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钟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①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容 ②经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
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北魏孝文 帝改革)。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 ;道,月也;儒,星也”,(见
《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三教‛条:‚孛 术鲁翀子翚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 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 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耶?’对曰 :‘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其可一 日阙哉!’上大悦‛。
• 这里,君臣达成了三教中儒家对统治最实用的共 识。三教的重心何在已经很清楚了。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2)朱熹 主张: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 高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 身上就是人性。) 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 (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 是求科学之真。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发展成熟?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儒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
(1)原因: ①佛教盛行; 原因:
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宣扬来生幸福; 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 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
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3、实质 是客观唯心主义,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4、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
5、影响
(1)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 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 求; (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5)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 欧洲。
• (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 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 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 结论是,当时( )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 •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 ,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 • 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 ‚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 • 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 项。 • 【答案】A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2、主要思想
(1)二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 联系起来
——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 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 佛。 •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 的主张。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 •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 •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
• 宋明理学 • 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 ,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 宋代儒士释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融合了 佛道思想,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 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 理学”。
(二)兴起的背景
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经 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 1、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理学适应了唐末五代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 文化进步瞩目,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 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危害:
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耗费财物; 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理论相对于佛道的落后。 《汉书●艺文志》云:“后世经传……而务碎义,便辞巧说, 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终以自蔽,此 学者之大患也。” 一是空守章句师说,以至于繁琐迂阔,走向僵化。
《后汉书●张衡传》曰:“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 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一是与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学结合,援引一些自然 现象证明事件,以至于荒诞至极。
• ④与选官制度相关 •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 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 研究遭到打击。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 ①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展并在发 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 去正统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 发展的?从儒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
(三) 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 南宋: 程颢、程颐 朱熹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万物皆有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 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性即是理。”
• (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9题)宋代,儒学家 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 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物本源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原因: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 • ②统治者的政策; • ③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 • 发展: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 • 启示:①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的社 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 • ②时代和社会发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 时调整; • ③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
二、宋明理学
(一)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