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脊柱结核的CT及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结核的及诊断详解演示文稿
![影像学脊柱结核的及诊断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cc80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当前第1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 4 椎旁软组织影:包括肉芽肿和脓肿。脓肿
常见: T1WI呈低或等信号, T2WI可见多房
或单房的高信号脓腔,有厚薄不等的包膜, 内有纤维分隔粘连;脓肿周边环状强化。
在颈椎为咽后壁脓肿,胸椎为椎旁的脓肿;腰椎称为腰大肌 脓肿;骶前脓肿
当前第4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 转移瘤形成的椎体周边的软组织肿块规则 或不规则,但强化明显;
•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多累及椎体的前中部,而 转移瘤多累及椎体的中后部;
• 转移瘤及结核均可表现为骨的溶解及侵蚀, 也可与骨质的增生硬化并存,但仅见结核在 溶解的区内有死骨存在
当前第4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当前第5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 椎体压缩明显呈平板状或楔型,软织肿胀不 明显,无脓腔形成,其椎间隙正常,
• 病程长,发展慢,20岁以下患者多见,临 床症状轻微,有血沉加快及嗜酸细胞增多 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 病变椎体经过保守的治疗,椎体的高度可 恢复正常,提示有自愈趋势。
当前第5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脓肿壁 均匀强 化是特 点
病例3 当前第2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当前第2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多发分隔小脓腔,结 核性脓肿特征
当前第2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附件结核及骶脊肌内脓肿
多发流注性的脓肿,由小到大随重 力分布,脓肿壁可厚可薄
当前第2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影像学脊柱结核的及诊断详解 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三\22点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https://img.taocdn.com/s3/m/d095ce18a5e9856a561260ef.png)
三、最常见分型以初起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 而将脊柱结核分为四型
• 1.椎体中心型 病变起于椎体中心松质 骨,椎体破坏后塌陷呈楔形,小儿多见因 此又称幼儿型,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 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 间隙尚在。此型应与椎体肿瘤特别是转移 癌鉴别。
• 2.椎体边缘型 又称骨骺型或成人型, 最常见,发生在较大儿童或成人,起于椎 体上缘或下缘的骨骺,往往相邻椎体骺部 同时受累,早期 x 线摄片 显示间盘狭窄, 病变常迅速破坏椎间软组织,使椎间隙狭 窄或消失,约占脊柱结核75%。
临床表现
• 脊柱结核为慢性骨关节病变,起病缓,进 展慢,早期可无症状常常被忽视。有的被 误诊为慢性劳损、风湿症等而长期对症治 疗。极少数起病急骤,易和急性化脓性炎 症混淆。
多发群体
•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患者的50%~ 75%,以前认为脊柱结核的发病年龄基本趋势 是年龄越高,发病越少,现在随人民身体素质 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发现脊柱结核发 病人群也发生变化,主要发病为一些边缘地区、 老年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差人群,脊柱结核以10 岁以下儿童最少,约占2%,10-29岁青年约占 24%,30-49岁中年约占31%,50岁以上老年约 占43%,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 47±17.5岁,其中多发性身体负重较大的腰椎、 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颈椎等。有两处椎体 病灶者3%~7%,而其间为无病的椎体所隔开, 称之跳跃型脊柱结核。
• (6)寒性脓肿和窦道形成 常为患者就诊的最早体征, 就诊时70%~80%脊柱结核并发有寒性脓肿,常有将脓肿 误认为肿瘤。位于深处的脊椎椎旁脓肿需通过X线摄片CT 或MRI可显示出。环枢椎病变可有咽后壁脓肿引起吞咽困 难或呼吸障碍;中、下颈椎脓肿出现颈前或颈后三角;胸 椎结核椎体侧方呈现张力性梭形或柱状脓肿,可沿肋间神 经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脏、胸腔、罕见的穿 破食道和胸主动脉;胸腰椎、腰椎的脓肿可沿一侧或两侧 髂腰肌筋膜或其实质间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结肠等 固定的脏器,向下不求上进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 骶椎脓液常汇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状肌经坐骨大孔到股骨 大转子附近。脓肿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 体表。经治疗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窦道继 发感染时,病情将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应尽量避 免。
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
![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472d9a80eb6294dd886c9b.png)
龙源期刊网 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作者:班超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摘; 要】目的:针对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特征之间的差异。
方法:将我院接诊的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向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施行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
结果: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胸椎结合,有10例患者为腰椎结核,有2例患者为腰骶椎结核,有3例患者为胸腰椎结核,有1例患者为颈椎结核,有1例患者为骶椎结核。
溶骨性以及虫蚀状和硬化是患者CT扫描结果。
椎骨质破坏并且椎旁有囊肿形成是MRI扫描结果。
结论: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检查都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的时候,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脊柱结核的确诊率更高,并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脊柱结核;CT;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84-01引言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就包括脊柱结核,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在众多的全身骨关节结核病中处于第一位,占总体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40%到50%之间,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以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为核心。
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胸椎或者颈椎以及腰椎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发生部位,所以一旦患上这种疾病,患者的多个椎体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
这种疾病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并且偶尔会出现漏诊的状况。
现阶段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常常运用影像学来诊断这种疾病,并且临床效果较好。
这篇文章通过将我院接诊的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特征之间的差异。
以下为详细的医学报告。
1 临床治疗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了20例脊柱结核患者,将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运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分析
![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7ce5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b.png)
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1T16:42:42.8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作者: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导读] 观察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效果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科 830001摘要:目的观察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患者,全部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
针对90例患者分别进行MSCT检查和M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脊柱结核阳性征象检出率、病灶检出时间和检查所需总时间几方面情况。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在脊髓侵犯、骨质坏死和钙化、病灶检出时间以及检查所需总时间几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SCT检查和MR检查两种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在脊柱结核检查中进行联合应用可以使诊断结果更加准确。
关键词:MSCT检查;MR检查;脊柱结核;临床应用部分国家中,脊柱结核依然具有一定的流行性,这种疾病的病理学变化通常集中于患者胸腰段脊柱的地方。
一直以来,临床中脊柱结核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这一疾病特异性不足,给临床鉴别诊断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漏诊与误诊的情况时常发生。
因此,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脊柱结核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成为了备受医学界关注的课题。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90例脊柱结核患者,观察MSCT与MR检查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全部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
其中包括65例男性,2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5-70岁,平均年龄为(46.11±5.70)岁。
1.2 方法MSCT检查应用GE Light Speed螺旋CT机进行检查,对相关扫描参数加以设置,将层距和层厚都设置为5毫米,重建层厚设置为1毫米,连续扫描12-14个层面。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860c0f3726fff705cd170a11.png)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医学英语篇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医学英语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6b4fa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f.png)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医学英语篇一、引言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类型,占全身骨骼结核的50%以上。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疫情的回升,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与治疗需结合影像学、病理学、细菌学等多方面资料。
本文通过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病例,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例资料1. 病例选取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6±12.3)岁。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
2. 临床表现(1)症状:60例患者中,腰痛52例(86.7%),下肢疼痛或麻木20例(33.3%),乏力16例(26.7%),低热12例(20.0%),盗汗10例(16.7%),消瘦8例(13.3%)。
(2)体征:患者均有脊柱压痛,其中椎旁肌紧张18例(30.0%),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0例(33.3%),局部叩击痛16例(26.7%)。
3. 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60例患者均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脊柱生理曲度异常52例(86.7%),椎体骨质破坏48例(80.0%),椎间盘狭窄36例(60.0%),椎旁脓肿24例(40.0%),死骨形成16例(26.7%)。
(2)CT检查:48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显示椎体骨质破坏44例(91.7%),椎间盘狭窄32例(66.7%),椎旁脓肿24例(50.0%),死骨形成16例(33.3%)。
(3)MRI检查:32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显示椎体骨质破坏28例(87.5%),椎间盘狭窄24例(75.0%),椎旁脓肿20例(62.5%),死骨形成12例(37.5%)。
4. 病理学检查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肉芽肿性炎40例(66.7%),干酪性炎16例(26.7%),纤维化炎4例(6.7%)。
5. 细菌学检查60例患者均行细菌学检查,其中涂片抗酸染色阳性48例(80.0%),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32例(53.3%)。
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5a3ce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3.png)
THANKS
感谢观看
义。
脊髓受压或侵犯
脊髓受压或侵犯是脊柱结核的严重影 像学表现之一,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损 害。
对于伴有脊髓受压或侵犯的患者,需 要及时减压并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 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害。
MRI显示脊髓受压或侵犯表现为脊髓 增粗、信号异常或脊髓变形。
05
CATALOGUE
脊柱结核的核素骨显像表现
病变椎体的核素摄取增加
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因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而异。随着病情的发展,椎体可能 会发生压缩塌陷,导致脊柱畸形。
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也是脊柱结核常见 的X线表现之一。由于结核病灶侵犯 椎间隙,导致其高度降低或完全消失 ,使得相邻椎体之间的距离变窄。
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会导致脊柱稳定性 下降,容易发生骨折或脱位。同时, 狭窄的椎间隙也可能会压迫脊髓或神 经根,引起相应的症状。
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病变椎体对放射性核 素的摄取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脊柱结核。
当脊柱结核发生时,病变椎体的骨质代谢活跃,对核素的摄取量增加,因此在核素 骨显像中表现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这种浓聚现象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椎体,为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病变椎体周围核素摄取增加
脊柱后凸畸形
由于脊柱结核导致的骨质破坏和椎体塌陷,脊柱可能会出 现后凸畸形。在X线片上,后凸畸形表现为脊柱生理曲度 消失或反张,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后凸畸形的程度和范围与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有关。随着 治疗的进展,后凸畸形可能会逐渐减轻或纠正。
03
CATALOGUE
脊柱结核的CT表现
骨质破坏的细节显示
硬膜外或椎旁脓肿
脓肿形成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参考模板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91e6eb0a98271fe910ef9e8.png)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作者:李慎江,赵勇,吴寿臣,刘德斌,梁文杰,徐向东崔学峰,蔺大伟,朱岩,朱峰【摘要】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
41例做了CR,22例做了CT,31例均做了MRI。
[结果]41例中38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及椎间隙狭窄或消失,30例CR片可看到软组织阴影。
22例CT均清晰显示了钙化,22例CT检查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21例CT清晰显示椎体骨质改变,20例CT显示了软组织阴影。
31例MRI均显示软组织均受累,附件均未见受累,其中29例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病变T1WI均以低信号为主,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
[结论]CR片仍为脊柱结核的基本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结核的破坏范围及细微钙化,MRI对显示结核的侵犯范围、软组织异常及椎间盘异常有明显优势。
三者相结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关键词】脊柱;结核; CR; CT;磁共振成像目前,全球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球目前每年新增800~1000万〔1〕。
我国是结核高发国家之一,脊柱结核致残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
脊柱也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且肿瘤种类繁多〔2〕。
很多脊柱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4〕,需要与很多疾病,尤其是脊柱骨肿瘤鉴别,影像诊断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设备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CR、CT和MRI在国内已较普及。
如何合理、恰当将这些先进设备用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就成为脊柱结核影像诊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价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筛选出2004年3月~2006年1月间连续受检的脊柱结核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8~81岁,平均35.5岁。
)。
41例均做了CR,22例做了CT,31例做了MRI。
脊柱结核CT与MRI的影像比较及分析
![脊柱结核CT与MRI的影像比较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3414db26fff705cc170a25.png)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收集 了自 2 0 年 以来的我 院进行诊断 治疗的 2 例病人资料 , 8 06 8 2 例病 例中 , 1 例 , 9例 , 男 9 女 年龄 1 — 5 7 5岁, 平均年龄 2 . 岁 , 6 5 有腰 背疼症状 的 2 例 , 低热 , 1 有 盗汗 , 乏力等症状 的 l 例 , 】 颈痛 H上肢麻 木 _ 的 7例 。 1 2方法 . ① MR 检 查方法 : I 采用 1 5 .T水磁 型磁共振成像仪 , 扫描 序列包括 矢状位 , 横轴位 , 矢状 位脂肪 控制 , 集常规矢状 面 , 断面 图像 , 采 横 甚至 是 冠状面 图像 。② C 1 T检查方 法 : 采用 双排螺旋 C T机 , 扫描 范围为
2 a s f ve t br l t e c o i 8 c r o re a ub r u ss by CT nd R1 e e s u e a r viw e r t O pe tv l l a M w r t did nd e e d e r s ci e y. Re u t I s s w n r m s ls: t i ho fo
e ry i no i . Co l so a l dag ss ncu i n: v re a t e c o i e i n i tc m pi ae e tbr l ub r u ss lso s a bi o l lc td, a o b n i n f t e t o i a n m eho nd c m i ato o h w m gig t ds
【 关键 词】脊 柱结核 c M I T T g
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_和MRI_诊断的效果分析
![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_和MRI_诊断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c87d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9.png)
2023年9月第9卷第9期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诊断的效果分析郭峰1,付瑞娟2,孔凡峄11.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放射科,山东枣庄277116;2.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B超室,山东枣庄277116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0例疑似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I诊断价值。
结果金标准诊断结果表明,90例患者均为脊柱结核。
CT检查的灵敏度为96.67%、准确率为96.67%,高于MRI的灵敏度81.11%、准确率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5、11.025,P<0.05)。
结论对疑似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诊断期间,CT诊断精准率比MRI高。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脊柱肿瘤;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9.17Effect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TuberculosisGUO Feng1, FU Ruijuan2, KONG Fanyi1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16 China;2.Department of B-Ultrasound Room, 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1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pinal lesions admitted to 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was analyz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gold standard diagnosis showed that 90 patients were spinal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T examination were 96.67% and 96.67%,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RI (81.11% and 81.1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1.025, 11.025, P<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uspected spinal tuberculo‐sis patients, the accuracy of CT diagn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RI.Key words CT; MRI; Spinal tuberculosis; Spinal tumor; Clinical value脊柱结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类相关疾病,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椎体骨质损伤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多种症状,若治疗延误,将促使患者脊髓或神经受到影响,诱发更加严重的瘫痪问题[1]。
脊柱结核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脊柱结核的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e5e43340912a21614792941.png)
结 论 :C 和 MR 对 椎 体 结 核 具 有 明 显 的 的 诊 断 价 值 ,C 对 骨 硬 化 、钙 化和 死 骨 的显 示较 好 ,MR T I T I的软
使椎 体 楔形压 缩 明显 ,整 体 密度增 高 ,其 内也仍 然可 见低 密 度破 坏 区 。破坏 区位 于 椎体 中前 部 有 2 3例 ,
有5 例呈局限性 ,位于椎体边缘 ,骨皮质毛糙 、不连续 ,其中有 2例在椎体前缘 ,4 例在椎体侧缘 ,附
件破 坏见 3 。2 例 6例可 见椎 体不 同程 度 的变 形 ;2 O例 MRI 长 T 、长 T 信 号 1 见 。 5例 ,混 杂 信号 5例 , 附件 破坏 见 3例 ,1 7例 可见 椎体 变形 。
2 2 2 椎 间盘破 坏 ..
或混 杂信 号 。
C 见椎 间盘 破 坏 、椎 间隙 狭 窄 、椎 间 盘残 留 2 T 4例 ,椎 间 盘 消失 8例 ,有 2例 未
见椎 间盘 明显 变化 ;MR 见椎 间盘 受 累 1 I 8例 ,表 现 为椎 间盘 破 坏 、 消失 及 变窄 ,见 长 T 、长 T 信 号
[ 收稿 日期]2 0 0 8一O 一O 6 6 [ 者 简 介 ] 江 绍 禹 ( 9 8一 ,男 ,湖 北 荆 州 人 ,主 任 医 师 ,从 事 医 学 影 像 学 临床 及 教 学 工 作 。 作 14 )
江 绍 禹 等 :脊 柱结 核 的 C T与 MRI 断 价 值 比较 诊
脊 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 是 骨 系 统 常 见 疾 病 ,起 病 隐 匿 ,发 展 较 慢 , 临 床 表 现 缺 乏 特 异 性 , 目前 影 像 学 检 查 是 该 病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7ccf2e8f78a6529657d531f.png)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式: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看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形。
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
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
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
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关键词]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由于X片和CT对脊柱结核诊断较困难,MRI检查是脊柱结核初期诊断最准确手腕之一。
本文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式一样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岁。
病程2个月~3 a。
所有病例有胸背部和(或)腰背部疼痛,7 例有下肢病症,8例有驼背,2例有结核中毒病症低热、盗汗和消瘦。
检查方式利用飞利浦公司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
脊柱相控阵线圈,采纳SE序列及FSE/T2/SPIR。
矢状位T1WI(TR/TE 500 ms/13 ms~600 ms/13 ms),T2WI(TR/TE2 250 ms/120 ms~3 200 ms/120 ms)。
层厚4 mm,层距mm,FOV为320 mm。
轴位T2WI(TR/TE 2 250 ms/110 ms~3 500 ms/110 ms),FOV 220 mm。
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成像。
9例患者行Gd DTPA增强T1WI。
2 结果病变部位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 例,腰骶椎2例。
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6例,3个椎体受累4例。
椎体及附件改变椎体破坏以与椎间盘相邻处为主,离椎间盘较远的部位MRI显示正常,其中前中部破坏为主者8例,椎体全数破坏4例,2例患者椎弓根受累。
MRI-DWI技术对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及影像学分析
![MRI-DWI技术对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及影像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1842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3.png)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6月 第20卷 第06期 总第152期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and Imaging 【通讯作者】卫建民,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脊柱疾病诊断与治疗,擅长脊柱内镜。
E-mail:*******************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62··16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N. 2022, Vol.20, No.06 Total No.1521.2 方法 仪器:西门子3.0T及飞利浦1.5T磁共振,选用脊柱DWI体线圈。
扫描参数:SE序列T 1WI序列,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425ms,回波时间(TE)12ms,层厚4mm,视野(FOV)23cm×23cm。
T 2WI序列,TR/TE为3000ms/102ms,层厚6mm,FOV 23cm×23cm。
DWI序列:b值为0s/mm 2、500s/mm 2,扫描层数为36层,TR/TE为2000ms/76ms,层厚4mm,FOV为23cm×23cm。
平扫+Gd-DTPA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较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瘤患者b值=500s/mm 2时正常椎体、骨髓水肿、椎体病变及椎旁病变组织的ADC值,并分析MRI诊断两者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本组数据,计量资料以(χ-±s )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不同疾病ADC值比较 b值=500s/mm 2时,脊柱结核患者的正常椎体、骨髓水肿、椎体病变及椎旁病变组织的ADC值均高于脊柱转移瘤,其中两者正常椎体的ADC值比较无差异(P >0.05),骨髓水肿、椎体病变及椎旁病变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明显(P <0.05),见表1 。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b1ee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5.png)
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标题:脊柱结核临床病例分析摘要:本文以一个实际脊柱结核病例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综合回顾,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引言: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结核形式,其特征是侵袭性生长和明显骨质破坏。
脊柱结核病例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其治疗难度大,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对于脊柱结核的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个实际脊柱结核病例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农民工,一周前出现腰背部疼痛、乏力等症状,近日出现左下肢放射状疼痛,随后出现下肢无力。
体格检查发现腰背部有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下肢肌力明显减退等。
患者之前没有过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史。
临床病理特点: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局部疼痛、脊柱畸形、感染部位局部温度增高、压痛等。
患者的脊柱结核病例表现出明显的疼痛症状和下肢放射状疼痛,同时出现下肢无力和肌力减退的症状。
体格检查还进一步发现腰背部有压痛和温度升高情况。
这些病理特点提示可能是脊柱结核引起的。
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和MRI等。
其中,MRI对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骨骼破坏的评估更为敏感。
该病例通过CT和MRI检查发现腰背部椎体明显破坏和脊柱畸形。
2.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液和活检材料的培养和病理学分析。
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分型有着重要意义。
在该病例中,通过活检材料的病理学分析,发现组织中典型的结核杆菌。
治疗策略:1. 抗结核治疗:包括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初始治疗一般采用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醇为基础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方案。
维持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止耐药、复发等。
根据该病例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开始了合理的抗结核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脊柱结核合并严重脊柱畸形、神经损害或采用化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对比分析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a41cfff61fb7360b4c6568.png)
近 年来 老 年 人 脊 椎 结 核 的 发 病 率有 上 升 的 趋 势 , 能 可 与 下 列 因素 有 关 :1人 口老 龄 化 ;2 结 核抗 药 性 及 耐 药 菌 () () 株 增加 ;3 儿童 及 成 人 患 结 核 病 治疗 较 及 时 。脊 柱 结 核 可 ()
1 临床 资 料
及 椎 间 盘病 变 ( 骨结 核 及 椎 问 盘 炎 ) 1 仅 显 示 椎 体 病 变 ; ,例 3
例显示跳跃性多发病灶 ; 显示椎旁 脓肿 , 9例 并且显示 韧带
下 和 硬膜 外 的脓 肿 扩 散 及 肉 芽 组 织 , 中 4例 显 示 硬 膜 囊 其
或者脊髓 的明显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结核 ( 骨炎) 病灶 TM 上低信号 , . R TM 2 R高信 号 ; 间盘炎 TM 椎 . R低信 号 ,2 高信 号 ; TM R 脓肿 TwI . 低信号, 2 高信 号。G rwI r d—D P T A增 强 可见受 累脊椎
减 轻 7例 (0 4 % ) 受 累 部 位 : 椎 5例 ( 2 .3 )胸 3 .3 。 颈 占 14 % , 椎 6例 ( 2 .6 , 椎 1 ( 5 .9 ) 最 终 的 诊 断 占 6 7 %) 腰 2例 占 17 % 。 依据 : 至少 干 酪 性 肉 芽肿 的组 织 学 证 据 、 灶 内 的 抗 酸 杆 菌 病 阳性 、 水 培 养 抗 酸 杆 菌 阳性 、 床 抗 结 核 治 疗 有 效 中 具 备 腹 临
以累及脊柱 的多个部位 , 包括椎体 、 椎间盘 、 脊柱 旁软组织 、
硬膜 外 腔 。脊 柱 结 核 在 影 像 学 上 有 一 定 的 特 征 性 表 现 : 多
个相邻椎体 的骨质破坏与塌陷 , 椎间盘的破坏 与变窄 , 间 椎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42754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e.png)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1-11-16T02:54:07.36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1期作者:李丽,[导读] 分析讨论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5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李丽,河南郑州登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452470【摘要】目的:分析讨论CT与MRI影像技术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5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根据结果显示,MRI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影像技术,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脊柱结核疾病的术前诊断,MRI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高于比CT影像技术,能有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结核;CT影像诊断;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是由于循环障碍和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椎体病变,易出现骨质破坏、脓肿形成、干酪样改变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将致使患者畸形或是截瘫[1]。
该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近些年来,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CT与MRI影像技术,而本次研究针对这两种技术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分别使用MRI影像技术和CT影像技术,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3.88±15.6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48±2.74)年。
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18537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b.png)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脊柱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背痛、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
并不具有特异性,但是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影像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
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脊柱结构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
在MRI上,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包括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脊柱
后凸畸形等。
3. 细菌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液、脓液、组织等标本的培养和涂片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其阳性率较低,仅
有30%左右。
4. 免疫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结核感染情况,但是其阳性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MRI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附40例报告)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附40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3e08fb7c1cfad6195fa7e1.png)
例为单 椎 体结 核 , 另 3例 为 韧带 下 型 结 核 。椎 间 盘 部 分破 坏 2 5例 , 完 全破 坏 1 l 例, 完 全破 坏 的椎 间盘
与破坏 椎 体 分 界 不 清 。受 累椎 间 盘 T: wI呈 低 信
号, 并见 小 脓肿 形成 1 8 例。
S TI R、 横断面 T 。 wI 扫描 ; 5例 加 扫冠 状 位 T WI , 4
黄光海, 赵 丽 , 林 月
( 中 国人 民 解 放 军 第 1 1医 院 放 射 科 新疆 伊宁 8 3 5 0 0 0 )
【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脊 柱 结 核 MRI 表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利 用 MR I 对有脊柱结核的 4 O例 患 者进 行 扫 描 。 结 果
本 文 利用 MRI 对 有脊 柱结 核 的 4 O例患 者进 行 扫描 , 分 析其 MR I 表现 , 探 讨 MRI 对 脊柱 结核 的诊 断价 值 , 提高 诊断 水平 。
1 资料 与方 法
呈略 高信 号 。破坏 区 内常 伴 有小 块 死 骨 存 在 , 表 现
为等 T 短 T 信 号 , T 2 脂 肪 抑 制 序 列像 上 为 低 信
( 4 ) 部 分 患 者 椎 弓根 受 累 、 脊 髓 受 压 。结 论 MRI 能发现脊柱结核早期征 象 , 反映其病理变化 , 敏感性较高 。
【 关 键 词】 脊 柱 ; 结核 ; 磁共 振 成 像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4 5 . 2 ; R 6 8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4 ) 0 3 — 0 5 0 3 ~ 0 2
2 . 1 病 变 部位 本 组患 者 病 例 部 位 中 胸 椎 1 0例 , 腰、 骶椎 2 0
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
![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6d69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a.png)
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其中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类型。
脊柱结核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报告两例病例,探讨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征。
病例一是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痛、乏力和食欲不振。
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腰椎活动受限以及肌肉萎缩的现象。
X射线显示L4椎体骨质破坏的迹象。
MRI显示L4椎体内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边界清晰,信号均匀,与脊髓相连。
病理活检证实了结核感染。
基于这些发现,患者被诊断为脊柱结核。
病例二是一名42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胸背痛、咳嗽和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脊柱活动受限、胸廓畸形和肌肉萎缩的现象。
胸部X射线显示第5至第7胸椎骨质破坏的迹象。
MRI显示第5至第7胸椎连续骨质破坏区域内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与脊髓相连。
经病理活检证实是结核感染。
最终,患者被诊断为脊柱结核。
通过以上两例病例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通常包括椎体的骨质破坏、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以及与脊髓的关系。
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或穿骨性破坏,呈现出虫蚀样或蜂窝样改变。
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在MRI图像中呈现为低信号强度的结节,边界清晰,信号均匀。
与脊髓的关系是脊柱结核MRI诊断的重点之一,结节状病灶与脊髓相连并可引起脊髓受压的症状。
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通过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的详细信息,便于观察结核病灶的位置、形态和范围,从而支持医生准确判断病灶性质。
此外,MRI还可帮助发现胸椎的水平椎间盘突出、脓液积聚、脊膜结局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总之,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硬化型破坏
中心型结核:洞穴状破坏
脊柱结核
MRI表现: 1 早期椎体结核:椎骨骨炎,骨髓的水 肿,长T1 T2改变;出现骨内的小脓肿, 椎骨骨板的破坏及侵蚀;前后纵韧带下 的脓肿,跨越椎间隙。
2 椎骨破坏:椎体破坏区呈长T1长T2混 杂信号,受累椎体可出现强化;脓肿区 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 扫描有边缘性的强化
• 2.淋巴路 胸腹腔的结核病灶可通过淋 巴管将结核栓子传递到脊柱,并在椎骨 内发展。
• 3.局部蔓延 由脊柱附近的组织如胸膜、 颈部淋巴结等处的病灶破溃后,坏死组 织直接蔓延到椎体边缘。
• 椎间盘侵犯
• 结核引起椎间隙狭窄或消失的原因有 • 1.软骨板被穿破,髓核流出而消失。 • 2.纤维软骨板破坏、坏死、变薄或破碎。 • 3.破坏后游离的软骨板及纤维环因受压
• 3、Schmorl结节
• 许莫氏结节为突向椎体的椎间盘突出, 形成圆形或半园的骨质缺损,直径多为 1CM左右,局部骨质早期也有水肿、纤维 肉芽组织形成,因而有长T1T2改变及结 节周围的强化;随后结节周围有脂肪的 沉积,形成半园的T1WI高信号,T2WI略 高信号影,可被抑脂所压制;愈合期结 节周围环形骨质硬化,T1WIT2WI均为低 信号
• 椎体结核的解剖特点
• 1.椎体以松质骨为主,松质骨比坚质骨 更容易受到侵犯。
• 2.椎体具有负重的作用,活动多,易劳 损。
• 3.椎体的血管多为终末动脉,原发病灶 的细菌栓子可停留在此处
• 感染途径
• 1.血路 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进入血流 时,形成大量的细菌栓子,其中绝大多 数被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少数未被消 灭的结核杆菌形成小的病灶。
• 4 椎旁软组织影:包括肉芽肿和脓肿。 脓肿常见: T1WI呈低或等信号, T2WI可 见多房或单房的高信号脓腔,有厚薄不 等的包膜,内有纤维分隔粘连;脓肿周 边环状强化。 在颈椎为咽后壁脓肿,胸椎为椎
旁的脓肿;腰椎称为腰大肌脓肿;骶前脓肿
• 椎旁肉芽肿为沿椎周均匀分布,弧度 小,有相对均匀的强化(脓腔无强化)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
脓肿 壁均 匀强 化是 特点
病例3
多发分隔小脓腔, 结核性脓肿特征
附件结核及骶脊肌内脓肿
多发流注性的脓肿,由小到大随 重力分布,脓肿壁可厚可薄
结核骨质破坏及米粒状死骨(rice body formation),小脓腔
椎骨炎及微小虫蚀状破坏
椎骨破坏灶周围肉芽及中心区 死骨
• 2.较小游离的死骨可随脓液向脓肿内或 体外排出。
• 3.如病人抵抗能力强,局部血供良好, 某些死骨可经过爬行替代作用而变为活 骨。不能自行吸收、替代或排出的大块 死骨,必须手术取出,否则感染不易被 消除
脊柱结核
CT表现: 1.椎骨骨质破坏:骨破坏的形式:(1)斑点 或片状的破坏;(2)洞穴状的破坏; (3)洞穴状的破坏内有一至两粒沙粒状的高 密度影;
• 成人供应椎体的血液由前方的肋间动脉 及腰动脉分支成为主要的供血系统,故 椎体的病灶主要位于椎体的前部上缘和 下缘,称为边缘型。
• 前纵韧带下有大量的脓液时,对邻近的 椎体直接的侵袭,造成连续的椎体前缘 凹型的骨质侵蚀,称为韧带下型
• 椎体死骨的转归
• 1.小的死骨可因肉芽组织的侵蚀及脓肿 的消化作用逐渐减少而最后吸收。
脊柱结核的CT及MRI诊断
椎骨结核
• 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占40%~50%; • 好发儿童及青少年;60岁以上有上升的
趋势; • 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常见,胸椎次之,颈
椎少见;病变常累及2个以上相邻的椎体; 儿童以胸椎多见,成人以腰椎多见 • 主要病理变化:组织干酪样坏死,纤维 组织增生,骨质破坏;结核性脓肿
大小不一洞穴相连,或骨质 破坏区相互沟通(chain of lakes)
脊柱结核引起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 大;
冷脓肿的 形态:
多房状, 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房。
治疗前
治疗后
• 结核治疗前后
脊柱结核
• 脊柱结核的诊断要点:缓慢起病,两个以上相 邻的椎体骨质破坏及椎间盘早期受累,椎旁有 冷脓肿形成是主要特点
而向破坏了的椎体内、前、两侧或向椎 管内脱出,后者常为造成脊髓受压的原 因之一。
• 可分为: 1.中心型:多见胸椎,圆形骨缺损;
2.边缘型:开始于椎体上下缘; 3.韧带下型:多继发椎旁韧带下脓液 侵蚀; 4.附件型:少见,以血行感染为主。
• 椎体结核的病灶部位与椎体的微循环系 统有关。儿童椎体内部的血液供应主要 来自椎后动脉,从椎体的后部入内,因 此,小儿患者的结核病灶主要分布在椎 体的中心,即中心型
•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脊柱炎;病变进展快,有明显的
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椎旁的软组织肿胀不明 显,其内无骨化或钙化,早期出现骨质增生硬 化明显。多有外伤或椎管的穿刺史。
• 2、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
• 发生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椎骨信号 改变:
I型为相邻椎骨终板下带状的T1WI的低信 号,T2WI为高信号;II型:T1WI为高低 混杂信号,T2WI也为高低混合信号,提 示病变处于过渡期;抑脂序列呈低信号, 提示为脂肪的沉积; III型为T1WI及 T2WI均为低信号,提示终板炎处于稳定 或愈合期。
• 4.转移瘤:
( 4)前纵韧带下破坏;
破坏区周边可有或无硬化;化疗有效表现为 骨破坏区的密度增高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结核有早期侵犯椎间盘 的特性
3.冷脓肿形成:
椎旁,有沿重力方向流注及向周围组 织间隙渗透侵袭的特性。
脓肿壁斑点或半弧状钙化及脓腔内有斑 点、斑块状的钙化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增强后脓肿壁强化,内壁不光滑及纤维 分隔形成多个的脓腔
• 椎体的破坏先累及椎体的相对关节面 (终板),呈洞穴性破坏并互相融合, 随后椎体塌陷压缩,脊柱向后成角畸形 (不形成侧突畸形)是其与其他脊柱病 变的不同点,造成椎管的狭窄
• 3 椎间盘改变:受累椎间盘表现为
(1)T1WI呈低信号或略高信号,髓核先 破坏受累 ;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2) 早期即可椎间隙变窄; (3)增强后 受累椎间盘有异常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