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运动
↑ ↓
意识→→→规律
Ⅳ、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2、联系的特wk.baidu.com:
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
人为联系说法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循环、“蝴蝶效应”)★
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通过中介(环节)来实现的
物质运动和时空相互离不开,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when和where)
时空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由物质定义的(不是主观范畴)
4、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还是在强调意识的来源是物质)相对独立就是不完全独立,因为意识是来源于物质的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客观的本质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创造规律都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参与的,是自发的;历史规律:需要人参与,是自觉的。二者都是可重复的
Ⅱ、马克思主义创立▲
1、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得有批判对象才能批判)
2、阶级和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及其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3、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Ⅲ、发展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Ⅱ、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和运动关系(主谓一致)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存在方式指的是存在状态)
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物质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2、运动和静止关系
区别:
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不明显的变化,是特殊的运动(相对的,有条件的)
规律、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与抽象共性
2、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
(1)抽象共性
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一个“类”
物质一个范畴,是一个哲学概念
要理解为:物质的
不要太留在经验思考层次
(2)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也就是在意识之外,不是你的想法和意识能够改变的东西
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一个共性:客观实在性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2、物质和意识关系
但凡关系都是指的区别<定义和范畴>和联系☞决定类关系和平级关系(相互影响、转化等)
故二者关系是(在世界本原、范畴上,两者的区别才有意义)
区别:范畴上,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地位(本原)不同,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但二者都很重要,除地位和范畴外,都是讲两者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部分(第二章第一节)
Ⅰ、物质
1、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从浅到深)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金木水火土气)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等同于分子、原子(超越肉眼可见的实物);承认物质,不承认物质运动
(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承认实践、能动)
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参照物)
3、物质与时空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能动意思就是可脑补;直观反映指的是有啥才能反映啥✖反作用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是促进,也可以是阻碍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野心)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创新)
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凭借客观物质世界这个媒介)
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之论
二、唯物辩证部分:(第二节)
Ⅰ、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考研政治——马哲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基本立场:
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基本观点: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3、基本方法: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Ⅳ、鲜明特征
1、科学性
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关键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革命性
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鲜明品格
5、发展开放性
发展性:与时俱进
开放性: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可应用于环保问题中,eg:垃圾分类
Ⅲ、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注:哲学里的关系都是辩证关系,哲学概念本身只有层次的区别(地位),没有重要程度的区分!!!!
1、对意识的理解
从起源来看: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独有的)
从本质来看:
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投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运动
↑ ↓
意识→→→规律
Ⅳ、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2、联系的特wk.baidu.com:
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事物的联系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
人为联系说法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循环、“蝴蝶效应”)★
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通过中介(环节)来实现的
物质运动和时空相互离不开,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when和where)
时空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由物质定义的(不是主观范畴)
4、实践是自然存在于社会存在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还是在强调意识的来源是物质)相对独立就是不完全独立,因为意识是来源于物质的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客观的本质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创造规律都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参与的,是自发的;历史规律:需要人参与,是自觉的。二者都是可重复的
Ⅱ、马克思主义创立▲
1、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得有批判对象才能批判)
2、阶级和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及其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3、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Ⅲ、发展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Ⅱ、物质的存在形态
1、物质和运动关系(主谓一致)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存在方式指的是存在状态)
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物质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2、运动和静止关系
区别:
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不明显的变化,是特殊的运动(相对的,有条件的)
规律、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与抽象共性
2、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
(1)抽象共性
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一个“类”
物质一个范畴,是一个哲学概念
要理解为:物质的
不要太留在经验思考层次
(2)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也就是在意识之外,不是你的想法和意识能够改变的东西
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一个共性:客观实在性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2、物质和意识关系
但凡关系都是指的区别<定义和范畴>和联系☞决定类关系和平级关系(相互影响、转化等)
故二者关系是(在世界本原、范畴上,两者的区别才有意义)
区别:范畴上,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地位(本原)不同,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但二者都很重要,除地位和范畴外,都是讲两者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部分(第二章第一节)
Ⅰ、物质
1、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从浅到深)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金木水火土气)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等同于分子、原子(超越肉眼可见的实物);承认物质,不承认物质运动
(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承认实践、能动)
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参照物)
3、物质与时空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能动意思就是可脑补;直观反映指的是有啥才能反映啥✖反作用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是促进,也可以是阻碍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野心)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创新)
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凭借客观物质世界这个媒介)
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之论
二、唯物辩证部分:(第二节)
Ⅰ、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考研政治——马哲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基本立场:
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基本观点: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3、基本方法: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Ⅳ、鲜明特征
1、科学性
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关键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革命性
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鲜明品格
5、发展开放性
发展性:与时俱进
开放性: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可应用于环保问题中,eg:垃圾分类
Ⅲ、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注:哲学里的关系都是辩证关系,哲学概念本身只有层次的区别(地位),没有重要程度的区分!!!!
1、对意识的理解
从起源来看: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独有的)
从本质来看:
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