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第⼀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活年代: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活⽣产:能够制作⼯具,知道使⽤⽕。

地位: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的发现⽣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发现化⽯意义:为复原特征和⽣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

⽣活特征:⼯具、组织、⽤⽕1、能够制造和使⽤打制⽯器。

2、北京⼈过群居⽣活。

3、使⽤天然⽕,能保存⽕种。

★(怎样得到⽕?获得⽤途?⽕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顶洞⼈⽣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店龙⾻⼭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类的特征⽣产⽣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三个远古⼈类、两个地点、两个⼤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族、⼀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活⼀、半坡居民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带3、⽣产⽣活:房屋:半地⽳式圆形房屋⽣产⼯具:磨制⽯器、⾻器、⾓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河姆渡⼈的⽣活1、⽣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产⽣活情况:建筑:A ⼲栏式房屋、 B ⽊构⽔井主要农作物:⽔稻畜牧业:猪、狗、⽔⽜等⼿⼯业:陶器、⽟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耕⽕种到⽾耜等翻⼟⼯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炎帝联盟时间:四五千年前,中国进⼊部落联盟时期地点:黄河流域背景:部落间攻伐---合并---联盟(⾸领)经过:阪泉之战、涿⿅之战(双⽅、过程、结果)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也以“炎黄⼦孙”⾃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包含3个课时,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原始农耕生活则介绍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早期人类的农业生活,比如制作磨制石器,制作彩陶,种植水稻等等,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远古的传说则介绍了包括炎黄结盟、炎黄帝的多种发明以及禅让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七年级历史思维导图上册第二单元包含夏商周更替等五个课时。

禹建立夏朝后,继位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汤灭夏,吴王伐周,狗戎灭西周。

商代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功能从食器发展到礼器,甲骨文也在商代有所发展。

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经济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大诸侯势力崛起。

在军事上,诸侯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加速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进入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借助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文化方面,涌现出了众多代表不同思潮的思想大家,比如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家学派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包含7个课时,包括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及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经过多次战争后,依次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完成军事上的统一;秦灭六国后,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设郡县制,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的控制着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秦国还在文化、经济、交通做了统一,比如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统一货币,促进商业发展;统一车轨,促进交通往来;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七上历史1-4单元思维导图简单

七上历史1-4单元思维导图简单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类的活动中国早期⼈类原始农耕⽣活远古的传说元谋⼈北京⼈炎⻩联盟传说中炎帝和⻩帝的发明禅让制发现地点⽣产⽣活状况发现意义含义实质相关⼈物⼤禹治⽔对研究古⼈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与群众同⽢共苦,三过家⻔⽽不⼊,治⽔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公⽆私的精神。

尧、舜、禹⺠主推举部落联盟⾸领的制度(⺠主推选、⾸领没有特权)将部落联盟⾸领位⼦传给贤德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使⽤打制⽯器结成群体⽣活已经学会使⽤⽕,并能⻓时间保存⽕种北京西南周⼝店⻰⻣⼭上炎帝⻩帝⻩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裳,挖掘⽔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箭和指南⻋仓颉创造⽂字,伶伦制作⾳律,⾪⾸发明算盘,螺祖擅⻓纺织并会巢丝教⺠开垦耕种,制作⽣产⼯具,种植五⾕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和历法知识阪泉之战、涿⿅之战后,炎帝和⻩帝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海内外华⼈⾃称“炎⻩⼦孙”⻩河流域:半坡居⺠⻓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发展居住半地⽳式房屋,制作磨制⽯器,种植粟,制作彩陶,会纺织、制⾐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兴起地区:⻩河、⻓江、淮河等流域标志: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具的发展意义:为古代⽂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居住⼲栏式建筑,农业⼯具以⻣耜最为典型,种植⽔稻,会雕刻技术,懂得使⽤天然漆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与社会变⾰早期国家的产⽣和发展⻘铜器和甲⻣⽂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夏朝商朝西周⽼⼦孔⼦百家争鸣经济政治军事墨家儒家道家法家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加速统一,促进⺠族交融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树⽴君主的权威,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武王伐纣,分封制度,国⼈暴动,⽝戎灭西周庄⼦强调治国要顺应⾃然和⺠⼼孟⼦主张实⾏“仁政”,“⺠贵君轻”荀⼦主张“礼治”墨⼦主张“兼爱”“⾮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分封制逐步⽡解,周王室地位下降,⼤的诸侯势⼒崛起铁制农具和⽜耕出现⼿⼯业规模扩⼤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属货币被更多地使⽤儒家学派创始⼈,核⼼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主张“有教⽆类”道家学派创始⼈提出辩证思想,主张“⽆为⽽治”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纣王暴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桀暴政军事政治经济都江堰的修筑,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七雄兼并战争不断,后期秦国逐渐强⼤,威胁东⽅六国⻘铜器甲⻣⽂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采⽤“泥范铸造法”制作其代表作品有四⽺⽅尊、司⺟戊⿍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使⽤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中国已发现的古代⽂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字统一多⺠族国家的建⽴和发展秦朝汉朝秦汉⽂化建⽴地位巩固统一科技数学医学史学宗教政治经济⽂化交通思想军事西汉时佛教传⼊中国东汉时期道教在⺠间兴起修筑万⾥⻓城,抵御匈奴焚书坑儒⻋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字建⽴中央集权制度司⻢迁《史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秦朝《⻩帝内经》张仲景(医圣)华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沸散《伤寒杂病论》《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西汉丝绸之路东汉建⽴休养⽣息政策汉武帝巩固⼤一统张骞出使西域公元25年,刘秀建⽴东汉⽬的意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西汉联络⼤⽉⽒,夹击匈奴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汉⾼祖→⽂帝→景帝→“⽂景之治”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化交流派兵出击匈奴罢黜百家,⼤⼒推⾏儒学教育,在⻓安设⽴太学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国家统一铸造货币颁布“推恩令”⻓安→河西⾛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课东汉的兴亡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6课三国鼎立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炎帝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冲之、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法、绘画与雕塑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古人类。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人头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因为雨水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的浙江干栏式房屋因为雨水多炎黄联盟:打破界限,促进交流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

打败蚩尤部落。

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禹建夏,阳城为都,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桀暴政致夏亡夏朝建立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汤灭夏建商亳为都城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商纣王暴政致商亡。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1. 人类起源与早期发展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早期人类的文化与宗教2. 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3. 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的历史与文化古罗马的历史与文化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战争与征服4.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世纪的战争与征服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背景与特点宗教改革的原因与影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6. 近代欧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统治7.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原因南北战争的背景与原因南北战争的影响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9.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20世纪的科技发展20世纪的文化与艺术20世纪的社会变革10. 当代世界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代世界的社会变革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11. 全球化与多样性全球化的定义与影响文化多样性国际合作与冲突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历史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目标环境保护的历史与现状13. 女性与性别平等女性在历史中的角色性别平等的历史与现状女性权利的争取与进步14. 科技与信息时代科技革命的历史信息时代的特点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5. 社会变革与革命社会变革的原因与过程革命的定义与类型社会变革对历史的影响16.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历史与应对环境保护的历史与现状17. 历史上的思想与哲学主要哲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思想对历史的影响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18. 艺术与历史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对历史的记录与表达艺术家在历史中的角色19. 历史上的法律与政治法律的起源与发展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法律与政治对历史的影响20. 历史上的经济与贸易经济发展的历史贸易对历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战21. 历史上的疾病与医学疾病的历史与传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疾病对历史的影响22. 历史上的宗教与信仰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对历史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23. 历史上的科学探索科学革命的重要性科学探索对历史的影响科学家的贡献与成就24. 历史上的探险与发现探险家的历史背景与动机重要探险与发现的事件探险对历史的影响25.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文化融合的影响与结果交流与融合对历史的影响26. 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解决战争的原因与类型和平解决的方式与机制历史上的和平协议与和解27. 历史上的社会运动与改革社会运动的历史背景与动机改革的过程与成果社会运动对历史的影响28. 历史上的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教育与文化对历史的影响29. 历史上的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经济政策的影响与效果经济制度与政策对历史的影响30. 历史上的艺术与音乐艺术与音乐的历史发展艺术家与音乐家的贡献艺术与音乐对历史的影响31. 历史上的科技与军事科技在军事中的应用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影响科技对军事战略的影响32. 历史上的地理与探险地理探索的历史背景重要地理发现与探险地理对历史的影响33. 历史上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的原因与表现文化融合的过程与结果文化冲突与融合对历史的影响34. 历史上的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宗教改革的原因与影响宗教战争的历史事件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对历史的影响35. 历史上的政治变革与政治制度政治变革的原因与过程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政治变革对历史的影响36. 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与影响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对历史的影响37. 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问题对历史的影响38. 历史上的科技进步与应用科技进步的历史背景科技应用的影响与结果科技进步对历史的影响39. 历史上的文化传统与变迁文化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文化传统对历史的影响40. 历史上的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风格的历史发展艺术流派的特点与影响艺术风格与流派对历史的影响。

20XX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20XX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20XX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史前阶段: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觉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人日子年代:距今170万年发觉地方:云南省元谋县日子生产:可以制作工具,懂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觉日子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发觉过程:1921—1929---此后发觉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日子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日子特征:工具、组织、用火1、可以创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日子。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么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地位及意义:P5四、山顶洞人日子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觉地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生产日子: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第2 课原始的农耕日子一、半坡居民的日子1、日子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生产日子: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日子货物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二、河姆渡人的日子1、日子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建造: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要紧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骨耜畜牧业:猪、狗、水牛等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进展1、兴起过程:时刻: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进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2、兴起和进展的重要标志3、兴起和进展的意义第3课远古的传奇一、炎帝联盟时刻: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降联盟阶段地方:黄河流域背景:部降间攻伐---合并---联盟(领袖)通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双方、过程、结果)妨碍:炎黄部降往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所以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一、史前时期1. 人类的起源: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进化而来。

2. 中国的史前时期: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

4.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二、原始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2.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

三、炎帝与黄帝1. 炎帝:传说中神农氏的化身,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 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3. 炎黄战蚩尤: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4. 禅让制: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四、夏商西周的更迭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2. 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直到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

3.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击败商朝,商纣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五、西周的分封制1. 分封制的实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