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

长沙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
长沙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

长沙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

摘要: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成果之一。古树名木历经风雨及其他原因衰败甚至死亡。从养护工作中入手,调查研究,实地勘察,基于国内相关研究,提出土壤改良、树洞修补、创伤修复等,恢复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的复壮技术。

关键词:土壤改良树洞修补创伤修复复壮古树名木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5(b)-0025-04

长沙市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保存了一批珍、奇、名、古树名木。这些绿色国宝,不仅是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也是古城长沙三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无价珍宝,是绿色的活化石、活文物[2]。古树名木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独有的生态、文化、美学、科研、经济等重要价值[3]。树立有效保护意识,有效保护古树名木,对于长沙市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长沙市园林管理局于2005年至2009年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现有的1000多株建档古树中,因寿命长,树体长势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抗逆性差,容易造成衰败或死亡,90%以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衰老、腐心或病虫危害等现象[1]。其主要由于地面普遍存在硬覆盖(铺装或人为践踏)、土壤透气性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等人为原因所致[1,4]。

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

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农学论文 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生机 文/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文振军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森林资源,是局部环境稳定的中枢,是绝佳的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随着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愈加关注,古树成为乡愁的寄托、乡情的归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应在六个方面着力,逐步推进,让古树名木唤发新的生机。 一、组织新一轮资源普查,探索划定古树名木保护红线。 准确掌握古树名木底数,是科学保护资源的第一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每5年进行1次资源普查。目前,各地对古树名木资源情况的了解,主要依据2008年前的两次省级普查,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核准。要争取将我省纳入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省范围,在全省各级启动新一轮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查准我省古树名木主要资源状况。完成普查的市、县,要实行专家评审认定、政府公布名录、设立保护标牌、落实养护管理责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切实保护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新修订施行的《环境保护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强调对古树名木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在完成普查的基础上,要探索划定古树名木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古树名木,重点是要保护好古树名木树体和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各地要加强工作落实,按要求建立、更新资源档案,向社会公布保护名录,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设施、保护标志,明确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确保古树名木数量不减、生境良好,逐步将每一株

古树名木打造成一张张绿色名片,分阶段在全省建立数以万计的“古树名木绿色驿站”。 二、坚持科学化管理,建立全省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和大数据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要研发全省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分级授权管理,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古树名木认养、认护、互动平台一体化,做到古树名木管理“一个平台、一个库、一张图”。设计基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上的古树名木二维码识别系统,在每一株古树名木标牌上铭印二维码。市民、专家、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终端等扫描二维码,实现信息管理和互动交流。 三、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建设一批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片、示范园、示范树和古树名木主题公园。项目是推动工作的载体。从今年开始,省林业厅已启动古树名木保护项目。今后,省、市、县要逐年增加投入,每年遴选一批重要古树和濒危衰弱古树,通过专家会诊,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采取复壮、防腐、防雷、病虫害防治等手段,对其树体、生境、景观进行保护管理,改善生存环境,增强树体活力,建成一批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片、示范园、示范树和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实现“一树一景一公园”,打造成我省生态文明和绿色化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如衡阳市依托黄茶岭老街的两棵千年古樟树,建立了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樟公园,既让古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古树名木保护的成果。 四、加强科研创新,在古树名木研究上有所突破。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是地理学、植物学、气象学研究的活标本,是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活资料,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国外很多专家通过对古树年轮宽度、密度、圈数等的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古 树 名 木 保 护 方 案 项目名称: 铜鉴湖大道配套工程(EPC)总承包编制单位: 浙江水和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铜鉴湖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9.8.12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五、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六、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七、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 八、附图

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竖向图、地形图等资料。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 二、古树概况 工程地点:杭州市西湖区双铺镇铜鉴湖村双富路北侧 古树现状:香樟A编号为010*********,树龄156年,胸围328厘米,树高14米,平均冠幅10.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有较多枯枝,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香樟B编号010*********,树龄146年,胸围323厘米,树高12米,平均冠幅8.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2.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

3.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 4.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5.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 6.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 7.古树对于树种规划有很大参考价值。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1.根据《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规定: ①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②单株的古树名木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在此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③在距树冠投影外缘保护范围内,不准挖坑取土、堆物; ④禁止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挖坑取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标准.精编版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技术标准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management & maintenanc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前言 为了规范古树名木管理、养护和复壮,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福建省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及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借鉴了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8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定义;3、管理;4、养护; 5、复壮; 6、防腐、修补与加固; 7、支撑; 8、景观设计与保护。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管理 (4) 3.1 基本规定 (4) 3.2 古树名木普查 (5) 3.3 防护 (5) 4 养护 (7) 4.1 日常养护 (7) 4.2 有害生物防治 (8) 5 复壮 (10) 6 防腐、修补与加固 (12) 6.1 伤口处理 (12) 6.2 防腐处理 (12) 6.3 修补处理 (12) 6.4 加固措施 (13) 7 支撑 (15) 8 景观设计与保护 (17) 8.1 城市古树景观开发设计原则 (17) 8.2 枯树的景观利用与再造 (17) 附录A 古树名木普查 (18) 附录B 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记录 (19)

01古树名木地复壮技术

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玉和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保护处尹俊杰 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工程师张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古树资源有近300万株,在册的古树绝大多数属于人工栽植的树木,生长100年以后形成古树,多分布在城区和郊区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逐渐改变了古树的自然环境,形成一种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生态环境、对古树生长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古树长势除一部分生长良好之外,大部分处于衰弱状态,重者出现濒危和死亡。为了保护好现有古树,各地曾对弱株古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养护和复壮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技术方法。现就北京市弱势古树复壮方面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古树复壮技术的标准 古树长期生长在恶劣环境中,树体器官衰弱和损伤,出现外部叶子发黄、枯焦和死亡;枝杈损伤及枯死;树干伤残及腐朽等症状。按照树体衰弱程度,古树长势衰弱株可分为轻弱株、重弱株、濒危株和死亡株。当前古树重弱株和濒危株是抢救的重点、应尽早采取复壮技术措施。如何复壮,必须对古树复壮技术措施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根据树木习性、古树特点和古树衰弱状况,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古树复壮标准如下: (一)古树良好的生存环境技术指标 1.无机环境 (1)土壤容重:1.2g/cm3~1.3g/cm3 (2)土壤总孔隙度;50%~60% (3)土壤自然含水量:10%~18% (4)土壤非毛管孔隙度:>15% (5)光照强度:>80001x (6)气温及土温:10℃~28°C (7)土壤有机质含量:5%-10%

(8)土壤有机肥含量:l%~2% (9)土壤矿质养分: 気:80ppm至120ppm,五氧化二爷:20ppm-40ppm 氧化钾:100ppm~150ppm,微量元素占氮磷钾总量5% (10)土裟溶液浓度0.1%~0.2% (11)土壤酸碱度:pH值6.5~7.5 (12)地下障碍物清理,如墙基、路基、旧路面、旧管道等(13)地上废弃物清理,如建筑垃圾、煤渣、木料等(14)废弃建筑物拆除,如废旧设施、仓库、厨房等 2、有机环境 (1)调整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有利于古树生存(2)虫害已控制及天敌生物增加 (3)病菌已控制及有益菌的微生物增多 (二)古树器官修复技术指标 1、根系吸收器官 (1)伤根治愈率达90%以上 (2)弱根复壮在50%以上 (3)吸收根系量增加1倍以上 2、叶子光合器官 (1)叶子已清洗消毒 (2)叶子由黄转绿达80%以上 (3)树冠增加叶量50%以上 (4)叶子光合作用提高50%以上 3.枝干输导器官 (1)伤口清理及消毒,有利于伤口愈合 (2)伤口皮层愈合 (3)损伤组织已明显恢复 (4)枝干输导功能提高30%以上 (三)树洞修补技术指标 1.洞内腐朽木屑清理至隔离层 2.洞内填充物与树体黏合牢固形成一体

绿化施工与养护(专业技能)课程标准

《绿化施工与养护》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绿化施工与养护 适用专业:园林绿化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过施工将绿化设计蓝图化为绿地,通过养护使植物生长健壮、美观,最终实现设计园林景观的重要技术方法和必须途径。绿化施工与养护是研究利用园林植物进行城市绿化、美化以及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养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课程,它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和掌握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对城市绿化建设的完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2设计思路 以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树木栽植、花坛与草坪植物的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相关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绿化施工与养护的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有关绿化施工与养护的典型项目,同时充分考虑中专生对相关必需的理论知识的需要,并融入绿化工职业资格鉴定(四级)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要求。 课程结构以绿化施工与养护项目为线索设计,包括绿化施工、植树工程施工、大树移植、古树名木的养护与复壮、草坪施工与养护、花坛施工与养护、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7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课程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和绿化工作的特点,掌握园林绿化施工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掌握园林绿化施工原则、树木栽植成活原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联系的观

关于古树名木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

关于古树名木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调查研究 摘要:古树名木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绿化和美化环境的重任,是一个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但是通过查询各类资料以及上网搜寻以后,研究发现,古树名木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有关部门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力度不够和不重视是古树名木数量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我们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以及上网浏览有关问题等方法,意在揭示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改进方案,提高古树名木的存活率。 1.实地调查:主要以各小组成员到各自家乡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以及保护措施等,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研究。 2.问卷调查:我们在一条繁忙的街上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有80%是老年人,20%是年轻人。老年人因为经历的事情多,对古木的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识,因此我们把调查的主体针对了老年人,老年人也对古树的事情比较热心。当他们听到移植古木的成活率在60%---80%时,都不赞同移植古木。更重要的是98%的人们都认为古树应该呆在原先生长的地方,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 3.专门采访:这次活动移植古木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一名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当我们向他询问相关访问内容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我们讲述了一颗普通的大树要想成为古树的艰难历程。当我们问及他对城市绿化工作的看法时,他立即从电脑文件夹中拿出了许多照片。照片中都是在城市不同地段拍摄的已死亡的古树。他认为古树应就地保护。 下一站,我们去了城市街道管理处。当我们向他们说及我们以及调查的结果时,他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无奈。他们说道,千岛湖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移植古木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保证会精心呵护古木,提高成活率,尽量保证让小树在城市成长。 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访问,我们调查小组做出了以下几点分析(一)移树之风频繁,屡禁不止 当今全国各大城市均在迅猛发展,各大城市都在加大对古树进城力度,改善城市的形象,环境的好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又一因素,造成了各大古树的锐减。 (二)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来说,树龄较长的古木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然而,保护并没有到位,大多数古木仍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大多数地方保护古木的力度不够。 (三)国家和地方性相应法规的不完善 各地的执法力度不够,大多数执法部门表示,不是不想管,而是不知道如何管,因此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也成了当务之急。 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保证存活率的前提下,减少移植的数目。 (二)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浅谈深圳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

浅谈深圳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 发表时间:2019-08-02T16:41:36.56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3期作者:江奕伟[导读] 本文以深圳市古树名木现状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营养不足、病虫害严重等,造成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不容乐观。 摘要: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那些稀有、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是人类历史悠久的见证,常被赋予人文情怀,是历史的活化石,本文以深圳市古树名木现状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营养不足、病虫害严重等,造成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古树名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学有效保护古树名木的管理规范,加强对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增强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同时也要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资金,让古树名木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养护;措施 1 古树名木的评估技术 1.1 古树名木评估调查 1.1.1 古树名木树高、冠幅测量 在深圳市的古树名木评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徕卡测距仪Leica D310测量了古树的树高、冠幅,测量树高时要站在能够观察到整株树的树冠顶端和基部最底端的位置,用测距仪的激光从基部最底端打点,再从树冠顶端打点,通过显示屏读出古树的树高,在此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测距仪的高度和位置不变,以减少误差;测量冠幅时要站在古树冠幅投影下的东西、南北端中的其中一端,用测距仪的激光打向相对的另一个方向端,读出显示屏的数字记录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用此数据求出古树的平均冠幅。 1.1.2 古树名木胸围、胸径、地围测量 测量古树胸围时用皮尺量树干1.3m的位置,若古树在1.3m以下出现分叉,则测量分叉点的位置作为古树胸围的参考数据;通过测量的胸围数据除以π,可近似求出古树的胸径;测量地围时用皮尺量树干30cm以下的位置,若古树在30cm以下出现分叉,则胸围和地围相同。 1.1.3 坡度测量 用坡度仪摆放在于坡度平行的位置进行测量,当坡度在5°以下时为平地,大于5°需要记录其坡度、坡位和坡向、 1.1.4 古树名木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 由于古树名木的分布多数比较分散,为了能过准确了解这些地理位置信息,我们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A20 GNSS RTK对古树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首先在树木冠幅投影下(最好是靠近树干的位置)设置基准站,然后将一GPS手持接收机放置在基准站上,通过操作GPS手持接收机的定位功能,将每一株古树名木的地理坐标位置进行数据的收集,收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定位结果。 1.1.5 古树名木树龄取样 在古树名木的调查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古树的年龄,只有确定其树龄才能判断其是否为古树名木以及为古树划分正确的等级,由于名木的年龄一般都是有数据记录确定的,因此主要对古树的年龄测定进行探讨。 对古树的取样要根据树木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不可取样的古树,如有些古树长势差、主干中空、濒危株,树体较小等问题,取样将会对树木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这一类树木一般会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如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走访当地居民等。 对于可取样的树,采用树木生长锥对古树进行取样鉴定,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树木生长锥在树木主干或者一级分枝处以垂直于树皮表面切线方向向树木中心进行取样,取样点一般取东、西方向,但对于偏冠、倾斜或者树体表面凹凸状的古树,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的长度取决于树木的半径,当古树的主干或者一级分枝的半径小于生长锥的长度时,可在主干或者一级分枝处寻找两个不同方向的取样点,用生长锥取两树芯作为样本,用刻度尺量取样的树皮长度和木质部长度,然后用卡尺测量取样点位置的胸径,记录取样点的方向,并在取完后用玻璃胶填补钻孔,用一些木屑补上,防止树体受到损伤;当古树的主干或者一级分枝的半径大于生长锥的长度时,通常用生长锥取10cm左右长的样条,同样用刻度尺量取样的树皮长度和木质部长度以及用卡尺测量取样点位置的胸径并记录取样点的方向,取完后仍用玻璃胶填补钻孔并取一些木屑补上以防止对树体造成损伤。 取完后的样品放入采集袋中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是将样品嵌于合适的木槽中,用刀片将取样品进行削平,放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下观察其剖面,用铅笔在木槽上将对应的年轮线画出来。由于树种的不同其年轮数的计算也不相同,各树种有相对应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样品上的年轮数后,再根据树木年轮分析仪进行判断,最后用树龄三段法计算分析出古树的树龄。 1.2 古树名木健康评估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活化石,随着树龄的不断增长,其生理机能逐渐下降,生命力也变得越来越衰弱。树龄的老化使得其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无法持续维持地上部分的需要,导致树木的内部生理渐渐失去平衡,营养不足,使得树木表现出有枯枝败叶、长势不好等现象。 影响古树名木生存健康状况除了树龄老化外,大部分还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1.2.1 立地环境差 深圳市有1600多棵古树名木已建入档案,名木一般会有养护管理,立地环境很少有不好的现象,但古树的分布区域广,大部分分布于山林、市集街道、公园、墓地、海边等处,这些立地环境大部分的土壤都较为贫瘠,没有足够的营养面积,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立地环境差给树木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树木缺少营养,无法正常生长,容易长势衰弱或死亡。 1.2.2 土壤密度过高 一些生长在风景旅游区的古树名木,由于旅游景区里游人较多,地面常被人们大量的践踏,容易造成土壤紧实;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密实度过高也会给古树名木的生长带来不良的后果。古树名木在初始栽植时的条件都比较好,大都会在一些气候比较适宜的地方选择那些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加上环境气候的变异、人口的不断剧增、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非常不利。

DB36T 962—2017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

ICS65.020.99 B 64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962—2017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tenance and rejuvenation of ancient & famous woody plants 2017-10-23发布2018-01-01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 T962—201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长环境改善 (2) 5 土肥水管理 (3) 6 有害生物防治 (3) 7 树体修复 (4) 8 树体支撑与加固 (4) 9 修剪 (4) 10 自然灾害防范 (4) 11 巡查与档案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识保护牌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围栏保护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壤通气措施 (8) 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雷设施安装 (9) 附录E(资料性附录)换土、挖复壮沟 (10) 附录F(资料性附录)施肥技术 (11) 附录G(资料性附录)有害生物防治 (12) 附录H(资料性附录)防腐、树洞处理 (13) 附录I(资料性附录)支撑、加固技术 (14) 附录J(资料性附录)修剪技术 (15) I

DB36/ T962—2017 II 前言 本标准编写规则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露,俞东波,杜天真,邓光华,刘玮,季春峰,朱兵,刘强。

园林古树名木养护办法

古树名木养护办法 1.0目的 为加强古树名木养护的管理,规范古树名木的养护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金碧物业所辖项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3.0职责 3.1客服中心环境主管负责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落实的跟踪检查。 3.2绿化技工负责古树名木养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4.0工作内容 4.1土壤保护与改良 4.1.1施肥原则 施肥应根据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生长势和土壤等条件而定。 4.1.2施肥方法 一般应在冬季施腐熟有机肥;开花结果类树种可在花果期后追施含磷钾的颗粒肥。 冬施有机肥可沟施也可穴施。应先探根,再在吸收根附近均匀挖3-4条长宽深为50×25×30(cm)的辐射状沟或直径5-10cm、深30-50cm、穴距60-80cm的穴洞;施肥的位置应每年轮换。 4.1.3其他保护技术 当古树名木根部土壤出现空洞时,应及时填充土壤;当根部须根裸露时,应及时覆土、覆土厚度应为3-5cm。填充或覆盖用土应选用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如塘泥、泥炭土等。 4.1.4古树名木保护区内的裸露表土,可放置覆盖物,如陶粒、泥炭土等,也可种植地被植物。 4.1.5古树名木保护区内原先采用硬质铺装材料的,应改用透气铺装材料。 4.2灌溉与排水 4.2.1灌溉 古树名木一般不进行灌溉。 4.2.2排水 古树名木保护区及附近应有与环境相协调的自然或管道排水系统。大雨后积水应在1小时内排除;暴雨后积水应在2小时内排除。 4.2.3土壤标高

必须保持古树名木树干根颈部的原有土壤标高,周边土壤标高应略低于树干根颈部。 4.3有害生物的控制和环境保护 4.3.1有害生物的控制 4.3.1.1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3.1.2监测 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对在巡视中发现的有害生物应做好调查记录,及时上报绿化养护技术人员。 4.3.1.3重点控制的有害生物种类 食叶性害虫如刺蛾类;刺吸性害虫如蚧虫、木虱类;钻蛀性害虫如白蚁、天牛类;侵染性病害如煤污病等。 4.3.1.4有害生物的控制方法 白蚁危害广玉兰、香樟、桂花、榕树、棕榈类植物等;可采用毒铒法、引诱法,施药时间为4-10月份白蚁活动期。 天牛危害樟树、秋枫、朴树、木棉树等;可采用毒扦、药剂灌注或人工钩除等方法。 松红蜡蚧危害雪松;红蜡蚧危害枸骨、桂花、香樟等;日本壶蚧危害广玉兰、香樟等。松红蜡蚧、红蜡蚧防治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日本壶蚧防治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喷施药剂可选择花保等无公害药剂,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4次,药剂应喷洒均匀。 刺蛾类危害小叶榕、菠萝蜜、银杏、榆科植物,5-10月份幼虫危害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灭幼脲等药剂,冬季除虫茧。 煤污病危害高山榕、广玉兰、香樟等;首先控制蚧虫,防治方法同蚧虫。 4.3.2环境保护 4.3.2.1原则 古树名木保护区内的植物与设施,必须加以控制,不得影响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4.3.2.2保护技术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大型野草、恶性杂草必须拔除;对树木生长有不良影响的植物,如散生竹、野构树及附生于树上的藤本植物等,必须清除。对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同种小植株,可适当保留。 4.4 修剪 4.4.1原则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保护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的名木,是指树种稀有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绿化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财政、规划、建设、环保、旅游、文化、市政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围协同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遵循属地原则,坚持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古树名木保护的科学研究。对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不得损害和自行处置古树名木,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批评、劝阻和举报的权

利。 第二章调查公布 第八条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全县围的古树名木进行资源普查,建立资源档案;对古树名木集中的群落,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小区;对分散的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拍照、编号。 单位和个人向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未登记的古树名木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建立资源档案。 第九条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一)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300年至499年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二级保护; (三)树龄在100年至299年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三级保护。 古树名木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组织鉴定。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分别对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二级保护古树、三级保护古树的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

名木古树复壮方案

名木古树复壮方案古树名木是自然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佐证,它们几经沧桑,展现古朴典雅的身姿,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所以说,古树是活着的古董,是有生命的国宝。中国环保局对名木古树的定义为:“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稀有、名贵树种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可称为名木。” 对名木古树的养护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名木古树的拯救和复壮更是园林界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有科学的养护管理,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降低大树和名木古树的死亡率,真正做到节约成本,养护得当。 名木古树衰老的原因:任何树木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过程,这是客观规 律,不可抗拒,但是通过探讨古树衰老的原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迟衰老阶段的到来、延长树木的生命。 一、古树生长条件差 (1)生长空间不足树木的生长空间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些古树栽在殿基土上,植树时只在树坑中换了好土,树木长大后,根系很难向坚土中生长,由于根系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营养缺乏,致使树木衰老。古树名木周围常有高大建筑,严重影响树体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迫使树干生长发生该向,造成树体偏冠。这种畸形生长,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造成重心偏移,如遇雪灾、大雨、大风等自然灾害,易造成枝折树倒 (2 )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据分析,名木古树大多位于旅游区、庙宇、宫苑等

人员量极大的地方,致使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 机械阻抗增加,限制了根系的发展,甚至造成根系吸收根大量死亡。 (3 )土壤侵蚀、根系外露古树历经沧桑,土壤裸露,表层剥蚀,水土流失严重。不但使土壤肥力下降,而且表层根系易遭干旱和高温伤害死亡,还易造成人为擦伤,抑制树木生长。 (4)挖方和填方影响挖方与土壤剥蚀的危害相同,填方易造成根系缺氧死亡。 (5)树下地面的不合理铺装由于游人增多,为方便观赏,多在树干周围用水泥砖或其他硬质材料进行大面积铺装,仅留下较小的树池。铺装地面不仅加大了地面抗压强度,造成土壤通透性下降,也形成了大量地面径流,大大减少了土壤水肥的积蓄能力,致使大树长期处于透气、营养及水分极差的环境中,使其长势衰弱。 (6 )土壤营养不良名木古树长期固定生长在某一个地方,持续不断的消耗土 壤中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几乎没有什么枯枝落叶归还给土壤,养分循环利用差。 自然灾害 (1)大风 7 级以上的大风,主要是台风、龙卷风和另外一些短时风暴,可吹折枝干或撕裂大枝,严重者可将树干拦腰折断。而不少古树受蛀干害虫的危害,枝干中 空、腐朽或有树洞,更容易受到风折的危害。树干损害直接造成叶面积减少,还 易引发病虫害,使本来就长势弱的树木更加衰弱,严重导致死亡。 (2)干旱持久干旱,导致古树发芽推迟,树叶生长量减少,枝节间变短, 树叶因失水而发生卷曲,严重则古树落叶,小枝枯死,易遭病虫侵袭,从而导致古树进一步衰老。 (3)雷电古树高大,易遭雷电袭击,导致树头焦枯、干皮开裂或大枝劈断

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观赏价值,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的意义 1.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古树名木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我国传说有“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等均可为历史见证,这些古老树木是活着的历史文物,其本身存在,可成为人们吊古,瞻仰的对象。 1.2为艺术文化增添色彩 古树名木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作用,例如:“扬州八怪”中的李蝉曾有名画《五大夫松》;骊山的拧拧柏、八戒树、贵妃手植榴、五指槐。诸如此类为古树名木而作的诗画为数极多,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1.3 古树名木可以组建高质量的园林艺术 古树名木苍劲古雅,姿态奇特,在园林中可构成独特的景观,也常成为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如,黄山风景区的黄山松以顽强、奇异著称于世,宛若黄山的灵魂;鞍山千山之秀素有“秀在松”之说;香岩寺殿内的蟠龙松,冠幅遮天蔽日,葱秀俊逸,遒劲洒脱,宛若巨龙盘踞飞升。其他如陕西黄陵的“轩辕柏”,北京北海团城上的“遮荫侯”(油松)和“白袍将军”(白皮松),泰山“卧龙松”,四川灌县天师洞冠幅36m

的世界最大银杏,陕西勉县武侯祠的“护墓双桂”及苏州光福的“清、奇、古、怪”四株古圆柏等,这些古树名木为园林和风景旅游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园林和旅游风景区一个主体性的风景线,并与其它其它风景相结合,组成一道高质量的园林艺术风景线,均使中外游客喷啧称奇,流连忘返。 1.4 古树名木是研究自然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树名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他们对研究一个地区千百年来的气象、水文、地质和植被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复杂的年轮结构和生长情况,既反映出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轨迹,又可追溯树木生长、发育的若干规律。 1.5 古树名木可供树种规划作重要作用 古树名木多数是乡土树种,作为制定城镇树种规划的可靠参考。 2 古树衰老的原因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保护意识或资金投入情况不一等,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为此有必要探讨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2.1 土壤密实度过高 城市公园里游人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据测定:北京中山公园在人流密集的古柏林中土壤容重达1.7g/cm3,非毛管孔隙度2.2%;天坛“九龙柏”周围土壤容重为1.59g/cm3,非毛管孔隙度

试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现状及保护

试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现状及保护 发表时间:2019-06-26T10:20:09.0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胡彦辉 [导读] 摘要:古树名木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资源,也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基于此,笔者展开了以下概述,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绿谷(广州)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 摘要:古树名木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资源,也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基于此,笔者展开了以下概述,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对策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不但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并且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较之古建筑、古文物等有形遗产,这些记忆更为脆弱和不可再生,稍有不慎,就会带给我们不可挽回之痛。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压力巨大的今天,古树名木在保护生态环境、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古树名木为例,概括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1 古树名木整体情况 1.1 树种及数量 从广州市海珠区调查的37株古树名木可以看出,有9个树种,其中细叶榕20株、菩提榕3株、樟树4株、鹰爪1株、苹婆1株、秋枫2株、木棉2株、大叶榕3株、斜叶榕1株。 图1 海珠区古树名木树种情况 1.2古树名木生长情况 由于广州市海珠区古树保护工作较落实,不少古树都建有树池、花基、疏松土壤、种植立地植被、填补树洞、作支撑和引气根等保护措施。立地环境也有所改善,立地环境好的古树有25株,立地环境一般的有4株,立地环境不佳的古树有8株。从长势上来看,目前长势普遍较好。其中长势良好的古树有16株,占43.24%;长势一般的有19株,占51.35%;长势差的只有2株,占5.41%。 2 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古树名木自身因素 古树几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有限,容易出现树干空洞、枝叶萎缩等缺肥症状。并且随着树龄增长,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降解,光合作用能力相对降低,呼吸效率提高,树木长势明显衰退。同时,古树旁任意堆放垃圾导致古树生境土壤次生性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古树吸收养分,导致古树生长困难。如喜酸树种引发黄化病,落叶阔叶树则提早落叶;古树缺乏树体的专业养护,白蚁、天牛及食叶害虫等病虫害危害引起古树生长不良,形成枯朽树洞等。此外古树名木未设置防雷击的设施,造成古树衰弱甚至烧伤致亡。 2.2 保护技术不全面 目前,在有限经费的支持下,只能对重点区域的有限古树名木进行日常咨询诊治、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研究也只能停留在一般技术层面,无法进行深入性研究。 2.3 法律法规不全,执法不严 有关法律法规,如《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建设部2000年发布实施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办法层级较低,条款的简单化,制度不严谨,使得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出现古树名木盗挖买卖,砍伐等人为破坏行为难以控制,严重危害古树名木的生长。 2.4认识与宣传不到位 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群众还未养成爱护古树名木的习惯,出现一些在大树上拴绳挂物、树下倾倒垃圾、堆积植物秸秆等现象,使古树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同时,由于认识不到位,群众对于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保护古树名木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大。 3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3.1 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古树名木管理体制、明确古树名木保护范围、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明确执法部门及其权限。 3.2 加强宣传教育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化工作,只有把保护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使古树名木真正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政府要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社会文化发展规划,通过网络、媒体等不同的传播手段加大宣传。以政府主导、社会动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某某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某某县城市管理办法》、《某某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某某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某某县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所称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7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保护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县林业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县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规划、住建、农科、水务、环保、民族宗教和旅游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实施本办法。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名录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并建立档案、设立标识。 第五条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损伤、破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对养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名木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实行三级保护。 二级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由县人民政府确认公布并报省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级古树名木报省人民政府确认公布。 第八条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 (一)古树名木木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 (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 (三)成群落生长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其保护范围有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 第九条市、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至少每5年组织一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根据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建立档案。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用于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专业养护、保护设施的修建维护。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

城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城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城市古树名木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木;亡;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是风景园林景观中创造环境气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古木繁花不仅能形成古朴、幽深的境界和气氛,而且是当今人类保存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是见证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研究依据之一。但是,当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极为严重,尤其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山区乡镇,又是古树存在较多的地方,也是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及管理相当薄弱的地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因此,怎样维护和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当前摆在广大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杭州市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区扩大,原来在城市边缘、农村的古树名木也逐渐成为了“城里人”,由此可见加强对现有城市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和开展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古树名木的范畴,包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其中,古树是指树龄在l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由于古树名木是人类的活文物。特别是目前己进入衰老阶段的古树,由于其生长年龄起码在百年以上,其历史、文化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历史的见证物,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都相继制定和颁布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相关条例和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十七条中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1】。建设部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等。只有采取对古树名木进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古树名木的破坏和死亡,最大限度延长其生长寿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3 保护古树名木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