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的关键-勤思考-多观察-善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数学的关键:勤思考\多观察\善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用方程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5个,问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学生在经过讨论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出了这题的结果,在让学生总结此题方法时,有的同学不出预料地提出了“多出用减;少了用加”的结论。见时机成熟,我随即让他们用此结论做“练一练”的第1题:

“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则少12颗,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结果好多同学列出了“2x-8=3x+12”的错误方程?

那么到底怎样判定这里的“多”“少”,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此类问题呢?

二、问题的实质

在学生出现错误后,我提出了“能否简单的从字面的意义来列方程”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让学生结合两个例子正确的方程对比分析。

例题:方法1的方程:5x-9=4x+15(设小组成员共x名)

方法2的方程:(设计划做x个中国结)

练一练:方法1的方程:2x+8=3x-12(设这个班共有x名小朋

友)

方法2的方程:(设共有x颗糖)

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

“+”“-”的判断关键在于无论哪种设法无论哪个方程,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使“=”成立,而未知数“x”的值肯定大于0。所以方程中的“+”或“-”号完全可以这样来确定,即“小的加,大的减(设法1)”或“分母大的分子加,分母小的分子减(设法2)”如:方程5x-9=4x+15,因为5x>4x所以5x与9的关系为相减;而

4x与15的关系为相加。

又如方程2x+8=3x-12,因为2x4,所以分母为5的左边的分数的分子x与9的关系为相加;而分母为4的右边的分数的分子x与15的关系为相减。方程②,因为2<3,所以分母为2的左边的分数的分子x与8的关系为相减;而分母为3的右边的分数的分子x与12的关系为相加。

三、问题的拓展

搞清楚了此类问题的实质以及规律,那么解决起来就要方便得多。我把这一类型的题目起名为“分配问题”,虽然名字不是很合适,但它的应用却非常地广泛,简单地如:王老师用节余的班费买了一些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发11本,则多余27本;如果每人发12本,则缺少16本,问该班有多少名学生?王老师买了多少本练习本?

分析:设该班有x名学生,则每人发11本会发出11x本,每人

发12本,会发出12x本,因为11x<12x,按照“小的加,大的减”的规律,则可列出方程11x+27=12x-16。若设王老师买了x本练习本,则因为11<12,根据“分母小的分子减,分母大的分子加”的规律则可列出方程(解法略)

除了解决这种常见的题型外,宿舍分配类的问题也可用这种规律来解决,但是一定要仔细审题,不能滥用“公式”,如:“若干学生在校住宿,如果每室住8人,那么就多余12人无处可住;如果每室住9人,那么就可以空出两个房间;求住校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

此题在看完题后最容易误解为:设有宿舍x间,则可列出方程:8x+12=9x-2

(理由:8x<9x,所以“大的减,小的加”)

根据是正确的,分析的也非常在理,但就是没有注意到方程右边的“2”与左边的“12”单位不统一,12指的是人数,而“2”指的是宿舍数,所以必须把“空余两间宿舍数”转换成宿舍全住完可多住“9×2=18人”这样根据8x<9x,可列出:8x+12=9x-18 在用另一种方法列方程时也要注意这一点,这里不再讨论。又如“租车问题”:

例:学校租若干辆旅游车春游,若租用40座的旅游车,则有10名学生没有座位;若租50座的旅游车,则可少租一辆车且有一辆还空20个座位,求学生的人数和计划租用40座的旅游车的辆数?如果不加分析就去运用“规律”的话,此题也很容易出错,所以一

定要先搞清楚“少租一辆车且有一辆车还空20个座位”的含义:假如这辆车也坐满人,空余的座位也坐满的话,也就是把计划租用的40座的旅游车的辆数都坐满的话,可多拉50+20=70(人),这样,设计划租用40座的旅游车的辆数为x,根据“小的加,大的减”的规律,可列出方程:40x+10=50x-70(解法略)。

由此看来,光凭文字上的“多”与“少”去决定方程的列法是片面的,必须认真地去分析题目,搞清楚问题的实质,努力探索同一类型题目的规律,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启示

通过这样深入的分析可见,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学好数学的关键仍然在于“勤思考、多观察、善总结”,而且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学生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