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

合集下载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print?url…
4/18
2013-12-03
PrintWhatYouLike on 国务院关于印发…
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监督资源开发主体承担资源补偿、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
责任和义务,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对资源衰竭的城市,国家给予必要的
3/18
2013-12-03
PrintWhatYouLike on 国务院关于印发…
指 标
2012年 2015年
一、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
15.7
19.8
采矿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8
11.3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2
35
二、民生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8
2013-12-03
PrintWhatYouLike on 国务院关于印发…
行科学分类,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不同
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类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有序开发,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严格准入
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人居环境优美。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
率大幅提高,因矿山开采新损毁的土地得以全面复垦利用,新建和生产矿区不欠新账。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恢
复。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一
调、分类指导,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262个资源型城市中国拥有众多资源型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这些城市依靠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概况。

1.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赤峰等城市以煤炭资源著称。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城市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重要开采基地。

3. 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等城市以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

4. 吉林省:长春,吉林等城市以煤炭、钢铁和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

5. 辽宁省:沈阳,大连等城市以重工业和港口经济为特点。

6. 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等城市以钢铁和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柱产业。

7. 山西省:太原,大同等城市以煤炭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为特点。

8. 陕西省:西安,宝鸡等城市以粮食、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资源。

9. 甘肃省:兰州,酒泉等城市以煤炭和石油资源为主要产业。

10. 青海省:西宁,格尔木等城市以稀有金属、稀土和盐湖资源为特点。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固原等城市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主导产业。

12. 西藏自治区:拉萨,昌都等城市以矿产资源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13. 四川省:成都,绵阳等城市以天然气、石油和盐资源为主。

14. 重庆市: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铁矿为主要资源。

15. 云南省:昆明,大理等城市以烟草、重金属和电子信息为主要资源。

16. 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城市以煤炭、金矿和铜矿资源为经济支柱。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等城市以铝土矿、锰矿和石灰岩资源为主要产业。

18. 广东省:广州,深圳等城市以电子、纺织和玩具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19. 海南省:海口,三亚等城市以旅游业和渔业资源为支柱产业。

20. 安徽省:合肥,芜湖等城市以煤炭资源和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

21. 江西省:南昌,景德镇等城市以稀土、金矿和有色金属为支柱产业。

22. 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以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为主要支柱。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简介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产业基础的城市,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这些城市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境内有许多资源型城市,其中就包括了262个。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要资源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资源的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将资源型城市分为以下几类:1.煤炭型城市:这类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特征,煤炭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经济支柱。

例如山西省的太原、临汾等城市。

2.石油型城市: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特征,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例如中国的大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等。

3.天然气型城市:这类城市的特征是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长庆油田、四川盆地等地。

4.矿业型城市: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特征,矿产资源的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例如山东省的青岛、山西省的运城等。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资源枯竭问题: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当资源枯竭后,这些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成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城市。

3.单一经济结构: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过于单一。

一旦主导产业遇到困难,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受到冲击。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型城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策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一些策略可以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包括:1.多元化经济:资源型城市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

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
广东
3
韶关、云浮、乐昌
辽宁省
7
抚顺、本溪、阜新、盘锦、葫芦岛、铁法、北票
广西区
2
凭祥、合山
吉林省
10
辽源、白山、敦化、珲春、桦甸、蛟河、松原、舒兰、临江、和龙
四川
5
攀枝花、广元、华蓥、达州、绵竹
黑龙江省
13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大庆、伊春、五大连池、铁力、尚志、海林、穆棱、宁安、虎林
贵州省
2
六盘水、福泉
资料来源: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数据中心
资源型城市产业分布
城市类型
数量
城市名
煤炭城市
63
唐山、邯郸、邢台、武安、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休、高平、原平、乌海、赤峰、满洲里、东胜、霍林郭勒、抚顺、阜新、铁法、北票、辽源、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淮南、淮北、永安、萍乡、丰城、乐平、高安、枣庄、新泰、龙口、滕州、邹城、肥城、平顶山、鹤壁、焦作、义马、汝州、登封、耒阳、资兴、涟源、合山、广元、华蓥、达州、绵竹、六盘水、宣威、开远、铜川、韩城、石嘴山、哈密
有色冶金城市
12
葫芦岛、铜陵、德兴、冷水江、乐昌、凭祥、东川、个旧、白银、金昌、勒泰、阜康
黑色冶金城市
8
迁安、本溪、马鞍山、漳平、大冶、郴州、攀枝花、临湘
石油城市
9
锡林浩特、大庆、盘锦、东营、濮阳、潜江、玉门、克拉玛依、库尔勒
森工城市
21
牙克石、根河、阿尔山、白山、敦化、珲春、桦甸、蛟河、松原、舒兰、临江、和龙、伊春、黑河、五大连池、铁力、尚志、海林、宁安、穆棱、虎林
安徽省
4
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
云南省
4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版)全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注:1.带*的城市表示森工城市。

?2.资源型城市名单将结合资源储量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估调整。

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2013年)地级行政区66个:张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赤峰市、本溪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河市、大庆市、鸡西市、牡丹江市、湖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宜春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平顶山市、鄂州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云浮市、百色市、河池市、广元市、广安市、自贡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安顺市、曲靖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渭南市、宝鸡市、金昌市、平凉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县级市29个:鹿泉市、任丘市、古交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尚志市、巢湖市、龙海市、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招远市、平度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应城市、宜都市、浏阳市、临湘市、高要市、岑溪市、东方市、绵竹市、清镇市、安宁市、开远市、和田市;县(自治县、林区)46个: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武义县、青田县、平潭县、星子县、万年县、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连平县、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文县、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晋宁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马关县、曲松县、略阳县、洛南县、玛曲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宁县、拜城县。

2013年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名单

2013年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名单

2013年中国城市最新分级名单
一线城市19个: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

二线城市36个:
宁波、昆明、郑州、长春、合肥、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南昌、石家庄、太原、珠海、苏州、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

三线城市73个:
三亚,金华,泰安,榆林,新乡,舟山,赣州,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潮州,襄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绵阳,肇庆,西宁,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
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昆山,柳州,九江,绍兴县,运城。

四线城市76个:
衢州、宜宾、阜阳、晋中、韶关、荆门、丽水、娄底、乐山、大仓、赤峰、莆田、黄山、泸州、阳江、延吉、滕州、临汾、张家口、余姚、诸暨、长乐、南平、曲靖、延边、上饶、攀枝花、湛江、清远、黄石、安阳、滁州、邵阳、茂名、寓阳、阳泉、眉山、蚌埠、吉安、增城、温岭、宿迁、晋城、内江、常德、宁德、延安、桐乡、南充、朔州、梅州、三明、德州、拉萨、上虞、景德镇、许昌、渭南、淮南、枣庄、宝鸡、海宁、辽阳、抚顺、焦作、葫芦岛、孝感、资阳、牡丹江、遵辽、遵义、乌海、丹阳、齐齐哈尔、濮阳。

五线城市200个:
菏泽莱芜即墨平度胶州荣成诸城新泰青州龙口莱州
肥城章丘邹城邹平高密寿光文登蓬莱临清等200个。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44个资源枯竭城市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根据现行政策,中央财政将给予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探索经济转型新路。

包括首批确定的12个城市,目前全国共有44个城市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

据了解,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第一批12城市名单
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

第二批32城市名单
一、地级市9个: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当作地级市对待)、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二、县级市17个: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灵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湖南省耒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辽宁省北票市、吉林省舒兰市、四川省华蓥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资兴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森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森工)、吉林省敦化市(森工)。

三、市辖区6个: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2013年版最新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排名名单

2013年版最新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排名名单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 Nhomakorabea信息谨防诈骗
2013年版最新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排名名单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从公司和公司人角度对除传统一线城市之外的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00个百强县共400个城市进行了详尽调查。
除传统的2012年GDP规模、居民人均收入、500强企业落户数量机场吞吐量等硬指标外,该媒体在综合这些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400个城市进行了一线品牌进入密度、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共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根据一个特定公式,综合计算了每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基于这个排名,对400个城市进行了全新的分级。

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详细名单

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详细名单

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全国共118座资源枯竭型城市。

其中: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其他城市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涉及总人口1.54亿。

69个典型资源城市名单中包含我省的大庆,七台河、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铁力。

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为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国家发改委设立了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多元化产业体系培育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中央财政给予69座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投资有望超5000亿。

网友质疑:1,我认为全国都应该列入资源枯竭城市,首都北京都没水喝了,空气也废了,他排第一吧。

2,景德镇,不是做陶瓷的么?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富足的自然资源中繁衍生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令人无限遐想。

而如今,母亲河壮观不再、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沿流域干旱日渐严重;长江源头干枯,水质深度污染;近40%的资源城市矿物枯竭,生态危机迫在眉睫……黄河几近断流一九五五年,中国政府拉开“治黄大战”的序幕。

全国人大以全票通过包括三门峡工程的“治黄综合报告”,使三门峡等水利工程轰然而起,但建成不久,就形成渭河下游拦门沙,十五亿吨泥沙淤死八百里秦川和千万亩良田。

虽经多次排沙改造,仍无济于事。

最终很多库坝废弃,给关中平原带来“枯水沙尘满天,汛期小水大淹”的环境灾难。

尽管几十年“治黄”改变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局面,但在数千座水坝的拦截下,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

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一九七二年,此后二十六年断流年份就达80%,从九零年到九八年,年年断流。

九七年更出现断流七次、二百二十六天断流的千古生态奇观。

专家当时断言,黄河成为内陆河及季节性河流已成定局,不可逆转。

旱灾日渐严重从九九年开始,国家黄委实施黄河水统一调度分配水量,确保黄河下游利津站有一定的下泄流量,黄河断流得以缓解。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1. 北京市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型城市之一。

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境内有诸多自然景观,如秀美的西山、长城、颐和园等。

同时,北京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圆明园等,这些古迹都是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北京市还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

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有着大量的商业、金融、科技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

这些企业的存在为北京市提供了丰厚的财富和创新力。

此外,北京市还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有中国国家机关、各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

这些机构的存在为北京市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并促进了该市的发展。

总的来说,北京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

这些资源为该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城市。

2. 上海市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上海市拥有丰富的人力、经济和自然资源。

上海市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高度发达的劳动力市场。

这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上海市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

这些金融资源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此外,上海市还拥有发达的港口和物流体系。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这使得上海市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上海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全球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浦江和苏州河等。

这些水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此外,上海市还有许多公园和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总的来说,上海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人力、经济和自然资源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些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全球城市。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以上表格是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名单
要求:分别查找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转型的相关材料并总结经验。

其中:观点性的内容可在知网数据库中下载文章,提炼某些名家的观点并作出总结;其次要登录各城市(县市)的网页,查看有关转型的内容,可选取一个点收集材料,做成一个典型案例(注:典型案例要有凭有据,最好有数据支撑);最后要进行梳理和总结。

注意标清楚文献来源和参考文献。

最后提交的成果应包括自己总结提炼的内容和原始资料(即所有下载和使用过的资料电子版)。

我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大家更看好哪个未来的发展

我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大家更看好哪个未来的发展

我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大家更看好哪个未来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不少城市就是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但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开采完毕,这些城市都将面临严峻的转型和发展问题,我们一起看下我国首批资源型枯竭城市分别有哪些?一、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面积10445平方公里,人口177.5万,是我国有名的煤炭基地,储量达10亿多吨,2017年GDP417亿。

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使阜新面临极大的发展困境,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从2001年底起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开始修复露天煤矿生态,大力发展氟化工、液压产业、风电产业等,逐步迎来了新生。

二、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面积39017平方公里,人口110万,这里林木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林都”,2017年GDP266亿。

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木头财政不再,伊春人口流失严重,近年伊春根据自身特点开始转型,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旅游业,慢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辽源: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面积5140.45平方公里,人口120万,煤炭资源丰富,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有“东北小上海”的美誉,2017年GDP772亿元。

在上世纪90年代,煤炭开采逐渐下降,矿区也成了棚户区,辽源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开创人工养殖梅花鹿等,从“一煤独大”到形成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逐步走向新生。

四、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17485平方公里,人口119.5万,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煤、铁资源也十分丰富,2017年GDP705.33亿。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白山开始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煤、林、铁“老三样”向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新五样”的转变。

五、盘锦:位于辽宁省中南部,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一座因油而兴石油的化工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2017年GDP1154亿。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

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一、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

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

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

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完整版)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完整版)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省(区市)第一批(12座)第二批(32座)第三批(25座)河北下花园区(煤)井陉矿区(煤) 鹰手营子矿区(煤)山西孝义市(煤) 霍州市(煤)内蒙古阿尔山市(森工) 乌海市(煤) 石拐区(煤)辽宁阜新市(煤)盘锦市(石油)抚顺市(煤) 北票市(煤) 弓长岭区(铁)杨家杖子(钼) 南票区(煤)吉林辽源市(煤)白山市(煤)舒兰市(森工)二道江区(煤)汪清县(森工)九台市(煤)敦化市(森工)黑龙江伊春市(森工)大兴安岭地区(森工)七台河市(煤)五大连池市(森工)鹤岗市(煤)双鸭山市(煤)江苏贾汪区(煤)安徽淮北市(煤)铜陵市(铜)江西萍乡市(煤) 景德镇市(瓷)新余市(铁) 大余县(钨)山东枣庄市(煤)新泰市(煤) 淄川区(煤)河南焦作市(煤) 灵宝市(金)濮阳市(石油)湖北大冶市(铁) 黄石市(铁铜煤和硅灰石)松滋市(煤) 潜江市(石油)钟祥市(磷)湖南资兴市(煤)涟源市(煤)常宁市(铅、锌) 冷水江市(锑)耒阳市(煤)广东韶关市(煤、铁) 广西合山市(煤) 平桂管理区(锡) 海南昌江县(铁) 重庆万盛区(煤) 南川区(煤) 四川华蓥市(煤) 泸州市(天然气) 贵州万山特区(汞)云南个旧市(锡) 东川区(铜) 易门县(铜) 陕西铜川市(煤) 潼关县(金) 甘肃白银市(银、铜) 玉门市(石油) 红古区(煤) 宁夏石嘴山市(煤)注:资源枯竭型城市总数共计69个,其中地级市(黑体字部分)27个,区县级、矿区42个,重庆直辖市万盛区、南川区定位为地级市。

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公布

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公布

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公布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公布类型不一各城市任务不同(表)【导语】:中国资源型城市众多,但是由于产业布局的不同、开发秩序的差异,导致各资源型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属性。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划,对公布的262个城市的发展属性以及发展方向做了明确的界定。

262个资源型城市名单界定类型不一各城市任务不同(表)中国资源型城市众多,但是由于产业布局的不同、开发秩序的差异,导致各资源型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属性。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划,对公布的262个城市的发展属性以及发展方向做了明确的界定。

按照城市类型的分布,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包括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以及再生型四种,这四种类型都被有着不同的重点任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成长型城市应该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准入门栏,衰退型则应该注意民生问题和城市改造等问题,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国的资源型城市都存在着开发秩序不规范、开发强度过大等问题,造成环境代价加大,同时产业布局不合理。

杜鹰指出,对于262个资源型城市,需改变现有的“一业独大”局面,强调接续产业的发展,防止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

《规划》提出,要通过资源开发的秩序约束机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利益分配共享机制,以及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等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随着资源税制改革的推进,这些资源型城市通过资源税能够更多地分享到收益,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020年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规划》提出了四个明显提高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明显提高就是要求资源型城市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水平要有个明显的提高。

比如提出资源产出率到2020年比2012年时要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二个明显提高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要求资源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第三个明显提高是环境质量要明显提高。

要求到2020年,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率要从目前的28%提高到目标期的45%,要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所在省(区、市)地级行政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林区)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河北(14)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邢台市、邯郸市鹿泉市、任丘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山西(13)大同市、朔州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古交市、霍州市、孝义市内蒙古(9)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霍林郭勒市、阿尔山市*、锡林浩特市石拐区辽宁(15)阜新市、抚顺市、本溪市、鞍山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北票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大石桥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弓长岭区、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吉林(11)松原市、吉林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 汪清县* 二道江区黑龙江(11)黑河市*、大庆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 尚志市*、五大连池市*江苏(3)徐州市、宿迁市贾汪区浙江(3)湖州市武义县、青田县安徽(11)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宣城市巢湖市颍上县福建(6)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龙海市平潭县、东山县江西(11)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赣州市、宜春市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星子县、大余县、万年县山东(14)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昌乐县淄川区河南(15)三门峡市、洛阳市、焦作市、鹤壁市、濮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灵宝市、永城市、禹州市安阳县湖北(10)鄂州市、黄石市钟祥市、应城市、大冶市、松滋市、宜都市、潜江市保康县、神农架林区*湖南(14)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浏阳市、临湘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广东(4)韶关市、云浮市高要市连平县广西(10)百色市、河池市、贺州市岑溪市、合山市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平桂管理区海南(5)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重庆(9)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云阳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川区、万盛经济开发区四川(13)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自贡市、泸州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绵竹市、华蓥市兴文县贵州(11)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区云南(17)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安宁市、个旧市、开远市晋宁县、易门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马关县东川区西藏(1)曲松县陕西(9)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榆林市潼关县、略阳县、洛南县甘肃(10)金昌市、白银市、武威市、张掖市、庆阳市、平凉市、陇南市玉门市玛曲县红古区青海(2)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宁夏(3)石嘴山市灵武市中宁县新疆(8)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和田市、哈密市、阜康市拜城县、鄯善县注:1.带*的城市表示森工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编制,是指导全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一、规划背景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突破口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

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20%,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

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出现。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

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等引发的利益分配矛盾较多,维稳压力大。

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改革任务艰巨。

资源开发行为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调控监管机制有待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补偿、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到位。

扶持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支持力度不足。

资源收益分配改革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矛盾错综复杂。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有序开发综合利用资源,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富集地区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分类引导,特色发展。

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分类,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各类城市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有序开发,协调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引导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优化结构,协同发展。

坚持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绿色矿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

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资源型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资源保障有力。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25个百分点,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增长,资源保障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济活力迸发。

资源性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接续替代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多元化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人居环境优美。

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率大幅提高,因矿山开采新损毁的土地得以全面复垦利用,新建和生产矿区不欠新账。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地区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恢复。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社会和谐进步。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矿区、林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到保护传承。

(四)发展机制。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从根本上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开发秩序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和分区管理制度,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矿业,调控引导开发时序和强度,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的资源开发格局。

研究建立资源开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制度,开展可持续发展预警与调控,促进资源开发和城市发展相协调。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即防治污染措施必须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强化同步恢复治理。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控制森林资源采伐强度。

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生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监督资源开发主体承担资源补偿、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

对资源衰竭的城市,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建立资源产地储备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利益分配共享机制。

合理调整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关系,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计征方式,促进资源开发收益向资源型城市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优化资源收益分配关系,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支持改善资源产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共享资源开发成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

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

国家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适当向资源型城市倾斜。

对符合条件的接续替代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与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在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引导和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接续替代产业集聚。

三、分类引导各类城市科学发展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资源开发处于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尽相同。

遵循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原则,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本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一)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

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

应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

提高资源开发企业的准入门槛,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

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加快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处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

(二)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

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

应高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

(三)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

衰退型城市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