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三步曲论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

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姓名:李甜学号: 2007206006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中文系 2007级教育硕士李甜【摘要】语言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三个疏通1.文字2.词汇3.语法(二)三个了解1.语言常识2.历史常识3.文化常识(三)三个培养1.动力2.语感3.审美【关键词】文言文语言教学三部曲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无论是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是在提高素养方面,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在品质培养方面,都具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潜能。

但任何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阅读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

因此,语言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三个疏通1.文字第一要读音正确。

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一般课文注释中对于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

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如“破读”的字。

读音的差别直接影响到词性和意义的理解。

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则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

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特别区分,如铁骑的“骑”,旧读jì,现在可以读为qí了。

其次,文字要识记,尤其是古诗文中需要背诵默写的名句名段。

无论作为考试要求还是个人素质提高,这一点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中,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避讳字”、“讹误字”等概念。

“少益耆食”中的“耆”字,“失其所与,不知”中“知”字,“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说”字,……都是通假字。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便用了一个避讳字“人”。

作者有意将“民”写成“人”,避了李世民之讳。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例:“太后盛气而揖之。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步曲”文言文可谓中华文化之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愈见其博大精深,耐人品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其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爱莲说》一文为例,来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三步曲”,即从文本到知识点,从知识点到技法,从技法到文化,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这就好比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开,终见其美好。

笔者将《爱莲说》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即实词、虚词、断句、翻译、全文的内容概括等五个方面进行精细讲解。

(二)讲解本文中所设计的文学写作的技法,比如“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还有“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

(三)通过文本来感悟古文的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并将其上升为一种君子文化进行分析。

基于新课标精神和学情反馈,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基础知识点环节,此环节可谓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二、重点写作技巧环节,此环节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三、文化精神延伸环节,此环节可谓“仰望星空,纵精神于无极”。

一、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1.自主阅读在先,强化问题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从新课标的规定中可以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非常关键。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首先,对于文言文文本的字音进行校正,读准句读,学生可以自己将文本读通读顺。

其次,学生充分借助课下注释,还有借助工具书对文本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阅,将文本大意疏通完整。

就《愛莲说》一文,文本字数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范围,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文意的疏通基本可以完成。

如若再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只好让学生做好标记,上课时由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将问题理解透彻。

2.梳理归纳在后,强化迁移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益解惑也。

其中的“道”即方法。

教师传播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尤其在文言文课堂上,一些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犹如浩瀚的大海中的自由自在的鱼儿一般,数不胜数。

浅谈初中文言文学习三部曲

浅谈初中文言文学习三部曲

浅谈初中文言文学习三部曲【摘要】根据“135”高效课堂模式,我把初中文言文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课、合作探讨展示课、拓展巩固课三个环节。

预习课完成文言文基本知识,合作探究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巩固课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预习合作探讨展示拓展巩固兴趣三部曲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

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

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采用315高效课堂学习模式,把全班五十四名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把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课、合作探讨展示课、拓展巩固课三个环节。

这也是结合学校实际,因为我们学校在假期都请了相关专家为各年级各学科编写了导学案,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河中石兽》第一板块就是预习完成文言文基本知识 1、一词多义:如、去、为等要求举出文中例句并解释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通假字:找出“不亦颠乎”的通假字并解释。

3、古今异义词:并、阅、物理等要求举出文中例句并解释词在古文和现代文中的不同含义。

4、分析特殊句式:“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5、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文章的内容。

要求小组长课前把五条内容分配给本组成员,让他们通过工具书查找答案,在预习课上进行组内交流展示。

第二板块就是合作探究展示思考以下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1、是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小组内部交流。

2、说说故事的起因。

3、寺僧认为应该到何处去寻找石兽?为什么?结果怎样?4、老何兵觉得应该到哪里去寻找石兽?结果怎样?为什么老河兵能得出正确的结论?5、文章最后的议论阐述了怎样的道理? 要求小组长课前把五条内容分配给本组成员,教师也要做精心的准备。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部曲

初中文言文教学三部曲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2 0 9 5 — 3 0 8 9 ( 2 o 1 3 ) o 9 一 o o 6 2 — 0 1
文言 文教 学应 以诵读 为主线。 补: 翻译 时应补 出省略的成分 。如《 桃花 源记 》 : “ 见 渔人 , 我在初 中文言文教 学中注重培 养学生的 朗读能 力 .作 了 乃 大惊 .问所从 来。”翻译 时应该括 号的形式 补 出省略 成分 如 下 尝试 。 “ ( 桃源 中人 ) 看 见渔人 , 便 很惊奇 , 问( 渔人) 从哪 里来。” ( 一 ) 教 师魅 力 范读 调: 翻译 时, 有些 句子 ( 宾语前置 、 介 宾结构后 置等) 的词序 教 师范读 , 不仅是 一种参与教 学活动 的体 现 , 更 能彰显教 需要 调 整 。 师 的语 文素养 , 增加教 师的学识魅 力, 用 自己的 关读 来感染 学 选: 选用恰 当的词 义翻译 。文言文 中一词 多义的情况 比较 生, 激发 学生朗读 意趣 。所 以教 师应该在 朗读上下足功夫。作 常见 , 指导选用恰 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 如《 出师表》 : “ 三顾 臣于 为“ 教 师引领” 下的 学生朗读 , 读顺 读畅, 即 引导 学生通过 朗读 草 庐之 中” 。 这 里的“ 顾” 是 一个 多义词 , 有 多种解释 : 回头 看、 来初 步感知课 文。如教 学《 口技》 一课 , 我 范读 了中间的三段 , 看、 探 问、 拜访 、 顾惜、 顾念 、 考虑 , 在本 句中 用“ 拜访” 最为恰 当我的声音随 着文章 的 内容起 伏 变化之 时 。 教 室里静寂 无声 , 当。 全体学生为 口技者 高超 的表演水平所倾倒 ,学生在 声情 并茂 意: 意译 。文 言文 中的 比喻 、 借代 等意义 。 直译会 不明 白, 的朗读 中感受到 关的熏 陶。 应用意译 。如 《 童趣》 : “ 余 忆童稚 时 , 能张 目对 日, 明察秋 毫” , ( = ) 寺 旨 导 学生准确诵读 句 中的“ 秋 毫” 两字直译 就成为 : “ 秋 天 里鸟兽 的毫毛 ” 。意 朱熹 说过 : “ 凡读 书 , 须要 读得 字字响 亮 , 不可误 一字 , 不 译 : 最细微 的事物。 可 少一 字……” 鉴 于这 句话 的启发 , 教 师在 指导 学生初 步诵读 缩: 文言 文中有些 句子 , 为 了增强 气势 , 故意 用了繁 笔 , 翻 时, 要 求学生不要加 字, 读准重音 、 节奏 。教《 陋 室铭》 时, 指导 译 时可以将其凝 缩。 如《 过秦论》 中有 “ 席卷天下 , 包举 宇 内, 囊 教源自改・ 教 研 课程教育研究

言—文—意: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言—文—意: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言—文—意: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作者:暂无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6期江苏如皋实验小学(226500)何学芳[摘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在于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衔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一教学的基本方向,立足于“言”,让学生吟咏诵读;着力于“文”,让课堂情趣盎然;回归于“意”,让学生思接千载。

这样,让我们的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他们精神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文言文三部曲[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6-012闻一多在《祈祷》中这样叩问:“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今普通的中国人连中国的经典著作都读不懂了,对《大学》《论语》《资治通鉴》……大概只知道其名称罢了,即使阅读也要靠译成的白话文。

如此这般,如何深入地了解和继承中国文化呢?很多有识之士反思:近几十年,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

所幸,课程改革终于将文言文的学习之风吹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材之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文言文,含英咀华,且吟且诵,触摸古老华夏的命脉,担当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让“教育必须有根、有魂”这理念得以慢慢实现。

文言文教学承担的任务比较沉重。

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反思及建议》中,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学习分成“启蒙——入门——提高”三个阶段。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这给我们明确了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向。

朱文君老师倡导“用情趣召唤小学古文课的归来”。

结合自己的实践所得,笔者以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立足于言,着力于文,回归于意”。

一、立足于“言”,吟咏诵读文言文的“言”,其内涵并非狭隘地指实词、虚词的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等知识层面的内容,“言”的最高层次应该是“语感”,文言的语感。

文言文教学三部曲——诵读、解读、渗透文化——以《司马光》教学为例

文言文教学三部曲——诵读、解读、渗透文化——以《司马光》教学为例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现代文学大师巴金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巴老,您的语言那么好,那么符合语法规范,您的语法是怎么学的呢?”巴金:“我没学过语法。

”记者:“不可能啊,我认真研读了您的作品,几乎没有不符合语法规范的。

”巴金:“我真没学过,直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叫语法呢!”记者:“那么《家》《春》《秋》这些小说,您是怎么写出来的?”巴老:“我把《古文观止》背诵过之后,就写出来了。

《古文观止》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从巴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之于语言学习的奠基性作用。

如今统编版教材对文言文极其重视,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多出了10篇文言文,具体如下表所示:册次原人教版(4篇)统编版(14篇)三(上)0《司马光》三(下)0《守株待兔》四(上)0《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卫填海》四(下)0《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上)0《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五(下)《杨氏之子》《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六(上)《伯牙绝弦》《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六(下)《学弈》《两小儿辩日》《学弈》《两小儿辩日》可见,统编版教材增加了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其目的是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注重引导学生在文言文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统编版教材选用的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耳熟能详,易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其体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智慧感人的人生道理。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课后有三道思考题引领着课堂教学,首先跟着老师诵读,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初步获得语感;其次说说“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交流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在交流中丰富对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的认知;最后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读懂文章即可,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译,让文言文学习在兴趣的激发下显得轻松愉快,而不是陷入枯燥之中。

一、重视诵读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提道:“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

言—文—意: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言—文—意: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教师 以讲故事 的语调范 读 ( 为保 持故事 的神 秘性 , 只读 课 文前 四句 ) 课文, 让孩子们边听边想 , 猜猜古文 大意 。 如此教 学就 是引领 着孩子 整体 把握文 本 的大体 内 容, 对文本产生初步 的印象 。 教学虽未 成曲调 , 但“ 趣” 已
生。
求证 、 学习, 且读且 思 , 且思且 发展 , 培养其 自读 推断 的 能力和水平 。
古文学 习之 “ 趣” 。
营养液 , 那么小古 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 的时间获得 最适 合 的营养 ……如果说 语文教学高下之分 贵在创意 ,
那么小古文课程将给语文老师最大 的创意空间。 小古文 里有一个大世界 。 ” 的确 , 小古文就是那一把将儿 童引向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大 门的金钥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断。 儿童要集 中注意力听 , 仔细认 真看 , 还要 专心致 志思 考 ,这个过程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 习 中来 。牛顿说 :
“ 没有 大胆的猜测 , 就做不 出伟 大的发现 。” 让学生循 着 古文 内在逻辑 猜测 ,有 利 于培养 学生 的创造性 思维 能 力。 如, ( ( / J 、 狼》 的教学 , 可 以根据不同的板块设计不同的 猜测 : 整体感 知猜 大意 ; 创设 情境 猜情节 …… “ 猜测” 让
习 的“ 趣” 已然被激发 出来 。 小 古文教 学 中 , 合理 地运用 “ 猜测 ” , 引 导儿童联 系 上下文语境探求 隐含 的信息 ,推知疑难语句 的意思 , 推
名称罢 了, 即使阅读也要靠译成的 白话 文 。 如此这般 , 如 何深入地 了解 和继承 中国文化 呢?很多有识 之士反思 :
近几十年 , 我们 为什 么没有大师级 的人物 ?为什么没有 产生世界性 的名著 , 一个很重要 的原 因是传 统文化 的底 子太薄 。所幸 , 课程 改革终于将文言文 的学 习之风 吹进

古诗教学三步曲.论文doc

古诗教学三步曲.论文doc

古诗教学三步曲补掌小学郝家常新学期开始了,第一课便是《古诗词三首》。

这一课的教学下来,我自感教学比较成功。

我教得顺畅,学生学得也轻松投入。

我总结了一下,古诗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其实,“弹”好古诗教学的三步曲是非常关键的。

一、重视背景介绍,打好感情基调。

如其中一首诗《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我在课始,让学生谈了对诗人李白的了解。

不少学生提到了李白的美称“诗仙”、李白曾写过很多首游山玩水的诗等。

但很少有学生知晓李白畅游山水,闲情逸致背后暗藏的隐情。

而这对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我怀着低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当时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当我声情并貌地说完这些后,不少同学的脸变得严肃了,凝重了。

感情基调打好了,学生在后面学诗时便自然而然地与着个基调挂钩了,诗中所蕴涵的感情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深不可测、难以捉摸了。

二、重视紧扣字眼,挖掘诗情。

首先,我从诗题入手。

题目是“独坐敬亭山”,我让学生谈谈对这个“独”字的理解。

同学们很快地说出来了,“独”就是一个人,单独的意思。

我接着启发学生想像: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心情又怎样呢?在这个“独”字的启示下,学生饶有兴致地进入了古诗学习的状态。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我让各个学习小组交流了对读书前所提问题的看法。

同学们纷纷说,诗人看到鸟都飞走了,白云也散开了,他的心情一定很寂寞。

此时,我接着追问:诗人用哪几个字告诉了我们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很快便抓住了诗句中的关键字“尽”、“闲”。

只要学生抓住了这两个字,诗人那种失意、寂寞苦闷之情便跃然纸上了。

在对后两句的教学中,我继续沿用此法,让学生抠住“唯”、“相”“只”字来理解诗人与敬亭山相互为友的失意之情。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提到文言文教学,十个老师九个烦,往往付出了非常可观的努力,结果却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谁也不愿去触摸这块硬骨头。

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再加上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很多中学生对文言文是兴趣索然。

尽管老师很花功夫地去钻研文言文的教学,但结果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连自己都觉得是味同嚼蜡,老师感受是如此,台下的学生情何以堪。

实行了新课改后,在实践中很多一线的老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渐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就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性、指导性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很多时候觉得学生学习的文言基础知识是多而杂的,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得要领的根本原因。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较,虽然学习的自主能力、领悟力有所加强,但其自身的知识归纳能力却仍有待指导与加强。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一味地灌输自己认为有体系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系统的掌握、记忆、理解文言基础知识是学生逐步独立阅读的根本,也是学生能自主掌握学习的根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本人认为文言文基础知识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1、作家作品知识类: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所处的朝代、姓字、雅号或称号,了解作者的重要生活经历。

2、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有一些核心实词的解释,较为特殊的虚词用法,这些对于学生面对其他文言作品阅读时解字解词,疏通文意均有帮助。

3、通假字。

学生面对通假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一下子找不到这个字应该用哪个字相通,积累通假字,可以让学生对通假字所通假的字有更快、更准确的反应。

4、古今异义字。

对于古今异义词,因这类词的古今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学生在面对这类词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其意义,进而造成对句子意义理解的困难。

这类词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对句意的理解与对作品中心主题的理解。

读·写·品——文言文教学中探求山水散文美之三部曲

读·写·品——文言文教学中探求山水散文美之三部曲
将 批注 内化 为 自觉 的 阅读行 为 。
而方 法 的 掌 握 、 能 的 形 成 、 技 习惯 的养 成 , 需
要教 师长 期 的引导 鼓励 ; 要 学 生 运用 所 学 方 法 , 需
1构 建 各级 评价 体 系 . 对学 生 的批 注 质 量 构 建 多级 的 评 价 体 系 , 由 教研 组 牵头 , 成 最高 一级 , 要 开 展批 注文 章 的 形 主 评 比活 动 ; 以语 文 教 师 为 主 导 , 堂激 励 为 主 , 课 每 周开 展批 注 之 星 评 比 为辅 ; 班 语 文课 代 表 引 领 各 三级 评 比 , 要 选 出 每 天 课 堂 之 星 和优 秀批 注 作 主 业, 并将 优 秀 的推荐 给 其他 同学 学 习 、 借鉴 。
2 提供 多种 展示 平 台 .
不断地实践 ; 更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各科教 师大力支持。但我相 信, 只要 教师坚持不懈地努
力, 用真 诚唤 醒学 生 阅读 的 真 心 , 定 能 开 创学 生 一
阅读乃 至整 个语 文 教学 的新 局 面 。 参 考资 料 :
1 《 日制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验 .全 实 稿 ) 北京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 。 ,
“ 芳发而幽香 , 木 秀而繁 阴, 霜 高洁 , 野 佳 风
水 落 而 石 出者 , 间之 四 时也 。 山 ”
夕阴 , 象 万千 。 气 ”
— —
《 阳楼记》 ‘ 岳


《 翁 亭记 》 醉
韵 美 、 美 、 文更 美 , 景 诗 中华 民族 几 千 年 的灵
见 过 富春 江吗 ? 那 奇 异 的 两 岸 连 山 , 清澈 那

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的“三部曲”

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的“三部曲”

“ 水 ” ,今 为 “ 汤 ” ,是 古今 异 义 现 象 , 而 “ 开 菜 时不 我

展示语言魅 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 的兴趣
内容 经 老 师一 点拨 ,学 生 便会 倍 感 新 鲜 、亲 切 ,如 果再 联 系
要 激 发 学 生学 习 文 言文 的兴 趣 , 首 先要 让 学 生 重 新认 识 课 文 语 言教 学 ,就 会 激 活文 言 文 的 语 言 ,激 活 文 言文 教 学 。 学 习文 言文 的 价 值和 意 义 , 所 以文 言文 教 学 中应 当展 现 语 言 的魅 力 ,使 学 生认 识 到 文 言 文 与 我们 现 代 生 活 的 关系 ,从 而 激 活文 言 文 的活 力 。 1走 进 文 本 , 发掘 美 的 要 素 .
人行 ,必有我 师焉 ”, 《 醉翁亭记 》 中的 “ 醉翁之 意不在 学 习方 法 的 指 导 ,使 学 生 由被 动听 讲 变 为 主动 钻 研 , 培养 学
薯 』L
。 . 。。 。
2 联 系 古今 ,适 时 导 引新 知 .
二 、创新教法 ,指导学法 ,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
学 生 的文 言文 基 础 往 往相 对 薄 弱 , 所 以在 课 堂 教 学上 教
师总把力气用在疏通字句上,逐字逐句地串讲,力求详尽透
作 为现 代 汉 语 的源 头 ,文 言 文 的语 言 与 今 天 有着 密 切 的 彻 。老 师 讲 , 学 生记 ,教 师 讲 得 口干 舌 燥 , 学 生听 得 索 然寡 传 承 关 系 。文 言 文 的 许 多 成语 、典 故 、 名 言警 句 至 今 仍 活在 味 ,教 学效 果 却 事倍 功半 。 针 对 文言 文 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 现 代 汉 语 中 ,并 且 表 现 出 独特 的魅 力 。 如 《 语 》 中 的 “ 教师 应 该 调 整 教 学方 法 和 策 略 ,摒 弃 串讲 的 教学 方 法 ,注 重 论 三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教学虽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世袭领地”,然而它在今天却并不为人们热情待见,甚至在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改革领域中几乎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就连公开课、评优课和课例课题等研究型活动都把之拒之于门外。

因此说,拯救文言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呢?笔者立足于初中语文课角度,拟就如下几方面试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以求商榷和共勉。

一、讲求形式多元,努力激发日常性学习情趣至圣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着在强调“乐”对于人的思想言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文言文需要在良好心境下进行吟诵和涵咏。

然而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教育途径和社会思潮多元化日益加重,由此导致的人心浮躁与前者之间出现了矛盾现象。

有鉴于此,想让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首先须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做些文章,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论语〉八则》教学为例。

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提出足以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无冕之王”是哪一位?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一部什么书?出产成语最多的又是哪一部书呢?待给出相应的答案后,笔者接着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说起,从国内外的孔庙孔像说起……让大家听得神乎其神,不禁热血沸腾起来,由此激发了他们对《论语》学习的强烈期待。

再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说上一些合适的文言名句,什么“吾日三省其身”,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用这些“精美点心”不断地濡染并熏陶学生。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浅析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浅析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言文三步教学法浅析【摘要】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重点亦是难点,笔者基于文体、学情,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结合研读近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习题所得,以对“文言文”这个名称的含义解析为切入点,建构了“文”“言”“文”——读“文”知“意”、读“文”析“言”和读“文”释“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关键词】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作用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文言文,“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文言文是官方语体,就是白话文盛行之后也时常有用文言文语体写出的经典之作,不具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怎能读懂用文言文写就的文化经典?又怎样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加之我们现代汉语与文言文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语素中的文言现象无处不在。

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进一步强调指出:“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因此,文言文背诵篇目也增加到32篇,“得语文者得天下,得文言者得语文”之势已初露端倪,想要达成学习任务群8及新课标中其它相关任务群中相应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学好文言文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引领,怎样把文言文教好,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给出了意见和建议,一线教师亦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语文学科相关研究著作、期刊如《语文学习》《语文天地》《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也一直在关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方法、那经验,如不加以消化吸收,甚至可以说多到了让人无所适从的困境。

笔者基于学情——“老师讲解就懂,课后做题就懵”,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结合研读近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习题所得,以对“文言文”这个名称的含义解析为切入点,建构了“文”“言”“文”——读“文”知“意”、读“文”析“言”和读“文”释“文”——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下面拟将结合教学案例对此三步教学法的作用抛出“引玉”之“砖”,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判指正。

文言文教学的三步曲

文言文教学的三步曲

文言文教学的三步曲作者:刘育德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9期摘要:中学选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中华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文采飞扬。

但对初中生来说却是拗口难懂,举步维艰。

综观近年来考查要求,选文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偏重于学生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读、译、品三个方面介绍文言文教学经验供大家參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健词:文言文教学诵译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结合我多年的语文工作经验觉得不妨从读、译、品入手。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古人读书重诵、重熟记,因此教文言文应让学生多诵读。

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染人,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读的训练,传授读的方法。

(一)读准节奏有节奏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生掌握了句中停顿,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语言感染力强,激发了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体悟到文章的语言魅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读准语气古人写文章常用虚词,因为虚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学习文言文更应该读准语气词,注意语气词间的停顿,正确领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醉翁亭记》一文共用了21个“也”,大致表达陈述、肯定、感叹三种语气。

强调读到“也”字时应有较大停顿,根据表意不同语气也不尽相同,才能深刻领悟全文平和、愉悦的情调及作者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思想情态。

这样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读法,迈入学习古文的第一步。

二、译译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都需要逐字讲解、疏通文义后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时间花费长教学效果不明显。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曾几何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仅仅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几乎让老师的讲、写占据了,老师的主导成了老师“主讲”,学生主动成了学生“不动”。

致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时间甚少,课堂上该背诵的、该练习的也很难落实,这是文言文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

要克服上述弊病,就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以学生读吸收,以学生诵储存,以学生练致用,强化读、诵、练,这就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读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就应该选在“读”字上,读到“了解内容” ,读到“顺畅”的程度,读懂句意文旨。

教文言文如不以朗读为基础,文言文教学便会落空。

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只有以多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读重要,读的方法尤为重要。

我看应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做好四个结合:自读和范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

读的方法多样,可以灵活掌握。

一般比较浅易的文章,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读,内容较深奥的文章可以放在课后读。

我在上早自习时,一般安排学生读文言文,先自己范读,再让学生个读,读时要求“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进一步做到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地读出感情的语气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第二部曲:诵阅读和背诵互为因果,反复阅读能够加强记忆,记住的知识多了,运用旧知去认识新知,读的水平才能提高。

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通过抓牢记忆这一环,以求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背诵,是传统的练习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和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一般要求在讲完课文之后再背。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历代名篇佳作,篇幅较短,富于节奏感,易于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都是短小的诗文或文中的精彩片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而古诗文是中华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瑰宝,其中的文言文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它如一座巨大的宝库,浓缩了中华文明的景观,记载了历朝历代的生活,展现了中华儿女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学习文言文,让经典名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正确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把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为了体现这一新课标要求,人教版教材在小学五、六年级特意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浅易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由于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言写成的作品,晦涩难懂,又不容易读,因而对小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学。

如何开启文言文这道门,才能让学生好学、乐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宗旨,不断摸索,觉得文言文教学应从这三步人手:
一、以读激趣,读中感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

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而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韵味强,节奏美,更适合诵读。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沉浸
在文意中细细体会,才能获得语感。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今人读古书,更应在读上下功夫。

因而,在教学中,我把诵读放在第一位,多层次多角度反复诵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让诵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

事前,老师自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课文的读音、节奏、语气,范读起来时要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要读出文言文的真韵味。

而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有好奇心,新解感,在老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中自然而然被感染,激起了其诵读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

接着,老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准读通顺,句子的速度、停顿,词语的轻重,句式的语气等都要让学生把握好。

如《伯牙绝弦》中的“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要标出正确的停顿,让学生明确节奏。

如《学弈》中的“熟为汝多知乎?”要读出天真可爱的两个小孩见孔子不能判断时笑着反问孔子的语气。

又如《伯牙绝弦》中的“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要读出钟子期对伯牙出神入化的琴技发出内心的赞叹之情。

然后采用多种形式展开反复诵读:可生随师读、师生对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诵读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及文意的感悟也逐渐加深
了。

为了更好地配合诵读,还可以让学生配上恰当的动作,模仿古人的神态、腔调,更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最后要达到读的最高境界: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是“丰富积累”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学生在读准音(读音)节(节奏),读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感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二、巧用注解,明文通理
文言文不仅难读,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

如何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呢?我认为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借助书
本注释及工具书,抓住古今差异大的疑难字,联系上下文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至明白全文的意思,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虽然文言文中许多词古今差异大,但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毕竟是一脉相承的,其中有不少意思还是接近的。

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让他们攻克差异大的疑难字,其余的便迎刃而解。

如果直译句子通顺流畅的话,就直译;如不通顺,表达不明确,便采取意译,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对一些教学难点,我会在旁适当点拨扶助,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

如《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三个疑难字词:未、夫子、家禽。

学生从课文注释已知“未”是没有的意思。

而“夫子”,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知道这里是杨氏子对孔君平的称呼,他们
再查阅了工具书,明确了这词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相当于今天的“先生”。

而对“家禽”,学生普遍会从今天的角度去理解,认为是人类驯养的鸟类,如鸡鹅鸭等。

这是教学难点。

我提示学生:家禽古今义意思是不一样的,这里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我们应分开去理解:“家”与现在意思一样,而“禽”在古代则专指鸟类。

解决了这三个词后,学生很快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应答语言的委婉、机智,富有幽默感。

又如《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关键是解决“决”字,学生根据课文对“决”(判断)的注释,一下子就把句子的意思说出来:“孔子不能判断。

”我再点拔一下:“孔子不能判断什么,能否再补充一下使句子意思更完整。

”学生回顾一下上文,立刻回答:“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说的谁对谁错。

”这样,学生对句子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地感受到孔子的可贵品质,虽为大圣人,却具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而《学弈》中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解决了“弈”(下棋),“通国”(全国)这两个疑难字。

而“善”字他们在《伯牙绝弦》中曾接触过,知道是善于,擅长之意,“善弈者”就是擅长下棋的人。

见学生自己基本上能把句子的意思说出,我便进一步引导他们:“擅长下棋的人,用你们今天的话,会称这些人为什么?”(高手)学生马上明了句子的意思:“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既感受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拓展延情,扩大积累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仅靠书本上的四篇文言文是不够的,浅尝辄止是收不到更好的效果的,因而,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还选择了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法自读自译。

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学生耳熟能详,它们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把课外与课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文言文教学三步曲,开启文言文之门,让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

自由翱翔于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古典文化世界里!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五、六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