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钟改

合集下载

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精品PPT课件

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精品PPT课件

战国 蔚然大宗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宋明 新体系—理学Fra bibliotek知识巩固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一、程朱理学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
一、程朱理学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2)“存天理,灭人欲”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
• 代表: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南宋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 评价:对后世及国外影响
程朱理学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理的表现: (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人性
穷理方法: “格物致知”
接触万格事物就万是物了、解体万会事各万种物的知道识理、即加穷深理对! “理”致体知验就、是最心终里贯明白通了明!“理”。
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陆九渊
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
宙” 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三.ppt

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2人教版必修三.ppt

• 南宋人,在历史上被誉为“致 广大,近精微,综罗百代”的 一代儒学“宗师”。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理学的 集大成者,地位及影响仅次于 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始成 为官方哲学。
•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 集注》、《四书或问》、《太 极图说解》、《通书解》、 《西铭解》、《周易本义》、 《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 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
(4)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激烈地反对佛 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张复兴儒学之道。
(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 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 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 理学。
朱熹(1130—1200) 答。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读大纪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 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 常”、仁义道德。
探究一: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同: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2、异:
①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三)历史影响
1、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张道陵在四 川鹤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 水咒法为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 在当时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 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 祖,奉《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魏晋时期玄学

孙第三课 宋明理学

孙第三课   宋明理学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 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 七十七《李士谦传》)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 《三教图》 •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 (清· 丁云鹏) 张。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易误指正] •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
二、宋明理学
• (一)程朱理学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2.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 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 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 (3)文化: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 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 儒学体系;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理学的发展演变
• (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 宋——朱熹,集大成者) •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 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 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 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朱熹像
理学的道德观: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存天理,灭人欲 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 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课件7: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7:第3课 宋明理学

心学,又称“良知之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它与程朱 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禅学茶主一味张道以在其人中“心”为宇宙的本体 (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 强调自心,主张修生养性,返身而诚,认为在顺境或逆境 下也不能动摇。南宋陆九渊成为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强 调人的主观意志方面的思想,以心即人的主观性作为哲学 的核心,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成为集心学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禅茶原一味是道外在在其中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之大成者,因而又称“陆王心学”。
讨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禅现茶一形味式道在,其都中 继承了孔“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禅性茶格一味都道起在其了中积极影响。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少数民族接受儒家思想
2.隋唐时期的儒学: 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禅合茶一归味儒道”在其(中“三教合一”)主张
尊道 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礼佛
崇儒 儒学家的努力: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佛教盛行 a.统治者支持和扶持。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
二、程朱理学 1.什么是理学? 含义:所谓“程朱理学禅”茶,一味指道两在其宋中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 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派。 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程朱理学的影响(1)适应统治需要,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集注》成为后世教科书。

(3)朱熹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朱子学”派。

学会了吗?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二、陆王心学学什么?王阳明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

怎么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和区别,程朱理学属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走向极端。

学会了吗?结合以上所学,请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1)提出对的看法和多种,儒学进一步化(2)更加突出(3)儒学更多的吸收、因素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①理学主张家庭社会和谐稳定、重视道德操守、崇尚知行合一,对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观念、进取精神、务实作风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②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博学慎思、明辨善问的学习方法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消极:①用三纲五常来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②理学宣传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重礼轻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当堂检测】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银川九中朱维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3课,课题为宋明理学。

教材原来分为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笔者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出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场自救运动”。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秦朝初建,始皇帝重用法家,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直到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重现大放异彩,甚至一跃成为官方倡导的正统的思想,可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的第一次自救运动。

儒学的第二次危机,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思想盛行,这给儒家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儒家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自唐初韩愈提出“三教合归儒”,到北宋五子、二程兄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同时心学经由陆九渊提出到王阳明总结和“世俗化”,终于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官方和民间的主流地位。

纵观历史,宋明理学可谓儒家思想的第二次自我救赎运动,而这次救赎,可谓承前启后,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谓“成也理学、败也理学”。

本课围绕“儒学自救”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救赎历程、内容、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三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能力。

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难于理解,一则涉及内容比较低多,二则有诸多哲学知识,所以通过“儒学的自救运动”的这一教学立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儒学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遭遇的危机,和儒学家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运动,感受中国儒家思想蕴含的积极入世、不断进取的精神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
•一统系治列重思要想道的德选伦理择规和范确与完立善:个人的自
我 统第修传3养入课方并《影法汉。响代它了的绵日本延思、七想百朝大余鲜一及年统东,》以南理亚。学它传
•将儒儒学家思思想想不的仅丰渗入富每与一更个中新国:人骨髓血
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
的第思4维课方《式宋、明价理值观学念》、行为模式至今仍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从 裂中魏 ,国晋 使南儒古北家代朝传思到统想隋伦唐理的五道发代德端, 规长 范:期 遭混 到战 极与 大分 破
坏第,1不课利《于孔大子一与统政老治子的》稳定与巩固。在
•理 大中开学华,大一师传们场统重的文忠努化孝力下,基,讲本廉研精耻习儒,神经扬的气义形节理成之的风儒:
学第复2兴课运《动战由国此时产生期。的这百是家一争场鸣容》纳儒、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 “西游记”里面,大家 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 迹?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二、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 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3(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3(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中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 价值。
一、程朱理学
1、兴起背景
2、宋明理学 的含义
是以儒学为基础结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3。
消材犹材─极─料有料影鲁一怜二响迅:之:: “者翻①年②欲③酷;开宋,用求尊吏死历明对三卑以于史理维纲等法理一学护五级杀,查成专常观人其…为制维念…,谁官主系、满后怜方义专重本儒之正政制男都以?统治统轻写理”儒制治女着杀学度压观两人后起制念个。,了、、字”—影重扼重是—“响要杀礼“清人后作人轻吃人死世用们法人戴于六。的的”震法七自观,。百然 念、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应该加以屏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 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 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 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 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 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哲学范畴不同: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才是主观唯 心主义。
积极影响对: 宋明理学应
应持何态度 ?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材料四: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重哈视佛主大学观演意讲志时力,量深;情地引用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学情分析思想史部分是必修三的难点,宋明理学由于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带有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加大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教师必修借助历史材料、历史表格及图片、视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好在高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已经学过哲学理论,基本能够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概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的相关哲学概念。

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多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2、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难点:1、全面分析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实质——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以2012年28岁的沈某因为骗取高额保险赔偿金而残忍杀害亲生父母一案,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指出沈某的行为泯灭人性,不仁,不义,不孝,令人发指,“伤天害理",实际上是违背人性,违背儒家伦理道德。

提出问题:人性及儒家伦理道德怎么就和“天理”联系在一起呢?(从而进入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解读)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案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案 教案(人教版必修3)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陆王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导入设计: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科学或可取的一面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C.他提出“理气论”,认为“天理”是万物 的本原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
“天理”的辨证统一
C
5.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 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
1、必要性——儒学的困境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儒学的困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儒学的困境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 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 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 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伦道德沦丧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1)隋唐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拔高
(一)理学的创立:
1.儒学的复兴: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融合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升华 2、道把德儒价家值的体伦系理的道重德建上: 升到天理的高度,升形华
欧阳修:“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 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 可从而知也。”
激疑设问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指宋元鼎革为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崖山海战 后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 随之殉国,华夏文明自此遭受严重断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心 王守仁
学 (阳明心学) 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
(明代) 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
立志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内容
同 实质
影响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物,指天理、人伦、 圣言、世故
重点探究: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 料地 二得:“ 其 界理 统实之其” 一质而(是 于是为 理世人客界的观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之主为外义的,三精即纲神认,存为在世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程朱理学
二程(北宋)观点
朱熹(南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9题)宋代,儒学家 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 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C.从万物本源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三) 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 南宋: 程颢、程颐 朱熹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物皆有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 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性即是理。”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发展成熟?
第3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儒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
(1)原因: ①佛教盛行; 原因:
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宣扬来生幸福; 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 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 (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 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 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 结论是,当时( )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 •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 ,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 • 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 ‚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 • 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 项。 • 【答案】A
•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三教‛条:‚孛 术鲁翀子翚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 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 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耶?’对曰 :‘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其可一 日阙哉!’上大悦‛。
• 这里,君臣达成了三教中儒家对统治最实用的共 识。三教的重心何在已经很清楚了。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2)朱熹 主张: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 高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 身上就是人性。) 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 (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 是求科学之真。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
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3、实质 是客观唯心主义,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4、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
5、影响
(1)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 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 求; (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5)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 欧洲。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①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容 ②经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
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北魏孝文 帝改革)。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 ;道,月也;儒,星也”,(见
《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 原因: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 • ②统治者的政策; • ③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 • 发展: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 • 启示:①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的社 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 • ②时代和社会发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 时调整; • ③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
二、宋明理学
(一)概念
•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 佛。 •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 的主张。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 •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 •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
2、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 文化进步瞩目,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 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 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 ①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展并在发 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 去正统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 发展的?从儒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2、主要思想
(1)二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 联系起来
• 宋明理学 • 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 ,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 宋代儒士释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融合了 佛道思想,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 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 理学”。
(二)兴起的背景
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经 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 1、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理学适应了唐末五代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后汉书●张衡传》曰:“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 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一是与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学结合,援引一些自然 现象证明事件,以至于荒诞至极。
• ④与选官制度相关 •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 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 研究遭到打击。
危害:
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耗费财物; 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理论相对于佛道的落后。 《汉书●艺文志》云:“后世经传……而务碎义,便辞巧说, 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终以自蔽,此 学者之大患也。” 一是空守章句师说,以至于繁琐迂阔,走向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