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
Purulent meningitis
定
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化脓性 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 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病
因
(一)病原菌 常见致病菌有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新生儿及﹤2月患儿: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为主。 2个月至儿童时期: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 ﹥12岁小儿:脑膜炎双球菌或肺炎链球菌 国内很少发生B溶血性链球菌颅内感染。
病
理
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
1 蛛网膜、软脑膜、表层脑组织炎症,
脓性渗出物;
2 弥漫性脑水肿; 3 闭塞性小血管炎。
发病机制
⒈菌血症→其荚膜干扰网状内皮系统的调 理吞噬作用 ⒉机体缺少IgA或IgM荚膜抗体,备解素等 其他免疫缺陷 以上原因造成细菌迅速繁殖,其内毒素及 肺炎链球菌胞壁成分磷壁酸和肽聚糖造成显著 炎症反应并促使局部产生TNF、IL-1、PGE-2等 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通透性 增强血脑屏障改变和血栓形成。
诊
断
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 注意不典型表现
3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常规检查:压力、外观、白细胞数、糖
生化检查:糖、蛋白、氯化物
寻找病原菌:
注:对有明显颅压增高者,最好先降颅压 再进行穿刺,以防腰穿后脑疝的发生。
鉴别诊断
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都可引起脑膜炎, 燕出现以化脑相似的临床表现,而需注意鉴 别。脑脊液检查,尤其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 断的关键。 1.病毒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隐球菌脑膜炎
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一)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系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累及脑实质。
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5岁以下儿童多见,婴儿期是患病的高峰期。
(二)致病菌和入侵途径多种化脓性细菌可引起本病,致病菌类型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0-2个月患儿以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3月-3岁患几以流感者血杆菌感染为主;5岁以上患儿以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1.血行感染最常见。
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婴幼儿中耳炎常诱发化脓性脑膜炎,其次是乳突炎。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严重头部外伤或伴有复合性颅骨骨折所致的脑脊液鼻漏,脑脊膜膨出破损,椎管畸形等。
(三)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多为急性起病,患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全身感染或菌血症,可出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皮疹等;小婴儿表现为拒食、嗜睡、易激惹等。
3.神经系统表现(1)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Kerigsign 和布氏征阳性,婴儿可表现为举颈啼哭。
(2)颅内压增高: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增高、心动过缓;婴儿可出现前囟增大、隆起、张力增高,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等;严重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脑疝体征。
颅内高压久时可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3)惊厥:发生率20%-30%,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见,发生惊厥的原因有脑实质炎症、梗死或电解质紊乱。
(4)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
(5)局灶体征:可出现脑神经受累的症状。
4.新生儿及3个月内婴儿化脑表现(1)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2)颅内压增高可不明显(前囟和颅缝的缓冲作用):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 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症状, 及时记录患者体温、血压等生 命体征。
帮助病人保持舒适的体位,避 免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 息。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 使用味道刺激的食物。 吸氧治疗辅助呼吸,妥善处理 呼吸道分泌物。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避免在人群拥挤、气流不通畅 的场所逗留,以减少病毒和细 菌的传播。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维持良好的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调 整营养支持。 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注 意药物不良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并发 症的防治。
预防
预防
保持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勤 洗手,多通风,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 源。
预防
接种疫苗,如脑膜炎球菌疫苗 、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化脓性脑膜炎 病人的护理
目录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
理 预防
化脓性脑膜 炎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细菌感染所引起 的脑膜炎,病因多见于脑膜炎双球 菌、肺炎链球菌等。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恶心、呕吐 以及意识障碍等。
化脓性脑膜炎概述
治疗原则为尽早诊断、早期抗 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医治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21年版)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烧、头痛、精神萎靡、疲惫无力等。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样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育可发现致病菌。
(三)医治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计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21〕43 号)。
1.病原医治: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初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医治: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进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映,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医治。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涂片等;(3)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实验、血糖;(4)血培育、CRP、PCT;2.按照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自身免疫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病学
一 发病年龄
90%以上病例在出生1个月-5岁发生
二 传播途径
血源性(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发病机制
不同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基本相 同。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脑 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菌壁抗原 成分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 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 软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疗程常为3周。
治
二 对症及支持治疗
疗
1. 保证热量及水分: 水分供给:60-80ml/kg/day。边补边脱原则。 2. 颅压增高: 20% 甘 露 醇 1-2g/kg/ 次 , Q4-Q6h ; 可 与 皮 质 激 素 (地塞米松0.3-0.5mg/kg/day) 联合使用。
碍。
四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失明、瘫痪、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一 外周血象
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20×109/L-40×109/L;分
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有时反而减少。
二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
压 力 (mmH2O) 外 观 <180 <1.76Kpa 高 清 米汤 样 毛玻 璃 清、 或不 太清 不太 清
4: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1.32×10^9/L,NE%0.87,LY%0.07, RBC4.01×10^12/L, HGB106g/L,PLT237×10^9/L。 CRP:146.00mg/L。 PCT:1.17ng/ml。 结核抗体IgG-血清:阴性。 外院脑脊液常规:浊度:透明,细胞数:1000x10^6/L,多核:80%,单核:20%。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4.0mmol/l,氯:108.4mmol/l,脑脊液蛋白:1708mg/L。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美平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给予适当治疗
➢ 目前尚无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针对性抗菌治疗方案
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推荐治疗 万古霉素+三代头孢 三代头孢
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特菌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
无乳链球菌
氨苄西林或青霉素
流感嗜血杆菌
三代头孢
大肠杆菌
三代头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四)脑CT或MRI:
不作常规,当颅压明显增高、治疗 不顺利、头围增大疑有并发症者可作CT。
诊断
1、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 2、起病急骤,有前驱感染症状 3、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4、外周血白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5、脑电图弥漫性慢波 6、脑脊液特征性改变
诊治流程
➢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
➢ 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免疫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新近癫痫、视盘水肿、意识改变及局灶性神 经缺陷
备选治疗
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
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 素氟喹诺酮类、氨曲南、 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
三代头孢
氯霉素、头孢吡肟、美罗 培南、氟喹诺酮类 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氨 曲南、氟喹诺酮类、复方 新诺明
不同致病菌的抗菌疗程
致病菌 脑膜炎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单核细菌增多性李 斯特菌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概述
1.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头痛、呕吐、惊厥、 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液 化脓性改变等。 3.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教学查房之四《化脓性脑膜炎》【55页】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突起高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碍,30﹪伴惊厥。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皮肤瘀点瘀癍和休克
临床表现
2.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 小婴儿: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
3.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最常见 Kerning Brudzinski
Ⅱ
Ⅳ
Ⅲ
Ⅶ
Ⅵ
解剖生理基础
脑室的结构
a.端脑的内腔为侧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b.间脑的内腔为第三脑室,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
室相通 c.脑桥、延髓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室为
第四脑室,向下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 和 脊 髓 的 侧 面 模 式 图
解剖生理基础
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界的结缔组织膜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商洛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目的与要求
熟悉化脑的病因 了解化脑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 和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 掌握化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掌握正常与异常脑脊液的判断
讲课主要内容
病因学 病理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及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脑膜炎刺激征
脑膜炎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与小于3个月婴儿脑膜炎
体温波动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惊厥不典型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并发症及后遗症
1. 硬脑膜下积液
①发生率: 30~60%患儿可发生,加上无症状者可高 达80%
②好发年龄及感染细菌:<1岁,4~6月多见,以肺 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
结核性脑 膜炎
常升高,阻塞 时低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化脓性脑膜炎(Puru1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又称细菌性脑膜炎(becteria1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多种化脓性细菌引起。
【诊断提示】(1)多在上感、肺炎、败血症等后发生。
(2)多数起病急,可见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精神萎靡、乏力、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障碍,部分患儿可见脑神经受累、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3)3个月以下婴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可见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囱门隆起等。
新生儿患病多在生后1~7d,中毒症状重,皮肤黄染。
(4)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样,细胞数由数百至数千,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蛋白增多,糖明显降低,涂片可找到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措施】1.对症和支持治疗保证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静滴;及时应用脱水药减轻颅内高压;及时处理高热、惊厥,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注意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等。
2.抗生素治疗应及早选用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选择:①病原菌未明时,应选用对常见三种病原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都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80万〜Ioo万U/(kg∙d)分3〜4次静滴]加氨苇西林[150〜300mg∕(kg∙d)分3〜4次静滴]或青霉素加氯霉素[60〜IOomg/(kg∙d),总量不超过2g,分3〜4次静滴]。
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曲松[100mg∕(kg∙d)]或头抱嚷照[200mg∕(kg∙d),分2~3次静滴1②病原菌明确时可参照药敏给药:肺炎链球菌可选大剂量青霉素,对其过敏者,可改用氯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等;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泡曲松、头抱喂肺、氯霉素、万古霉素,流感杆菌首选氨苇西林,如耐药,改用第二、三代头抱菌素,如头抱吠辛钠或头抱嚷月亏钠,100~200mg/(kg∙d),分2〜4次静注;或头抱曲松钠80mg∕(kg∙d),1次/d,静滴;大肠埃希菌对氨芾西林敏感者可继续应用;耐药者可换用头抱吠辛、头抱曲松或加用氨基糖昔类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治疗。
医学专题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讨论.
墨汁涂片、真菌培
养可发现真菌。氯 化物可降低。
治疗(zhìliáo)
抗生素治疗
❖治疗原则:尽早、足量、足疗程,静脉 给药 (jìngmài)
❖选药原则:致病菌敏感,CSF内浓度高,副作 用小
❖常见病原菌选药:
经验治疗 病原菌明确者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
用抗生素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易感因素 年龄 <1个月 1~23个月 2~50岁 >50岁 脑外伤 颅底骨折 开放性脑外伤
蛛网膜下隙
脑脊液
软脑膜
脑和脊髓表面有三层被膜和三个潜在的腔隙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蛛网膜下隙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
第四脑室与脊髓(jǐ suǐ)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相通。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脑 脊 液 的 循 环
(xúnhu án)
致病菌
肠杆菌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德菌、需氧 万古霉素联合氨苄西林联合三代头孢
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群β溶血性链球菌
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尤其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后,患儿目前仍间断发热,热峰无明显降低,患儿呈睡眠状,吃奶好,尿量好,大 便1次,查体前囟略饱满,双肺呼吸音粗糙(cūcāo),无罗音,心腹未及异常。
继续当前治疗(zhìliáo):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0.125g q8
甘露醇
45ml q6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 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 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 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 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患 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及舌咬伤。
化脓性脑膜炎
刘继红
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
又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引 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 发病居多.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 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也可经皮肤、黏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少数 可由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副鼻窦炎、中耳炎、乳突 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等直接扩散波及脑膜。颅骨外 伤、骨折等可使细菌直接进入脑膜。炎症反应以软 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为主,造成广泛的炎性 粘连及脓液积聚,可逐渐波及脑室内膜,导致脑室 管内膜炎,软脑膜下及脑室周围的脑实质可因细胞 浸润、出血、坏死、变性而发生脑膜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3 对症处理:(1)控制惊厥:频繁惊厥必须控制, 以免发生脑缺氧及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 压增高和低钙。除用脱水药降低颅压,常规补钙外, 对症治疗采用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等药物抗 惊厥。考虑有脑实质受损而致癫痫发作者应按癫痫 处理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谷氨酸 钠、ATP、脑活素等药物保护脑细胞,促进其功能 恢复。(2)减低颅内压(3)抢救休克及DIC(4)矫 正脑性低钠血症(5)治疗硬脑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心理护理
: 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 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 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治疗 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 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
我国新生儿化脑的主要病原菌仍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萘瑟菌仍是化脑最主要的病原菌。
院内获得性脑膜炎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以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临床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相关。
儿童时期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
婴幼儿期起病急缓不一。
由于前囟尚未闭合,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低,哭声尖锐、眼神发呆、双目凝视等。
前囟饱满是重要体征。
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化脑的主要措施。
目前化脑的死亡率<10%,10-30%遗留后遗症。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病史要点】1. 起病方式,各主要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惊厥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
2. 院外接受抗菌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有无诱因,如病前中耳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史,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免疫缺陷状态。
新生儿分娩异常,如羊膜早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或妊娠后期母体感染等。
【体检要点】1、意识水平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休克表现。
2、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记录前囟大小、有无隆起、张力及波动感。
有无颅缝裂开,头围进行性增大。
3、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和局限性定位体征。
4、眼底检查:本病急性期多无明显眼底乳头水肿,但遇有局限性体征或脑疝征象时应作眼底检查。
5、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1. 脑脊液检查:测脑脊液压力,送常规和生化。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概述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相关药品疾病名称化脓性脑膜炎疾病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个月以下婴幼儿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在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假,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不同的化脓菌侵袭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具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等特点。
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因休克、DIC危及生命或遗留失语、偏瘫和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脑膜炎球菌致病最多,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
病因许多化脓菌都能引起本病。
但2/3以上患儿童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细菌引起。
2个月以下婴儿和新生儿、以及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者,易发生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前者以大肠杆菌最多见,其次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或产气杆菌等。
然而,与国外不同,我国很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压感染。
症状【临床症状】1、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
2、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
3、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1)流脑:早期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
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
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指南解读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指南解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NPM)是婴儿期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它通常会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发生。
该病的发病率在各国的统计数据中都很高,而且患病后果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该疾病,医学界一直都在研发和完善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本文将从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来简要介绍一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相关知识和指南方案。
病因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很多,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造成该疾病的主要细菌包括新生儿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存在于孕产妇阴道、肛门和消化道等部位,有些病毒也可以通过产道传播至新生儿体内。
流行病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在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发生。
它通常与早产、低体重儿等危险因素相关。
另外,母亲若有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则也有可能通过产道将细菌传染给婴儿。
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很难进行准确诊断。
通常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此外,医生还需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辅助诊断,例如高热、嗜睡、惊厥等情况都可以提示该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一般而言,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天门冬氨酸钠、利尿剂等来协助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择很重要,医生需要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另外,该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住院时间和医疗措施。
预防目前,防止新生儿感染的最好措施就是从孕妇入手。
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需要进行细菌感染的筛查,如果存在感染则需要及时治疗。
此外,医生在分娩时需要进行全面的产房卫生消毒工作,以避免细菌污染,并注意新生儿卫生和护理。
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医生、家属和护士都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等细节。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2、脑室管膜炎的治疗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侧脑室穿刺并注射抗生素 3、脑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以限水为根本, 一般不需应用高渗盐水
(五)其他治疗 1、加强护理。 2、补充营养和液体、纠正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紊乱。 3、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 变化恢 4、恢复期可给予保护脑细胞的药物等。 5、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2、脑积水: A、多见于<6个月婴儿,多由治疗不当引起 B、 原因:
①脑脊液吸收障碍
(交通性脑积水)
②脑脊液循环通路某处粘连梗阻
(梗阻性脑积水) C、表现: a、头大……. b、落日症…… c、智力…… d、影像……
3、脑室管膜炎: A、易见于新生儿化脑,诊断需依赖 侧脑室穿刺及影像学检查。 B、诊断标准是: ①脑室液白细胞数≥50×106/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 ②糖<1.6mmol/L,蛋白>0.4/L; ③涂片有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 且与脑脊液所培养出的细菌相同。
• (四)、并发症的治疗 1、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A、 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 B、硬膜下穿刺的指征是: ①大量积液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②有压迫指征,出现局限性抽搐。 C、穿刺放液:每日或隔日1次,放液量 每次单侧不超过30ml、双侧不超过60ml , D、若穿刺达10次积液不见减少,可暂停, 观察,有症状再穿刺 E、外科治疗如4—5周仍不能控制,可 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4、隐球菌性脑膜炎 起病较慢,进行性高颅压、剧烈头痛, 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与结脑相似, 墨汁染色+、琼脂培养基上可有新型隐球 菌生长 5、Mollaret脑膜炎 病因不明,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无菌或化 脓性脑膜炎。CSF检查可见Mollaret细胞, 激素治疗有效
九、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1、原则: ①选择敏感的杀菌剂,最好依病原菌种类 及药敏试验选用; ②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 ③宜两种药物联合; ④急性期分次静脉给药,使血液浓度 形成几个高峰; ⑤足量、足疗程; ⑥必要时脑室内给药。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查房PPT
急性化脓性脑 膜炎是一种由 细菌感染引起 的脑膜炎症, 主要表现为头 痛、发热、呕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 疗,注意观察药物疗
效及不良反应
协助患者正确服药,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监测体温、血压、脉 搏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 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 患者营养需求
心理护理,减轻患者 焦虑和恐惧情绪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 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鼓励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
诊断依据: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
预后:及时治疗可治愈,但可能留下后遗 症,如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 染,及时接种疫苗等
保持充足睡眠: 每天保证7-8 小时的睡眠时 间,有助于恢 复体力和精力
配合检查:告知 患者如何配合检 查,提高检查准 确性
随访与复查的时 间间隔:根据病 情和治疗情况, 确定随访与复查 的时间间隔
合理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辛 辣、刺激性食 物,保持饮食
清淡
适当锻炼:根 据个人身体状 况,选择适当 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
避免过度劳累 和精神刺激: 合理安排工作 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紧 张和焦虑,保
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抗菌素的疗程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静脉点滴
10-14天 脑膜炎球菌:静脉点滴7天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
炎:>21天
45
治疗 treatment
抗生素选择 早期经验性治疗 三代头孢+万古霉素
•肺炎球菌脑膜炎 •流感杆菌脑膜炎 •葡萄球菌脑膜炎 •大肠杆菌脑膜炎
氨苄青霉素、(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青 霉素万古霉素疗程 10-14天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瘀斑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瘀斑
19
腰椎穿刺
20
并发症及后遗症
• 硬膜下积液 • 脑室管膜炎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 脑积水 • 脑脓肿 • 癫痫、智力低下、听力损伤、视力障碍
21
并发症及后遗症
硬膜下积液 发生率 85-90% 15-45%有症状
• 抗生素治疗48-72h后,脑脊液已好转,发热仍不退或退后又复生,颅 内压增高的症状
多见于 肺炎链球菌 流感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
26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
室间孔
CSF由侧脑室脉络膜丛产生→侧脑室→ 导水管 中央孔,马、路氏孔
三脑室 →四脑室 →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回吸收→大 静脉窦
27
脑积水
• 梗阻性脑积水: 稠厚的脓块或粘连→闭塞马、路氏孔及大脑导水管 →
梗阻性脑积水 • 交通性脑积水:
↑或明显↑
明显↓
G染色见 致病菌
结核性 病毒性
不同程 度↑
数十-数百, 淋巴为主
↑或明显↑
明显↓↓
不同程 正常-数百, 正常或轻
度↑ 淋巴为主
度↑
正常
化脓性脑膜炎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课件一、引言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课件旨在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大家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化脓性脑膜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尤其在我国,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例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其中约30%的患者死亡。
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地域、人群等因素有关。
细菌性脑膜炎在冬春季节高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夏秋季节高发。
该病在婴幼儿、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四、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振等。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3.脑膜刺激症状: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4.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抽搐、偏瘫、视力减退等。
5.并发症: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脑梗死等。
五、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等。
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真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等,可了解脑实质和脑膜的病变情况。
六、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抗病原体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抗病原体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细菌性脑膜炎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等;病毒性脑膜炎选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脑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
对症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惊厥、改善脑循环等。
并发症治疗包括脑积水引流、脑脓肿穿刺等。
七、预防1.加强疫苗接种: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化脓性脑膜炎
病理
在细菌毒素、炎症因子(TNF、 IL-I、IL-6等)作用下→软脑 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炎症 (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维蛋白渗出、脑水肿) 早期或轻型:炎性渗出物在大脑顶
部表面→大脑基地部和脊髓表面
脑梗死
临床分型
暴发型:骤发起病,迅速出现休克、皮肤
实验室检查 ─CSF典型改变
外观: 脓性,混浊似米汤样 常规:压力↑,WBC≥1000×106/L,但有20% 的病例在250×106/L以下,分类以N为主;蛋 白↑↑,>1.0g/L;糖↓↓,<1.1mmol/L 生化:LDH↑ 病原学:涂片、培养找病原菌 免疫学:用已知抗体测抗原
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
脑室管膜炎
主要发生在治疗被延误的婴儿。治疗困难,病死率和 致残率高。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下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本并发症:
①发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 ②进行性加重的颈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③CSF始终无法正常; ④CT示脑室扩大。
诊断方法:①头颅透光检查 ②侧脑室穿剌(脑室液 常规和细菌学检查) ③CT/MRI 脑室液:WBC >50 ×106/L, 糖<1.6mmol/L, Pr>0.4g/L
认真与家属谈话及签字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化脑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约15-45%的化脑出现此并发症,加 上无症状的,发生率高达85-90%。正常婴儿硬膜下积液量 ≤2ml,蛋白定量<0.4g/l. 治疗不顺利,即应想到本并发症 ①体温不退/退后复升 ②颅高压征加重/减轻后又明显 诊断方法: ①头颅透光检查 ②硬膜下穿剌(积液常规、 细菌学检查) ③CT/MRI 化验:Pr >0.4g/L, WBC >10×106/L,涂片/培 养找到细菌。 积液形成机制: 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份 渗出→进入潜在的硬脑膜下腔; ②静脉炎性栓 塞→渗出、出血→局部渗透压↑ →水分进入硬 脑膜下腔
化脓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1、概述:①定义: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②临床特征: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③发病情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容易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发病率有所不同。
肺炎链球菌在冬春季,脑膜炎双球菌在冬末春初、流感嗜血杆菌在秋季发病2、常见病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新生儿<2月: 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葡、B溶(国外多见)2m-12岁: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12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3、入侵途径:a.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血液→脑膜微血管b.邻近组织感染C.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4、脑膜炎的产生需要经过以下四个过程:⑴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⑵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⑶致病菌经血循环通过血脑屏障波及脑膜⑷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性病变5、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蛛网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弥漫性脑水肿;闭塞性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a.突起高热、烦躁不安、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b.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皮肤瘀点瘀癍和休克2、颅内压增高:a.头痛、呕吐,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b.小婴儿: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最常见 Kerning Brudzinski并发症及后遗症1、硬脑膜下积液:最常见①发生率: 30~60%患儿可发生,加上无症状者可高达80%②好发年龄及感染细菌:<1岁,4~6月多见,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③两个特点: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再次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前囟隆起等2、非交通性脑积水:炎症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通道致流出障碍。
交通性脑积水:炎症累及蛛网膜颗粒等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烦躁,嗜睡,呕吐,惊厥,头颅增大,前囟饱满,破壶音等,可致大脑皮层萎缩3、脑室管膜炎:治疗中不退热,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角弓反张,脑脊液始终无法正常化,CT见脑室扩大,确诊需侧脑室穿刺5.各种神经功能障碍:耳聋、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机体抵抗力差,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易引发感染。
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营养不良、原发性免疫缺陷、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易患本病。
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
治疗原则 1.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坚持用药、对症处理。
2.病原菌未明时,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与大剂量的青霉素联合应用,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
病原菌明确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疗程:不少于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