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验:风的形成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黑色卡纸,火柴,蚊香,盒子,纸条
1..将蜡烛点燃,用盒子罩住,点燃蚊香,放在盒外小孔处。
2.观察蚊香的烟的流动情况及纸条的动向。
实验结果:蚊香的烟顺着小孔流进瓶内,从瓶口流出,瓶口的纸条也随之上下飘动。
实验原理:瓶内的温度升高,空气变轻,气压变小,瓶外的温度低,气压大,气压大的空气向气压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同学们,你能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因了吗?由于地球上各个地方接受太阳光照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使各地区之间温度存在差异,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
注意事项:因为要用火点燃蜡烛和蚊香,一定注意用火安全。
拓展知识:海陆风的形成:
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
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16课。
该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为以后研究保温和散热奠定基础。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探究风的成因,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直接感知空气因热而流动的过程,从而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这样的空气在流动,知晓原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本实验原型来自课本示意图,是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湿毛巾放在实验箱的进风口,点燃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点燃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如图1所示)。
根据书中示意图经过笔者多次实验,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不易观测到烟的存在及流动,且产生实验现象需要十多分钟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经过反复分析、实验,发现实验原型存在以下不足:(1)蚊香烟雾较轻薄,烟的运行轨迹不明显。
(2)选择蜡烛做热源有弊端:①蜡烛在实验箱内,实验操作时不方便点燃和熄灭;②蜡烛容易烤焦实验箱,存在安全隐患;③蜡烛在密封的演示箱内很容易熄灭。
二、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根据上面的研究,笔者在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1)本实验为演示实验,为达到最佳演示效果,笔者采用了玻璃器材,正面与顶、两侧透明,有利于各个方位的学生进行观察,背部粘贴绿色卡纸,以衬托烟的颜色,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烟的运行轨迹,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视力。
(2)实验用的热源用275 W发热的灯泡替换原来燃烧的蜡烛,优点如下:①产生的高温,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观测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效率。
②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电源即可。
③减少干扰,蜡烛在燃烧时也会产生烟雾,学生容易与实验中的烟雾混淆,这样更加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3)热源周围用卡纸做1个灯罩,以防实验中灯泡产生的强光刺眼,同时在灯罩的一边剪1个缺口,保证箱内的亮度,能清楚地观察到烟的轨迹。
风的形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风的形成实验报告篇一: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风的形成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年月日《玩转电磁铁》实验报告单第组实验1.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保持电池节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线圈匝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实验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节数有关吗?保持线圈匝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电池节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电池节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总的实验结论: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二: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篇三: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空气的成份检测实验实验目的: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氧气),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大部分是氮气),说明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器材:水槽1个、去掉底的饮料瓶1个、小玻璃片1块、蜡头1个、火柴实验步骤:1、把蜡头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内,向水槽内加水,加至水深约20mm。
点燃蜡头后,用去掉底的饮料瓶(或集气瓶)缓缓在罩在玻璃片外,到接触到槽底为止,然后立即盖上瓶盖并拧紧。
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熄灭了,瓶内的水面随着上升一些,说明空气少了一些。
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瓶内,可看到马上就熄灭了,说明没有氧气不能燃烧,瓶内剩下的是不参与燃烧的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注意事项:1、玻璃片要小于饮料瓶底,蜡烛要固定好。
2、拧开瓶盖前,要先往水槽内加水,加水量要略高于瓶内水面。
2、实验题目: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性质检测实验实验目的:会制取二氧化碳;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器材:小苏打、醋、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3个、蜡头2支、细铁丝一根、200m.l烧杯一个,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药匙、玻璃片2个、实验步骤:1、在一只集气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四年级上册风的形成实验
四年级上册风的形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二、实验器材。
1. 透明塑料盒(如较大的保鲜盒)一个。
2. 蜡烛一根。
3. 蚊香(或香薰条)一段。
4. 剪刀。
5. 纸条若干。
三、实验步骤。
1. 在塑料盒的侧面,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形的孔(孔的大小适中,约为一元硬币大小),这个孔将作为空气的入口。
2. 在塑料盒的顶部,用剪刀剪出一个小长方形的孔(孔的大小能让蚊香插入即可)。
3. 将蜡烛固定在塑料盒内的底部一侧(可以使用一点蜡烛油将蜡烛粘住)。
4. 点燃蜡烛。
5. 点燃蚊香,将蚊香从顶部的小长方形孔插入塑料盒内,然后观察烟雾(代表空气)的流动情况。
6. 把纸条放在圆形孔(空气入口)旁边,观察纸条的飘动方向。
四、实验现象及原理。
1. 实验现象。
- 会看到蚊香产生的烟雾向蜡烛燃烧的方向流动,并且纸条向塑料盒内飘动。
2. 原理。
- 蜡烛燃烧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变热。
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这样,塑料盒内蜡烛上方的空气变稀薄,压力减小。
而塑料盒外的冷空气压力相对较大,冷空气就会通过侧面的圆形孔进入塑料盒内补充,从而形成了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
这就模拟了自然界中风的形成过程,在自然界中,太阳照射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受热多,空气上升,有的地方受热少,冷空气就会向热空气上升的地方流动,从而形成风。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 m 处刻一个直径约2c m 的圆孔;(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4)点燃蜡烛、蚊香;(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 m 处;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摆的秘密实验目的:研究摆的秘密,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做一个摆。
实验器材: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等实验操作与纪录:1、制作一个摆。
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类似于我们玩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举一例)摆在摆动时,摆出去或者摆回来,叫摆动__________次。
请在右图画出一个最简单的摆,并用箭头表示怎样才算摆动 2、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而与摆锤的重量、摆角__________关。
(填“有”或“无”) 摆线的越长,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摆线的越短,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应用: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A 、将钟摆调长些B 、将钟摆调短些C 、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一个重物D 、不能确定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哪些条件不同:串联电池个数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0、《风的形成》
科学
实验结论:
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 动,从而产生了风。
思考:这说明 在什么条件下 可以形成风?
态度改变一切科学来自总结:大自然的风形成的原因:在太阳 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 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的流 动就形成了风。
我猜想可 能是......
科学
做个试验研 究一下吧。
态度改变一切
做个实验研究一下吧。
科学
材料包:
大饮料瓶,蜡烛, 蚊香
态度改变一切
科学
实验一:模拟风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用火时要 注意安全!
实验步骤: 1、将一个大饮料瓶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保留上面喇叭
口部分;将另一个大饮料瓶的平底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 高的部位打一个与蜡烛等高的孔。
三、拓展活动:
以“风与我们我们的生活”为主 题,撰写一份科学调查报告。
态度改变一切
科学
科学从观察开始,创新源于思考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科学
随堂训练:
填空题 1、风是( 空气的流动 ),风的形成与( 温度 ) 有关。 2、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 地方温度( 高 ),有的地方温度( 低 )。温度高的 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 冷空气 )补充过来, 空气不停的流动,就形成了( 风 )。
态度改变一切
科学
态度改变一切
3、风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科学
有利 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吹动船帆,推动 船前进
风还可以把风筝吹上天
态度改变一切
科学
不利 影响
风的形成实验原理和应用
风的形成实验原理和应用一、实验原理风是地球大气中产生的气体运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差异: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气温存在差别。
当空气受热膨胀时,密度变小,形成气流。
冷空气则下降、收缩,形成气流的一个循环。
2.高低压系统:地球表面形成的升温区域形成高压,而冷却区域形成低压。
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的压力差驱动了空气的运动,形成风。
3.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力,会影响风的流动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偏转向右,而在南半球则偏向左。
二、实验步骤进行风的形成实验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准备一个带有刻度的大容器,例如一个圆柱试管或烧瓶。
2.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将容器倾斜,使水面与容器下沿成约45度角。
3.在容器上方扇动一张纸片,产生空气流动。
纸片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观察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水流的方向和速度是风产生的直接体现。
5.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例如改变纸片的扇动方式、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等,观察对风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应用风的形成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风的形成原理,还有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例如:1.模拟气象现象:利用风的形成实验可以模拟一些气象现象,例如旋转风暴、台风等。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和观察水流的流动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
2.空气质量研究:风是空气的一种运动状态,通过风的形成实验可以研究不同环境下的空气流动情况。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风的形成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和方向,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3.风能利用:风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可以用于发电、推动动力机械等方面。
通过风的形成实验可以了解风的运动规律和风能的转化方式,为风能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四、总结风的形成实验帮助我们了解风的形成原理,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到风的流动情况。
实验的步骤简单易行,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调整和观察,从而提高对风的认识和理解。
风的形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风的形成实验报告篇一: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风的形成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年月日《玩转电磁铁》实验报告单第组实验1.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保持电池节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线圈匝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实验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节数有关吗?保持线圈匝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电池节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电池节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总的实验结论: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二: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篇三: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空气的成份检测实验实验目的: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氧气),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大部分是氮气),说明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器材:水槽1个、去掉底的饮料瓶1个、小玻璃片1块、蜡头1个、火柴实验步骤:1、把蜡头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内,向水槽内加水,加至水深约20mm。
点燃蜡头后,用去掉底的饮料瓶(或集气瓶)缓缓在罩在玻璃片外,到接触到槽底为止,然后立即盖上瓶盖并拧紧。
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熄灭了,瓶内的水面随着上升一些,说明空气少了一些。
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瓶内,可看到马上就熄灭了,说明没有氧气不能燃烧,瓶内剩下的是不参与燃烧的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注意事项:1、玻璃片要小于饮料瓶底,蜡烛要固定好。
2、拧开瓶盖前,要先往水槽内加水,加水量要略高于瓶内水面。
2、实验题目: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性质检测实验实验目的:会制取二氧化碳;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器材:小苏打、醋、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3个、蜡头2支、细铁丝一根、200m.l烧杯一个,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药匙、玻璃片2个、实验步骤:1、在一只集气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风的形成
(1)、点燃蜡烛时,风叶有什么变化? (2)、拿走蜡烛后,风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自然界的风是这样形成的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主要和太阳光的
照射有关,所以归根结底,是太阳的热能是 地球上的空气流动而形成了风。
白天的风陆地海洋 Nhomakorabea热
凉
夜晚的风
陆地
凉
海洋 热
学以致用
1.为什么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总是刮北风?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新安县石寺镇中心小学 袁巧子
教学目标:
1.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了解风的
成因。 2. 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树枝摇摆
彩 旗 飘 扬
帆船疾驶
二、猜测风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 空气流动形成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风 的 形 成 模 拟 实 验
2、渔船什么时候离岸出海才能正好顺风行驶? 3、为什么有的星球上没有风?
本课小结
谈一谈: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 制作风车模型
· 思考:
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案
10.风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描述热气球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3.3)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温度的差异是风形成原因,知道在不同环境中,不同温度中风形成的原因,2.通过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猜测并通过实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能够分析、交流自然界风是怎样形成的,感受风的形成完成活动探究。
3.通过结合实验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总结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评价任务任务一模拟实验风的形成(检测目标1)任务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检测目标2)任务三探究风与人类的关系(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课前准备: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2.学习过程:首先寻找生活中的哪里有风,根据生活经验去观察生活中有风的现象,接着猜想风的形成,模拟实验风的形成,探究风形成的原因,引导认识大自然中的风形成的原过程,其次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理解风对人类的影响,3.本课的学习重点探究引导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难点是自然界中风的形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任务一:生活中哪里有风(检测目标1)一、情景聚焦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鼠践踏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猜出谜底——风,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感受到风吗?学生讨论在树下、风扇下、海边等地方可以感受到风。
那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自然风合机械风,怎么样能制作风呢?评价标准:1.能说出生活中哪里有风2.能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风来自哪里3.通过猜想说出风的形成二、方案探究:基础活动任务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检测目标2)(一)、模拟实验探究风的形成师:首先我们进行猜想一下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呢?例如课件展示:我们夏天煽动的扇子,是怎么样形成风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扇子扇动起风的原因是因为扇扇子是带动了周围的空气,从而形成了风,设计实验,猜想验证材料:塑料瓶、蜡烛、蚊香、打火机、教师展示实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火的现象和操作步骤。
风的形成课件
• 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 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 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 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 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我能解释:
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温 度升高的?
你能标出室内空气流动 的方向吗?
温馨提示:
安全提示:注意不要被火烧伤等
操作提示: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精诚合作。
汇报交流
• (1)没有点燃大瓶内的蜡烛时,大瓶的内 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烟是怎样飘动的? 说明了什么?
• (2)点燃大瓶内的蜡烛后,大瓶的内外空 气的温度是否相同?哪里比较热?哪里比 较冷?烟又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什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风的形成
谜语
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 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谜底:风
阅读实验步骤,说说实验过 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浸湿,放在实验箱旁边。 3、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底部缝隙附近。 4、观察蚊香烟的流动方向。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到箱 底部缝隙附近。 6、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 装置
蜡烛状态 烟的飘动路 箱的内外
线
温度
点燃前
向上
相同
有无风 无风
点燃的条件下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 过来,从而形成了 风。
风的形成:
空气受热后会 上周升 围的冷空 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自然界的 风 是如何形成的?
风的形成小实验原理
风的形成小实验原理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它是地球各个地区大气压力差异的结果。
风的形成涉及到空气的运动、热的传递以及物理性质的改变等多种因素。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风的形成原理,并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解释。
造成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
由于太阳光对地球的不同区域的照射不均匀,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在太阳斜照时,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吸收到了较多的太阳热量,而地球两极地区因为斜照角度较大,吸收到的太阳热量较少。
假设我们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只波浪瓶放置在一个阳光直射的地方。
波浪瓶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内部装有水和食用盐。
当阳光直射到波浪瓶上时,波浪瓶的下部(接触太阳光)受热,水温上升,水分子开始蒸发并从波浪瓶口中逸出。
这样,波浪瓶内形成了水的蒸气。
当波浪瓶的上部局部受到阳光照射时,温度较高,空气也被加热。
加热后的空气由于密度减小,使得波浪瓶内形成了上升空气流。
上升的空气流中含有水蒸气,当空气因上升而减少压强时,蒸气会冷却凝结形成云。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温暖空气上升的原理。
类似地,地球表面的温度不均匀也会导致大气压力的不均匀。
在赤道地区,由于吸收到的太阳热量较多,地面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由于接收到的太阳热量较少,地面温度较低。
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气压的差异。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气体的压力与温度呈反比关系。
地面受到阳光加热后,空气被加热而升高,空气密度减小,生成低气压区。
而两极地区的空气因受到较少的太阳热量,温度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形成高气压区。
由于压差的存在,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
通过将一个小风车放置在阳光下并使其受到风的吹拂,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一原理。
在这个实验中,太阳光直射到地面并将地面加热,使得地面温度升高,形成低气压区。
同时,高气压区的空气则流动到低气压区。
这种空气流动的运动就是风。
风的发生和传播遵循以下原理:地表受到日照加热,空气被加热后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区;而高气压区相对低气压区的空气则会沿着压强梯度从高处向低处移动。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风的形成原理,探究空气流动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气象学中风的形成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空气压力差异。
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时,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形成气流,即风。
本实验通过模拟这一过程,观察蜡烛火焰、纸条和烟雾的变化,来直观展示风的形成。
三、实验材料1. 1.5升饮料瓶一个2. 刀子一把3. 烛台一个4. 蜡烛一支5. 吸管一根6. 胶带若干7. 纸条若干8. 蚊香一段四、实验步骤1. 将饮料瓶从底部向上约7.5cm处裁成两部分,留上下两部分备用。
2. 在距离瓶子底部5cm处烫一个圆孔,将吸管插入圆孔并密封好。
3. 在瓶子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两个小纸条,折叠几下,保证风从那里过的时候,小纸条能上下晃动。
4. 将蜡烛固定在瓶底中央,点燃蜡烛,套上剪下的瓶体上部。
5. 观察蜡烛火焰的偏移,若烛焰向吸管口偏移,说明有从外向里的风;堵住管口,没有风进去,蜡烛火焰方向朝上。
6. 观察纸条的飘动,若纸条微微飘动,说明有风。
7. 点燃蚊香放在吸管口,不点燃瓶子里的蜡烛,观察烟雾的流动。
若烟雾徐徐上升,说明空气受热上升;点燃蜡烛,观察烟雾从外面往里跑,说明风的形成。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火焰向吸管口偏移,说明有从外向里的风。
2. 纸条微微飘动,说明有风。
3. 点燃蚊香后,烟雾从外面往里跑,说明风的形成。
六、实验结论1.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2. 风的形成与空气温度分布密切相关,温度差异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成功展示了风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气象学中风的形成机制的理解。
七、实验讨论1. 实验中,为何点燃蜡烛后,烟雾会从外面往里跑?2. 实验中,如何改变风的速度和方向?3. 实验中,如何观察风的大小?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成功展示了风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气象学中风的形成机制的理解。
风的形成解说稿
一、教具名称
风的形成演示器
二、教具用途
帮助小学生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三、教具特点
1、材料易寻,制作简单,老师和学生都可制作。
2、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风形成的原因。
四、教具材料
2个塑料管弯头、1个塑料管、1个打火机、1根蜡烛、1个小风车
五、演示步骤及现象说明
第一步:把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点燃蜡烛。
现象: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没有风。
第二步:把蜡烛放置在塑料弯头的正下方,点燃蜡烛。
保证火苗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塑料弯头传递到另外一端。
小风车开始转动。
现象:蜡烛燃烧使塑料管内的空气受热,使管内空气开始流动,从而形成了风,风吹动小风车开始转动。
六、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点燃蜡烛后,塑料管内空气受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从而使得塑料管内的冷暖空气产生流动,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大班科学活动风的产生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风的产生实验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开拓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中,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展示对于幼儿的科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项名为“风的产生实验”的大班科学活动,并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简洁美观的排版以及流畅通顺的语句,为读者提供一个极佳的阅读体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风是什么,探索风的产生原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风车、吹风机、气球、绳子。
三、实验步骤:1. 首先,教师向幼儿介绍风的概念: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形式。
并与幼儿讨论平时生活中的风的现象,如迎风头发飞扬、吹蜡烛等。
2.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
首先,将风车固定在一根绳子的末端,让幼儿通过吹风机对风车进行吹风。
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如风车旋转、风的方向等。
3. 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如:风是从哪个方向来的?为什么风能让风车旋转?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幼儿的答案和解释。
4. 随后,教师给出科学解释,即风是因为气体之间的不平衡而产生的。
空气在吹风机的作用下,会形成对流,从而产生风,这种风使得风车旋转。
5. 最后,教师让幼儿用气球来模拟风的产生原理。
将气球吹气并扎紧,然后放开气球,幼儿观察气球从口中喷出的空气引起的反作用。
并与之前的实验进行对比,总结风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幼儿们能够了解到风的产生原理,明白风是由空气的运动引起的。
在实验中,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吹风机对风车的作用能产生风,并引起风车的旋转。
并且,通过模拟实验,幼儿们也能发现气球中的空气引起的反作用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风的产生原理。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幼儿不仅仅认识到风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验和讨论,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和思考,对于科学的学习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一、《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准备:1.教具学具准备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
2.投影:风向示意图(校园国旗随风飘)。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比如:(出示课件演示)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的情景,给人以美的感觉。
看到这一现象,同学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提出来。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内容,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⑵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
根据观察,在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⑶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⑷谈话:我们想想: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应如何解释?(房内温度高,室内热空气上升,外边的冷空气过来补充。
)⑸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同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过去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事例。
)3、深入探索、建构认知⑴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
⑵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提示。
(学生自读理解提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强调的三点:①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点燃和不点燃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②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③纸风箱易燃烧,实验中要小心。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共5篇)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课前准备:1.线香、蜡烛、火柴、空气流动实验箱。
2.投影:海陆风向示意图。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谈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以及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1)师出示实验提示内容。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
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五、布置作业(1)室外活动,到教室外吹泡泡,看泡泡是怎么随风向的变化飘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实验:风的形成
实验目的:理解风的成因,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准备的材料:大塑料瓶、小塑料瓶、蜡烛、剪刀、油性笔、橡皮泥、蚊香片、火柴、镊子。
实验过程:
1、取一个大塑料瓶横放在桌面,用刀把它的底部去掉,并利用剪刀把瓶底修理平整。
2、取一个小塑料瓶,把它的瓶口与大塑料瓶中间外壁相接触,用油性笔在大塑料瓶身上按小塑料瓶瓶口的大小做个记号。
3、用剪刀沿油性笔的记号在大塑料瓶中间外壁开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比小塑料瓶口略大一点。
4、把小塑料瓶瓶口卡进大塑料瓶外壁的洞里,周围用橡皮泥封紧。
这样一个空气流动装置就做好了。
5、选择一支与大塑料瓶中间洞口高度差不多的蜡烛,点燃蜡烛放在平整的桌面,观察蜡烛的火焰没有飘动,说明现在没有风。
6、把刚才做好的空气流动装置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焰对着小塑料瓶口。
这时发现蜡烛的火焰向另外一个方向飘动,说明现在形成了风。
原因分析: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变轻上升,从瓶口流出,瓶内空气因此稀薄,压力减小。
而同时,瓶外温度没有升高,空气没有变化,压力较大。
由于瓶外压力大于瓶内压力,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
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更多教案课件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