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初等教育资料整理
美国的教育制度
谢谢观赏
美国的教育制度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教育概况 二、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教育制度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教育概况
一、初等学校方面 二、中等学校方面
一、初等学校方面
1、独立后最初10年——大多数初等学校停 办,教育衰落 2、1785.1787年——各州用所得税办学校 3、19世纪20年代之前——仿照英国建立的 各种慈善性质的学校 4、1825年,政府颁布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 法
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典型的地方分权制
• 独立之初,在联邦宪法中,对教育只字不提。
• 1791年,将教育管理权归属于地方。 (由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小小的学区所能解决的,所
以有了建立完善的地方教育行政的迫切需要。) .州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最初是通过州学校教育官员。(职责是征集和管理有关经
管理联邦政府教育经费 为各州学校系统提供咨询帮助、展开教育问题研讨会 举办教育展览等。
初等教育逐渐发达
• 表现:1.初等教育的范围向下扩展,增添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节。 2.普遍颁发义务就学法。
。由于实行地方分权,各地情形不一,因而各州义务教育的年限、实施方法等也 不一致。
教育年限:多数为8年,8年制为多数州的基本类型。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小学进行改革。 (帕克:“昆西教学法” 贯彻赫尔巴特的新旧知识联系的原则。 19世纪90年代后,强调儿童哎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拉开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的序幕。)
费、提供教育信息等。)
.19世纪30年代之后,权利有所扩大。 .在州之下,30年代之后建立了市、县、镇的教育委员会或者学校委员会作为下
简述美国的初等教育概况
简述美国的初等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
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
这六条是: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
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
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美国初等教育
小队教学
双重进度 计划
教学游戏 2
多组学校
9
个别化教学
小队教学
双重进度 计划
多组学校的教学充分 考虑儿童自己的速率、 教学游戏 学习风格、动机和知 识起步。
多组学校
10
15
个别化教学
对小学生同时进行两个 分组的办法,儿童半天 按能力分组学习必修课, 剩下半天,在不分级的 小队教学 垂直组织中学习选修课。
双重进度
计划
教学游戏 多组学校
11
美国初等教育的任务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形成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理解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美国初等教育概况
1
一、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美国初等 教育
201097.1081年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制发生重大变动。8-4制 变为6-3-3学制,辅之以8-4, 6-6, 6-2-4学制的学校 教育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初等教育制度获得迅速发展。美国教育 史上称之为扩充时期。
20世纪80年代
“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 放入学,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4
学校办公时间 :
上午7:30--下午4:00
平常上学时间
星期一、二、三、五
一至三年级 8:15--14:25
四至六年级 8:15--14:45
每星期四
一至六年级 8:15--13:15
5
小学下午放学特别早,放学后学校是无权要求 老师留下来开会或开展教研活动,如果要留, 必须付给加班工资。
美国留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
美国留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教育体系也十分庞大繁杂。
从建国到现在,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
美国共有各类高等院校3000多所,分为“大学”和“学院”两大类。
美国高等院校半数以上是私立的, 全美50个州中,几乎每个州至少都会有由州政府和当地出资创办的公立大学,虽然经费来源与私立大学不同,但学制和课程设置并无多少差别。
外国学生要提前申请入学,特别是名牌大学,必须参加美国高校规定的托福考试,取得高分。
在校前二年为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学习英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通用课程,带进入高年级后才开始专攻某一方向或学科。
美国高等院校实行三种学期制:二学期制、三学期制和学季制,一学年通常约为34周,8月或9月开课,次年5月结束。
硕士学位学制通常为二学年,博士学位为2~3年。
博士研究生由几名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专业考试合格,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获得学位。
留学优势1.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文化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学位和文凭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而且赴美留学的国际学生发展前途广阔。
2. 每年都有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超过450000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有半数攻读本科,其余的读研究生或者职业课程。
3. 美国奖学金种类繁多,高校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分为非服务性奖学金、服务性奖学金和学校贷款三种。
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研究生院,都设置前两种资助。
虽然并非所有学院的此类资助都能覆盖一年中的全部费用,但多数都在全部金额的2/3以上。
申请人只要TOEFL高于550,GRE高于1700(前两项高于1000),GMAT高于550,若注意申请技巧与方法,是完全可以拿到全奖的。
4. 美国教育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校。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引言】初等教育是每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作为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先进教育系统之一的国家,其初等教育制度备受瞩目。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组成、特点和改革措施,旨在了解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组成】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组成,其中公立学校是最主要的教育提供者。
公立学校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和资助,提供义务教育。
私立学校则是通过学费、捐款或其他私人资金运营,通常有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教学标准。
【二、特点】1. 联邦政府的监管和州政府的自治:美国的初等教育制度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管理。
联邦政府通过教育部对教育政策和资金进行监管,而各州政府有权制定具体的教育法规和政策。
这种分权体制使得各州在初等教育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能够灵活地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育改革。
2. 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是免费的,所有儿童都有权利接受基本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一般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
这种免费和义务的教育制度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分班教育和多元化:美国的初等教育采用分班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年龄、兴趣、学术水平等分班学习。
此外,美国的初等教育追求多元化,注重包容和多元文化教育。
学校会接纳来自不同文化和经济背景的学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改革措施】为了不断提高初等教育质量和效果,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1. 核心学术标准: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核心学术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标准对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2. 多样化学习方式: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美国的初等教育推行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引入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当代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7、教育标准化的作用:在六次改革浪潮中,标准化考试和评估起到了关键 作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和问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需要更加权衡标准化考试和评估的利弊,制定科 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8、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 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逐渐 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导员。
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美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具影响 力的是“核心课程计划”和“学生成就评估”。前者强调核心学科的重要性,如 数学、阅读、科学和社会研究等;后者则通过对学生的定期评估来衡量其学习成 果。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并推动了美国初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教育环境
五、当代美国初等教育给我们的 启示
1、注重核心学科和多元化教育:美国初等教育的经验表明,注重核心学科 和多元化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中国,我们也应该更加基础学科的教学 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美国的科技教育经验提醒我们,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 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4、第四次浪潮(1980-1990)
第四次浪潮主要涉及标准化考试、择校和学校联盟。在此期间,联邦政府通 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支持学校改革,推动标准化考试。同时,家长选择 权得到扩大,学区间的竞争加剧,学校开始形成联盟以共享资源和提高教育质量。
5、第五次浪潮(1990-2000)
第五次浪潮主要教育技术、学生评估和教育标准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 发展,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评估方面,出现了以“全国教育进步评估” 为代表的大型标准化评估项目。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评估目的和方法的争议。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论文模板
论文标题: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与现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通过对美国初等教育的历史背景、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我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第一部分:引言1.1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背景美国初等教育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欧洲教育制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初等教育制度。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军事统治时期、文治政府时期和自治政府时期三个阶段。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的研究,分析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2.1 军事统治时期(1898-1901年)自1898年美国占领菲律宾后,美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军政府就建立一所学校。
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主要由美国士兵担任教师,向菲律宾儿童传授知识。
2.2 文治政府时期(1901-1913年)文治政府时期,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完整的免费初等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注重培养菲律宾儿童的基本文化知识,同时也致力于培养菲律宾青年一代的亲美意识。
2.3 自治政府时期(1913年至今)自治政府时期,菲律宾初等教育开始出现民族主义倾向。
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体系不仅帮助菲律宾儿童掌握基本文化知识,而且注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部分:美国初等教育制度的现状3.1 教育制度美国初等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由政府资助,免费向学生提供教育;私立学校则由私人投资,学费较高。
3.2 教育目标美国初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道德和社交能力。
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3 教学方法美国初等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分组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能力。
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 看上面的几组数字的比较,中国的教育投入已 少的可怜!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 5367.66亿元,其中政府财政预算内拔款占全 国教育经费比例的56.83%.也就是说,有2317 亿多是各学校自筹的,主要是来自家长们。能 不乱收费吗? • 还有中国的教育财政每年拔款约1亿元,用于 对中央部属高校中贫困学生的资助,到2002 年,这笔资助提高为每年2亿元。高速公路每 公里成本就在1亿元左右,面对全国成千上万 的贫困大学生,教育财政每年只拿出2亿元, 这只能是杯水车薪。美国教育部门每年掌握的 经费仅为300亿美元,但就在这300亿美元中, 有36%左右直接用于低收入家庭学生的资助 , 这笔费用有108亿之多,而美国国家的学生才 有多少? 所以美国国家一般家庭都能接受高 等教育。
中国儿童6岁或7岁入学。全日制小学学制有5年和6年两种。小 学教育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新生一代,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 育行政
作为联邦制国家的美国,不存在全国统 一的教育制度。教育权限属于各州, 这 就形成了美国国家教育制度的差异性以 及多样性的特点。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 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它在 总体上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职责都以法律为依据。
现代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概况
现代中美初等教育制度概况
美国的初等教育属义务教育,由小学实施,年满6岁的儿童就可 入学。小学学制有八年制、六年制、四年制等数种。美国没有正式的、 全国统一的小学教育目的。但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 概括为: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有效 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发展儿童的创造 性能力。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20世纪60年代的中间学校
二战后美国初、中等教育学制的一次重 要变动是中间学校的创办。 5、6、7、8这四个年级组建成中间学校,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中间学校的出现更切合儿童和少年的身 心发育,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儿童期 向青春期过渡的桥梁。
选择学校运动和家庭学校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兴起一场 “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 放入学,通过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改变公立学校日益严重的平庸现象和安 于现状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家庭学校运动得到发展, 源于家长对有组织的公共学校教育制度 的不满。
4、建立视导制度。 5、发展师范学校,培训教师。 6、建立分年级的教学制度。 7、消除了宗派主义。 以上保证了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得以建 立。 这一时期,在美国教育史上称为扩充时 期。
义务教育后的改革与发展
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后,美国一些学 者曾提出许多改革学制的建议,如:保 尔· 伍德林、德来德等,虽然没有付诸实 现,但丰富了对美国学制改革的构想。 自由学校的出现,成为初等教育学校制 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初,美国初等教育学制为8年,中学为 4年。 1918年,美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学制上有了重大变动。8-4制变为6-3-3学 制,辅之以8-4、6-6、6-2-4学制的学校 教育制度。 小学基本以6年制为主。儿童6岁入学。 多数为免费公立小学,私立学校为少数。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获得迅速发展。 其标志为: 1、实施了征税办教育的重大举措。 2、消除了贫民学校观念。 3、废止学捐和柴火费,实现学校的完全 免费。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内容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内容1870年,美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
《初等教育法》确立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
《初等教育法》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
初等教育法的内容大致如下:一、初等学校不得少于12小时工作日,每天9— 10小时。
二、初等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在各方面予以资助。
凡是学生家长能够担负学校或班级所有费用的,可免费入学;无力支付的,可由政府资助。
三、建立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体系。
四、招收外国儿童必须经过入境和入学考试,入学条件和待遇与美国人相同。
五、政府设立公共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废除义务教育制,义务教育延至13岁。
七、建立各种技术训练中心,对劳动青少年进行专门培养。
八、课程应反映自然科学、数学和艺术三方面的教育。
三、凡通过初等教育者,应取得证书,证明他已受完义务教育,有权担任某些职业。
四、政府把公立中等学校划分为6类。
(1)农业学校,以培养农业人才为主。
(2)商业学校,以培养商业人才为主。
(3)技术学校,以培养具备一定的实用技术能力的青年为主。
(4)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为主。
(5)医学院校,以培养医务人员为主。
(6)艺术学校,以培养美术、音乐人才为主。
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与入学标准由各州政府自定,但普通学校教育水平必须达到中等以上。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初等学校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阅读、书写、计算能力的青少年,使其成为能独立生活并对社会有益的人。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规定了不同的入学年龄。
在高等教育方面,政府要求将每个适龄青年送到学校就读,采取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并存的制度,中等教育则按需要分阶段实施。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有很多借鉴之处。
比如,初等教育法提倡公立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向大众开放,认为这样可以扩大教育对象的来源,培养广泛的社会成员。
再如,对入学资格和入学条件的严格规定,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十分有利的。
美国初等教育
学校办公时间 : 上午7:30--下午4:00 平常上学时间 星期一、二、三、五 一至三年级 8:15--14:25 四至六年级 8:15--14:45 每星期四 一至六年级 8:15--13:15
小学下午放学特别早,放学后学校是无权要求 老师留下来开会或开展教研活动,如果要留, 必须付给加班工资。
多组学校
个别化教学
对小学生同时进行两个 分组的办法,儿童半天 按能力分组学习必修课, 剩下半天,在不分级的 小队教学 垂直组织中学习选修课。
双重进度
计划
教学游戏 多组学校
美国初等教育的任务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形成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理解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 6、通过创造性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20世纪90年代
家庭学校运动得到发展,自由 学校出现
二、美国初等教育年级设置
美国小学一般指学前 一年到五年级,但有 一部分小学提供教育 到六年级,或是合并 中学教育到八年级。
三、美国初等教育课程设置
主要科目: 语言艺术(英语) 社会研究 数学 科学 体育和保健 音乐与艺术教育
语言艺术、社会研究、科学 等都属于综合课程。
美国初等教育概况
一、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美国初等 教育
201097.1081年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学制发生重大变动。8-4制 变为6-3-3学制,辅之以8-4, 6-6, 6-2-4学制的学校 教育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初等教育制度获得迅速发展。美国教育 史上称之为扩充时期。
20世纪80年代
“选择学校运动”使公立小学实行开 放入学,竞争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启示(共2篇)
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启示(共2篇)第1篇:美国初等教育的特点与启示美国教育体系完善,目标明确,美国初等教育具有传授知识时间迟,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每天授课时间比较短,校内生活丰富、生动,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靠近自然、了解社会,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教师负担比较轻等特点。
研究美国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反思我国初等教育的不足,对我国的初等教育产生一些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强调从授课方式、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美国的教学体系比较完善,目标明确,在初等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美国教育体系完善,目标明确1.美国教育体系非常完整。
美国教育体系整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中等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最后就是高等教育。
美国学校的属性和我国一样,无论是初等、中等,还是高等学府,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种。
2.美国教育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很好。
表现在教育上更明显,义务教育非常普及。
大学教育比例在80%左右。
其次是为了民众的生活,给人一个健康人生。
美国教育的特点非常明确,专门设立研究院与高等专科学院,培养专门人才,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最后才是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1.传授知识时间迟。
在小学阶段,美国的教育理念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在传授知识上不求难,知识传授时间非常迟,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心灵。
2.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
美国教育在于引导,在于素质提高,在内容上没有太多难而深的东西。
所以课本、教材都非常浅。
浅,对孩子们来说容易接受,不会厌学。
美国教育概述
(1)学区制的发展及局限
(2)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 州教育委员会(麻省和康州) 推动市县乡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
(3)联邦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4)免费教育和教育经费筹措
(五)中等教育实用化 (1)文实中学的发展 (2)公立中学的出现:波士顿、费城、芝加哥
第三节 南北战争至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 (1861-1900)
"八年研究"计划通过对美国中等教育与大学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中等 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实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等在以后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所有这些都对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教育管理体制 1、分权的州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完善
2、联邦教育局隶属美国联邦“卫生、教育和福
利部”
3、各大财团的“基金会”和全国性的教育组织,
1647马萨诸塞老骗子撒旦法规定凡满50户居民的市镇设教师一
人,满百户的市镇设小学一所。 主要类型:市镇学校和主妇学校。
2)中部——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为代表
主要类型:教派学校 3)南部——弗吉尼亚州为代表
主要类型:艺徒制和济贫学校以及家庭教育。
三、中等教育
1)拉丁文法学校。 2)英语文法学校。
6)经费来源多样
7)简陋规模小
哈佛大学校训
校徽
“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哈佛铜像
图书馆之一
学院会堂
第二节 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教育 (1776-1860)
美国初等教育
对我国发展初等教育的启示
• 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知识水平高,美国小学生思维活跃, 潜力大。两者长处相结合,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这给我们不少启示: • 1.“还孩子以童年”。控制课程门数及课时量,削减书面 作业,让孩子从沉重的书包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 空间按其年龄心理、兴趣、爱好,自然发展。 • 2.因地制宜开设更多有益智力、能力、潜力开发的活动, 列入教学计划,做到智力、能力、潜力并重,学习、娱乐 结合,使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 趣。 • 3.鼓励教师创新教法,破除统一教学模式的传统观念,开 创生动灵活,百花齐放的局面。 • 4.加速扩充、更新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美国孩 子计算机能力强,这与美国计算机普及,孩子从小接触有 关。对此问题,我们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予以重视。
• (三)校内活动丰富、生动,教学管理气氛轻松。 • 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用孩子 和家长的话说,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栽培、 表演等。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象去干。 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为所欲为”,教师不多 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
• (五)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发展个性。
• 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使他们接 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和文化设施均以 学生参观优惠。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 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 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在些“放任自流”。
美国初等教育模式
• 美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渗透式教育, 它是美国文化与教育长期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家庭、学校,甚至成为美国 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渗透式教育 主要表现为,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 于个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应文化的渗透式的影响,注 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教育气氛和 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弹性的管理,反 对强制性的教育,使得个体在发展中和选择上有 较大的自由度。
美国初等教育发展
1785年,《西北土地条例》是《联邦条 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法规。 土地支持教育,为至今仍普遍存在的永 久学校基金奠定了基础。
崭新的初等教育机构
导生制学校 主日学校 幼儿学校
教育觉醒时代
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历史上被称为 是“教育觉醒时代”。 公民的受教育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确 认。
卢梭(1712-1778)
卢梭的儿童观: 性善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要尊重儿童天 性的发展。要保护儿童,给与儿童帮助。
卢梭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 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人为、事物。 三种教育协调一致时,人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教育应遵循自然。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研究和理 解,反对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推测儿童, 反对教师把自己的好恶当做儿童的好恶。
教育家论初等教育
昆体良(公元35-95)
《雄辩术原理》中持与当时“性恶论” 儿童观不同的儿童观,不被认可、传播。 1416年, 《雄辩术原理》手稿被发现, 其思想才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界人 士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儿童观对后人 产生影响。
1、昆体良认识到儿童天性中存在特殊性 和差异,并提出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倾 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制定和执 行“具有挑战性”的学术标准、根据该 标准评价学生、实行问责制和提高教师 质量等方面都作出规定。 这是美国立法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让联 邦政府参与地方教育”。
21世纪美国教育发展六个目标:
2003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佩奇宣 布了美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六个目标,为 美国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发展指出 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初等教育资料”一.美国教育学制:6-8年,没有正式的,全国统一的小学教育目标。
由于各州教育制度不同,各州的学制也不同。
进入大学之前至少接受12年的教育即K-12;二.美国初等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和民众自制:(1)中央教育行政:联邦教育部1867年成立(2)地方教育行政:①州教育行政(教育厅)决定教学课程方案,教育人员检定及认证、学校设备标准的制定与维护、财政辅助、非公立学校事务的规定(3)地方学区教育厅(学区)优点:行政干预少。
减少决策的片面性,有利于发挥教育民主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的管理缺点:教育管理过于松散,自由,不能统一教学标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学区、理事会、学校董事会有些人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规律,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美国初等教育与中国的初等教育相比:1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2知识观不同(中国孩子在外语上太耗能量)3学习负担不同4教育模式不同三.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是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
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是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机构内进行的,包括:托儿所(Day care)、大脑开发(Head start)机构、学前班/ 预科学校(Preschool)、蒙特梭利学校(Montesori School)、保育/学习中心(Care/learning center)、幼儿园(Kindergarten)等。
它们或由州代理机构举办,或由教堂、慈善组织等非赢利机构主办,或由公司以及个人承办。
美国公办幼儿园很少,大都是私立的。
私立幼儿园办学质量和师资素质虽好,特色也突出,但收费较高,一般每月收600~800美元。
大学刚毕业时年薪才2~4万,扣除25%税,再给孩子交入托费,所剩无几。
如果一家两三个小孩都进私立幼儿园,即使对一般中产阶级来说,负担也够重的。
再加上美国人认为“婴幼儿应由妈妈亲自抚养最好”,所以美国妇女喜欢接连生两三个小孩,当全职妈妈,在家集中照顾小孩。
等小孩到5岁,送到小学的预科班,接受国家义务免费教育。
美国有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IPPY计划,是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应运而生的。
为了配合上述的家庭情况,让不上幼儿园的孩子能接受一些正规的早期教育,美国各地普遍开设了半日制的学前班(Preschool)。
四.教育永远是项耗资巨大的事业,美国虽富,教育经费也仍然没有满足的时侯,尤其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常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客观地讲,美国学校的物质条件普遍比较好,校舍宽敞,设施齐全,装备现代化。
开始我很奇怪: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只是一栋楼房,旁边没有操场,若有片空地也是停车场,学生上体育课有室内体育馆,起码有一两个篮球场大,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四季的体育课风雨无阻全在屋里上,难怪美国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成为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
由于学校的设备好,电脑、科学等普及教育程度高。
美国的启发式教学也确有特长。
例如我们当年在中国上常识课学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时,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而美国的教学则完全不同,老师往往拿了三个花盆分别种下种子,两盆放在窗台上,其中一盆每日浇水,另一盆不浇水,第三盆虽浇水却放在不见光的柜子里;一星期后,三盆植物景况各不相同,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这是为什么,孩子们都争相发言各抒己见。
通过这种从感性启发到理性深化学到的知识孩子们似乎永远忘不掉,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美国学生也比较善于自我总结而且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不讲纪律提倡冒进不过,美国学校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一点就是太自由,这当然也是美国这个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的通病,所以美国人对此习以为常,但对中国人来说,学校究竟是个管教学生的地方,老师应该和蔼友善,可该严要求之处也不能放任自流;反过来学生也应尊重师长,听从教导,不能没大没小。
美国的学校里却完全没有这一套,老师试图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对学生鼓励为主而很少批评,更不命令学生一切听自己的,因此如果学生觉得老师讲得不对可以发表不同看法,不管这学生说得对否老师都会表示感谢鼓励,下次学生们就更爱挑毛病了。
要我们看这是鼓励孩子从小当众顶嘴,养成习惯那还得了!可美国人觉得这是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因此他们长大后嘴上没有把门的真正的畅所欲言。
另外美国人从小灌输的是法制观念和礼貌教育,“请”(PLEASE),“谢谢”(THANKS)等礼貌用语是从呀呀学语时就习惯讲的,如果破坏公物或打架伤人,孩子们会自然意识到是种违法犯罪行为。
但在中国学校一贯强调的组织纪律性在美国根本不提,虽然学校也有条文校规,可对违章者却少有惩罚。
这就要求老师颇有涵养,课堂往往热闹得象超级市场,越活跃的学生越被认为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性格内向文静的孩子,若在国内一定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可美国老师却常认为他们参加课堂活动不够积极,经常明知答案却不抢答就让别人占了先,有问题又不爱问,容易被认为是反应迟钝。
我们中国人往往性格含蓄出言慎重还爱面子,答案不想得万无一失不会发表,问题问多了又怕别人以为自己笨,许多来美国上大学读研究生的成年人因有此传统在学业上亦会吃亏。
我念研究生时,不少门课程(尤其文科)的评分是作业和考试各占三成,而参与课堂活动却占四成,就算你作业和考试百分之百正确,总评也只能得六十分。
而中国学生一般都不善于在课堂上争相表现,这到不光是由于语言的问题,更是一种既定习惯,我们在国内上学时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如有提问也得先举手,老师点到才有发言权,哪有大堂之上与老师或其他学生抢着讲话的?而这积习却往往使中国学生的总评成绩受影响。
中国小孩子也或多或少受到家长的言传身教,活跃冒进精神比不过美国同学,中国家长对如何引导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实际上很是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具有与美国人平等竞争的能力,不要因过于羞涩温文而吃亏;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孩子真象美国人那样疯疯颠巅,会让我们看不惯,尤其女孩子总得文雅些为好吧!因而许多华人家长在不同的场合会给孩子不同的指示,有时恨不得是逼着他们去竞争--象显示学习成绩或才艺的各种比赛,一定要子女参加并得好成绩;有时又会指责他们太疯或参与太多社会闲杂活动--生怕孩子变得象美国人一样不听话。
这种矛盾的双重文化教育会使年幼的孩子非常困惑而无所适从,这也是移民侨民和少数族裔儿童会出现成长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而学校的美国老师不可能了解各族裔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及特点,来美国不久的家长们又对学校系统知之甚少因此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所以在环境转变和文化差异中如何让孩子受到正面教育还真是个严肃的课题。
无统一大纲教师各显其能许多华人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并以此来衡量学校教育的好坏,因而对美国过于放松的教育方式颇不以为然。
中国人注重从小打下扎实的数理化基础,而美国小学的算术教学实在是不敢恭维,美国学校中每个老师总是教同一年级,因此学生升一级换一位老师,这对老师来说备课容易,但对学生说来就得适合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
尤其是美国学校根本没有统编教材也无统一教学大纲,每个学校每个班所用教材全是老师根据自己喜好而选购的,因此别说转学升级时课程衔接不上,就是同校同级的不同班也可能用不同教材有不同进度。
这简直是民主自由得过分了点。
科技史地课题五花八门所谓“课题”(PROJECT)也是美国式教育的一个特点,每项由老师出大题目与要求,一般都既有要写的又有要动手做的,而具体内容和形式则由学生自选回家完成,一两个月后交货,因此八仙过海每人做出来的都不相同,尽可能地发挥个人创造性。
这类课题项目工程了的命题五花八门,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海,但都与科学教育有关,学生们通过这些项目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动手能力和美工技艺。
美国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特点。
他们能识别字母组合方式并且知道如何用拼读方式、音节知识和词性知识来把书面材料转化成语音方式。
他们不仅能把以上技能应用到口头流畅朗读,而且也能应用到视觉流畅阅读。
a. 有关书面印刷文字的观念1.1 能把口头发音文字与书面印刷文字联系起来。
1.2 能确定选读材料的标题和作者。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1.3 能区分字母、词汇和句子。
1.4 能区分单音节词的开头音、中间音、结尾音。
1.5 在口头示范的单音节词语中能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
比如区分: bit/bite.1.6 能说出或编出一系列相应的押韵词,包含有辅音拼读。
1.7 能通过增加、删减、或变换特定位置发音来变换词汇,比如把 cow 变成 how; 把pan 变成 an.1.8 能把2个到4个因素拼读成一个可识读词汇。
比如把 /c/a/t/ 三个音素拼成 cat; 把/f/l/a/t/ 拼成flat.1.9 能把单音节词切分成单个音素。
比如把cat 切分成/c/a/t/; splat切分成/s/p/l/a/t/; rich切分成/r/i/ch/.c. 词汇拼读规则归类及识别:1.10 能把所有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都正确发出,并能用这项技能拼读出单词。
1.11 能读出常见的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常见词,比如 the, have, said, come, give, of .1.12 运用双元音、r-音节常识来识读词汇。
1.13 能识读复合词和词语的缩略形式。
1.14 能识读曲折词尾变化的词,比如词尾加 -s, -ed, -ing,能确定根词,比如知道 looked, looking 的根词是look.1.15 能识读一般的同族词,比如带有 -ite, -ate的派生词。
1.16 能大声流畅以自然的声调和语气进行朗读。
d.d. 词汇和概念发展1.17 分类与语言水平相当的同类词汇。
比如总结出 animals,foods, toys等类词汇。
2.阅读理解学生应当能阅读和理解相应年级水平的材料。
能根据需要提取相应的阅读策略,比如提出和回答问题,对阅读材料内容做预测,从多个来源比较信息。
除了学校的常规阅读外,到四年级前学生还应当每年阅读50万字的叙事性和说明性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和当代的文学作品、杂志、报纸、网络材料等。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了。
a. 阅读内容的结构特点:2.1 能看懂文本时以时间顺序来写的还是以逻辑顺序来写的。
b. 阅读和分析年级水平的材料:2.2 能回答有关文本的who, what, when, where, and how的问题.2.3 能根据简单内容的写作指导写作。
2.4 能利用上下文来解决词汇或句子的语意不清的问题。
2.5 通过确定关键词(比如时间或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来准确预测文本中即将描述的内容。
2.6 能把已有知识和当前文本信息联系起来。
2.7 能复述简单的说明性或叙事性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