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考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考重点一、学前儿童心理特点1. 幼儿期的心理发育特点: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开始显现,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在逐步形成。
2. 幼儿期的心理问题:学龄前儿童有时会出现逆反、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幼儿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和学习。
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幼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辅导和干预,可能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是指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学前儿童心理辅导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1.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学前儿童心理辅导可以采用游戏治疗、儿童艺术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多种方法,以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2.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实施技巧:进行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时,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倾听儿童的心声,不断调整辅导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策略1.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重点:在进行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时,需要重点关注儿童的情感和认知特点,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策略: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情绪管理、社交技能培养等多种策略来进行学前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儿童实现心理健康。
六、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实施原则1.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原则:学前儿童心理辅导需要遵循激励性、综合性、针对性、个性化等原则,以确保辅导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实施原则:在实施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时,需要与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建立完善的辅导体系,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
绪论2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内容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14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学会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维护..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健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特点与保健六、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七、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与保健八、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九、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与保健十、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十一、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胎儿的发育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三、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6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紧张状态对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减缓和消除紧张的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地预防与化解..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治与预防..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利用;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治与预防..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预防一、情绪障碍二、语言障碍三、睡眠障碍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一、什么是问题行为二、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第三章学前儿童健康评价与健康检查6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价..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内容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检查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种类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8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教学难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素二、学前儿童需要的能量三、产能营养素四、非产能营养素第二节孕期营养一、孕期营养的重要性二、孕期合理营养三、不同妊娠时期的营养需要第三节婴儿喂养一、提倡母乳喂养二、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添加辅助食品第四节幼儿膳食一、幼儿膳食的特点二、合理安排幼儿膳食第五章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10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患病的基本表现;了解有关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学会初步地护理和预防..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和护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规律及预防措施;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一、新生儿护理二、常见新生儿疾病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早期发现二、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护理一、免疫的基础知识二、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三、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第六章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6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常用的学前儿童护理方法;能够根据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症状判断其危险程度并做出急救处理..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和意外事故的急救技术..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危险程度的判断与急救处理..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常用的学前儿童护理方法一、测体温二、数脉搏三、观察呼吸四、给药五、高烧的护理方法六、热敷法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一、学前儿童意外事故危险程度的判断及急救原则二、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第七章集体儿童保健8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职责;明确儿童保教机构的卫生学要求;掌握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学会制订合理的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维护幼儿身体的健康..教学重点:儿童保教机构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教学难点: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三、保健医室的职责第二节儿童保教机构的卫生学要求一、教学卫生二、房舍卫生三、饮食卫生四、设备卫生第三节儿童保教机构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一、健康检查二、制订合理的生活日程三、提供合理的膳食四、建立体格锻炼制度五、传染病管理六、安全措施七、建筑设备卫生四、考核1.考试依据及其有关说明考试依据本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着重考察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2.考核方式、分制①课堂考勤、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10%..②幼儿园实习、见习报告、作业;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40%..③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阶段测验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阶段测验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管理
在学前儿童的健康管理中,着重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饮
食营养、日常卫生等方面。
在学前机构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儿童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干预。
此外,儿童饮食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障其身体健康。
第二章:学前卫生常识
学前卫生常识包括儿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内容。
教师
需要教育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此外,学前机构的环境卫生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卫生清理,保障儿童在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第三章:常见传染病防治
儿童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在学前机构中,预防传染
病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
同时,学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能够及时隔离和处置,保障其他儿童的健康。
第四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包括感冒、腹泻、发热等,在学前机构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根据症状做出适当的处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只有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学前儿童才能全面发展。
以上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的阶段测验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备考。
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自我 认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意识 自我 评价
1.自我认识
(1)通过研究自我认识、防御性行为和行为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①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所表现的知觉 防御现象愈少。 ②凡是被试的自我意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愈相接受,他的行为适应愈 良好。 ③凡是被试的行为适应愈良好,他所表现的防御性现象愈少。 (2)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根据成人的评价和态度认识自己。 ②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交往中认识自己。 ③在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中认识自己。 当儿童对自己的人士被歪曲时,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方面,个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 己,还要根据环境的作用促进原有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有创新,以适应和改造 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调 整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的学前儿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 性,保持心理的健康。
2.罗杰斯的观点 (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知觉、意见、态度、价值观等,它是主
观的,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向符合。 (2)个体时时都以自我概念作为评价自己处事待人的经验,如若 经验与自我概念不符,就会产生焦虑和情绪困扰。 (3)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 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体的适应就越好,心里就越健康。
(3)对挫折的适应和调整 ①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
困扰和不安。 ②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境界。 ③主体对环境的改造,克服不 利因素。 ④正视现实,承认挫折,以积 极的态度迎接新的挫折。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 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花园,五彩缤纷、活力四射。
他们的情感和认知能力正在快速成长,简直就像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时而开心,时而烦恼,甚至还会突然来个小暴走,真让人哭笑不得。
你想想,孩子们就像是在一场无尽的冒险中探索世界,他们的好奇心旺盛得不得了,常常会问一些让大人也觉得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天是蓝色的?”“蚂蚁为什么不穿鞋子?”这时,我们大人可得耐心点,别让孩子们的求知欲被冷水浇灭了。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他们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可有时,他们的情感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捉摸不定,让父母和老师有点措手不及。
比如,一会儿在玩具堆里开心得像个小太阳,下一秒却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眼泪就哗啦啦地掉下来,哭得跟个小猪似的。
这时候,我们得给他们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告诉他们,没事儿,哭一哭就好,咱们一块儿想想办法。
2. 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卫生对于学前儿童就像是身体健康一样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健康发展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甚至将来的心理素质。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那将来在面对挫折时就能更加从容不迫,简直是受益终身啊!所以,心理辅导就像是给孩子们打上了心理的“安全绳”,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至于摔得很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要多留心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比如,看到他们脸上挂着小小的愁眉苦脸,咱们可以轻声问问:“宝贝,是不是哪里不开心呀?”有时候,孩子们就是需要一个出口,把心里的小秘密说出来,哪怕只是说说“我今天不想上幼儿园”,也能让他们心里舒服很多。
别小看这些小对话,长期下来,孩子们就能建立起健康的心理沟通能力。
3. 心理辅导的技巧那么,怎样进行心理辅导呢?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首先,最重要的是倾听。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与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及对策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三章: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3.1 教学目标学会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掌握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3.2 教学内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展示第四章: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4.1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针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4.2 教学内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与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提高解决实际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5.2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与实践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个人反思报告第六章:焦虑症识别与对策6.1 教学目标了解焦虑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掌握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2 教学内容焦虑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七章:抑郁症识别与对策7.1 教学目标理解抑郁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掌握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2 教学内容抑郁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八章:多动症识别与对策8.1 教学目标掌握多动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了解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2 教学内容多动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九章:自闭症识别与对策9.1 教学目标理解自闭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掌握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2 教学内容自闭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章:亲子关系问题识别与对策10.1 教学目标掌握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了解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一章:攻击行为识别与对策11.1 教学目标了解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掌握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2 教学内容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二章:分离焦虑识别与对策12.1 教学目标理解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掌握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2 教学内容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三章: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识别与对策13.1 教学目标掌握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了解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2 教学内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四章:睡眠问题识别与对策14.1 教学目标了解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掌握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2 教学内容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实践指导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对策学会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卫生干预计划提高实践操作能力15.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总结个性化心理卫生干预计划的制定实践操作指导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小组报告个人实践反思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分析。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0204总学时数:5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1课时)一.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三.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卫生要求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六.学前儿童皮肤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七.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八.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九.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十.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卫生要求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生长、发育、成熟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8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一.G.W.BEERS与现代心理卫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目标三.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常见情绪问题二.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第三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8课时)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二.学前儿童的热量需求三.产能营养素四.非产能营养素第二节婴儿喂养(0-1岁)一.母乳喂养二.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乳儿辅助食品的添加第三节幼儿膳食(1-6岁)一.幼儿膳食特点二.幼儿膳食配制原则三.幼儿饮食卫生第四节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一.托幼机构膳食管理要求二.托幼机构食谱拟订与审核三.营养软件介绍(膳食调查与分析)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5课时)第一节教育过程的卫生原理一.学习的生理机制二.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三.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第二节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一.制订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原则二.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三节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一.科学的锻炼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二.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及卫生要求第四节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一.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五章托幼机构建筑与设备卫生(8课时)第一节托幼机构建筑卫生一.托儿所、幼儿园的规划二.园(所)内布局及各室配置三.室内采光及照明四.室内通风及采暖第二节托幼机构设备卫生一.园(所)家具的卫生二.教具、文具及玩具的卫生三.体育设备的卫生第六章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检查二.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三.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一.常用护理技术二.常用急救技术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见习、操作。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4.语言障碍 (1)选择性缄默。
①案例:小雪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小雪的语言器官和智力发育正常,在 家里能够跟家人交流,但是在人多的陌生场合或幼儿园就沉默不语。小雪 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
②原因:小哲的这种 “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一种。指一些刻板的、仪式 性的行为,反复地去做或者出现多种毫无意义的观念、思想、印象和冲动,如 有些幼儿总怀疑事情没做好。
③预防和矫治: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生活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3)幼儿焦虑症。
①案例:朵朵是一个非常老实、温顺的小女孩。朵朵害怕去幼儿园,每天早晨 送她时她都会抓着妈妈哭,中午没有老师陪着就不敢睡觉,别的小朋友碰一下 她都不让,会担心衣服被碰脏了、皮肤被碰破了。在幼儿园不喜欢和其他人一 起玩儿,没有朋友。朵朵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早发现
及时发现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可从以 下两个方面进行鉴别。 1.和同龄儿童比是否存在明显不同 2.和自己以前比是否有明显变化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睡眠障碍 (1)夜惊。 ①案例:琪琪今天第一天上幼儿园,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在幼儿园哭了一 整天。晚上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坐起来,大声哭喊,瞪目直视,看上去 非常的害怕。妈妈喊她的名字、安抚她都没有反应,几分钟后琪琪在哭声 中慢慢睡着了。早上醒来,妈妈问琪琪夜里是怎么回事,可是琪琪并不记 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②原因:朵朵的问题属于“幼儿焦虑症”。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教养过于溺爱或 要求过于苛刻,幼儿本身又非常脆弱、敏感,一旦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例如, 与亲人分离、父母离异等,幼儿便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引发焦虑症。
3000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代码:30004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湖北省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切实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其保健要求,分析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讨论了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其预防。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能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进一步做好幼儿园的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学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学前儿童各个生理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二)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三)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五)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六)皮肤的发育及其保健(七)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八)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九)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十)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生长偏离一、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二、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考核知识点】一、各个生理系统的组成及保健要点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三、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定义、原因及预防【考核要求】一、各个生理系统的组成及保健要点识记:各个生理系统的组成。
理解:各个生理系统的保健要点。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识记:区别生长、发育、成熟的概念。
理解:能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
三、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定义、原因及预防识记:低体重、消瘦、肥胖、身材矮小的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预防。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将有助于考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二版电子书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二版电子书
学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发育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是确保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第一章:学前儿童卫生意义与现状
1.1 学前儿童卫生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是身心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多方面保护和关爱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2 学前儿童卫生现状
当前学前儿童卫生状况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心理问题等,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二章:学前儿童卫生知识与技能
2.1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护
介绍学前儿童容易感染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学前儿童生活习惯养成
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章:学前儿童保健措施
3.1 学前儿童常规体检
详细介绍学前儿童常规体检的内容、频率及注意事项。
3.2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前儿童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4.1 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深入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孩子的心理成长。
4.2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介绍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二版电子书的部分内容概要,深入详细的内容请查看电子书全文。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的一项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儿童健康的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进行简述。
一、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筛查。
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并诊断出潜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儿童的情绪状态、社交能力、认知发展、行为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观察。
二、心理干预与辅导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与辅导。
通过与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帮助儿童克服心理困扰,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艺术疗法等,旨在提升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教育与培训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心理教育与培训。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和培训课程,向学前儿童、家长和教师传授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心理教育与培训可以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模式。
四、心理支持与咨询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与咨询服务。
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他们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心理支持与咨询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旨在为学前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五、心理健康促进与宣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还包括心理健康促进与宣传。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推广工作,向社会大众普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促进与宣传的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册发放、媒体报道等,旨在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3. 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及意义。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 心理卫生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卫生的概念及意义,分析心理发展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卫生问题。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卫生教学目标:1.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 学会分析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成因。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2. 心理卫生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3.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心理卫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成因。
第三章: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教学目标:1. 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
3. 提高识别和评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2.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3. 识别和评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实践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识别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儿童行为表现,提高识别能力。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评估和应对心理卫生问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教学目标:1. 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策略。
2. 学会制定合理的心理卫生教育方案。
3. 提高解决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针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策略。
2. 心理卫生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 心理卫生问题的解决实践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预策略和制定教育方案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是指为学前儿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从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和学校合作等方面,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一、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第一步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感知、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表达、社交技巧等,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教育活动。
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在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问题可能包括儿童的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心理问题的识别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评估工具和观察技巧,例如心理测评、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等。
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与家长、学校老师等进行合作,制定个别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咨询和支持。
三、家庭和学校合作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与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还需要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培训和支持给学校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儿童心理问题。
四、心理教育与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除了关注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还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和促进工作。
心理教育和促进的目标是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适龄儿童的心理教育课程、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和学校合作以及心理教育与促进等方面。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2.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分类。
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3.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3 教学内容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第四章:家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3 教学内容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第五章:幼儿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幼儿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5.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5.3 教学内容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一般问题(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意义学前儿童中的问题有程度区分,有的只是情绪和行为上的偏异,或表现为行为的某些特征方面的问题。
这类行为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出现,属于正常现象,只有当它表现过分突出或者在不适宜出现的发育阶段出现时,才被认为是问题行为,与心理疾病一般没有特殊关系。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
应为儿童创造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及早帮助儿童矫治不良的行为,这样儿童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身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是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前儿童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含义:一方面,教育者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及早发现异常发展的儿童及问题行为,并在可能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矫治。
(三)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的注意要点1.指导的主要对象是正常儿童2.指导需要专业知识技能3.指导需要和谐民主的环境4.指导要有自己独特的目标5.指导的形式灵活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目标心理健康指导的目标有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一般目标:与幼儿教育的目是一致的,即是要促成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特殊目标:1.积极的情绪特征;2.良好的意志特征;3.对现实(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良好态度特征;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层次目标1.快乐向群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次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在我国,人们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的一种高效而愉快的适应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4.行为统一和协调5.性格特征良好(三)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1. 生理因素⑴遗传因素⑵先天的非遗传因素⑶后天的脑损伤⑷体内生化指标改变2.心理因素⑴个性特征:“难养型”和“易养型”⑵心理冲突⑶情绪、情感⑷自我意识3.社会因素⑴家庭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⑵托幼机构幼儿园环境因素;幼儿教师因素⑶社会(四)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1.改善环境2.开展心理咨询3.加强保健措施,促进健康4.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间条件下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
心理障碍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不能从中解脱出来,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多表现为情绪障碍、语言障碍、睡眠障碍等。
一、情绪障碍1、儿童焦虑症儿童焦虑症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种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这种恐惧与不安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觉得要有不详的事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安。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障碍。
(1)表现焦虑儿童表现为不安、烦躁、不愉快、胆小、害怕,对环境变化敏感。
当焦虑症发作时,幼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加速,气促,大量出汗,尿频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幼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夜间遗尿。
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慌不安,哭闹不停,对别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表现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
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2)原因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造成儿童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有:①遗传因素大约有15%的焦虑症患儿,其父母也患有焦虑。
在具有焦虑症状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为50%。
②家庭环境与父母突然分离、不幸事故、亲人病重或死亡以及父母离异等,会造成儿童无安全感,易发生焦虑。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苛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
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③环境适应不良。
(3)预防措施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启发诱导。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
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此外,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恐怖症恐怖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对自己不存在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常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以及回避行为。
儿童恐怖症根据内容可分三大类:对身体损伤的恐怖,如流血、受伤、怕死;对自然事件的恐怖,如怕黑暗、怕动物、怕高台;社交性恐怖,如上台回答问题、当众表演等。
(1)症状若小儿恐怖表现达到了下列程度之一,可怀疑儿童恐怖症:①所害怕的实际上并无危险,或者虽有危险,但他的恐惧程度超过了应有限度。
②对一种事物的特别恐惧感一直存在,不随年龄而消退,并由此引发退缩和逃避行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③出现恐惧症状后虽经百般劝慰和解释,仍无法消除,并反复出现急于逃避的情绪。
患儿通常有自知力和自制力。
只有当对特定的对象产生恐怖后,才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逃避反应。
(2)原因⏹罹患恐怖症的孩子多数敏感、胆小,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父母的不良性格,错误的教育方法,如常用鬼怪、黑暗等来吓唬孩子,会加重孩子的胆小和害怕心理。
此时如再碰到意外的惊吓,如狗咬、猫抓、目睹车祸、被人耻笑或被人欺负等情况,就会促使突然发病。
(3)治疗措施⏹①心理治疗在支持和认知疗法的基础上,加以行为疗法,能取得较好效果。
行为疗法可采用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冲击疗法等。
⏹②放松或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主动放松全身或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全身放松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
此外音乐及游戏对幼小儿童恐怖症治疗效果也较好。
⏹③药物治疗3、抑郁症儿童抑郁症属于儿童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
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
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1)症状①情绪低沉表现为不愉快、悲伤、孤僻、哭泣、自我评估过低、不愿去幼儿园,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
也有的表现为易激惹,好发脾气,违拗等。
②行为迟缓表现为动作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靡不振,严重者可呈类木僵状态。
思维迟钝、低声细语、言语减少、语流缓慢、自责自卑。
年龄稍大的儿童可有罪恶妄想。
有些患儿可能表现反向症状,如不听从管教、对抗、冲动、攻击行为或其他违纪不良行为等表现。
③躯体症状常诉述各种各样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昏、疲乏无力、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
(2)成因①遗传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
异卵双生儿同病率为19.7%。
自幼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儿,后期同病率也高达66.7%。
②生物化学因素影响③社会心理因素④个性因素(3)治疗①药物治疗②行为治疗二、语言障碍1、口吃口吃为语言的流畅性受到破坏,言语节律与韵律受到阻断,表现为声音、音节或单词不由自主地重复或延长,讲话频繁出现踌躇或停顿,以致破坏讲话的节律与韵律。
原因(1)模仿(2)疾病(3)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4)环境的改变与突然的精神刺激另外,口吃也与性格有关。
近期有些研究表明,口吃可能也与儿时大脑受损或额叶发育异常有关。
矫正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时期应在6岁之前。
(1)要让孩子放松,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等药物来配合治疗。
(2)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3)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2、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小儿两岁时尚不能说单字,或至3岁时尚不能说短语。
成因⏹(1)严重的营养不良或者慢性的消耗性疾病,会影响孩子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
⏹(2)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或者长期受到忽视,缺乏锻炼和教育机会也会导致孩子语言发育缓慢。
⏹(3)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不需要开口,各种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4)父母中有人比较内向,话语较少,也就少了一半的语言刺激,这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听力障碍、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等都可以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治疗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善语言功能。
另外,情境——言语训练可有效开发语言功能。
三、睡眠障碍(一)夜惊夜惊症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
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过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病因⏹(1)大脑发育不完善⏹(2)心理因素所致⏹(3)病理因素⏹(4)睡眠环境不良预防(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睡眠卫生(2)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惊吓孩子(3)白天适度控制孩子的活动量(4)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二)梦魇⏹梦魇在儿童中很常见,多见于3-7岁的儿童。
⏹梦魇发生在有梦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因为快速眼动睡眠多在后半夜,所以梦魇在后半夜发生的机会更多。
做恶梦时,心跳和呼吸会增快,但是不会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反应。
儿童从梦魇中醒来,常常会哭,会说害怕,家长的安慰能使他们安静下来继续入睡。
预防措施:①孩子发生梦魇时,可尽快将他唤醒并给以安慰,待情绪稳定再让他入睡。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发作频繁的可以在临睡前口服佳静安定,连服几晚。
②平时应当避免看恐怖的影视,听恐怖的故事,有心理压力和躯体诱因的应作对症处理,解除各种诱发梦魇的因素之后,一般就不会再频频发作,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梦魇的发作也会自然减少或停止。
(三)梦游症1.表现幼儿梦游症较为常见,往往伴有夜间遗尿。
主要表现为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如穿好衣服、下床行走、徘徊走路、东抚西摸或做些游戏地动作。
但此时意识朦胧不清、表情茫然、动作刻板,或口中念念有词。
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又上床安静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2.原因(1)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
(2)患有脑部疾病、脑外伤治愈后,大脑皮层内抑制功能减退。
(3)患儿白天过于兴奋或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所致。
3.措施(1)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梦游太在意,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取笑他(她)在梦游发作时的表现,以免使孩子背上精神负担。
一般地,随着孩子的成长,大脑功能的完善,梦游症会自行消失。
(2)家庭中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以免孩子梦游发作时发生意外伤害。
(3)对经常发生梦游症的儿童,可以求助医生(包括心理医生),得到咨询和帮助。
第三节、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幼儿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与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而言,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社会行为: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2、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吸手指、咬指甲、活动过度等;3、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习惯性痉挛、注意分散、反应迟缓、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冷漠、口吃、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二、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1、什么是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能引起别人的对立或争斗的行为。
这类行为在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中较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儿童受到挫折时,心情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东西、扔东西等行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或者使他人受到伤害,产生痛苦。
原因(1)生物因素: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存在某些基因缺陷(2)家庭因素:学习和模仿;家长对孩子的娇宠放纵(3)环境因素:影视片;社会暴力对策⏹(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2)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3)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5)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6)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7)善用“转移注意”法⏹(8)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2、说谎原因分析⏹(1)认知能力差⏹(2)为了逃避某些事⏹(3)为了引起注意⏹(4)模仿矫治⏹(1)成人要做出好榜样,不弄虚作假,诚实,避免谎话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