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大全

合集下载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湘咏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高中物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参考部分课改实验区的实施经验和成果,整合我市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和物理学科特色,提出如下物理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二、课程目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三、课程设置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1——物理1-1、物理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意见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意见

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西安市教育局教科所物理组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推进西安市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市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明确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学科地位,认真领会《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层次结构中,高中物理课程属于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学习科目,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培养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文化教育课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正确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指明了方向。

在课程目标上首次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核心知识,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在课程结构上以学段模块、学分管理的形式,既有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必修课,又有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的多个选修课系列。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4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结合四川省高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物理课程的实施,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在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二)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既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必修课程,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构建了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让学生学会人生规划,让学生自主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XX学校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XX学校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教学建议及进度安排教学建议:一、教学关键:快速条理地与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物理学系统的构建起来,解题时,养成让学生仔细解析每道精选(典型) 习题的习惯。

教师把好选题关,精选精编习题,让学生跳出题海,做好反思回顾。

二、教学方式:引入符合实际的新情境,注重时代性,以问题引领,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学生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交流展示纠正,训练巩固提升。

用生动有趣的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好奇、好问、好思,从而使学习轻松、高效。

三、物理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1、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是分析问题的“灵魂”。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

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

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2、分析问题做图必不可少,作图是分析问题的“巧手”。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往往无从下手。

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他们听课时,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喜欢记录解题步骤。

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

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思路大多豁然开朗,由此可见,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3、坚持题后总结。

当我们完成一道题后尤其是由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时,我们要把握”领会方法的最佳时机”。

想一想: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重要的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为什么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要看出这一点我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这里有没有学习的诀窍可供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良好的题感正是通过总结培养出来的,相反仅热忠于解题,就题论题结果就会食而不化,事倍功半。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

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它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一要求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

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可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的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

另外,教科书是根据广泛的、统一的读者对象编写的,不可能对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别和情感态度的差别等某一个方面做具体的关照。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具体的、有特点的,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的过程,是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创造过程。

(一)突出课程目标的三维度,体现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重视个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

1.正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身体发育、思维能力、人格意志等诸方面,但又不是齐步走。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并引导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特制定《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1.领会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基本的必修课程。

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建议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中物理课程,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为核心,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及科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设计需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推理判断等;(4)提高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如运用代数、几何、微积分等知识解决物理问题;(5)培养物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实验、计算、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引导学生形成严谨、客观、批判的科学态度,树立追求真理的精神;(3)教育学生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5)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自我,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一、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一)物理新授课1、物理新授课是指学习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建构新知识的课型。

2、新授课的基本流程:1.预习——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实验探究或理论分析、建立新的概念规律——4.分析比较、明确内涵——5.典型分析、应用巩固——6.检测反馈3、新授课重点做到(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本节课物理概念规律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片、视频、实验、故事、魔术表演等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

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概念的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等。

(4)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会在不同情况下根据适用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

(5)合理运用课堂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4、注意事项(1)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克服前概念的影响。

由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对某些概念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认识,有的不完整甚至错误,它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学中要认识这些错误的严重性,帮助学生克服原有认知中不足。

如速度在初中阶段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到了高中,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且速度是矢量,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2)忌不做实验直接给出概念和规律。

能用实验演示的一定要做实验,难以操作的实验可以播放实验录像或图片。

(3)忌贪多求全,难度过大。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需要巩固加强,适当的对比分析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相关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把新授课上成了复习课,学生消化不了反而夹生。

(4)忌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如物理概念引入的原因及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的教学。

正如1939年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它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物理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物理教学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物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立德树人”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使物理教学融物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全面发挥物理的“立德树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户。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辽宁省普通高中级学生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辽宁省普通高中级学生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3.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体的情况。
4.共点力平衡问题仅限于在一个平面内的情况。
5.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4)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只要求了解示波管的基本原理,对于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选择性必修1教学建议
1.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选择性必修1
主题1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7.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8.核力与结合能
9.核裂变与核聚变
10.“基本”粒子
1.本模块的相关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选修3-3和选修3-5。
2.本模块2个学分。
3.选修3-3教材中对应“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压,相对湿度,熵”的内容不作要求。
4.选修3-5教材中对应“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康普顿效应”的内容不作要求。
物理
时间
模块
内容
说明
第一学年
上学期
必修1
主题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1.质点参考系
2.时间位移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5.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

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推进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高中课改要“积极、稳妥”,“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方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市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正确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指明了方向。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还根据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了不同类型的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指导意见

一、新教材内容有何变化?
→ 教学内容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概念(描述运动)
概念、规律 (对力的认识)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1.坐标系内容移到第2节 2.老教材中第2节的二级标题“路程与位移”改为“位置与位移”,并增加了“位移-时间图像” 3.老教材第4节中的“认识打点计时器”放入新教材第2节,而将“速度的测量”内容移到新教材第3节 4.新教材第3节标题标题发生变化,有利于学生认识速度的本质,与下一节描述一致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1.重力和弹力合并;删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牛顿第三定律放入本章,并在该节课文中,专门设立了一个“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小标题, 为分析“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设下伏笔。 3.把原“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两节合并为一节,降低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会用等效替 换的方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并不要求学生解答具体实际情境中 的受力问题,而把这些问题放在“共点力的平衡”中去解决。 4.“共点力的平衡”独立变为一节
二、核心素养类型界定——科学思维
必修1的《 运动的描述 》单元:
素养类别
学习目标
模型建构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质点模型。
2.能在一维坐标系中描述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位移;通过质点模型的建构,
3.能结合x-t图像的含义用图像语言描述物体的直线 以及速度、加速度的
科学思维
运动。
定义,初步认识并能
——很多文献中都能查到的表述
二、核心素养类型界定
核心素养 话语体系
原来的 话语体系
物理观念
继承超越 提炼整合 综合表现

2023年四省(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3年四省(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3年四省(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文旨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对四省(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解读和阐述。

一、课程设置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2. 课程标准物理科学、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物理量和单位、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等九个单元是物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工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物理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遵循“启发、引导、全面发展”和“轻重结合,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建立牢固的物理知识体系和科学思维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实践与探究物理学科的实践探究和实验是关键环节,应该采用“问题驱动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三、学生评价1. 综合能力评价应该将知识理解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应该成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2. 考试评价应该遵循"全面、适度、准确、有效"的评价原则,考试不应只关注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师角色教师应该做到知识渊博、方法灵活、激发兴趣、引导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总结本文指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究的结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在强化基础的同时,促进协同发展、全面发展。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物理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物理教学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物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立德树人”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使物理教学融物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全面发挥物理的“立德树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户。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学科指导意见
3
教学内容
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基础物理知识,以及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技能
4
教学原则
- 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各种程度和水平差异的学生均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主体性原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发展性原则: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 实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上高中物理学科指Fra bibliotek意见序号
类别
指导意见
1
教学任务
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培养物理图像思维能力;提高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运用合作学习;引入物理实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关注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5
教学方法
- 优化教学内容:内容的适度性、体现素质教育功能的全面性-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练习和复习课等各种课型的教学环节及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6
教学评价
- 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质量监控-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评价- 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doc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物理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物理教学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物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立德树人”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使物理教学融物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全面发挥物理的“立德树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户。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修

1-1



毕 业 必修 考 课程 试
必修 2 必修 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 用,传感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 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 其守恒定律
选修 3-2 选修 3-1 必修 2
选修 3-1
必修 2 必修 1
注: 1. 上图中每个模块的主题源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 简称“修订版”)的模块内容,但有些主题的位置有所移动。
1
原子与原子核……………………………………………………………14 2017 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海南省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新 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现状下,为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实现旧 教材与新方案、新课标的有效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 制定《普通高中 2017 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 必修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 10 项,选修Ⅰ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 11
3
项,具体内容与“修订版”的规定相同。 3. 若与“修订版”配套的选修Ⅰ系列课程的教科书 2018 年秋季出版,则
建议在选修Ⅰ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新教科书。
一、上篇: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必修 1、必修 2 两个模块。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 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
4
(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 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定性了解弹 性势能。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 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 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 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普通高中 2017 届物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大全
目录
上篇 必修课程 必修 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4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4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 必修 2 静电场……………………………………………………………………6 电路及其应用……………………………………………………………7
下篇 选修课程 选修 1-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9 磁场………………………………………………………………………9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10 传感器……………………………………………………………………10 选修 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2 热力学定律………………………………………………………………1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2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3 选修 1-3 光及其应用………………………………………………………………14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4
说明:
5
(一) 必修 1 本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 恒定律”三个主题组成。
【内容与要求】 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 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 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 法。 (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 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2017 年高一新生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必修和选修Ⅰ)
模块
主题
原教科书中 的模块
选修 1-3
光及其应用,动量与动量守 恒定律,原子与原子核
选修Ⅰ 课程
选修 1-2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 学定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 与电磁波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3-4 选修 3-3
(6)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7)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 惯。
【教学建议】
本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和模型建构等物理核心素养。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的特点,联系 日常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 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诸如速 度、加速度、力、能量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 学习科学定量地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 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 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等,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 题,注意让全体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