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纹层、 层系和 层系组 的关系 图(图 14)
1. 交错层理 概念: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倾斜纹层
或前积纹层组成。它可发育于多种不同的沉积环境中, 主要产于粉砂级和砂级沉积物内,具有水流、波浪、 风等多种不同的成因,其形态和规模变化较大。
常见成因不同的交错层理分类: (1)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
(a)沙纹交错层理:它是沙纹迁移形成的小型交错层理。 其形态主要取决于迁移沙纹的波脊形态。一般来说,直 线形沙纹的迁移产生板状交错层理,波曲形和舌形沙纹 形成槽状交错层理,受波浪振荡运动影响的沙纹往往造 成波状交错层理 。如图(15)
图15
A―直线形 流水波痕迁 移而成的板 状交错层理; B、C、D― 分别是波曲 形、新月形 和舌形流水 波痕迁移而 成的槽状交 错层理;E― 波浪影响下 流水波痕迁 移而成的波 状交错层理
称,常呈直线形,有分叉;波谷圆滑。典型的对称浪 成波痕的内部构造非常特征,即波脊中的纹层显出中 心部分交叉叠覆的人字形构造,而波谷中的纹层则呈 倒人字形。如图(9)
(2) .不对称浪成波痕:它的特征是形态不对称,
背流面较陡,向流面较缓,波脊一般呈直线形,而且 常显出分而复合。
图(9)浪成波痕中的各种人字形构造
孤 立 波痕按其 形成动力 可分为孤 立流水波 痕和孤立 浪成波痕, 然后分别 按大小和 对称性进 一步划分。 图(13)
(二)、


概念:沉积物沉积所产生的成层构造,由组成物质的成分、 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方向或填集方式等在垂直于沉积 表面的方向上的变化显示出来。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介质 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也是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于层理的描述术语: 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单位,其厚度一般为几 毫米到几厘米。一个纹层是同时形成的。 层系:层系是组成层理的基本单位,系由一组在成分、结 构、厚度和产状上均相似的同类纹层所组成。 层系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成因联系的、性质相似或不同 的层系叠置便构成层组。
3、 风成波痕
风成波痕常具平直、平行的波脊,形态不对称, 波痕指数30~70或更大,而且波痕指数的变化与粒度 成反比,与风速成正比;对称指数则与粒度成反比 (sharp 1963)。由于波脊上粗粒难以通过跳跃和碰 撞作用发生运动,以致风成波痕的脊部颗粒较粗, 而谷部颗粒较细,这与流水波痕恰好相反,可作为 一个鉴别标志。(图10)
一、波痕
(一)、波痕概念:
波痕是现代和古代沉积物中最常见的表面或层面 特征之一。它是非粘性沉积物在水流、波浪或风的作 用下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波状起伏的表面痕迹。 一个波痕由一个脊和一个谷组成,相邻的两个波 脊共用一个波谷。在自然界中,单个波痕极少见,而 往往是成组出现,在平面上表现为一系列近于彼此平 行或分叉的波峰和波谷,在剖面中则由起伏相间的峰 和谷组成。
图20 丘状交错层理块状示意图
丘状交错层理主要产于浅海风暴浪基面以上和正常浪基 面以下的沉积物中,湖泊环境中也可发育。可以作为风暴 沉积的良好标志之一,但判别风暴沉积,应结合其它标志。
(3)潮汐成因交错层理 (a)羽状交错层理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波痕层理。层系形态呈板状, 规模常为大型。典型特征是上下相邻层系中的前积纹 层的倾向相反(图21),一般相差180o左右,层系间的界 面明显,有时被一泥质薄层隔开。 这种层理应该是沙波迁移的产物,是由周期性往 返运动的水流所形成的,常见于潮道和三角洲环境, 一般认为是潮汐沉积的典型构造之一 。
图3 波痕要素图 A和B-脊点;a和b-谷点;L-波长;H-波高; l1-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l2-背流面水平投影长 度。 RI(波痕指数)=L/H RSI(对称指数)=l1/l2
(二)、波痕的分类:流水的、浪成的、风 成的、干涉的、孤立的。 1、 流水波痕
概念: 单向水流作用于非粘性沉积物表面所形成
的波痕为流水波痕。
特点:波痕垂直于水流流向,横剖面中显出不对称,
向流面平缓,背流面较陡。据此可以恢复水流的大致 流向。
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主要与流速和水深有 关。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 简单平直变得复杂弯曲,由连续变为断续, 如图(4)所示。
波痕的内部构造: 发育完善的流水波痕,由
一个或几个向流面纹层、许多个前积纹层以及一个 或几个水平的底积纹层组成。图(5)
图18 波浪波痕交错纹理的一般鉴别特征
(b)丘状交错层理
这种由波状起伏的交错层组成的层理,主要特征 是(图20):层系呈平缓波状起伏,层系间以低角度(3º 一6º )相互交切,底界面为侵蚀面,纹层与之平行或近 平行。层面上表现为圆丘状,波长大(10cm~5m),波 高小(1—100cm)。
一般认为,这种层理是在正常浪基面以下和风暴 浪基面之上,由风暴浪的作用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 随后悬浮粉砂沉积于其上而形成的。与此有关的另一 种风暴沉积构造是凹状交错层理。它与平缓上凸为主 的丘状层理不同,其层系主要呈平缓下凹的波状起伏。
迹为浪成波痕。
特点:是波脊一般较直,垂直于波浪传播方向延伸, 而且常表现出音叉状的分而复合 。(图8) 控制因素 :第一,波浪的传播速度和波长。
第二,沉积物的粒径。
浪成波痕主要发育于湖滨、潮坪、海滩等浅水环境中。 一般认为,水深超过200m便不能生成浪成波痕。
图8 浪成波痕 波脊有分叉现象
浪成波痕可以根据波脊的对称性分为对称的 和不对称的浪成波痕。 (1).对称浪成波痕: 它的突出特征是波脊尖而对
粗颗粒往往集中在前积纹层的外侧和底部,也就是 说,波谷中的沉积物比波脊上的粗。
流水波痕的分类
流水波痕一般可按其规模和形态及其与水流功率 的关系分为四种:沙纹 ( ripples)、 沙 波 ( waves)、 沙 丘 (dunes) 及逆行沙丘 (antidunes),下面分别描述之。
( 1).沙纹:波长在 4~60cm、波高在 0.3—6cm范 围内的小型流水波痕可称为沙纹。它的波痕指数(RI= L/H) 总是大于 5 ,多数在 8 ~ 15 之间。沙纹按其波脊 形态可进一步分为直线形、波曲形、链形、舌形和菱 形沙纹 。沙纹在河流、海岸、潮坪等浅水环境中十分 发育 。(图6)
(b)大中型交错层理:
它们是分别由沙波和沙丘顺流移动产生的倾斜前积纹 层所组成的大型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大于5cm 。具有直 线形波脊的沙波,形成大型板状交错层(图16) ,沙丘的 迁移造成大型槽状交错层(图17)。
(c)逆行沙丘交错层理 :
它由逆行沙丘迁移产生的倾斜纹层所组成。其特 点是:层系一般呈透镜状,内部纹层以低角度(<10o) 倾斜,倾向取决于逆行沙丘是逆流还是顺流迁移,纹 理一般较模糊,常与平行层理共生。它通常只出现在 水浅流急的环境(如海滩和河流)中,是高流态下高速 水流的标志。
图6 菱形沙纹
(2). 沙波和沙丘: 它们是波长大于60cm、波高
在6cm以上的大型流水波痕。波痕指数一般在15以上。 沙波具有以直线形为主的波脊和十分清晰的垮落面,波 谷内没有不平整的明显冲刷。形成沙波的水流速度高于 沙纹而低于沙丘。在较高流速条件下生成的沙丘,以其 波脊呈波曲形、新月形至极不规则状和波谷内发育深的 冲刷坑为典型特征。
大型板状交错层(图16)
大型槽状交错层(图17)
(2)波浪成因的交错层理
(a)浪成沙纹层理 由浪成波痕迁移所产生的交错层理叫浪成沙纹层 理,或称为波浪波痕层理。多数情况下,波痕的迁移 有一定的优选方向,产生单向的交错层。波浪波痕交 错纹理有如下特征:(1)似槽状形态较少;(2)具 有不规则的下界面;(3)前积纹层向上堆积成束状; (4)隆起的透镜状层组;(5)具分叉和披盖的前积 层。如图(18)
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定义: 沉积构造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宏观特征之一, 是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是在沉积时或沉积后由物理、化学、生物等作 用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所形成的。其中沉积时期形 成的构造成为原生构造,如层理、波痕等流动成因 构造;沉积后形成的构造,有的是在沉积固结成岩 之前形成,如负荷构造,有的是在沉积物固结成岩 之后产生,如缝合线、叠锥等化学成因构造。
沙波和沙丘主要产于粒径大于0.6mm的砂层表面上, 多数发育于河流和潮沟环境中,在海滩、潮坪以及三角 洲中有时也可见到。
(3). 逆行沙丘:逆行沙丘是在Fr大于1的高流态
条件下,急流作用于松散砂质表面上形成的一种与
水面波同相位的沙丘状底形。它通常具有较长的波 脊,形态大致对称,向流面和背流面均较平缓,波 长一般为lcm至6m,波高l mm到45cm不等。 多发育于海滩环境中,在潮坪、河流及浊流环 境中有时也可见到。在古代沉积物中,保存完好的 逆行沙丘极少见到。
根据水槽实验的结果,底形的类型、 大小和形状主要以决于水流速度、流动深 度和沉积物粒径(图1) ; 或者说,取决于水 流功率(v to=v r DS;水流速度×流体和沉积 物的相对密度×流动深度×能量梯度斜率) 和沉积物粒径(图2)。
图1 水深为20cm时与流速和粒 径有关的各种底形的稳定范围
图2 各种底形与沉积物粒径和水流功率的关系 波脊形态:a—直线型;b—波曲型;c—舌型;d—新月型
基本知识:
流态(flow regime):可以根据弗劳德数(Fr)将 水流分为低流态、过渡流态和高流态。 Fr<1为 低流态,水流阻力大,沉积物搬运方式不连续; Fr≈1为过渡流态;Fr>1为高流态,水流阻力小, 沉积物搬运连续。
底形(bedform):达到一定强度的水流在底床上 流动时,将使底床上的推移质沿床面运动。随 着水动力的变化,在底床上将相应地产生不同 形态的各种几何形体,称之为底形,例如沙纹、 沙丘等。
图 11 波 浪 波 浪 干 涉 波 痕
-
波 浪 水 流 干 涉 波 痕 (图 12)
5、 孤立波痕
概念:水流或波浪作用于砂供应不足的非砂质表面
上所形成的、波脊不连续的波痕称为孤立波痕或不完 整波痕。
特点:它往往呈底平顶凸的孤立砂质透镜体出现在泥
质层面上。当它被嵌在泥质沉积物中时就成了透镜状 层理。这种波痕与正常波痕相似,但发育不完整,波 高一般较低,波痕指数较大。
沉积构造的分类:
沉积构造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按照沉积构 造形成时所涉及的主要作用机理分为物理、化学和 生物成因的三大类:
物理成因的 波痕 层理 侵蚀构造 变形构造
化学成因的 晶体印痕与假晶 鸟眼构造 结核 缝合线和叠锥构造
生物成因的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层理构造
研究沉积构造的意义
研究沉积构造,有助于确定地层的顶底和层序, 分析沉积物搬运与沉积的方式、沉积介质的性质及 流体的动力状态,恢复沉积环境,以及估计沉积后 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绝大多数物理成因的原生沉积 构造是沉积环境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因此可以将 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据此作出合理的环境解释。 另一方面,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期后可以保持 其基本的特征,而观察和研究它们不需要复杂的仪 器,主要通过露头研究、岩心观察来进行,因此原 生沉积构造及层理序列可作为环境解释的有效工具。
风成波痕大多发育于沙漠、海岸、干旱—半干 旱气候下的冲积等环境中。来自图 10 风 成 波 痕
4、 干涉波痕
概念:在浅水区,不同方向的波浪或不同方向的
水流与波浪同时或基本同时地联合作用于非粘性沉积 物表面所形成的波痕称之为干涉波痕。
特点:它们一般由不同方向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
波痕组合而成。由于起作用的波浪和水流的方向、强 度及影响顺序的不同,干涉波痕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往 往复杂多变。 类型:干涉波痕可以根据相互叠加的形成动力分为 波浪—波浪干涉波痕(图11)和波浪水流干涉波痕(图12)。 它们主要发育于水流和波浪同时存在或者有不同方向 波浪的浅水区,例如潮坪和海滩。
逆行沙丘的迁移方向及其相应的内部构造有三种不 同的情况(图7)。
(A) 是逆行沙丘 向下游迁移, 不明显的低角 度纹层沉积在 背流面上; (B) 是保持原地不 动,纹层覆盖 在整个逆行沙 丘上; (C) 水流 从沙丘背流面 上侵蚀出来的 砂粒顺流运动。
2、 浪成波痕
概念:波浪作用于非粘性沉积物表面所产生的波状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