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政治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政治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政治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用《千手观音》和克拉玛依残疾运动员李玲做如导入
在上课的开头有点紧张,导入的时候语言没有搭配好,体验的环节,反复的问题太的.多,重复的太多了.
在上完本课后我发现了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促进儿童品质的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我来我说,真的不是很简单,如果上不好的话,就会产生学生在课堂上冷场,不说话,为了现实这一任务,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选用与引用教材,要遵循儿童的兴趣、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本课的课堂上,我的做法是(1)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2)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
(3)摹拟某种生活情景,。
伸出爱的手 教案反思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
2.搜集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教师准备:1.课件;2.学生体验残疾人的道具(蒙眼布等)。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舞蹈《千手观音》视频。
(1)问:你们知道表演这段舞蹈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那看了她们表演的舞蹈以后,你想对她们说点什么?(学生说)(2)导入:是啊,她们失去了听觉,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还有一些人,他们有的失去了腿脚,有的断了手臂,有的失去了光明……他们想唱唱不出,想看看不见,想说说不出,他们的生活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困难重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不幸的人们,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吧。
(板书:伸出爱的手)(二)观察体验,明理导行1.观察残疾人的生活。
(1)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残疾人?你看到他们时,心里有什么感受?(2)学生说。
2.体验残疾,懂得关爱仅仅凭我们观察了解残疾人是远远不够的,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来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好吗?活动一:体验盲人(1)小静是个可爱的小姑娘,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她两眼失明了,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想请一位同学蒙上眼睛体验一下小雅的生活,老师的桌子上放了一本书,请你走上讲台拿到书后,再回到座位上,再揭开眼睛,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
(2)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3)你(模拟者)刚才体验了盲人感受如何?你最需要什么?(4)活动小结。
活动二:体验肢残人(1)小军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在一次意外电击事故中,永远失去了一只胳膊,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小军的生活,为自己佩戴红领布,时间为一分钟。
《伸出爱的手》教案
《伸出爱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爱的含义,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同情心。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活动一:认识爱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爱的含义,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介绍爱的含义,让幼儿举例说明关爱他人的经历,分享感受。
2. 教学活动二:关爱他人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并进行实践活动。
3. 教学活动三:伸出援手教学目标: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同情心。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伸出援手,并进行实践活动。
4. 教学活动四:制作爱心礼物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技巧。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指导、协助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教幼儿制作爱心礼物,让他们亲手送给关爱的人。
5. 教学活动五: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并进行总结。
三、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故事素材、讨论话题等。
2. 制作爱心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爱的理解和关爱他人的表现。
2. 评估幼儿在制作爱心礼物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爱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学活动一:认识爱,让幼儿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感受爱的温暖。
伸出爱的手 课后反思
《伸出爱的手》课后反思
对与《伸出爱的手》一课的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的都很到位,学生对课堂内容也很容易吸收,尤其是学生对于体验部分都很感兴趣,而且能够很认真的感受着,即使有部分同学在笑,但是一经教导,立刻能改正,起到了品德课应该具有的教育性。
不足的是:1、在播放关于黄阳光的事迹的时候,由于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此部分应当在播放一遍。
2、学生已经有了《感恩的心》手语基础,因此最后感情升华的时候应全体教师一起唱、表演。
3、课的一开始,给学生讲盲人盲点时,举例有点单一,应该让学生先说他们见过的,然后再举一个钱的例子。
4、课堂的最后,处理学生写出的爱心卡片时,应该放在投影上效果会更好点。
伸出爱的手
伸出爱的手
课后反思:
品德教育的宗旨在于儿童品德的形成,然而,儿童品德的形成,实际上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与道德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始终伴随这一点,并将其渗透在活动中.
一.游戏激发,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爱.哪怕是一名小学生,在他心中也定会有爱的存在,只是有的却没有被激活.在设计活动时,我就想如何引出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呢如果设计不当,孩子们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于是,我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开课,果然兴趣高涨.他们一边玩一边想,在游戏中通过设问谈想法,激起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涌动着的爱.同时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了伏笔.
二.进行活动,推向高潮.
品德与社会这个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感悟认知也源于生活.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所得,会激起学生心中那份挚热的爱,而这份挚热无私的爱会促使他们去学会爱别人.因此,我设计了无声的音乐会来体验残疾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体验中真切的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与困难,并由衷的发出残疾人真不容易的感慨,从而从内心想要用自己的爱去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三.拓展升华爱的情感.
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便与困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也需要我们爱的手,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让他们在体验到尊重与帮助残疾人的同时,也能够把这份爱心散播到其他需要我们爱的地方.
让他们体会到爱在生活中,同时在生活中也学会爱.。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高峰完小秦明尚《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通过对《伸出爱的手》这课的教学,使我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的社会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是在围绕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开展活动。
从活动一:发现爱开始,用学生熟悉的电视公益广告短片切入课中,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下子联系了起来。
在引导学生发现短片中四种爱的基础上,进而延伸到学生发现自己家人之间的爱及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爱,将学生的视野带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让他们发现身边存在的爱。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教学中选择了一个发生在和学生同龄的孩子瑞恩身上的真实事例,用学生自己在坚持做一件事情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瑞恩遇到的困难进行碰撞,使学生感受到瑞恩爱心的同时,更感受到爱是行动。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把抽象的“爱”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爱是妈妈给我盖被子”、“爱是老师辅导我学习”、“爱是我给奶奶捶捶背”、……从而避免了课堂上空洞的泛泛而谈。
学生也只能从社会生活中,才能获得对“爱”的真实的感受。
在学习中提炼出,有意义的内容指导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同时提出: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本课程强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但并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生活。
课堂教学是要选择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发现爱,并不仅仅是把所发现的爱,一一罗列出来,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一个微笑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爱。
爱是相互的,是人人都需要的。
更要让学生能够透过发现的这些爱,深入的体会和感受到爱是爱心,爱更是行动。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目标实现程度
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 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 的效果。
目标调整必要性
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是否 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深度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
内容广度
教学内容是否覆盖了足够的范围,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多样化的 需求。
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思考社会公正和责任,有助于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责 任感。部分学生表示将在生活中积极传播正能量,关心他人。
04
CHAPTER
改进措施反思
教学内容的调整
调整内容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
调整效果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显著 提升。
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 们的信息筛选、整理和归纳能力有所 提高,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沟通与合作能力
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的沟通与合作能 力得到锻炼,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团队协作意识增强。
学生的感态度变化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经过学习,学生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提高,对《伸出爱的手》主题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
心理支持者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和健全的人格。
THANKS
谢谢
02
CHAPTER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01 02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伸出爱的手
伸出爱的手说课反思
《伸出爱的手》是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关心你,爱护他是本单元的主题。
课文上下来,总的来说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共三个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是: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还利用了一些教学资源和准备了布条和拐杖光盘等教育用具。
教学的过程分为4个活动。
分别是: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和课外延伸,希望学生学完后在面对残疾人时可以多帮助残疾人,还可以利用所学为残疾人做点事情。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帮助残疾人之后要用到实际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我应该多一点的时间让同学们来说一说,今后如果我们遇到了残疾人我们改怎么办?我们要从生理和心里去照顾残疾人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爱。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学反思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走进残疾人》的第二个主题的第一课时,具有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达到润物有声的效果。
具体如下:
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熟悉的事情中唤起了他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关心残疾人,学生兴趣高涨。
体现了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改的理念。
本课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讲求体验的深度和效果,如“让学生一只手系红领巾,蒙住眼睛找座位”等。
通过亲身参与,亲自感受,才更深刻地感受到残疾人的疾苦,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产生爱的共鸣。
课堂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学生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用心体验,真情表白,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每次体验之后都会问学生:“你的心情怎么样?”“你的感受是什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感悟:课程的开发不一定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
品德与社会教学,课本不是唯一的载体,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去努力,课程的开发就会更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课程改革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学生将会得到更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伸出爱的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伸出爱的手人教新课标本节课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1、我做到了真情的流露。
这是一节情感较浓的课型,尤其是在体验残疾人生活不便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我讲述了一个与他们同龄的孩子的悲惨遭遇。
当我讲到孩子哭喊着这一环节时,我的心真的很痛,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情感也深深感染了学生,这一刻教室里出奇的安静。
果然在接下来的体验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在用心体验肢残者的艰难生活,避免了因系不上红领巾而出现的那种嬉闹场面。
2、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我播放了几幅残疾人的生活照片,学生从照片中初步了解了残疾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不同。
在体验活动中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残疾人虽然生活困难,但是有来自社会的帮助和关心。
世界人民同风雨,共患难。
为了帮助学生感悟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我播放了残奥会比赛视频和舞蹈《牵手观音》视频。
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并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对残疾人的尊敬油然而生.本节课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1、教师的评价语言贫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甚至有时只是重复学生的语言作为对学生的评价。
如,有的学生回答说:“他们的生活太困难了。
”教师评价说:“是呀,他们的生活的确是太困难了。
”这样的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但对学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评价失去了意义。
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唯有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
教师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处理不妥当教学中,教师不能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错失对学生的教育良机。
如,在体验活动中,有位女孩低声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要我们用左手系红领巾,我系了好几次都没有系好,我都想哭了。
”教师此时只是小声简单地安慰了她几句。
我想,如果这时教师能抓住这个问题让这个女孩在课堂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其余的学生也会更深刻地认识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认识到残疾人最需要的是帮助。
《伸出爱的手》课后反思
《伸出爱的手》课后反思本单元教材可以分为4 个话题。
1、爷爷奶奶高兴——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2、伸出爱的手——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3、我的邻里乡亲——正确处理邻里关系;4、大家的事大家做——知道一些公益劳动。
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伸出爱的手》其相关的课程标准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其内容分为“走进残疾人、如果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
本阶段,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和建构起关爱亲人的概念和行为的观念。
本单元正处于从关爱自己的亲人,挖掘到关爱社会上需要关心的人的阶段。
此内容需要结合生活中事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细致的探讨,进而在活动中生成亲的主题,拓展教学资源。
二、活动设计的理念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积极的平台,我在进行活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三点:1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从真情体验中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开展心灵的对话,体会残疾人的内心世界。
2 、激发学生进行亲情体验和情感累积,在情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与角色体验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加深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从中感悟生活,感悟社会。
3 、注重活动寓意,从情感体会中认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爱心,升华主题。
我把《伸出爱的手》一课分成两课时,本课时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活动一、情境感知:出示二零零五年春节晚会的节目《千手观音》的影视资料以聋人表演的舞蹈一一“千手观音”的录象。
让这段技艺精湛的舞蹈打动了学生,情境感知后,让学生知道,虽然这些人,先天有所缺憾,但是,用他们自身的智慧和付出,普写了生命的宣言。
在另人感动的音乐声中,学生们看到了一个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身影一一引出课题,带学生走进残疾人的生活。
O活动二、情境模拟、亲身体验利用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设计了让学生模仿盲人倒水、走路;模仿肢残人一只手穿衣服;模仿聋哑人之间交流信息的教学环节。
小学道德与法治_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伸出爱的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生活困难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帮助他们。
3.培养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4.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加强学生校园防欺凌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生活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形成对残疾人的真切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记录表、眼罩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红领巾【教法与学法】体验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欣赏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2.继续欣赏一段音乐(在无声的时刻里呆一分钟),谈感受。
3.导语: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却有一些人时时刻刻生活在这无声的世界里,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像聋哑人这样存在某方面缺陷的还有哪些人?这些人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伸出爱的手,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
去感受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板书:伸出爱的手)二、走近残疾人,感知艰辛,换位体验活动一:手语交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你想说的话用手语告诉大家,注意只能够打手势,不能用唇语。
都猜不对,看到他这焦急的表情,你们会置之不理吗?那怎么办?想什么办法呢?那让我们听听他到底想说什么?那说说看当别人都不理解你的意思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你们对这次活动有什么感受吗?温馨提示:当然老师也要提醒大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要和陌生人去偏僻的地方,明白吗?活动二:蒙眼行走要求:1.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当盲人,戴上眼罩,然后绕着教室走半圈。
2.请5位同学当协助者,把双手张开,护着“盲人”往前走。
但是不能说话,也不能随意干扰盲人扮演者的路线。
访问:盲人扮演者:在刚才的行走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协助者: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观察者:其他同学有什么想说的?看来你们已经真正的走进了盲人的世界。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伸出爱的手人教新课标 (2)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伸出爱的手人教新课标《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课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在本课教学设计我进行了大胆尝试,颠倒了教材次序,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同时又兼顾可操作性;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时我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通过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
从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再到新的了解后拓展生成新的主题——除此之外,谈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或自己曾经因受伤而临时致残的真实经历。
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由此引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而后为这种关爱要怎样做出行动。
整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感受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单元正处于从关爱自己的亲人,挖掘到关爱社会上需要关切的人的时期。
本课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一辈子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方式,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忙的人献出爱心。
本节以小孩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教育方针,通过师生一起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试探、探讨、发觉、总结,以达到学生主动进展的宗旨。
学情分析今世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溺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切爱惜弱势群体的意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切身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发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忙的人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一、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二、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佩服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尽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育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适应一、大伙儿一起参与自己所制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二、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咱们生活的周围,有无需要帮忙的同窗,能利用班里同窗间彼此关切与帮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术一、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一起完成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现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四)进程与方式: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进程。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讨活动。
《伸出爱的手》教案
《伸出爱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伸出爱的手2. 教学目标:让幼儿体验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的定义第二节:关爱他人第三节:关爱自然第四节:动手操作第五节:创新实践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幼儿体验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2.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爱心卡片、彩纸、画笔、剪刀等手工材料。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动手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完成任务并创新。
3. 情感态度: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够展现出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通过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爱的含义,激发幼儿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2. 讲解爱的定义:向幼儿解释爱的含义,让幼儿认识到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关心。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动手操作:给每组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爱心卡片,表达对他人和自然的关爱。
5. 创新实践: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新爱心卡片,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2. 邀请社区志愿者来园进行爱心分享,让幼儿了解到更多的人需要关爱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员“听、说、评、议“课活动资料”
小敦素小学陈美莲
《伸出爱的手》教学反思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课,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课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产生关爱残疾人、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的想法。
本节课我将教学层次设置为以下四个环节: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学习残疾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首先我使用情境导入——播放录像《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运用多视频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与自身生活对比中迅速入情入境,达到心动。
2. 在让学生体验经历,亲身感受的时候,一是体验肢残人单手整理文具盒,二是体验盲人走路、写字。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便,也知道了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正常人作起来也很难。
通过“情动”,体会到他们需要帮助,并产生愿意帮助他们的愿望。
3. 在交流提升这一环节时,我把张海迪作为一个典型事例进行挖掘,同时还播放《自立自强的黄阳光》视频,并举行一个小小的残疾人事迹交流会。
从而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说明大家的关爱是有意义的,残疾人是令人佩服的。
此时,进一步为学生开阔思路,引导他们向弱势群体伸出爱的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比如,导课衔接不够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体验活动误解为游戏,出现笑场的现象,我想是由于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很艰难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由于我的语言表达没有感染力,没能为学生营造感情的氛围二导致的现象。
这也应该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锻炼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