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的漂白
珍珠的漂白技术
3 结 论 与讨 论
3 1 工 艺 特 色 .
综 合 上 述 的 工 艺 流程 和 实 验 结 果 , 研 究 的 周 液 双 相 珍珠 漂 白 技 术 , 有 独 特 的 工 艺 特 所 具
色: 第一 , 种技术具有 漂白增 光双重功能 , 这 对一般有色 珍珠 漂 白率 可以稳定 地保持 在 7 % 5
排列 而 成 的 同心 球 。人 工 淡 水 养 殖 无 核 珍 珠 多 呈 近 圆形 、 圆形 、 圆 形 等 , 半 椭 比重 2 6—2 8左 . . 右, 硬度 一般 在摩 氏 35~4 5 具 有 良好 的 抗 压 与 抗 热 性 能 。 颜 色 多 为 杂 白色 , 色 , 色 三 . 、, 黄 红 个 系 列 , 有 少 数 蓝 色 等 。 出蚌 原 珠 9 % 以 上 都需 要 经 过 分 类 、 孔 、 白 、 光 、 串等 一 系 尚 5 钻 漂 抛 成 列 加 工 工 序 才 能成 为 有 价 值 的 工 艺 珠 。其 中漂 白工 序 是 重 要 而 关 键 的 一 道 工 艺 , 接 影 响 珍 直
到 的 主要 是 珍 珠 在 漂 白前 后 颜 色 、 泽等 方 面 的变 化 , 了能够 对 实 验结 果予 以 比较 客 观 的 观 光 为 察 描 述 , 文 建 立 了以 下 四 项 指 标 。 本
() 1 珠色 : 描述珍珠 颜色种类 和深浅程度 的指标 。出蚌原 珠颜 色主要有 三种 系列 。黄色 系列珍珠 ( 有浅黄色、 色 、 黄色、 金黄色 ; Y) 黄 金 深 红色 系 列 珍 珠 ( 有 浅 红 色 、 色 、 红 色 、 R) 红 紫 紫
2 3 漂 白珍 珠保 存 时 间的观 察 .
19 9 8年 1 观 察 比较 从 19 2月 90—19 9 4年 漂 白珍 珠 样 品 可 见 , 该 工 艺 处 理 的 珍 珠 在 避 光 经
戴过之后的珍珠要用清水浸泡冲洗干净
戴过之后的珍珠要用清水浸泡冲洗干净、晾干,再收藏起来,否则珍珠容易发黄。
珍珠变黄以后,还有一些补救方法,即用稀盐酸浸泡,便可溶掉变黄的外壳,而使珍珠重现晶莹绚丽、光彩迷人的色泽。
但如果颜色变得很厉害,则将是难以逆转的了。
所以提醒大家要在化装完后再佩戴珍珠首饰,因为任何美容品(粉、粉底霜等)都对珍珠有损害,包括香水和发胶。
珍珠首饰用久了为何会发黄呢?这主要是组成珍珠的文石矿物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时间一长,它就会变成普通的方解石。
文石和解石虽然化学成分一样,而它们的结晶形态和光泽却大不一样,这就是珍珠变色的原因。
珍珠变黄以后,还有一些补救方法,即用稀盐酸浸泡,便可溶掉变黄的外壳,而使珍珠重现晶莹绚丽、光彩迷人的色泽。
但如果颜色变得太严重,那就难以逆转了。
*如何保养珍珠饰物?珍珠饰物是较高级的装饰品,可以长久保存,甚至世代相传。
但因珍珠表面较软,易于损伤,且因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酸容易被腐蚀。
因此,宜小心使用,注意保养。
1、佩戴时:不宜穿粗布衣衫,应避免与酸醋、酒精及香水接触,以防浸蚀而使珍珠褪色或失去光泽。
2、不用时:应先用稀的香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净。
然后放在垫上绒布或绸绢的首饰盒里,而不宜放在塑料袋或塑料盒里密封保存,以免影响其光泽。
3、发现珍珠变黄时:有些被祖辈已经佩戴或存放几十年以上的珍珠饰物,有可能变成暗淡的黄色。
对于变黄尚限于表层的珍珠,可用浓度为10%的稀盐酸将它稍稍浸泡一下,随着泡沫的产生,珍珠的黄色外壳被溶解,珍珠就可重放光彩。
但要特别注意,切莫在稀酸中浸泡过久,以防珍珠受到破坏。
珍珠为什么会发黄?怎么防止珍珠发黄?如何保养珍珠?珍珠发黄了怎么办?一、珍珠的成分和发黄的原因珍珠是很娇贵的,因为是柔润可爱,典雅大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珍珠成分是含有机质的碳酸钙,每颗珍珠含90%以上的碳酸钙和4%左右的水分,化学稳定性差,珍珠暴露空气中时间久了,珍珠层受到氧化,就会由白变黄。
珍珠就是靠了这水分使其闪亮生辉的,长期不使用的珍珠容易跑掉水分,大约经过六七十年或多到一百年后就变成黄色了。
珍珠漂白技术的研究
I。 I 。 .i s I Is e s e . s s 。s
裹 2 三乙 醇胺 { 毒液调 节漂 白液p 苴 H
液 珍 珠 体 积 的5 倍 , 放 进 漂 白箱 , 度 至 ~8 温 在 3 ±5 ,荧 光 照 射 , 连 续 7  ̄ 8 O ℃ 0 0h, 隔 每 8 动 一 次 珍 珠 , 每 天 测 一 次 漂 白液 的pt h翻 i
荧 光 灯 强豫 射 后 , 以过 氧化 氩水 溶液 与 甲醇 为主要 成 分 ,加 八表 面保 护 剂 , 亮 剂 、 光
渗透 剂、B i o - o io rt n R bs n缓 冲溶液所组 成的漂 白液进 行漂 白,得到 洁 白,光亮 度 t均 佳 的珍 珠 。Fra bibliotek 关曩饲
珍珠 ,过 氧 化 氩 ,漂 白
犬 优 越性 。 因 此, 用 烧碱 法 生产 二 钠 , 要求 附近 有 烧 碱 厂 , 以便 就 地取 碱
( 稿 日期 j 9 4 0 - 9) 牧 1 9 - 4 2
其 c一含量迭不到要求丽不能使甩。 l
维普资讯
第2卷 5
第 4蝴
浙
日研究 用 中药 渣造 纸
日本 钟 纺公 司、北 越崩 纸公 司 和木村 印 刷 公
司,正 在联 合研 究 用中药渣 制纸 。 日本钟纺 公 司在
制 药过 程 中每年 产生将 近2 0 吨 的中药渣 。由 于这 00 些药 渣对 环境 有不 良影响 ,该 公司设 想 用其制 造硬
质纸 ,并 用制成 的硬 纸扳包 装该 公司 出 产 的 中 成 药 。这样 ,不仅 可达 翻废 物剩 甩,保 护环 境, 还可 减少工 厂处 理药 渣 的费 用。另 外, 用 中药 渣翩成 的 纸还 可防虫 抗茸 。据 悉, 这三 家 公司计捌 从夸 年 年
珍珠漂白增光技术的发展
亚 基蓝也可作为珍珠荧光增 白上序 中的调
色剂。 甲皋蓝 某 些特殊溶剂中呈现 出波蓝色 。 当它渗透到珍珠球体上与表屠的淡 黄光彩艟台互
补后成为白光 ,会使这种影响培蛛品质 的黄 色从
拙 上 消 失 , 而达 剑 提高 臼度 的 目的。 从
维普资讯
自引 对性 的漂 白配 疗 ,所 以 漂 白这 堂珍 珠汪 非常
困难 .此外高价值的大颗粒珍珠因为生产叫问较 l
长, 结构致密、 致色机挫较为复杂, 进盎珍蛛的潭 增 光 技 术 的 发 展
杨明 月 郭 守 国 史凌 云
无论是人上养殖珍蛛逊是大然珍蛛 采收后 总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对珍珠进行优化处理就 显得非常必要 其中漂白是珍珠优化处埋 的关键 T序 。影响莆珍琳的∞值。脏着科学的进步 以疆 ^们对珍珠优化处理所进行的探讨 ,珍珠的漂 白
漂 白技 术
红 紫色系列珍珠 的致色 有机 物质 比较 窖易被分
解。
3 溶 剂
玲 珠 嚣 白技 术最 早起 源于 1 2 9 2年 一】2 9 4年 间 ,日本神 户 的藤堂 安 家利 用过氧 化氢 漂 白珊 瑚 的 方法 漂 臼珍珠 取得 r良 的 技 粜 . 获得 ,巳大 的经济 效益 , 巾请 了专利 但 由 丁拉 术 保 密 ,0 并 7
易 于) 到珍 珠 内表层 ,它们本 身迂 有去 万净 化 壹透
作用 , 清除珍珠内表面的杂质 , 可 而达到增强光 泽的 E的 实验结果还显示 出这类表 面活性剂似 l 乎与珍珠本身的颜色有某种 相关性 .红紫色 系列 珍蛛 比黄色系列珍 j 皋的漂 白效率略高 ,这是 由于
增光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3 年 , 90 同本的衷来利一首坎公开发表珍珠
海水、淡水和人造珍珠的区别
海水、淡水和人造珍珠的区别珍珠层厚度达到0.8mm的为极优良品质珍珠层厚度达到0.4-0.6mm的或者超过19个月生长期的为优良品质。
珍珠层厚度之后0.3mm,或进过7-8个月生长期的,为一般品质。
珍珠层小于0.2mm,只有3-6个月生长期的,为不良品质,一般都不能用。
没有两颗珍珠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要根据以上六项因素来选择看来相同的珍珠,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珍珠搭配的协调性在同一串项链上最容易看出来,特意选配的珍珠,要观察它的一致性,若是大小依序递增或是递减的珠串,其每粒之间相差的依小于毫米计量,而珍珠的外貌包括颜色、光泽都要尽量接近或相同,可以想像在搭配的收集与筛选上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十分好大的工程,因此一串搭配的天衣无缝的珠链,理所应当价值不菲了。
: 珍珠按商业习惯分为海水珠、谈水珠、人造珠三类。
1、海水珍珠:中国的海水珍珠产于北部湾及东南沿海。
历史上以广西合浦珍珠为代表,称谓"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
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海水珍珠的形态一般为正圆形,这是外形最理想的珍珠。
我国古时称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合浦南珠圆度好,粒粒放光,颗颗走盘。
海水珠呈圆形的机率比淡水珠高,这是由它内部同心环层结构所决定的。
海水珠的美丽高雅,很大程度上归于其光泽。
优质的海水珠呈半透明感,给人一种柔和朦胧的美,在短波紫外线下有亮的浅蓝、白色、淡黄、粉红色的荧光,X线下发黄白色及绿色磷光。
海水珠的颜色以白、淡黄色居多,本体颜色还有红、青、紫、褐、黑等多种色彩,直径以3~5毫米占多,达65%左右,直径在8毫米以上者为罕见珍宝,质量好的上乘海水珠以克论价,其价值远远超过黄金。
2、淡水珍珠:淡水珠主要产于我国华南地区,近年来,我国淡水育珠取得很快进展,华南、华东一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河蚌育珠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鉴别特征
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鉴别特征徐翀;阮利光;蒋文;丁竞【摘要】近几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强至极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业内称之为“电镀”珍珠.为有效鉴别该“电镀”珍珠,以白色淡水珍珠、常规增光漂白淡水珍珠和白色“电镀”淡水珍珠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光泽普遍强于白色淡水珍珠和常规增光漂白珍珠,前者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与白色淡水珍珠相当;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紫外荧光显示为浅蓝色,弱于常规增光漂白淡水珍珠;显微放大观察,白色“电镀”淡水珍珠表面反射光强,呈单一金属色,佩戴磨损后呈不规则斑状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白色“电镀”淡水珍珠表面可见明显的不规则凸起,呈溅射状分布.能谱仪测试显示,白色“电镀”淡水珍珠低洼处Ti元素的质量分数可高达3.74%,这可作为“电镀”珍珠的鉴定依据之一,且其光泽强度与Ti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期刊名称】《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年(卷),期】2016(018)004【总页数】8页(P33-40)【关键词】“电镀”淡水珍珠;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别【作者】徐翀;阮利光;蒋文;丁竞【作者单位】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3珍珠作为宝石界的皇后与其温润而独特的光泽密不可分,珍珠光泽是指珍珠表面反射光的强度及映像的清晰程度[1]。
在珍珠分级体系中,光泽是重要指标之一。
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一般表皮较为干净、细腻、光滑,而近几年,我国珍珠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强至极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产品,该类珍珠颜色多样、表皮粗糙、伴色单一,业内称之为“电镀”珍珠。
虽然目前该品种珍珠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容易与强光泽珍珠产品混淆,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珍珠颜色的优化处理_王惊涛
1999年10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Oct.,1999第18卷第4期 BULLETIN OF MINER ALOGY,PETR OLOGY AND GEOCHE M ISTRY Vol.18No.4珍珠颜色的优化处理王惊涛 梁金龙 彭明生(中山大学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广州510275) 关键词 珍珠 颜色 优化处理 珍珠的颜色可大致分为白色、黄色、红色、深色和杂色五大色系。
然而刚从母贝中取出的珍珠不论是天然还是养殖珍珠,颜色都难尽人意,颜色纯净度、饱和度、均匀度都达到好的珍珠少之又少。
传统上人们十分偏爱白色珍珠,近年来黑珍珠又被受青睐,因此绝大多数的珍珠必须经过优化处理(主要是颜色的优化处理),才能提高其价值。
1 珍珠的颜色珍珠的颜色分为体色和伴色。
体色是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亦称背景色,是由有机质中特有的一种元素———卟啉所决定的。
卟啉是卟吩(C20H14N4)的衍生物,是由四个吡咯环通过四个C原子连接起来的多杂环化合物,N原子易同金属原子配合,形成金属络合物———卟啉。
卟啉所含的金属元素不同其颜色也不同,如锰卟啉呈绿色,铁卟啉呈红色,镁卟啉为绿色,钴卟啉为粉红色。
卟啉的颜色由其结构决定,键合原子N以其未共用电子对进入到金属离子(如Mg2+、Fe2+)的空轨道中,改变了分子中原来的电子云分布,使电子云的流动性增加,从而使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波长范围在可见光范围,即形成了颜色。
不同金属离子络合所引起的这种变化程度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颜色。
此外,电子云的移动会使分子中某些助色团(本身对紫外线或可见光不吸收,但能使某些基团吸收波长向长波或短波方向移动的原子团)变成为发色团(能够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原子团),使颜色由浅变深,如—OH变为C O[2]。
珍珠的伴色主要是由结构引起的。
珍珠是文石、方解石晶质薄层累积排列堆积起来呈同心圆状的放射状的球状。
珍珠表面的反射光与内层反射光的干涉及珍珠各薄层之间的干涉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伴色,似彩虹色,又称虹彩。
珍珠的漂白处理 3-完整版PPT课件
珍珠的漂白处理
(7)把漂白好后取出来的珍珠用水反复冲 洗,直到OP洗净为止。只要还残留有OP, 冲洗的水中就会出现泡沫,故洗第二天,把浸泡的珍珠倒出,过滤掉 水,让它们自然干燥。 ➢ 漂白珍珠的增白处理
谢谢观看!
珍珠的漂白处理
(3)控制漂白箱的温度在35~40°C之间, 漂白时间一般3~7d。 (4)每隔2~3h摇动漂白瓶1min左右,摇动 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珍珠能够均匀地接 受日光灯的照射;二是赶跑因过氧化氢 (H2O2)分解而滞留在珍珠孔中的气泡, 同时可加快珍珠的内外和瓶中漂白液的 交换。
珍珠的漂白处理
人工宝石及宝石优化处理
珍珠的漂白处理
珍珠的漂白处理
➢ 漂白操作 (1)把打好孔的珍珠放在纱布口袋中,然后 放入水中煮沸2~ 8h,以去除珍珠孔中的浮 粉和其他可溶性杂质。 (2)把沥干水的珍珠放人漂白瓶的漂白液中, 摇动漂白瓶lmin,去除珍珠孔中可能出现的 气泡(珍珠孔比较小,容易出现小气泡,阻 止水溶液进人),待漂白的珍珠不应超过1kg, 漂白液液面应高出珍珠表面lcm以上。
珍珠优化处理
前言
我国淡水珍珠的产量 及其质量 提高我国珍珠优化处 理技术水平的意义
毕业论文主要工作
收集国内外关于珍珠优化处理的文献资料 结合具体实验条件对淡水养殖珍珠进行了漂白 优化处理 对淡水养殖珍珠的收缩纹进行了处理实验 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漂白珍珠的鉴别特征分析
国内外珍珠漂白技术概况
改色处理的几种方法
辐照处理
银盐染色
化学染色
毕业论文主要工作
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收集样品和实验试剂 样品的前处理: 膨化、漂白、脱水、干燥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与直接冻黄G对应的珍 珠较优染色工艺 重现性实验以及猜想 染色珍珠的增光处理和固色处理 固色效果评价
膨化
结论
1 过氧化氢+乙酸添加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溶剂的组合漂白液, 对淡水珍珠的漂白效果最为理想,且漂白后珍珠表面洁白,珍珠光泽 良好。 2 漂白液的pH值是一个直接影响珍珠漂白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漂 白液pH值低于6.5时,CaCO3晶体容易脱落,珍珠表层受到溶蚀。 漂白液pH大于8时,漂白反应过于激烈,珍珠表面容易出现麻点 损伤,pH控制在6.5~7的微酸性状态时,漂白效果较好。 3 三乙醇胺添加碳酸氢钠的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漂白液的pH值 4以适量减小珍珠直径尺寸来消除淡水养殖珍珠表面收缩纹构造是可 行的。 5 珍珠表层的微观结构变化是鉴别漂白处理珍珠的主要特征之一
不同溶剂和pH值调节剂对G漂白液的漂白 效果影响
溶剂 pH 调节剂 三乙醇胺 甲醇 甲醇+乙醚+苯
三乙胺 吡腚 氨水 三乙醇胺+油酸
pH 值不稳定,每隔一天须补加调节剂, pH 值不稳定,每隔一天 须 珍珠洁白,光泽较好 补加一次调节剂,珍珠 洁 白,光泽良好 漂液有强烈胺臭味,pH 值较难控制, 须经常补加调节剂 ,珍珠微黄,光泽 同左 一般 漂液有强烈胺臭味,须经常补加调节 同左 剂 ,珍珠微黄,光泽一般 漂液氨味很浓,珍珠较洁白,光泽较 漂 液 氨 味 较 浓 , 珍 珠 较 洁 好 白,光泽良好 PH 值下降明显,漂液呈乳白色,珍珠 同左 洁白,表面有腐蚀,光泽差
淡水养殖珍珠漂白工艺中新助剂作用研究
化如图 ( 所示# 当溶液中水分子足够时"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
逆的"而常温下该过程是缓慢进行的# 焦磷酸根是最简单的直
链多磷酸盐"由 ) 个磷氧四面体通过共用角顶氧原子成直链状
相联结起来# 焦磷酸钠能在漂白过程中起到助漂和增白作用
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链状的多磷酸根离子对非常微小
的固体物质有着良好的分散和渗透能力# 这样可以使过氧化
焦磷酸钠 V6) @/"( 碳酸氢钠
)%X? 3X? $&8X? (X?
* )&)%[
)%X? )%X? 3X? 3X? $&8X? $&8X? (X? (X? (%X[ 0%X[ )&$%[ $&'8[
%&8%[
Hale Waihona Puke )%X? 3X? $&8X? (X? '%X[ $&7([
44'(( 漂白及后处理# 将珍珠样品放入不同配方的漂白液 中"室温和荧光灯照射条件下浸泡' 图 $(# 每隔 ( 天换一次漂 白液# 每 0 天新配制一次漂白液# 将珍珠样品经漂白 1 个周 期即 )$ 天后取出"清洗表面&晾干#
入它们会逐渐释放在漂白液中"影响漂白剂的漂白作用及效
果# 本实验通过加入焦磷酸钠来螯合溶液中杂质金属离子以
抑制它们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
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效率# 焦磷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
性"不溶于醇"水溶液在 1%e以下稳定"在毛纺&造纸&印染和化
工生产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 种助剂$'"$%% # 同时"焦磷酸钠还有溶解钙&镁等不溶性盐类的
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181109A[43]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21]申请号200710156670.2[22]申请日2007.11.11[21]申请号200710156670.2[71]申请人浙江天使之泪珠宝有限公司地址311804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浙江天使之泪珠宝有限公司[72]发明人戚鸟定 戚铁彪 戚雄士 [51]Int.CI.A44C 27/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54]发明名称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分为前处理、水煮、漂白三个步骤,其中前处理分为四次进行,其中一三次的配方一致,二四次的配方一致;漂白是将试剂瓶放在16℃-18℃的恒温中进行6-8天,试剂瓶中的配方为92%-96%甲醇、2.5%-3.5%双氧水、0.8%-1.2%暗光处理剂、0.8%-1.2%光亮剂、0.7%-0.9%丙三醇、0.1%-0.3%光粉。
本发明具有所需温度低,成本低,配方简单,光亮度保持时间久的特点。
200710156670.2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打孔、洗净后的珍珠放入试剂瓶中进行四次前处理,每次前处理的时间为36-48小时;2)将前处理后的珍珠放入85-95℃的水中,煮3-5天;3)将水煮后的珍珠放入装有92%-96%甲醇、2.5%-3.5%双氧水、0.8%-1.2%暗光处理剂、0.8%-1.2%光亮剂、0.7%-0.9%丙三醇、0.1%-0.3%光粉的试剂瓶中,并将试剂瓶放入16℃-18℃的恒温室中进行恒温漂6-8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次前处理中第一、三次的试剂瓶中的配方相同,第二、四次的试剂瓶中的配方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珍珠增光漂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次前处理的配方为:93%-97%甲醇、2%-4%丙酮、0.4%-0.6%乙醚、1%-1.5%乙二醇、0.15%-0.25%光粉;第二、四次前处理的配方为:93%-97%水、1.8%-2.2%氨水、0.8%-1.2%吐温20、0.8%-1.2%丙三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珍珠的漂白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对珍珠进行漂白处理,对其颜色进行改善,漂去杂质,并增加珍珠的光泽。
基于上述原则,选择合适的漂白方法。
通过实验,选择出最优的漂白试剂配方,在试验得出最佳的各试剂配比、漂白时间以及漂白环境,从而得到最适宜珍珠漂白的处理条件。
关键词:珍珠漂白一.前言我国是珍珠生产的大国,由于产地不同,以及水质、水温、光线、育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珍珠个体存在光泽、颜色差异以及光暗、色差、黑斑、瑕疵等缺陷。
因此,养殖场生产出来的原珠中90%以上都不能直接用来制作首饰或其它装饰品,而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改进其色泽达到宝石级商品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对于珍珠表面加工处理方法主要是去污漂白处理,我国在珍珠加工处理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规模小、技术也比较落后,仍未形成大规模生产。
虽然,我国的珍珠产量及出口量均较大,但主要以原珠出口,换汇率甚低。
日本的珍珠加工技术及加工业发展迅猛,所产珍珠几乎都经过加工后分档出售。
据有关资料表明,日本战后的珍珠加工业换取外汇达二十多亿美元,为日本的经济恢复作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更大的发展,每年换汇已超过三亿美元。
由于珍珠加工处理技术是一项实用技术,收益率极高,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及科研单位都是保密的,交流甚少,这也是影响我国珍珠加工处理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文献综述2.1.珍珠文化自古以来,珍珠就被人们誉为“珠宝皇后”。
珍珠自身浑圆精巧及其独有的珍珠光泽,令珍珠具有圆润、柔和、高雅的韵味,倍受人们的喜爱。
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均与珍珠结下了不解之缘。
,珍珠,英文为Pearl,源于拉丁语Pernnla.,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是由古代波斯樊文衍生而成的,意为“大海之骄子”。
珍珠作为珍贵的有机宝石,被人们当作六月份的生辰石,结婚30周年的信物。
它已成为纯真、健康、幸福的代名词。
[1]中国是珍珠古国,有关珍珠的记载从公元前2200年就开始了[2]。
在珍珠伴随人类走过漫长岁月中,珍珠不仅作为物质财富被利用,成为美丽的装饰品和珍贵的药材,而且也被融入人类文化的长河之中,与人类共同演绎了一则则动人故事。
2.2.珍珠的历史[1]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采捕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
我国使用珍珠始于东周,而人工养殖珍珠发明于宋朝,后传入日本。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的鼎盛时期,自清代以后,采珠业趋向于破败衰落,一直到解放以后,采珠养珠业才再次得到发展。
在国外,公元前200年古埃及的贵族才会使用珍珠的装饰品,而欧洲人大概在公元300年前才懂得使用珍珠粉。
波斯湾、锡兰岛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珍珠的产。
曰本海水珍珠养殖生产数量,质量及加工技术在目前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3.珍珠的用途珍珠由于具有光彩夺目的珠光宝气,色泽绚丽,价值昂贵,自古以来为世人所爱慕,历来是高雅的饰品,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
(1)饰用珍珠:分为首饰、服饰、帘饰、摆饰等。
如桂冠、项链、手链,此外,配以金银镶嵌的戒指、手镯、耳环、耳坠、挂饰、发夹、胸花、别针、领带夹等。
服饰指各种穿戴用具上的装饰。
帘饰指各种帘上的装饰。
摆饰指大型的有一定含义的陈设品。
如珍珠塔、珍珠船、珍珠龙凤图等。
还有葬珠和佛珠等。
(2)药用珍珠:中医学认为,珍珠性味甘,咸寒,可镇惊安神,明目清翳,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杀菌消炎,止血生肌等。
(3)美容用珍珠:珍珠是护肤佳品,珍珠膏,珍珠霜,珍珠液可通过人体表皮细胞吸收,增强皮肤细胞活力,促进代谢功能。
(4)保健用珍珠:珍珠粉是营养滋补品,能增进身体机能新陈代谢,抑制脂褐素增多,延缓细胞衰老。
(5)珍珠还用作高贵纪念饰品,礼物等。
2.4珍珠的形成[1]珍珠的形成分为天然和人工养殖珍珠成因。
2.4.1天然珍珠成因1.内因说:由于外套膜的病变,一部分外套膜的上皮细胞从外套膜上脱落,陷入结缔组织之间,结果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珍珠。
2.外因说:由于外来物质(如砂粒、寄生虫等)偶然落入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外物带有一部分外套膜上皮细胞陷入结缔组织中,结果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
3.珍珠质分泌组织畸形增殖说:珍珠层的分泌组织由于外来的刺激之后,细胞发生病变和机能的变化,引起一部分细胞的畸形增殖,结果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它并不需要砂粒那样的外来物质加入也能形成珍珠。
上述珍珠成因都有其片面性,但从上面有关天然珍珠成因的说法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珍珠是由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在结缔组织闪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的。
在自然条件下砂粒或寄生虫等物质的偶然侵入,引起该组织的畸形增殖,并在结缔组织内形成包围外来物质的珍珠囊,分泌珍珠质沉淀在砂粒等外来物质上形成天然珍珠。
具有价值的天然珍珠是由海水软体动物产生的如海水中的鲍、江珧、珍珠贝、牡蛎、贻贝等,而产生珍珠最多最好的是珍珠贝。
在珍珠贝中又分马氏珍珠贝、珍珠贝、白蝶贝和企鹅珍珠等。
2.2.2养殖珍珠的成因人工养殖珍珠是运用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将蚌或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珍珠贝或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小片以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同样地形成珍珠囊,而产生人工无核珍珠,或者在移植小片的同时,植入蚌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珠核,然后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沉淀于珠核表面而产生人工有核珍珠。
2.3珍珠主要产地和品种分类[1]2.3.1珍珠的产地1.海珠世界上出产天然海水珍珠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有波斯湾诸国,马纳尔湾、委内瑞拉、墨西哥、红海、日本、中国等。
波斯湾是世界著名的珍珠产地之一,尤其是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近海岸地带,该地区的珍珠也称“波斯珠”。
中国的天然海水珍珠主要产于北部湾及广东沿海,在西起中越交界的北仑河以东防城县白龙尾岛、钦州湾龙门港、合浦县营盘、山口镇、北海、广东海康、海南岛陵水县、三亚一带海域。
2.淡水珠出产天然淡水珠的国家和地区有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法国、德国、奥地利、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亚马逊河流域、孟加拉国、中国等。
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诸岛。
3.养殖珠日本是目前养殖珍珠的第一大国,以海珠为主。
主要有三重、高知、爱嫒、长畸、广岛及熊本等县。
尤以三重县为著名产地。
我国是第二大养殖珠生产国,海水养殖主要产于广西合浦县和广东、台湾、海南。
淡水养殖遍及南方各省,以江苏为最,其次是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
2.3.2品种和分类珍珠的分类很多,各有所侧重,主要有:1.按成因分类(1)天然珍珠指在贝、蚌类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
(2)养殖珍珠通过人工培育、养殖而产生的珍珠,分为无核和有核珍珠。
2.按产出的水域环境分类(1)海珠海水中贝类产出的珍珠,又称“盐水珠”。
(2)淡水珠淡水中蚌类产出的珍珠,包括河珠(产于江河中)和湖珠(产于湖泊中)。
3.按本体颜色(1)白珠本体颜色为白色,其伴色色彩可以有多种。
(2)黑珠本体颜色为黑色,其伴色色彩多为玫瑰色和蓝色。
(3)杂色珠亦称“有色珠”,本体色除白、黑以外的其它色,常本体为命名。
4.按光泽分类(1)老光珠指饰用日久,光泽变暗的珍珠。
(2)新光珠指颜色纯白,光泽强的珍珠。
5.按形态分类为精圆珠、桩珠、扁圆珠馒头珠、坠珍珠、椭形珠。
6.按产地分(1)东珠产于亚洲的东方国家,主要产于日本。
(2)澳洲珠产于澳大利亚淡水湖的一种具有很强银白色的珍珠,颇具盛名。
(3)南珠指中国南海北部湾海域、广东、海南所产的珍珠。
(4)波斯珠产于波斯湾地区,多为白、奶白、奶油、淡绿色。
(5)马纳尔珠产于印度、斯里兰卡之间的马纳尔湾,珍珠的颜色多为K金色,还有独特的黄色、金属的铁灰色。
(6)南海珠产于密克罗尼亚、波利尼西亚的海水珠。
(7)墨西哥、巴拿马珠产于墨西哥、巴拿马的海水珠。
2.4珍珠的基本特征2.4.1珍珠的化学成分珍珠是世界上绝少的生物宝石,它是在珍珠贝内形成的东西,是新陈代谢的产物,除含有大量无机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成分和水分等。
从表1—1中可以看出珍珠的化学成分与产生珍珠的母贝贝壳成分相类似。
但不同种类和质量的母贝产生的珍珠,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差异的。
一般而言,珍珠所含的无机物为91%—96%,有机质2.5%—7.0%, 水为0.5%—2%。
珍珠的无机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碳酸镁,两者占91%以上,其次为氧化硅、磷酸钙、三氧化铝及三氧化二铁等。
此外还有10多种元素和痕量元素,如钠、镁、锰、锶、铜、铝、铁、锌、钡、铬、钛、硅、钪、硒、碘等。
珍珠的有机成分虽然只占成分的百分之几,但珍珠也因此称为有机宝石。
对于珍珠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便是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组成特点,因为它是人们开发利用珍珠的关键所在。
2.4.2珍珠的物相组成研究珍珠的物相组成,即是对珍珠的生物结晶矿物学的研究。
众所周知,珍珠主体是碳酸钙,但对于珍珠中的碳酸钙究竟是以何种结晶形式存在和不同结晶体的含量组成上存在着争议。
日本小林新二郎(1960)认为,在珍珠和贝壳中只有方解石和文石晶体,棱柱层是由方解石组成,珍珠层是由方石组成,某些珍珠中混有极其微量的方解石。
周佩玲(1991)研究南珠的组成矿物认为,主要是文石,占95%以上,方解石极少,小于5%。
孔蓓(1993)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认为,合浦珍珠由两种矿物相——方解石和文石组成,一般养殖珍珠含方解石25%左右,而在棱柱层中方解石含量达50%左右。
2.4.3珍珠的内部结构与表面形貌1.珍珠的内部结构珍珠的结构就象一个同心环,与楠木的年轮相似。
也可以说一颗正圆的珍珠即是一个有核心物质的软体动物分泌物的沉积层,这是微观世界里一个渐变过程的结果。
从其横截面而言,粗略分为两大部分:珠核(或异物)和珍珠层。
珠核与珍珠层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归纳有:(1)对于优质珠(外形圆、皮光皮色好),珍珠层与珠核不仅结构紧密,而且珍珠完整、厚薄均匀;(2)劣质珠(外形不规则、皮光皮色差),珍珠层常脱离珠核,且厚度不均;(3)一般的珠(外形浑圆、颜色光泽一般),珠核与珍珠层结构尚紧密,但厚薄欠均,有时局部出现空隙。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珍珠和贝壳的形成机制作过生物化学、生物结晶矿物学、生理学等研究,发现碳酸钙的方解石和文石结晶是构成贝壳和珍珠的主体。
珍珠既然是珍珠蚌类软体动物用建造自己贝壳的物质做成的,因此它的成分和内部结构与贝壳非常相近,珍珠从中心到外表为四元结构,①珍珠的最内层为珠核②次内层为无定形基质层,一般该层是紧贴于珠核表面,其厚度变化教大,主要是由有机物质组成,也可混有无机物结晶颗粒,为珍珠囊的早期分泌产物③方解石结晶层(又称棱柱层),在贝壳中大量存在,该层在各种贝、蛙的珍珠中也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不过发育程度、厚度有别而已④文石晶层(又称珍珠质层),这是珍珠的主要成分,直接决定着珍珠质地的优劣,它是因许多文石晶质薄层与壳角蛋白薄膜交替累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