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体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例谈)罗小维
不同文体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例谈)罗小维
不同文体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例谈)罗小维整理:张慧六区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说主人高兴呢,还是说远道而来的朋友“乐乎”呢?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好像就是远道而来的那位“友朋”,心里热乎乎的。
六区里,志芬是云南,慧姐是广西,韶玲是河北,黎辕是甘肃.....哟喂,如果你们愿意来四川,来到成都,我和华平老师还真的会“不亦乐乎”四川火锅,以前有个“雅名儿”,大家知道吗?麻辣烫——俗名儿,小名儿。
看来大家还真不知道——“热盆景”,给大家打几张四川火锅图片——“画饼充饥”,艾玛,这个舌尖上的火辣辣,垂涎三尺——请自己坦白,真的是美不胜收,令人垂涎。
四川火锅的麻辣鲜香,味道简直不摆了。
下面,我想请各位说一说,四川火锅或者说一切“火锅”,有什么不好呢?各位,请大家思考,回答,想到什么就说。
说得有道理,下次来成都,理直气壮的“勒索”小维老师请吃火锅。
不管是荤的,还是素的;不管是山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不管食材的材质如何,都是一锅煮。
各种食材,各有其味道特质。
各种食材,善烹者,往往都会“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
而火锅这种烹制方法,就是忽略食材的特质,简单化的“一锅煮”,这样虽然偶尔也可以大快朵颐,但总的说来还是显得粗犷粗放也粗糙。
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各种文章篇目,文体有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代诗词曲赋杂剧传奇.....如果不能分门别类,不能在教学中根据其文体特质,来选择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就像是“烫火锅”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结果呢?估计较短时间学生还可以勉强接受,久而久之,再麻辣鲜香,学生也会“味觉疲劳”,甚至没有半点儿胃口。
对气味敏感者,还会性肖晓红老师一样,嫌弃吃一顿火锅就觉得身上一阵讨厌的“火锅气味”。
久而久之,就像一些火锅店会开垮一样,不得不“关门大吉”“荣欣园”“刘一手”“大凤炊”“小龙坎”"吴铭火锅”......这些以前曾经红极一时的火锅店,如今已经渐行渐远,杳无踪迹。
从文体角度看中学阅读教学
从文体角度看中学阅读教学
从文体角度来看中学阅读教学,可以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重文体的多样性。
中学阅读教学的文体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报告等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阅读能力,选取适当的文体进行教学。
在初中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散文和诗歌来进行阅读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文体的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教师需要为每个文体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教授散文时,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授诗歌时,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需要与文体相匹配。
不同的文体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授散文时,可以采用朗读和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散文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来理解散文的结构和意义。
在教授诗歌时,可以采用背诵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来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通过讨论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从四个入手”谈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
“从四个入手”谈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欣赏文本。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方法。
一、选材入手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现代文。
文本的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选择优秀的现代文作为教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从选材入手,选择适合学生的现代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二、阅读策略入手现代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
因为现代文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而且现代文的语言表达也比较丰富多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
教师应该教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抓住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发现文本的亮点和隐含意义。
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通过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系,掌握文本的结构和脉络。
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语言表达入手现代文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现代文的载体,是现代文作者与读者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导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现代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关注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力量。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认识。
四、文学鉴赏入手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不同文体阅读教学设计
不同文体阅读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领域,阅读教学一直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设计一套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不同文体阅读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文体。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2. 增强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文体种类,如叙事、说明、议论、应用等;2. 定期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的文体作品进行阅读;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体鉴赏,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和结构;4. 引导学生进行文体转换练习,例如将一篇说明文转换为议论文等;5. 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涵盖不同文体。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分享相关体验和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悬疑小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探讨不同文体的特点和用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不同文体。
3. 阅读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体阅读,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文体特点。
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共同阅读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4. 文体转换:教师布置文体转换的练习,例如,将一篇叙事文转换为说明文。
学生可以通过修改语言风格、改变叙述顺序等方式进行转换。
教师可以提供范例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5. 写作实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评价,通过阅读检测,了解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程度;2. 对学生的文体转换练习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准确转换并保持文体的特点;3.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具体和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及方法指导解析引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语言文字学科,除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获取信息,理解思想,培养情感,发展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活动。
而阅读的首要内容就是文本。
文本作为语文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言文字以特定形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连贯、综合、有机的东西,是人类交流理解的一种基本媒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将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指导解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阅读的要求,帮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主旨,获取其中的信息,并掌握辨别作者观点和举例论据的能力。
2.教学过程要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策略进行选择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先读题目、题例,了解要求;先速读全文,了解主旨大意;阅读时注意标记、注释,加深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验其对于文中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是以解释、叙述和说明为目的的文体,以客观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既要有全面的、准确的介绍性要求,又要有明确的、简明的说明性要求。
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或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了解和得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思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该注意对事实性陈述与非事实性陈述的辨别,正确理解说明文的目的和立意。
4.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说明文通常会用大量的信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够将这些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
基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
基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作者:林忠祥来源:《教育界·中旬》2015年第05期【摘要】要想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我们首先要研究课文的文体。
不同的文体,它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策略都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教学策略 ; ;文体 ; ;阅读教学如何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那就是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由各种不同的文体组成的,有散文,有记叙文,有诗歌。
针对不同的文体,如果我们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那么效果就不会太好。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后文提到的课文均出自本册教材),没有从圆明园中的内部布局与文物教起,而是给学生出示一个表格,表格的名字叫作《圆明园毁灭记录表》,表格内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来填写这张表格。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按照叙事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它不适合这篇课文。
因为这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介绍圆明园中的景观,再现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只以一小部分篇幅来简单介绍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但是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了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却没有让学生先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那么就不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会破坏编者编排这一篇课文的初衷。
显然,这样的教学也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有文体意识,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学习语文。
一、教学要求要因文而异如何给一篇课文确定教学目标,事关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与解读,它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教学内容。
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而有些教师在安排教学目标时,不考虑文体的特征,不论课文是什么样的文体,都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格式来安排。
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不同文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语文学科贯穿了学生的学习生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格外重视语文学科。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不同文体的背景下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体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不同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站在写作的角度而言,文章的文体一般都是按照写作的形式或者文章的结构进行区分,所以学生要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写作形式和文章的结构对文体进行区分和辨别,不同文体的文章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只有对文章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小学生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文体的基本概念文体的具体含义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中的内容和所表现的形式。
文体是对文章结构和文章形式的总成,同时也是体现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场合中,文章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然后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产店,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在编写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到文章的表现形式,这些我们都可以统称为文章的文体。
学生,还包括童话、诗歌类的问题,鉴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一般都是为写作打基础,所以教师很少针对诗歌类型的文体进行讲述。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问题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文体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经过不断的写作实践转换而成。
由于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才形成现在教学内容中的这种形式。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不同文体阅读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阅读,并且能够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主要内容,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通过不同文体的阅读可以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更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体比较多样化,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故事等,针对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需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
散文通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因此在诵读教学中需要通过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表达的强化来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散文的背景和主题,指导学生在诵读时注意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诗歌是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文体。
诗歌的语言通常比较优美、抒情,而且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因此在诵读教学中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和韵律感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和意境特点,指导学生在诵读时注意声调变化和韵律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意境,从而提高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小说和故事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文体之一。
小说和故事通常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诵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情节把握和人物塑造。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说和故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指导学生在诵读时注意语气把握和角色刻画,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生动地再现文本的情节和人物,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
散文诵读需注重情感表达,诗歌诵读需注重韵律感和意境表达,小说和故事诵读需注重情节把握和人物塑造。
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和建议能够为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让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和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案通过阅读不同文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通过阅读不同文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文中,我将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案示例。
一、教案示例:古诗词阅读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人的抒情、咏史等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的结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读懂并欣赏经典的古代诗文。
2.教学内容:- 让学生阅读一首古代诗歌,并了解其中的典故、修辞手法等;- 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以及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文的美和深意。
3.教学步骤:- 导入:给学生播放古代诗词朗读音频,激发对古代诗文的兴趣;- 阅读:学生阅读一首古代诗歌,理解其中的意思;- 分析:学生一起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以及表达的情感;- 欣赏:学生欣赏古代诗文的美和深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案示例:小说阅读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2.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优秀小说;-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的能力,例如了解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3.教学步骤:- 导入:给学生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并提出引导性问题;-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几个章节,理解其中的情节;- 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问题;- 总结: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进行个人总结。
三、教案示例:科普阅读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科普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信息;-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处理科普文章中的难点;- 学生能够从科普文章中获取有效的知识和信息。
2.教学内容:- 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科普文章;- 引导学生理解科普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信息;- 帮助学生处理科普文章中的难点,例如学科术语等。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作者:林晓静来源:《黑河教育》2019年第02期[摘要]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对于一篇课文为什么确定教这个和为什么选择这么教的认识,教师常常按照经验来决定,再依据没有理据审视的“经验”去文本中寻找“证据”,导致同一篇文章教学内容却迥异。
适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教师心中有目标,就能对教学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
[关键词]核心目标;阅读能力;文本特点有两位教师教学《颐和园》一课,分别确定了“紧扣关键词句,引导感悟园的特点”和“引导掌握移步换景的谋篇方法并仿写”的教学目标。
由此引发了“阅读教学应以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和教学内容”和“阅读教学应以表达为核心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辩论。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到:“怎样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二是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为例,谈谈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这一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关注文体特点和特质教学内容与文体特征密不可分,《颐和园》这篇文章究竟是专门的游记,还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亦或景点介绍类的文章,可作如下分析。
首先,从课文题目看,如果是游记,应该命名为《游颐和园》《颐和园之行》或《颐和园见闻》,如果是写景的散文,题目定为《美丽的颐和园》更合适,而课文题为《颐和园》,应该是介绍性的文章,介绍颐和园的文章。
那又是向谁介绍呢?从“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等句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在向游人介绍,向没有到过颐和园、不了解颐和园的人介绍,也向到了颐和园,但是不懂怎样观赏颐和园的人介绍,用的是外形描摹的表述方式,给游客留下形象的感官印象,吸引人们前去参观。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分析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诵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增加文学素养。
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也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下面就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进行分析。
一、散文的诵读教学分析散文是一种以叙事、描写、议论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体,它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初中语文散文的诵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分段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散文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先对散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揭示散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语音语调来表达散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接下来,学生可以分段朗读,通过多次朗读来熟悉散文的内容和情感。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高度压缩的文学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初中语文诗歌的诵读教学中,可以注重学生对诗歌韵律和意境的感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意象,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蕴。
然后可以进行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韵律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韵感。
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事件为表现对象,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在初中语文小说的诵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和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增强学生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可以进行小说的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说的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小说,增强对小说的感悟和体验。
浅谈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主旨的主要方法,而且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一、散文阅读教学我在平日的散文教学中,首先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先是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的。
首先是朗读;其次是阅读;再就是读出兴趣。
(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一定要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
)对于散文的教学,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知人论世,通过走进作者,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至于在文本的分析上,我通常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他们认为喜欢的句子,精美的句子,能提示主题,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尤其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并适时地让他们把这些佳句进行课后摘抄,以作为积累的素材。
除此之外,延伸拓展训练是教学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仿写,有修辞的运用,有布置与作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训练,还有联系实际谈体验或写作等。
二、小说阅读教学针对小说的特点,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平时教学小说时采取的一些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了解文本结构特点;其次,让学生理清情节线索;然后,启发学生紧扣具体情节与人物描写,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多角度把握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
再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往往能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揣摩写作意图,概括作品主题。
在引导和讨论中完成小说教学“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说明文阅读教学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对我们教语文的老师来说,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无聊,激发不起学习兴趣。
不同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
因此,文体的差异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文本来确定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有利于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文体各具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结构、方式和表达效果。
教师对文体的规律有足够认识,有利于通过语言文字很快地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写作意图的。
教师熟悉文体的个性,阅读教材,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省时省力。
第二,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同文体的课文,无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最大体现,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重视文体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课文各种文体的学习方法,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的一环。
小语课本的文体主要有四类:一是叙事性作品,二是说明性文章,三是诗歌,四是非连续性文本。
新课标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初步掌握这四种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应当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
一、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
一般地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写人,或叙事抒情,或叙事寓理。
《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概括事件梗概,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那样表达。
不同文体下阅读教学的新走向探索
不同文体下阅读教学的新走向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文体的价值属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的确,文本的文体不同,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风格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而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阅读教学呼唤文体意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构文本,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的价值。
一、散文题材:紧扣情感脉络,不断深入文本散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题材,最大的特点在于“形散而神不散”。
在小学教材中,散文基本以丰富的情感为主,在文本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情愫和真挚的情感价值。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文本中的“神”引导学生拨开语言文字,真正走进课文的情韵之中,感受作者寄托在课文中的情思。
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为例。
一位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自身的感性认知得出阅读后的直接体验,不同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感受:“香”“甜”“乐”。
这是学生感性认知的结果,是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情感基调。
寻找到这样的基调,也就扣住了散文教学的基本纲领。
当然,散文教学不能止步于学生内心的机械体验,不能停留于这种感性的认知层面,而要沿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一、五、六自然段,思考这些段落写到的花香,思考所包含的作者情感,最终将文本之思绪指向浓郁的乡愁。
面对散文,我们可以引领学生经历这样的体验历程:整体把握感知、埋下情感基调、开掘内部情韵、巧妙随文练笔。
这样的设计契合了散文的基本特性,同时也迎合了学生的认知需要,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小说题材:依循情节发展,化烦琐为简洁在小学生的视野里,小说最大的价值在于生动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对于从小爱听故事的小学生而言,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推动他们阅读小说的重要源动力。
但小说的元素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发展,更在于情节发展中所独有的价值思考和情感蕴藉。
因此,在教学小说过程中,教师可以依循故事发展,采用对话聊天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小说的语文思维之中。
小议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
小议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
群文阅读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选择适合的教学文本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
养和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内容、形式、适宜性三个方面对小学中低段群文阅读
教学文本的选择进行讨论。
教学文本的内容要求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较弱。
教学文本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浅显易懂的内容,如
描写日常生活、描绘生动形象的作品。
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帮助他们从容地
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文本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富有启发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单一形
式的教学文本可能会感到乏味。
应该选择形式多样的文本,如诗歌、童话、寓言、小品文等。
这些文本形式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别出心裁的写作方式激发学
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教学文本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
文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较为初级,他们对于抽象概念和复杂
思想的理解能力有限。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的教学文本非常重要。
要注
重文本的内容紧凑、简洁,语言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认知水平。
各类文体教学内容确定全解
4、分析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 ?所谓“ 意象”,具体地说,即“意
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 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 义的情境。 ?如初中课文《乡愁》 (余光中 )中的 “邮票”、“坟墓”、“海峡”。
存在问题: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
把散文教成小说,教成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不顾文章 体式的表现。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
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 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
例:《故都的秋》,“秋景”还是“秋情”?
?二是抒情散文 。包括借景抒情(如《绿》)、 托物言志(如《松树的风格》) 、直抒胸臆 (如《少年之中国》)等三方面的文章。
?三是议论性散文 。如小品、杂感、漫谈、随笔 等。如《拿来主义》《今生今世的证据》。
3、作用:
?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健康的人格。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 ?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锻炼并提高
他们的表达能力。 ?可以丰富知识,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品质。
(二)散文教学的要求
1、把握“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是散文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形散神聚”就是指散文形式 (取材、结构、手法等 )的灵活性、自 由性与散文主旨的鲜明性、集中性。
2、理解脉络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指穿结文章全部材料 推进内容发展的“筋节”。
?文章抒发“我”对春的热爱和追求,寄 寓了“我”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美丽 感情,这是全文的“脉络”。
3、体味情感意境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课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课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4T18:23:35.50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作者:赵天珍[导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体是文章的重要本质属性,是行文构思的首要阶段。
对此,通过基于不同文体课文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合理就小学语文教材课文进行归类分析的过程中总结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深入把握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童话在内的小学语文课文文体,在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而系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意识,能够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赵天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茶城小学贵州遵义 564100【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体是文章的重要本质属性,是行文构思的首要阶段。
对此,通过基于不同文体课文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合理就小学语文教材课文进行归类分析的过程中总结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确保课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深入把握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童话在内的小学语文课文文体,在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而系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意识,能够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文体;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74-0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文体意识,针对不同的课文文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方案,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阅读教学模式,最终有效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显著增强。
其中,教师应充分就自身的引导教育能效进行发挥,在深入解读文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文体的掌握和理解,进而针对不同文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文体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例谈)罗小维整理:张慧六区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说主人高兴呢,还是说远道而来的朋友“乐乎”呢?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好像就是远道而来的那位“友朋”,心里热乎乎的。
六区里,志芬是云南,慧姐是广西,韶玲是河北,黎辕是甘肃.....哟喂,如果你们愿意来四川,来到成都,我和华平老师还真的会“不亦乐乎”四川火锅,以前有个“雅名儿”,大家知道吗?麻辣烫——俗名儿,小名儿。
看来大家还真不知道——“热盆景”,给大家打几张四川火锅图片——“画饼充饥”,艾玛,这个舌尖上的火辣辣,垂涎三尺——请自己坦白,真的是美不胜收,令人垂涎。
四川火锅的麻辣鲜香,味道简直不摆了。
下面,我想请各位说一说,四川火锅或者说一切“火锅”,有什么不好呢?各位,请大家思考,回答,想到什么就说。
说得有道理,下次来成都,理直气壮的“勒索”小维老师请吃火锅。
不管是荤的,还是素的;不管是山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不管食材的材质如何,都是一锅煮。
各种食材,各有其味道特质。
各种食材,善烹者,往往都会“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
而火锅这种烹制方法,就是忽略食材的特质,简单化的“一锅煮”,这样虽然偶尔也可以大快朵颐,但总的说来还是显得粗犷粗放也粗糙。
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各种文章篇目,文体有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古代诗词曲赋杂剧传奇.....如果不能分门别类,不能在教学中根据其文体特质,来选择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就像是“烫火锅”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结果呢?估计较短时间学生还可以勉强接受,久而久之,再麻辣鲜香,学生也会“味觉疲劳”,甚至没有半点儿胃口。
对气味敏感者,还会性肖晓红老师一样,嫌弃吃一顿火锅就觉得身上一阵讨厌的“火锅气味”。
久而久之,就像一些火锅店会开垮一样,不得不“关门大吉”“荣欣园”“刘一手”“大凤炊”“小龙坎”"吴铭火锅”......这些以前曾经红极一时的火锅店,如今已经渐行渐远,杳无踪迹。
还有一些在苦苦挣扎,过几年换一家门店,换一个牌子,重新吆喝,重新开张。
当然,火锅店的兴盛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经营不善、经济大气候、竞争冲击等原因。
但我们语文老师由此得到的感悟是,语文教学中的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文体特质,体现阅读教学内容的差异和选择,而不能简单的像火锅一样,“一烫了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语文教学,也需要“不忘初心”。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能够体现语文教学本质的东西。
阅读教学,我们究竟该教什么?李海林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现状,有几条批评意见,值得大家重视——1. 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
2.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教的东西没有用。
3. 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危险: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这几条批评,有若干年了;但时至今日,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李海林老师针对的就是语文的教学内容问题——该教的、教的东西、种了别人的田,通俗易懂,直至要害。
那么,我们请一起思考一下——语文教学内容真的出了问题吗?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语文教学的内容问题?又如何去构建一个可用的教学内容体系?语文教学,首先依托于语文教材——教本,文本,教材一度被我们称之为“本”。
这不单是说书以“本”作为量词,而是因为其在教学中有着根本的作用——体现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一篇篇课文的载体。
编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它们是既具有教学价值,但也还保持着它们的原生价值。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指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待语文教材的不同态度,也是不同的理念我们这里首先要做的,是甄别教材文本——每一篇课文的作用和价值原生价值:语文教材的文本最初写出来发表问世的时候,能满足特定读者阅读需要的价值。
比如:新闻作为新闻的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述评等,最初就是让人们及时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也隐含着新闻写作者、播报者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当一段时间之后,优秀的新闻报道,其中可能具有记录历史、表达选择与认可、具有语言文字艺术的学习和研究等更丰富的价值大家都能理解这个,我就不展开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课文在用来教学的时候,能形成学生某种阅读能力的价值。
也就是具有提供给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那些“具有语言的典范和语法规范”的经典作品这种经典,除了作为语言范本,更重要的是语言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民族文化,甚至超越民族而成为世界的、成为全人类认同的共有的文化——《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即是这样的作品。
“具有语言的典范和语法规范”,正确的表述,应该为“语言的典范”这其中的“教学内容选择”——要点有二: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语文的教学内容,不简单是文本所叙写或说明阐发的内容——文本内容,还包括它所承载的所有阅读思维与方法。
这是语文老师应该明确的。
或者概括一下:课文的教学内容=文本内容+文本所承载的阅读思维与方法。
《北冥有鱼》,是节选,其中所表达瑰丽雄奇的想象,表达这样想象的诗意语言,以及所形成的雄奇意境,汪洋恣肆,非常人所能想象。
节选之外的文段文章,其所表达的庄子的思想,需要我们去极力思索和探究。
请进一步思考,语文教学的特点——汉语作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这里肯定有我们的偏心和自赏)语文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值得大家汲取,不能简单的用考试来“检验”1. 重视自我的体验。
国学大师钱穆能背《三国演义》,随你指哪一段,钱穆父亲深谙教子之道,可谓一种绝佳的体验式教育。
2. 重视语言的训练。
“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的影响。
语文教学之思想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叶圣陶3. 重视情感的熏陶。
4. 重视拓展延伸。
红学家冯其庸因战乱无学可上,反复读《三国演义》,能背许多段落,人物对答的精彩语言,一部《三国演义》培养了他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北京大学教授钱里群师从王瑶,最大的收获不在课堂上,而是在王先生的家里听他“闲扯”,他管这叫“亲聆音旨”,对于学习人文学科的学生而言,这也许是一条通往成功的“秘诀”我们还应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任务。
(1)知识传授(语文知识、非语文知识)(2)能力培养(听、说、读、写)(3)智力开发(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4)思想教育(德育、情育、心育、法育)(非智力开发)(5)审美教育①审美内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情境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科学美)②审美能力(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表达美)姑且选一个大家熟悉的老教材——七年级上•语言与童话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学习“曲折地表现生活”的想象性作品,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计选有童话一篇(《皇帝的新装》)、诗歌一首(《天上的街市》)、寓言三则(伊索《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蚊子和狮子》、严文井《浓烟和烟囱》)、神话一篇(《盘古开天地》)。
寓言三则的编排如下:一、自读提示。
(1)简要说明寓言的特点和阅读寓言的要求——要透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发展发现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2)简要说明所选的三则寓言的内容大概和艺术特色——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近,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3)要求学生从寓言有几个角色、他们同社会上哪些人的特性有相似之处两方面,“体会寓言的上述特点”。
二、课文,及词语注释。
三、练习(1)讲一个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相似的小故事。
用一个成语概括《蚊子和狮子》的思想内容。
在《浓烟和烟囱》的结尾加一段话,点明中心思想。
(2)“发挥想象力”,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就“蚊子撞到蜘蛛网之后”想象一段话,跟某位同学下边所写的比一比,看谁安排得更好。
(例文略)(3)要求学生参看以前学过的《转败为胜》课文,以“兔赢了龟,龟不甘心。
他们又赛了第二次,还不行,又赛第三次”为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则寓言”。
四、用笔勾画出严文井关于寓言的四条“警句”,如“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这个单元,文体丰富,有寓言、童话、神话和诗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其单元教学的核心但除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共性要求,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文本的语言学习,则是基于不同文体特质和篇目文本内容的学习任务。
我们需要树立一种理念——根据文体特点,结合具体文本的内容及其语言,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
比如,肖培东老师的《皇帝的新装》教课例——肖老师紧扣童话的文体特点——夸张。
让学生先读文中有关注释,明确童话往往用“夸张”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培东老师追问“你觉得这篇通话中哪些地方是夸张的语言?”当学生七嘴八舌的指出后,在追问:“请你读一读,读出它怎样在夸张”。
包括童话在内,文章都是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童话也不例外。
肖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童话是否只是给儿童读的作品?则由童话的个性上升到了文章的共性肖培东老师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时,特别注意文章的体裁问题。
当然,这篇文章的写人叙事的语言,包括字词,都是肖老师教学中注重的。
当完成语言疏通、情节梳理、人物性格等教学任务之后,肖老师着重给学生讲了报社去采访这位牧羊人的经历。
一方面,是课文中大量的生动、具体、细致、具有强烈真实感的故事和细节;另一方面,记者现实中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位可敬的牧羊人。
而作为小说的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虚构”尽管故事可能有原型,甚至还有“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但通过作者的布局谋篇、精心编织,尤其是创造性的描绘细节——虚构,就构成了小说最大的特点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总是能够准确而精心的确定和选择体现文体特点的教学内容。
再如,肖老师教学《琵琶行》——一篇描述音乐而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如何体现对音乐的传神描述?如何体现出诗歌体裁特点的教学内容?肖老师采取的是指导诵读,主问题提示,启发学生相互评价,融入诗歌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做警句感悟。
这些教学过程中,都是紧扣文体特点的来确定教学内容,也因此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
至于2019年3月在西安的全国诗歌教学研讨会上执教《雨巷》,对于这样一首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在学生基本上没有教材的情况下。
肖老师则是通过涵泳诵读、让学生闭目倾听、体验雨巷情境、描述与再现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诗歌,就是要读,朗读,默读,听读,品读、悟读.....诗歌是最为精粹的语言艺术,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充满艺术体验的读,来理解和欣赏。
大家研读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不妨侧重于理解,肖老师是如何凸显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品读语言。
华平教授的众多课例,于文体教学这一点从不含糊。
比如,教学《背影》《背影》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如何体现这一文体特征?有的老师会让学生去挖掘和概括“父亲形象”,华平教授则会非常明确的引导学生: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散文则是以回忆人物来表达情感和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