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及版图设计

氧化环境中使硅表面发生氧化, 生成SiO2 薄膜。
滤气 球 O2
流量 控制
二通
温度 控制
硅片 氧化 炉
石英 管 温度 控制
图2 - 1 热氧化示意图

根据氧化环境的不同, 又可把热
氧化分为干氧法和湿氧法两种。 如果氧
化环境是纯氧气, 这种生成SiO2薄膜的 方法就称为干氧法。 干氧法生成SiO2薄 膜的机理是: 氧气与硅表面的硅原子在
(2 -4)
SiH4+2O2→SiO2↓+2H2O
❖ 2.2.2 掺杂工艺

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要对半导体
基片的一定区域掺入一定浓度的杂质元
素, 形成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层, 来制作
各种器件, 这就是掺杂工艺。 由此可见,
掺杂工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工艺。
掺杂工艺主要有两种: 扩散工艺和离子
注入工艺。
间测试之前的所有工序。 前工序结束时,
半导体器件的核心部分——管芯就形成了。
前工序中包括以下三类工艺:

(1) 薄膜制备工艺: 包括氧化、工艺: 包括离子注入和
扩散。

(3) 图形加工技术: 包括制版和

2) 后工序

后工序包括从中间测试开始到器

1. 扩散工艺

物质的微粒总是时刻不停地处于

扩散的机理有两种: 替位扩散和
填隙扩散。 在高温的情况下, 单晶固体
中的晶格原子围绕其平衡位置振动, 偶
然也可能会获得足够的能量离开原来的
位置而形成填隙原子, 原来的位置就形
成空位, 而邻近的杂质原子向空位迁移,
这就是杂质的替位扩散方式。 杂质原子

集成电路基本工艺

集成电路基本工艺

第3章IC 制造工艺⏹IC 制造工艺十分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在衬底材料上,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不同的“层”,并在选定的区域掺入杂质,以改变半导体导电性能,形成半导体器件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许多步骤才能完成,从晶圆片到集成电路成品大约需要经过数百道工序。

关心每一步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读懂PDK ,挖掘工艺潜力。

1⏹IC 制造工艺是由多种单项工艺组合而成的,主要的单项工艺通常包括三类:薄膜制备工艺、图形转移工艺、掺杂工艺。

⏹薄膜制备工艺:包括氧化工艺和薄膜淀积工艺。

通过生长或淀积的方法,生成IC 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的薄膜,如金属层、绝缘层。

⏹图形转移工艺:包括光刻、刻蚀工艺。

IC 是由许多半导体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对应在晶圆上就是半导体、导体及各种不同层上的隔离材料的集合。

IC 制造工艺首先将这些结构以图形的形式制作在光刻掩膜版上,然后通过图形转换工艺最终转移到晶圆上。

⏹掺杂工艺:包括扩散和离子注入工艺,通过这些工艺将各种杂质按照设计要求掺杂到晶圆片的特定位置上,形成晶体管的源漏端及欧姆接触等。

3.1 外延生长3.2掩模版的制作3.3光刻原理与流程3.4 氧化3.5 淀积与刻蚀3.6 掺杂原理与工艺/AMuseum/ic/index_04_03_03.html3.1 外延生长(Epitaxy)⏹尽管有些器件和IC可以直接做在未外延的基片上,但是未外延过的基片性能常常不具备制作器件和电路所需的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大多数器件和IC都做在经过外延生长的衬底上。

⏹外延的目的是用同质材料形成具有不同的掺杂种类及浓度,因而具有不同性能的晶体层。

⏹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层,犹如原来的晶体向外延伸了一段,故称外延生长。

⏹外延生长技术发展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为了制造高频大功率器件,需要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又要求材料能耐高压和大电流,因此需要在低阻值衬底上生长一层薄的高阻外延层。

集成电路四大基本工艺

集成电路四大基本工艺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化的电子器件,其制造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工艺流程。

其中,氧化、光刻、掺杂和沉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四大基本工艺。

首先,氧化工艺是在半导体片上形成一层绝缘层,以保护芯片内部的电路。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氧气或水蒸气等氧化物来进行。

通过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质量,可以确保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光刻工艺是将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晶片上的过程。

该工艺主要包括曝光、显影和刻蚀等步骤。

在曝光过程中,光线通过掩膜版照射到晶片表面,使光敏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然后,显影剂将未曝光的部分溶解掉,留下所需的图案。

最后,刻蚀剂将多余的部分去除,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第三,掺杂工艺是根据设计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触电极等元件。

该工艺通常使用离子注入或扩散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精确控制掺杂的深度和浓度,可以调整材料的电学性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最后,沉积工艺是在半导体片上形成一层薄膜的过程。

该工艺通常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控制沉积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薄膜材料。

这些薄膜材料可以用于连接电路、形成绝缘层等功能。

综上所述,氧化、光刻、掺杂和沉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四大基本工艺。

这些工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集成电路复杂的制造流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涂胶—烘烤---掩膜(曝光)---显影---坚膜—蚀刻—清洗 —去膜--清洗—N+扩散(P)
外延层淀积
VPE(Vaporous phase epitaxy) 气相外延生长硅 SiCl4+H2→Si+HCl 外延层淀积时考虑的设计 主要参数是外延层电阻率 和外延层厚度 Tepi>Xjc+Xmc+TBL-up+tepi-ox
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
集电极和N型电阻的接触孔;Al-Si 欧姆接触:ND≥10e19cm-3
SiO2
N+-BL
N+-BL
P
去SiO2—氧化--涂胶—烘烤---掩膜(曝光)---显影---坚膜 —蚀刻—清洗—去膜—清洗—扩散
第五次光刻—引线接触孔
SiO2
N+-BL
P-SUB
SiO2
N+-BL
P-SUB
N+-BL
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
N+-BL P+ P+ 在衬底上形成孤立的外延层岛,实现元件的隔离
P+
N-epi
N-epi
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
决定NPN管的基区扩散位置范围
SiO2
N+-BL
P-SUB
N+-BL
去SiO2—氧化--涂胶—烘烤---掩膜(曝光)---显影---坚膜 —蚀刻—清洗—去膜—清洗—基区扩散(B)
横向PNP晶体管刨面图
PNP P+ P P
P+
N
P
PNP
P
N
p+
C
B
E
纵向PNP晶体管刨面图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第2版)pdf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第2版)pdf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第2版)
一、制造工艺基础
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基于微电子学原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将设计好的电路结构精确地制造出来。

这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薄膜制备技术
薄膜制备是制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集成电路的基本性能。

目前,主要的制备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外延生长等。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制备出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薄膜。

三、图形转移技术
图形转移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形转移到半导体衬底上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光刻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它决定了电路的精度和分辨率。

目前,高级光刻技术如EUV光刻、纳米压印光刻等已经成为主流。

四、掺杂与离子注入
掺杂是将杂质原子引入半导体材料中的过程,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质。

离子注入是实现掺杂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杂质离子加速到足够高的能量,然后注入到材料中。

这个过程对控制杂质分布和浓度非常重要。

五、刻蚀与平坦化
刻蚀是将不需要的材料去除的过程,平坦化是减小材料表面粗糙度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对于实现精细的电路结构和保证电路性能至关重要。

先进的刻蚀和平坦化技术如等离子刻蚀、化学机械平坦化等已经被广泛应用。

六、金属化与互连
金属化是形成电路导线的关键过程,互连是将不同层次的电路连接起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工艺条件,以保证导线的导电性能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实验指导书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_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教学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工艺基础面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3年9月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实验一使用ATHENA软件仿真MOS管工艺学时安排:4学时实验类别:综合性实验要求:必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微电子集成电路在通讯、计算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而IC的生产和设计技术水平是决定IC芯片性能的两大要素。

本实验是IC生产中工艺设计的利用计算机辅助仿真的环节,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应用背景和《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设置及其特点而设置的。

其目的在于: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基本掌握IC工艺的通用流程,熟悉各单项工艺的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国际流行的工艺仿真软件A THENA的使用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介绍ATHENA是Silvaco公司开发的一种很优秀的半导体工艺模拟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可用于任何个人计算机(PC机)。

Silvaco拥有包括芯片厂、晶圆厂、IC设计企业、IC材料业者、ASIC业者、大学和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庞大的国内外用户群。

许多世界知名Foundry包括台积电、联电、Jazz和X-FAB都和Silvaco 有PDK的合作。

ATHENA是Silvaco TCAD中的工艺仿真组件,除此之外,这些组件还包括交互式工具DeckBuild和Tonyplot,器件仿真工具ATLAS和器件编辑器DevEdit。

三、实验设备介绍1.工作站或微机终端一台2.局域网3.ATHENA仿真软件 1套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 仿真流程DeckBuild是一个交互式、图形化的实时运行环境,在工艺和器件仿真中作为仿真平台。

DeckBuild 有仿真输入和编辑的窗口,也有仿真输出和控制的窗口。

实验中所用软件为绿色版,在目录\Silvaco\lib\Deckbuild\3.0.1.R\x86-NT中直接运行Deckbld.exe即可。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教材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教材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教材引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是现代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和可靠性好等优势。

为了掌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制造流程以及常见工艺参数,并掌握常用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本教材旨在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包括工艺概述、晶体管制造、金属互连、表面处理和工艺参数等内容。

工艺概述什么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指将集成电路从单晶硅片开始的各个制造工序,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和步骤,将电子元器件逐步形成在硅片上的过程。

它包括晶体管制造、金属互连、表面处理等工艺步骤。

工艺流程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准备晶圆:选择合适的硅片作为晶圆,进行清洗、去氧化等处理。

2.生长氧化层:使用热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氧化硅薄膜。

3.形成掩膜:使用光刻技术,在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然后通过曝光和显影将光刻胶形成所需的图案。

4.沉积材料: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开放的区域上沉积金属或半导体材料。

5.刻蚀材料:使用干法或湿法刻蚀技术,去除不需要的材料,形成所需的结构。

6.清洗和检测:清洗芯片表面,去除残留物,然后使用检测设备对芯片进行测试和验证。

7.封装和测试:将芯片封装成完整的芯片组件,并进行功率测试、功能测试等。

晶体管制造基本构造晶体管是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元器件之一,其制造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掩膜制备:使用光刻技术将掩膜图案转移到硅片上。

2.掺杂: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在硅片上引入杂质,形成N型或P型区域。

3.扩散:将掺杂的杂质通过高温扩散到硅片中。

4.雕刻:使用刻蚀技术去除不需要的杂质,并形成晶体管的构造。

5.金属互连:通过金属层进行电极的连接。

工艺参数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中有一些关键的参数需要注意,它们包括:•掺杂浓度:掺杂浓度决定了晶体管的导电性能,过高或过低的掺杂浓度都会导致器件性能的下降。

《集成电路基本工艺》课件

《集成电路基本工艺》课件

化学镀
通过将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沉 积在硅片表面上,制备金属膜 层。
蚀刻制备工艺
1
湿法蚀刻
利用酸性或碱性液体对硅片进行局部溶
干法蚀刻
2
解,去掉不需要的材料,如基片氧化、 铝线等。
在高真空、高能等环境下,通过粒子炮
轰去除硅片表面材料,常用于制备微米
级别的结构体。
3
电子束蚀刻
利用电子束对物质进行瞬间撞击,形成 微小的凸块和凹坑,制备高性能的微电 子元器件。
集成电路基本工艺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医疗、汽车和 家用电器等领域。本课件将介绍集成电路的制备工艺。
集成电路的意义和应用
催生信息时代
集成电路的问世使得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升,促进了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时代 的到来。
方便快捷
集成电路能将成千上万条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减少了体积、功耗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和制造效率。
广泛应用
集成电路不仅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智能手机、电视、 家电等。
集成电路工艺概述
1
掩膜制备
通过光刻、显影和烘烤等工艺在硅片上形成图案化的金属掩膜。
2
晶圆制备
将掩膜盖在硅片上,利用扩散、沉积、蚀刻等工艺在硅片上形成电路。
3
封装测试
将制好的芯片封装成IC,进行测试,排除不良品。
清洗工艺
洁净室
清洗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超净的环 境,减少灰尘等颗粒的污染。
旋涡清洗
使用高速旋转的旋涡洗去硅片表 面的污物和胶水等杂质。
超声波清洗
利用高频超声波振荡溶液中的气 泡,对硅片表面进行无接触清洗。
集成电路未来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1. 晶圆制备:晶圆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一般采用硅(Silicon)材料制作。

晶圆的制备工艺包括晶体生长、切割和
抛光等步骤。

2. 晶圆清洗:晶圆清洗是为了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保证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

3. 沉积:沉积是指在晶圆表面上沉积一层薄膜,常用的沉积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和化
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等。

4. 光刻:光刻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工艺步骤。

首先在薄膜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学投影机将电路图案投影在光刻胶上。

最后通过显影和蚀刻等步骤,在光刻胶上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5. 清洗:清洗是为了去除光刻胶和表面污染物,保证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

6. 金属化:金属化是在晶圆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常用的金属有铝(Aluminum)等。

金属化的目的是连接不同部分的电路,形成完整的电路连接网络。

7. 划线:划线是将金属化层上的金属切割成所需的电路连线。

8. 封装测试:最后一步是将制作好的芯片进行封装和测试。


装是将芯片封装在塑料、陶瓷或金属等材料中,以保护芯片和实现引脚的外接。

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和设备来验证芯片的功能和可靠性。

以上是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的基本步骤,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整体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引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为IC)是一种将大量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其他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个小芯片上的器件。

它的制造工艺需要经过一系列精密的步骤,以实现高度集成化和微米级的线宽。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包括晶圆制备、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扩散和封装等步骤。

1. 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制造集成电路的第一步。

晶圆通常由硅(Si)材料制成,尺寸一般为4英寸、6英寸、8英寸或12英寸等。

下面是晶圆制备的基本步骤:•净化硅原料:将硅原料经过多道净化处理,以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硅原料。

•溶化硅原料:将净化后的硅原料溶解在高温下,形成熔融硅。

•生长单晶体:通过控制温度和速度,从熔融硅中提取出硅单晶体,形成长达数英尺的硅棒。

•切割晶圆:将硅棒切割成薄片,形成待用的晶圆。

2. 光刻光刻是一种通过光敏感的光刻胶将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工艺。

光刻的基本步骤如下:•涂布光刻胶:将光刻胶均匀涂布在晶圆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预烘烤:将晶圆经过预烘烤,将光刻胶固化。

•曝光:使用光刻机将掩模上的图案通过紫外线照射到晶圆上,使特定区域的光刻胶暴露在紫外线下。

•显影:在显影剂的作用下,溶解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暴露出晶圆表面的目标模式。

•后烘烤:将晶圆经过后烘烤,使光刻胶固化并提高其耐蚀性。

3. 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将不同的材料沉积到晶圆上,用于制作电子元件的各个层次。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

以下是薄膜沉积的基本步骤:•清洗晶圆:将晶圆经过化学溶液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沉积薄膜:将晶圆放入沉积装置中,通过高温或高压将目标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上,形成薄膜。

•薄膜退火:对沉积完的薄膜进行热处理,以提高薄膜的结晶度和电学性能。

4.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通过注入高能量离子到晶圆表面,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工艺。

以下是离子注入的基本步骤:•选择离子种类:根据具体材料和元件要求,选择合适的离子种类。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离子注入课件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离子注入课件

2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在光学材料中制造出各 种光电子器件,如激光器、光放大器、光调制器 等。
3
离子注入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光子晶体、光子集 成电路等新型光电子器件,提高光电子器件的性 能和集成度。
离子注入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的重要器件,离子注入技术在 传感器制造中也有着重要的应 用。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在传 感器材料中制造出各种敏感元 件,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 器、气体传感器等。
离子注入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 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新 型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的灵敏 度和稳定性。
CHAPTER
04
离子注入的未来发展
新型离子注入设备的研究
研发更高效、精确的 离子注入设备是未来 的重要研究方向。
与硅材料相比,化合物半导体材 料的离子注入工艺较为复杂,需
要更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
离子注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光 电子器件、高速电子器件和微波 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离子注入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在集成电路制造中主要用于 互连线、电极和引脚的制造,离子注 入金属材料可以改变其表面特性和导 电性能。
离子注入硅材料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可以实现对硅材料的微细加工 。
离子注入硅材料还可以提高硅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更适应于集成电 路制造中的各种工艺条件。
离子注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集成电路制 造中的另一种重要材料,离子注 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可以改变其
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离子注入设备,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降低生产成 本。
离子注入与其他微纳加工技术的结合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是一种将众多电子器件、电路元件、电路功能等集成在同一片半导体晶片上的电子元件。

它是现代电子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路形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基本制造工艺是实现集成电路功能的关键。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晶圆制备、晶片制造、电路结构形成、封装和测试等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它是从单晶硅棒中切割得到的圆片。

晶圆材料选择纯度极高的硅,经过多道工序的精炼、提纯和晶化,最终得到高质量的硅晶圆。

然后是晶片制造。

晶圆上通过层层沉积、光刻、蚀刻、扩散等工艺步骤,制造出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

其中,层层沉积是将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附着在晶圆表面,用于制造导线、电容等组件;光刻是利用光刻胶和光源对晶圆进行曝光,形成预定图形,用于制造电路图案;蚀刻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不需要的材料去除,使得电路结构清晰可见;扩散是在晶圆上加热,使得杂质通过扩散方法掺杂到半导体中,形成导电性。

接下来是电路结构形成。

在晶片制造的基础上,通过电路布局、连线等步骤,将各个电路组件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结构。

这也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环节,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然后是封装。

封装是将制造好的晶片保护在外部环境中的过程。

通过封装,可以保护晶片免受湿气、灰尘、机械损伤等外部因素的侵害。

封装的方式有多种,如无引线封装、双列直插封装等,选择适合的封装方式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最后是测试。

测试是确保制造好的集成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过程。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电路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排除不合格产品,确保高质量的集成电路出厂。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包括晶圆制备、晶片制造、电路结构形成、封装和测试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是完成集成电路功能的重要步骤,需要精细的控制和严格的质量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实现更高效、更小型化的集成电路提供了基础。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数百万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

IC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

下面将介绍IC的基本制造工艺。

首先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IC的基础材料,一般使用硅单晶材料。

制备晶圆的过程包括:取得高纯度的硅单晶材料,通过化学反应降低杂质含量,将硅单晶材料熔化后拉出圆柱形,再将其切割成片状。

这些片状的硅单晶材料就是晶圆。

接下来是晶圆洗净。

在IC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不能有任何的杂质,因此需要对晶圆进行洗净处理。

这一步骤中,晶圆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将表面的尘土、油脂等污染物清除,确保晶圆表面干净。

然后是层压。

IC芯片是通过在晶圆表面上涂覆多个材料层来制造的。

层压过程中,使用光刻技术将特定图案的光掩膜映射到晶圆表面,然后用化学物质将非光刻区域的材料去除,形成所需的材料层。

在层压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增强。

增强是通过在晶圆上施加高温和高压的方式加强不同材料层之间的结合。

这样可以确保材料层之间的粘合强度,提高整个芯片的可靠性。

接下来是金属沉积。

在IC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在晶圆上电镀一层金属,用于形成电子元件的导线。

金属沉积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来实现,将金属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

最后是切割和封装。

在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将晶圆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芯片。

切割可以通过机械切割或者激光切割来完成。

然后,将这些独立的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以保护芯片不受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IC的基本制造工艺包括晶圆制备、洗净、层压、增强、金属沉积、切割和封装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控制,以确保制造出高质量的集成电路芯片。

IC制造工艺是现代电子工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实现了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和小型化。

IC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精密的设备和高度精确的工艺控制,下面将详细介绍IC制造的相关内容。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chip
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启动点:不断扩大 晶圆尺寸和缩小芯片特征尺寸 12英寸晶圆所容裸芯片数是8英寸晶圆的 2.5倍,所以12英寸晶圆比8英寸晶圆节 省30%成本,采用12英寸晶圆的每个芯 片所耗能量、水量比8英寸少40%。
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的两大启动点:不断扩大 晶圆尺寸和缩小芯片特征尺寸
系 统 需 求
设计
掩膜版
芯片制 造过程
单晶、外 延材料
芯片检测
封装
测试
芯片制造过程
—制造业—
工艺类型简介
根据工序的不同, 可以把工艺分成三类: 前工序、 后工序及辅助工序。 1) 前工序 前工序包括从晶片开始加工到中间测试之前的所有 工序。 前工序结束时, 半导体器件的核心部分—— 管芯就形成了。 前工序中包括以下三类工艺: (1) 薄膜制备工艺: 包括氧化、 外延、 化学气 相淀积、 蒸发、 溅射等。 (2) 掺杂工艺: 包括离子注入和扩散。 (3) 图形加工技术: 包括制版和光刻。
二通 O2 流量控制 滤气球 硅片 石英管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
氧化炉
热氧化示意图
根据氧化环境的不同,又可把热氧化分为干氧 法和湿氧法两种。 干氧法:如果氧化环境是纯氧气, 这种生成 SiO2薄膜的方法就称为干氧法。 机理: 氧气与硅表面的硅原子在高温下以 Si+O2=SiO2 式反应, 生成SiO2薄膜。 优点:SiO2 薄膜结构致密, 排列均匀, 重复性好, 不仅掩蔽能力强, 钝化效果好, 而且在光刻时与光 刻胶接触良好, 不宜浮胶。 缺点:生长速度太慢。

2. 热氧化原理与方法
二通 O2 流量控制 滤气球 硅片 石英管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
氧化炉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汽车、飞机中的控制系统,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支持。

那么,集成电路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复杂而精密的集成电路工艺。

集成电路工艺的第一步是设计。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和性能指标,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来规划芯片的功能和布局。

这就好比在建造一座大厦之前,先要绘制出详细的蓝图。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如电路的逻辑结构、信号传输、功耗等众多因素,以确保最终制造出来的芯片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

设计完成后,就进入了制造环节。

首先是晶圆制备。

晶圆通常是由硅制成的,因为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

制造晶圆的过程就像是制作一个巨大的“圆形饼干”。

先将高纯度的硅原料融化,然后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拉制成圆柱形的单晶硅棒。

接着,将单晶硅棒切成薄片状,经过研磨、抛光等工艺处理,最终得到光滑、平整的晶圆。

接下来是光刻工艺。

这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光刻就像是在晶圆上进行“微雕”。

首先,在晶圆表面涂上一层光刻胶,然后通过光刻机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被光照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化学变化,随后通过显影、蚀刻等工艺,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从而在晶圆上留下精确的电路图案。

在蚀刻过程中,会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来去除晶圆表面的材料。

比如,使用湿法蚀刻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均匀蚀刻,而干法蚀刻则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局部蚀刻。

这两种蚀刻方法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离子注入是另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

通过向晶圆中注入特定的离子,可以改变晶圆局部的电学特性,从而实现对电路性能的调控。

这就好比给晶圆“打针”,将需要的“药物”注入到特定的位置。

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后,还需要进行薄膜沉积。

这包括沉积各种绝缘层和导电层,以构建完整的电路结构。

例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可以在晶圆表面均匀地沉积一层薄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质量守衡定律,杂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要 与扩散通量随位置的变化相等。即
N (x,t) J (x,t)
t
x
( 2-6 )
将(2-5)代入(2-6)即得:
N (x,t) 2 J (x,t)
t
x 2
( 2-7 )
式(2-7)即为扩散方程。扩散方程描述了在杂质的
扩散过程中,硅片中各点处杂质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变。 初始条件:在扩散开始的时候,硅片内没有杂质。
将两条件代入扩散方程(2-7),可以得到杂质在硅 片内的浓度与扩散时间和位置的关系:
N(x,t) N 2 d 2 N erfc x (2-8)
s
x
2 Dt
s 2 Dt
其中,erfc 2
x Dt
2
x
2 d
2 Dt
是余误差函数,其值可由余
SiH4+2O2 SiO2 + 2H2O
( 2-4 )
用化学气相淀积法生成的SiO2薄膜,主要是将硅浣 (SiH4)与氧按(2-4)式反应,或用浣氧基硅浣 分解生成SiO2。
2.2.2 掺杂工艺
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要对半 导体基片的一定区域掺入一定浓 度的杂质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 半导体层,来制作各种器件,这 就是掺杂工艺。分为扩散工艺和 离子注入工艺两种。
当扩散时间一定时,杂质的分布就定下来了,这个
分布可由求解扩散方程而得到。这样,在杂质的分
布达到要求时迅速将温度降至室温,这时扩散系数
很小,可认为扩散已经停止,则高温时形成的结果
被固定下来,这就是扩散的基本原理。
2) 两种表面源的扩散分布
(1)恒定表面源扩散 边界条件:硅片表面的扩散源的浓度始终保持不
扩散方程的解:N (x,t) Q x2 (4Dt )
Dt
图2-3是根据式(2-9)得 到的与三个不同的扩散时 间相对应的硅片内杂质浓 度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 随着扩散时间的增加,杂 质进入硅片内部的深度在 增加,而硅片表面杂质的 浓度却在下降。
3)常用的扩散方法
(1)液态源扩散 (3)固-固扩散
2.1.2 IC制造过程
用掩膜版 重复
20-30次
硅片
由氧化、淀积、离子注入或蒸 发形成新的薄膜或膜层 曝光 刻蚀 测试和封装
IC制造工艺过程
N-MOS
P-MOS
D
G
S
D
G
S
N+
P+
P- Si 阱
N-S i Sub2.源自.3 工艺类型双极型:电子、空穴作为载流子
PM
IC
器件结构不同
单沟道MOS工 MOS型 艺CMOS工艺
(2)片状源扩散 (4)涂层扩散
图2-4 氮化硼扩散示意图
扩散过程:先向炉内通氧气,使表面的氮化 硼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三氧化二硼,然后 改通氮气进行扩散,三氧化二硼与夺反应生 成硼和二氧化硅,硼原子在高温下向硅片内 进行扩散。
2 离子注入技术
概念:将杂质元素的原子离子化,使其成为带电 的杂质离子,然后用电场加速这些杂质离子,使 其获得极高的杂质能量并直接轰击半导体基片。 当这些杂质进入半导体基片后,受到半导体原子 的阻挡停了下来,这样就在半导体基片内形成了 一定的杂质分布。即为离子注入技术。
作为集成电路中电容器元件的介质:SiO2是很好 的电容介质材料,以它为电容介质,可以很方便的 构成电容。但因集成电路中电容占用芯片面积太大, 所以设计中尽量避免采用大电容。
2、热氧化原理及实现方法
生长SiO2薄膜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热氧化、阳极 氧化、化学气相沉积等。其中以热氧化和化学气相淀 积最为常用。
集成电路有各种各样的封装,如双列、单列、 圆形、扁平封装等,封装材料一般有:陶瓷、玻 璃、金属等。虽然不同器件的芯片,但它们都是 由在半导体材料上形成的一些PN结所构成的。 因此,集成电路的关键问题就是根据设计要求, 在半导体的不同区域形成所需要的PN结,这在 生产上主要通过氧化、光刻、掺杂等多种工艺的 多次反复来形成。
主要内容
IC制造的基本原理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工艺 各类型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Bi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BCD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2.1 引言
2.1.1 IC制造的基本原理
制造半导体电路所
热氧化生成的SiO2薄膜,是将硅片放入高温 (1000-1200℃)的氧化炉内(如图2-1所示),然后 通入氧气,在氧化环境中使硅表面发生氧化,生成 SiO2薄膜。
根据氧化环境的不同又可把热氧化分为干氧法和 湿氧法两种。如果氧化环境是纯氧气,这种生成 SiO2薄膜的方法就称为干氧法。
图2-1 热氧化过程示意图
特点:
(1)注入温度低(约400oC),避免了高温处理; (2)通过控制注入的电学条件可精确控制掺杂的 浓度和结深,杂质浓度不受材料固有浓度的影响 (3)可采用离子注入的元素种类多,注入纯度高; (4)可实现大面积薄而均匀的掺杂,横向扩散小; (5)注入时离子可以通过SiO2注入,因此注入后可防 止环境污染。
①正胶:光刻胶本来不能被溶剂溶解,当收到某 种波长的光照射后才变成可溶性物质,这种胶称为 正胶。
②负胶:光刻胶本来能被溶剂溶解,当收到某种 波长的光照射后发生光聚合反应而硬化,变成不可 溶的物质,这种胶称为正胶。
③正版:版子上的图形与刻蚀出来的衬底表面的 掩膜图形相同。负版与此相反。
(5)负胶光刻SiO2薄膜光刻步骤:
优点
生成的SiO2薄膜结构致 密、排列均匀、重复性
干氧法 好、掩蔽能力强、钝化
效果好、接触良好,不 宜浮胶
湿氧法 生长SiO2薄膜速度快
缺点
生长速度慢
SiO2 +H2O 2(Si-OH) 由于有硅烷醇的存在, 使其与光刻胶接触不良, 容易产生浮胶
化学气相沉积是使一种或数种化学气体以某种方式 激活后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衬底表面 生成所需的固体薄膜的方法。种类有常压、低压、 等离子体、光致化学气相沉积等几种。
1)扩散方程
一维情况下,杂质扩散由式(2-5)描述:
J D N ( x, t) x
(2-5)
J是单位面积杂质的传输速率,N是杂质浓度;D是 扩散系数;x是杂质运动方向的坐标;t是扩散时间。
式(2-5)表明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杂质的传输速 率,与杂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比例常数就是扩散 系数,它反映了扩散速度的快慢。扩散系数与温度 的关系很大,生产中一般在1000~2000℃的高温下 进行的。在一定的扩散条件下(包括温度)、杂质 浓度不高的地方可认为扩散常数是常数。公式中的 负号表明杂质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 散的。
些,而各个离子所携带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小的和能量大 的都是少数,而能量多的是中数,这样就形成了如图2-5所 示的分布。
离子注入技术已是CMOS的主导工艺,但高浓度掺杂和深结掺 杂一般仍采用扩散技术。
2.2.3 光刻工艺
定义
组成
指标
步骤
光刻工艺
(1)定义:光刻工艺指借助于掩膜版,并利用光 敏的抗蚀涂层发生光化学反应,结合刻蚀方法在 各种薄膜上刻蚀出各种所需图形,实现掩膜版图 形到硅片表面各种薄膜上图形的转移的一种工艺。 光刻质量的好坏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大,所 能刻出的最细线条已成为影响集成电路所能达到 规模的关键工艺之一。在保证一定成品率的条件 下,一条生产线能刻出的最细线条就代表了该生 产线的工艺水平。如果某一条生产线能刻出的最 细线条是0.18um,就称该生产线为0.18um生产线
光刻胶 Si02
(a) 涂胶
步骤1:涂胶。在胶片表面的SiO2薄膜上均匀 的图上一层厚度适当的光刻胶,使光刻胶与 SiO2薄膜粘附良好。
(b) 前烘
步骤2:前烘。为了使胶膜里的溶剂充分挥发,使 胶膜干燥,以增加胶膜与薄膜的粘附性和胶膜的耐 磨性,涂胶后要对其进行前烘。前烘常用的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80度恒温干燥箱中烘10-15分钟,另 一种是用红外灯烘干。
外延工艺
制版工艺
金属化工艺
2.2.1 氧化工艺
定义:在单晶体或外延层上生长一层薄二氧化硅
的过程。
1、SiO2薄膜在集成电路中的作用
作为对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膜:当对硅表面一 定区域要扩散杂质元素的时候,对不需要扩散
的区域,就可以用一层SiO2薄膜将它遮盖起来,
这样就实现了对硅表面的选择性掺杂。
SiO2薄膜要起到掩膜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 件:第一、所要扩散的杂质元素在SiO2中的扩 散系数必须明显小于它在硅中的扩散系数;第
如果让氧气先通过95℃的去离子水,携带一部分水 汽进入氧化炉,则氧化环境就是氧气加水汽,这种 生成SiO2的薄膜的方法就是湿氧法。其机理分别如 下:
Si+O2=SiO2
Si+O2=SiO2 Si+2H2O=SiO2+2H2
( 2-1 ) 干氧法 ( 2-2 ) 湿氧法
生产中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干氧-湿氧-干氧交 替氧化方法,提高SiO2薄膜的质量。
误差函数积分表查出。
图2-2 恒定表面源扩散
图2-2是根据式(2-8)得到的在三个不同扩散时 间处硅片内杂质浓度不同的扩散时间处硅片内杂 质浓度的分布区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扩散时 间的增加,杂质进入硅片内部的深度和浓度都在 增加,而硅片表面处的浓度不变。
(2)有限表面源的扩散分布。扩散的杂质在扩
(2)组成:曝光机、掩膜板、光刻胶等组成。
(3)光刻系统主要指标:
①分辨率W,即光刻系统所能分辨和加工的最小线 条尺寸;
②焦深,即投影光学系统可清晰成像的尺寸范围; ③对准和套刻精度; ④产率; ⑤关键尺寸控制; ⑥价格。
(4)光刻胶
光刻所用的光刻胶有正胶和负胶两种。光刻掩膜 版也有正版和负版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