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里的专业名词解释美术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达力的艺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
在美术中,有许多专业名词被用来描述艺术作品、艺术技巧和艺术概念。
本文将以深度解读的方式介绍一些关键的美术专业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术的世界。
1. 色彩理论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色彩理论探讨了颜色的属性、相互关系和应用方式。
其中最基础的概念是色轮,它将颜色按照不同的属性组织起来,为艺术家提供了选择和搭配颜色的指导。
色彩还可以通过色彩对比和色彩斑点等技巧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 绘画技法绘画技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
素描、写生、水彩、油画等都是不同的绘画技法。
素描是一种通过画线和阴影来表现物体形状和空间感的技法。
水彩则是使用水溶性颜料来绘制的一种技巧,具有透明度和渐变效果。
油画则使用油性颜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饱和度。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具有相似特点和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类型。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如印象派、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
每种艺术风格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艺术家可以选择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是指通过教育方式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来学习和教授的领域。
它涵盖了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观。
教育美术包括绘画教学、美术史研究和美术理论等。
5. 雕塑技艺雕塑是以造型和雕刻的方式来表现立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雕塑技艺包括素描、塑像和雕刻等技术。
素描在雕塑过程中起到了描述和构思的作用,而塑像是通过软性材料(如黏土)制作的雕塑作品。
雕刻则是切削或凿削硬性材料(如木头或石头)以形成立体形象。
6.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指通过眼睛来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和装置艺术等。
视觉艺术依赖于视觉刺激和感知,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观点。
7. 艺术作品解析艺术作品解析是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彩陶: 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美术专业名词汇总
美术专业名词汇总美术专业名词汇总:1. 壁画壁画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主要是指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通过描绘、雕塑或其他造型方法制作的画,也包括在陵墓的墓壁上绘制的。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重要附属部分,它的修饰和美化功能使之成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
2. 正面律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中坚持的一个共同程式: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其目的在于使人物能够最具完整性地显现。
正面律是古埃及绘画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死观念相一致的。
3. 风格风格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也就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显著性标志。
一般都包含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思想和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在漫长的绘画史上,曾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4. 古希腊瓶画古希腊瓶画是指古希腊时期,绘制在陶制器皿上的图画,是实用物品与装饰性绘画相结合的产物。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东方风格主要是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多纹样装饰的绘画样式。
黑绘制、红绘制则主要是从绘制的色彩来区分的绘画样式。
5. 湿壁画湿壁画是根据在壁面上绘制时,壁面的干湿不同而划分出来的壁画类型。
方法是,在半干的墙壁上,用清石灰水混合颜料绘制而成。
由于壁面不干,颜色会渗透到湿壁中,不能预先打草稿,重复再来,所以必须一次性完成,难度较大。
不过,也因为如此,可以产生浓重的色彩,形成特别的表现效果。
6. 干壁画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
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
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7. 蛋彩壁画蛋彩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以蛋黄或蛋清作为调和剂与各色颜料融合后,在干壁上作画。
因为蛋黄、蛋清干后透明有黏性,从而使画面也具有透明、坚硬等特点。
这是壁画中常用的简易而又效果明显的颜料组合形式。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迭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
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术语名词解释01笔触笔触,是在绘画中的笔法,又被称为肌理,常指作画中运笔的痕迹。
绘画者运笔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及借助其他工具形成的痕迹,不同的笔触表达的效果有所不同,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02投影投影指的是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称为“投影”,比如你的走在路上的影子,也称为“投影”,它可以交待物体的体积空间,物体没有投影,就是飘起来的,你想想要是人没有投影,那岂不是飘起来的,所以画画的时候记得交代好物体的投影。
03高光作为一张画里面画龙点睛的部分,高光是非常重要的哦~高光是一种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时,物体上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高光不是光,而是物体上最亮的部分。
画画的时候要注意高光的位置、形状、大小,高光画好了,一张画会更好看哦~04三大面、五大调三大面:是指物体受光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大的明暗区域划分。
亮面:受光线照射较充分的一面称之为亮面,暗面:背光的一面称之为暗面,灰面:介于亮面与暗面之间的部分称之为灰面。
五大调子指高光、中间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想要画出立体的效果,这五个缺一不可。
05构图平时无论我们画什么的时候,都会去想该怎么构图,一个好的构图是一张画的开始,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摆放位置都组织好,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构图的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哦~06虚实一张好的画里,肯定是虚实关系做的不错的画,虚和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模糊和清晰,这两者是不可以分开的,就像冷暖,虚和实都是互相去对比的,虚不是不画,而是对物体处理的明暗对比弱,比较概括的去画,通常视觉中心点实,其他虚。
美术学名词解释
美术学名词解释
美术,是一种以绘画、雕塑和其他形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感情等内容的艺术。
美术学名词是指美术学习及表达中经常用到的各种专业术语。
透视法是指在美学作品中使用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突出物体的三维空间感和
视觉深度感。
扭曲是指在绘画作品中利用扭曲的线条或形状来塑造出紧张的气氛。
衬色是指一种由高度对比的颜色构成的调色。
雅观是指绘画作品的美学 value,它表现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结合体。
技巧也是美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提高绘画创作效果的技巧,比如
灰度调整、潜色、纹理 upgrade 等。
水墨是指使用水墨笔、毛笔等书法工具绘制
的中国传统绘画技法。
另外还有气势就是指作品整体的气势大小,主要体现在形体夸张、变形、对比、突出等方面。
美术学名词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基础,掌握相关术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创作美
术作品。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美术艺术也出现了新型技法,如电脑绘图、三维绘图、摄影等,这些技法也要用专业术语去表达。
美术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于了解美术中的各种博大精深的技巧和理论,熟练掌握各类美术学名词是必不可少的。
美术专业术语
美术专业术语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一词时写道:为词译自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
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
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美术专业知识术语解释
美术专业知识1. 术语解释(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电脑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艺术、环境艺术、书法、篆刻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石材、木材、塑胶、黏土、摄影胶片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0)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意图、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2)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13)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2.名家名作现行美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熟知美术作品的作者、国籍、画种,并能对作品进行分析。
美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6、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7、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8、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9、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10、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11、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12、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3、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14、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5、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一种,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美术史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家及其时代背景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艺术发展脉络的整理、分期、分类和解析,以了解艺术发展规律和认识美术的一门学科。
在美术史研究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下面将解释其中几个常见的名词。
1.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和思潮,它追求超越现实世界,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层面的现实。
象征主义作品通常充满了神秘、梦幻和幻想元素,追求以情感和直觉抵达真理。
2. 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该派的画家试图通过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直接感受和表现来捕捉瞬间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强调感知的瞬间性,追求以色彩和笔触的快速、自由的表现来再现视觉印象。
3.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现,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形象描绘,追求表达内心情感和灵魂冲动。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常常以大胆、激烈的笔触和自由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4. 主题性(Iconography):主题性是美术史中用来研究作品和形象中的象征、隐喻和意义的一种方法。
通过研究作品中的符号、图像和背后的文化、宗教、历史等相关知识,可以揭示作品所带有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5. 装饰艺术(Decorative Art):装饰艺术是一种注重美学效果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包括绘画、雕塑、陶瓷、家具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和工艺品。
装饰艺术追求优雅、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强调对材料、色彩和形式的艺术处理。
6. 立体派(Cubism):立体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
立体派作品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解为多个几何形状,再以多角度的视角重新组合呈现,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透视和实像的限制,强调平面的构成和几何形态。
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画派是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浪漫主义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著: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强调个性表现,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重色彩轻素描。
代表画家有席里科、德拉克洛瓦等。
2.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思潮,以法国和俄罗斯成就最为突出。
它是在同僵化的官方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守旧和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虚构和脱离生活。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提出了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以忠实地播绘生活真实为最高创作原则作品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等特征,表现手法质朴、深沉。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库尔贝、米勒、杜米埃,俄罗斯的列宾、苏里柯夫等。
3.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又称印象派,是指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流派。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4.新印象主义点彩派又称新印象派、新印象主义,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受到印象主义的强烈影响,主张用光学科学的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主要理论有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
新印象派在近代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地存在了一个短时期,但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如“欧普美术”在色彩的表现上就是受新印象派的启示。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等。
5.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又称后印象派,广义上是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上是指塞尚、高更、梵高等人的创作方法。
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名解1.后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流派,代表有塞尚高更梵高等。
反对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外光和色彩,强调艺术形象要区别于客观物象,体现艺术家主观情感。
(7)文人画:也叫“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3.计白当黑:书法术语。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1.速写: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的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及服饰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2)素描: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体形象的单色画,统称素描。
(3)国画:以水调和,以墨为主要颜料(包括国画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纸或绢上创作的绘画。
?按艺术手法分有:工笔、写意和兼工三种。
松,竹,梅三友。
(4)油画:用易于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松节油)调和的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绘画的画种。
?(5)构图:在美术创作中,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一般指在平面物质空间中,安排处理物象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形象与审美效果。
(6)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九十度,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7)成角透视:…两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所画透视为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8)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液气态)特质的感觉。
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9)纹样:也称模样。
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
变形手法: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10)单独纹样:指一种与四周无联系,独立、完整的纹样;是纹样组织的基本单位,分对称式和均衡式。
(1)四方连续纹样:以一个单位纹,向上下左右四方反复延伸,不断连续的纹样组织形式。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名词术语解释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
“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
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包豪斯: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成立,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是传播现代艺术教育新思想的学校,强调绘画、建筑、工艺三者的结合,它专门以培养新型的建筑和工业设计人才而闻名于西方。
其主要建筑思想有:1、建筑功能因素突出;2、建筑的格局变化丰富;3、建筑的材料对比明显。
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学科的名词解释
美术学科的名词解释美术学科是一门研究创造、传达和鉴赏视觉艺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几乎所有形式的视觉艺术。
本文将详细解释美术学科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包括创造、传达、鉴赏、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
创造是美术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艺术家通过创造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观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创造包括选择合适的媒介、构思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技巧将其具象化。
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家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表达和沟通的方式。
传达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象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这是一种跨越时空和语言障碍的沟通方式,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艺术家运用形式、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观众能够与作品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鉴赏要求观众具备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观众通过欣赏、品味、分析和批评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思考的启示。
鉴赏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情感反应,还需要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传记等知识的了解,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绘画是美术学科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通过使用颜料、墨水、铅笔等工具在纸上、布上或其他媒介上创造图像。
绘画可以表现现实或想象中的场景、人物或事物,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绘画作品可以以抽象、写实、印象主义等不同风格来呈现,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雕塑是美术学科中用于创造立体作品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在金属、木材、陶瓷、石膏等材料上刻、堆砌、塑造等手法来表现形体。
雕塑可以是人物、动物、物体等具象形式,也可以是抽象、符号化的形式。
雕塑既具有立体特征,又以其形态、比例和空间布局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摄影是一种通过相机捕捉和记录光线在感光材料上的图像的艺术形式。
它充分利用光线、景深、焦距等技术与艺术构图和表达要素来创造视觉效果。
美术专业用语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
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
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
”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
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中国画】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美术,即艺术,是利用绘画、雕塑、文字、篆刻、摄影、织技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神思想,体现人类优秀文化的艺术形式。
在美术作品中,有很多各种美术术语,并且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特定的美术名词,如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摄影家等,以及画作、雕塑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美术的一些常用名词解释。
画家:画家是一位绘画家,用笔创作绘画作品,展示出自己的艺术审美,通过绘画来表现神情感受。
画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物体或景象之美,化作画作来呈现给大众。
雕塑家:雕塑家是一位创作有形的艺术家,他以金属、石头、木头、玉石、陶瓷等质料制作出各种不同的雕塑作品,以展示自己的艺术审美,彰显自己的艺术能力。
书法家:书法家是以二十四字,也就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创作书法作品的艺术家。
他们通过掌握书写、古文翰林规范、古文篆刻等技巧,将书法美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自身的内心世界,化作书画作品来呈现给大众。
摄影家:摄影家是一位以摄影技术为主,以记录现实世界、拍摄实景、表现情感为主要方向,以及通过把握影像技巧等来创作摄影作品的艺术家。
摄影家能够将视觉效果融合到他们的摄影作品中,来传达他们所表达的情感,让被拍摄的景物变得更生动、更具有诗意。
画作:画作是指通过使用画笔、油画颜料、水彩等画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构图,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审美的作品。
画作可以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现代画等多种形式中选择,每一种形式都有特有的风格,其中也包含了艺术家自身的个人艺术表现。
雕塑作品:雕塑作品是指采用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质料来创作的经过雕刻、雕琢的艺术作品,它可以是静物雕塑、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神话造像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出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理解,并彰显艺术家的艺术水平。
书画作品:书画作品是指以书法艺术为主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楹联、联落、诗文、图画等形式。
书画作品表达艺术家对文化精深传统的理解,并展示出艺术家个性特点,也通过书画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1. 素描(Sketch):指使用铅笔、炭笔或其他画材对对象进行轻微勾勒或描绘的艺术手法,常用于快速捕捉形态和轮廓。
2. 静物(Still Life):指绘画、摄影或雕塑中描绘的静止的生活用品、食物或其他物体的艺术题材。
3. 风景画(Landscape):指以自然景色或城市景观为题材的绘画或摄影作品。
4. 肖像画(Portrait):指以一人或多人的脸部和肖像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旨在表达被描绘者的形象、性格和个性特征。
5. 油画(Oil Painting):指使用油性颜料进行绘制的绘画作品,油画具有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质感。
6. 水彩画(Watercolor):指使用水溶性颜料进行绘制的绘画作品,水彩画表现力强,色彩透明、清澈。
7. 壁画(Mural):指在建筑物的墙壁上进行绘制的大规模绘画作品,常用于装饰公共场所。
8. 雕塑(Sculpture):指通过刻削、造型、雕琢等方式进行塑造的三维艺术作品。
9. 写实主义(Realism):指追求真实、客观地描绘对象的艺术风格或艺术思想。
10. 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指不再追求真实、客观表现的艺术风格,通过形状、色彩、线条等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11. 极简主义(Minimalism):指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简洁、纯粹的风格,剥离一切多余的元素。
12. 立体主义(Cubism):指一种艺术风格,以几何形状和角度的重组来描绘对象,打破传统单一视角的约束。
13. 波普艺术(Pop Art):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流行的一种艺术运动,以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为题材,强调大众消费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14.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指一种追求通过情感、个体经验和内心感受来表达的艺术风格或运动。
15.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指一种追求揭示潜意识和梦境的真实性的艺术运动,以非逻辑和超现实的方式表现作品。
这些只是美术史中的部分名词,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词可以进一步探索和解释。
美术名词大全
美术名词大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术名词大全:1. 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指艺术家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元素来表达主观感受,而不是具体的客观对象的艺术形式。
2. 素描(Sketch):简略的、带有轮廓和几何结构的画。
3. 油画(Oil painting):使用油性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
4. 水彩画(Watercolor painting):使用水溶性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
5. 紫禁城风格(Imperial palace style):指仿照清代紫禁城建筑风格的建筑和装饰艺术。
6. 点彩(Pointillism):用小点的颜色组合来表现图像的绘画技法。
7. 瓷器(Porcelain):一种质地坚硬的白色陶瓷,常用于制作艺术品和餐具。
8. 雕塑(Sculpture):使用各种材料(如石头、木头、金属等)创造立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9. 陶艺(Ceramics):使用陶瓷材料制作的艺术作品,如陶罐、陶盆等。
10. 紧凑立体主义(Cubism):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将物体分解为多个角度的平面,并同时呈现。
11. 中国画(Chinese painting):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表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绘画形式。
12. 拼贴画(Collage):将不同的材料(如纸张、布料、图片等)剪切、粘贴在平面上创作的艺术形式。
13. 修辞画(Trompe-l'œil):绘画手法,通过逼真的视觉效果创造出虚幻或欺骗观众的错觉。
14. 按摩画法(Impasto):将浓稠的颜料厚厚地涂抹在画布上,以增加画面的质感和立体感。
15. 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种简洁、纯粹、减少元素的艺术风格。
16. 立体主义(Cubism):在画面中将对象分解为多个角度的平面,并同时呈现的艺术风格。
17. 插画(Illustration):用于书籍、杂志、广告等出版物上的图画。
18. 简约主义(Simplicity):追求简单、纯净的艺术风格。
美术专业术语
美术专业术语
1.色彩:包括原色、中间色、互补色、暖色、冷色等。
2.前景:画面的近处,通常是主题和关键元素所在的区域。
3.背景:画面的远处,通常是环境和次要元素所在的区域。
4.透视:利用直线和比例来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5.比例:物体之间大小的关系,也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
6.构图:指在画面中安排物体的方式,以达到审美和情感的效果。
7.色调:整个画面的整体颜色、明暗和饱和度的搭配和统一。
8.纹理:物体表面的纹理特征,通常通过变化的光影细节来表现。
9.标准比例:美术作品中使用的固定比例,如黄金比例、正方形比例等。
10.描绘方法:纸笔、画笔、油彩、水彩、素描、速写、油画、素材等。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
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
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
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
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1、与古希腊艺术相比,古代罗马艺术有哪些特点?(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 。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
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 法,画重山迭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
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 ,而且还要“中得心源” ,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
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
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
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
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
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 日用工艺。
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
②写汉字的方法。
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
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
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
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
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
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
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
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
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
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
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
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 一词。
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
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
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
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 ,一词翻译“爱忒” ,“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
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三维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
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
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
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
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 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 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有三种:NO.1 色彩透视NO.2 消逝透视NO.3 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1)多视点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2)高视高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 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2)远视距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的规则.但这些做法又在一个基本的哲学规则之中打破一个旧的规则,创造新的规则.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在线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