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

合集下载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以下是关于郁达夫艺术特点的赏析:
郁达夫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自我、感伤和自然。

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孤独的、苦闷的,他们面对社会的压力和人生的困境,寻找着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自我。

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色彩。

感伤是郁达夫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他的作品常常以悲伤、忧郁的笔调来描绘人生的苦痛和无奈。

这种感伤情绪的抒发,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感伤的描写,他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自然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热爱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和谐的,与丑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来反衬社会的丑恶和人生的苦痛。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此外,郁达夫的作品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用词简练明快,文笔流畅自然。

他的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充满了个性化的色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风景线。

总之,郁达夫的艺术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感伤情感、自然描绘和个性化写作等方面。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和社会现实,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郁达夫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赏析2500字

郁达夫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赏析2500字

郁达夫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赏析2500字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而闻名。

其中,《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他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主题、情节、人物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以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

我们来谈一下《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题。

该小说主要探讨了封建社会的家庭婚姻制度下,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晓红与两个男人之间的纠葛,以及她与丈夫之间的婚姻生活,郁达夫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错位和婚姻的不完美。

他以女性的视角出发,凸显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力和受压迫的处境,同时也呈现了男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和压抑。

因此,该小说的主题可以说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情节。

小说以晓红与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为主线展开,穿插了晓红与丈夫芸生的婚姻生活。

晓红原本与芸生相互喜欢,但婚后很快便感到了生活的压抑和沉闷。

在此时,她遇见了另一个男子杜少甫,两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情,但又没有办法真正在一起。

最终,晓红选择了离开芸生,但她也无法和杜少甫在一起,最后只得孤独终老。

整个故事展现了男女之间因社会制度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无力。

在人物塑造方面,郁达夫给予了晓红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她有自己的情感和独立的意识,对婚姻和爱情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而芸生和杜少甫则分别代表了传统封建社会中的男性形象。

芸生是一个对待妻子冷漠的男人,他难以理解和满足妻子的情感需求。

杜少甫则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对晓红有着强烈的爱情,却因社会的种种限制而无法实现。

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郁达夫将男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动地展现出来。

除了主题和情节,郁达夫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回忆的手法,使故事更加丰满和复杂。

他巧妙地将晓红的回忆和现实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沉沦作品赏析

沉沦作品赏析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

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郁达夫的小说情感如此饱满,大概可以从他本人对小说的定位上一探究竟。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本人十分认同屠格涅夫对于小说作品与作者之间关联的观点,因此他在创作《沉沦》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作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复原,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其中的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坎坷身世。

在小说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三岁时丧了父亲,家里有两个哥哥。

“他”先后辗转多个学校求学,最后跟着哥哥来到了日本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身世与郁达夫本人早年经历高度重合,如果抛开小说中杜撰出来的情节来看,这也许就是郁达夫本人所作的记录早年日常生活的日记。

郁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1899年,郁达夫三岁时,他父亲便撒手人寰。

而郁达夫青年时期也如小说中的“他”一样,先后在“杭州府中学堂”、“嘉兴府中学”、“美国教会学堂”以及浙江大学等多所学校就读。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随兄长郁华赴日本留学,1914年便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他”与郁达夫的经历不说百分之一百吻合,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相似程度。

对郁达夫而言,《沉沦》中的“他”就是他内心中的自我,而以自我为主角创作的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有一种代入感。

同样的身世,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环境,这样的设定必定使得郁达夫与小说中的“他”有着高度的共鸣,这就导致在《沉沦》中,小说主人公的情感宣泄是那么的激烈,因为“他”的痛苦体验也正是郁达夫本人深感迷茫的别样表现。

②偏散文化的写法,高度的情感宣泄单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小说应该注重的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散文则以个人情绪的抒发或个人见解的表达为重要特征。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杨 海 英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主人公身世与思想情感的坦露、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

忧郁、苦闷、自卑、颓丧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通病。

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珍视民族尊严,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纯真爱情的强烈追求,却又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陷在伤感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作者将现实人生贯穿在浪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系列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零余者的形象。

其小说内容是主人公复杂心理的直白表现,内容随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上有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主人公的忧郁、苦闷、自悲、颓丧是那个时期存在于知识关键词 感伤 病态 忧郁 浪漫 现实 抒情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断引起人民的兴趣。

尤其是1921年《沉沦》的问世,在当时雾气沉沉的中国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波澜,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

人们在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的同时,又随即指出,他的影响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本文从文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郁达夫《沉沦》等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一下剖析。

一、 “零余者”的自白 银灰色的感伤郁达夫的作品具有自叙传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先生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曾坦诚地说道:“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1] 夏志清博士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称《沉沦》是郁达夫“露骨的自传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部开先河自叙传式的小说的作品《沉沦》的主人公的悲苦身世与作者是十分相似的。

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是作者灵魂奥秘的自白。

他常以自己的经历、遭遇、感受乃至身边琐事作为他小说的素材。

单调地执着于自我,构成了郁达夫小说题材的显著特色。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对现 代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被誉 为“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
对当代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情感表达:通过 细腻的情感描写, 引发读者共鸣
人物塑造:通过 独特的人物塑造, 展现人性的复杂 性
社会背景:通过 描绘社会背景, 反映社会现实
文化传承:通过 展现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感谢观看
感伤的叙事风格
采用第一人称叙 述,增强真实感
运用细腻的心理 描写,展现人物 内心世界
运用象征和隐喻 ,增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
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人物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
独特的语言艺术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内心世界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 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社会背景:反映社会变革时期, 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人物内心独白, 表达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 法,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 染力
04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 价值
THEME TEMPLATE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 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和矛盾
对社会现实的忧愤深广
郁达夫的小说中 充满了对社会现 实的不满和批判
他通过描写人物 的痛苦和挣扎, 表达了对社会现 实的忧愤深广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现实社会的 不满和批判,以 及对未来的担忧 和期待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对未来的 期待,以及对人 性的深刻理解和 反思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与感慨

论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论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论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在文学界广为称颂。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呢?
一、郁达夫的文学风格
郁达夫的文学风格极具个性,他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揭示出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

其小说《春蚕》、《废都》等都充满了浓郁的象征意味,反映了一个破败衰落的社会所带来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滑坡,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领了新的方向。

二、郁达夫的思想深度
除了文学风格上的独具特色之外,郁达夫的思想深度更是让人记忆深刻。

他的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和人性问题,都是深入探讨的。

例如在《伤逝》中,通过使用叙事的手法和人物的塑造,描绘了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从而反映出一
种封建秩序被打破后,农民阶层生活急剧恶化的局面。

这部小说
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几乎达到了文学的巅峰。

三、郁达夫对文学的贡献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在小说创作方
面引入了西方小说的思想和手法,并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使其写作更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

他还曾经创办《新小说》杂志,倡导“以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推动了更多的作家和读者参与
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

总之,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文学风格、思想深度以及对文学的
贡献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赏析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赏析

北平的冬季郁达夫赏析《北平的冬季》是中国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北平冬季的景色和人文氛围。

本文将对《北平的冬季》进行详细的赏析,并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指导意义。

郁达夫在《北平的冬季》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北平冬季的特点。

他首先描述了北平冬季的天气寒冷、湿冷,以及天空中灿烂的阳光。

他用“冷凝成冰”的笔墨表达了北平冬季的严寒,同时也把冬季阳光的温暖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在描写北平的街景时,郁达夫展现了冬季特有的宁静与萧条。

寂寥的城市街道上,行人稀少,路面干净,灰色的建筑与白雪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祥和而庄重的氛围。

郁达夫用“雪是一位聪明的装饰师”这样的表达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北平冬季街道的景象,展示了冬天独有的美感。

郁达夫不仅仅聚焦于自然景观,还将目光投向了北平的居民。

他描述了北平冬季人们过冬的习俗,如冬日里烧火取暖、暖衣保暖等。

他对老人、孩子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细腻描写,传递出北平人们的淳朴、勤劳与坚韧。

《北平的冬季》除了描绘北平冬天的景色之外,还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寓意。

对于北平这座寒冷城市的描述,使得人们对冬天这个看似冷漠的季节有了新的认识。

冬季在郁达夫笔下不再是单纯的寒冷,而是有温暖的阳光、宁静的氛围、人文的情感。

这启示着我们要在逆境中寻找美好,正如在冬天中寻找阳光一样。

这篇文章给人以启迪,提醒我们要充分领略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在细心观察下,也能找到美的元素。

此外,郁达夫描述的北平居民对冬季的应对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勤劳、勇敢、坚韧的品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北平的冬季》通过生动而全面的描写,赋予了冬天新的意义。

它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触摸美的力量,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寒冷中坚持不懈。

这是一篇华丽的散文,为我们展示了郁达夫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高超的艺术功底。

通过欣赏并学习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与指导。

郁达夫《杭州的八月》点评

郁达夫《杭州的八月》点评

郁达夫《杭州的八月》点评
摘要:
一、郁达夫与《杭州的八月》
二、《杭州的八月》的内容与主题
三、作品中的杭州八月景象
四、郁达夫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五、对《杭州的八月》的点评与评价
正文:
郁达夫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杭州的八月》是郁达夫创作的一篇描写杭州美景的散文,通过对杭州八月景色的描绘,展示了杭州的独特魅力。

《杭州的八月》以丰富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杭州八月的美景。

郁达夫通过对西湖、钱塘江等景点的描绘,以及桂花、荷花等植物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杭州八月的优美环境中。

同时,作品还通过对杭州历史文化的介绍,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郁达夫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在《杭州的八月》中,郁达夫以优美的文字,表现了杭州八月的宁静、优雅和繁华。

此外,郁达夫还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总体来说,《杭州的八月》是一篇描绘杭州美景的佳作。

通过郁达夫的描绘,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杭州八月的美景,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1.情感真挚:郁达夫的散文充满了对自然、人物、社会等事物的真挚情感。

他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中,使读者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2.描绘生动:郁达夫的散文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

这些描绘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夹叙夹议:郁达夫的散文常常在叙述中穿插议论,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手法既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又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4.语言优美:郁达夫的散文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他的文字简洁明了,不拖沓冗长,读起来非常舒适。

5.思想深刻:郁达夫的散文常常涉及到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深入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沉沦》和《南迁》中的“他”等,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凄凉,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变态的心理。

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赋予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爱国主义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控诉。

人道主义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中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挚爱,剖析了落拓下层知识者的心理及其在自惭中因受劳动者的感化趋于升华的过程。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

《沉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举止表现出颓废气息。

在消沉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分析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

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

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

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

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

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

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意。

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

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

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达夫却非要一一写出“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不可,这样的细致描写,更给人以遍地月光的形象化感觉,加重了月夜的氛围。

下面的描写就更精细。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如下是有关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1)自我写真强烈的自叙传色彩
①不少作品都可以看出作家的个人身世、经历和个性等;
②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

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以“自我”为原型并渗透着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
③构成了时代“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2)感伤的抒情
①郁达夫的小说通常没有完整的情节,更加注重抒写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是厌世颓废的心境情感,充满忧郁、颓废、忏悔的情绪,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具有感伤美的自然美。

②同时,郁达夫的小说还呈现出强烈的士大夫情怀,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隐逸思想。

如《迟桂花》折射了作者在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以及对自然纯净境界的神往。

这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

(3)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小说不以情节为中心,而以抒情为中心。

如《沉沦》几乎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而是以人物情绪为中枢,随着一个在日本求学的中国青年情感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郁达夫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最终开辟了现代小说的一种崭新体式——“自叙传”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很少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富有色彩和节奏,
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十足;郁达夫善于创造风景画,充满强烈的诗情画意,并在瞬息万变的自然景物中创造和渲染气氛。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8
《沉沦》虽然是一部描写上个世纪初的作品, 但其仍然对当代读者产生着启示
它提示我们关注社会边缘人的命运,并思考如 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同时,《沉沦》也启示我们要关注个体的心理 健康和精神状态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仍然面临着压力、焦虑和 不公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个体的沉沦
05
02
04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他的作品启发了众多后 来者,使他们更深入地 探讨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他的写作风格也影响了 许多作家,使他们的作 品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
个体经历
此外,《沉沦》还对当 时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激励他们追求个
人自由和民族独立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 具有重要地位,还对中 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积
沉沦的情感与主题
(2)精神的沉沦
除了性的沉沦,郁达 夫还探讨了精神的沉 沦。主人公往往在面 对挫折和压力时,失 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 希望。他们在寻求自 我价值的过程中,逐 渐陷入精神的崩溃
3
1
郁达夫的写作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他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深刻
2
地描绘出来
xxxxx
目录
1
2
小说中的主人公 沉沦的情感与主题
5
6
结论
Hale Waihona Puke 对后世的影响3写作风格
7
文学价值
4
社会背景
8
对当代的启示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沉沦》是郁达夫的一部短篇小 说集,收录了多篇具有深刻情感
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这些小说以沉沦为主题,通过讲 述人物的沉沦经历,揭示了社会 的不公与人生的无常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啊,那可是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呢。

郁达夫描写风景也特别厉害。

他笔下的自然景色就像是有了灵魂一样。

在他的作品里,山水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和人物的情感紧密相连的。

比如描写秋天的时候,他能把那种萧瑟、落寞的感觉通过对落叶、秋风的描写传递出来,让你觉得那秋天不只是季节的变换,更像是主人公内心的写照。

你看他描写的江南水乡,那柔美的河道、河边的垂柳,在他的笔下仿佛都在诉说着故事,而且这些景色和人物的愁绪啊、孤独啊,就像是水乳交融一样,浑然一体。

郁达夫的文字风格也很独特。

他的语言简洁又富有感染力,就像一把锐利的剑,能直接刺进你的心里。

他不会用那些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辞藻,但是他的文字却能让你读了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他用词很精准,几个简单的词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者是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总的来说,郁达夫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孤独歌唱的人。

他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那个时代很多人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让我们能够透过文字去触摸那个特殊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跳。

郁达夫《故都的秋》语言艺术赏析

郁达夫《故都的秋》语言艺术赏析

郁达夫《故都的秋》语言艺术赏析一、背景介绍《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作于1934年8月17日,是他重回北京的第四天。

郁达夫第一次到北京还是在他1913年去日本留学之前。

在历经21年的奔波后再次回到这物易人非的故都,让他感慨万千。

郁达夫和北京的感情深且浓,就像故都的秋色一样。

1923年秋,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就不得不为了生计应聘到北大讲授会计学,度过了一年多孤独而苦闷的生活。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但过去并不等于消失。

往事已不再清晰,而当时的情绪却像生存中永不消散的雾霭一直笼罩着他,成为心灵的底色。

而我们也只有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才能准确地为文章把脉,探寻出一条通往作者心灵的小路。

二、语言赏析课文取随笔的体式,信笔写来,如同闲情漫话,全无雕饰痕迹,但每一个词语、句式,却有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

如在选择搭配词语上,作者似乎是很洒脱地从生活中捡出来的,平常极了,可是又是那样精当,搭配在一起就再也无法拆开了。

“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天色”“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它们搭配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

这些物象名词,本是现实中无处不有的,但被作者随意搭配在一起,就产生了特别的美感效果。

再如动词与形容词,尽管作者是精心选择与搭配的,但读者却感到了一种纯朴自然的美。

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特征将读者置身其中。

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多用排比句,但整散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洒脱地风格。

如第二段,写江南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这几组排比句中,前两个分句是偶句,最后一个分句是散句,读来参差错落,富有节奏感。

再如结尾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

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

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

《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

无可否认,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

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

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作品特点赏析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

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

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

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

(西方文学影响)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

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

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

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

主张回到自然。

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

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

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

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

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

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

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日本小说影响)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

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

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

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

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

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

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

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抒情风格)《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

它是一部抒情小说,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早形式,就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1自叙传)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

大胆无疑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的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

作者深信,透过”自我“的观照,能够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

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2主观抒情性)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件。

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特别是内心世界中非常个人化的隐秘情感,甚至变态情感。

是灵与肉的冲突。

道德与欲望的冲突。

《沉沦》就是这样的内容。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主体对于客体的感受。

作家在写作是时候,不是写看到了什么,而是写感到了什么。

就是外部事物在心灵中的体验,所引起的感情。

那么,这里就需要对他的自叙传的文学观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的自叙传,并不是记录自我外部经历。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

在郁达夫那里,文学就是心灵的东西,而不应该是所谓的写实外部世界。

(浪漫主义三大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主观性;二回到自然;三回到中世纪。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前两个方面比较突出(3、“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如《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

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4朴素、质白的语言)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郁达夫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示出“清、细、真”的特色。

淡远和清愁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浓,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先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零余者)这个“零余者”、“多余人”的感受,给他的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和一种渲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使他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描绘,甚至夸饰“多余人”的种种病态心理。

(孤独痛苦表现在哪)与世人绝不相容——敏感于别人的目光——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到更孤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

在与人的相处之中,他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转嫁了,于是与所有人对立,气量极其狭小。

这正是他自卑的一种体现,他需要在不相容、疏远和仇恨中减轻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自卑感,从而缓冲自己的孤独、苦闷。

(对自然的眷恋)(看到女学生的表现)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产生病态心理的原因)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

祖国现状:长兄从日本W大学毕业回北京,在法部任职事实时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却受到忌惮、排斥——辞职,而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乐。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沉沦的意义与价值)①谭国棠:描写的手法脱胎于《红楼梦》、《水浒》、《金瓶梅》等几部老“杰作”。

②沈雁冰:《沉沦》的灵肉冲突,描写得失败了。

《南迁》与《沉沦》结尾有些“江湖气”。

③徐志摩:非难郁达夫是“浪漫作家”、“颓废文人”,④伪君子、假道学者:伤风败俗,庸俗下流,是诲淫之作……(思想内容)第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第二,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从内心希望祖国富强起来。

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这种大胆暴露,一方面体现了对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道学家、伪君子们“感受着作假的因难”(郭沫若:《论郁达夫》,《沫若文集》第12卷第547页),另一方面却也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主人公的愤激和反抗,最终往往变成自戕,爱国心又常与个人欲望相联系,再加上作品笼罩着一层悒郁颓丧的气氛,就构成了《沉沦》的严重缺点。

这说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的郁达夫不仅接受了欧洲资产阶级所谓世纪末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且沾染了中国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式的哀愁(郁达夫以放浪形骸的方式表示对统治势力的反抗和蔑视)。

(艺术角度)《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

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

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

2、郁达夫在这之前的小说,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

唯一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的自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人物,“我”是作者的自画像;陈二妹虽带有“我”的情绪色彩,但是作者自己以外的人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自己。

因此小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二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一个突破。

郁达夫小说的写作特点郁达夫的小说中散发着一种天生的的伤感气质,如同他的人一样,但那并不是灰色而颓废的,因为文章的主题都是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他的小说多有性描写,在封建的中国引起了很大争议,深受当时青年一代的喜爱,作品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文字唯美,思想大胆暴露,写出了青年一代灵肉遭受的双重压抑,代表作《沉沦》是其中的佳篇.郁达夫小说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忧郁、苦闷以及颓废的思想感情.他通过露骨的性的描写和自我感情的大胆抒发,加之对作品的悲剧化处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非纯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了以感情凄凉,语言自然率真、注重自我真实挖掘的,颇具诗意化,散文化的文本特征.(一)人生历程构筑的颓丧感伤的内心情感(二)注重自我体验,真实的主观感情的抒发,以及对人生颇具理性的认识. (三)散文化、诗意化的语言特色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试论郁达夫小说的主观抒情艺术特征摘要:郁达夫是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家,但是他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的抒情不同,是自我暴露的主观抒情,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为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