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合集下载

储层沉积学特征

储层沉积学特征

一、储层的孔隙性
储集岩的孔隙是指其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部分。
按照孔隙直径和裂缝宽度以及对流体的作用分为:
◎超毛细管孔隙:孔径>0.5mm或裂缝宽度>0.25mm,其中 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服从水力学的一般规律。
◎毛细管孔隙:孔径0.5-0.0002mm或裂缝宽度0.25- 0.0001mm,只有当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时,流体才能在其 中流动。
◎微毛细管孔隙:孔径<0.0002mm或裂缝宽度< 0.0001mm, 在地层条件下,流体不能在其中流动。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的体积与该岩 样总体积之比值。
有效孔隙度:那些相互连通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 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 比值。
二、储层的渗透性
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
沉积及水上红色、杂色沉积
沉积物较前者有较好的
广泛分布,冲积扇十分发育, 分选性,具有
并以含较多的
泥石流沉积为特征。
碎屑流的沉积特征。
不论干旱还是潮湿,冲积扇在垂向上均为多次洪泛砾岩、 砂砾岩的叠加,组成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剖面结构。各 次洪泛事件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的多变性使冲
积扇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很大,属于严重非均质 性储层。
4、按储集岩中流体的性质分为:
稠油储层 常规储层
(粘度μ 地下>50厘泊,μ 地表>100厘泊,比重>0.92)
天然气储层

# 储层的概念及分类
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储层的概念
二、储层的分类

# 储层的孔隙性及渗透性
沉 一、储层的孔隙性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

《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思考题思考题:1.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哪些类型?按物性、按储集空间可分为⼏种类型?岩性分类⽅案碎屑岩储集层:砾岩、砂岩等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云岩等特殊岩性储集层:⽕⼭岩、变质岩、泥岩等物性分类⽅案孔隙性:⾼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储层渗透性:⾼渗透率、中渗透率、低渗透率、特低神偷了呢储层储集空间分类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溶洞—裂缝型储集层孔隙—裂缝型储集层孔、洞、缝型储集层按孔隙结构的分类六种类型:A型--粗孔粗喉结构B型--粗孔中喉结构C型--中孔中喉结构D型--细孔细喉结构E型--杂基充填的微孔结构F型--紧密胶结微孔结构2.碎屑岩储层按成因可分为哪些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3.碎屑岩、⽕⼭岩、碳酸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是什么。

第三章2碎屑岩—空隙——孔隙型,碳酸盐—裂缝、溶洞--——缝-洞性,⽕⼭岩—裂缝_——裂缝型,泥质岩(1.裂缝型2.孔隙型3.孔—缝复合型)4 ⽑细管压⼒曲线形态所代表的孔隙结构的含义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5、致密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孔渗性⽐较低<0.1×10-3um2只能作为储⽓层(⾮常规⽓层),标准岩⼼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需进⾏⼤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业产能6.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有⼏种?什么是成岩相?各什么特点。

成岩作⽤有:压实、压溶、胶结作⽤、交代作⽤、溶解(溶蚀)作⽤、⾃⽣矿物的形成与充填作⽤、重结晶作⽤成岩相:成岩相是指成岩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成岩产物的总和。

分类以及特点:(1)、弱压实成岩相常形成于中、浅埋藏的砂岩中。

砂岩杂基含量低,具颗粒⽀撑结构,机械压实作⽤减弱,⽽压溶作⽤增强,颗粒间多为点接触和线接触。

胶结物含量低,具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常构成⾼渗或中渗储层。

砂岩多为平⾏层理及块状层理砂岩,含油性好,常见于河道砂、三⾓洲前缘砂及扇三⾓洲前缘砂体。

Chapter 1储层沉积学的形成发展与趋势

Chapter 1储层沉积学的形成发展与趋势
1 裘怿楠内部发言稿,2000 年
10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第一章
二、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储层沉积学(Reservoir sedimentology)
储层沉积学是应用各种资料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体所形成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分 析与确定储层的地质信息,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果的综合性科学。即是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试 井等资料和各种储层测试手段,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以油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和预测油气储层 不同层次的非均质性特征为内容,以提高油田勘探与开发的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砂体几何形态和展布规律、泥质夹层的频率及大小,物性空间分布的可变性、模拟参数的确定和流体运
动等方面。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储层两大特性的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为最大限度提高勘探
效率与采收率服务。
四)异同点
从定义上来看,油藏描述与储层表征两者之间具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实际工作,人们有时又将 其作为同义语来使用。大多数人认为油藏描述的重点是地球物理的方法和对实际油藏各种特征的具体描 述。其描述内容除了储层本身外,还包括流体的特征与油藏类型等。而储层表征的重点则是定性研究和 定量表征储层本身的两大地质特性。前者以油藏的地质特征描述为主,强调静态研究与所采用的技术方 法;而后者则以储层两大特性的研究和成因解释为主,强调定量与形成的动态过程。
学科基础
①沉积学 ②石油地质学 ③油层物理学 ④地球物理学 ⑤数学地质 ⑥计算机技术
第二节 储层沉积学研究的动态、趋势及方法
一、储层研究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
一)从石油工业的技术发展历史来看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一是钻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钻进的速度与深度,增加 了发现新油气田的机遇。二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革新,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光点记录→70 年代的模拟磁 带记录发展到→80 年代的数字磁带记录,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和人机联作等高新解释技术的 涌现,不仅使勘探领域由高勘探区扩大到低勘探区,由浅层走向深层,由露头区转向覆盖区,由寻找构 造圈闭发展到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而且直接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的内部结构、储集性能,如 CCG 的井间地震技术。以上两次技术革命无疑推动了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则是为储层研究 所进行的各种技术革新与创新。近年来,不仅新区和新领域(如深层)的勘探和开发需要研究储层,充 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试井等资料预测砂体(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展布,寻找隐蔽的地层和 岩性油气藏,而且随着老油田开发井网密度的增加和开发程度的提高,含水饱和度越来越高,需要充分 利用物探、测井、地质等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储层的各种地质模型,通过数值 模拟预测剩余油的分布,为开发方案的制定、调整及实施服务,进行三次采油,挖掘潜在的油气资源, 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随着常规储层的不断勘探和开发,要寻找新的战略后备储量,特低渗储层和复杂 特殊储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和开发地质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第2章 储层沉积学特征

第2章 储层沉积学特征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二、冲积扇及河流相储层
1、储层分布模式 ① 外部几何形态 (一)冲积扇相储层
平面图:扇形 横剖面:底平顶凸 纵剖面:楔状体
② 内部结构 向盆地方向:
厚度变薄 粒度变小 分选变好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二、冲积扇及河流相储层
2、储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一)冲积扇相储层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二、冲积扇及河流相储层
(二)河流相储层 河流中的沉积作用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二、冲积扇及河流相储层
1、顺直河砂体
分布特点:弯曲度很小,河岸稳定,单一河道。
砂体类型:河道垂向填积砂体为主;
边滩砂体少量、规模较小。 砂体分布:平面上,呈条带状; 剖面上,呈顶平底凸; 垂向上,呈现粗略正韵律。
所有孔隙体积
绝对孔隙度
岩石总体积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一节 储层的基本特征
死孔隙体积 孔隙总体积 岩石总体积 骨架体积 孔隙总体积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连通不流动 连通流动
第一节 储层的基本特征
(2) 有效孔隙度
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 总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特征
第四节 其他岩类储层沉积特征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一、碎屑岩沉积环境分类 二、冲积扇及河流相储层 三、三角洲相储层 四、湖泊相储层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沉积特征
一、碎屑岩沉积环境分类
冰川 湖泊
沙丘
河流

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

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

不同油藏描述阶段中的沉积相研究对于我国目前的油田勘探开发,大部分油田的开发都进入了高含水阶段。

因此,有必要对油田地下结构进行重新认识,对油藏进行精细油藏描述。

从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地质建模软件对油藏进行三维空间分析。

文章就油藏描述中沉积相的部分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油藏描述中各个阶段沉积相研究所要做的工作。

标签:油藏描述;沉积相;河流相1 油藏描述的发展油藏描述是利用地质建模软件以三维空间的特征对地下油藏的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

油藏描述的基础是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并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渗流力学等方法,通过地质建模将地下油藏以三维空间的形式进行描述,定量地描述出油气藏的规模、形态、内部结构、储层参数等,研究油气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了对油藏描述技术的攻关,并在我国油气田开发中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历经30多年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指导油田开发的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地质研究、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四个方面[1]。

具体包括:储集体的地质研究、地层构造的分析、沉积相的研究、储层内部结构参数的计算、油田开发动态描述。

对油藏类型、储层内部结构、储层内流体的特征等进行分析,建立地下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现有的开发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制定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优化方案是油藏描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实际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构造的复杂性,不同开发时期所掌握的地质资料不同,以及对于每一个开发阶段所要对油藏描述的精度、侧重点不一,进而将油藏描述划分为早期油藏描述、中期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三个阶段。

不同的开发阶段对于地下油藏的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等方面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精度不一,继而对油藏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法也有所差异。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适应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方法[2]。

碎屑岩油气储层沉积学

碎屑岩油气储层沉积学

《碎屑岩油气储层沉积学》2006年4月22日目录一、引言 (1)二、几个相关概念 (2)三、储层沉积学的研究任务、目的及内容 (3)四、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3)五、沉积相研究 (5)一、引言随着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油气储层或油气藏为对象的精细描述与研究逐步深入,油气储层在地下的空间展布与其属性的特征则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研究重点。

然而,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储层的外部形体(构形)与其内部属性的分布规律则主要受其形成的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即不同沉积体系所形成的油气储层具有不同的展布规律和非均质性,这就需要从沉积学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储层形成的地质作用和沉积环境;而成岩作用则对储层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影响。

正可谓影响油气储层非均质的三大因素“构造演化的阶段性、沉积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成岩作用的复杂性”决定着油气储层的综合特性,这一基本地学知识和理论为储层沉积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沉积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沃尔德(Wadell.1932)提出的一个术语,它主要是由沉积岩石学中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扩大和发展起来的。

而储层沉积学又是以实用角度从沉积学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A,1990)正式应用该术语并引入文献,表明沉积学(含古地理学)与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在阐明生、储、盖层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沉积学和储层沉积学的基本涵义及主要研究内容是:1.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岩)和沉积作用的科学。

包括研究未曾成岩和已经成岩的天然沉积物(岩),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沉积作用的过程和机理(Reeding,1978)。

沉积学作为地质科学中的一个分科,它与流体力学和地层古生物学密切相关,与物理学、化学、海洋学、气象学、水文学和土壤学等也有重要联系。

由于有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通过对沉积物的研究(陆上和水下)和实验模拟,逐渐使沉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DOI 0 9 9 .s. 0 — 9 5 0 2 1 1 :1 . 6 0 in1 6 0 9 . 1 . . 8 3 s 0 2 00
油藏描述是始 于 2 0世纪 7 O年代末期 的一 门多学科综合操作 的应用技术 。它是指一个油 ( )藏发 气
现后 ,对其开发地质特征 所进行全面 的综合描述 ,其 目的是为合理开 发这一油气藏制定 开发 战略和技术 措施 提供必要 的和可靠 的地质依 据 。油藏描述贯穿 于勘探 开发 的全 过程 ,由于每个 阶段具有 的资料基础 不同 ,所要解 决的开发任务不同 ,因而油藏描述的重点 内容和精度也有所不 同闭 。 般 认为精细油藏描述是指 油 田进入高含水期 和特 高含水期后 、对 油 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 ,以搞清 剩余 油分布特征 、规律及其控制 因素为 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 。
收稿 日期 :2 1 -1 一 8 00 O1
作 者简介 :惠钢 ( 96 ,男, 山东诸城人 ,硕士 ,主要 从事开发地质 方面的研究工作 1 8-)
6 6
精细油藏 描述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顶 面和底 面为准 ,采用 1 m 小 间距 等高线 ,用克里格等插值体 内插法绘制构造 图 ,找 出原来 1 0 —5 0—2m 等 高线距构造 图不能发 现的油层微构造 。是 中高含水期 油 田精细油藏描述 阶段非 常重要 且实用的 、 得 值 大力 推广 的一项技术 。 2)以 3 地震 资料为基础 的精 细解释方法 。三维地震 资料或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 细解 释是 直接发 现 D 各种微构 造和微断层 的一项 主要 技术 。 1. . 3细分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 2 . 正确划分沉 积微相是研究剩余油及其分布的基础 。新理论 ( 如层序地层学 、动力沉积学 、过程沉积学 、 比较沉积学 ) 和新方法 ( 如沉积界面和结构要 素分 析法 、层次分析法 ) 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丰 富和补充 了细分沉积微相研究工作 。利用系统取心资料 ,分 别建立各油层组 的单井相模式 ,在此基 础上建立测井相 模 式图版 ,结合相分布位置和所有井点测 井曲线形态 的组合特征 ,进行综合分析 ,划分沉积微相。 1. . 4层次界 面和流动单元研究技术 2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 、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 。层次界面 和流动单元分 析则是研究油藏非 均质性 的重要手段 。 该技 术的研究核 心是 确定连通 体和渗流屏 障在储集层 中的分布 。该 技术在合理划分储集 层 、预测储 集 层 的分 布及性质 、提高储层参数 的解释精度 、确定加 密调整及挖潜 的对象 、准确预测 剩余 油分布 ,为 油藏数值模拟提 供分层依据 以及 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精度 等方面起到 了十分重要 的作 用。 国内 、外储 层流动单元研究 常用 的研究方法如下 : 1 )以数学手段 为主 的储层参数分 析法 。 广泛应用各 种地质参数 , 通过单井 中密集 取样的聚类分析寻找划 分流动单元 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 限 , 然 后直接在储层 中定 量划分流动单元 。 2 )以地质研究 为主 的储层层次分 析法 。 总体思路是把 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原理 、层次 界面分析和流动单 元定量划分三者融为一体 , 采用层次 分 析思想 。这类 方法 比较适用 于陆相非均质储层 ,在我 国各 大油 田例如大庆 、胜利等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 1 . 集层地质建模技 术 .5储 2 目前三维定量建模 的主要方法有确定性建 模和随机建模 。 确定性建模是对井 间未知 区给 出确定 性的预测结果 , 确定性建模试 图从 确定 性的资料的控制点 出发 , 推测 出点 间确 定的 、唯一 的 、真实 的储 层参数 。该 方法得 出的唯一结果便具有 其不确定性 ,据此做 出决 策便具 有一定风 险。 适 用于井 网密度较 大且 分布相对 比较稳定 的储 层 。 随机建模方 法对井 间未 知 区应用 随机模拟方法 给出多种可 能的预测结果 。在预测不确定性方 面具有 定 的优 势 ,在精 细油藏描述储集层 的参 数预测和井位部署 等风险决策 中作用重 大。适 用砂体厚度较薄 , 分 布复杂 的储层 。 同时还 应充分考虑基 于密井 网区解剖得 到的地质知识库 和原型模型约束建模 ,将 会取 得更好 的效果 。 集 成 地质 、测井 、地震 、动态 以及 露头等资料 ,通 过确定性 与随机模拟方 法相结合 ,降低建模 过程 的随机 陛。这一技术 的应用使油藏描述迅速 向定量化合预测化方 向发展 。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摘要: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储层埋藏深、厚度小,横向变化快,加之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分辨率较低,储层预测描述难度大,制约了开发方案设计。

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储层预测及砂体描述研究,以期为该区块产能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埕岛油田;埕北208块;储层预测;砂体描述1研究区概况1.1区块位置胜利海上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与陆上的桩西油田、埕东油田、五号桩油田相邻。

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

该油田的西南以埕北大断层与埕北凹陷相邻,向北、向东分别倾伏于沙南凹陷和渤中凹陷,其东南为桩东凹陷。

埕北208块位于埕岛油田西北部,面积约6km²,距离埕岛主体西北区4DA平台2.1km,本次研究目标所在区水深约15m。

1.2地层发育特征1.2.1地层层序及含油层系埕北208块钻井揭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地层。

本区主要含油气层系为馆陶组上段,岩性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灰色、灰白色中细粉砂岩互层沉积。

1.2.2地层对比划分根据埕岛油田馆上段地层划分结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与主体已开发区统层对比,建立了本区馆上段大层和小层对比格架,确定馆上段有三个比较稳定的标志层。

在标志层的控制下,根据岩电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考虑油水纵向分布特点,对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大小层划分。

把馆上段分为7个砂层组,(1+2)~6砂层组为主力含油砂组。

(1+2)~6砂层组按沉积时间单元细分为30个小层;7砂层组未细分小层。

1.2.3地层发育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绘制连井剖面,进一步研究地层的发育规律。

从近东西向的连井剖面可以看出,方案区地层主要有以下发育规律:(1)馆陶组上段地层发育较完整,没有断缺或剥蚀的现象;(2)地层分布较为稳定,井间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地层厚度475m。

1.3构造特征本区构造研究采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三种信息相结合的方法。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

油藏描述考试内容《油藏描述》课程考查试卷(A卷) 是决定开发战略、划分开发层系及开采方式的重要依据。

一名词解释这种模型重点表征的是各砂体及其间的宏观非均质特征,1、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定量地确特别是储层的连通性及层间非均质性,这是驱油效率的主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控因素,因而模型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ke, 1986)。

(1)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2、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平面延展性及三维分布特征;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2)各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 3、储层静态模型,即将储层网块化后,把各网块参数按3)各层间隔层的岩性、厚度、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 (三维空间分布位置存人计算机内,形成三维数据体,进行(4)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分布。

储层的三维显示,可以任意切片,并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

3(简述关键井的研究及多井评价内容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1)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芯资料的数字化与深度的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匹配,保证同一口井的所有测井和地质资料都有准确的深5、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度和深度对应关系。

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2)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3)关键井分析,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

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6、胶结率来定量表示胶结作用对砂体孔隙性的影响: (4)弄清研究区目的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

胶结物含量,100%原始孔隙体积胶结率= (5)分析研究区储层四性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影响储层参数的各种地质因素。

(7、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6)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释参数,包括岩性模型(骨架成分及其测井参数)、反映沉积复合体。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及研究分析_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及研究分析_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及研究分析油藏开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地质问题,这些地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环境本身的地质结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的,称之为地质问题。

本篇文章便是就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它的开发内容,提出油藏开发地质的特征,分析具体案例,仅供参考。

标签:油田开发;油藏工程;地质问题1 油藏工程开发内容油田开发重点内容就是对油藏研究,主要包括:1.1油藏的储层指的是能够储藏油的岩层,油主要存储在储层的孔隙中,所以油田开发,基本上都要对具体储层的分布情况做出相应研究。

主要研究储层分布的不连续性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对储层体积计算。

储层不同体现出的特点及环境都有一定差异,体现储层分布不连续性,例如:有些储层是一个条带状,而有些储层零散分布。

其地下储层的分布情况主要是将地下井的基本資料作为基础去评估和推断,未进行开发时将少数资料作为推断的依据不能对储层具体分布状况以及连续性的特点进行准确评估,因此要想了解储层具体分布状况,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1.2 孔隙的分布油田孔隙的基本作用就是保证油的疏通,充当一个通道的作用,另外孔隙也是油储存主要空间。

孔隙一般有非常多的类型,类型不一样的孔隙在油田开发时所起作用不一样。

主要因为进行开发时孔隙大小不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渗透作用,就算裂缝非常小的孔隙通常也会比粒间孔隙的渗透性要大得多。

所以也要对孔隙分布情况及孔隙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3 流体的分布进行油田开发还要对流体压力、温度以及其基本的性质等所有条件进行仔细研究。

每一个油藏中基本都存在水,因此进行具体研究,要先将水油分布的具体情况搞清楚。

其中水油分布一般有几个基本形式:一种是束缚水,一种是边水,一种是油水过渡带,还包括底水以及夹层水等。

从水自身的性质分析发现水自身的粘度比较小,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因此进行开发时,水产量的增长速度都会比较快,这就导致油的开采速度。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

《油藏描述》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油藏描述就是以_____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等信息,最大限度地运用,对方法和技术。

2、储层潜在敏感性分为、、、、五类。

3、平面非均质性还受于和等的影响。

4、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应包括:模型、模型、模型。

5、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的核心是以为依据,以各种方法为手段,将各种校正图版形成公式,然后用这些公式校正。

6、是最基础的地质工作。

7、是地下储层裂缝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

8、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各种识别,是油藏描述必不可少的手段。

9、储集体原始孔隙的和受沉积因素控制。

10、研究是选择开发层系及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的依据。

二、名词解释1、层内非均质性2、成岩作用3、储层建模4、地震相分析5、隔层6、地震相7、储层内部建筑结构8、流动单元9、敏感性矿物10、地应力三、单项选择题1、原生粒间孔隙指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由于正常压实及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减少,但骨架颗粒之间未受到明显___作用的一种孔隙。

()A、胶结B、变形C、溶解D、充填E、交代2、剩余油分布最根本、内在的控制因素是:()A、微型构造B、沉积微相C、断层封闭性D、注采关系3、油田开发后期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A、层内非均质B、夹层C、注采井网D、层间非均质E、砂体颗粒大小4、剩余油分布的外部控制因素是:()A、注采状况B、井网形式C、构造活动D、储层非均质5、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中最成熟最重要的部分是:()A、岩性解释B、孔隙度解释C、渗透率解释D、含油饱和度解释6、油藏描述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是:()A、综合性B、以相关学科最新理论为基础C、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D、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E、油藏精细描述7、油藏描述的研究特色:()A、综合性B、逻辑性C、系统性D、预测性8、地应力的测试方法有:()A、微型压裂B、压力梯度法C、钻孔崩落法D、声发射法E、薄片法9、沉积相的直接标志主要有:()A、岩石学标志B、古生物标志C、地球化学标志D、地球物理标志10、微观非均质研究主要包括:()A、层内非均质B、孔间非均质C、孔道非均质D、表面非均质E、纹层非均质11、剩余油微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A、层内非均质B、岩石润湿性C、微型构造D、毛管压力E、沉积韵律12、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包括以下几类:(ABC )A、沉积学法B、生产动态资料法C、岩石物性特征法D、单参数法E、地球物理法13、在地层划分对比工作中,标准层确定后还要研究各标准层()。

储层沉积学研究范文

储层沉积学研究范文

储层沉积学研究范文储层沉积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物类型、岩石特征及分布、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方面。

首先,沉积物类型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各种沉积物,包括砂岩、泥岩、碳酸盐岩等。

沉积物类型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沉积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评价储层质量。

其次,岩石特征及分布是研究储层沉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岩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压实度等。

对岩石特征及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物性分布规律,为储层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沉积环境是储层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沉积环境包括陆相、浅海相、深海相等,每种环境下的沉积作用过程和物质组成都不尽相同。

了解沉积环境有助于解释储层岩性变化、预测储层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储层特征是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储层特征包括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类型等。

通过对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评价储层的储集能力和藏盖条件,为储层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

野外地质调查是最早且最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采集野外地质样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岩心分析是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试和岩石薄片观察,获得储层的详细信息。

测井解释是通过分析地下测井曲线,确定储层的厚度、物性、含油气性等。

地震解释是通过分析地震勘探资料,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

储层沉积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勘探开发效果。

通过研究储层沉积学,可以揭示储层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帮助确定勘探区块和目标区。

同时,可以对储层进行评价,确定储层的储集性能,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储层沉积学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区域的油气资源潜力,指导石油勘探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综上所述,储层沉积学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储层的沉积物类型、岩石特征及分布、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教案3_岩性油藏储层预测

教案3_岩性油藏储层预测

测 井 约 束 反 演 方 法 、 步 骤
1、基本流程和做法 (4)建立初始波组抗模型
地 震 反 演 的 基 本 原 理 及 分类
地震子波在向下 传播过程中,遇到反 射界面时变会产生反 射和透射,从地下界 面反射过来的地震子 波在波形上可以近似 地认为是一样的,但 其振幅有大有小,极 性有正有负,到达时 间有先有后,因此, 在地震记录上看到的 一个地震道实际上是 由许多地震反射子波 叠加而形成的。
地 震 反 演 的 基 本 原 理 及 分 类
(3)井间图形重建的做法
井间图形重建的做法是以图形重建的思路 在井间进行波形内插与外推。 在井间进行波形内插与外推。它主要使用分辨 率较高的井旁数据, 率较高的井旁数据,而地震资料只是用来对地 层厚薄变化及产状变化控制其内插与外推方向。 层厚薄变化及产状变化控制其内插与外推方向。 这种方法不用褶积模型做检验, 这种方法不用褶积模型做检验,只考虑地震波 形如何在内插中保持良好的重建功能。 形如何在内插中保持良好的重建功能。
模型
模型
测 井 约 束 反 演 方 法 、 步 骤
1、基本流程和做法
(1)地震地质条件分析:
包括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和储层反演的 地质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分析。好的地震资料是反演的基 础,有利的储层反射特征是地震反演的前 通常,通过频谱来分析地震资料品质。 提。通常,通过频谱来分析地震资料品质。
测 井 约 束 反 演 方 法 、 步 骤
ρ 2V 2 - ρ 1 V 1 R≡ ρ V +ρV 2 2 1 1
地震反演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3)分辩率 分辨率是指能分辨出两个十 分靠近的物体的能力,一般用距 离表示。地震分辩率又分垂向分 辩率和横向分辩率两种。垂向分 辩率是指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 能分辩的最薄地层的能力。横向 分辩率是指沿水平方向上能分辨 的地质体的范围。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6)多尺度边缘检测 地震资料
测井资料
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
地震沿层振幅切片
小波变换
边缘检测
识别裂缝、溶洞发育区
多尺度边缘检测流程图
6)多尺度边缘检测
桩西潜山顶面储集体发育预测图(多尺度边缘检测)
岩性预测方法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层速度计算及平滑 量板法计算砂岩含量 Mahajan公式法
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来求取地层波阻抗 (或速度)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由于其具有明确 的物理意义,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 性方法,因此,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
1)地震反演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对追踪得到的目的层解释结果,沿层或沿某一 时窗可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多达几十种地震属 性,并可以经计算得到反射非均质性分布图和地震 吸收系数分布图等分析平面图。多种属性图的叠合 使用,结合其他预测结果,从不同的视角亦可有效 识别岩性圈闭的存在。
4)地震相分析法
SHG3 CBG401
SH10 CB802
CBG4 CBG4A-2
CBG4A-1
SH8 CB803 SH801 CBG403
CB27 CB8
5)相干分析法
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 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
水平连续 倾斜连续 倾斜连续
2-1 砂、泥岩含量预测
砂泥岩含量预测是岩性预测中用得最多的 一种方法。
原理:不同岩石的V不同,V = f (H) 基于此,制作出岩性量板 预测出岩性
用途: 预测岩性 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依据
一、 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
·················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3)微相分析 ①划分岩石相 a.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 b.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
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 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 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Energy Units)统一起来;
c.对每种岩石相作出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意义上的解释 d.岩石相划分举例及常用代码。
3
4

1
2
3
4
5
合 序


碎屑岩岩心描述图例
②岩心描述顺序及尺寸。按地层年代由老而新,即自下 而上进行观察描述,尺寸应细到厘米级。
③岩石学描述
a.颜色、岩性、粒度、含油气产状,并据此作出基本 定名,应采用标准样板对比;
b.碎屑矿物成分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矿物及岩 屑;
C.胶结程度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胶结物; d.含有砾石时,砾石的成分、大小、圆球度; e.特殊岩层、碳酸盐岩、蒸发岩、火山岩等。
岩性 命名
1 粘土
4 细砂
2
粉砂
4.3 中—细

2.3 极细—极
细砂 4.7
细—中砂
粒度
编码 6.3
6.7
7
岩性 命名
极粗 —粗

粗—极 粗砂
极粗砂
2.7
粉—极细 砂
3
3.3
3.7
细—极细 极细—
极细砂

细砂
5
5.3
5.7
6
中砂 粗—中砂 中—粗砂 粗砂
7.3
7.7
8
含砾极粗 极粗砂—


砾石
②常规需要进行的沉积学实验内容: a.粒度分析:各类砂体都需选代表性样品; b.粘土矿物鉴定:各类泥岩及砂岩(杂基); c.微量元素分析:各类泥岩为主; d..同位素测定:砂、泥岩中含有物; e.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各类砂岩; f.重矿物鉴定:各类砂岩; g.古生物鉴定。

长江大学油藏描述考试重点总结

长江大学油藏描述考试重点总结

油藏描述总结名词解释油藏描述: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储层预测模型:根据静态数据库及开发早期所建立的储层静态模型,利用检查井岩心、测井、测试和试井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及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流体单元模型: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视胶结率:反映胶结作用对原始孔隙空间体积的影响程度。

油层组:分布状况与性质相同、沉积相相似的一套油层组合。

它可作为组成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在划分时,要考虑油层组内的油层特征的一致性和隔层条件的一致性(百度)储能参数:(he、φ、So)储层表征: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是一个三维网格体。

这些网格建立在surface,断层和层位的基础之上。

它决定了储层的构造和几何形态。

网格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系列属性,比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等。

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以细分为三步:建立模型框架,建立岩相模型,建立岩石物性模型。

(百度)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的方法颗粒填集密度:填集密度= 填集密度越大,压实强度也越大砂层组:砂层组为油层组内的“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
这种方法只需要2口井就可以,当然井越多越好。
1 原理 设有一砂、页岩互层,总厚度为Z,速度为V 砂岩厚度为Z1,速度为Vc1,砂岩含量为P1 泥岩厚度为Z2,速度为Vc2,泥岩含量为P2
地震波通过Z的总旅行时间等于通过Z1、Z2之和 即有: Z / V = Z1 / Vc1 + Z2 / Vc2 …….1
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
3)模式识别预测法
利用已知岩性油气藏的探井样本,提取特征信息, 采用直方图、二维交会图、三维交会图等多参数聚类分 析技术,对井旁多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经反复试验和校正后,建立判别函数,从而对未知区域 进行岩性圈闭的寻找和预测。
4)地震相分析法
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 相发生相应变化,必然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不同的地震响应, 具体表现为波形、振幅、反射结构、连续性等的一系列变化。 利用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借助如StratiMagic这样的相模式分 析软件,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类、迭代,进行地震层序精细划 分和波形归类,亦可以实现岩性圈闭的识别和研究。
一、油气预测机理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气主要还是利用它的速度 信息。我们知道孔隙岩石中VP与岩石骨架孔隙率、 孔隙中的流体性质等有关,当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 气时纵波的速度会明显下降,这就是我们利用地震 资料预测油气的理论基础。
在储集层具有相同的岩性和孔隙率的情况下, 含气层的VP/VS小于非含气层的VP/VS,所以 同一地层沿横向VP/VS下降,可能显示该段含气。
4)地震相分析法
SHG3 CBG401
SH10 CB802
CBG4 CBG4A-2
CBG4A-1
SH8 CB803 SH801 CBG403
CB27 CB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项目获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项目获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
& Ole ee p n aig 20 ,1 6 :6 1. i l D vl metnD qn , 0 2 2 ( ) 1—8 i fd o i
[ ] 王多云 , 7 李凤 杰 , 峰 , 储层 预测 和 油藏 描述 中的 王 等.

些 沉积 学 问题 [ ] 沉 积 学 报 ,2 0 , 2 2 :9 — J. 04 2 ( ) 1 3
v i i a tofr aino u a l ed J .AcaP — or n Gu na o t fG d oOiil『 ] m o f t e
[ 尹太举 , 昌 民 , 中海 , 地下 储层 建筑 结构 预测 4 张 樊 等, 模 型的 建立 [ ] 西 安 石 油 学 院学 报 : J. 自然 科 学 版 ,
lh l i rsro s npt leos ai[] c e o i o g evi er i r s J .A t Pt — t oce ri of u b n a r
l i c ,0 62 ( ) 1—2 e Sn a20 ,7 1 :72 . i i
p o caat i t n[ ] A t ei n l ia S i, ol hrc r a o J . ca Sd es i met o c i c og n
38.
wti ti as J .A t P t l ii ,00 2 ( ) i n hc py[ ] c e o i nc 2 0 ,1 5 : h k a re S L i n w S h n —u t d i g i a g qn 。 IL a — u, UN S a g r .Su y n —
de nd me h d fq n tttv nay i n s d tn e — a a t o so ua iai e a lsso a so e r s n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2.井壁取心的不足 ⑴岩心体积小,代表性差。 ⑵井壁岩层大多被污染,判别油气显示受到影响。 ⑶取心收获率较低(平均约为75%~80%),而且岩心归位仍 有0.3m的误差。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油藏描述+第4章 储层沉积相分析

油藏描述+第4章 储层沉积相分析

沉积物大量沉积的场所: 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拗陷带
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矿产: 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的
沉积成因的矿产: 可燃有机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 盐类矿产 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铁矿的90%、铅锌矿的40%~ 50%、铜矿的25%~30%、锰矿和铝矿的绝大部分。
3.沙漠环境 沙漠那里蒸发量大,风沙大,降雨量很少。地球上,除了北
极地区是寒漠之外,绝大部分沙漠是气候炎热的热沙漠。广阔的 沙漠沉积主要受风的作用控制,因此,风成沉积物在沙漠环境中 占绝对优势。风成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景观。沙漠中尽管降雨 量很少,但是仍然有短时的暴雨天气,所以局部地区可以见到水 流沉积物和风成沉积物共存。如果在野外见到一套有水平层理、 斜层理或交错层理的地层,主要由分选好、粒度变化不大、磨圆 度很高的砂粒组成,我们就可以初步认为它们是风成沉积物。
坡积
洪积(冲积扇、干三角洲)
山区间歇性洪流把基岩风化的
是高地基岩的风化产 产物携带到山谷出口处形成的 物,由于雨雪等的作 沉积物。其组成物质略具分选 用,借助于重力沿斜 性,具不清楚的层理。沉积物
坡滚动,堆积在山坡 的粒度在平面上有明显的递变, 上形成的沉积物。主 最粗的碎屑分布在内扇,以砾 要由砂砾岩、粉砂岩 石为主,厚度较大,中扇和外
河床是河谷里流水的地方,在横断面上呈槽形。在河床最底 部常形成河床滞留沉积。主要沉积砾石等粗碎屑物质,砂和粉砂 极少,往往局部集中堆积,形成断续分布的透镜体;在河岸上, 凹岸侵蚀形成的沉积 物携带到凸岸沉积, 这种侧向沉积作用称 为边滩沉积,岩性以 砂岩为主,边滩沉积 是曲流河很主要的一 种沉积类型。
2.冰川环境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全球性的冰川活动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22*******①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 ZCX 32SW 2128204)资助收稿日期:2003205206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9203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①王多云李凤杰王峰刘自亮王志坤李树同秦 红(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摘 要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重视其方法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

特别是研究对象为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时,其核心内容涉及到沉积地质学的诸多理论问题。

基于此因,本文针对我国陆相盆地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岩性油气藏的特点,对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一些诸如: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以及以流动单元为对象的储层三维构形研究与油藏描述等沉积地质学的问题给予了阐述。

强调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离不开沉积地质学这一根本基础。

关键词 储层预测,油藏描述,河流三角洲,沉积学第一作者简介王多云男 1956年出生研究员沉积学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识码A1导言目前,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方法技术已成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

随着易于寻找的构造型油气藏的减少,油气资源勘探已趋向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方向和面对陆相中小盆地等过去未顾及的领域和地区,加之地表条件趋于恶劣(沙漠、冻土、森林、沼泽和黄土塬等)和地下情况更加复杂,使得勘探目标选择变得困难。

比较准确的、精细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无疑能够回答勘探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基于此原因,重视以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主要地下信息载体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任何先进的方法技术都离不开先进理论基础的支撑,任何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实现软件都离不开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数学模型和正确算法,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技术如果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技术,而忽视它的极其丰富的石油地质学内涵,有可能极大地限制其在勘探实践中的作用。

事实上,针对岩性、地层等隐蔽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基础问题,很多是涉及沉积地质学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对一些问题给予阐明。

2 研究对象的背景及其地质基础众所周知,我国石油资源的80%以上蕴藏于陆相地层中,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陆相环境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有两个储油相带最为重要,一是三角洲体系中的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二是河流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河道沉积物,在这两种成因储层中赋存着我国石油大约60%以上的资源和90%以上的探明储量。

同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岩性油藏逐渐成为我国石油产区主要的勘探目标,例如松辽盆地的侏罗白垩系;东部裂谷盆地的白垩系和第三系;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准葛尔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系;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等。

可以预测,在未来10—20年中,我国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上述盆地的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的油藏类型之一是岩性油藏。

因此,目前,对我国陆相盆地,特别是对西部陆相盆地的储层预测和描述研究主要是以对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为背景的,其储层成因大多是冲积作用为主的各种河道类型的碎屑岩类储集体。

储层和油藏是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过程及其轨迹的沉积盆地的产物,不论是单旋回演化的相对简单盆地,还是多旋回演化的复杂叠合盆地,一套有勘探意义的生储组合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特定时间段的必然响应。

因此,我国中新生代的陆相盆地,不论是东部裂陷型盆地,还是中部像陕甘宁盆地那样的在稳定克拉通上叠合的拗陷盆地以及西部准葛尔、柴达木和塔里木等受原型盆地周边造山带控制的压扭性的拗陷盆地,在每一套生储油气组合的形成期,有其特定的古地 第22卷 第2期2004年6月 沉积学报ACT A SE DI ME NT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2 N o 12Jun 12004理环境格局和沉积物散布型式,其盆地形态、沉积体系类型、地层充填结构、沉积相组合及其相序配置、储集体物质堆积环境以及有利的储油气相带产出部位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律,了解掌握研究对象的背景条件和地质基础是非常重要的[1]。

一般地,勘探开发工程所涉及研究区域仅仅是整个沉积盆地内的小区块,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研究区块在盆地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由盆地性质和演化规律所决定的一系列特征是做好后期研究的基础,由此看来,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技术专家应该首先是地层学和沉积地质学的专家。

3 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成因类型及其描述三角洲前缘是陆相盆地最主要的储油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类砂体最为重要。

对三角洲前缘相带及其砂体成因类型的详细研究,特别是定性定量地描述它们的空间构形,不论是勘探阶段,还是开发阶段都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价值。

首先是对三角洲前缘储层原始沉积特征和构形形态的准确把握。

因此,在沉积环境及其组合研究方面,沉积相类型,相模式、相组合、河流—三角洲—湖泊体系的格局特征及展布面貌,湖泊岸线、水下坡折线、侵蚀河流形态,走向等与沉积环境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是最基础的工作[4]。

从整个区域沉积体系的特征出发,预测三角洲前缘的各个沉积微相属性,分流河道的类型、砂体宽/厚比等有关特征;在储油砂体展布形态及其分布研究方面,着眼区域上宏观研究,旨在了解较大范围内储油相带展布规律,骨架主干砂体发育带的走向,以便了解三角洲前缘储油相带的时空位置和成因属性。

其次是对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的详细解释。

在目前地震资料可分辩的地层厚度内,可以以微相组合的方法详细描述厚层砂体的成因类型,例如,作者在陕甘宁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统某油组中,将辨状河三角洲前缘从近源到远源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带”、“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带”、“河口坝带”和“河口坝与滑塌浊积混合带”等四个成因带,同时,又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反映了水流能量以及砂体的形态;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河道砂体之上叠覆河口坝砂体)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4种亚类:即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等等;以上的储层成因类型划分和砂体描述,反映了在陡坡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和湖泊扩张过程中储层的赋存规律[6]。

与陡坡背景相对应的盆地盐池-定边地区延长统某油组,该区在缓坡背景下呈进积状态的三角洲前缘可划分为“台型前缘”和“坡型前缘”两部分,其识别标志也是以水下分流河道、复合河口坝(坝上河)和河口坝三种主要沉积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的不同组合。

水下分流河道可识别出截削式和叠加式2种,河口坝可划分为完整式和复合式两大类,其中复合式河口坝(坝上河)还可划分为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三种亚类型[7]。

类似这种对三角洲前缘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储层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对优质储层鉴别、储层的地质建模、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其分布甚至对油藏开发中的细分流动单元划分都有所帮助。

4 油气藏的储层相构形描述储层相构形描述是指在研究储层在二维及三维空间上的筑造样式,这一内容主要以沉积砂体堆积形态理论为指导,辅以地震资料对储层和油藏的三维构形给予精确描述。

储层相(Reserv oir Facies)是指具有储油气性能的岩石单元,它的构形(Architecture)乃指储层相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上的几何式样和形态,储层相本身以及和非储集岩(内部夹层和上、下的围岩等)构成的在空间上的叠复图案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因此,储层相有丰富多彩的空间构形。

毫无疑问,研究这些不同的构形对于准确认识和反映油藏是重要的。

储层相筑造构形(Reserv oir Facies Architecture)是油藏开发的重要地质基础[9、10],特别在河流—三角洲—湖泊体系中形成的岩性圈闭的油藏,含油层及其空间上的形态几乎完全取决于储层堆积时那种筑造构形,因此,不论是勘探阶段还是开发阶段,研究作业区的储层相筑造构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千姿百态的储层相构形的形成源于千变万化的沉积动力学机制。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其内部的微环境中,沉积物堆积时的动力学环境千差万别,由此造成沉积体筑造构形的千差万别。

例如对于河流和三角洲中分流河道成因的砂岩储层来讲,河流的类型、水体运送沉积物的能量、粒度、堤岸稳定性、弯曲度、下切深度、摆动幅度等特性决定砂岩在空间上的筑造构形。

一般地,对于碎屑岩类的石油储层而言,这种原始构形很大程度上决定油藏结构的优劣。

在油气勘探区和开发区,研究储层的筑造构形不外乎正演方法和反演方法两种。

正演方法指在露头剖面、密集的连井剖面上直接刻画描述其三维构形,这种方法需要充足的资料,适用于在油藏开发中后期为二次、三次采油服务。

反演方法指利用少量的井资料491 沉 积 学 报 第22卷 (测井、岩芯和测试数据),以地震资料为依托[11],研究者凭借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知识和经验积累,在实际资料抽象基本符合油藏实际的地质模型,然后约束地震资料进行反演。

反演方法是在勘探期和开发期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其效果固然与研究者使用的具体技术手段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研究者所具备的对储层筑造构形的了解深度和即时技术开发能力,例如,如果一口井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或者具有工业产能,研究者可以根据含油层的地层结构,岩性序列,岩石类型,测井曲线形态和有关资料,便可判断该井孔在砂层筑造构形系统中的大致位置,由此提供地质模型甚至指出主力油层或者油藏的方位。

在油藏开发阶段,针对一个具体的已知含油区块,油藏描述的目的是准确地认识和反映油藏,以便为开发部署服务。

首先要立足于对储层相筑造构形理论,研究在河流—三角洲沉积条件下,河流、河道行为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储层筑造构形体,研究这些构形体的地质、测井乃至地震标志[2、5],建立符合油藏实际特征的各种地质模型;其次应充分发挥地震反演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应用现今较先进的地震反演技术,针对实际地质问题。

适时开发一些新方法,特别强调地质解释人员和地质研究家熟悉应用甚至能够开发反演新技术。

需要强调的是,储层筑造构形问题研究即使为油藏描述服务,其本质问题仍是一个沉积地质学问题,如果和测井、地震技术结合得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 小尺度岩相制图、成藏要素及目标优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可用来进行小尺度的岩相制图[12、13、16],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可以达到细分油组的精度,同时,其建立的地层格架具有等时性。

尽管目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于识别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的界面还不够成熟,但是,根据不同级别的湖泛面和侵蚀面在小区域内和密集的钻井之间还是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