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4.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预习案: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若是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利用刻度尺?如何利用停表?探讨案: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窗相同吗?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案:1.甲物体的速度是72㎞/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的最快B.乙物体运动的最快C.丙物体运动的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的一样快2.某同窗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 用了12s,该同窗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时刻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刻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刻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4.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说明在竞赛全进程中:()A.琼斯用的时刻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5.小明在班上给同窗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动身后,兔子专门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1.4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A.5m/sn加油B.10m/s C.15n加油m/s D.20m/s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n加油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
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n加油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n加油),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 );下半段路程是(n加油),运动的时间是
( ),下半段的平均n加油速度是( ).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n加油( )段平均速度
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n加油( )段平均速
学科
物理
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
学
习
目
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ຫໍສະໝຸດ 路程n加油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n加油度的理解。
自
主
预
习
n加油
扎
实
有
效
学习内容
学习提示
1.测n加油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基本单
位是(n加油);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n加油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n加油
5.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n加油,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n加油均速度是()
A、6m/s;B、8. 3m/s;C、7. 15n加油m/s;D、7.75m/s.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加油、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n加油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n加油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n加油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进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学生观看,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刻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咱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讲义P23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三、合作合作学习:一、你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停表吗?试着给大伙儿交流下。
二、你以为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方法?3、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分工与合作。
以上问题解决后,分组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2)确信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前途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刻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刻t2.(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四、展现引导学习:一、请结对子展现以上各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二、小组长派代表给大伙儿展现,其他小组对展现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对学习情形进行评判或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判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高速公路上为了幸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别离竖有50m、100m、200m的标志牌,如图1所示.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腕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m标志牌的时刻为5s,那么他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速度现象,如运动员百米冲刺、汽车行驶等,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存在。
2.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如赛车手、运动员等,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生活情境,如学校到家的往返路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二)问题导向
2.分配实验任务,明确各组成员的责任,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3.开展小组间的交流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的良好品质。
5.作业小结的环节:本节课的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均速度,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实验技能。此外,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1.引导学生提出与速度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测量平均速度?”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影响物体平均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等。
3.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
1.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验。
1.4速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节速度的测量1.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运用v=st计算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5.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6.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7.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重点:用秒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多媒体课件、长木板、小木块、玩具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跑步比赛时计时员计时的照片,教师描述一些比赛中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v=st,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测得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玩具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用长木板和小木块组合构成)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交流讨论(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
【总结提升】
.。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使用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测量平均速度,这是第一个物理实验类型的章节,我们第一次接触物理正式接触物理实验前有必要认识一下物理实验探究的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二、自主学习(一)在本节课中书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探究步骤进行讲解,请学生阅读课本23页思考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并请学生给出一个猜想与假设。
学生展示:举手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2、猜想与假设: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小组讨论学生阅读23页实验内容,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3、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工具是什么?4、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教师归纳总结:目的:测小车的速度原理:sv t =物理量:路程和时间,工具:刻度尺,停表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引导语: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测量小车的速度判断运动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测量路程和时间,那么请学生观察23页1.4-1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斜面为什么要保持很小的坡度呢?2、如何测量全程的路程?3、如何测得后半程的时间?4、怎样测量小车全程的、前半程的、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呢?小老师展示讨论结果四、教师精讲结合PPT 图片展示1、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方便测量时间。
2、测路程: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从起始线到金属挡板的距离。
3、测时间:记时开始与小车由静止释放应该是同时的。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 姓名: 班级: 日期: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5.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重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回顾复习】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其计算公式是什么?(2)什么叫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是如何计算的?(4)如何使用停表?(5)如何计算如体的平均速度?【精讲点拨】1. 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发现: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s v 可知: 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两个物理量,测量工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1)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 1,填入表格中;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 ③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 1; ④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 2;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⑥通过数据计算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s 3所用的时间t 3,算出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知识点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速度测量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际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利用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追求真理。
4.通过对速度测量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速度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然而,对于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巧,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实验操作充满兴趣。但同时,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中心任务:会使用测量工具,会处理实验数据设问导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实验中斜面的倾斜坡度要(大或小),目的是。
5、实验中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6、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₁;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₁;(3)根据测得的s₁、t₁,利用公式v=st(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₂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₂,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₂。
7、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也不同。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撞到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₁、v₂,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v1 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推进新课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交流评估】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跟踪训练】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课堂检测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运动.参考答案自主探究跟踪训练1.刻度尺停表v=2.小3.大课堂检测1.C 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 km/h=10 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10 s=100 m,故C项正确,D项错误.2.答案:不可以原因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3.答案:(1)4 (2)6.7 (3)8 (4)变速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1=10 m,所用时间t1=2.5 s则平均速度v1==4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s2=10 m,所用时间t2=(4-2.5) s=1.5 s.则平均速度v2==6.7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t3=(6.5-4) s=2.5 s.则平均速度v3==8 m/s.(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速度概念,并能够清楚区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含义。
2.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并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2.教具:速度计、计时器、测量距离的器材。
3.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主题(5分钟)在开始本节课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即什么是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
然后,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速度的注意。
步骤二:讲解概念(10分钟)1.通过板书或PPT,引领学生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区分。
–瞬时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速度的瞬时变化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总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除以总时间。
2.以示例和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速度公式。
步骤三:实验操作(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要求:用速度计测量相同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
3.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步骤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影响因素,例如距离、时间、速度计的精确度等。
步骤五:概念巩固(10分钟)利用课堂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概念巩固和运算能力的训练。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的速度,并加以分析解释。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实时评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5.合作探究: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a.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b.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时,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c.平均速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师强调平均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8页的练习题1、2、3,并认真核对答案,对自己的解答进行反思和总结。
5.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究平均速度的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
3.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八上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三、合作探究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s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四、当堂检测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 S1=75 cm t1=2.6s V1=28.85 cm/s2 S2=75 cm t2=2.5s V2=_____ cm/s3 S3=75 cm t3=2.4s V3=______ cm/sv=______ cm/s2.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图8猜想:(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和“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强调“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Δx/Δt。
(2)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能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问题驱动: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学科集体备课教案一、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v= .2.实验设计:(1)如何测量小车运动的每一段路程及时间?答案: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用停表来测量.(2)如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答案: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全程的总路程除以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用上半段的路程除以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3)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小车在斜面上全程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思路分析:时间t=10:50:10-10:50:4=6s;路程可以用车的左端为对象,也可以用车的右端为对象,这里用车的右端:s=8.50cm-4.00cm=4.50cm=0.045m (这里要注意将单位cm化成单位m,因为所求的速度单位为m/s ),再用公式v=s/t求解。
答案:7.5×10-3技巧点拨:度的原理为v=s/t ;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在实际测量中,要注意单位换算。
例题2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思路分析:可采取下图所示的方法比较,在横轴上(时间轴)任取一点t0,过t0作横轴的垂线AB,交甲、乙两图线于A、B 两点,分别过A、B两点作纵轴(路程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甲、s乙两点,由图象可知s 甲>s 乙,则甲甲甲t s v =,乙乙乙t s v =,所以v 甲>v乙。
答案:A技巧点拨:物理学中,常需要用图象来描述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要分析图表中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弄清坐标系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四、提分宝典【高频疑点】区分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完剩下的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22v v + B.12v vC. 1212v v v v + D.12122v v v v +技巧点拨:(1)平均速度等于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2)v =122v v +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1.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绘制表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我们要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激流勇进的视频,学生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顺势提出: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部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实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实验原理是v =s t。
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要使用停表前应观察什么?教师点拨: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停表的最小刻度是0.1 s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教师提问: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分段。
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并根据要测量的数据讨论交流如何绘制实验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图3.4-1(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3)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4)秒表读数的方法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v =ts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例1】 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 (即t 1),如图3.4-2;(3); (4)用公式v =t s 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v =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 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图3.4-2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思路与技巧 利用v =ts ,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 =v s 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答案 (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 1(4)v =11t l l - (5)能 t 2=11l l l -t 1 (6)能 n =l v 8或n=218t t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 cm; t BC = s;vAC= m /s.图3.4-3(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思路与技巧 (1)速度的计算公式v =ts ;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4)当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增大.答案 (1)v =ts (2)小 (3)4 1 0.03 (4)大探究体验提出问题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制定计划 粉笔、秒表、卷尺l 把、皮球1个收集证据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 和B 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图3.4-4②在A 处释放皮球,让它滚向B 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 处滚到M 处所用的时间和球从M 处滚到B 处所用的时间;③用卷尺量出A 、B 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探究点拨皮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斜坡越陡皮球滚下的速度越大.聊天室话题:体育比赛中的电子计时器胖胖:老师,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怎样计时的?老师:现今的体育比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图3.4-5快乐套餐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有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定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大李采用哪种方法较好?原因是.2.图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图3.4-6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 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v BC= ;v AC= .图3.4-7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 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请你判断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如果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问只回答,不需算出)?9.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图3.4-8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 s1;(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图3.4-9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摄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若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s,则根据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滴水.图3.4-10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有关;(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法;(3)小聪和同学们经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现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6s,则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4)小聪和同学们如果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图3.4-11参考答案[快乐套餐] 1.B ;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2.min ;s ;10s ;h ;min ;s2.01s3.速度;尾部;刻度尺4.0.03m/s ;0.02m/s ;0.024m/s5.(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6.(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 ;4.9m/s ;②160 m ;③42 s ;④200~240 m7.方法一:t 1=s 1/v 1=96cm ÷0.8cm/s=120s,t 2=s 2/v 2=500m÷5m/s=100s,因为t 1>t 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 1=s 1/v 1=96cm ÷0.8cm/s =120s ,m=v 2t 1=5m/s ×120s =600m ,因为s >s 2,所以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 1=s 1/v 1=96cm ÷0.8cm/s=120s,v=s 2/t 1=500cm/120s =4.17m/s,因为v <v 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 2=s 2/v 2=500m ÷5m /s =100s ,s ′=v 1t 2=0.8cm/s×100s=80cm,因为s ′<s 1,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 2=s 2/v 2=500÷5m/s =100s, v ′=s ′1/t 2=96cm÷100s=0.96cm/s,因为v ′>v 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带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 声·t+v 火车·t=2s ,v 火车=t t v s 声-2=ts t s m m ⋅-⨯/34030002=tt 3406000-m/s ;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n s 60,则v 火车·(N ×ns 60)=s ,得v 火车=ns N s 60⋅=s N m n ⋅⋅60100m/s ;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 火车·t=(N-1)L ,v 火车=tL N )1(- 9.略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11.h =5t 2;226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 (2)控制变量法 (3)v =t s =sm 63=0.5m/s (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