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和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酸的分解 反应 甲酸盐的生成热相当于甲酸在金 属上的吸附热;吸附热与吸附强 度相关 图中结果说明中等强度的吸附有 利于化学反应
• 例2 CO氧化活性与吸附热的关系 • 图中结果说明中等强度的吸附有利于化学 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必须有至少一种反应物 经过化学吸附 一个好的催化剂应该能形成中等强度的化学 吸附键,它强到足以使被吸附的反应物分 子中的键断裂;但是它又不应该太强,以 使表面中间物仅有一个短暂的滞留时间, 并被产物分子迅速脱附,以使反应能以较 大的速率继续进行下去
2.4 孔分布
• 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与孔半径的 关系 (见后面)
dV/dr~r,孔分布曲线
3.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类型的解释:
• 毛细凝聚:在细孔内,气体压力等于饱和蒸汽 压力时可以凝聚为液滴。数学表达式为Kelvin ~ 方程: P 2v ln P0 rk K T
σ:液体表面张力 p0:饱和蒸汽压 ~ :摩尔体积 v rk :液体弯曲面的平均曲率半径 rk越小,发生凝聚的p越小
(3)、(4)、(5)属于表面控制过程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用力 范德华力,类似为凝聚,弱 化学键力(静电 共价键力),强 吸附热 ≈8.4~41.8kJ.mol-1 ≥42kJ.mol-1 吸附速率 不需活化,快 需活化,慢 脱附活化能 ≈凝聚热 ≥化学吸附热 发生温度 接近液化点 高(高于液化点) 选择性 无 有,与吸附质﹑吸附剂的本性有关 吸附层 多层 单层
P 1 C 1 P V ( P0 P) C Vm C Vm P0
P:吸附质(N2)的压力 P0:吸附质(N2)的饱和蒸汽压 V:压力p时的吸附量(STP,cm3/g) V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STP,cm3/g) C:常数
P 1 C 1 P V ( P0 P) C Vm C Vm P0
大孔物质
IV型吸附等温线
(对应含中孔的物质 )
~ P 2v ln P0 rk K T
滞后环类型及对应的中孔结构:
4. N2吸附法测比表面积
• 原理:表面积 = 单分子层分子数ⅹ分子截面积 4.1 BET方法: Brunauer 、Emmett和Teller提出了著名的 BET方程
第二章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
活性、选择性取决于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和性 质,也受物理结构的影响。 表征催化剂物理结构的参量有比表面积、孔 隙率、孔分布等
1. 比表面积
• 催化剂的表面积 = 外表面积 + 内表面积 • 比表面积:1g 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 • 从几到上千m2/g。~1000 m2/g ~篮球 场大!
2.2 孔隙率
一个催化剂颗粒内的孔体积和整个颗粒体积 的比。
孔体积 颗粒体积
V粒= V孔 + V骨
2.3 孔的简化模型
• 催化剂颗粒中孔的形状非常复杂,但可以 假设为n个理想的、平均圆柱形孔来代表这 些实际的孔 • IUPAC定义: • 孔径(直径)<2nm 微孔(micropore) 2~50nm 中孔 (mesopore) >50nm 大孔 (macropore)
随着p/p0升高,在孔壁首先形成单吸附层,然后形成多层吸附。 当吸附层厚到一定程度时,吸附层上的分子直接与气体分子 发生作用,使孔被吸附质分子填充。微孔首先被吸附质填充。 在液氮温度(196K)、p=p0下,中孔也能被液氮所填充。但 大孔不能。脱附与吸附是可逆的
I型吸附等温线:
微孔物质
II(Ⅲ)型吸附等温线:
实验测得,液膜的厚度t与p/p0有如下关系
• 这样,根据吸附等温线和Kelvin方程,可以得到吸附量v随 孔半径r变化的曲线;将V~r图的V对r微分,得 dV/dr ~r 图,即孔分布曲线: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与孔半 径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
V~r图
dV/dr~r,即孔分布曲线
修正BJH法 (KJS法或BJH-KJS法) • Kruk, Jaroniec, Sayari, Langmuir 1997, 13, 6267-6273)上述两方程变成下述两方程:
修正后,计算的孔径略高于原先用BJH法计算的孔径
BJH法及修正BJH法适用范围: (1)适于测中孔的物质,即具有第IV类型吸 附等温线样品的孔分布测定 (2)计算时使用等温线的脱附支。 (3)测孔的范围:d=0.6~60nm 特别适于 中孔。
微孔孔分布: • HK法(HORVATH, KAWAZOE, J. Chem. Eng. Japan, Vol. 16, 470 (1983) • 假设:(1)依照吸附压力大于或小于对应的孔尺寸 的一定值,微孔完全充满或完全倒空;(2)吸附相 表现为二维理想气体,即服从Henry定律 • 狭缝孔模型的H-K原方程:
H2在铁粉上的吸附等压线
3.化学吸附态及催化活化 (1)解离吸附与不解离吸附
M H 2 (g) 2 2H
M CH 2 CH 2 ( g ) 2 CH 2 CH 2
(2)均裂解离吸附和非均裂解离吸附
M H 2(g) 2 2H
因为吸附等温线是vp/p0关系, t =Fc(p/p0),可以
从公共曲线上得到,将横轴的p/p0转换为t
在固体表面无障碍地形成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则吸附液膜体 积vL应该等于吸附层厚度t和表面积S的乘积: vL = S t (vL = v x 0.001547, 0.001547为STP下1ml氮气凝聚后 的液态氮毫升数) S = vL/ t = tg
2. 固体催化剂的孔
• • • • • • • • • 2.1孔体积(孔容) V堆 = V隙 + V粒 = V隙 + V孔 + V骨 V隙:常压下,汞能填充颗粒之间的间隙但不能进入孔内 V隙+V孔:装满催化剂颗粒的容器,抽真空后,放入氢气, V氢=V隙+V孔 V孔= V隙+V孔-V隙 V孔也可以通过四氯化碳的吸附直接测定 根据V堆、V骨、V粒可以得到催化剂的堆密度、真密度、 假密度。 • 比孔容:1g催化剂具有的孔体积
Nav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和NA分别是单位吸附质面积和单位吸附剂面积的分子数; Aa和AA分别是吸附质和吸附剂的Lennard-Jones势常数; 为气体原子与零互作用能处表面的核间距; L是狭缝孔两平面层的核间距; d0为吸附质和吸附剂原子直径算术平均值
微孔孔分布计算的几个问题:
1.因为H-K方程关联孔尺寸随压力p/p0的变化,等温 线提供吸附量V(p)的关系,即可得到吸附量与孔尺 寸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适当的孔型假设,可以计算 dV/dL(或dV/dr)对L(或r)的孔分布。 2.吸附等温线从非常低的压力下开始测定 3.根据文献进行参数的假定
H2 M
n
O
2
H M
M
n
HO
化学吸附态:分子或原子在固体表面进行吸附时的 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共价键、配位键 和离子键)
(1) (2) (3)
H2可均裂,也可非均裂 乙烯,非解离,形成2个σ键 CO在金属上
O
o c
M
O
Ni、Pd
O C M
Rh, Ru
c
Cu、Pt
大孔孔径分布的测定(压汞法):
• 试验测量外压力作用下进入脱气处理后固体孔空间的进汞 量,再换算为不同孔尺寸的孔体积。测孔径范围:7.5~ 15000nm。
第三章 化学吸附作用
1.多相催化反应进行的几个步骤
(1) (2) (3) (4) (5) (6) (7) 反应物分子由气体主体向催化剂的外表面扩散(外扩散) 反应物分子由外表面向内表面扩散(内扩散) 反应物吸附在表面上 反应物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从表面上解吸 产物从内表面向外表面扩散(内扩散) 产物从外表面向气体主体扩散(外扩散)
4.2 V~t法(t-plot,t图法):
• 在固体表面无障碍地形成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由 BET方程给出吸附层数:
• t为吸附层厚度,tm为单层的厚度。因为C对t的影响 很小,在一些性质类似的物质上, t =Fc(p/p0),即t 只是p/p0的函数,已经被测出,称为公共曲线:B. C. Lippens and J. H. de Boer, Journal of Catalysis, 4, 319-323 (1965)
5. N2吸附法测孔分布
• 中孔孔分布: BJH法(BARRETT, JOYNER,HALEND) 毛细凝聚:在细孔内,气体压力等于饱和蒸 汽压力时可以凝聚为液滴。数学表达式为 Kelvin方程: ~
~ v ~ v
σ:液体表面张力 p0: 饱和蒸汽压 ~ :摩尔体积 v rk: 液体弯曲面的平均曲率半径。rk越小,发生凝聚的p越 小,即越容易发生凝聚
C
M
M
线式
桥式
孪式
过渡金属:强吸附(d电子、空轨道) 非过渡金属:弱吸附(s、p电子)
金属对气体分子的吸附顺序为:
O C H C H CO H CO 2 2 2 2 4 2
2
N2
4.化学吸附强度与催化活性
为了定量比较气体在各种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强 度,可以从实验中测量吸附热。
从斜率和截距可以得出Vm,再根据下式求得比表面积,即BET比表面积
S BET
Vm 1 18 N . m 10 22414 W
N: Avogadro常数 m:吸附质截面积。N2 = 0.162nm2 W: 样品重量(g)
BET法测比表面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p/p0=0.05~0.35 (2)主要适用于Ⅱ和Ⅳ型吸附等温线。实际上绝大 多数催化剂上的N2吸附等温线也都是Ⅱ或Ⅳ型。 (3)是公认的>1 m2/g样品的标准方法。许多国家 将其定为标准。 (4)误差: (5)对于Ⅰ型等温线,比表面积的测定还有争议。 BET法也能给出一个计算结果。一般用p/p0=0.95 时的吸附体积来表示。 (6)对于比表面积<1 m2/g的样品,用氪气吸附测 量。P0小,p/p0范围大,能测准
P 2v ln P0 rk K T
随着p/p0升高,微孔首先被吸附质填充, p/p0再 升高( p/p0 1 ),中孔也被吸附质填充。
对于尚未发生毛细凝聚的孔。它们并不是“空”的, 而是壁上有着厚度为t的液膜。根据Kelvin方程,圆 筒形孔的孔半径rp与孔核半径rh之间有如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