石供需双方矛盾加剧.铁矿石供应方的三大矿商,占据70%以上全球铁矿石贸易,实行垄断价格,对中,日,韩,欧盟实施了统一的大幅度涨价措施.此时,最大购买量或是软肋.现在已经不是谈判,而是最后通牒,三大矿商提出的涨幅,钢企必须接受,如果不接受就断货,而且要求在某个期限内必须接受.他们正通过惜售铁矿石继续操纵矿价,拨动中国钢企痛苦的神经.铁矿石已不仅是铁矿石三大矿商均由金融资本控制,他们千方百计追求当期的最高利益,使得铁矿石产品有了金融资本属性.4月25日"为了规避风险,铁矿石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现货定价体系,"国际金属信息提供商金属导报铁矿石价格指数总监亨特在上海出席由"钢之家"主办的"第六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时,面对台下的近千名钢厂和贸易商代表侃侃谈到.亨特的推销只是一个缩影.在国际三大矿山相继表态退出年度长协体系而改为季度定价等更短期的议价方式后,铁矿石价格的现货化趋势显露无遗,这无疑为铁矿石价格指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衍生品合约的推出创造了契机.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铁矿石指数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以MBIO指数为例,亨特介绍说,该指数以中国青岛港到岸的品位62%铁矿石价格为基准编制,价格数据来自于供应方,贸易商和消费者等多个市场参与主体.习惯了年度基准价格体系的中国钢厂对于铁矿石的指数化定价以及更为复杂的衍生品交易,表现非常谨慎."不知道这些指数怎么编出来的,更别提参与风险极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一位钢厂代表说.在中钢协看来,无论上述三种指数中的哪一种,其公正,透明和准确程度都有待检验.并且,在矿山处于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指数化定价并不是完全按照供需关系决定的,因此不赞成这种定价机制.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也认为,指数化定价以及配套衍生品的推出,会增强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有可能造成其价格的极度不稳定,这是中国钢厂要尤其警惕的.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指出,在大宗商品领域,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紧密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对于铁矿石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中国钢厂需要正视它,研究它,并学会利用它."仅以铁矿石价格指数为例,其采集地和潜在客户都瞄准中◎中国证券期葺{i事件Event国,但发布者却是外资机构,这无疑是值得业界深思的地方.在主动应对并力争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方面,中国钢铁业需要有更积极的态度.最近以来,围绕在铁矿石身上的新闻炙手可热,层出不穷一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酝酿向中国钢铁企业提价100%;中国钢铁企业为购买低价铁矿石不惜重金行贿力拓中国员工;部分钢铁企业开始多方合作走出国门购买国外矿山……这一幕一幕,都刻画着国内钢铁企业老板们为铁矿石疯狂的身影.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钢铁企业作为铁矿石的''_上帝"们缘何被动到如此程度?原因何在?作为全球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钢铁企业缘何被动到如此程度呢?据了解,中国铁矿资源一是贫矿多,贫矿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以最大的矿区之一鞍山矿区为例,除极少富矿外,该矿区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oC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大量的贫矿生产过程中不仅对钢铁的生产设备有影响,还会影响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这让许多钢铁企业宁愿走出国门,花高价购买国外的优质铁矿石.而澳大利亚,巴西等地铁矿石的品位可达60%以上.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钢铁企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钢铁企业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因此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连年递增,进口量占需求量的比重亦逐步提高.数据显示,中国的国产矿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达~1J44414万吨,同比增长15.8%,占比总需求量达N58.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铁矿石8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 即三大铁矿石巨头所在国家.同时,中国目前虽然是全球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产钢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部分商品的附加值不高,所以高品质商品仍需进口,去年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仅有2.43%,抵抗风险的能力可想而知.今年铁矿石若以100%的涨幅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每年成本支出将增加约900亿元,而2009年我国钢铁全行业的利润也只有690亿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而日本虽然没有我国铁矿石用量及产钢量大,但日本产钢的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在价格方面有话语权.而且,日本尽管铁矿石基本全部依靠进口,但应对措施较多.一是日本钢铁工业的产品较为高端,其转嫁成本的能力也比较强,并且日本钢铁企业很早就参股到铁矿石上游企业,原料涨价的同时,可以从回报上弥201O年5月号补损失.至于美国,其钢铁企业历来很少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变动影响,因为美国铁矿石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国内.走出去要规避风险在日渐难以承受铁矿石涨价之重的同时,国内钢铁企业也加快了海外买矿的步伐,展开自救.至2009年,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8000万吨属权益曰f~2009年2月起,中国的钢铁企业,贸易企业等加大了对海外权益矿的投资力度,主要以购买海外矿企的股权为主.按照今年海外权益矿的进展速度,~J2010年中国的权益矿资源量将超过1亿吨.这些权益矿的存在,增强了中国钢厂对上游资源企业的控制力和话语权.曰前,澳大利亚金必达矿业公司宣布与鞍钢股份达成650亿美元铁矿石销售合同,创澳大利亚矿石销售历史最高纪录.据悉,金必达将把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的Karara磁铁矿终生开采权卖给鞍钢.该铁矿预计在未来3O年内年产量为3000万吨,预计首批销往中国的矿石将在明年下半年装船.山钢集团也马不停蹄地展开海外买矿的步伐.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了解到的信息是,山钢集团日前和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香港洪桥集团就巴西8alirlas铁矿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备忘录,山钢集团通过与新汶矿业集团以及洪桥集团三方合作,最终介入开发巴西sa1inas铁矿石项目.巴西SaTinas铁矿项目以镜铁矿为主要含铁成分,位于巴西米纳斯州,预计储量62亿吨,原属南美最大家族公司沃特兰(VNN)公司所有.今年3月,洪桥集团购得该项目探矿权,项目投资概算25-88亿美元,设计年产精矿粉2500万吨.在巴西购买铁矿石,价格优势成为吸引山钢集团的主要因素.根据巴西Salinas原股东VNN提供的财务顾问资料显示,这里65%的矿精粉离岸成本价估计为每吨l9.66美元.而同等含量的铁矿石合同离岸价在澳大利亚或许可达3倍以上.山钢集团此番间接入主巴西铁矿石开发,无疑将大大增强其竞争优势.现在来看,在三大铁矿石巨头频频单方涨价的时候,到海外买矿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但武钢5O亿美元巴西建_r=业内担忧有资源没市场——4月16日下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武钢与巴西EBX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在里约热内卢州阿苏港工业区建设钢铁预期年产能为500万吨.这一项目投资金额为5O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在巴西最大一笔投资,也将成为中国在海外兴建的最大规模钢武钢集团此次建也可以视为钢铁业上下游两个大国间的首次联合.中国是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巴西则是最大铁矿石出口国,两国既有互补性,又有着难以弥合的矛盾,今年铁矿石若以100%的涨幅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每年成本支出将增加约9oo亿元,fin2009年我国钢铁全行业的利润也只有690亿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每年的铁矿石谈判都令双方伤透脑筋.但武钢的巴西建厂计划,能否顺利进行还有待观察.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增强巴西的钢铁工业,将削弱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上的谈判地位.此外,钢铁产业的历史表明,仅有铁矿石无法保证成功.澳大利亚虽然铁矿右和焦炭都十分丰富,却未能像缺乏原材料的日本,韩国那样拥有强大的钢铁产业.根据巴西钢铁协会数据,巴西2009年粗钢产量2650万吨,消费量只有1880万吨.曾担任伞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中国总裁的ClintonDines指出,钢铁企业必须建设"在市场之内",否则会因缺乏经济竞争力而失败.澳大利亚的经历表明,仅有资源而无市场,即使是资源丰富如必和必拓者,也无法建起有竞争力的钢铁业.2002年,必和必拓决定将旗下钢铁产业出售,就是经过多年尝试失败后的断腕之举.目前看来,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建厂都是获耿铁矿石资源的一个附加条件,此外,还需要建立基础设施,码头等,从投资效益来看,需要谨慎对待.目前还不是中国钢氽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建设钢铁厂的时机.海外建厂选址要考虑的不仅足资源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建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地方.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MineralogyPtY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lO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Iron的全部股权.中信泰富收购的澳铁矿项目,曾被称为世界级的磁铁矿开采和加工项目,矿山坐落于西澳皮尔巴拉地区,两处铁矿每年可生产2760万吨精矿和球团,开采期大约为25年.除了已探明的现存储量,还有4O亿吨的储量如获证实,中信泰富还有权购买最多4O亿吨的开采权.因此,潜在的年产量可达7000万吨以上. 这个投资42亿美元的中澳铁矿项目,是目前澳洲已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项目由中信泰富在澳洲的全资子公司中信泰富矿业公司管理.加工工艺的基础设施将包括粗碎机,磨机,选矿厂和球团基础设施支援将包括一个新港口及港口设施,'条25公里的矿浆管道,'个产品料堆,一座45o~E瓦的燃气发电站和一个51千兆的海水淡化不过,中信泰富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可想而知巨大的.项目原计划总投资42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投产.现在,不仅总投资额调整后增至54亿美元,而且实际进度大大落后,投产日期推迟N2olo年底.事实上,成本是不少业内人十对于中澳磁铁矿项目最为担忧的风险.澳大利亚当地优质铁矿石资源主要在必和必拓和力拓手里,磁铁矿成本高,中国企业要出经济效益,只能上规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当初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干干脆脆地批准了这桩100%o股权收购.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本土企业不愿碰.潜在的危机总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出现.一旦全球铁矿石需求出现逆转,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生产成本平均高于赤铁矿约40~/oo的磁铁矿项目,将是第'批牺牲者.中澳磁铁矿项目的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一个可资参考的数据是,澳洲白杨地磁铁矿项目在吸引投资时公开透露,当年产800 万吨时,现金运营总成本可降到每吨35澳元到45澳元.这意味着,假设国际铁矿石价格跌回2004年之前的价格水平,或再度出现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价格低潮,中澳铁矿石项目可能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画◎中国证券期l{l。
谈判技巧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_0572文档
2020谈判技巧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_0572文档EDUCATION WORD谈判技巧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_057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无论是处于强势地位还是相对弱势地位,都切忌多言。
若处于强势地位,多说的后果是暴露自己的缺陷、劣势;如处于弱势地位的,则易显出自己的不安、期待。
下面小编整理了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供你阅读参考。
40年以来,许多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钢铁厂和铁矿石生产商都享受到了稳定的铁矿石定价体系带来的收益。
该基准定价体系是基于钢铁厂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间的谈判结果而定的,籍此来设定一年的铁矿石价格。
当一家大型钢铁厂或一组钢铁厂(无论是亚洲的或是欧洲的)与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矿业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中的一家达成协议之后,其他钢铁厂和铁矿石生产商将在其后一年内遵循该基准价格。
价格的稳定便于双方安排生产计划、对其收益进行预估、并确定适当的人员标准。
但是今年,铁矿石基准定价系统崩溃了。
价格谈判拖延了12个月,一直到今年11月份仍未果,而这原本应该是开始对来年铁矿石价格进行谈判的时间。
铁矿石价格上涨也是导致基准定价系统崩溃的原因之一:随着价格上涨,铁矿石生产商对长期基准价格的谈判缺乏热情。
但是给曾经稳定的基准定价体系造成混乱的更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钢铁企业。
20xx年,铁矿石价格发生了剧烈波动,有些中国钢铁制造商无法抵挡通过价格波动来牟利的强烈诱惑。
当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并低于基准价格时,有些中国钢铁厂就抛开合同价格,开始在现货市场进行采购,这使得铁矿石生产商很不满意。
铁矿石谈判的五大教训
铁矿石谈判的五大教训●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谈判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欠缺●在大宗商品市场没有定价权●进口渠道过窄导致受制于人●需要重视保护商业信息安全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自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铁矿企业一再声称要“在今年的谈判中扳回话语权”。
然而,几乎每一次谈判,中国钢铁企业一直节节败退。
2005年至2008年这4年的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19%、9.5%、96%,涨得让中国大大小小的钢企刺痛。
有专家指出,2003年至2008年间,进口铁矿石涨价高达4.6倍,中国钢企仅因价格上涨就多支出7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多。
那么,中国钢企铁矿石谈判有哪些教训值得总结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
虽然我国目前是全球铁矿石第一大买主,但中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大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很低,远不及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这几个钢铁大国的产业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间,中国钢企的产业集中度CR3不到(包括宝钢、鞍钢和武钢)20%。
中小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产能继续扩张,对铁矿石需求“高烧”难退。
国际矿业巨头不用费力就能把握住中国钢铁业的“软肋”。
甚至就在中钢协或宝钢代表中国进行谈判时,一些小钢铁企业、进口贸易企业仍私下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暗送秋波”。
第二,中国钢铁企业参与此类谈判经验不足,且不知随机应变。
日本等国家的钢铁企业能够接受涨价,主要是其中一些大企业拥有铁矿石股权,以及其产品附加值价较高、涨价对他们影响相对不大。
而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涨价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较大。
此外,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人员事先划定条条,当情况发生变化之后,不能随机应变。
看来应该让他们去进修博弈论课程,使其懂得谈判的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一直没有取得定价权。
多次铁矿石谈判的失败,折射出我国这个原材料需求大国在定价话语权上的尴尬。
作为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我国这个大买家却对这些事关国家安全的原材料的定价缺少发言权,被迫“高买低卖”,成为全球贸易中最大的被动买单者。
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与总结
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与总结2006年6月20日,宝钢与BHP就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粉矿和块矿价格在2005年基础上上涨19%,随后宝钢与力拓(RIO TINTO)、CVRD达成了同样的协议。
至此,经过了长达7个月的漫长时间,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落下大幕,宝钢是最后一个与BHP、力拓、CVRD达成协议的钢厂,在先前结束的一系列谈判中,韩国、日本等国钢厂都参照5月15日德国蒂森克虏伯与CVRD达成的协议,接受了供应商涨价19%的要求。
综观整个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历时7个月艰苦漫长的谈判,在27年谈判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由于中国自始自终活跃其间,又使2006年谈判与往年谈判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点,不论结果如何,2006年谈判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价格谈判进程表:日期事件2005年11月下旬 2006年度矿石价格谈判启动,双方开始接触2005年11月21日钢协在济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5年12月10-20日第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2006年1月12日钢协在邯钢召开第二次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1月25日第二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月2月18日第三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宝钢上调第二季度钢材价格2006年2月24日BHP称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将推迟到4月开始2006年3月2日商务部开始施行限制现货矿价格措施,以配合矿价谈判,到岸价格超过标准的,都将暂缓发放进口许可证2006年3月-4月澳洲对中国政府干预矿价谈判大为不满,商务部、钢协先后发表声明,中外媒体各种评论铺天盖地2006年3月29日CVRD公开向媒体透露涨价24%的愿望,招致中国钢协公开指责2006年4月5日 CVRD发表声明回应中国钢协,双方分歧公开化2006年4月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澳洲,中外媒体各种猜测,中国可能与澳洲达成10-12%的涨价协议2006年4月5日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年4月7日钢协在莱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扩大会议,70家钢厂参加2006年4月28日第五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开始,CVRD威胁将长期合同下铁矿石转卖现货2006年5月15日CVRD与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2006年度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7日CVRD与意大利里瓦钢铁、日本JFE,神户制铁协议,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8日CVRD与浦项、hamersley与日本钢厂达成协议2006年5月1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紧急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5月19日钢协发表声明,称蒂森的谈判结果不是基准价,谈判仍在继续2006年5月19日CVRD与米塔尔达成协议2006年5月22 hamersley与浦项达成协议2006年5月23日 CVRD与台湾中钢达成协议 2006年5月24日 CVRD发出最后通牒,称中国必须在几天内接受涨价,否则将把原定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转卖至其他国家2006年5月2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6月7日 CVRD与Arcelor、Nucor达成协议,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6月20日中国与BHP达成协议,接受19%涨价一、中国在谈判中仍然是个新兵。
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案例(上传)
MBA 案例分析报告学科:谈判专题案例名称:中国钢铁厂与西方的矿业巨头们关于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案例目录第一节铁矿石谈判的案例背景............................................. .. (3)第二节铁矿石谈判案例“3W”框架分析 (5)第三节策略与战术建议.......................... ... . (8)第四节铁矿石谈判的焦点问题分析 (8)第五节参考文献 (10)一、铁矿石谈判的案例背景1.铁矿石价格谈判: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博弈世界铁矿石市场就如同一个擂台,擂主就是三个“超级霸王”:力拓、必合必拓和淡水河谷。
它们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贸易额,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牢牢掌控着市场定价权。
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是铁矿石协议价格的主要发起者,也是主要供应商,其主要压力来自于股东对业绩的要求。
由于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当市场不好时,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量维持价格稳定;当市场好转时,提升价格获取超额收益是理性选择。
因此在价格谈判过程中,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持续性才是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年产能达到6.6亿吨,2009年进口量占全球总需求量比重超过60%,这是中钢协在谈判中最大的优势。
国内有大小钢企1200多家,行业集中度较低,前15家钢企产量至占我国总产量的45%。
而国际主要生产国的行业集中度远高于此,最低的美国,前四家钢企的钢产量也占美国钢总产量54.50%。
基本上国内钢铁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为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内部博弈降低了中方的谈判能力。
2.铁矿石价格飞涨,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中国是国际铁矿石的最大买主,在市场定价上却一直没有话语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均价为157.6美元/吨,同比增长57%。
按同期铁矿石进口量2.3亿吨计算,仅铁矿石涨价一项,中国钢铁业就多付出近132亿美元(按照6.5∶1的汇率折算,合人民币857亿元)的成本。
铁矿石谈判感想
浅读谈判之感想中国是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中国钢铁参与谈判的一个核心思路是,我们进口的多,所以应有话语权。
但是进口的多,同样也意味着风险的积聚,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持续上涨,导致铁矿石供应商奇货居齐,铁矿石的价格一再上涨。
在2008年之前,中国进口铁矿石一直按照长协价进口,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不景气,铁矿石现货价格跌落到长协价之下,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长协价进口商纷纷违约放弃长协价,转向现货价铁矿。
矿商受制于宏观环境无力维权,等到2010年宏观环境转好,中国国内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增,致使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剧增,矿商根本会俯首帖耳听命于中钢协。
之前,废除长协价对矿商来说是一直梦寐以求但却受制于商业规则而难以实现,终于,矿商毫不迟疑的废除了长协价,之后每年春季都要对铁矿石的进口价格进行谈判。
铁矿石的价格遵循首发价,并能够不是说中国不与三大矿石公司达成一致首发价便不能达成,在亚洲地区只要有一家公司与三大矿石公司达成价格协议,以后的价格便按此为交易价价格,往往都是与日本的新日铁公司达成。
中国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的价格,即便还有让价的余地,幅度也不会很大。
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一直处于混乱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实行的双轨制,使国有钢铁企业和广大民营钢铁企业之间存在价格差异。
双轨制的存在,体制的缺陷,意味着铁矿石倒卖现象的必然发生。
国企除了有成本优势,他们还倒卖铁矿石,将铁矿石已高于进口价格卖给广大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甚至投机收益要高于主营业务收益。
铁矿石谈判与他们没有直接利益,广大中小钢铁企业既然无法享受铁矿石谈判结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为什么不独自与矿石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
这就导致中国的钢铁企业无法在铁矿石谈判上达成一致的立场,各家都派出代表与矿石供应商谈判,从而被矿石供应商一一攻破,只是中国在铁矿石进口方面处于很被动的局面。
明明我们拥有很大的优势,最终却处于如此尴尬的局面、、、铁矿石谈判,中国的钢铁企业没有达成一致立场,中国市场存在很多入口,这家不买,总有要买的,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与总结
2006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与总结2006年6月20日,宝钢与BHP就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协议,粉矿和块矿价格在2005年基础上上涨19%,随后宝钢与力拓(RIO TINTO)、CVRD达成了同样的协议。
至此,经过了长达7个月的漫长时间,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落下大幕,宝钢是最后一个与BHP、力拓、CVRD达成协议的钢厂,在先前结束的一系列谈判中,韩国、日本等国钢厂都参照5月15日德国蒂森克虏伯与CVRD达成的协议,接受了供应商涨价19%的要求。
综观整个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历时7个月艰苦漫长的谈判,在27年谈判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由于中国自始自终活跃其间,又使2006年谈判与往年谈判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点,不论结果如何,2006年谈判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价格谈判进程表:日期事件2005年11月下旬 2006年度矿石价格谈判启动,双方开始接触2005年11月21日钢协在济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5年12月10-20日第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2006年1月12日钢协在邯钢召开第二次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1月25日第二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月2月18日第三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宝钢上调第二季度钢材价格2006年2月24日BHP称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将推迟到4月开始2006年3月2日商务部开始施行限制现货矿价格措施,以配合矿价谈判,到岸价格超过标准的,都将暂缓发放进口许可证2006年3月-4月澳洲对中国政府干预矿价谈判大为不满,商务部、钢协先后发表声明,中外媒体各种评论铺天盖地2006年3月29日CVRD公开向媒体透露涨价24%的愿望,招致中国钢协公开指责2006年4月5日 CVRD发表声明回应中国钢协,双方分歧公开化2006年4月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澳洲,中外媒体各种猜测,中国可能与澳洲达成10-12%的涨价协议2006年4月5日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破裂2006年4月7日钢协在莱钢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扩大会议,70家钢厂参加2006年4月28日第五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开始,CVRD威胁将长期合同下铁矿石转卖现货2006年5月15日CVRD与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2006年度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7日CVRD与意大利里瓦钢铁、日本JFE,神户制铁协议,粉矿价格上涨19%,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5月18日CVRD与浦项、hamersley与日本钢厂达成协议2006年5月1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紧急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5月19日钢协发表声明,称蒂森的谈判结果不是基准价,谈判仍在继续2006年5月19日CVRD与米塔尔达成协议2006年5月22 hamersley与浦项达成协议2006年5月23日 CVRD与台湾中钢达成协议 2006年5月24日 CVRD发出最后通牒,称中国必须在几天内接受涨价,否则将把原定销往中国的铁矿石转卖至其他国家2006年5月29日钢协在北京召开铁矿石工作会议,16家大钢厂参加2006年6月7日 CVRD与Arcelor、Nucor达成协议,球团矿价格下跌3%2006年6月20日中国与BHP达成协议,接受19%涨价一、中国在谈判中仍然是个新兵。
浅谈我国进口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进口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其对策王XX(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X级财务管理专业)一、我国进口铁矿石谈判的现状2009年度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按照以往的惯例,2010年度的铁矿石谈判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始,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极有可能不同于往年。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钢铁大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将把2009年和2010年与国际铁矿石公司的价格谈判合在一起进行,同时中钢协还向与会的全球钢铁企业提议,应建立新的铁矿石定价准则(10月16日《证券日报》)。
“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有可能不同于往年”,这只是一种乐观的评估,能否达到预期还要看今后的谈判结果。
对于如此大宗贸易、事关钢铁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命脉的原材料,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扩大,客观上也增大了谈判的难度和关注度。
2000年前,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仅占全球的16%,中国代表还不用坐上谈判桌;而2000年之后,中国铁矿石需求翻了四五倍,如今已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
但事实说明,多年来,无论是宝钢、还是中钢协,在与矿业巨头交锋中,总是以失败告终。
由于谈判失败,中国钢铁企业每年购买铁矿石都要多支付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特别是中国作为连续6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在过去20年来的谈判中,从没拿到过铁矿石的首发价。
回顾近几年来的谈判,我们发现,其谈判规则早已由矿业巨头们定好,中方只是在别人制订的规则下与人谈判,这样自然会受制于人。
例如从2007年11月起,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与必和必拓、力拓两个矿业巨头经过将近4个月的“拉锯”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根据不同规格的铁矿石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
这与中方最初确定的2008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底线相去甚远。
今年,中钢协取代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加铁矿石谈判。
而中钢协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由于今年3月日本、韩国先于中国与矿业巨头们谈判,最终达成妥协,铁矿石价格在2008年的基础上下降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矿石谈判的五大教训
●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
●谈判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欠缺
●在大宗商品市场没有定价权
●进口渠道过窄导致受制于人
●需要重视保护商业信息安全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自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铁矿企业一再声称要“在今年的谈判中扳回话语权”。
然而,几乎每一次谈判,中国钢铁企业一直节节败退。
2005年至2008年这4年的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19%、9.5%、96%,涨得让中国大大小小的钢企刺痛。
有专家指出,2003年至2008年间,进口铁矿石涨价高达4.6倍,中国钢企仅因价格上涨就多支出7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多。
那么,中国钢企铁矿石谈判有哪些教训值得总结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
虽然我国目前是全球铁矿石第一大买主,但中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大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很低,远不及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这几个钢铁大国的产业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间,中国钢企的产业集中度CR3不到(包括宝钢、鞍钢和武钢)20%。
中小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产能继续扩张,对铁矿石需求“高烧”难退。
国际矿业巨头不用费力就能把握住中国钢铁业的“软肋”。
甚至就在中钢协或宝钢代表中国进行谈判时,一些小钢铁企业、进口贸易企业仍私下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暗送秋波”。
第二,中国钢铁企业参与此类谈判经验不足,且不知随机应变。
日本等国家的钢铁企业能够接受涨价,主要是其中一些大企业拥有铁矿石股权,以及其产品附加值价较高、涨价对他们影响相对不大。
而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涨价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较大。
此外,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人员事先划定
条条,当情况发生变化之后,不能随机应变。
看来应该让他们去进修博弈论课程,使其懂得谈判的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一直没有取得定价权。
多次铁矿石谈判的失败,折射出我国这个原材料需求大国在定价话语权上的尴尬。
作为世界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我国这个大买家却对这些事关国家安全的原材料的定价缺少发言权,被迫“高买低卖”,成为全球贸易中最大的被动买单者。
我国成为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主导了生产,但主导不了原燃材料的价格。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必须根本改变。
因此,除了国内应该“抱团应战”一致对外,还应该主动联合日本、韩国等钢铁大国,形成内外合力。
第四,铁矿石进口渠道过窄,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的主要铁矿石进口国是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尤其是澳大利亚、巴西两国的三大铁矿石寡头。
虽然现在铁矿石供过于求,但是我国还是要接受其屈辱价格。
因此,我国应该到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铁矿资源,多途径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降低对三大铁矿石寡头的依赖度。
这样逐步可以摆脱被动局面。
第五,我国铁矿石谈判一直有经济间谍潜伏卧底。
最近,力拓潜伏在中国的经济间谍被揭露,充分说明经济博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力拓潜伏在中国的经济间谍胡某很清楚要在谈判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为了能够了解到比谈判对手“中钢协”更多的市场信息,此人和其所带领的力拓中国区销售团队,深入到三四线城市的小钢厂,去深度挖掘各种“机密信息”,包括: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
他们不仅对谈判桌上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家底也十分熟悉,难怪谈判中方总是吃大亏。
以上五点,是钢企铁矿石谈判的重大教训,必须高度重视,并且要早采取措施,否则我们可能会一直陷于被动,给国家、企业和民众带来严重损失。
中国铁矿石谈判基本结束宝钢总结谈判经验教训宝钢总结性分析与巴西淡水河谷断绝长期协议的可行性
今天,无论对中国钢企,还是巴西淡水河谷而言,都是一个难熬的日子。
据巴西淡水河谷之前向我国钢企发出的铁矿石涨价19%的确认函:我国钢企要在5月31日前确认此价格,并按照此价格付款,否则将把原定给我国的铁矿石转销其他国家,而外电昨天也传出中方已经接受铁矿石涨价19%。
宝钢口风大有变化
“中国钢企已经接受铁矿石涨价19%”,昨天,这一爆炸性消息迅速在业界传播。
不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王岩却不愿意向记者透露更多消息,王岩表示:“5月29日,协会的确召集16家钢厂开会,大家对本年度铁矿石谈判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目前还不能透露意见的具体内容。
”之所以不能透露信息,王岩表示,是协会领导要求暂时不将决议公开。
中钢协其他人士也只是告诉记者,本年度铁矿石谈判的结果马上就要出来了。
随后,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当天的会议上,参与全球铁矿石谈判的中国钢企代表宝钢总结了谈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分析了当前与巴西淡水河谷断绝长期协议,发展现货市场的可行性。
值得玩味的是,昨天宝钢方面口风也大有变化,从之前的“谈判尚在继续”变为“谈判没有全部结束”。
宝钢董秘室人士也表示,董秘陈樱整天均在开会,中国钢企是否接受涨价19%无法透露。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表示,中国已做好谈崩的准备。
据悉,目前,中国进口的铁矿石40%来自澳大利亚,来自巴西的占20%,而且目前巴西铁矿石的期货价格已高于现货价。
尽管完全抛弃长期合同不可行(中国需要2亿多吨的巨大进口量),但如果有选择地部分放弃,也未尝不可。
谈判时机策略都有欠缺
虽然很可能只有接受涨价19%的结局与最初“坚持降价”的初衷相差甚远,但业界专家纷纷评论,中国钢企第一次参与全球大宗商品定价谈判为第二次、第三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
“此次铁矿石谈判,最关键的遗憾是中国错过了最好的谈判时机,”昨天,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表示,春节前是中国最有利时机。
据悉,2005年底,我国钢价进入2005年4月下跌以来的最低谷,且中国大多数钢企亏损。
但中国钢企此时要求铁矿石降价的声音并不明显和坚决。
机会稍纵即逝,2006年一开始,国内钢价步步高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94.18回升到103.45。
随后,中国企业参与谈判的灵活性不够的软肋也开始凸现。
春节后,中国钢企仍坚持不降价不谈判的策略。
事实上,国际铁矿石企业一度曾传出涨价10%,如果中国钢企能在当时签约,那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另一方面,巴西淡水河谷也采取了不规矩的策略。
昨天,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再次谴责巴西淡水河谷违反谈判规则,一是淡水河谷在谈判过程中,单方面透露谈判底价(要求涨价24%);二是淡水河谷将铁矿石供矿合约和供煤合约相联系,采用违背谈判规则的办法,多次向中国施压。
出路在于自寻矿山
本年度的铁矿石谈判缺口是从欧洲撕开的。
巴西淡水河谷最先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达成涨价19%的协议,从而奠定本年度价格标尺,随后迅速突破欧洲、亚洲的小钢厂,对中国钢企形成包围之势。
然而,欧洲钢企只占国际铁矿石市场需求的10%,中国钢企进口铁矿石则占据了几乎所有世界铁矿石市场的增量,更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左右;此外,截至3月,国际市场钢价稳步回升到高点,其中最高点就在欧洲,最低点却在中国。
对此,钢铁专家马忠普表示,中国要突破铁矿石价格,根本在于寻找自己的矿山。
据悉,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
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企业同样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
所以,日本、欧洲等钢企几乎不受铁矿石涨价的影响,甚至成为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
涨价影响尚可承受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作为基础价格之一,钢材价格的上涨必将带动家电、汽车、房产等各个终端产品价格的调整。
“19%远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测,”昨天,多个钢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原本预测涨价5%-10%左右。
”
“一季度,我国钢企86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5户,”昨天,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尽管从2006年初开始,国内钢价逐步回升,但中国钢厂还没有缓过劲来,亏损面在继续扩大。
国信证券郑东分析师表示,之前,钢材价格受铁矿石涨价预期影响,已上调了价格。
铁矿石涨价增加的成本已被消化了。
未来宝钢可能每股成本会上涨1-2分钱,但对那些库存储备低的钢厂影响不小。
随着钢材的涨价,下游产品已开始涨价,最明显的莫过于空调。
美的、海尔、格力已经上调价格,昨天,记者采访格力北京负责人张波获悉,其空调价格已经上调5%-15%,而且不排除随后继续涨价的可能。
不过,北京证券分析师徐杰表示,铁矿石涨价对下游企业的不利影响不应该特别明显,矿石只是钢铁价格的一个因素,对国民经济会有一定影响,但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记者张艳实习生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